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张晓平,男,1966年生,安徽无为人,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

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张晓平

(韶关学院中文系,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乡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根源于人的空间流放和心灵的漂泊而形成的孤独心态。由于独特的社会构成和历史发展,台湾的乡愁文学相当发达。本文分析了台湾乡愁诗歌的

生成原因及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台湾文学;乡愁诗;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I207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04)4-0045-04

一、引言

乡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它根源于人的空间流放和心灵的漂泊而形成的孤独心态。人在孤独时总是希望得到“亲和力”的依靠,而这亲和力来自“家园”,它包括昔日的生存环境、大自然、家庭、亲戚朋友和传统的精神文化等。可以说,人类从离开了大森林的时候起,便开始了对“家园”思念。古往今来,不论民族、地域如何,以思亲怀乡为基本内容的乡愁文学便绵延不绝。乡愁以情感真挚、包容面广、感染力强而成为一个亘古久远的文学发展母题。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独特的社会构成和历史发展,台湾的乡愁文学相当发达。乡愁不仅是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而且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移民社会: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

台湾地处中国的东南隅,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北部,台湾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丰富。地势中部多山峦,沿海多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适宜人类栖居的宝地。台湾岛居民主要是山地居民和大陆移民,而以大陆移民为主。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台湾曾出现三次移民高潮:第一次是明朝天启年间,“海盗”颜思齐、郑芝龙驻居台湾,招募大陆沿海居民投靠。时值福建大旱,饥民大规模迁徙台湾。到荷兰据台(1624-1662)时,大陆移民达五万人左右。第二次是1662年,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随郑氏入台的军队三四万人,其他移民二、三万人。这时大陆总移民已达十一、二万人。第三次是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雍乾嘉年间,这是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大影响最深

?

54?华文文学 2004141(总第63期)

的移民行动。清政府灭了“明郑”后,逼令随郑入台的人员还籍,并实行海禁,一时出现“人去业荒”的现象。但从康熙后期开始,不断出现偷渡现象,至嘉庆十六年(1811),据编查户口统计,台湾的汉族移民达二十三万二千四百四十三户,人口达一百九十万一千八百三十三人。较之台湾原住居民十万人左右,汉族移民已占绝对优势,成为台湾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三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奠定了台湾社会的移民性质。但与美洲移民不同,台湾移民具有独特性。首先,台湾移民是由本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向开发相对迟缓、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其次,台湾移民来自同一母国、同一民族甚至同一管辖区(隶属福建),具有同样的国籍归属和同一的文化母体;再者,台湾移民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迁移———台湾与故土家园连成一体,不具有独立性;另外,台湾移民社会是以大陆社会结构为模式建构起来的,不存在文化上的尖锐冲突;因此,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与大陆保有一体化特征①。

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居台湾,又形成一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无论是迫于生计或寻求财富来台的,还是出于政权更迭或其他政治原因来台寻求发展的,他们都以故国家园为指归。因此,以家园情怀为特征的“移民心态”是台湾社会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精神状态。这是台湾乡愁诗生成和发达的最主要的现实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移民由于时间的延续,出现移民后裔本土化的过程,不少移民后代的心态逐渐认同本土,而当他们与大陆长期处于隔离和“对立”(政治上)的状态后,特别是长期在异族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冲击下,他们与大陆建构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体系,文化因子也更为复杂。它既有荷兰的殖民文化的因子,又有鲜明的日本殖民文化因子,同时又有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所有这些使得台湾文化更为复杂,它既有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对峙异族文化的抗争

性,又有吸纳(非自愿)异族文化的开放性。即台湾文化既有传统儒释道文化的主脉,又有葡萄牙文化、日本文化和美国等西方文化的因子。这些复杂的文化背景又给台湾文学的乡愁内涵带来了丰富复杂的成分:如大陆乡愁、台湾乡愁、民族乡愁(大中国乡愁)、文化乡愁和政治乡愁等,这些乡愁因子交揉在一起,加上诗歌艺术是象征性很强的艺术,因此,台湾乡愁诗歌的内涵和审美价值既是具体的,又是象征性的;内涵既是明确的,又是丰富复杂的。

三、台湾乡愁诗及其文化内涵

台湾的乡愁诗歌滥觞于明末移台的文人笔下,主要以官吏文人所作的格律诗歌为主,诗人主要有沈光文、季麟光、卢若腾等。他们和中国古典诗人一样,书写的是远离家乡、思亲怀友的诗作。

日据时期,台湾的乡愁得到充分表现。“家山洋海隔,乡梦又归来。”(许南英《窥园留草》)文学中交织着对大陆原乡的思念和对台湾本土的眷念,表现出对家园和谐的渴望和对异族入侵的鞭笞。钟理和的小说《原乡人》写道:“原乡人的血,必须留返异乡”。吴浊流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书写了主人公胡太明坎坷人生及其“孤儿”兼“弃儿”的独特心态。台湾文人还掀起了“读汉书,写汉字,作汉诗”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汉学运动,而这运动本身就包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家园情结和爱国主义内涵。诗歌创作与时代的民族的心声同一步调。总之,日据时期的乡愁文学突破了单纯相思的范畴,突出了现实的苦难,并从苦难和悲凉中升华出雄浑悲壮的内容,使得乡愁文学母题拥有了深沉激越的情调,使台湾乡愁文学在感慨个人的漂泊流浪中融入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4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迁台。大批军人、官僚、地主、资本家、小职员和普通百姓移居台湾。政治的独立与隔离使他们有家难归,因此,现实的漂泊感和政治上的失落感交织在一

?

6

4

?张晓平: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①刘登翰:《论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对台湾文学性格的影响》,《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福州)1991年第5期。

片思乡的情怀中。乡愁母题从而在当代台湾文学中再度得到生动丰富的表现和发展。

1.对大陆的乡愁

20世纪的台湾新诗作者,绝大多数是大陆去台的诗人。当时有的在大陆已经小有名气,有的虽初涉文坛,却带去了大陆的童年记忆。这些诗人都怀着浓重的大陆乡愁,都写下了一些哀婉感人的乡愁诗。

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开拓者纪弦在诗篇《一片槐树叶》中,以粘着故国泥土的一片槐树叶为吟咏对象抒发离别故土、飘落孤岛的怀乡情绪。打开“一册古老的诗集”,也是打开封闭久远的记忆,“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说明记忆犹新。这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令人神往故国那“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然而,故土难归,乡梦难圆,因而,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睹物怀乡,是最传统也是最具人性的漂游心绪。

祖籍河北有“美丽的浪子”诗人之称的郑愁予在《边界酒店》中写道:“多想跨一步/一步即成乡愁/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童年的记忆、家世的飘零和无法回归的流浪,构成了郑愁予诗歌中恍如梦境而又无法排遣的思归情绪。无论是边塞残堡、江南小城,还是北京的四合院,都充满了离人悲郁情调和无奈的苍凉。“漂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仿佛我不再属于这里的一切”(《归航曲》)“不再流浪了,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宁愿是时间的石人”(《偈》)。“过客”的心绪和无边流浪的情怀,是一个国家分裂的特定时代所赋予诗人的一种社会心绪。因此,郑愁予的诗歌又是一个时代飘落的社会心态的象征。

在台湾,把乡愁写得最为通俗、最为深刻的应当是祖籍福建的诗人余光中。他的《乡愁》和《乡愁四韵》广为人们传唱。如《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

头”余光中以简洁、朴质的笔调唱出了“乡愁”的人生力度和历史深度。随着时间秩序的演进,诗人将深埋在人生生离死别之痛中的无限乡愁寄予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和“浅浅的海峡”之上,将海峡的隔离之痛眷系在游子与“母亲”、“新娘”的亲情之中。诗篇含蓄深婉,真切动人。个人的遭遇和民族历史的变迁相交融,从而超越了一般个人心绪的抒写。这种“乡愁”既是个人的,又是民族的;既是人生的,又是历史的。

2.对台湾本土的乡愁

表现对台湾本土的乡愁,主要是台湾本土生长的诗人。一方面,台湾本土就是他们的家园,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大陆的政治隔绝和西方异族文化(有时包括政治、经济因素)的入侵,强化了他们的本土观念。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台湾乡土文学(包括乡土诗歌)的崛起。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既是对50、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反动,又是台湾民族意识高扬的体现。这其中,有大中国的爱国情愫,也有少数狭隘的小“中国”———台独意识的萌芽。作为诗歌艺术,诗人们更多地从关注现实出发,呼唤独立的民族精神和品格,建构自己的新的文化家园。如早期的诗人巫永福、吴瀛涛、陈千武、林亨泰,后期的白艹

秋、吴晟和罗青等。他们的乡愁基本上都不是狭隘意义的乡愁,而有着较为深广的文化乡愁和生命自然乡愁。

如席慕容的《乡愁》咏唱的则是普遍意义上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3.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在台湾的现代诗中,乡愁最为突出的是文化的乡愁,即他们的怀乡更多的是精神怀乡和文化焦虑。台湾在经济和文化的现代转型期,传统的文化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诗人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裂变的痛苦,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失落感到焦心的疼痛,对民族自尊有着屈辱的感伤。他们一方面引颈西望,吸纳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眷顾着传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痛苦奔波。如:洛夫《石室之死亡》:

?

7

4

?

华文文学 2004141(总第63期)

“我确是那株被锯断的苦梨/在年轮上你仍可听到风声、蝉声。”“而我只是在历史流浪了许久的那滴泪,/老找不到一副脸来安置。”“创世纪”的另一位诗人张默写道:“我是一只没有体积的杯子”,“从历史的额上,烦忧一匹匹地/纠结着/从释迦牟尼的树上,虚无一缕缕地/飘运着/从离骚的背上,乡愁一朵朵地/攀升着……”(《我是一只没有体积的杯子》)文化的漂泊带来的是心灵的凄苦、迷惘与伤痛。

漂泊是移民普遍的形态特征,而漂泊的另一面是回归。余光中,可以说是台湾最典型的从西化走向回归传统的诗人。早年向西方学习,后来回归传统,回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上重建中国新诗传统。他站在芝加哥的摩天大厦顶端,向往的是日落下的中国。他在《当我死时》中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在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个大陆”诗人在走过一趟西行之路后,表现出对自己的祖国文化更深情更炽热的眷念和挚爱。

4.对乡村自然文化的乡愁

60、70年代,伴随台湾经济起飞,都市(现代文明的物质标志)迅速扩张,并冲击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在心灵的痛苦裂变中,作家强烈地感受着这时代的阵痛,表现出明确的对昔日田园的怀念和对原生态的肯定。这是台湾人的现实困惑,又是人类田园情结而突现出的乡愁。

羊令野的《屋顶之树》就典型地书写了现代都市人被隔绝、被遗弃的孤寂感。由于偶然的机缘,被风吹来,或被鸟衔来,在没有土壤的屋顶上长大的树木,孤独地孑立于城市的上空。它的孤独是双重的,它不属于丛林,也非城市人手植;它没有土地可依靠,也被城市抛开。这种无根的漂泊乃是一代人普遍的遭遇和生存体验。

在现代主义诗人眼里,都市是肮脏、丑陋、贪婪、罪恶的渊薮。张健把台北喻为“一只庞大的烟灰缸”(《文明》)。余光中把工业污染的典型代表———“烟囱”比喻为蛮不讲理不负责任的“流氓”、“大烟客”,“他”把整个城市当作“私有的一只烟灰碟”,“随意掸着烟屑”,“一口又一口,肆无忌惮/对着原是纯洁的风景”。作者借“控诉一支烟囱”来控诉工业文明下的环境污染。

被称为“都市诗国里的发言人”罗门则认为:都市是丑陋的,凶残的,吞食着生命,撕啮着人们的精神;都市把人切割和封闭成“方型的存在”(《都市,方型存在》),关进狭窄而孤独的空间。罗门多向度地对现代文明的代表———都市作了深入而富有力度的呈现,表现出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重返大自然的结构中,去重温风与鸟的自由。”(《罗门短诗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被异化,寻找人的本真和生存意义也就成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必然。而“寻找生存的意义”又常常演化为寻根———对“家园”的寻找,自然山水无疑是安顿现代人疲惫心灵的一个理想之所。

四、结语

乡愁是中国历代诗人传唱的母题。中国传统诗歌咏唱的乡愁内涵主要表现为:人伦之思(父母、兄弟、夫妇、亲戚、朋友等)、山水之思(故乡山水、自然山水)、帝乡之思和战乱或灾荒中的家国之思等。台湾的乡愁文学承传了中国传统乡愁文学的思绪血脉,并在新的历史发展环境中融注新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因子。特别是作品中的地域意识、民族意识和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文化意识,都有了卓越的表现。乡思,是对现实的一种否定,同时又是心灵逃避孤独寂寞的绝好去处。强大的家园意识(根意识)是中华文化历史的积淀,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走向统一的心理基础。

1987年,台湾“开放”对大陆探亲。历史积怨铸就的壁垒,裂开了一条缝隙,被阻遏了38年之久的思乡之情,洪水般涌向这条裂缝。“去时尚年少,归来鬓已霜”,令人多少人感叹唏嘘。然而,历史的际遇使得诗人拥有机会“了却乡愁”。“探亲诗”又(下转第6页)

?

8

4

?张晓平:台湾乡愁诗的现实生成和文化内涵

他所提倡的欧洲式的文化复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寻找回自己文化的源头,才能找到世界华文文学的支撑点。也许港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文学比较没有“五四”传统的包袱,但是被文学革命洗礼过的中国文学则应该更多地寻回“五四”以前的汉语写作传统。譬如说金庸的写作,最近被许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就是因为他的小说语言是反欧化的语言,他的小说叙事模式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方法,而且保留了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和美学中的精华。再如,受曹雪芹的《红楼梦》影响很深的张爱玲和白先勇的汉语写作都是出类拔萃的。王安忆的《长恨歌》更表现了用汉语写作特异的魅力,这本小说是用纯粹而迷人的语言支撑起来。正如刘再复论述的,“文学不可革命,文

动,而不是颠覆性的革命运动。”文学的继承性是无法从根本上打倒的,任何文学创造都离不开前代文学创造历史的成果和经验。(《明报月刊》1999年5月号)二十一世纪的华文文学只有与中国传统建立紧密的关系,才会不失去其文学生命的源泉。

第三个期望是本土与普世性融为一体。华文文学应立足于本土化的特点,但所谓“本土化”,并不是要主张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而是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己的语言特色,保持自己的差异性,借重各个地方特有的历史资源和历史记忆来思考现代文明系统的内在危机,达到与整个人类心灵相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1S1Naipaul)在每次写作时,对写作题材的地理历史进行细致的查证,进而研究文化语言,是值得借鉴的。

总之,在图像信息时代,许多人对文学已不再表示乐观,但我相信,文学并不会死亡,读者比例广大的华文文学更不会死亡。反观世界华文文学如果能够不断作出自我的省视,找到共同的人性立足点与文化立足点,它对于处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仍然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我觉得将来的华文文学不仅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毕竟,文学是人学,应该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

(本文曾在“马来西亚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展望”研讨会上宣读)

(上接第48页)

赋予了乡愁诗新的内涵和境界,呈现出台湾与大陆难以阻断的“血缘”关系和文化脉络。以歌曲为例:1987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台湾歌星费翔点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同时,也让他的《故乡的云》飘遍了大江南北。“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浑厚的歌声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则成为海内外游子———“龙的传人”最亲切最动听的歌。

总之,台湾乡愁文学是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富有鲜明的时代内容、民族意蕴和地域特色,跳动着台湾作家、台湾社会群体的心弦,具有着深刻而丰厚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

6

?潘耀明:对华文文学的三个期望———廿一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展望

现代诗二首——《乡愁》

现代诗二首——《乡愁》 以下是关于现代诗二首——《乡愁》,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五绝(形式)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 ·

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

乡愁诗

《乡愁诗两首》 教学设想 文学艺术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譬如爱情、闺怨和本课涉及的乡愁。适当地跟学生讲讲这些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就乡愁这一主题来说,我国古代和现当代都有很多著名的诗篇。在新课导人时引用一些,再复印-些作为学生比较阅读的材料,以此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文学艺术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譬如爱情。我国古代第-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歌咏爱情的名篇,如《关睢》、《蒹葭》。乡愁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个重要主题。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写这-主题的,同学们还记得吗?请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还能想起另外-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参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国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其实,现当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 乡愁 余光中 一、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于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二、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请学生自己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再请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乡愁的诗句全文

乡愁的诗句全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乡愁,下文是余光中的乡愁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的诗句全文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出生在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父亲是一名国x党政府官员。抗战期间,举家搬到重庆。1947年诗人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由于不想离开母亲,诗人选择了后者。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1950年随全家前往台湾。1951年,诗人得到梁实秋的指点。1952年诗人从台大毕业,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舟子的悲歌》,反响不大。次年,进部队担任编译官。1956年,诗人退役,开始在一些学校教书,同时主编《蓝星》等文学杂志;同年9月诗人与表妹范我存结婚。1958年、1966年,诗人两次前往美国。1974年,诗人前往香港教书,1981年和黄药眠、辛笛等诗人会晤,相互间作了亲切的交流。1992年,他终于盼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天,他与妻子一道,回到家乡故土。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隔水观音》及散文集《逍遥游》等。 名作赏析乡愁,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成千上万首诗表现的主题。然而,将之作为一个长期写作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余光中恐怕还是第一人。在他众多写乡愁的诗中,《乡愁》一诗毫无

疑问是流传最广、最为委婉动人的一首。 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 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

乡愁诗词集锦

乡愁诗词集锦 静夜思xx 床前xx,疑是地上霜。 举头xx,低头思故乡。 泊船xxxx xxxx一水间,xx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xx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xxxx xx里见xx,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回乡偶书xx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xxxx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xx 回乐峰前xx,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xx。 xx早行xx 晨起动征xx,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xx,xxxx。 阴雨xx xx雾今朝重,xx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xx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渡xxxx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xx至除夜思家xx xx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xx兄弟xx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逢xx使xx 故园xx漫漫,双袖xx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杂诗xx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xx著花未?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xx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xx浪迹一xx。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xx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xx百尺楼。 客中寒食xx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xx。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xx,多少踏青人。 江岸xxxx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xx约xx。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江上送友人南游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朗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再点名朗诵 四、分析《乡愁》(余光中)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表达乡愁的现代诗歌

表达乡愁的现代诗歌 从古到今的人文情感受中,乡愁,乡情,也许是华夏子孙最具人文魅力、最有人情味的感情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歌,欢迎借鉴! ⑴《满月下》 余光中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游子的思念》 思念故土的山 故土的山的是那样的青 思念故土的水 故土的水的是那样的绿 思念故土的云 故土的云的是那样的淡 思念故土的人 故土的人的是那样的亲 游子的思念 一天一天又一天 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长久 有朝一日共团圆 ⑵《思乡》

当拂晓的钟声敲响时惊醒了沉睡的梦 梦?也许是思乡之梦 春风秋拂 送走的是昨日的离别旋律的韵美 心般割舍不了的是故土风雨化作渺小的滴水追随风的足迹 扎根于情缠绵之中 拂着杨柳枝叶孔叫 ⑶《思乡情》 晚霞的朝霞 撒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进乡村 白色的炊烟 我心中的河流永远流淌唱着歌谣 踏上有梦的长途 这条小路我熟悉 就像自己的眼睛 路两旁

树影婆娑 野花清香 听小桥流水 看群鸭离河 绿柳成行 花儿绽放 流水倒映着远去的梦想归来的我 手握着盛满思念的瓶子生怕破碎 家乡的路上 仍然有我的影子 越拉越长 ⑷《思乡》 是你儿时的梦想 如今 你住进有暖气的房 早把幼年的伙伴遗忘喧嚣的城市 拥挤的楼房 叫您开始对故土 留恋回想

真叫回到故土 面朝黄土背朝阳 您绝对不想 让我们停止诗的欣赏 真的做一点事给故 ⑸《思乡了》 布谷鸟的叫声 时远时近 从梦的深处而来 还带着故土泥土的香气 一颗思乡的种子 总是 猝不及防 破土而出 在荒凉的内心 滋生一片盈盈的绿意 记忆 在无数个鲜艳欲滴的花瓣上流动 袅袅的炊烟 是乡下孩子回家的风标 是母亲深切的呼唤

描写乡愁的现代诗朗诵

描写乡愁的现代诗朗诵 乡愁是一杯茶,这是一个平庸的比喻,但我却很喜欢。你的乡愁是怎样的呢?朗诵一首诗歌表达出来吧。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描写乡愁的现代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乡愁的现代诗篇一乡愁四韵 1 细雨贵如油粉的黄的红的蓝的紫色的 素洁的花娘子一片挨着一片 一片比一片热烈一片比一片开得努力 在异乡的春色已泛滥成灾带着某种记忆的芳香 我却不愿意再哼上几句小谣曲 2 收割机终于安静下来了太阳 圈起滚烫的爪子躲进一条峡谷 小男孩依旧坐在胡同口大石碑座上 流着鼻涕玩着鸟弹弓 口袋里藏着一册青蛙王子与公主的小人书 有一个窗户里飘出了葱花炝锅的香气 把他领回了家 想你的时候一根芦杆从水之湄

飘起雪花味道的离歌阵阵风 秋波之上写下苍茫和孤单 人群里有人颤抖了一下 风吹得更狂了这个匆匆赶路人把秋天送到了哪里眨眼间却吹老了我 4 静静地享受在梅花和白雪的世界 请一炷香氤氲缭绕着一颗素心 采集一滴落红飘下据说是云流下的眼泪 沏一壶令醉客心动的香茗 无需追问岁月是否多情 我浓淡如茶的生命里注定会 在你清雅的秀阁里小憩 描写乡愁的现代诗篇二黎明光的祥和 透过纯朴 照明了家乡的温馨 温馨是我渴望停泊的角落 早晨光的温存 透过微笑 穿越了家乡的浅滩

浅滩是我学会走路的地方 中午光的炽热 透过血汗 不满于家乡的小河 成熟是我挣扎的波浪 黄昏光的妩媚 透过晚霞 依偎了家乡的金黄 金黄是丰收的光芒 残阳落去 透过长夜 落叶回到了休息的枕床 把情怀给了归根 不再迷恋温馨 走出浅滩 驶出小河 最终还是梦到了乡愁的港湾 描写乡愁的现代诗篇三下过雪的夜,有些清冷站在城市的边角,仰望天空 深沉的夜色中挂着一抹黯淡 顺着那抹黯淡

仿照《乡愁》写一首诗

仿照《乡愁》写一首诗 在《乡愁 》中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如果让 你仿写你会怎么写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仿照 《乡愁》 写一首诗, 仅供大家参考, 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痛苦》 绝望时 痛苦是一次漫长的行程 如此长远 如此累人 孤独时 痛苦是一个人的舞会 开始是自己 结束也是自己 困难时 痛苦是无限延长的空间 我想离开 却找不到出口 疑惑时 痛苦是不断分裂的细胞 解决了这个 那个又开始滋生 二、《幸福》 小时侯 幸福是一颗小小的糖果 含在嘴里 却甜在心头 毕业后 幸福是一本厚厚的同学录 人各四方 真情却浓聚一处
1/7

后来啊 幸福是一张和美的全家福 时光流逝 但笑容永铸 而现在 幸福是一封暖暖的家书 远在天边 然而温馨眼前 三、《母爱》 小时侯 母爱是一双暖暖的手 它在怀中 爱在身上 长大后 母爱是一根细细的竹棍 它在身上 爱在手中 后来呀 母爱是一张薄薄的车票 它在手中 爱在路上 而现在 母爱是一个紧紧的拥抱 它在路上 爱在心中 四、《理想》 孩童时, 理想是口袋里满满的糖果, 我在品味, 甜蜜在心里。 少年时, 理想是遨游于神奇的宇宙, 我在仰望, 星空在脑际。 后来啊, 理想是书本中堆积的试题,
2/7

我在思索, 大学在等待。 而现在, 理想是人流中有我忙碌的的身影, 我在拼搏, 快乐在延续。 五、《音乐》 小时侯, 音乐是轻哼的摇篮曲, 我慢慢的沉睡, 外婆在微笑。 长大后, 音乐是一首轻快的流行曲, 我在眺望, 他在耳畔。 后来啊, 音乐是巴赫缓缓的平均律, 我在琢磨, 旋律在飘扬。 而现在, 音乐是一首首振奋的红歌, 我在陶醉, 爸爸在歌唱。 六、《思念》 小时候 思念是一件暖暖的毛衣 穿在外头 喜在心头 长大后 思念是一次短短的通话 听进耳里 甜在心里 后来啊 思念是一顿可口的晚餐 吃在嘴里 暖在心里 而现在 思念是一段长长的距离 看在眼里 伤在心里
3/7

乡愁诗词集锦

静夜思 xx 床前XX ,疑是地上霜。 举头XX ,低头思故乡。 泊船 XXXX XXXX 一水间,XX 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 xx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xxxx XX 里见XX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回乡偶书 xx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天净沙XXXX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XX 回乐峰前XX ,受降城外月如霜。 XX 早行 XX 晨起动征XX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乡愁诗词集锦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 XX 。

因思XX,XXXX。 阴雨xx XX 雾今朝重,XX 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XX 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渡xxxx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XX至除夜思家XX xx 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xx 兄弟xx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逢xx 使xx 故园XX漫漫,双袖XX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杂诗XX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xx 著花未?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xx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XX浪迹一XX。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xx 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xx 百尺楼。 客中寒食XX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XX。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XX,多少踏青人。 江岸xxxx 驱马傍江行, 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 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 XX 约XX。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江上送友人南游张乔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xx 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xx xx 行人绝,xx 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现代诗歌二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现代诗歌二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学设 计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深刻内涵。 3.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并背诵。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入 优秀的诗歌是可以穿越岁月的,即使时隔多年,仍旧可以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仿读。 2.朗读指导。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自由朗读,熟悉诗歌。 4.分组竞读诗歌。 五、诗歌初解 1.默读诗歌,思考:哪些诗句让你迷惑不解? 2.小组合作,互助释疑。 3.全班交流,理解诗句。 参考: 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土 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和掠夺; 2.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悲愤”“激怒”都表现了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着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3.“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现代诗二首《乡愁》

现代诗二首——《乡愁》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五绝(形式) 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乡愁诗_1

乡愁诗 导读:自读课 一、教育教学目标: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理解余光中《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育重点难点与关键: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创造性教学的设计: 1、比较阅读 2、能力迁移 四、布置作业: A、背诵两首《乡愁》。 B、阅读李广田的《乡愁》,思考— 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 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3.这首诗与两位台湾诗人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 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C、寻找几个形象分别表现以下情感(也可写成诗句): 欣喜苦闷激动

五、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A、乡愁课题(配罗大佑《乡愁四韵》) B、导入新课: 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伟大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书写这一主题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其他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实,现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 C、(幻灯片2)首先,让我们听听余光中先生心中的乡愁:(幻灯片3、4、5、6) D、(幻灯片7)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E、(转幻灯片2)请同学们轻声试读,划分诗句的节奏,体会诗作意境和情感。

表达乡愁的完整诗句

表达乡愁的完整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2、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3、燕塞月,缺了又还圆。——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8、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李商隐《潭州》 9、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2、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13、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1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5、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6、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7、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9、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20、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21、浮红涨绿鱼文起。——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22、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3、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24、宿雁落、寒芦深处。——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25、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26、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27、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28、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2讲 诗歌欣赏——《乡愁》-教案

第2 讲
概述

诗歌欣赏——《乡愁》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部编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乡愁》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 “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位旅居外地的年轻人,来到一位智者的面前请教:“我突然患了一种怪病:脑海里总会无缘无故地 闪现一些小时候的事情。我到底是怎么了?”智者微笑地看着年轻人说:“你没有什么毛病,你只是在心 中萌发了乡愁而已。”
是啊,乡愁就是人从一生下来就具有的那种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浓浓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一个平凡的年 轻人尚且如此,那么远离大陆的台湾同胞,他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知识讲解
1.作者介绍: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 年 10 月 21 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 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 年毕业。1953 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 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 学文学院院长。2012 年 4 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 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2.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 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 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乡愁诗句解释

乡愁诗句解释 导语:乡愁是雨后天晴时空气中甘甜的泥土清香,以下是小编整理乡愁诗句解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1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1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____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1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____宋之问《渡汉江》 1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8、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____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19、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

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

乡愁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育教学目标: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理解余光中 《乡愁 》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育重点难点与关键: 1、比较、理解两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创造性教学的设计: 1、比较阅读 2、能力迁移 四、布置作业: A、背诵两首《乡愁》。 B、阅读李广田的《乡愁》,思考— 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 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3.这首诗与两位台湾诗人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 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C、寻找几个形象分别表现以下情感(也可写成诗句 ): 欣喜苦闷激动 五、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A、乡愁课题(配罗大佑《乡愁四韵》) B、导入新课:
1/8

乡愁是文学 作品 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伟大诗人李白 的名作《静夜思》就是书写这一主题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们还能想起其他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其实,现代诗歌 中也有很多写乡愁的名篇,今天我们就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 C、 (幻灯片 2)首先,让我们听听余光中先生心中的乡愁: (幻灯片 3、4、 5、6) D、(幻灯片 7)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 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 年去台湾。由 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 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 《灵河》、 《石 室之死》等。 E、(转幻灯片 2)请同学们轻声试读,划分诗句的节奏,体会诗作意境和 情感。 F、同学们品味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深沉的,因此,朗读时,速度要相对缓慢些。 G、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要注意语速和停顿。 (转幻灯片 8)教师范读 H、接下来,请全班同学齐声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幻灯 片 9): 1、这四节诗是以怎样的顺序变化的? 2、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这种欲说 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用了什么修辞?分别体现了什么愁思?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在诗中
2/8

现代诗欣赏乡愁

《乡愁》赏析 《乡愁》是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回忆。自古游子远游,都会情不自禁 的触景生情,吟上那么一首乡愁之诗。乡愁是人患上的一种毒药。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相当熟悉,它之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同的意象做了高度的概括;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 ? 小时侯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读《乡愁》这首诗,从而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心中那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盼望民族统一的思想感情。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家人的想念,不会有那么高的高度去思考。 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那一方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的思念,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或许我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但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思乡思家的苦。 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无尽的相思。

初语文《现代诗首》《乡愁诗两首》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诗三首》《乡愁诗两首》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第14 课《现代诗三首》 2. 第16课《乡愁诗两首》 二. 学习过程: 《现代诗三首》 (一)重点、难点: 1. 熟读背诵课文,感悟作者抒发的情感,理解诗中哲理。 2. 抓住联想和想象,把握意象,品味优美的意境。 3. 了解象征的艺术手法。 4. 品味诗的语言美。 (二)知识点拨: 纸船 ——寄母亲 1. 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人,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她的许多作品抒写和歌颂了母爱,童心,友谊和自然,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2. 背景:《纸船》是作者1923年初夏,燕京大学毕业后乘船途经日本赴美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继《惆怅》之后又叠船赋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3. 结构分析: 第一节,写我叠纸船,抛纸船。 作者并非第一次出远门才有如此举动,叠纸船数量之多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 第二节,写所抛纸船的不同情况。 这些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的不可能,给人以悲观绝望的情绪,而这正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达刻骨铭心的思念情怀。 第三节,展开想象,点明题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 主题: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它象征着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首深情的颂歌。 5. 写作特点: (1)这首诗构思新颖,采用托物言情的方法,感情抒发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以洁白轻盈的纸船为所托之物,有利于想象的展开。 (2)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表现手法,凭借具体的场景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象征体和被象征的本体两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我是一条小河 1. 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河北涿县人。他的作品多为抒情诗,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语言自然,感情细腻,旋律舒缓,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称他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出版诗

思乡诗词25首

1.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年代:唐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2.悲歌 作者:两汉乐府年代:汉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3.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杂诗三首 作者: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5.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年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漫书五首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9.静夜思 作者:李白年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1.人日思归

13.乡愁诗二首

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本学期第课时教学内容13.乡愁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2.辨析形近字和近义词。 3.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加课对作品的理解。 过程 与方法 1.朗读法。 2.讲授法。 3.欣赏教学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理解两位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语,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2.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加课对作品的理解。 难点 1.理解两位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 感。 2.辨析形近字和近义词。 教学过程1、课前 复习 1.听写词语:缴获逃蹿喜讯劈杀惹眼接触 2.课文内容:略 2、导入 在以前的课本中我们已学过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还有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等等许多思念家乡的 诗,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一篇思念家乡的诗《乡愁》。 3、板书 课题 13.乡愁诗二首 4、作者 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福建永春人,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 评家。《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 席慕蓉: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乌兰察布,现居台湾。当代 诗人,散文家,《画诗》、《七里香》、《时光九篇》等。 4、朗读 课文,提 出生字 1、生字 枚méi 左右结构木一枚 坟fén 左右结构土坟地 墓mù上下结构艹坟墓 湾wān左右结构氵海湾 峡xiá左右结构山海峡 怅chàng 左右结构忄怅惘 惘wǎng 左右结构忄怅惘 5、词语 解释 一枚:量词,相当于“个”。 坟地:埋葬死人的地。 坟墓:埋葬私人的土堆。 海湾:海洋中伸入陆地的部分。 海峡:两山夹着的水道。 怅惘:不如意,惋惜。 年轮:树木断面显出的环形纹理,年轮的总数大致相当于树的年龄。 清远:清脆悠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