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弹簧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物理小车两辆、光滑长木板、条形磁铁一个、铁块一块。

教学环境

传统授课班,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力?力学中常用的力有哪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学中常用的力有: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教师:一个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吗?

学生: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前一个是施力物体,后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这句话对吗?

学生:对,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什么是“相互”作用呢?

学生:“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教师:那么物体间的这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

教师:用力推桌子时,你有何感觉?

学生:桌子也在推我,我用的力越大,身体向后仰得越厉害。

②让学生用笔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

教师:用手用力握笔写字时,会发现笔杆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有时手指的肌肉会压下一个坑,使肌肉发生形变。同学们请看一看你的手指……(略微停顿一会儿)

③让学生用力拍一下桌子。

同学们在你拍桌子时你有何感觉?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用力大时手也感到疼。因为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教师演示]

①用力拉一个一端固定的弹簧,让学生观察。

②把光滑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个下车分别放在木板的两端,在小车上分别放上条形磁铁和铁块,放开小车,请同学们观察小车的运动。

(合作、讨论与探究)

教师:我用力拉弹簧时,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发生形变,弹簧伸长,同时手也感到受到弹簧的拉力。在演示实验中,放开小车,两辆小车相向运动,这能说明什么呢?

学生:磁铁对铁块产生引力,铁块对磁体也产生引力,使两辆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教师:为什么可以说铁块对磁铁也产生了引力?

学生:因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在实验中原来两辆小车都是静止的,放手后两辆小车都变为运动,即它们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们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力的来源只能是磁铁与铁块间存在相互作用。

教师:当一只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时,另一只船也要推这一只船,使两只船同时由静止向相反方向运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磁铁能吸引铁块,可见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磁铁与铁块是相互吸引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其实,物体也吸引地球,即: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再分析一下,在上述两个演示实验中的,相互作用力有几个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每一对相互作用都有两个力。在第一对相互作用中有:(1)手对弹簧的拉力。此时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2)弹簧对手的弹力。此时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

物体。在第二对相互作用中有:(1)磁铁对铁块有引力。此时磁铁是施力物体,铁块是受力物体;(2)铁块对磁铁有引力。此时铁块是施力物体,磁铁是受力物体。

教师:可见,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同时每对相互作用都伴随有两个力的出现,我们把这两个力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学以致用:如图所示,长木板平放在地面上,用F=10N的力拉动木板上的铁块,使其匀速运动,木板静止,木板受力的个数是几个?这些力如果叫作用力,其反作用力各是什么力?

答案与解析:受5个力的作用;重力的反作用力是木块对地球的引力,地面对它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它对地面的压力,铁块对它压力的反作用力是它对铁块的支持力,铁块对它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它对铁块的摩擦力,地面对它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它对地面的摩擦力。

对于分析木块受力的个数,我们可以根据一重、二弹、三摩擦的顺序去逐个分析,其中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我们可以在接触面分析这些力的存在与否。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练习可知: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体。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2.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按图示方式将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连接起来。(停顿一会)

稍微用力拉弹簧测力计,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大小相等。

教师:再稍微增大拉力,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这说明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

学生: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增大,说明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教师:请同学们再分析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应是怎样的?

学生:两拉力的方向是相反的,A对B的拉力施力者是A,受力物体是B,B对A的拉力施力物体是B,受力物体是A。这两个力的方向总是相反。

教师:现在如果松手,你会发现弹簧测力计A对弹簧测力计B无作用力时,弹簧测力计B对弹簧测力计A也无作用力。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作用时间上是什么关系?

学生: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教师: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属于哪种性质的力?

学生:它们都属于弹力。

教师总结:从观察到的结果可知:示数相同说明两弹簧秤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弹簧秤受力方向即为作用力或作用力的方向,即相互作用是反向的,并且它们是同时变化的。可见: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请同学们再分析、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人在走路的时候,人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2)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性质上有什么关系?

(3)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作用的对象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检查讨论结果。

学生A:人在走路时,人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三对,分别是:地球对人的引力(重力)和人对地球的引力、人对地球的压力和地球对人的支持力、地球对人的摩擦力和人对地球的摩擦力。

学生B: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第一对都是引力,第二对都是弹力,第三对都是摩擦力。

学生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是不同的。第一对中作用对象分别是人和地球,第二对中作用对象分别是人和地球,第三对中作用对象仍分别是人和地球。虽然作用对象都是人和地球,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同时作用在人或者地球上。

教师总结:从上例中可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除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外,还有性质相同,作用对象不同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下面一句话概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

( 学以致用) 关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C.只有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同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于施力物不同,所以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E.以上选项都不对

答案与解析:正确选项是E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中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的描述:“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可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并且它们的

大小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相同,也始终属于同种性质的力。由此可见在本题中A、B、C、D四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衡力?

学生: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教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跟两平衡力间关系有何相同之处?

学生:它们间的相同处有:(1)大小都是相同的。(2)方向都是相反的。(3)都是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那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从作用对象、力的性质、作用效果、作用时间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平衡力关系的不同点主要有:

(1)作用对象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

(2)力的性质是不相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中的两个力不一定同性。

(3)作用效果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于作用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上,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而平衡力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的作用效果是可以相互抵消的,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平衡”的真实体现。

(4)作用时间不同獉獉獉獉獉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生、同灭、同变化的,而平衡力都不一定要有这种关系,它可以一个力消失而另一个力独立存在,同时也可以一个力不变而另一个力变化。

学生活动:阅读P87页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任何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而且力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正确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四、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第88页问题与练习1、2、4、5

2.课外作业:《星级提速之同步导航》第84页星级提速★和星级提速★★

板书设计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用一句话概括: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

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

(1)作用对象不同(2)力的性质是不相同的(3)作用效果不同(4)作用时间不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把演示实验处理为学生探究实验。课堂上贯彻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全新课堂教学方案。师生双边活动井然有序,教学富有启发性。

11.5多用电表 预习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无答案)

11.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目标】 1、认识多用电表的组成及各功能区的作用。 2、学会操作和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使用规则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使用说明】 1.先阅读课本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完成教材助读设置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研读教材或者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疑惑卡上。 2.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多用电表的组成及各功能区的作用。 2、学会操作和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使用规则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一、认识多用电表 二、使用多用电表

1、测量小灯泡的电压 将电压表___________在待测电路两端。量程应___________小灯泡两端电压的估计值。___________接高电势, ___________接低电势。读数时先看___________再看___________ 2、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将电流表___________在待测电路中。量程应___________通过小灯泡电流的估计值。电流应从___________流入电表。读数时先看___________再看___________ 3、测量电阻 待测电阻与别的元件断开,将红、黑表笔接在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将刻度盘上的读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率即可得到被测电阻的阻值。 【思考讨论】 1、多用电表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并叙述一下步骤,读出下图电压、电流值。(选取直流5mA档测量电流,用直流2.5V档测量电压) 3、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应该按什么步骤操作? 结合表中的情况,请分析如何更换挡位能更精确地测量电 阻? 【成果展示】 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点评精讲】 1、测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1)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 (2)估测待测元件的电压、电流值,选取对应量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唯一解的条件是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2.(单选)原长为10 cm的轻质弹簧被竖直悬挂,当其下端挂上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换上一个质量为l0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10m/s2) A.4 cm B.8 cm C.14 cm D.16 cm 3.(单选)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大小为10N,另一个大小为2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 A.2 N B.8 N C.10 N D.12 N 4.(单选)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 5.(单选)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D.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作用 6.(单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是_光滑小球,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所有的接触画均光滑且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对A 有弹力,且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B .D 与斜面接触时,斜面未发生形变 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 D .A 、B 物体对C 在竖直向上没有弹力 7.(单选)如图所示,汽车B 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1v 向右运动,车上的货物A 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2v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 .若 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D .若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8.(单选)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 .弹力增大则摩擦力一定增大 D .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9.(多选)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 .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重力 D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0.(单选)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 、B 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 、D 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 ,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 、B 、C 、D 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2020092105323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 物体平动时; (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 (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第 1 页共28 页

苏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试题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湖南师大附中 高一 年级 物理必修2模块结业考试 试 题 卷 温馨提示:除了所有学生的必答题之外,标有(附加题)字样的题为附加选做题。本卷总分为100(模块)+20(附加)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项选择题不超过3个,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 A 、功和能量 B 、速度 C 、力 D 、位移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一定变化的是( ) A 、动能 B 、速度 C 、速率 D 、加速度 3、决定平抛物体落体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物体的高度 C 、物体的位移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如图,两轮用齿轮传动,且不打滑,图中两轮的边缘上有A 、B 两点,它们到各自转轴O 1、O 2的距离分别为A r 、B r 且A B r r >. 当轮子转动时,这两点的角速度分别为A ω和B ω,线速度大小分别为A v 和B v ,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 B ωω= B 、A B ωω> C 、A B v v = D 、B A v v < 5、甲物体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下落,下列 A B

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着地时重力对甲的功率与乙相同 C 、甲比乙先着地 D 、甲、乙同时着地 6、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的运动可以看做圆周运动,关于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由重力提供向心力 B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 C 、向心加速度向下 D 、桥对汽车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7、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 ②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③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 ④航天员仍受地球引力,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如图所示,蜡块R 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匀速上升。现若让蜡块R 从竖直管底沿管匀速上升的同时,令竖直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那么关于蜡块R 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一条竖直线 B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 .是一条抛物线 D .是一条水平线 9.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C .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D .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0.若静止在平直铁道上的列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在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关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 C .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D .列车做匀速运动 2.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C .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小.D .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1.设某高速公路的水平弯道可看成半径是R 的足够大的圆形弯道,若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关于汽车在此弯道上能安全转弯的速度,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于gR μ B .一定等于gR μ C .最好是小于gR μ D .对转弯速度没有什么要求,驾驶员水平高,转弯速度可大些 12.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D .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R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docx

鼎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 B.14m C.25m 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 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 号 12345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速度:单位m/s 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 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 2 a=Δv/Δt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0t a t υυ=+? 2、位移公式: X 2 012 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02 t υυ+= 2、速度——位移公式:22 02t as υυ-=X 3、中时速公式:022t t 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 202t x υυυ+= 。(2 2x t υυ?)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 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 (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 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 X 2 12 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 (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 ② t 总Ⅰ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 △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 =恒量 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3、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 ,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 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 3、 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f N =μ·,N 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 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不能用f N =μ·来 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思考: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吗?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1)F F 12,同一直线情况同向反向()F F F F F F F F =+=->??? 121212 (2)F F 12,成θ角情况: 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三角形法则 ②应用方法作图法:严格作出力的合成图示,由图量出合力大小、方向。计算法:作出力的合成草图,根据几何知识算出大小、方向。F ????? ?? 2、二力合成合力取值范围:2121F F F F F +≤≤-合 3、三力合成合力取值范围:321max F F F F ++= F min ???-+==最大) F F F F (0321 4、力的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 轴和y 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F x 和F y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