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

如何从一张CT或MRI获得更多信息?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很重但是影像学却没有明显突出?如何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3维描述?如何从新认识X线、CT、MRI个具有什么特点?腰椎间盘突出3维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的划分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和程度,突出椎间盘组织可在腰椎运动节段椎管内任何部位。从三维立体来表达,即突出椎间盘组织在矢状位、水平位和冠状位均有相应的位置。

一、矢状位分层

1、椎间盘层面为第一个层面

2、椎间盘上层面即上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至椎间盘上界,此高约为椎体高度的1/3,称为II层面。

3、椎间盘下层面为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此高度约为椎体高度的2/3,亦称为III层面。二、水平位分区

以椎体后缘为界分1-4区,1、2区为两侧椎弓根内界,即椎管前界,将此分三等分。中1/3位1区,左右1/3合起来称

为2区。1区称为中央区,2区称为旁中央区。3区称为外侧区,为椎弓根内、外界之间,亦在椎间孔界之间。4区为极外侧区,为椎弓根外侧以外。旁中央区、外侧区、极外侧区尚有左右侧之分。

三、额状面分域

从椎体后缘中线至棘突椎板前缘骨界为骨性椎管失径,将此径分为4等分,分别命名为A域、B域、C域、D域。I层面和II层面均有相同的区和域,III层面即椎间盘下层面,该层的外侧区即3区被椎弓根所占,为无实际区域的空间区。在治疗前建立椎间盘突出的3维概念,为椎间盘突出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建立了客观的标准。

腰椎X线片显示患者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借此可排除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一些疾患;

CT扫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早表现为椎管和硬膜囊之间的脂肪层消失,其次椎管内出现突出的椎间盘块影,其CT值低于骨但高于硬膜囊,进而神经根被推压移位,直至最后硬膜囊受压变形,据此,CT扫描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的突出变化,但有少数年轻患者,其细节观察以MRI较明显,且平扫CT易将联合神经根或不对称的神经鞘与至侧隐窝内的髓核相混淆;

MRI利用原子核磁现象成像,对不同成分的软组织及液体有高度的分辨率,可观察到椎间盘变性及不同程度的突出,可清楚证实神经周围有脑脊液间隙,借以区别于区出的髓核。但其成像时间较长、空间分辨率低,且显示骨组织的能力比CT要差。

陈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体征的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3-54.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的直接征象为,病变椎间盘边缘呈不规则或者规则,后缘部分向椎管内;突出部分可有形态不一或者大小不同的钙化,一般与椎间盘有连续,而上下层面之间并无连续;硬膜外有游离的髓核碎片,密度比硬膜囊要

高;Schmorl结节的中心密度相对较低,偏侧型与中央型为主要的突出方向。间接征象的主要表现是硬模囊的前缘位置、侧方位置与神经根压迫移位,硬膜外存在的脂肪间隙逐渐变窄或者消失,椎间盘存在真空现象,椎体后缘出现增生。万鑫.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J〕.医药病理,2014(4):96.

MRI扫描对体内软组织及液体有很高的分辨率,因此,通过MRI扫描可以观察患者的腰间盘变性及不同程度的突出情况,尤其是对于青年患者,MRI检查结果更加明确。MRI

扫描可以非常清新地分辨出硬膜外脂肪(高信号强度)和硬膜囊(低信号强度),从而观察到椎间盘的息肉样改变并进入患者的椎管的情况。MRI扫描的T1加权像显示界限清晰,脱出髓核的信号位于CSF和硬膜外脂肪信号之间,其他加权像也可以表现高低不同的信号强度,信号程度在和脊髓之间,有的比硬膜外脂肪高,有的低。因此,根据M RI扫描像可以非常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椎管内外形态学变化和髓核突

出严重程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参考意义。

康永斌.腰推间盘突出症的MRI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2013.4:8-9.

就LDH的诊断而言,常规摄片方式主要采用腰椎正侧位,在正侧位上很少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多表现为阴性结果,一些病人可表现出非特异性征象,如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前突加大、变小或侧突)、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椎体边缘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

钙化、Schmorl结节等变化。

CT作为临床上LDH常用的诊断方法,具有扫描时间短、无明显的检查禁忌证、较高密度分辨率等优点,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腰椎间盘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变的部位以及程度,此外还能够直观显示患者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结构,且对腰椎间盘积气、钙化等征象敏感性较高。多平面重

组( MPR)及3D重组技术作为比较先进的CT后处理技术,可以任意断面观察椎间盘及椎管内情况,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轴位成像的不足,更加有利于诊断。

腰骶脊神经根MRI研究:腰椎间骶突出症引起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或刺激腰骸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结构,目前临床常采用CT或MRI平扫检查,通过CT横断位以及MRI矢状位和横断位的常规图像,一般可以较准确地锁定病变腰椎间盘,对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部分LDH患者临床症状显著,但常规CT或MRI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病灶或仅有轻微病灶,与临床症状不符,为疾病的正确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案制订带来困难。随着MR成像设备与技术的迅猛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日渐成熟,其可以直接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的异常信号及具体位置关系,有助于LDH的诊断。目前常应用于显示脊神经的MRN技术主要包括重T2WI脂肪抑制序列与DWI技术。

张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09(09):1724-1727.影像特点与临床症状不对称原因

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至今仍不能满意地解释椎间盘突出及相关疾病的所有问题,原因在于CT和MRI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设备性能以及观察者技术水平、扫描参数的选择、责任心、阅片经验、椎间盘邻近组织

和患者不同体位等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从某种程度而言,CT和MRI等尽管可以提示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的现状与原因,却难以显示整个神经根走行的全貌,尤其是对于其走行的外侧段,由于难以明确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不能直接显示神经根受压的原因与程度,更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检查结果。

黄仕荣.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征象临床意义再认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2):68-70.大部分腰神经根压迫位于邻近侧隐窝上口的硬膜囊内,该部位正位于黄韧带前与椎间盘后外缘后,因此,本组取黄韧带前间隙距离可反映硬膜囊外侧受压情况,进而可反映患者临床症状,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侧隐窝狭窄是引起腰神经根压迫的原因之一,其上口最窄。但在上口狭窄、中下段较宽时,侧隐窝狭窄不全都产生临床症状。

而且不同突出类型即髓核在椎管内位置不同,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也不同,髓核突出越来越偏离椎管中央,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体征也更加严重,而这主要与突出后的髓核压迫椎管内容物有关。临床研究表明,中央型突出只在有髓核突出较大时才可能对脊髓及马尾神经产生压迫,而髓核向外侧突出时,很小的突出即可压迫神经引起较重的症状。

张筱双.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定位与症状体征的关联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46-48.

在平时临床实践中时常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患者的CT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有些患者症状较轻而CT表现突出很明显,有部分患者症状体征明显,而CT表现突出情况却不明显。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髓核组织突出越严重,对椎管内容物造成的压迫越严重,症状体征也越明显。髓核向椎间孔方向突出时,很小的突出即可引起较重的神经压迫症状。而中央型突出可以在有髓核突出较大时才可能对脊髓及马尾神经产生压迫。

曹锋标.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与临床体征关联性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4):7599-7600.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 如何从一张CT或MRI获得更多信息?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很重但是影像学却没有明显突出?如何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3维描述?如何从新认识X线、CT、MRI个具有什么特点?腰椎间盘突出3维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的划分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和程度,突出椎间盘组织可在腰椎运动节段椎管内任何部位。从三维立体来表达,即突出椎间盘组织在矢状位、水平位和冠状位均有相应的位置。 一、矢状位分层 1、椎间盘层面为第一个层面 2、椎间盘上层面即上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至椎间盘上界,此高约为椎体高度的1/3,称为II层面。 3、椎间盘下层面为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此高度约为椎体高度的2/3,亦称为III层面。二、水平位分区 以椎体后缘为界分1-4区,1、2区为两侧椎弓根内界,即椎管前界,将此分三等分。中1/3位1区,左右1/3合起来称

为2区。1区称为中央区,2区称为旁中央区。3区称为外侧区,为椎弓根内、外界之间,亦在椎间孔界之间。4区为极外侧区,为椎弓根外侧以外。旁中央区、外侧区、极外侧区尚有左右侧之分。 三、额状面分域 从椎体后缘中线至棘突椎板前缘骨界为骨性椎管失径,将此径分为4等分,分别命名为A域、B域、C域、D域。I层面和II层面均有相同的区和域,III层面即椎间盘下层面,该层的外侧区即3区被椎弓根所占,为无实际区域的空间区。在治疗前建立椎间盘突出的3维概念,为椎间盘突出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建立了客观的标准。 腰椎X线片显示患者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借此可排除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一些疾患; CT扫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早表现为椎管和硬膜囊之间的脂肪层消失,其次椎管内出现突出的椎间盘块影,其CT值低于骨但高于硬膜囊,进而神经根被推压移位,直至最后硬膜囊受压变形,据此,CT扫描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的突出变化,但有少数年轻患者,其细节观察以MRI较明显,且平扫CT易将联合神经根或不对称的神经鞘与至侧隐窝内的髓核相混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文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 1764年Contugno首先描述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症状; 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 1911年Middleton和Teacher报告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一例; 同年Good-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 1928-1929年Schmorl等提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 1934年Mixter和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 【定义】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 )。 【病因】 1. 生理性退变因素 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 2. 外伤因素 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 【病理分型】 1. 根据髓核的病理阶段分为三期: (1) 突出前期:髓核变成碎块状物或瘢痕样的结缔组织,纤维环变薄或产生裂隙。 (2)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裂隙处突出。 (3) 突出晚期:椎间盘和邻近结缔组织发生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物钙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神经根损害变性;黄韧带肥厚;关节突间关节增生;椎管狭窄。 2. 根据髓核突出的形态分为三型: (1) 凸起型:纤维环内部破裂,外层因为髓核压力而凸起。 (2) 破裂型:纤维环全层破裂,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移入椎管。 (3) 游离型:突出物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囊内。 3.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为前方、后方、侧方、四周、椎体内突出等,以后方突出多见。后方突出又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 【临床表现】 I. 症状 1. 前驱症状 (1) 急性腰痛:往往由轻微的动作所诱发。经过卧床休息或服些止痛药物,可自愈。 (2) 腰背痛反复发作:提示椎间盘退变合并椎间关节不稳或后关节过伸。 (3) 慢性持续性腰痛:反复发作的急性腰痛病史,逐渐转成持续性腰痛。 (4) 颈腰综合征:颈部疼痛可以放射到枕部、双肩,且可向上肢、胸部放射。 2. 腰背痛 疼痛主要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因为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椎窦神经纤维。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发表者:赵东奇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熬夜总结系列之腰椎MRI图文详解

熬夜总结系列之腰椎MRI详解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个椎间盘。 <第二课完>第三课,学会看腰椎MRI/CT片子轴状面观。

图(一)及图(二)是L5椎间盘的轴状面观。此病人虽有中等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在片子上看到黑色的椎间盘)和小的非压迫性4mm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中央管”,可以很好地表现轴向核磁共振解剖。椎间盘的髓核在这两个图像中看不到,一是因为椎间盘脱水太严重,不能将纤维环及髓核区分开,另外这些图像为T1加权象(更高分辨率),所以不能将含水多的髓核与较干燥的纤维环区分开。但在一个正常的,非退化性椎间盘T2加权像上,很容易看清髓核区及纤椎环区T2加权图像(见图三)。“后部神经结构”包括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Nerve Roots)、硬膜囊(Thecal Sac)及发出神经根(Exiting Nerve Roots)。发出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看图中IVF粉红色区)内,在此图像中看不到。如果你发挥点想象力,你可以在图中找到一个象“米老鼠”样的图像,硬膜囊是米老鼠的头,两个过往神经根是米老鼠的耳朵。再重复以下,虽然此椎间盘有4mm的突出,但此病人的过往神经根S1和突出物之间没有接触。大部分情况下,椎间盘突出物或疤痕组织将遮挡住其中的一个过往神经根(米老鼠耳朵),这通常是神经根受压的象征。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发表者:赵东奇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 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

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 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 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 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

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 (1)步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走时往往显得躯干僵硬,上身前屈,臀部歪向一侧不能正常迈步和负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较明显时,行走及转身较缓,姿态拘谨。 (2)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舅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凸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凸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3)局部压痛及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压痛点多在病变间隙的棘突旁距后正中线约一横指,为深压痛。深压此痛点可向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往往在L4、5椎间盘突出时较为明显。 (4)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有的可完全受限,后伸受限程度较腰椎前屈、侧屈、旋转稍多见。 (5)下肢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因此,相应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皆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6)神经系统检查:L4、5椎间盘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背伸肌力常有减退。L5、S1椎间盘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有足跖屈及屈曲无力,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7)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具体检查方法如下:①直腿抬高试验: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_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笔即为阳性(注明抬高角度),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征):在直腿抬高的基础上减少抬高角度,至无疼痛引出时,将踝关节用力被动背伸,诱发或加重根性疼痛为阳性。③屈伸膝试脸(Laseque征),屈髋屈膝90。,将膝逐渐伸直,出现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8)仰卧挺腹试验:患者仰卧,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使腹压和椎管内压力升高,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CT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诊断新进展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CTA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经肘静脉以 3.5ml/s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50~60ml;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术,CT值设为150HU~200H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VR)。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面显

示血管。 2.头颈CTA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CTA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82%~92%。颅内动脉的CT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血管。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系统,称脑CT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头颈CTA新进展-64排螺旋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3期以上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CTA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CTA; (2)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根据程度可分为级:I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II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III级,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0.6mm~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CT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和疗效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作用。结果医学界目前正不断研究患者自我评价方法,其将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通常将疗效评定当作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还应该具有测量所有临床重要变化的作用,不仅包含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能力增强等相关指标,而且还应该包含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在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时,不仅需要利用主观评价量表,而且还应该综合评定查体指标,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患者术后疗效具体情况。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估;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采用的是与腰痛有直接关系或者潜在关系的评定方法。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具体如下。 1以疼痛改善程度为主的评定方法 临床上评估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主要采用强度评分和问卷表调查。其中,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包括数字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语言评分量表等。 1.1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最为频繁,具体操作为:在一条长10 cm的直尺或者直线两端分别标注无痛(0表示)和最剧烈的疼痛(10表示)。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疼痛感受程度,在直线对应的部位做记号,0~10代表的是痛觉评分分数.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对患者视力及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②疼痛评分是由患者估计的,受患者主观意识影响,评价并不客观。 1.2数字评分量表评定法数字评分法要求患者应用具体的数字对疼痛程度描述,操作简单,容易记录,其中常用的有:11点数字评分法、101点数字评分法以及11方框评分法[1]。但是对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不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 11点数字评分法时由0~10共11个点,其中0点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点数越大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临床测量主观疼痛普遍采用该方法。 101点数字评分法与10点数字评分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用0~100共101个点来描述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与点数大小成正比,即0点表示无痛,100点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评分随着选择点的增多更加数据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镇痛药研究和临床科研中。 11点方框评分法也包含了0~10共11个点,分别表示无痛至最剧烈的疼痛,每个数字被方框包绕起来,数字表示的更加直观,便于患者将疼痛与抽象的数字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 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高勇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100053 脑血管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 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 CT 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 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 CT 和MRI 诊断新进展 CTA 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 50?60ml ;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 MPR 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 , MIP ) 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 , VR 。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 面显示血管。 2. 头颈CTA 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 明,合理应用CTA 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 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 CTA 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 82%?92%。颅内动脉的 CTA 能清晰显示Willis 环及其分支血管。 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图 1)。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 系统,称脑CT 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 。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 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 头颈CTA 新进展-64排螺旋64排螺旋CT 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 3期以上外周静脉 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 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 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 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 CTA 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 CTA (图 (2) 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 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 II 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 特别是在颈动脉 CTA 0.6mm ?0.625mm 层厚的 原始图 CT 值分为,富脂软板块(CT 值V 50HU )、纤维化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 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 是指静脉注射对 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 CT 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 经肘静脉以 3.5ml/s 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术,CT 值设为 150HL ?200HU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 2); 根据 程 III 级,椎 度可分为级: I 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 动脉受压,管腔狭窄(图 ( 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 像可 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 3)。

腰椎间盘突出完整病历

腰椎间盘突出完整病历 入院记录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收住入院住院。症见:神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上述腰痛症状仍存,纳可,夜寐安,二便自调。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P :76次/分R:20次/分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

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包块,颈静脉无怒张。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肾阳虚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

腰速安解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腰速安解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1]。本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分型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1)中央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2)中央旁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3)椎间孔型: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1)椎间盘膨隆: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3)椎间盘脱出: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内,与母体呈狭颈相连;(4)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 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学上可见Schmor1′s结节。 2 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 2.1 X线平片检查平片表现:(1)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前凸,椎间隙变窄或后宽;(2)Schmor1′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1′s结节; (3)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4)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5)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 ;(6)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7)椎间孔内骨片;(8)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9)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表现有极高的诊断价值[2~6]。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以及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他方法来确诊。 2.2 造影检查 2.2.1 脊髓造影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1〕。本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分型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1)中央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2)中央旁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3)椎间孔型: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1)椎间盘膨隆: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3)椎间盘脱出: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内,与母体呈狭颈相连;(4)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学上可见Schmor1’s结节。 2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 2.1X线平片检查平片表现:(1)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前凸,椎间隙变窄或后宽;(2)Schmor1’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1’s结节;(3)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4)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5)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6)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 (7)椎间孔内骨片;(8)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9)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表现有极高的诊断价值〔2~6〕。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以及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他方法来确诊。 2.2造影检查 2.2.1脊髓造影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提高了清晰度;并可动态观察多个节段、蛛网膜下腔及神经根鞘情况,显影效果较好,定位准确,其确诊率大大提高,可达76.1%~100%〔7~9〕,与CT无显著差异;费用较低,并且其空间分辨率优于CT,现仍广泛使用。 2.2.2造影主要表现(1)椎间盘膨出:使通过局部的造影剂变薄,影像较淡,呈面纱状或珠帘状;(2)椎间盘突出:外侧方小的突出只在相应的椎间隙外侧有轻度凹陷压迹,大的突出表现为卵圆形压迹或半弧形压迹;正中突出向两侧延伸多呈束腰征、截断征;根袖影被抬高、压尖呈腋下征,多见于根内型;根袖影消失,呈截断征,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外型;突出段神经根充血、水肿,呈喇叭形,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内型;丝条状马尾神经影,移向对侧,呈弓背型,多见于较大的外侧型突出〔2~9〕;(3)椎间盘游离,依方向、程度以上表现均可有。 2.3CT检查 2.3.1CT优点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

十分钟学会看懂腰椎间盘突出CT及MRI教程

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 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 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 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

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 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 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 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 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个椎间盘。 <第二课完> 第三课,学会看腰椎MRI/CT片子轴状面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急性腰扭伤 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 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 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腰骶部竖脊 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 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 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 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 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在椎弓崩裂的基础上椎体产生向前滑移,又称真性滑脱。若椎弓完整椎体产生滑脱,则称为假性滑脱。当椎弓峡部断裂时,椎弓断端活动, 形成假关节。由于反复的活动摩擦使断端产生大量的纤维软骨样骨痂,这些增生的纤维软骨组织,可引起神经根粘连产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经根性受压产生根性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脱一般病程较 长,无明显加重或缓解期。②对神经根影响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滑移的程度,可加 摄腰椎动力位X片以明确椎体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可结合CT、MRI检查做出判断。 六、腰椎管狭窄症 ①中央型椎管狭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弥漫性向后膨出,使椎间隙变小,椎板向后重叠,黄韧带产生皱褶,再加上关节突退变性增生,内聚侵向中线,使椎管的中矢径缩小,椎管内马尾神经遭受卡压。临床表现多有长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站立和伸腰时症状加重,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感觉异常,足趾背伸力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出现鞍区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②神经根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斜向外下直至椎间孔外口,此段神经根通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 片 欧阳歌谷(2021.02.01)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病发,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盈的时间把片子陈述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经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陈述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 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布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调,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抄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拜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入迷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

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呈现问题都都可以招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究竟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办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正面看)上只能年夜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其实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辩白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克不及不阐扬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合。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成少的。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18信息也很是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包管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年夜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一、概念 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过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征状。1857年Virchow报告一例,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1911年Middleton和Teacher报告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的一例。同年Good- 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1928~1929年Schmorl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1934年Mixter及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后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本症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并认为本症与95%的坐骨神经痛和50%的腰腿痛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二,诊断 临床表现: 1.疼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踝背伸及第1、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突出(骶l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踝跖屈及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7.辅助检查: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做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 三、鉴别诊断 1.腰椎后关节紊乱: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cm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ml,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