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第28卷第9期

2007年9月

通化师范学院

JOURNALOFTONGHUATEACHERSCOLLEGE

V o1.28№9

Sep.2007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

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王纯信

(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吉林通化134~2)

摘要: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撕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

将民间剪纸引进写生理念,是对传统民间剪纸技法的突破,丰富其新传统,新观念,为现代知识青少年一代所接受,将使民间剪纸

走出民间,走向发展.

关键词:剪纸,撕纸写生;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中豳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7)09--0001--03

收稿日期:2O0r7一o4—05

作者简介:王纯信,1939年生,吉林通化县人,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满族民间美术.

民间剪纸是包括剪,刻,撕,烧等多种镂空手段,

在纸等薄片材料上创造的图案艺术,是在民间一代

代,一辈辈传承延续的民间美术,是靠母女,姑嫂,师

徒等途径口传教授的文化模式,是靠目识心记,烟熏

墨拓,传摹移写等方法延续,教习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在内容上追求喜庆,吉祥,以表现大众

的信仰,崇尚,希冀和祝愿等.在表现理念上不追求形似,不表现空间,虚实等现代美术造型手法,形成了民间美术的独特体系.当今,在民间剪纸的发展, 延续,探讨,研究中,在弘扬民间艺术使之后继有人的摸索,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民间剪纸的继承人已不再是目不识丁,没走出过大山的老太太,小媳妇,而是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受到多种门类不同层次艺术教育的年青一代,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剪纸传承对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很显然,仍延用传统的教习方式是不够的,面对新的传承对象,如何运用新的传承方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于剪纸,撕纸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

即出现了以金,铜,玉等薄片材料镂空的工艺制品, 这是剪纸艺术的先河.至汉代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广泛应用,普及到民间,_直延续到今天.发祥

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女真时期,是为萨满祭祀服务的,多用桦树皮,柞树叶,包米窝等植物薄片作为剪纸的载体材料,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撕纸是以手代剪的剪纸,是一直与剪纸并行发

展的一种艺术形式,经实践研究,撕纸有自己的许多特性,构成了它的长处:一是以手代剪,可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使手指肌肉群得到全面锻炼,特别是少年儿童,手指的训练,锻炼对以后写字,作画,使用各种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以手代剪,不使用剪刀,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增加了安全性,可防止刀,剪对孩

子可能造成的伤害.在农村小学,更具有减少剪纸课投资的意义,农家孩子,只要伸出一双小手,就能走进撕纸的殿堂;三是撕纸不适宜细腻的刻画物象,显现出朴实,粗犷的风格.撕纸撕出的物象边缘不规整,纸的纤维外露,沿边缘形成毛茸状的轮廓,形成拙朴的装饰情趣,别具一格.满族剪纸,撕纸是满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目前需要抢救,保护的重要项目,但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这正是本文探讨, 研究的主题.

二,民间剪纸传承过程中的困惑

民间剪纸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各民族,各地区

形成了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剪纸艺术.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的因素, 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传统.

2000年以来,笔者在通化师范学院开设满族民

间剪纸公选课教学,在美术系开设满族民间剪纸必修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解析传统的满族剪纸作品,通过原件展示;播放满族剪纸艺术家的专题片;请来满族剪纸艺术家作为兼职教授任教,向学生讲解,示范,辅导,使学生整体地,形象地了解满族剪纸的技艺;这些方法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着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倪友芝,侯玉梅,张杰都曾到师院任教.他们的传奇经历,精湛技艺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但是大学生对来自民间的艺术产生许多困惑:

民间剪纸的原创作者多为没读过书,没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农家女子,对民间剪纸不追求形似,不讲究比

例,透视等"拙朴"之美,原因是这些人缺乏文化底蕴与美术常识,久而久之,这些缺憾成为了传统;而民

间剪纸的题材大多是由当时的农家女子所搜集的, 受她生活环境局限,没有走出过大山,没见过山外的世界,所以剪纸中表现的多为耕织,射猎,山野四季, 花鸟虫鱼等,这些局限的题材成为了"乡土气息", "地域特色"的典范:传流民间剪纸所表现的思想意识多为"信仰崇尚","婚嫁生育","仙神精怪"等,这

些也是由于当时的农家女子因没有受到科学知识教育而对大自然缺乏认识,仍停留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阶段,是思想意识滞后的表现…….

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形成的民间剪纸传

统也可以认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们匮乏文化教育,受自然环境制约所形成的"局限","缺憾".敢于认识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不

是否定传统,而是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传统,最终成为发展传统的动力.

三,独辟蹊径,引进写生理念

剪纸的发展在于出新,这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上

的一种传承方式.笔者尝试在剪纸领域引进写生理念,通过开设剪纸撕纸写生课,丰富剪纸传统的内涵.

写生是绘画中的词汇,是面对所要描绘的对象,

通过观察,分析,予以表现的一种绘画方法.这种方

法在中国画中也多有运用,如对静物,景物,动物,人物等的描写多通过观察实物而后施之笔墨,称之"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在山水画创作中,主张"搜尽奇

峰打草稿","外师造化",这都是写生的理念,但是中国画写生大多不是对描绘对象当场描绘,而是"目识

心记","传摹移写".而源自西洋绘画理论的写生,

则是面对描绘对象当场作画.力争"形神兼备".运

用写生手段的绘画形式有铅笔写生,钢笔写生,水彩写生,油画写生,国画写生等,所描绘的对象有静物, 风景,人物等.

写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也是绘画基本功

训练与收集创作素材的手段,在绘画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剪纸写生"是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将剪纸, 撕纸描绘的对象,或人或景或物安放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用剪纸——或剪或撕予以表现.先是将一个水杯,一个话筒和一个暖瓶等展示在教室前面,第二步到室外去,面对大自然中的树,花,桥,屋等,第三

步是表现人物,或男或女,或坐或立.要求学生先观察,分析,然后自己解决构图,造型,特别是找到用什?

2?

么技法予以表现,剪,撕自便.学生们思路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表现技艺各异.

同学们将学习传统剪纸时的技法,如对折,打

毛,纹饰,香火烧孔等自由应用,其写生作品面貌各异,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剪纸写生过程,是传统剪纸技艺与实际物象相合理匹配的过程,是在写生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传统剪纸技艺的不足而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剪纸的题材更加宽泛,造型更加多样,技艺不断创新,写生的作品使传统剪纸技法得到丰富,得到延展,出现崭新的前景.

四,剪纸撕纸写生实践促进民间剪纸的发展

从剪纸,撕纸写生理念的构想到在多所小学的

试验性实践及理论上的探讨,使我们认识到,这一立论是成立的,通过实践所取得的收效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将对剪纸,撕纸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剪纸,撕纸写生论"是对中国民间剪纸传统

的突破

任何样式的民间艺术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

生变异,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正是这样与时代并进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纸张出现以前,剪纸是用玉石薄片,金铜薄片,皮革,布帛等来缕空制作的,用来装饰冠饰,衣物等;汉以后纸张的出现代替了其他薄片材料,剪纸技艺从专业工匠改换到民间妇女手中,使剪纸走向普及,发展;满族当年世居山林,为了适应萨满祭祀的需要, 剪纸的应用产生了变异并出现了用桦皮,鱼皮,树皮,树叶代纸的剪纸…….近年来,社会迅速发展,生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而民间剪纸的传统理念流变甚微,使民间剪纸的展现阵地正在迅速萎缩.将民间剪纸引进写生理念,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走进现代,使民间老婆婆的艺术走进现代人群,这是对民间剪纸传统理念的突破也是在继承传统中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2.引入"剪纸,撕纸写生论"是对这一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护民族文化,使民

族文化本土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这些民族文化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如何保护它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举措是多方面的,让民间剪纸走进大学,

中学,小学课堂,使"写生论"成为了剪纸从农村走进城市,从远古走进现代,从目不识丁,足不出村的老奶奶手里走进时尚文化青年一代.是构建民间剪纸突破传统的一座金桥.让民间剪纸的"新传统","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