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检法司]政法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明辨”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到实处

[公检法司]政法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明辨”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到实处

[公检法司]政法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明辨”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

方式落到实处

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政法领导干部到底有没有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能不能真正把法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关键要做到“三个明辨”。

要在政治原则和立场问题上明辨是非曲直。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和动摇,这种定力取决于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各类思潮交锋激荡中,善于分清是非、判断曲直是政法领导干部的根本政治底色。面对有的人把党的领导与党主张的依法治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对立起来,排斥和诋毁党的领导,抛出“党大还是法大”等伪命题,质疑党管政法制度;面对有的人对政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纠正和防止冤假错案的努力和成效闭口不提,对政法机关力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和实践视而不见,却抓住执法司法瑕疵极力抹黑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借机宣扬西方的法治理念和司法制度;面对有的人把党纪与国法割裂开来,对党纪党规严于国家法律说三道四,对从严治党心存抵触等奇谈怪论和错误观点,政法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自觉抵制、有力驳斥,决不做爱潜羽毛的“绅士”。

要在秉持公正上明辨公私义利。政法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利益的协调者、裁判者,如何做到有权威、有公信、能服众,关键要摆正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克己奉公、重义轻利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也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执法办案中,怀揣一己之私情私利,势必偏私护私、先利后义、重利轻义。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奚晓明之子开办律师事务所,大量接手特大经济纠纷案件和其他案件,通过奚晓明直接或间接打招呼、暗示及影响,使得本不可能胜诉的案件如愿判决,再以协议收费的方式收取巨额代理费用。可见,公与私倒置、义利观扭曲的奚晓明把国家公器变成了谋私的“利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对广大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在20XX年山西太原市城中村拆迂改造中息括政法机关在内的有关部门坚持依法办事、阳光操作、廉洁发展,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坚持让利于民,做到了依法拆迁、和谐拆迂、安全拆迁、按期拆迁,成为解决难题与实现共赢的成功范例。政法领导干部肩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必须以公心公平公正公开为标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决不能谋私忘义、与民争利,坚决防止利益分歧向利益冲突、利益对抗转化。

要在人格操守上明辨进退荣辱。人格无亏、操守无缺是政法领导干部做人做官的境界,这种境界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稳定性,就能在诱惑、欲望和鄙俗面前知进退、明荣辱,坚守住清白,保持好名节。明辨进退荣辱要强

化规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概括为“七个有之”,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猫扑向玻璃鱼缸里的金鱼,受挫后这只猫从此对充满诱惑的金鱼视而不见。寓言中的玻璃鱼缸就相当于纪律规矩,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底线”、“红线”、“高压线”。明辨进退荣辱,一定要强化法度意识。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说欲望追求应有度,法度之内、道德伦理认同的欲望促进发展进步,而放任无度、徇私纵欲则会过咎染身、罪祸临头、自取其辱。政法领导干部修身养德,在规矩、法度方面不能有半点松懈和放任。

法治兴则天下兴。政法领导干部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廓清迷雾、澄清谬误,不断提升法治信仰、增强法治素养、打牢法治根基,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推动政法事业取得新的发展进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