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调研报告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院长王春良

中国有句古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它反映了人们对政治制度的传统价值追求。长期的历史实践证明,依靠“当官为民作主”并不能使人民的权益获得稳定的、全面的、根本的保障。为了使人民获得解放,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前,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推动和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实在、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培育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在广大农村改革行政领导体制,探索并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村民自治取得了重大发展,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村民自治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和阻碍民主进程的不和谐因素,损害了村民权益,影响了社会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只有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发展,才能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为了认识和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在河北省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认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报告,以期为推进我省村民自治发展献计出力。

一、村民自治发展历程

我国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村民委员会产生到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前的萌芽时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农民自发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这一创举迅速得到国家认可。1982年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由此,我国农村走上了一条在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组织农民、管理农村的新路。第二个阶段是从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到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施行前的试验时期。从思想认识分歧较多到逐步统一,从示范探索到基本普及,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村民自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施行后到目前的普及时期。从基本普及到全面展开,从推进“四个民主”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制度体系初步确立,自治组织逐步健全,民主形式更加多样,民主自治理念和程序得到推广,在改进农村社会治理状况,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的地位得到重大提升。①我省高度重视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农民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改善了农村治理状况,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了使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得到有效贯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发展,制定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主要有:《河北省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90年)、《河北省村委会换届选举试行办法》(1993年)、《河北省村集体财务管理

①《村民自治: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进步》,《学习时报》,2009年3月5日。

条例》(1996年)、《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1997年)、《河北省村级民主管理条例》(1998年)、《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1999年)、《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1999年)、《河北省村务公开条例》(1999年)、《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02年)、《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2008年)等。在民主选举方面,截止目前,我省完成了八届村委会选举,选举逐步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指定到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转变,村民的参选热情高涨,平均参选率保持在80%左右,“海选”普遍推广,选举的自由度、公开性、竞争性有所增强,总体进展有序、效果良好。尤其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成效显著,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组织有力、运行平稳、发展健康、进展顺利,收到了预期效果。截至2009年6月5日,全省49342个建制村中已完成村党组织换届的有49012个,占99.33%;完成村委会换届的有48768个,占98.84%。在民主决策方面,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鉴于我省农村村庄规模大小不一,在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分散的村庄,村民会议面临难组织、难召开、难议决的实际困难,通过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民主管理方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或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村民委员会和村民按照自治章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民主监督方面,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和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了解、接触、实践民主的途径和制度保证,较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参与治理问题和民主权利保障问题,农民经历着空前的政治意识转化和现代政治文化培养,培育了民主意识,塑造了越来越多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参与村务管理、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合格现代公民,对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而现实的影响。

二、我省村民自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及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推进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村民自治制度尚不完善,村民自治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从实地调查和有关报道中了解到的情况看,村民自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村民自治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村民会议,村民通过村民会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会议有权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规定,村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书面提议,应当及时召开村民会议。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召集。村民代表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必须由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且不得与村民会议的决议、决定相抵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时,必须提请下次村民会议或者村民

代表会议决定。目前,一些乡村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不规范,缺乏权威性,在一些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擅自作主的现象时有发生;交给农民讨论决策的事项多是一些需要他们出钱出力办理的事情,而在决定村干部工资补贴、集体收益分配、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时,忽视农民参与权、决策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本村以外的人员承包荒山荒地的应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但很多承包都未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包了出去,按照法律规定,该类合同都应无效,但在实际中通过法律途径收回却困难重重。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严重违背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初衷,侵犯了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而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村民和村民代表难以有序、有效地参与到整个村务管理过程中来,形成了以村委会或村“两委”为中心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民主法治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民主选举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传统封建意识影响下,一些农村家族、宗族观念仍然比较浓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排斥性又构成了农村中的派性因素。每一名候选人背后最坚强的后盾就是其家族,在农村的实际选举中,家族的胜率极高,虽然村民也明白选一个能力突出,办事公道的村委会主任对全村的发展有利,但总觉得那是全村的利益,不如选知近人利益来得实在。另一方面,也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选本家族的人。在选举中,如果某位亲戚不选该候选人,两家往往会反目成仇。从而导致村整体利益的正义往往被家族、派性利益所取代,违背了选举工作的初衷。在选举中,宗族势力的影响表现为只选本姓氏、本家族的人员而排斥其他姓氏家族的人员;宗派主义的影响表现为只选举小集体中的人员,排斥其他人员。这两种行为都严重破坏民主选举,影响民主选举的成功。在个别宗族、派性矛盾比较明显的村,通过竞选村委会成员以维护本群体利益会引发派性对立,从而导致其他无派性利益的选民只能另选他人,最终造成没有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而不得不另行选举,甚至出现几次选举仍未达到法定票数的情况,加大了农村选举的经济投入和政治成本,也为选举后开展正常的村务工作埋下了矛盾隐患。近几年的村委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干扰、破坏选举的行为,比如贿选、伪造选票、聚众闹事、扰乱会场等。拉票贿选现象已趋普遍化,一些村就出现了候选人挨家挨户发放礼品、请客吃饭现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各种困难,主要是拉票贿选的概念难以确定,对拉票贿选行为的处理有难度,一方面是取证困难,碍于乡亲情面,没人愿意站出来作证;另一方面是拉票贿选的人在村里一般都有一定势力,一旦真正处理势必引起一些不稳定事件,考虑到选举工作的整体,处理时往往畏首畏尾。破坏选举的行为往往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

(三)民主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我省村级民主管理条例对村委会工作的民主监督都做了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甚理想。一些乡村的村务公开内容不真、不实、不全,在财务方面尤为突出;村务公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时间、地点、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比较敏感的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有的村干部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甚至对村务公开有抵触情绪;有的群众认为村务公开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有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权是村民对村委会成员监督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罢免的理由、程序等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提出罢免案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导致难以实现对村干部的罢免。个别村刚完成换届选举,落选一派村民无任何正当理由或以无足轻重的原因,便对新上任的村委会成员提出罢免,给当事人工作带来不少压力;有的村启动罢免程序,罢免要求未被通过,村民反复联名,要求重新提出罢免,给乡村日常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四)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村干部素质偏低、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村干部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思路不清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不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二是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注重个人利益,存在对村里事务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一些村“两委”干部存在着思想不太稳定、情绪波动较大、牢骚怨言较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热情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问题。三是班子整体合力不强,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的村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化,处事不公,独断专行,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四是个别村干部法纪观念淡薄,工作不主动,存在公款吃喝玩乐、赌博等现象,甚至存在贪污、擅自出让土地、变卖集体财产、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截留救灾扶贫款物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个别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管钱管物一把抓,自收、自批、自支,票据不规范,严重违反了财务制度,群众反应强烈。

有些村党支部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建工作。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不大,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教育管理机制滞后,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导致了党支部对农民影响力逐渐呈弱化趋势,不能发挥核心作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个别党支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在一些地方,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不很融洽。有的村党支部认为,基层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就应该领导一切,于是就大包大揽,妨碍甚至代行了村委会的工作;有的村委会成员认为自己是全村村民选举的,而村党支部只是由占村民总数一小部分的党员选举的,于是盲目自大,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对于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我省专门出台了“一制三化”的规定,规定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以保证党的领导在乡村得以实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自以为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在处置一些事情时,不考虑村党支部的意见,争权、争利,甚至在一些事情上,打着“为村民利益着想”的幌子,直接与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决策对抗。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每届任期3年。近年来,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村委会任期短,造成了村干部队伍不稳定,村委会难以创造良好业绩,增加了工作成本,影响了农村发展。有一种说法叫“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这不利于村内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换届次数多了,也会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每次选举都会产生一些新矛盾,激化一些老矛盾,成为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加重了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负担。

三、我省村民自治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不强

村民自治制度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党组织是推进村民自治实践的根本保

障,只有村党支部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实现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目前,一些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不力,主要原因为:一是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不地位,把握不准确,不能运用党的理论武器给村民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也不善于结合实际确定发展致富的思路,在广大村民中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和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党员干部缺乏领导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不能将党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充分落实,创新意识不强,创业劲头不足,知识能力不够,抓不住机遇,干不成事业,从而降低了村民对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制度的信任度。三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不过硬,不敢坚持原则,工作没有魄力,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畏难怕事,满足现状,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没有发挥时代先锋的模范作用,抹杀了村民自治的活力。四是党员干部的领导方式不适应村民自治的发展要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家长作风严重,不注意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方式简单,态度蛮横,手段强硬,习惯于“为民作主”,向村民“下达命令”,直接支配村民的行动,偏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忽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不能保护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村民不满,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激化矛盾。五是村党支部不能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不能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要么放手依赖村委会开展工作,要么大包大揽、独断专行,尚未实现由“行政命令—村民服从”到“政治思想领导—村民形成共识”的领导方式转变,不善于将党的主张通过民主形式转化为村民的共同意志。一些党支部的能力不足、威信不高,无法对村委会进行有效领导,要么将党的主张在工作中强制推行,要么造成党的主张不能在工作中得到贯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沟通协商不够,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不够,出现了“两股劲”、“两张皮”、相互对立的局面,未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应有作用。六是有的村党支部组织建设薄弱,不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党性修养和主观世界改造,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做到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尽心竭力地帮助村民解决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反而谋私利,徇私情,甚至有的党员竞选村干部就是为了自己“捞好处”、“得实惠”,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广大村民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丧失信心。

(二)村民的民主素养不高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重要内容,它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为基础,以广大村民的民主素养为动力,同时又推动着村民民主素养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作为一个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国家从外部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推动是有力的,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力量是这一制度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这一制度的继续发展还需要来自制度自身内在力量的推动,而目前来自村干部和村民的有效推动不足。①目前,我省有些地方村民自治的效果还停留在形式上,关键因素就是村干部和村民的民主素养不高。经过30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在培育广大村民民主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村民的整体民主素养还不高,主要原因为:一是封建传统影响深远,广大村民习惯于家长式的治理模式,“服从听命”的思维定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村民最希望的是拥有德才兼备的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甚至一些村民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对“官僚特权”和“以权谋私”的现象具有“认同感”和“羡慕感”,反而对民主制度缺乏信心,不认为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考虑问题的标准是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公道正派、不徇私情的党员干部反而不被信任、认可,陷入艰难的人际环境之中。二是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视野狭窄,知识和能力不足,欠缺提出有见地主张和科学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也不能全面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从而制约了村民民主权

①林尚立:《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9页。

利的行使。村内公共事务涉及的内容繁多,从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到村民福利、邻里关系、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普通村民没有时间、精力、兴趣投入到民主管理当中。三是村民个人处于弱势地位,民主权利得不到有力保障。①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起来,村民的经济收入仍然较低,生活区域相对闭塞,社会交往范围具有局限性,加之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村民寻求公力救济的途径不畅或成本过高,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导致村民个人对村民自治组织和邻里乡亲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许多生活事务的处理要靠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实现,同时,村民个人真正独立行使民主权利的保障不足,大部分村民都愿意维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没有触及重要利益矛盾的情况下主张容忍谦让、息事宁人,不愿为行使民主权利而得罪他人和村民自治组织。②而且,村民和村委会所拥有的实际资源具有较大的差距,村委会既拥有基层政府的工作支持,在村民中具有较高威信,又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交往关系,还掌握着村民自治组织工作的主动权,这使村民发表不同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罢免等民主权利具有较大困难。四是村民信仰流失,农村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加,村民接触到许多新的观念,主观世界受到冲击很大,村民的思想变得多元化。在传统道德与社会现实产生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村民难以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造成了信仰流失。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许多村干部和村民的眼睛和精力都盯在能赚钱的地方,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失控,群众自发的、村里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村民没有精神寄托,村民休息时的经常性文化活动就是喝酒、打牌、看电视。而且,一些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信任,认为村民自治组织不能帮助自己实现利益需求,也不认同村民自治组织的宣传和主张,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寻求其他途径解决,有的村民成为了虔诚的宗教信徒,有的村民痴迷于封建迷信活动,甚至有的村民参与到邪教组织、黑恶势力、恐怖组织当中。五是由于一些农村集体经济衰败,相当数量的村民常年外出务工,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再决定于村集体经济,导致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不高,或无暇顾及村内事务。六是有的村民自治组织工作开展不实、不到位,一定时期以来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不正之风等不良现象,降低了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可度,严重挫伤了村民参与自治事务的积极性。七是村民的家族观念很强,家族成员之间不仅存在着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共同利益,家族势力决定着村民在村里的地位和利益的实现,从而在村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阻碍了村民自治的正常运行。八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形成了村俗民风,人情世故和村俗民风是维系和调整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大部分村民注重礼尚往来、和谐相处,不愿轻易伤和气、闹纠纷、争权夺利,民主制度的权利主张与村俗民风的谦虚内敛之间的差异难以改变。

(三)村民自治制度法律保障不足

村民自治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才能实现和发展。经过三十年的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由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配套制度组成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经过实践检验,村民自治制度法律保障仍然存在的不足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比较原则,需要有配套制度规范落实,我省有关配套制度尚不完备,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中许

①参考案例:2002年7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唐山市丰润县大令公庄的100多名村民,在1994年的村委会选举中因没有把选票投给上级指定的候选人,事后有数十人被县政法机关个别人和村干部打伤、打残,多人遭非法拘禁。从那时到现在7年来,村民卖房子、卖牲口、卖粮食来上访申冤。省市县的调查组、工作组在耗费了令人咂舌的开销之后,村民得到的是这样的“彻底解决”:当年打人的治保主任,在县里派出的“稳定工作队”的工作之下,“合法”地成为了村里的新任党支部书记;而7年来卖房子、牲口、粮食的村民们为告状已经花费了18万元,而讨个说法的简单要求还是没有指望。

②高鸿钧先生指出,在“熟人的社会”,法律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载《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演进》,《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多措施还有待于规范化。二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配套制度的实施法律保障不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配套制度中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非常原则,没有明确规定对违反该法的行为的处理措施和程序,削弱了法律的强制执行力。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中有关问题的解决,主要靠村民的监督并向基层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举报、申诉和控告,由于法律对国家权力予以限制,基层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于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法定的处理措施,而且也不应干涉自治范围内事务,往往采取调解的办法。同时,对于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行为,村民在理论上当然可以寻求司法救济途径来解决,但在实践中,如果该行为还触犯其他法律,司法机关可以依据相关法律予以处理,如果该行为仅仅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则由于没有法定的处理措施和程序,或者属于自治范围内的纠纷,司法机关往往难于处理,从而导致了村民诉权缺失、民主权利得不到司法救济的尴尬状态。这也是上访和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之一。三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配套制度规定的比较原则,执行方式的可选择空间较大,有的村委会工作虽然在形式上看起来符合法律规定,但并未落实村民自治的实质要求,并未做到对村民民主权利的充分保护;有的村委会则存在着违反甚至是严重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情况。同时,有的村村民对村委会的监督薄弱或者怠于行使民主权利,不能督促村委会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四是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在一些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由村党支部包揽或与村党支部基本重合,形式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仍然存在,但事实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从人员安排到发展决策,均由党支部作出决定。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突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但是却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村民负责的失效,导致村民利益受损,并可能造成村党支部(特别是其负责人)以权谋私。在村委会与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中,由于村民会议召集难、议事不便,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尽管现行村民自治组织体制建立了有别于委任、荐举的权威途径,但是并没有解决村级自治组织的治理问题,它缺乏行之有效的集体决策的制度保障,它产生的仍然是权威性自治。①

四、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的途径

推进我省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处理好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切实提高民主素养,充分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应有的作用,形成协商互动、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推进村民自治的根本保障,是解决村民自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牢牢占领乡村思想文化阵地。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向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帮助村民了解享有的民主权利、表达诉求的渠道和参与自治的途径, 培育广大村民的民主素养。耐心细致地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村民真正认同党的主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二是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创造条件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关注村民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妥善处理好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实行两委会联席会制度,加强与村委会的沟通协商,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村委会竞选,充分发挥村委会中党员的作用,

①赵一红:《村民自治制度中的自制规章与国家法的融合与冲突》,《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5-76页。

关注广大村民的意愿和需求,积极提出代表广大村民利益、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将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村委会及广大村民的共同意志。注重村委会和村民之间关系的协调,指导、支持、帮助村委会工作。四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流动党课”等方式,开展政策、法律、思想道德、党的理论、时事政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塑造大批“一好双强”型人才,提高领导发展、维护稳定、协调各方的能力。下工夫抓好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乡村治理理念;认真开展以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财务管理、土地管理、乡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帮助村干部学会现代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开展村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村干部队伍。落实和完善我省“一定三有”的激励保障机制,优化村级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六是县乡党委要加强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领导和政治保障作用。及时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关注村民自治发展状况,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乡村存在的问题,指导、支持、帮助乡村发展和村级党组织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积极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协调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

(二)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

完善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制度、村规民约,畅通村民诉求渠道。一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村规民约体系,促进村民自治各方面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法律化。二是完善村民获得司法救济权利的法律保障,明确规定: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重要事项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以及村民公共利益受到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侵犯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并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配套制度、村规民约和有关法律进行调解、裁判。①同时,对村民不服管理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或村规民约的,村民委员会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三是可以引入选举公证制度,从选举开始至选举结束,从填写选票到投票,从监票、唱票到公布结果,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四是健全乡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村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保障村民自治的顺利实施。坚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妥善化解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五是继续开展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加强农村警务工作,构建农村治安防控网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平安乡村建设,消除村民参与自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

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完善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

建立以“群众评民意、党员评表率、组织评党性”为主要内容的“三票评议”农村干部的办法,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农村干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实施“三票评议”制度,

①参考案例: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南安河村600村民状告村委会违法租地,焦点房地产网2007年11月15日。因认为南安河村村委会违反国家多项法律,将村里2000余亩耕地出租给北京汇通诺尔狂飙运动休闲有限公司搞旅游开发、违法建别墅,该村600余位村民委托5位村民代表,把南安河村村委会和北京汇通诺尔狂飙运动休闲有限公司告到海淀法院。2007年11月14日上午海淀法院山后法庭开庭审理此案。

就是在农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基础上,通过群众、党员、上级组织三个层面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综合运用,有针对性解决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票评议”每半年组织一次,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实施“三票评议”能够较好地落实党员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和决策的民主权利,实现乡镇党委对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改进工作,加强村干部在任期中的动态管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①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课题组:《孟州市“三票评议”:农村党建的有益探索》,载《理论动态》。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道 班级:12级生物技术1班 时间:2014年5月1日 调查人:张玉亮,陈文,王少雄,黄逸轩,朱金辉,郝燕,漆佳

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天水市甘谷县为例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发展现状形势喜人。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推动下,农村发展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调查天水市甘谷县对于政策的落实情况、退耕还林现状、地方产业发展规模、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区域农村快速发展的合理道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稳定、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发展;政策实施;土地;剩余劳动力:原因;途径 1 引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9亿的农民。而中国城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农村发展而成的,农村的发展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纵观欧美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以机器大生产为特色的农业,而我国依然为小农经济,生产效率低下。 2“三农”问题落实情况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甘谷县处于渭河水域,有着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在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都在全县的发展中获得好评。 1农业发展政策的宣传问题 在调查的时间正赶上农民的冬小麦的出芽期,看到一片一片的冬小麦,不禁让人心里倍感温暖。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特地就农民的关于国家在出台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上的了解程度做了调查,在发放的100份问卷中,有15份选择了全部了解,占15%,有60份选择了部分了解,占60%,有25份选择了完全不了解,占25%,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三农政策的宣传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宣传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人们的思想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对于有些工作就很难得到落实,比如说有些农民改变不了以前的那种粗放型的种植模式:地里撒把化肥,就等着自然的恩赐。如果遇到自然气候比较好的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青石镇澄潭村为例,目前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规划 调研报告2017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2017 导语:乡村规划是(rural planning)乡村的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2017 为全面了解我市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建设2017。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度的监督工作安排,4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我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叶华副主任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小桥镇、迪口镇等一些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部群众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座谈,听取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1、乡村村庄规划设计:2015和2016年我市共有26个村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大部分村编制了乡村规划或节点整治方案或乡村旅游规划,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的有际村、叶坊、长汀、九匡、巨历口、可建、店村、敷锡、阳泽、后塘、湖头、龙村、慈口、党城、墩上、江墩、白水源等17个村,编制节点整治方案的

有太平、穆墩、定高、安国寺、桂林、大房等6个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有新桥等1个村,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有北津和桃源等2个村。 2、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费:我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由乡镇或村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据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费(不含施工图)一个村约5万元,节点整治方案设计费一个村约0.6-2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费一个村约10万元。初步统计,我市26个美丽乡村共投入规划设计费约110万元,大部分资金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中列支,市、乡、村三级基本无规划设计经费投入。 3、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26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基本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建设,其中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较好的有湖头、慈口、际村、桃源、可建、后塘、墩上、敷锡、九匡等9个村,实施一般的村庄有江墩、安国寺、党城、上范、桂林、大房、定高、巨力口、太平、龙村、店村、叶坊、阳泽、白水源等14个村,实施相对较滞后的有北津、穆墩、长汀等3个村。 二、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实施难。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单位目前南平市仅一家符合资质,因此,我市大部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是委托省外设计单位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的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的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的范文 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 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 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 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 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 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 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 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 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 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要通过教育广大村干部,使他们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看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光明前景,从而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景谷下辖4乡6镇132个村1955个村民小组。在132个村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78个,其中收入在三万元以上的村8个、二至三万元的村5个、一至二万元的村17个、一万元以下的村48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54个。在1955个村民小组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304个,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5个、1万元到5万元的52个、1万元以下247个(大部分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公益林代管补贴、草原承包补贴等)。 20xx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1.82万元,其中出租集体资产收入18.91万元、拍卖集体资产收入13.2万元(碧安乡大寨村民委员会拍卖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所得)、烤烟返还补助资金50.09万元、甘蔗返还补助资金23.46万元、林地林木等资源代管4.8万元、其它集体收入1.36万元。在78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有49个村集体收入全部产业税收返还款,有2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部分产业税收返还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发展集体经济。紧紧抓住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云发[xx]8号)精神,因地制宜,积极做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申报及实施。xx年至今,全县共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7个,累计投入项目扶持资金169万元,扶持项目涉及大棚蔬菜、茶叶加工、水产养殖和农村集贸市场改造等10个类型。 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如,xx年威远镇香盐村利用申请到的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万元,对香盐街集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规范了门面摊位,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商品交易,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村党组织也通过收取摊位管理费,每年增加了5000多元集体经济收入。 (二)利用现有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一是依托现有资产,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将闲置的村级校舍、村级办公用房和临街门面等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兴办商贸、餐饮等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将村办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渔塘(池)、林场等村级集体资产以招标、租赁或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如:永平镇迁营村将村集体所有的五十三食宿店和原筷子厂库房出租,在加强了对村集体资产有效管理的同时,通过收取租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5.6万元收入。威远镇南景村充分利用与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相邻的地理优势,盘活集体房产和空余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促农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促农增收和农村经 济发展调研报告中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因此怎样促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经过“三项活动”进行了调查了解,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促进农民增收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各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

产品的强有力竞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 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意义十分重大,它是第二、三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保证;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 2、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有关数据显示,我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经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 择。其主要途径是:一是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加速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式的户籍制度,特别是在(区)县级城镇更不应受地区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应允许自由迁移及定居。三是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四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也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有的乡负债高达千万元,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50100万元的142个,占%;1050万元的433个,占%;510万元的421个,占%;35万元的522个,占%;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经济空壳村813个,占%。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

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XX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亿元,占%,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亿元,占%,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盘活闲置资产收入万元,占%,化解、清欠债务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12517万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本科学位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3)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完善. 4 (三)农民观念落后,可支配收入偏低 4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5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7)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7) (二)完善及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制度. 7 (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8)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9)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9)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参考文献 (10)

浅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增多、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我市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阳山县北部山区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墩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累计已投入资金*万元元,对赵*、*墩、*场、*场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其中赵*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进行了申报,并成功迎接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 一是乡村更加洁净。推行了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全社区已配有保洁人员**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40元,基本农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 二是环境更加美化。以绿化为主要措施,加强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新种绿化乔木*万株,进一步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 三是品牌更加响亮。赵*的村容村貌、*墩的雪梨种植等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进一步打响,多次作为考察点迎接了各级领导的考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上级

总体建设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改善。 (一)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我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完全足额配套到位。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我社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拉大。 (二)乡村规划引领“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缺乏乡村特色性;二是执行规划不严肃,存在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等现象,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边干边看”的现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新艺 ? 2012-11-12 09:24:36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7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近几年的农业发展状况,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制定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对策研究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状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补贴,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进行法律保护。但是我国农业还是存在不稳定性。为了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实施,就要充分的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更好的保证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本质作用。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以及发展目标 1、提出背景。所谓在农业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方针,保护好生态环境。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数量不断增多,用地矛盾出现,许多企业为了建设厂房大量占用耕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还有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以及化学物质,使土地盐碱化加剧。这些问题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障碍。

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大量使用化肥等药物,也导致了土壤营养成分不断减少,再次降低了作物产量。致使农业发展陷入困境。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深入进行农业改革,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总体效益。 2、发展目标。通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全面的农业机制,实现农林牧副渔共同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加大农民收入,保护生态平衡。真正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保证我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农业土地资源减少,产量降低。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大量砍伐木材、围湖造田,导致荒漠化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再加上人口增多,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发展,占有了大量农田,也造成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还有一些土地被污染无法进行作物种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滞后性。 2、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推广范围小。我国的农业技术不够先进,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些种植技术也没有得到推广。与美国、西欧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美国的农业主要以大农场的形式存在,且种植人员很少,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设备进行种植。而我国农业种植主要以集体形式存在,需要的人力比较多,使用的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较少。很多地区交通闭塞,当地经济发展落后,采用最初的种植方式,对一些先进的技术不了解。耕作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持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计划(草案)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按照调研要求,深入农林、财政、农工部等涉农部门进行深入 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概况 xx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连兴平,西临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地处东经 108°61′108°19′之间。东西长22 公里,总土地面积397.8平方公里(586817.25亩),海拔高度411603米。全县共12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其中农用地452809.35亩,全县总人口4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1万人,可以说xx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县。 二、农业农村经济现状 1、今年粮食产量形势较去年相比,略有减产。去冬今春降雨量是历年同期的三至四成,XX夏播植面积32.1万亩,小麦产量达到122044.2吨,夏粮产量比去年呈减产趋势,下半年由于气候适宜,农作物长势较好,今年 秋播面积达33.5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到442.9公斤,秋粮产量预计达到148371.5吨,秋粮预计较往年增产6%。XX年全年粮食产量预计270415.7吨,总体较去年粮食总产量28万吨略减产9000多吨。

2、畜牧养殖业总形势较好,畜牧业经济效益有望较大提升。今年我县畜牧业面对生猪市场价格低迷,h7n7 禽流感及黄浦江漂浮病死猪事件,对我县畜牧业产生较 大冲击,生猪价格曾一度最低达到3.4元/公斤。后经我县采取积极宏观指导,政策信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 保护包场等措施,动员养殖户填槽补栏,截止8月份, 我县生猪存栏达到57.1万头,奶牛存栏4.56万头,家禽存栏173.6万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2亿元,畜牧业纯收入1.42亿元。下半年,畜产品价格有望较大提高,预计畜牧业今年总体形势较好。 3、农业产业化强势推进。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9家。全县共流转产业化发展用地3.82万亩,形成以大庄、南仁为中心设施蔬菜基地,以苏坊、xx镇、普集镇、南仁的大路菜 基地,以小村、普集街的大蒜基地和延渭河带清水莲菜 基地的四大蔬菜及产业基地。一批以苏绘公司、馨秀专 业合作社、南可手织布为龙头的手工布艺产业,以康穗 食品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长宁镇田大、金城、候家为基地的制刷业。建成了南仁畜、沼、果循 环农业示范园、xx镇万亩优质良种繁育基地、苏坊特色 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大庄核桃苗木繁育示范园等一批 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