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

的对比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 中国的大型城市为了解决巨量散客出游的问题,由上海率先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散客旅游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中国现行体制下的特大型城市,符合城市旅游发展之需。国内其它许多城市也跟着建设了名为“旅游集散中心”的机构,但是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这些机构虽然表面名称一致,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运行效果也很是不同。文章比较分析了上海、杭州、成都、北京以及其它若干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机制与运行效果上的异同点,并探讨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本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强调了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关键词:城市旅游; 散客;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服务体系

收稿日期: 2009-08-30; 修订日期: 2009-10-20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散客旅游服务体系与管理模式》(06BaZH018)

作者简介: 徐菊凤(1965-),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旅游消费行为。赵晓燕(1959-),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理论。

一、散客潮与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

1. 巨量散客考验中国城市旅游服务体系

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2007年,北京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数量,分别达到9352万人次

和435万人次,如果加上本市居民在京旅游数4912万人次,则北京接待的全部旅游者数量已达到1.4264亿人次。上海的数字也接近于这一水平:2007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含本市居民在沪旅游)1.02亿人次,国际旅游者665.6万人次,合计1.0866亿人次(注:北京和上海的旅游接待数量,分别见:人民网2008年2月27日《北京市2007年旅游业发展概况》,以及人民网2008年4月1日《上海旅游市场2007大盘点》两篇报道。)。这种规模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远远超过巴黎、纽约等国际着名大都市,后二者近年来每年游客接待量分别为5000万人次左右和4500万人次左右(注:

有关纽约的数字,见新华网2006年12月29日《纽约游客人次再创新高近4400万人次》;有关巴黎的数字,也曾出现于网上一篇报道,出自巴黎市长之口。)。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已属于世界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此庞大的旅游客流,大多以散客的方式(个人或与亲友结伴)到访。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国内游客中,以散客方式出游的占71.7%[1],北京和上海的散客接待率也接近于这一百分比。尽管这一散客比例还未像某些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达到80%~90%,但显而易见,中国城市旅游的散客潮时代已经到来。巨量的散客流,考验着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特大型旅游城市的散客接待能力,尤其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远郊区的快捷交通体系尚未构建完整,旅游交通服务还存在不少缺漏时。根据国际经验,散客旅游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已经成

为衡量一个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主要标准,这与我们习惯了的传统团队旅游接待的标准大不相同。

2. 散客需求特征催生旅游集散中心形成

散客旅游者在一个城市(目的地)逗留期间,其旅游活动一般由一个个自行设计的“一日游”组成。因此,自助性质的一日游是散客在一个城市停留时最重要的旅游需求。散客出游不像旅游团那样有周到的事先安排和导游员的全程引领,以及专门的旅行车接送往返于各目的地,他们主要依赖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来完成自己的旅游活动。因此,面向散客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住宿服务、旅游餐饮和购物服务等内容。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大城市中的散客旅游者在住宿、餐饮和购物方面的需求已经通过市场化供给较好地获得了满足,而散客特别需要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特别是含有重要旅游景点的远郊区旅游交通)这些带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旅游服务则一直没有获得充分供给。大量散客旅游者前往坐落于远郊的旅游景点时,不但要付出很高的交通、时间和信息收集成本,还可能遭遇各种投机取巧的非法经营者的欺骗及其低质量服务的危险,使散客的旅游质量受到影响,也使城市的旅游形象受损。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都曾经历了这样的困难,其它一些城市也面临打击非法一日游经营的难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种旨在解决外来散客旅游者和本市居民短途出游问题的城市散客旅游服务模式被逐步探索出来。

我国首个旅游集散中心于1998年在上海成立。它是上海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满足庞大的散客旅游者群体的出游需求而完成的一项政府“实

事”工程,具有鲜明的准公共产品色彩。这种新型旅游服务平台的特色在于,它有机融合了旅行社和客运交通两大领域的优势,又避免了两大领域的相对劣势。它的成功,激发了中国许多城市前来学习和效仿。2000年以后,武汉、宁波、南京、青岛、昆明、洛阳、杭州、无锡、扬州、镇江、桂林、鹰潭、沈阳、合肥、北京、深圳等十多个城市纷纷效仿成立了各自的旅游集散中心[2]。这些旅游集散中心虽然名称相同,但在体制、结构、产品及运营效果上均有差异,有的比较成功,有的并不成功,有些则已经夭折。这其中,与上海的模式和运行效果比较接近的,是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此外,成都、苏州的旅游集散中心也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虽然客观上似乎最具有必要性,但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目前仍处于艰难发展阶段,尚未取得理想效果[3]。虽然各地旅游局对于推动建立这种机构的热情都很大,然而事实证明旅游集散中心不可能仅凭简单复制就会取得成功,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旅行社或旅行社集合体,也不是旅行社与客运专线的表面组合,更不是单凭旅游局的引导就可能良性运行,甚至也不是任何城市都有设立的必要。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各种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异同点,剖析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机制与本质特征,以供相关城市在发展散客旅游服务体系时参考借鉴。

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特征与形成机制

1. 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特征

旅游集散中心这种新型旅游服务模式,既聚集了散客资源,也集聚了旅游景区资源、旅游交通资源和其它旅游商业服务资源,其核心内容是交

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成功的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具备旅行社和交通服务的双重优势。从交通功能看,它既有公交班车定点定线滚动发车因而搭乘方便的优点,同时也有旅游交通(如旅行社团队包车)的快捷、舒适、集体直达旅游目的地的优点,避免了公交班车站点多、速度慢、舒适度差的缺点。从旅游服务功能看,它既发挥了旅行社了解游客需求、专业性强、线路多、客服经验丰富、游客集体出行、门票住宿价格优惠、提供导游讲解等优势,又避免了旅行社团队旅游行动不自由、人数不足即无法出行或出游成本过高、出发时间过于单一,无法滚动发车、线路报价不透明或经常变动、诱导游客购物消费获取回扣等弊端。与散客单体自助游相比,它也有优势――既具有活动自由、随意、个性化的优点,也避免了散客独自出游安全无保障、门票住宿价格无优惠、对目的地信息不了解等弊端。换言之,旅游集散中心体现了“线路广、景点多、班次频、出游便、车况好、信誉高、价格惠、信息真、服务规范”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一日游和周边短线旅游方面,无论是相对于游客使用其它交通工具的自行出游,还是旅行社的自由行产品,旅游集散中心都拥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2. 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机制

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和属性特征,以及各地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实践均表明,并非所有地方都可以成功构建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个肩负社会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的具体运营机构,它必须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获得适度盈利才能长期生存下去。旅游集散中心能否获得成功,客观上受制于城市人口数量、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品位,主观上则受制于政府支持的力度

与方式,以及机构自身的使命定位与执行力。概括而言,以下因素非常关键:

城市周边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在旅游方面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尤其是距市中心数十公里以外的地区)。

城市人口规模足够大。

政府主导强势,认知到位,并在资金和协调工作上予以有力支持。

政府主导者必须有指挥(协调)交通和旅游两大领域的行政权限。

旅游集散中心的负责人必须同时具有旅游和交通两方面的管理经验。

政府必须利用自身优势,迅速扩大旅游集散中心的知名度和被认可度。

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与旅游集散中心两个机构应该做到有机融合,以面对共同的市场需求。

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为短途散客旅游者带来的便利中获利,从为政府代行服务职能中赢得公众和同行的信赖。

三、对我国若干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旅游集散中心从本质上说是具有一定公共产品属性的旅游服务形态。现实也表明,地方政府对此事介入程度的深浅,成为当地集散中心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将政府的介入程度和介入方式作为划分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类型的主要依据。

1. 模式一:政府主导型――上海、杭州

(1)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创立于1998年,它是上海市政府当年为实现“方

便上海市民出游,吸引千百万人游上海”的目的而实施的一项“实事”工程。中心在体制上是隶属于市政府的事业单位,有1800万元的财政资金

支持,由市长直接指导,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具体主持执行,交通和公安等部门配合。中心最初只开通10条旅游专线,由于知名度不大,社会认可度不高,曾经历了3年的亏损期。其后,经过不断完善,尤其是在200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该中心巨大的旅游客运能力显现出来,使其知名度

大增,最终成为上海市民和访沪散客短途旅游的首选服务机构,也成为中

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鼻祖和典范。据笔者在2008年5月获取的数据,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160条旅游线路,可到达周边250个旅游景点(注:

本文中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相关数据均为2008年5月采集的数据。

)

,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系列,景点范围覆盖了本市和周边的江苏、

浙江等地区。丰富而实惠的产品形态和内容、便利的订票系统和出游网

点系统,极大地满足了散客的短程出游需求。目前,集散中心已经成为上

海市游客接待量最大的旅游服务机构,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左右,日均发车400个班次,日均客流量5000多人次,“黄金周”期间更是高达日均5万人次。作为政府工程,中心除了经营性目标之外,首先要实现其

社会效益目标。因此,为了保证信誉,他们坚持即使只有1个客人也要按

既定时间发车;为响应政府号召,拓展旅行社不愿经营的微利或新型旅游

线路;同时还避免与旅行社擅长的中长线团队游业务冲突,以免产生不公平竞争。

从组织结构上看,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包括了游客集散场站、客运车队、旅行社、管理总部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场站和旅行社是国有旅游企业性质(注:该旅行社名为“上海一日旅行社”,其业务范围主要围绕集散中心的散客短途出游需求,不做一般旅行社的长线业务。),客运车队由合约招标企业构成,管理总部则是事业单位性质,代行政府管理职能。因此,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了一种“行政+事业+企业”的混合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2) 杭州旅游集散中心

现有的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成立于2003年(注:课题组在对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的调研中获知,2001-2002年,杭州曾经有过两次成立旅游集散中心而不成功的教训,原因是政府当时对其支持力度不大,最终使它们沦为普通旅行社。),是市政府直接提议建立并大力支持的新型国有股份制企业,由当地最大的国有旅游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市公交公司、旅游客运公司、长途客运公司3家共同入股组成。这也是杭州市政府为方便中外游客出游而办的一件实事,被作为杭州市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列入当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杭州市财政拨付启动经费1500万元,此外,每年另拨200万元用于补贴集散中心同时承担的杭州旅游咨询中心的业务和职能。像上海一样,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也经历了成立初期知名度不足而造成的3年亏损期,现在已经略有盈余。目前,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涉及浙江

本省和周边多个省市的39条一日游线路和数十条多日游线路,绝大部分

线路从集散中心每天发车,少数为周末发车,部分为代理售票。

从体制和职能上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的建制虽然属国有股份制企业性质,但被政府赋予了散客服务和管理的公共职能。在某些集散中心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上,市政府也直接出面协调解决,例如,寻求场站地点、协调放回被扣押的运营车辆、在关键地段设立集散中心的指引牌或

广告牌,等等(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也从市政府获得类似支持)。从组织架构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由旅游集散场站、旅游客运公司、旅游咨询中心(含96123旅游热线电话)三部分构成。其中,客运公司为股份制企业,场

站和旅游中心为国有企业,兼行政府服务职能。中心的主场站设立于黄龙体育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场站。从2004年开始,为了缓解节假日期间城区车辆过多造成的交通拥堵,应政府要求,该场站开始增

加了换乘功能(注:所谓换乘,是指自驾车进入杭州旅游的散客,可将私车

免费停放在该场站,换乘集散中心的旅游专线车进行旅游.),更好地发挥

了中心的散客集散功能。

2. 模式二:政府引导型――成都、北京

(1) 成都旅游集散中心

成都旅游集散中心成立于2006年。它是在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时,在成都市政府引导下,由市交通委员会和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主导,

在原来已经具有较大知名度的新南门旅游客运站(1998年更名为成都旅游客运中心)的基础上改造成立的。由于四川旅游景区分布呈现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网状放射性分布的特点,而且由于地形复杂,绝大多数景区只通

公路,没有其它交通方式可达,因此,原来的新南门客运公司从1998年开始就开通了发往成都周边所有重要旅游景区的班车,也就是说,成都客运公司很早就自觉承担了旅游专线的使命。目前,成都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50余条旅游客运线路,可覆盖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绝大多数着名旅游景区,平均每天发车500余班,日运送旅客近万人次。成都模式中,旅游专线与普通客运获得了巧妙而有效的结合。

(2)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建立于2005年,是在市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在“游”字头旅游专线运营10年(1995年开通)最终失败后,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和建设模式,由5家客运企业、1家旅行社和1家文化公司组成的股份制企业,大股东为北京公交集团下属的巴士股份公司。政府没有启动资金投入。作为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在自负盈亏之余,还承担着政府赋予的作为北京一日游经营“正规军”来遏制长期猖獗的一日游“黑车”的社会使命。然而,由于缺乏政府的实质性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理念存在问题,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在场站设施、线路产品、经营业绩、社会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不太理想,远逊于上海和杭州[4,5]。中心的场站分布数量少、面积小,产品线路也不够丰富,目前常规开通的短程一日游旅游线路只有20条,另有13条国内游线路由其下属旅行社经营,类同于一般旅行社的功能。中心在2006年“五一”黄金周的最高载客量只有2.5万人次/天,年均总接待人次也远不及之前“游”字头旅游专线曾经有过的120万的最高记录。

3. 模式三:市场化模式――武汉、南京、深圳等众多城市

这些城市的官方旅游集散中心,普遍采用了市场化的企业体制,政府

的支持只体现在官方(一般为旅游局)引导和认可,甚或只是在旅游局动员下成立。它们虽然被冠以“旅游集散中心”之名,其实际功能和业务范围却近似于普通旅行社或者旅行社超市,某些则类似旅游客运专线。例如,

武汉的旅游集散中心在2000年成立,号称全国第二家,最初与客运公司合作,开通了30多条旅游专线,到2004年上半年只剩下4条,目前则演变为一家中小旅行社超市性质的平台机构。南京、深圳的旅游集散中心的功

能也类似于普通旅行社。还有一些旅游集散中心由于客源不足、产品无

优势,已经无法再经营下去,或者倒闭,或者经营困难。例如,宁波旅游集

散服务中心2002年开业时,相继开出了4条旅游专线,日均客流量达上百人,但其后客流量不断下降,到2004年上半年,每条线路月均发送客流量

不足100人次,现在已沦为向其它旅行社输送零星客源的普通旅游服务机构。

四、不同模式旅游集散中心的对比分析

上述三类旅游集散中心,总体上都是在这样一种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即:政府意识到有必要建立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种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

的城市散客旅游的需求,更好地体现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以谋求旅游业

的更大发展。然而,在这一总体性共识的框架下,各地的差异性却表现得

更加明显,主要体现为政府对旅游集散中心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

导致政府重视与支持的程度不同。政府主导模式将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城

市准公共产品对待,认为它属于政府自身必须完成的实事项目,也认识到

其核心功能是为巨量散客(含当地居民)提供短程出游便利,完善城市综合

服务体系。因此,成立旅游集散中心不等同于成立一家新的旅游企业,而是由政府直接主导,并在人力、财力、物力、部门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支持,使其公益性目的重于盈利性目的,如上海和杭州的模式。政府引导模式则倾向于认为旅游集散中心是介于公共产品和市场化产品之间的服务机构,主张以市场化、企业化思路去运作、政府只需给与引导和适当扶持即可,因此仅由相关部门(如旅游局或交通局)出面协调构建,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只给予少量或者不给予支持,如北京和成都。市场化模式则明显认为旅游集散中心属于市场化产品,由企业自我运作,自负盈亏,政府没有必要直接介入,只须游说建立即可,如南京、武汉、深圳等其它城市。

从各种模式的效果上看,政府主导的模式在目前是最为成功的,也是最符合旅游集散中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尽管上海和杭州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形态上略有不同,然而它们在本质上非常近似:都是政府直接主导的旅游服务机构,作为政府工程代表政府形象,而非一个普通国有旅游企业;优先实现社会目标,以实现经济目标为次;政府的事业化使命与企业化运作方式并行不悖,各自选取最优方案运行。当然,二者也有一些细小差异,表现为: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由于起步早、城市客流量大、产品和服务健全,经营效果更为理想;杭州则由于其城市自身的人口规模和到访旅游者数量偏小,客源明显不如上海的充足,产品保证和经营效果略显不足。杭州模式将旅游信息咨询功能和节假日换乘功能融进了旅游集散中心,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在上海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局部创新;

而上海目前的旅游信息咨询机构仍然是独立设立的,政府投入巨大,但实际效果仍不理想。

政府引导的模式中,共同点是由旅游局出面引导创立,交通部门直接运作,但具体情况差异较大,实际效果也不同。比较而言,成都模式比较成功而北京模式比较失败。成都模式的成功,客观上可归因于四川旅游资源以成都为中心的网格状分布特征和复杂的地貌特征,主观上则可归因于该机构作为一家优秀的运输企业,在此前已经拥有丰富而成功的旅游客运专线经验。而北京模式的失败,客观上由于长城―十三陵一日游的景区产品自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容易导致识别上的模糊性和经营上的偷换概念;主观上则由于管理中长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操作上的错位,尤其是政府迄今没有认识到城市散客旅游服务体系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核心功能特征,以及它对于北京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导致1995年设立的旅游专线和2005年建立的集散中心均不成功,为非法的一日游经营体系提供了机会。

市场化模式的旅游集散中心,虽然数量多,从目前来看,普遍比较失败。究其原因,就主观而言,起引导作用的政府管理者以及企业管理者双方都没有认清集散中心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特殊功能,往往将其作用视同于一般旅行社或客运专线;就客观而言,城市人口和旅游者规模小,周边旅游资源不丰富,缺乏支撑固定班线运行的客流,使其从根本上缺乏构建旅游集散中心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看出,旅游集散中心的模式并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复制并获得成功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旅游集散中心这一名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和公信力,近年来市场上有些旅行社乃至非法旅游运营者也在利用这一名号从事散客旅游业务。本文暂不讨论这类模式。

五、结论与建议

总体而言,本文认为,旅游集散中心这种新型散客旅游服务平台,是为了适应我国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散客旅游潮流的需求,弥补旅行社经营和城市交通运营双方的不足而产生的,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于自身在旅游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综合服务职责的觉悟。各地应该在了解旅游集散中心本

质属性和特征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城市的主客观条件,酌情考虑是否需要

筹建,以及需要建设何种类型的散客旅游服务平台。

在中国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本文并非强调需要依靠政府主导发展一切旅游服务,而是经过研究和考察,针对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这一明

显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领域,说明了需要政府出面主导、投入和管理,才

能取得理想效果。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方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旅游规划、开发和营销,而更应该做好扎实细致的旅游综合服务,以吸引更多散客前来逗留,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和品位。事实上,大多数市

场化国家的旅游城市,例如巴黎、纽约、首尔、布鲁塞尔,以及我国的香港,都有政府提供的可信赖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和城市短途观光综合服务系统。政府和企业有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能,前者须为城市的形象和市民(含流动人口)的利益负责。或许当下中国某些城市的管理者,正是由于过度市场化的观念,而没有认清哪些领域属于公共产品范畴,从而在自身应

该发挥作用的领域缺位。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种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正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准公共产品领域。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7[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4-35.

[2] 江永贝.旅游客运集散之缘[J].运输经理世界,2005(12):42-44.

[3] 徐菊凤.北京城市散客旅游服务体系管理模式问题诊断与对策思考[J].旅游学刊,2008(8):58-62.

[4] 郑杨.京沪旅游集散中心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7(4).

[5] 赵晓燕.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发展问题研究[J].旅游学

刊,2007(1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dels of Urban

Sightseeing Centers in China: An Innovative

View of the Functions of Sightseeing Center

and its Mechanism

XU Jufeng, ZHAO Xiaoyan

(Institute of Tourism,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al with large individual tourist volume, Shanghai first established sightseeing centers, which has now been proved to be applicable to metropolitan cities in China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ome other cities have followed the suit to build “Tourist distribution centers”. However, a carefu l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re are still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mong them. There are also big differences in actual operat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made a comparison of the centers in Shanghai, Hangzhou, Chengdu, Beijing and several other cities to study the structure, mechanism and running effect. It also explored into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er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with an emphasis on its quasi-public goods nature.

Key words: urban tourism; individual tourist;sightseeing center; travel service system

(责任编辑:朱绿梅)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海涛 一、城市旅游发展模式 1.问题诊断 近三十年来,西安旅游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秦兵马俑博物馆及秦始皇陵是西安乃至陕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安乃至陕西旅游发展的领头军。华清池、骊山风景区、明城墙、碑林、大清真寺等景区是西安旅游发展的第二军团。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景区压倒城市,即兵马俑博物馆等特级景区成为西安旅游的代表或象征,西安只是这些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这便是西安城市旅游目前的发展模式即“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模式。这种模式发展的典型便是张家界市、武夷山市、黄山市等城市,个别景区以绝对优势压倒城市的本体形象并取代之。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特级景区充分享受各种支持,发展越来越好。而其他景区受特级景区的屏蔽过分严重,发展会越来越落后。并且,游客会只知兵马俑而不知西安,这种情况在外宾中尤为突出。这就与把西安建设成一

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越来越远。 2.解决对策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历史文化交融于此,秦兵马俑是西安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绝不是全部。重视景区的发展,但绝不能仅仅依靠景区的发展。因此,西安如果想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确定“西安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景区”的发展模式。将西安整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品体系推介出去,使得游客能深入城市内部,体验鲜活的古都生活气息。这样既可以延长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又增加游客对西安旅游的满意度。比如在杭州的武林广场,地下通道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取而代之的是西湖、西溪湿地等旅游胜地的摄影图片,给人一种美感之外,还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旅游氛围,告诉人们这里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而走在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地下通道,仿佛身临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城市,而没半点古城沧桑之感,因为这里没有一点西安特色,商业广告充斥其间。

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比较

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比较 谭申、宋立中等(2010)通过分析指出,国外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呈现出政府主导型、非政府组织主导型、外部势力主导型、共同发展型、自由发展型、交替发展型等类型。王文章(2008)在介绍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时指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归结为以法、英、德、意、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加政策合力保护方式,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动员群力的社会化保护方式两种模式。当今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模式确如冯翔(2009)①对于欧洲文化旅游模式的论述——“以政企合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无论欧洲、美国乃至亚洲皆是如此,这是一种宏观的普适模式;根据划分方法的差异可以将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依据主体的主导作用划分 1、民间主导模式 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文化和旅游这两种事物都经历了一个由权利贵族阶层到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过程。特别是随着产业经济的兴起、人们认知领域的不断加深,使得原本社会福利和权益范畴的文化事业可以纳入到产业化运作的体系当中。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得文化和旅游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提高效益、加大产品创新,并通过新鲜、多样的营销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买方市场,由此所带来的文化市场繁荣、活力以及创新是单纯的政府事业性的经营所难以达到的。由于企业在产品开发中的深入挖掘,使得原本濒临失传或地位没落的文化现象或景观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范围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为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自身力量,由此所产生的公众舆论效力和带动效力也为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减轻不少负担。 与此同时,由于广大民众以及非营利性民间团体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广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宣传工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行业以及区域的有效合作,发挥集思广益、动员全社会的广泛联动作用。在这其中,行业协会组织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它起到联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并为区域的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如亚太旅游协会(PATA)、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IMTA)、世界旅游业理事会(MTTC)等所进行的区域对话、形象推广、信息发布、培训咨询、项目 ①冯翔欧洲旅游:关于产业发展及组织管理的全新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240-241.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参考方案样本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参考方案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游客集散服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中介服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活动组织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交通枢纽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产品推介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一游客服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景区运行动态监测功能(景区需提供对应数据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旅游统筹开发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建区域旅游产业联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建全国旅游集散联盟...................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营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游客服务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调度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下服务网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游客集散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游客集散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上服务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集散中心管理运营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车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行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业联盟商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办公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旅游集散中心业务应用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轴服务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闭环一站式服务及监督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督评价服务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格化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旅游集散中心主要业务应用场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预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督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经营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建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 的对比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 中国的大型城市为了解决巨量散客出游的问题,由上海率先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散客旅游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中国现行体制下的特大型城市,符合城市旅游发展之需。国内其它许多城市也跟着建设了名为“旅游集散中心”的机构,但是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这些机构虽然表面名称一致,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运行效果也很是不同。文章比较分析了上海、杭州、成都、北京以及其它若干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机制与运行效果上的异同点,并探讨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本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强调了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关键词:城市旅游; 散客;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服务体系 收稿日期: 2009-08-30; 修订日期: 2009-10-20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散客旅游服务体系与管理模式》(06BaZH018) 作者简介: 徐菊凤(1965-),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旅游消费行为。赵晓燕(1959-),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理论。 一、散客潮与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 1. 巨量散客考验中国城市旅游服务体系 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2007年,北京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数量,分别达到9352万人次

旅游集散中心设计说明

金华山双龙风景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设计入围单位设计说明 一、前言 旅游集散中心是风景区环境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直接体现风景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综合服务水平。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日益发展,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游客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日俱增。集散中心在风景区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是游客首先到达的地方,直接影响到游客对风景区的第一印象。旅游集散中心成为风景区整体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成为一个风景区的标志。 二、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景区规范化管理 金华双龙风景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共有8个景点,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部分景点之间相隔较远,高峰期私家车和大巴车经常拥堵在各景区道路,造成游客时间浪费,旅游体验差。管理部门精力分散,资源浪费。本项目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减轻管理成本,极大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 2、有利于更好的服务游客 金华山双龙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立足民生、服务游客,俱备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用一系列的服务,为游客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提供保障。 3、有利于当地旅游市场档次的提升 本项目的建设为整个景区的配套服务补上了短板,树立了形象,为打造5A级景区做好一定的基础,为当地旅游市场档次的提升添砖加瓦。 4、有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既可以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产生的就业、消费和购物,税收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项目地理条件 设计地块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交叉口东北部。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金华山西南山麓,国家AAAA级旅游区,距金华市区15公里,总面积79.7平方公里,素有“双龙胜景,大仙圣地,禅学中心,浙中凉都”之美誉。分双龙洞、黄大仙、家园里、赤松山、大盘天、尖峰山六大景区,有300多处景点,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景观、道教胜地为特色,以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黄大仙传说、举岩贡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金华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 金华山雄踞浙中大地,自然风光秀美奇绝,人文积淀深远厚重,历经两千多年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龙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帝王文化兼收并蓄,道、释、儒文化曾经璀璨一时,成为荟萃古婺文化的重要宝库,承载着婺州文化的历史传承,是少有的集“儒、道、佛”三教为一体的文化名山。 该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游客思维”与“居民思维”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探讨 就如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使“515”响彻大江南北,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最大分贝是“全域旅游模式”。 如果“515”拉开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格局,拓宽了旅游业的战略空间,使旅游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引领力、统筹力,开启了精彩开局的春天;那么“全域旅游模式”,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变革、驱动力量的重构,将推动我国旅游发展阶段从“点”到“面”的加速演进,使旅游业迎来了火热推进的夏天。 “全域旅游”的“域”,直观理解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是旅游要素在一定地理空间的有序分布,类似于旅游目的地的范畴。但是,深层次分析,“域”却又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时间域”、“空间域”、“要素域”、“职能域”。这些内涵有不同的对应者。 怎么认识“全域旅游”?如果从已有的山岳、度假、湖泊村落等各种类型的旅游景点中选择一个“相似体”,村民混居型景区无疑是最接近的,它有三个主体,一是居民、二是游客,三是旅游开发者。村民混居型景区面临的矛盾主要有:富民富县谁排第一的矛盾,投资方的投资回收与村民对利益期望不断变化的矛盾,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在现场实施和动态监管的矛盾。如何统筹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是村民混居型景区给予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式借鉴。 全域旅游的功能,一是为游客提供短暂的旅居生活空间,二是为当地居民提供长久的生产生活空间,这两个空间都是政府的行使职能的领域,是政府发挥职能的空间。三个“空间”所对应的“时间域”、“要素域”、“职能域”各不相同,也就各有考量的轻重。 对游客的“全域”,是旅游的“全过程”满意 一个人作出旅行的安排,离开居住地向旅游地出发,他的角色就从一个居民转变为一个游客,这里要理清的第一个边界是,对“游客”的定义不是只有在景点里,这个身份是融入产业链的时间“线条”中,而不是在一个孤立的“点”概念。 从居住起点到预期景点,这期间要经历交通、餐饮、饭店、购物等一个或多个环节,所有环节串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行过程。游客出游的时间链,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往往不是最长的,住宿、吃饭、通行、休息都是不可或缺的旅途。景点景区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短暂的环节,却是把旅游的“正面感受”带向高潮的阶段。 但旅游的“负面感受”,却来源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游客满意度的结构组成,不仅仅反映在对景点景区的感官与评价,旅游全过程都有可能成为满意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和评定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设施与服务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经注册设立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672 公共交通等候车室卫生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用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5971 导游服务规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9085 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JGJ 5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 JGJ 122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 LB/T 002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city tourist transportation center

为游客(主要是散客) 提供旅游集散、咨询、换乘,同时具有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的组织实体。 3.2 旅游集散服务 tourist transportation service 通过发售联票等方式组织游客来本地、外地旅游,或组织游客在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就地换乘后继续游程的旅游服务。 3.3 旅游咨询服务tourist consulting service 通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或有关载体,向游客提供有关旅行、游览、休闲、度假等活动相关信息的非商业性咨询服务。 3.4 旅游换乘服务tourist interchange service

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模式分析

旅游规划专家分析,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即:政府主导成立专业运营公司,吸纳主力运营商、政府成立运营机构,吸纳若干投资机构、各景区单独成立专业的运营机构,独立运营。巅峰智业认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运营还要吸收单一投资机构,组建专业运营机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政府控制的景区景点资源,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招纳有实力的运营商,全面运作景区发展。政府运营为主,吸收若干分项投资机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项目地块较大的景区景点,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招纳若干家有实力的运营商,共同促进景区发展,各景区单独成立专业的运营机构,并自负盈亏,该模式主要是适用于新建景区,进行招商引资,单独运营景区,带动周边发展。 太仓市未来的旅游运营模式为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有效结合,在吸纳主力运营商的基础上,与主力运营商合作经营太仓市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太仓市旅游运营开发,并在其指导下,吸收多家投资商,成立单独的景区运营公司,自负盈亏,实现“1+N”的管理运营模式(1家主力运营商+多家景区投资公司)。 太仓市旅游规划运营要在吸纳主力运营商的基础上,把整合和利用太仓市资源、扩大客源市场以及带动投资开发公司业绩的增长作为发展方向,在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致力于太仓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与太仓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以及城市生活氛围的营造,致力于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太仓市旅游发展大势的过程中。公司经营模式建议在近期进行改制经营,远期实现公司集团化运作,力争上市经营。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同名23389)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试题 一、填空 1、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指为游客(主要是散客)提供旅游集散、咨询、换乘,同时具有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的组织实体。 2、一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要求停车场总面积不小于5000㎡,地面应硬化处理,道路平整干净。 3、一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应配备票务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和电话服务系统。 4、《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中要求车内应在明显位置标明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标志。 5、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应设置在机场、车站或客运码头、主要景区及城市商业中心等,交通便捷,易到达。 6、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以功能分区、设施设备、服务要求、运营管理为依据。 7、一级旅游线路的设计应方便、安全、合理。 8、《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要求应对所有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一年不少于两次。 9、二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应提供20条以上旅游线路,日均客流量在200人次以上。 10、二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游客有效投诉率不应超过年

客流量的十万分之五。 二、选择题 1、一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应提供()旅游线路,日均客流量在() A、20条以上,200人次以上 B、40条以上,400人次以上 C、60条以上,600人次以上 D、80条以上,800人次以上 2、一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停车场内司机视线死角区的对面相应位置应设置() A、指示牌 B、指示灯 C、反光镜 D、广告牌 3、一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设置安检区,配备()等安检设备和专职危险物品检查员。 A、红外线安全检查仪 B、透视仪 C、X射线安全检查仪 D、Y射线安全检查仪 4、三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候车厅面积大于(),布局合理、整洁干净。 A、50㎡ B、100㎡ C、120㎡ D、150㎡ 5、二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要求在收到游客投诉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反馈投诉的基本事实和处理意见。 A、5 B、7 C、8 D、10

城市旅游发展及对策分析

专业:09级旅游管理班级:2班 姓名:学习 学号:笑嘻嘻思想

城市旅游发展及对策分析 —以杭州为例 摘要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市旅游业务基本上是接待性的任务,知道1978年以后,城市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才逐渐发展起来。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各地城市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城市旅游业实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争取旅游外汇的重要场所。城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和来源地,而且城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能够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枢纽。但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旅游业存在很多问题。在国内各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众多问题,这些客观问题和主观上的失误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国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使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以杭州为例,对其城市旅游业得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通过对杭州城市旅游现状的分析,总结其优劣势,在产品、市场、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实现“休闲之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杭州;发展;对策 正文 一、相关概念 (一)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在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研究中,仍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Pearce.P 认为“城市旅游”要以人们为什么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地的出发点,需要分析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别是旅游者的动机;Stephen Page认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是由于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及优良的人文环境。我国旅游界目前对“城市旅游”定义的界定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招揽旅游者的一种旅游活动;二是认为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对旅游产业来说,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所有的物质与精神的消费活动;三是由上海宋家增先生提出的“都市旅游”的概念,定义都市旅游是以都市风貌、风光、风物、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但是保继刚教授(1999)认为城市既包括了历史文化小城,也包括了工业化、商业化的大城市,因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分析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作者:

-----------------------日期: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二、产业经济区提升旅游地产新模式 产业经济区模式是新时期旅游地产开发的方向,主要借助旅游产业的广泛引入,建设一座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题经济模式的产业区。笔者在天津城市休闲化咨询中,倡议并提出了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主题公园集群发展区、环城市休闲产业带等运营模式。在大连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旅游产业经济区、度假产业集聚区的运营思路,确立了群岛、群园的产业构建体系,并提出了“运营一体、投资多元、权属对应、业态规范”的机制。 杭州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中提出了产业综合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在都市旅游产业西进发展格局中重点进行产业经济组团布局。在宁波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

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设施与服务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经注册设立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672 公共交通等候车室卫生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用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5971 导游服务规范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9085 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JGJ 5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122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LB/T 002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city tourist transportation center 为游客(主要是散客) 提供旅游集散、咨询、换乘,同时具有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的组织实体。 3.2 旅游集散服务tourist transportation service 通过发售联票等方式组织游客来本地、外地旅游,或组织游客在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就地换乘后继续游程的旅游服务。 3.3 旅游咨询服务tourist consulting service 通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或有关载体,向游客提供有关旅行、游览、休闲、度假等活动相关信息的非商业性咨询服务。 3.4 旅游换乘服务tourist interchange service

都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都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都市旅游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热点旅游开发对象之一,通过对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用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应当从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促进都市旅游的持久生命力。 标签:都市旅游;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04902 0 前言 都市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科技水准、生活方式。都市旅游是在现代高度发达生产力条件下催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迎合了消费者对先进生产力、文化、科技、生活方式向往的需求。此种旅游形式必须以大都市作为依托,因此都市旅游多发生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大城市中。 1 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都市旅游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潜力,因为能够称之为都市的城市必定具有发达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而旅游历来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产业,象征着一个区域城市化的程度。都市旅游与城市的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都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心。若能将都市资源和旅游进行结合,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并能够发挥旅游服务特征的功效,一方面促进服务行业的质量,另一方面促进当地人员素质的提高。整体上而言,都市旅游的发展可以完善城市发展不足之处,升华都市的对外形象。 2 都市旅游发展现状 2.1 都市用地与旅游用地的矛盾 随着都市化程度的加深,大量人口涌入都市,为满足城市发展和都市居民的需求,都市对住宅、商业、基础设施等用地需求量急剧增加,用于都市建设的土地范围在不断扩大,甚至开始侵蚀原本属于旅游活动的空间,使得旅游用地范围不断缩小。如:西湖乡位于西湖风景区内,原先村民违章建筑时有发生,导致风景区内建筑不断增加,绿色空间不断被蚕食,“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胜景正慢慢飘逝。另一方面,旅游需求量不断上升,旅游行业面临着扩大旧景区以及营造新景点的局面,作为资源依赖性的行业,在这种局面影响之下,旅游建设用地需求量也在急剧膨胀。都市建设用地以及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矛盾的负面效应直接表现为旅游区界线的模糊性以及旅游区周边环境的不协调性。 2.2 都市与旅游的相互破坏性 在都市化进程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密集的人流量,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等能够代表都市化程度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如:垃圾、噪音、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建筑物对整体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污染问题对旅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都市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如大批量涌入的旅游者,需要分享都市原有居民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这种分享使都市空间容量长期

最新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 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与方案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 (1) 1.1.游客集散服务功能 (1) 1.2.旅游中介服务功能 (2) 1.3.旅游活动组织功能 (2) 1.4.区域交通枢纽功能 (3) 1.5.旅游产品推介功能 (4) 1.6.统一游客服务功能 (4) 1.7.景区运行动态监测功能(景区需提供对应数据接口) (5) 1.8.区域旅游统筹开发功能 (5) 1.9.组建区域旅游产业联盟 (5) 1.10.组建全国旅游集散联盟 (5)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能 (6) 2.1.运营中心 (6) 2.2.游客服务中心 (7) 2.3.监测调度中心 (7) 2.4.线下服务网点 (7) 2.4.1. 游客集散站 (8) 2.4.2. 游客集散点 (8) 2.5.线上服务平台 (9) 2.5.1. 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9) 2.5.2. 旅游集散中心管理运营平台 (12) 2.6.车队 (14) 2.7.旅行社 (14) 2.8.产业联盟商会 (14) 2.9.办公室 (15) 第三章旅游集散中心业务应用特点 (15) 3.1.双轴服务体系 (15) 3.2.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 (15) 3.3.闭环一站式服务及监督评价 (15) 3.4.监督评价服务体系 (15) 3.5.网格化服务 (16) 3.6.智慧服务 (16) 第四章旅游集散中心主要业务应用场景 (17) 4.1.旅游预订 (17) 4.2.监督评价 (18) 第五章经营模式 (19) 5.1.组建方式 (19) 5.2.服务对象 (20) 5.3.运营内容 (20) 5.3.1. 线下服务网点运营 (20) 5.3.2. 线上服务平台运营 (20) 5.3.3. 旅游集散中心客运车队运营 (21) 5.3.4. 旅游集散中心旅行社 (21) 5.4.盈利模式 (22) 第六章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 (23) 第七章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24) 7.1.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 (24) 7.2.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24) 7.3.加快北京旅游业产业集聚 (24)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

——“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飙升、环境恶化,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开发,类型多样,其中关联到的因素很多,涉及到主要依托资源及开发主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开发主体、不同的资源类型,其开发模式也不尽相同,远见主要从资源利用角度将乡村旅游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传统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一种乡村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 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 2)休闲农庄模式 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发展一种乡村旅游的模式。 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 3)景区依托模式 景区依托模式是指依托旅游景区(点)开展乡村旅游,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4)民俗风情模式 民族风情模式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 5)品牌餐饮模式 品牌餐饮模式是指某一特定乡村旅游地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饮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游客对旅游地的深层体验,“从味蕾开始”。特色餐饮,是乡村基于饮食传统文化,投入最少,最易于经营的旅游服务。比如:生态渔村。 6)乡村酒店模式 乡村酒店是指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的经营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与七大策略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与七大策略 导读: 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购房资格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目前较热的话题之一,旅游地产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的、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置业项目,可称为旅游房地产。较之一般的住宅,旅游房地产的特点和在于它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无缝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同时拥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极高的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旅游地产是比较宽泛的概念,粗略概括可以分为四类——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住宅地产。那旅游地产主要都有哪四大模式和七大策略,购房指南来为您盘点一下。 模式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 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 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 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地产,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