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教材分析: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难点:“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西汉建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1.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汉初年会出现这样破败的景象?可以结合我们第十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的秦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时连皇帝出行也凑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而将相出门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就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学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这些内容整理整理,看看哪组同学整理的最快、最完整。

2.西汉初面临的问题

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

(过渡语)我们的各组同学整理的都非常完整,值得表扬。假如你是西汉初年的大臣,你会如何为刘邦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对,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呢?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2.原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

3.目的: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4.内容:a.“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d.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过渡语)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政局得以稳定,汉朝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内容:

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b.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c.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

同学们看一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是我们在记忆时要注意的地方。

3.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我们称这一局面为“文景之治”。

4.文景之治的影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经济的凋敝和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经过西汉初年,70多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使得西汉呈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

定的治世局面。

(四)课堂练习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 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措施

2.“文景之治”的成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刘邦的《大风歌》

学生:朗诵

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

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

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提示:状况: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残破荒凉的景象。

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展示: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教师: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这种现实,汉初统治者只有废除秦朝苛法,与民休息,恢复社会经济,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另外,刘邦本人亲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目睹了秦亡的过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

2.措施

展示:

材料一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动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材料二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税,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

生试说。

展示: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③减轻农民的赋税。

④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

3.作用

教师:刘邦颁布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意义深远,为“文景之治”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大汉王朝逐步走向了“文景之治”。

展示:

三、“文景之治”

视频:《繁华初现——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片段

问题:根据视频,结合课本概括文帝、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举措。

同学1:文帝和景帝时期,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垦荒,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学2:文帝和景帝时期,“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而且还能做到“有

法可依,违法必究”。

同学3:文帝和景帝时期,厉行勤俭,以身作则,反对奢华。

答案提示:

②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展示:“文景之治”时期的部分图片

教师:西汉初年与“文景之治”时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是汉初休养生息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楚汉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期由于连年争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采纳“黄老学说”,以休养生息政策治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朝初休养生息政策具体内容;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繁荣局面,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华对我们当代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有请历史故事组的同学们为我们讲几个发生在楚汉之争时期的故事。

活动一:说故事。

学生1:“约法三章”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摇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仅当了46天秦王的子要,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只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郑重地向关中父老宣布:“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侵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百姓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学生2:“楚河汉界”:“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荣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荣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后双方各有所伤,刘邦“主动求和”,实为缓兵之计,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不出两个月,刘邦就组织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追击项羽。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 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 “文景之治” 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知识点2 休养生息政策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B.播种 C.收割D.耕地 知识点3 “文景之治” 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 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B.③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重点】 “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 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1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2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 休养生息; (2) 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 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备人钱传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xx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 “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 “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xx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1.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xx的暴政和xx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2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休养生息;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试题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庄乡中学闫凤新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在()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安阳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汉的都城。 答案:B 解析: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的是汉高祖刘邦。 答案:C 解析: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皇帝的车马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是在() A.西汉初年 B.文帝时期 C.景帝时期 D.武帝时期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的社会状况。 答案:A 解析: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和楚汉战争,西汉建立之初,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农民流离失所。 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A.提倡节约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考查目的:考查西汉建立之初的首要任务。 答案:B 解析: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农民流离失所,物价飞涨。所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汉初的首要任务。 5.西汉初年,以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考查目的:考查的是注意节俭的皇帝。 答案:B 解析:每个有作为的皇帝都有他各自的特征,抓住特征就能很准确地判断出来。 6.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的时期是()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考查目的:考查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答案:B 解析: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其中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7.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考查目的: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答案:D 解析:前面三个是原因,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要到汉武帝统治时期。 8.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B.重视“以德化民” C.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考查目的:考查的是对文景之治的正确理解。 答案:D 解析:前面ABC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随之不断增强,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D表述错误。 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③重视发展农业④国力强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查目的:考查的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答案:A 解析:前两个①②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③是具体的做法,④是结果,故选A。 10.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考查目的:考查的是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 答案:D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西汉的建立。 2.了解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3.知道文景之治。 【学习重点】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重点导学】 1、西汉的建立与政策 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政策: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 2、“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它上承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提倡节俭;废除连坐法和肉刑;重视“以德化民”,努力创造安定宽松的局面,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 【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如右图) 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陆贾 (1)材料一中“楚汉之争”的作战双方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3)材料三是什么意思?陆贾的感叹因何而发? (4)陆贾的建议成为汉初哪一政策的重要依据?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是什么? 2、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A、秦亡教训,收揽人心 B、人心思治,让利于民 C、经济困难,稳定统治 D、文治天下,鼓励生产 【教学反思】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等基本史实;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能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汉初统治者生活恭俭,这种简朴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二. 学情分析 1. 在认知能力上,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得到较快发展,但对于抽象概念不易理解透彻,例如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故而要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生动的故事帮助其掌握知识。 2. 在知识现状上,学生对“楚汉之争”及有关汉朝的课外书籍的学习对汉高祖刘邦有所了解,但对于汉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现状、政策稍显陌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学习。 三. 重点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著名历史学者孟森先生“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的说法,通过讲述皇帝出身低微的故事,引出刘邦称帝、进而过渡到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汉朝等内容。(二)新课讲授: 1.西汉的建立 (1)刘邦建国 请学生阅读教材,概述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为便于学生学习,适度拓展庙号等相关历史常识。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①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②都城:长安。③建立者:刘邦,史称汉高祖。 (2)汉初面临社会状况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西汉刚刚建立时,面临何种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含答案) 【自主学习】 1.西汉的建立:_______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 相应地减免_______及_______。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 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 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 重农业生产,提倡以_______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 赋降到了__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 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 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 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 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2.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 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当堂达标】 1.西汉的都城是() 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 2.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A.稳定社会巩固政权 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 C.人心思安以民为本 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 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来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我的收获】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

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下符桥中心学校葛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1、西汉建立 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2.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 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文景之治的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 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教师先请学生讨论尝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教师补充:文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模版 科目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者 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 学生人数 __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 其鼎盛时期则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平,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 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二、单元(章节)目标 了解“文景之治” 三、学情分析 众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对这一段历史都有所涉及,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课堂有效学习参与人数、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应该较以往更多、更深入。 四、学习目标: 1、会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出汉初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会准确说出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作用 3、会简要说出“文景之治”的成因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个体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个体或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流程设计

八、作业设计: 完成P53页课后活动题 九、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国人:刘邦 2、建都: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 秦亡的教训 2、措施:“兵皆罢归家”;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 3、作用: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 三、“文景之治” 成因: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十、教后反思 所有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应像这节课一样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 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张建果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西汉的建立;汉朝初年经济情况;休养生息的政策内容;文景之治;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鲮。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的诗句。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然而多年的战争,社会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汉初

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本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汉初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休养生息:有安定人民生活,使其经济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意思;休息调养也有陶冶等意思。也能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一课时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其鼎盛时期则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平,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局面,为西 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2、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点】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 1、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2、怎么理解“修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师:出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进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课件出示: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阅读后请同学们思考: 1、汉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目标一) 2、如此境况是如何造成的?(目标一) 师:统治者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境况呢?(学生回答) (二)、休养生息政策 师: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 思考: 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的措施?(目标二)

(人教版)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 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 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 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重点】 “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 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 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

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5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休养生息;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及措施。 2.“勤俭治国”“以德化民”对现今治国的启迪。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2.“文景之治”是指(B)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B)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课题《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校武威第八中学授课人李柱山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西汉的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到景帝时,形成 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后来的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后世王朝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和 因果关系。 2、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共恭俭, 他们这种简朴作风获得史家称颂。 教学重点“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习方法讨论、探究、交流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一、西汉的建立 (一)阅读教材内容,说一说: 1、西汉是谁在什么时间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2、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二)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二、休养生息政策 (过渡: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你会怎么做?) 休养生息 (一)阅读教材内容,说说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结果怎样? (二)课件展示: 1、措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学生自读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优秀教案

2.教师讲解,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甚至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文字,并问:面对如此萧条的状况,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汉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教师过渡]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第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2.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内容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回答。 [学生回答]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52页汉代耧车(模型)图片并介绍: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种速度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耧车是汉代农业恢复和进步的有力证明。 [教师过渡] 前面我们提到汉高祖之后,他的继任者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1.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了解文帝和景帝采取的具体的治国措施,请阅读课本“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并归纳出“文景之治”的措施。 2.找一个学生归纳总结:①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含反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刘邦的《大风歌》 学生:朗诵 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

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 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 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 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作业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含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 A.嬴政B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王国问题B.恢复发展生产C.人口问题D.王权问题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下列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C.一位皇子因为铺张浪费受到汉文帝训斥 D.一位县官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5.“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汉景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错误: 更正: 7.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文帝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 材料三: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床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什么政策加以应对? (2)材料二、三体现了什么思想?为此,文、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价值?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