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新高考2017地理学考复习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浙江新高考2017地理学考复习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六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查内容]

1、聚落的含义和分类(a );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c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 )。

2、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特点(a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b )。

3、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a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b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c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 )。

4、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a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b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c )。

[考查形式] 选择题、综合题

[知识简析]

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必修Ⅰ教材P88页图4-2、P90页图4-7) 聚落的含义和分类

聚落不仅包括房屋建造集合体,还包括生产生活的各种设施。按照性质和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地形、 、 )地形起主要作用,但不是所有聚落的形成都是以地形为主。 经济区位因素:矿产资源(如: 、 )、交通枢纽、港口、宗教(拉萨)等

注:河谷城市——兰州,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主要受 、 影响(南北是高山的); 但塔里木盆地城镇多分布在山前 上(即绿洲),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必修Ⅰ教材P893页图4-13、图4-14)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但目前,交通线路布局有 因素决定。 注:台湾省铁路线呈环状——受 影响;塔里木盆地交通线路呈 状。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必修Ⅰ教材P95页图4-17、P96页图4-19、P97页图4-20)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 变化之中,出现 大冰期,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是 期较长, 期较短;新生代以 期为主。 地形条件 聚落规模 聚落分布特点

人口数量 平原地区 北方 较大 集中,沿 分布,聚落呈 状,道路呈棋盘式 较多 南方

集中,沿 分布,聚落呈 状 丘陵山区

较小

分散,多呈 点状 (河谷聚落呈 带 状)

稀少

地形条件 密度 形态 布局、走向

例举 平原地区 较大 呈 状 平直,四通八达

华北平原 丘陵山区

较小

呈 字形

曲折,沿 走

江南丘陵

历史时期,全球气温波动变化,出现两次大波动,前一次为5000年BC ~1500年BC 的 期;后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 期。

注:P97页图4-20,挪威雪线和中国气温距平变化趋势大体 ,这反映气候变化具有 性。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必修Ⅰ教材P98页图4-21、图4-22)

近现代,全球气温呈 趋势;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热带地区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雪盖、冰川面积减小。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增加自然资源利用难度; (2)加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 (3)影响农业生产; (4)危害人体健康。 注:说出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以及解决措施:

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 、 、 等。

三、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按照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 资源和 资源(如矿产资源)。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能源时代 时 间 主要能源 形成原因

木柴 时代 18世纪中期以前 木柴、水力 生产力落后、能源需求少,木柴、水力易获取 时代 20世纪初~60年代

煤炭

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 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石油、天然气

内燃机的发明使用促进石油资源的开发和消费

能源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必修Ⅰ教材P104页图4-29) 当前,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 为主,但结构逐渐多元化。

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按成因,可分为地质地貌灾害(如: 、 、 )、气象灾害(如: 、 )、生物灾害、海洋灾害(如: )等。 ◆2、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大气中CO 2浓度升高

全球变暖

海水受热膨胀上升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和 ,频率高、范围广;其次是地震 ◆3、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除气候、气象外,还与流域的地形、河道、水文、植被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主导因素是 (即, 的强弱)。

我国的降水主要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春夏之交(4、5月份),夏季风在 一带,多暴雨;6、7月,夏季风北移到 地区,形成 梅雨 。7、8月,夏季风进一步北移到 、 地区,形成 (一种冷锋天气),此时,西南地区受 季风影响也时降暴雨,而江淮地区此时受 气压带控制,形成 天气;8、9月,东南沿海受 (气旋)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注: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分析

自然原因:①气候: ;②河流: ;③地形: 人为原因: 、

[怎么考]

例1:右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地形图,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区的墨脱县。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据此完成(1)~(3)题。 (1)甲盆地中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

A 、多分散在山区山间低地

B 、集中分布于高山山腰

C 、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岸

D 、集中分布于盆地中部 (2)影响甲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3)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 、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 、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点

D 、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答案: C C B (此题属于c 应用类题,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布局、形态和走向影响。) 例2:右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完成(1)~(2)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 、火山、地震频发

C 、荒漠化日趋严重

D 、臭氧层空洞扩大

(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冰川融化

B 、全球变暖

C 、海水膨胀

D 、地面沉降

答案: A B (此题属于b 理解类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灵犀一点]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治理措施,要学会利用答题模式,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再根据原因提出措施。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A、植被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水源充足

D、地势相对缓和

很多人感慨“长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纬度0°)。回答2~3题。

2、造成基多“四季如春”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3、基多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

B、受寒流影响

C、晚上降水多

D、冬季气温低

下表为我国2001~2007年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消费结构变化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读表回答4~5题。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①66.7 66.3 68.4 68 68.9 69.4 69.1

② 2.5 2.6 2.6 2.6 2.8 3.0 3.6

③22.9 23.4 23.4 22.2 22.3 20.4 19.4

④7.9 7.7 6.8 7.1 7.2 7.2 7.9

4、表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能源类型正确的是()

A、①煤炭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水电、核电、风电

B、①煤炭②水电、核电、风电③天然气④石油

C、①煤炭②天然气③石油④水电、核电、风电

D、①煤炭②石油③水电、核电、风电④天然气

5、关于该时间段内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

B、②能源2004年后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C、③能源2004年后消费总量逐年上升

D、④能源消费结构呈波状上升

6、我国南方城市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湿润

B. 风俗习惯

C. 沿河流伸展

D. 平原面积小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图1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1,回答,7~8题。

150

130 800

等高线 聚落

河流

150 ① ②

④ ③

7、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 野象活动北界( )

A 、不断北移

B 、不断南移

C 、不断东移

D 、不断西移

8、图示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 、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 、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9、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 、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B 、夏季风不稳定

C 、平原广阔,地势低平

D 、经济和科技落后 图2为世界某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的自然资源最有可能为( )

A 、煤炭

B 、森林

C 、草地

D 、冰川 11、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震频繁

B 、土地荒漠化

C 、全球变暖

D 、臭氧层破坏 图3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 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13、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 为了( )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若图4是浙江省某地的 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4~15题。

14、四个聚落中最易受滑坡影响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5、若丙地发生泥石流灾害时,村民最佳撤离线路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1

图3

图4 某自然资源

图 例

图2

图5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以及P 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经度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海陆位置

17、P 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漂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忍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脚落地式的建筑,即有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桩支撑房屋。”据此回答19~21题。 18、作者文中描述的傈僳族人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江南丘陵

D 、横断山区 19、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20、此村落的规模应是( )

A 、团块状

B 、较小

C 、棋盘式

D 、方形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部分年份淮河流域洪涝灾情

时间

降水特点

部分灾情统计 持续时间 降雨量

淹没农田(万亩) 倒塌房屋(万间) 死亡人数(人) 1954年 5月中旬~7月 7次强降水,最大雨量1300多毫米 5000多 200多 2000多 1991年 6~7月

暴雨中心最大雨量达1000多毫米 8200多 196 500多 2007年

6月29日~7月20日

平均雨量290毫米

3370多

7.1

43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图5)

(1)根据材料可知,洪涝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 、 。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 ②地形 ; ③水系 。 (3)据统计,2007年洪水与1991年相比,受灾程度大大减轻, 你认为能有效减少灾害时的人员伤亡的是( )

A 、加强土地管理

B 、加强灾害预警和防灾演练

C 、提高建筑物抗灾等级

D 、植树造林

黄 海

图5

比例尺1:100000 10

30

50

甲 乙

丙 丁

比例尺1:1000000

200

2000

落叶林 针叶林

常绿林 等高线 河流

P

图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