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书名法律方法阶梯.doc

书名法律方法阶梯.doc

书名法律方法阶梯.doc
书名法律方法阶梯.doc

1.书名:法律方法阶梯

郑永流著

出版日期2008-10-13

索书号:D90-03/7

内容简介:法律方法既是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亦是法律人必备的实践技艺。《法律方法阶梯》旨在为读者搭设一架通往法律方法堂奥的阶梯,提供精当可循的实用操作指南。《法律方法阶梯》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法律方法的理论要义,逐次展示出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法律方法阶梯》汇编中国顶尖法学学者联手撰写经典教材,名师倾毕生所研精妙于一书,传道授业,引领学子进入法学世界自在修为,一册在手,受益终生。

目录

图表目录

图表1-1“收缴”的含义

图表1-2法律方法与应用法律

图表1-3法律方法的分类

图表1-4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的比较

图表1-5法学的范围

图表2-1法律判断的思维步骤

图表2-2法源金字塔

图表2-3主要国际公法文件

图表2-4中国法源金字塔

图表2-5规则的结构

图表2-6法律冲突解决规则

图表3-1基础方法体系

图表3-2演绎、归纳与设证的范例

图表3-3演绎

图表3-4硫酸案演绎

图表3-5归纳

图表3-6设证

图表3-7演绎、归纳和设证的思维路径对比图表3-8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

图表3-9类比的路径

图表3-10解释学和诠释学立场的比较

图表4-1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图表4-2诠释循环

图表4-3要查明的事实的内容“ 七何”

图表4-4侦查观察的内容

图表4-5鉴定分类

图表4-6推定与推理、拟制、无罪推定的比较图表4-7法律推定

图表4-8事实推定

图表5-1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图表5-2意思表示解释的标准

图表5-3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

图表5-4法律解释与合同解释

图表5-5合同漏洞填补程序

图表5-6法律、合同、遗嘱解释立场与方法的比较

图表6-1有法律规定的情形的具体方法

图表6-2法律文本采用的语言

图表6-3同位阶法律的效力规则

图表6-4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

图表6-5异位阶法律的效力规则

图表6-6解释方法的位阶

图表6-7“本法目的”条款

图表7-1反向推论的条件

图表7-2寻找和建构规范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图表8-1原则与规则的比较

图表8-2社会公德具体化的五步法

图表9-1等置模式A:描述事实与规范相互关照过程

图表9-2等置模式B:描述事实与规范拉拢过程

图表9-3泸州遗产继承案演绎过程

图表9-4法律方法的分类、适用领域和条件

导言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l 何谓法律人

2 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

3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4 法律方法与法治

5 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

第一章认识法律方法

1 法律方法的发生

2 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3 法律方法的功能

4 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5 法律方法是法定的吗

6 法律方法论

7 法律方法与“ 法学方法”

8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第二章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1 判断力对法律人的意义

2 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3 寻找规范

4 分析事实构成

5 建构大前提

6 涵摄

7 作出结论

第三章法律判断形成的基础方法

l 何谓基础方法

2 演绎

3 归纳

4 设证

5 小结

6 类比

7 论证

8 诠释

第四章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

1 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 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3 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4 求物质性之真的方法

5 求言辞之真的方法

第五章理解法律行为的方法

1 法律行为的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双重性

2 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3 民法中的法律行为的解释

4 合同解释的特别问题

5 具体行政行为解释

第六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l 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

2 字义解释

3 体系解释

4 历史解释

5 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6 客观目的探究

7 法律修正及方法

8 正当违背法律

第七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

1 何谓法律漏洞

2 法律漏洞的类型

3 有类似的规范参照——类比

4 无类似的规范参照——法律补充

5 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论

6 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选择和总结

第八章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法

1 法律原则

2 原则的类型

3 原则与规则比较及关系

4 原则的适用

5 原则之间的冲突及解决

6 一般条款

7 不确定概念

第九章作出法律结论的方法

1 演绎前的等置

2 法律结论由演绎得出

3 法律方法体系大观

4 结语

后记

2.书名: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与政府职责研究

于兆波著

出版日期:2008-9-1

索书号:D912.104/66

内容简介:本书系由作者之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修改而成。本书分析了科技资源不能共事使用的缘由,提出了实行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根据,现实可能,认为要建立健全科技资

源共享立法。科技资源共事的立法目的具有双重性,既要促进科技进步,又要保护共享主体的合法权益。科技资源共享的立法理念要由现行的“持有者权主义”转向“使用者权利主义”,以“使用者”而菲“持有者”为本,来约束制度选择和制度设计行为。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重在激励性,而非惩罚性,要注意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之激励、内生激励及其他诸多激励制度,由自身机制来启动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与政府职责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基于公共物品的提供要求实行服务行政,重在“有为”,要求政府积极主动地推进科技资源共李,提供共享使用的大环境、大平台。基于政府失灵等要求实行法治行政,意在“授权”和“有限”,要求实行法治政府,制裁行政不作为。科技资源共享立法要源于上位法的原则和精神,对于国有科技资源可实行强制共享,对于非国有科技资源只能鼓励共享,但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和补偿对价,法律亦可规定非国有科技资源的强制共享。科技资源共享立法宜采用先行立法模式,要注意配套平行法体系。下位法体系,关注立法的外部性。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立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立法不是万能的。目录

引言关注科技资源共享

第一章科技资源共享理论基础研究第一节科技资源不能共享的缘由概述

一、先前制度及制度惯性使然

二、当前管理体制使然

三、新形势下有关政策的不合适要求

四、共享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利益

五、心理原因

第二节实行科技资源共享的理论根据

一、源于科技资源自身而产生的共享性

二、科技资源共享的经济根据

三、科技资源共享的政治根据

四、科技资源共享的伦理根据

五、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根据(需要)

第三节科技资源共享的现实可能

一、信息网络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可能

二、契约自由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经济可能

三、制度先行为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了法律可能

第四节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规制

一、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要重视共享权

二、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要积极吸收普遍法理

三、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要自觉进行博弈分析

四、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法》将改变科技法学方向

第二章科技资源共享立法原理

第一节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立法目的

一、立法目的双重性之界定

二、双重立法目的之多维分析

三、双重立法目的之同类比较

第三节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制度理念

一、消除认识误区

二、“持有者权利主义”与“使用者权利主义”的多维解读

三、全新的“持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四、重温《安娜法》的历史经验

第三章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之激励性制度

第一节惩罚性立法抑或激励性立法

一、从理念角度看,立法本来就包括两方面:奖赏和惩罚

二、从部门法比较角度看,科技立法更宜采用激励性制度

三、从整个社会角度看,激励性立法更节约社会成本

四、从法律执行角度看,激励性立法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五、否定激励机制,往往导致科技立法失败第二节知识产权保护之激励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基础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二、消除知识产权误区及其启示

三、《科技进步法》(2007年修订)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

第三节内生激励及其他

一、要注意发挥内生激励的作用

……

第四章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之服务行政

第五章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之法治行政

第六章科技资源共享立法体系

第七章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的完善

尾论立法不是万能的

主要参考文献

附科技资源共享法(专家代拟稿)

后记平实是一种境界

3.书名: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滕守尧著

出版日期:2008-3-1

索书号: G633.95/2

内容简介: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绝对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活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

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式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最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系统阐述了生态式教育思想理论,并全面介绍了生态式艺术教育课程的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等,为我国已经深入展开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和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录

导语“爱”——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灵魂前言回归生态

第一章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

第二章生态视野中的艺术

第三章全方位、多视角的欣赏与批评第四章艺术课程与联通

第五章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操作

第六章多元评价与反思

第七章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回放附录1 略谈20世纪美学与艺术的转型

附录2 设计与自我设计——后现代人的必修课

附录3 对后现代现象的思考

附录4 关于“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对话

附录5 艺术评论

附录6 学人点评

后记

4. 书名:新四级英语写作指导

彭桂芝等编

出版日期:2008-5-1

索书号:H315/490

内容简介:《新四级英语写作指导》一书是依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适应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而编写的。

2006年12月,在全国高等院校全面推行了大学英语新四级考试;2007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样,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短文写作考试被放在整个考试试卷的最前面,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重视和强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编者发现,英语短文写作一直是困扰广大学生的一大难题;在每年的大学英语四级改卷工作中,也发现考生此项均分偏低。为了帮助考生提高英语写作技能,做到有的放矢,在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改卷经验的基础上,作者翻阅了大量的同类写作资料,精心编写了本书。希望该书能为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目录

第一部分新四级英语考试大纲分析与作文评分及样题

一、新大纲的三个层次要求

(一)一般要求

(二)较高要求

(三)更高要求

二、新四级英语作文考试位置的调整

(一)710分试卷总体结构及比例

(二)710分试题流程、分配及相关内容(三)分数计算表

三、作文评分原则与评分标准

四、2006年及2007年作文样卷及分析(一)200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分样卷及分析

(二)2007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评分样卷及分析

五、大学英语作文的总体趋势

(一)历年作文真题总汇

(二)作文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部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中的常见错误

一、词汇错误

(一)拼写错误

(二)类似单词混用

(三)词组搭配错误

(四)词性误用

(五)中式英语

二、句法结构错误

(一)There be结构

(二)It结构(三)比较结构句型

(四)否定结构

(五)原因结构

(六)句子片段的错误

(七)粘连句

(八)主谓不一致

(九)代词错误

(十)时态的跳换

(十一)错位修饰而产生的歧义

(十二)多赘词现象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卷老师的建议和要求(一)工整干净的书写

(二)正确的句法和表达方式

(三)灵活恰当地运用作文模板

(四)了解文章的结构与构件

(五)让作文有闪光点

第三部分大学英语写作基础知识

一、词的学习

(一)词的层次

(二)词序

(三)词的选择标准

二、造句学习

(一)句子的分类

(二)判断好句子的标准

三、段落

(一)判断好段落的标准

(二)段落的结构

(三)段落的展开

(四)段落的衔接连贯

四、文体写作

(一)记叙文

(二)描写文

(三)说明文

(四)议论文

第四部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常见命题类型及写作指导

一、提纲作文

二、图表作文

三、情景作文

四、主题旬作文

五、命题作文

六、关键词作文

……

第五部分写作常用句型

第六部分大学英语四级真题范文集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