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心理复习资料(北医基础&临床)

2015年心理复习资料(北医基础&临床)

2015年心理复习资料(北医基础&临床)
2015年心理复习资料(北医基础&临床)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医学生理学P1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心理学的诞生P1

从以思辨为主的哲学方向分离出来。

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医学模式的概念和转变P2-3

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存的模式基本属于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医学摆脱宗教束缚:哈维创立血液循环说并建立实验生理

学基础。摩尔根疾病器官定位学说。魏尔啸创立细胞病理学说。

心神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成为主导。疾病只是发生在细胞/器官上,除去患病组织

器官即可。发现特异疾病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免疫、药理学发展使感染性疾病得到根

治/控制,给人错误的印象: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特殊的生物学原因和特异性疗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一模式不排斥生物医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

一元论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到病人的生物学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

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特点,将这些因素看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对于疾病和健康问题,无论是致病、治病,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

个整体,综合地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

4.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对心理(行为)进行描述性研究,不仅限于对观察者的外显性行为进行观察测量以及记录。

实验法:最主要特征是控制条件。实验者在控制条件下人为的改变某些变量来观测其他变量的变化。最常用基本方法。

5.具体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时间分类

横断研究:通常选取几组在某些方面匹配的受试者在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评定或进行不同处理及治疗,比较其后果、效果及副作用。

纵向研究:指对同一个人或者同一组对象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追踪研究。分为回顾性研究

和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有更大科学意义。

第二章医学心理基础(一)——心理现象与认识过程

6.感觉的概念P19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7.感觉vs知觉

区别:

(1)产生的来源不同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是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3)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联系:

(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

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8.感觉得一般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器对于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sensitivity)。每种感受器只对一

种适宜刺激敏感,及感受器具有特殊性,也不是每种适宜刺激都能产生感觉,

人体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

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量度。

a)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

小刺激被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当两个或者以上刺激物同时或者先后出现时,能

够分辨同时或者先后出现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这种刚刚能

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

(2)时间特性:

潜伏期、后效,取决于刺激物性质和感受器的机能状态。

9.感受性的变化规律P20-21

1)适应sensory adaptation: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一般规律是

——持续强刺激降低感受性,持续弱刺激增高感受性。温度、压觉>嗅觉(选择性)>

听觉>痛觉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分为①同时对比:两

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受器,同时产生的感觉之间的对比;②继时对比:两刺激物先

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时产生的对比。

感觉对比可以增强感觉之间的差别,使人更好地区分不同物体。

3)感觉的相互作用sensory interaction: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

化。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够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则相反。

4)联觉synesthesia: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心理活动的发生。最常见的是“视听联觉”。

5)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①发展:人的感受性不仅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暂时性的变

化,而且能在个体实践活动和有意识训练中获得提高与发展;②补偿:丧失某种感

觉能力的人,由于适应生活的需要,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其他健全的感觉来弥补。

10.知觉的概念P21

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11.知觉的基本特征P22-23

1)选择性:个体只能选择客观世界中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的事物作为

知觉的背景。在众多刺激物中选择少数刺激物为知觉对象。

2)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

特性。在此过程中,个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

3)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个体根据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

概念或名称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恒常性perception constancy: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

仍保持相对不变。它常与过去的经验密切相连,同时是具有一定限度的。

12.疼痛

疼痛是个体对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经验相互作用未产生的主体感受和体验。属于知觉范畴。

感受器:大量游离神经末梢

疼痛包含感觉成分、情感成分(紧张焦虑抑郁恐惧)、自主神经活动(血压心率呼吸汗腺)、运动反应(畏缩逃避)

13.影响疼痛的社会心理因素(疼痛在临床中的应用)P24

1)早期经验: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受幼年期教育的影响。

2)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对后果的评价:他伤和自伤的人耐受疼痛的程度不同。Eg:市民

接受外科手术认为是不幸,士兵受伤庆幸生还。前者疼痛强于后者。

3)情绪:积极的情绪使痛阈增高。消极情绪反之。

4)注意:如果把注意集中于某一任务,减弱对疼痛的感受。Eg:足球比赛运动员;期

待手术或分娩往往对疼痛更敏感。

5)暗示:临床上对一些病人使用安慰剂可缓解疼痛。使用安慰剂的同时采取语言暗示。

6)人格:不同人格对疼痛的敏感性和表达方式不同。

7)文化教育:对疼痛的观念会影响到个体的痛觉体验。

14.记忆的概念P26

memory是人脑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属于描述,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5.记忆的规律/种类P27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输入信息的编码加工方式不同和贮存时间长短分为三种:

记忆作用于感官→感觉记忆→加注意→短时记忆→复述编码→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视网膜的记忆):

定义:客观刺激停止后其信息在大脑中保留极短时间。记忆起始阶段,各感觉

可能产生。

特点:

1、信息未经加工,按原有物理特征编码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以感觉痕迹的形式保存

3、容量大、保持时间短

?短时记忆(研究较多)

定义:信息保持1分钟左右的刺激。任何时候的思考内容和意识对象

特点:

1、以言语听觉>视觉语义编码

2、容量5~9组块

3、转为长时记忆复述加工过程分为:机械复述和精心复述

?长时记忆

定义: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or印象深刻

特点:

1、有组织的知识系统,按照已有知识经验行程的类别、系统储存新材料,或

把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新的知识框架

2、语义表象编码

3、容量没有限制

16.记忆的过程

识记

是人们获得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和再现的前提。

?对识记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目的越明确识记效果越好

2、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把识记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在脑中编码储存的过程。保持的过程是动态的过

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的内容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者回忆或者再认或者回忆有错误。

◆艾比浩斯遗忘曲线:

1)如何做的研究?

编制无意义音节做识记的材料(防治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学习

到刚刚能背诵的程度,经不同时间间隔后测定重学比初学节省的时间,即为保

持量,绘成遗忘曲线。

2)说明什么问题?

遗忘过程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均匀,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较

快,随后遗忘速度会逐渐缓慢甚至几乎停止。

◆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刺激干扰所致

●系列位置效应:最后的最先呈现其次是最先呈现的中间的最后回忆且遗忘

较多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再现

是对头脑中储存信息的提取过程,有两种形式及再认和回忆。

?再认:

对已经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时有熟悉感可以识别和确认

?回忆:

头脑重新浮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形成的概念

17.思维的概念P31

thinking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18.思维的种类

?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成年人三种综用一种为主)

◆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实际动作的思维(3岁以前)

◆具体形象思维: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学龄前)

◆抽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主要依靠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知识(人

类特有,青年期后)

?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

◆聚合思维

把信息聚合起来得到一个正确最好的答案,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

方式,特点是求同。

发散思维

根据已有信息从各方面思考寻求多样性答案,没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范围,特点

是求异和创新。

19.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P34

1)知觉特点: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问题进行客观详细的观察,有助于问题

的解决;

2)定势set: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或内部准备状态;

3)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人们习惯于将某种功能、用途和某种物体相联系,因

而难以看出此物体的其他功能和用途;

4)迁移transfer: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第三章医学心理学基础(二)——情绪、情感与意志

20.情绪、情感的定义P39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情绪是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体验。情感是社会需求是否满

足而引起的较高级的复杂体验。

2、情绪是人和动物特有的,情感是人独有的

3、情绪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特点。情感具有长期、稳定、深刻性特点。

4、情绪强烈冲动型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微弱较少冲动性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

存在

5、情绪发生在前、情感发生在后

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2.情绪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心境和激情。

1、心境(mood)

是使得一切体验活动染上情绪色彩、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特点:广延、弥散

2、激情(intense emotion)

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情感具有社会性反应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状态,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

1、道德感

是个体根据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产生的情感

体验

2、理智感

人在智力活动中追求和认识真理的需求是否达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个人体验

23.情绪、情感的表现P43

1)外部表现——表情:情绪情感是内部的主观体验,但是发生时,通常伴随某种外部

表现。通常把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外部行为特征成为表情。

?面部表情:

?是指通过眼部、颜面、口部肌肉的变化组成的模式,由于可以精细表达不

同性质的情绪情感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达尔文:表情是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动作遗迹。

?不同部位在表情方面的作用不同:眼睛忧伤,嘴快乐和厌恶,前额惊奇,

三者愤怒

?身段表情:

?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位呈现的姿态

?后天学习得到,有个体、种族、地域差异

?言语表情

情绪性的言语语调、节奏、速度、流畅性以及沉默称为言语表情

2)机体内变化:情绪情感发生时,伴随一系列的机体内部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

◆呼吸系统:频率深浅快慢是否均匀都会发生变化

◆循环系统:心跳、外周血管

◆皮肤电反应(GSR):受刺激,交感兴奋,血管收缩汗腺增强,皮肤电阻变小,

皮肤两点之间的电流变强。

◆脑电波变化:α波(8~13hz):安静、清醒、闭目,β波(14~30hz高频低振):

焦虑、紧张,xx波(3hz低频高振)熟睡

◆内外腺体变化:分泌物量的变化

24.情绪、情感的作用/应用P48

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和心身健康。

1)工作效率:适度的情绪紧张有利于最佳的工作效率;

A.适中的焦虑程度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过分焦虑或焦虑程度很低都不能。

B.情绪个别差异:平时情绪比较稳定、不宜过分焦虑的人比易激动和焦虑的人有

较好的学习成绩。

C.情景压力和焦虑程度差异:情绪较稳定、不易激动的人在情绪压力下可提高学

习效率,而高焦虑的人学习效率常因情绪压力的影响而降低。

D.情景压力和任务的性质关系:简单工作常因情绪压力而提高学习效率,复杂工

作常因压力而降低。工作性质越难越复杂,工作效率越容易受到高紧张情绪的

干扰。(杜德生法则)

2)心身健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进行,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

成分,直接关系到心身的健康,因而情绪成为心身联系的纽带。

A.正性的情绪能使人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保持健康

B.负性的情绪则会损害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

C.负性情绪产生过于频繁或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等,则会导致身体或心理疾

病。

D.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3)人际交往:

A.情绪、情感对人际沟通的影响:情绪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

功能。

B.人际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人际交往中,与彼此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

内心体验,称人际情感。愿望的实现与否与产生肯定性或否定性情感有关。

?情绪、情感是人类活动的动力系统,肯定的对人际有积极增利作用,否定的起

消极减力作用。

?良好的人及情感促进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不良的则阻碍发展。

25.意志P51

will是人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体现。

26.意志的基本特征

1)前提是有目的的行动

目的越强客服困难动力越强意志越强

2)基础是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是指由人的主观意识调节和控制的运动

3)核心是克服困难

意志强弱是以克服困难的大小衡量的。困难分为内部(心理生理)与外部(外部环境)

第四章医学心理学基础之(三)——人格及相关理论

27.人格的概念P55

personality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8.人格的三方面P56-58

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这些内容称为个人心理特征。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多偏重于脑的功能,注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的素质相关,并使人格染上

独特的色彩。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i.气质的类型

1.多血质

2.粘液质

3.胆汁质

4.抑郁质

3)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

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受人

的意识倾向性的制约,反映一个人生活经历,受社会规范制约。(与气质相比较有

更高的可塑性)

29.需要(need)

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应,表现为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马斯洛需要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0.动机的冲突的概念和表现P61

1)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

要的意念活动。

2)动机冲突归为三种基本类型:

A.双趋冲突:两种对个体都具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

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心理冲突;

B.双避冲突:两种目标都是个体力图避免的,但个体回避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同时,

必然面临另一个威胁性目标;

C.趋避冲突:某个目标对个体极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个体对该目标既向往又拒

绝。

31.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P62

人格形成的关键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前者标志着形成了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心理内涵;后者标志着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认同。

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1)遗传潜能:有影响,且人格的不同方面影响大小不同。与生物学因素相关较大的人

格成分如气质、智力,遗传作用明显;性格、兴趣,后天环境更重要。后天是遗传

预示的潜能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

2)共同经验:共同经验是指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所接受的某些共同的价值

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不同。如文化圈,亚文化群,

角色规范的影响。

3)独特的经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经验也不一样。每个人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的要

求作出反映。先天的生物学差异,给心理带来不同影响;某些特殊经历也会给人格

形成带来影响。

32.人格意识形成的关键/标志P62

人格形成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

自我意识

1)也叫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身心特点的主观认识,自我常以别人的评价作为

间接依据来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真正确立是在青春期后。

3)自我意识的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如社会交往、重要他人等。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

社会化

1)指个体的观念及行为纳入到社会规范的过程。是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2)并非等到长大成年走上社会才开始。

3)社会化常以各种禁忌和赞许的方式出现。

33.人格特质论和类型论

阿尔波特认为人的一般行为的表现背后隐藏着稳定的本质心理结构。这种结构决定着人的行为反应方向和方式,并可以从结构中分析出不同单元,即特质。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共同经验)和个人特质(遗传、特殊经验)。将对人格的研究引入到了一个可操作的方向具有很大实用性,但是未从起因影响因素分析仍有很大局限性。

34.心理动力学派

?人格结构学说

一个人的心理分别由本我超我自我组成,并共同表现出人格特征。

?本我

与生俱来具有生物基本属性。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具有初级思维过程。

?自我

代表理性和审慎,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儿童能够区分自身与外界是出现。功能为适应环境满足自身需求,调节本我驱

力作适当宣泄,区分自我与非我的界限。遵循现实原则,有次级思维过程。

?超我

是理想中的自我,代表一个人的两只,是心灵道德知觉和人们的理想抱负。遵

循道德原则,儿童早期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而来,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发展

第五章心理卫生

35.心理卫生/健康的概念P72

mental health也称心理健康,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36.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病理学角度

大脑功能损害或者生理生化方面发生障碍。

?统计学角度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在统计坐标中居中的视为正常,居于两端者视为异常。

?文化学角度

根据人的心理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的准则、是否符合生活环境所

提出的要求。

37.心理健康的标准P75

1)智力正常

在智力正态分布曲线之内及能对日常生活做出正确反映的智力超常者均属于心理健康的人。

2)情绪良好

情绪稳定。

3)人际和谐

乐于与人交往;保持独立人格;客观评价他人;积极态度多

4)适应环境

积极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心理行为能顺应社

会改革变化的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和社会奉献协调统一。

5)人格完整

各结构不存在明显缺陷;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清醒自我意识;积极进取人生观;

第六章心理障碍

38.心理障碍概论(psychological disorder)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心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主要表现为适应社会或者适应自我不良。

如果不伴有个人功能紊乱则不包括在内。

39.心理障碍衡量标准

a)生物医学标准

根据大脑的解剖生理生化变化。

b)自我体验标准

自我体验(情绪情感)是否符合外界事件的强度和性质。

c)社会适应标准

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家务;遵守道德规则

d)统计学标准

4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长期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重复体验创伤为特点,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和回避行为。

?诊断标准

DSM-IV诊断标准,三类症状群出现符合以下标准。

?重复体验——持续再度被体验

◆反复强制痛苦回忆

◆反复痛苦梦见

◆仿佛创伤性事件再度发生时的行为或者感觉

◆相似情景产生强烈心理痛苦

◆相似情景产生心理反应

?回避与麻木——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或者对外界反应麻木()3)

◆努力避免有关的思考、情绪、对话

◆努力避免回忆有关的活动地点人物

◆无法回忆有关的重要部分

◆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显著减少

◆感觉与他人分离或者疏远

◆情感范围局限

◆对前途悲观

?警觉性增高——持续性警觉性增高()2)

◆难以入睡或者难以持续睡眠

◆易激动或愤怒

◆无法集中注意力

◆过分警觉

◆惊吓反应更强烈

第七章应激与心身疾病

41.应激的概念

应激个体“察觉”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42.应激过程的反应模式

1、输入部分——应激原

应激原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及生理反应。

?躯体性应激原

指作用于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和生物学刺激。

?社会性应激原

能引起人生活风格的改变,并要求人适应和应对的社会生活事件和情境。

?文化性应激原

指因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发生改变而引起心

理应激的刺激或者情境。

?心理性应激原

包括人际冲突,强烈需求,不切实际的预测,工作压力,心理冲突,认知障碍。

2、中介——对应激原的察觉和评价

是否有威胁取决于人对应激原的认知评价

3、反应

?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

◆焦虑:

人对环境中即将来临,可能会造成危险或灾祸的威胁需要作出重大努

力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的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最常见。

◆愤怒与恐惧:

人与其他动物共有,原是情绪,有较高紧张性。恐惧:已处于危险之

中企图摆脱的逃避情绪。愤怒:追求目标的障碍是不合理的恶意的或

者有人故意设置的。

◆抑郁:

包含一组消极低沉的情绪。悲观悲哀失望(丧失)、绝望、失助。

2、行为反应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改变自身顺应环境要求,逃避回避

◆针对应激原的行为反应

改变环境要求

3、自我防御反应

借助自我防御机制对环境挑战、自己、自己的应对效果做出新的解释,以

减轻应激引起的紧张和痛苦。

?生理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增加血糖、抗凝

2、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系统

ACTH 糖皮质激素更重要。分解代谢激素上升,合成代谢激素下降。

3、免疫系统

免疫反应抑制

4、结果

适度有益,长期超强有害。

43.人格特征和身心疾病

?A型行为类型——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1、为争取成就而努力奋斗

2、有竞争性

3、很容易引起不耐烦

4、有时间紧迫感

5、言语和举止粗鲁

6、对工作和职务过度地提出保证

7、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C型行为类型——易患癌症。

1、过分耐心

2、回避冲突、屈从让步、不拒绝、缺乏主见、过于和谐,息事宁人

3、过分合作

4、负性情绪控制力强

44.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Holmes和Rahe1966。生活变化单位LCU代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生活变化所要求的适应程度。

第八章心理评估

45.心理评估的概念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依据心理学的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46.心理评估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

47.心理测验的概念

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量。

48.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a)心理测试的误差来源

i.施测条件

测量环境、测验标准、测验程序

ii.主试者因素

主观因素、控制、情绪、疲劳、前后对比效应

iii.受试者因素

应试动机、测验焦虑、生理状态

b)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i.信度reliability: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

度,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ii.效度validity:指一个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东西的真实程度,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iii.常模norm:测验取样的平均值,即正常的或平均的成绩。有了norm,一个人的测验成绩才能通过比较而得出是优是劣,是正常还是异常。

49.心理测验根据测验方法的分类

a)问卷法

测验多采用结构式问答的方法,让受试者在是或否几种有限的选择上作出回答

b)作业法

测验形式是非文字的让受试者进行实际操作

c)投射法

实验材料是无严谨结构的,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借以诱导出受试者内

心的经验、情绪或者冲突。

5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550个题目常用399个,14个量表。

?4个效度量表:Q疑问(可靠性)L掩饰(可靠性)F诈病(随意答题、偏执)

K校正(过分防御、不现实)

?10个临床量表:

?疑病Hs躯体症状

?抑郁D

?癔症Hy自我关注、敏感

?病态性偏离Pd社会适应力

?性向Mf

?偏执Pa妄想

?精神衰弱Pt强迫、焦虑、恐惧

?精神分裂Sc

?轻躁狂Ma

?社会内向

?Hathaway和McKinley。

?客观系统/诊断鉴别力差受教育社会文化背景限制

51.精神症状评定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 check list 90)

Parloff 90 10 5

◆抑郁自评量表(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zung 20 4

◆焦虑自评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Zung 20 4

第九章心理治疗

52.心理治疗的概念(psychotherapy)

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或咨询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3.心理治疗的分类

?理解上分类

◆广义心理治疗:医疗全过程

◆狭义心理治疗:医生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

?形式上分类

◆个别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

?意识范围大小分类

◆觉醒治疗

◆催眠治疗

?学派理论分类

◆心理动力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54.心理治疗者与病人间的关系特点

?单向性

一切为了病人的利益

?系统性

采取一系列有计划、有明确针对性地措施

?正式性

?时限性

55.心理治疗的原则***

?真诚原则:重要条件,患者对医生要真诚、有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患者才能不断

接受医生提供的信息,建立治疗动机,吐露心理问题,遵守和执行医生的治疗要求。

?保密原则:医生不得将病人具体材料公布,学术交流时隐去其姓名。

?计划原则:实施治疗前,根据病人资料,事先设计治疗程序(手段、时间、作业、

疗程、目标),并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准备采取的对策。

?“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自我成长。治疗过程中不能代替病人做

任何选择,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例如:我该和谁结婚?

?回避原则:心理治疗中往往涉及个人隐私,因此不宜在亲人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

56.心理治疗师的要求

?帮助别人的心

?敏锐洞察力

?丰富经验知识

?乐观生活态度

?遵守职业道德

57.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移情

是病人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在对现实进行反应时总是不可避免的夹杂有

过去的经验和情感。

?移情的分类

1、正性移情:依恋、顺从、爱恋

2、负性移情:气愤、憎恨、攻击、不信任

?移情的作用

?病人潜意识的痛苦冲突得以再现

?医生了解病人潜意识的重要线索

?治疗重要手段,病人意识到是移情后,逐步走出状态

?反移情

?医生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病人身上,反映了医生潜意识中的问题

3)梦的分析

58.行为主义治疗(behavior therapy)的概念**

又称为行为矫正和学习疗法,根据行为学习和条件反射理论,消除和纠正异常并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和行为的治疗方法。

59.行为疗法的类型**

?应答性行为疗法

◆根据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建立的一种抗性条件作用或者去条件作用,把

由于应答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异常条件反射消除,或者建立一种新的正常的条件

反射。满灌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

?操作性行为疗法

◆根据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机制,奖励期望行为,惩罚不良行为而达到治疗目

的。标记奖励法

?替代学习疗法

◆以学习的新行为替代旧的不良行为。

?自我调节技术

◆通过自身有意识、有步骤的控制自身生理活动、情绪体验以改变不良行为。放

松训练。

60.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又叫交互抑制法

?发现:沃顿1958年治疗动物神经抑制症(猫进食电击)

?程序:①制定焦虑等级(suds)值:根据能引起症状的体验、生理多导记录仪、

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的数据综合判断,按照引起症状的情绪由弱到强排序;②

放松训练:学会使自身保持放松;③脱敏治疗:根据交互抑制论点:两种相反

的情绪或者行为不能并存且会相互抵销,学习用放松的心身状态去克服恐惧、

焦虑。

?由轻到重,门诊到实地,顺序进行。

2)冲击疗法(flooding therapy):

?又叫满灌法

?治疗开始即使病人出于他最怕的情境中,如果并没有真正可怕的事情发生,紧

张、焦虑不安便会明显减轻。

3)厌恶疗法:将令病人厌恶的刺激与对他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相结合,形成条件反射

以消退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

4)标记奖励法(代币法):采用奖励方法增强所期望的行为,并用不强化(不注意)

是以建立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

5)放松训练(松弛训练):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

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如渐

进性放松、自主训练等。

6)生物反馈疗法:人借助于仪器认识自身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被感知的生理的微弱信息

变化,并学会有意识的调节控制的一种治疗。——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内脏反应。

A.减轻生理活动:预防和治疗由于应激所引起的病变

B.增强生理活动:用于神经肌肉的训练与新行为的建立

第十章医患关系

61.医患关系的概念与意义

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具体化形式,它是指以医护人员为一方,患者为另一方的人际关系,其中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

62.病人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

指患者遵从医护人员的医嘱进行检查、治疗、预防疾病的行为。与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

63.医患关系的模式

1)“主动—被动”型: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医护人员处于主导地位。(急诊、危重病抢

救)。

2)“指导—合作”型: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配合的有限度合作的过渡模式。(清醒无瞬

间生命危险)

3)“共同参与”型:以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医患关系模式,医患双方有近似平等的权利,

从事双方都满意的活动,双方是一种同志或朋友的依存关系,恍惚需要,相互作用,都具有治疗好疾病的共同愿望和要求。(难治、康复、愿意自己控制)

?模式不固定

?主动到合作参与医护作用并未减少

64.医患沟通

?言语沟通

人们利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的目的

和过程。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非言语沟通

写和说以外的信息传递,身体语言、副语言。

65.沟通技巧

1、语言沟通技巧

a)有效倾听

b)善于引导

c)开放式谈话

d)避免专业术语

e)沟通完整性

f)处理好沉默

反馈、引导、故意停顿、难言之隐

g)积极的语言

2、非语言沟通技巧

?副语言

语音语调

?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

?身段语言

?身体接触

?人际距离

第十一章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呵护

66.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要求减轻或免除日常社会责任,得到他人帮助或者依赖他人

义务:尽快痊愈,采用适当方式战胜疾病

67.病人角色的转换*

1)角色行为缺如:医生诊断后,病人否认自己有病(没意识到或不愿承认),拒绝进

入病人角色

2)角色冲突:每个个体同时承担着不同社会角色,个体患病并需要从其他角色转换为

病人角色时,不同角色要求之间可能出现冲突,导致个体无法顺利实现角色转化。

3)角色行为减退:已经进入病人角色的个体,由于更强烈的需求,不顾病情而从事力

所不及的活动,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角色行为强化:病人安心于以适应的病人角色现状,在疾病已经基本康复的情况下,

无法顺利完成病人角色向正常角色转换的过程;

5)角色行为异常:病人因疾病折磨,常会感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受不良心境的

影响,表现为角色异常。

68.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a)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狭窄、痛域降低、回忆增多、睡眠异常多梦

b)对情绪的影响

情绪不稳定:悲观、焦虑、抑郁、恐惧

c)对意志的影响

意志减弱、被动依赖、敏感多疑

d)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病前人格特征可以影响病后的行为,而疾病对于人格特征也可能产生短期或者长期的影响

精神衰弱型:充满不安、恐惧

疑病型:具有一定医学知识

歇斯底里型:极度夸大病情

漠不关心型:否认有病

69.心理护理概念*

是以心理学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改变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70.心理护理的目标*

1、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前提条件)

2、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首要因素)

3、消除不良情绪反应(关键因素)

4、提高病人适应能力(最终目标)

71.心理护理的方法

?一般护理方法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强化病人心理支持系统

创造良好治疗休息环境

加强健康教育

?精神支持

改变不良认知、不良情绪、不良行为,利用心理生理交互作用,改善健康水平。

72.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儿童

没有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不善于表达,掩饰病情,分离性焦虑,心理早熟

?青年病人

情绪强烈而动荡容易出现极端化、否认明显、自尊强、敏感

73.病人常见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

?焦虑

个体对模糊的、非特异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忧虑感。

?降低现有焦虑水平(评估、分析、疏导,环境)

?减少消除不良应对方式(自身)

?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不了解)

?恐惧

某种明确危险性的刺激源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

?减少消除引起恐惧的原因,降低恐惧程度

?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悲哀

功能障碍性悲哀,悲伤情绪反应

评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供适当社会支持;指导病人使用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协助制定计划;鼓励病人正确面对

?孤独

当个人感受到需要或希望与他人接触却无力实现这种状态。

评估原因;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在缓解中可起到的作用;排除社交障碍

?绝望

面对期望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没有任何方法或者机会,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时产生的消极情绪。

鼓励病人表达;提高病人自信、动力;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不合作

不遵从医嘱

说明遵从重要性;讨论不合作原因;共同讨论修订治疗方案;观察执行新治疗方案后的效果反应

?否认

个体有意无意否定某一事实存在,企图降低由该事件引起的焦虑和恐惧。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鼓励病人表达、面对;不要直接质问;提供有关指导和必要心理支持。

?自尊紊乱

患病后个体特性发生改变。

鼓励表达;正确评价;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病人发展健康的生活形态

?疼痛

认真观察掌握病人疼痛情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采取心理措施缓解疼痛

74.临终病人的心理阶段kubler-ross

1)否认期(不可能!——心理防御、医生不应强求);

2)愤怒期(凭什么是我?——抱怨、迁怒;医生要理解,尽可能满足要求);

3)妥协期(如果我现在...能不能多活?——治疗态度积极,医生应把握);

4)抑郁期(真正绝望——安排后事;医生应不要回避死亡);

5)接受期(平静面对,评价人生,从未有过的崇高“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名解填空选择论述简答

2016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初中卷)

****中学2016年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卷(初中卷) 命题者:心理辅导室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 )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4.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 ( ) 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C.心理自控能力 D.社交能力 5.当患者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表现心慌,紧张,出汗,坐立不安,我们称此人有 ( ) A.情感脆弱 B.焦虑情绪 C.反应过度 D.心境突变 6. 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 ) A. 社会关系 B. 朋友关系 C. 层次关系 D. 亲子关系 7 .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 ). A. 自然环境 B. 人的大脑 C. 个体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8.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 ) A.家庭内部 B.社会环境 C.人际关系的处理 D.自身的内部冲突 9.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 A.电话咨询 B.面对面 C.专题咨询 D.互联网咨询 10.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1.下列哪些陈述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 A精力旺盛 B.感情丰富 C.渴望独立 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12."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 )的表现. A.复杂性和矛盾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生理性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 )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 ) A. 心理健康教育 B. 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 C. 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 15. 利他主义的表现( ) A. 人不为我,我不为人 B. 人为财死 C. 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 D. 逃避责任 16、“先入为主”是一种( )的人际偏见。 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 C、第一印象 D、自我投射 17、“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假意逢迎行为违反了人际交往的( )原则。 A、尊重原则 B、诚信原则 C、适度原则 D、宽容原则 18.下列四种人际交往态度,哪一种是健康、积极的( ) A、我不行-你行 B、我不行-你也不行 C、我行-你不行 D、我行-你也行 19、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 A 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 增加交往频率 D 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20.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21.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3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3、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模式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7、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件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8、概念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9、序列行动是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10、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 1、视觉意象是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它的特点有:(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小,因为命题表征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 2、(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够做心里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 3、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擅长,都具备。但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所谓建构性提取,其实就是推理。

济宁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复习题

济宁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临床检验基础技 术》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220题,50分) 1、粪便常见的虫卵,但除外 A、蛔虫卵 B、钩虫卵 C、绦虫卵 D、血吸虫卵 E、鞭虫卵 正确答案: C 2、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其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显紫红色为阳性 B、试带上质控线为紫红色,检测线为紫红色为阳性 C、试带上仅检测线为紫红色为阴性 D、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为紫红色为阴性 E、试带上仅质控线为紫红色为阳性 正确答案: B 3、粪便检查,不正确的是 A、 OBT化学3d前应素食 B、虫卵应连续3d送检 C、滋养体冬天应保温送检 D、马桶内的粪便不影响检查 E、涂片的生理盐水防止长霉菌 正确答案: D 4、被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的是 A、 AHD575测定法 B、沙利氏法 C、 SLS法 D、 HiCN法 E、 HiN3法 正确答案: D 5、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肝素 E、草酸钠 正确答案: C 6、一次性粪便标本容器及玻片处理,正确的是 A、一次性标本容器焚烧处理 B、集中处理 C、回收加工循环利用

D、消毒30min烘干使用 E、玻片等容器等毁灭弃置 正确答案: A 7、用于尿蛋白成分保存的防腐剂是 A、甲苯 B、甲醛 C、麝香草酚 D、浓盐酸 E、稀盐酸 正确答案: A 8、脑脊液中IgA增高主要见于 A、病毒性脑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脑肿瘤 D、多发性硬化症 E、蛛网膜下腔出血 正确答案: B 9、正常成年人脑脊液的分布,正确的是 A、全部存在于脑室 B、全部存在于蛛网膜下腔 C、 3/4存在于蛛网膜下腔,1/4存在于脑室 D、 1/4存在于蛛网膜下腔,3/4存在于脑室 E、 1/2存在于蛛网膜下腔,1/2存在于脑室正确答案: C 10、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对Ⅴ因子保护差 D、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正确答案: D 11、肾单位不包括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集合管 E、髓袢 正确答案: D 12、引起生理性多尿的是 A、癔症 B、甲亢 C、糖尿病 D、慢性肾盂肾炎 E、失钾性肾病

1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一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Single Choice Exam 单选题(每题0.5 分×60,共30 分) 1. 下列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认识 B. 情绪情感 C. 需要和动机 D. 意志活动 2.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意识看作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这属于()。 A. 构造心理学 B. 机能主义心理学 C. 格式塔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3. 一个右利手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是患者仍保留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种情形可能是患者的哪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A. 左半球的额叶 B. 右半球的额叶 C. 左半球顶叶 D. 右半球顶叶 4.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脏感觉的是()。 A. 性 B. 痛 C. 便意 D. 压觉 5.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A. 时间知觉 B. 运动知觉 C. 距离知觉 D. 空间知觉 6. 瞬时记忆是通过什么进行信息编码的?() A. 事物的形象 B. 信息物理特性 C. 语义或形象 D. 听觉 7. 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木盒,掂起来总感觉小的重大的轻,人的这种心理准备叫()。 A. 迁移 B. 原型启发 C. 定势 D. 定型 8. 注意的广度是()。 A. 5~9 B. 7~10 C. 8~12 D. 6~11 9. 下列哪些不属于生长性需要()。 A. 空气 B. 谈恋爱 C. 升职 D. 自考 10. B=f(P,E)中的E是指()。 A. 个人 B. 个人所处的环境 C. 行为 D. 函数关系 11. 下列哪项是认知活动的例子?() A. 哭泣 B. 锻炼 C. 做梦 D. 大笑 12.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句表述的是下列哪个理论或观点?() A. 生物学 B. 社会学习 C. 行为主义 D. 格式塔心理学 13. 借助群体随机样本研究,科学家()。 A. 能够询问目标群体的每个成员 B. 均衡地使用目标群体的代表性子群 C. 希望避免研究偏见 D. 确保研究可被轻易复制 14. 吸烟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是()的例子。 1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测试题(1)附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不属于与性格的意志特征相关的性格教育内容是( C )。 A、要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独立性 B、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制力 C、要培养学生的机智敏捷和幽默感 D、要培养学生的恒心、坚忍性 2、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是贯彻( C )。 A、针对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全体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3、下列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C ) A、16PF B、EPQ C、CBCL D、《Y—G性格测验》 4、智力激励法是( B )首创的。 A、比奈 B、奥斯本 C、比尔斯 D、詹姆斯 5、针对自己的心理缺陷,自我提出一定的要求,用以警醒和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这是( D )方法之一。 A、认知改变法 B、榜样示范法 C、心理训练法 D、心理修养法 6、雷诺茨和加特金是( C )的推崇者。 A、直接干预 B、团体干预 C、前摄性干预 D、反应性干预 7、学生因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教师建议家长取消他晚上看电视的“权利”,这属于:( D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发轫于( 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9、( A )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A、智力发展正常 B、情绪稳定乐观 C、意志品质健全 D、行为协调适度 10、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素材,这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 C ) A、主体性原则 B、多样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11、“未雨绸缪”,此种形式属于( D ) A、团体干预 B、特殊干预 C、间接干预 D、前摄性干预 12、理性情绪干预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B )倡导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 A、詹姆斯 B、艾里斯 C、奥斯本 D、罗杰斯 13、干预的第一步是( C ) A、调整 B、解释 C、倾听 D、鼓励 14、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模式的优点是( D )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 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认为发展大部分是“由外向内”的过程,也就是“内化”。这里所谓“由外”,即个体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这既包括儿童自发的活动,也包括系统的教学;而所谓“向内”,不单单是指把比如知识学到自己“心里”来,而且更指一种“内(部)化”的过程和结果。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它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概念。 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一是作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他们很容易作出“我是讨人嫌的”、“我是一棵路边草”之类的解释。这样的自我评价可能浇灭孩子的内心的愿望星火,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二是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有的儿童把内心的愿望星火燃烧到另外一路上去,表现出敌视和和妒忌,甚至故意捣乱,直至采取言语攻击、身体攻击的问题行为。 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和差异。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不同的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名阶段的典型表现。 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出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 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三、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少年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 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踝静脉 E 股静脉 [本题答案]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从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本题答案]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本题答案]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本题答案]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本题答案]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本题答案]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本题答案]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最新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

精品文档 湖南科技大学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 1、《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詹姆斯 D.埃森克 2、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3、一种重复出现的、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是()。 A.焦虑症 B.过度适应 C.恐怖症 D.强迫症 4、幻觉属于 ( ) A.记忆障碍 B.注意障碍 C.智能障碍 D.思维障碍 5、妄想是指( ) 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6、强迫观念是指 ( ) 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 7、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 A.轻微的心理失调 B.轻度的心理障碍 C.中度的心理障碍 D.严重的心理疾病 8、有的同学遭遇失败后,便会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废”,这种想法属于哪种不良认知()。 A、绝对化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乱贴标签 9、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则是学习的根本宗旨。 A、勤奋 B、刻苦 C、学以致用 D、学会学习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

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2.测量: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4.标准差: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 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6.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 1.正态分布如何表明个体差异? ⑴以平均值为零点,每个人都同属的总体平均值比较;⑵两人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各自对所属平均值的差异之间的差异;⑶以标准差为单位,这可以揭示就某一特质的表现程度而言,总体中有多少人(%)在某一人之上或之下。 2.简要分析造成仿态分布的原因。 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⑴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⑵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⑶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⑷“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 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就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3.简述连续分数和级类分数的优缺点。 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肋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比等第分数好。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少,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很多的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更好。 4.简述三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2021年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顿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增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治疗。 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心理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和条件。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关于)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防止、诊断、治疗和康复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发病因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防止、诊断和治疗医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防止,主张采专心理学办法变化或矫正人们有碍身体健康生活办法、行为和习惯。 心理卫生学:是防止医学一种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依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人特点,维护和增进她们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发生。 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人格质. 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无意识心理手段。 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理由. 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有关事物之间联系方向和大小因素。 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有关事物之间、可以阐明这两个事物互相联系机制因素。 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规定并进而导致布满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映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劫难化:重复思考悲观事件也许会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种人在察觉到或结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环境规

心理健康知识测试题

心理健康知识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B) 2、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A ) 3、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B ) 4、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A) 5、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A ) 6、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A ) 7、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放松心情。(A ) 8、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B ) 9、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 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 A) 10、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越高。( B ) 11、心理咨询师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任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间。(B ) 12、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A ) 13、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B ) 14、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协商、指导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 A) 15、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 B) 16、心理卫生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 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 (A ) 17、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A ) 18、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A ) 19、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 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A) 20、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 B) 21、对人的第一印象形成后,很难再改变。(B )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 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3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3.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产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知识。 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8.概念?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概念不能用错。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 9.序列行动?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10.合成?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 (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 (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

临床检验基础 体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脑脊液部分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无色透明液体。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 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②调节颅内压;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参考值】 健康人脑脊液总量约120ml~180ml,约占体液总量的1.5% 颜色 正常无色透明。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移行,可呈黄色。当中枢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屏障,使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1)红色: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特别是穿刺损伤的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除此以外,脑脊液中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时,也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2)黄色:脑脊液黄色称为黄变症,可由出血、黄疸、淤滞、梗阻等引起。 ①出血性黄变症: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由于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胆红素增加。出血4~8h后脑脊液即可呈黄色,48h颜色最深,并可持续21d左右。 ②黄疸性黄变症:见于重症黄疸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管梗阻、新生儿溶血症等,由于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其呈黄色。 ③淤滞性黄变症:由于颅内静脉、脑脊液循环淤滞时,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渗出,导致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从而使脑脊液呈黄色。 ④梗阻性黄变症:见于髓外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梗阻,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当蛋白质超过1.5g/L时,可使脑脊液呈黄色。黄色的程度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呈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色越明显。 (3)白色:多因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绿色: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是探讨人类疾病的心理病理原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增进人类心身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应激反应: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 3、精神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分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5、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6、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7、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问题。 8、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9、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中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0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和方法。 11、高峰体验: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 12、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 1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4、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 15、共病:同一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诊断性共病。 16、协同:在定量的方法中,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被称为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 17、非结构会谈:临床心理师根据来访者对问题做出的言语反应,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等信息,来确定会谈的问题。 18、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好的问题序列进行会谈,包括问题的措辞和顺序、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 19、半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继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 20、心理测验: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 21、常模团体:是由具某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2、信度: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程度。 23、智力单位: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 2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手段。 2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是(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 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和(治疗)。 2、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4、影响应激反应强度的因素有(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 5、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和生殖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 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软件工程一班 姓名陈佳鹏学号 67 序号 98 一、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八个方面? 答:(1)良好的学习能力; (2)正确的自我意识; (3)善于调控情绪;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完整统一的人格; (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优良的意志品质;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抑郁的自我调节方式有哪些? 答:(1)改变消极观念,培养积极心态; (2)转移、宣泄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 (3)改变认知; (4)建立积极行为方式,寻求人际支持;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挫折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答:(1)彰显人生意义; (2)磨炼人的意志; (3)成就人生;

二、论述题 1、请用ABC理论分析以下案例,并论述你的看法。小王、小李一起碰到一个认识的同学,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小王:他可能没注意到或有特殊原因。小李:他是故意的。 答: 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结果。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小王、小李一起碰到一个认识的同学,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是这件事的起因,即诱发性事件。“小王:他可能没注意到或有特殊原因。小李:他是故意的”是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 两个不同的解释必定会造成两个不同的结果,前者认为无所谓,这件事对他没有多大的影响,他仍能保持安静的心境去干他想做的事情;而后者,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最直接的结果是,他心情变得不好,甚至可能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变得不愉快! 2、请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为大学四年的目标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要求详实有操作性) 答: 大一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不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认真的学好课堂上教的知识,决不挂科;见学习重点放在大英与专业课上!不沉迷于电脑,不浪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大二过四六级,当一年的班干部,推优入党,不留任社团,全身心放在学习上。 大三为考研做准备!努力搞好人际关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强自我的综合能力。 大四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动态,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四份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四份试题及 答案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2. 自发恢复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即不良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反弹”,只要能够耐心地继续使用消退法,“老毛病”不论自发地恢复多少次,最后总能彻底消除。 3. 分化与泛化相对立的是分化,也就是对条件刺激做出精确的反应。即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一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4. 条件刺激的泛化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泛化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不精确。 5. 效果律效果律的大意是: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桑代克修正了对效果律的表述,归结起来就是:虽然满意子总能加强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可是烦恼子却并不总能削弱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 6. 强化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7. 惩罚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它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8. 对象-对象期望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9. 替代学习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 10. 行为-结局期望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二、简答题(共 7 道试题,共 30 分。) 1. 简述人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里的作用。 人的意识在人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 DEECB 6-10:BDACD 11-15: CCEBC 16-20: DAABC 二、填空题 1. ①大红细胞;②小红细胞,③棘形红细胞,④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⑤新月形红细胞,⑥颗粒形红细胞,⑦皱缩红细胞,③影细胞,⑨红细胞碎片。 2. 皱缩、胀大、渗出。 3.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vohie小体、退行性变。 4. 3 /HPF,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5. 流动,凝胶。 三、名词解释 1、核右移: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若5叶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象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中比正常中性颗粒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中。 3、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而渗出血管外、组织间隙及浆膜腔所形成的积液。

四、简答题 1、异型淋巴细胞种类

I型(空泡型):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H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足。核形状及结构与I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归,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丰富,染色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皿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2、血沉增快的病理临床意义?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急性反应物质释放增多所致。风湿热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性炎病症,其活动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时,血沉增快。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塞时血沉增快,,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 ③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较彻底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时,血沉常明显增快,慢性肾炎、肝硬化时血沉亦常增快。⑤贫血: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增快。 ⑥高胆固醇积压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者,血沉常见增快。 3、大便OE试验临床意义是什么? 粪便隐血阳性见于①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如服用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肿瘤时。②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鉴别诊断:在消化性溃疡时呈间断性阳性。消化性

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章 一、选择 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开端于() A20世纪中叶B19世界中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中国临床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分为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是() A学士和硕士B学士和博士C专科和本科D硕士和博士 二、判断 1、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的心理分析(×) 2、一般认为,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三、填空 1、… 2、作为临床心理学的三大基础学科是、、。 3、年,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 2、心理师 3、行为医学 三、基础心理学科、生物学科、社会科学;1896 四、1、临床心理学被看作即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里师指系统学习过临床或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督导,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且达到本标准关于心理师的有关注册条件要求,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专业人士。 3、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二章 一、… 二、选择

1、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 A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真实验研究又高于准实验研究 B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前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D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2、下面几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A检验变量之间关系B对行为进行描述C估计总体参数D探讨心理咨询技巧 二、判断 1、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的角度探寻疾病和健康现象,探索从健康变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和同疾病转归有关的因素(√) 2、- 3、在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准实验设计(×) 4、实验法最适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受试者内心的心理活动(×) 三、填空 1、研究设计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和。 2、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真实验设计有、和。 四、名词解释 1、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描述研究 3、操控研究策略 4、[ 5、前实验设计 6、准实验设计 7、真实验设计 8、模拟实验研究 9、流行病学研究 10、发病率 11、患病率 12、临床显著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