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秋天的怀念 (2)

秋天的怀念 (2)

秋天的怀念 (2)
秋天的怀念 (2)

《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

难点: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

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2、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3、检查预习情况

瘫痪(tān huàn)沉寂(jì)捶(chuí)打憔悴(qiáo cu)絮(xù)叨诀(jué)别

侍(shì)弄仿膳(shàn)翻来覆(fù)去

解释下词:

暴怒无常: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没有规律。暴怒,极端愤怒。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恳求。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高洁:高尚纯洁。

深沉:形容程度深。

二、整体认知

1、默读思考,给文章分段落。

第一部分(1):母亲强忍疼痛,鼓励安慰因双腿瘫痪而暴怒绝望的儿子。

第二部分(2-5):秋日的一天,已重病缠身的母亲为宽慰儿子,和儿子约定去北海看花,但未能实现,临终的母亲对子女无比牵挂。

第三部分(6):在母亲去世后又一个秋日,作者与他的妹妹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思念。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我”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三、内容研讨

1、讨论: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母亲

“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

“要好好活……”(再生)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四、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明确:母亲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非常爱“我”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五、课堂总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

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初步把握了母亲的艺术形象,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细品这浓浓的母子情吧!

二、自主思考

1、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精段阅读: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3、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4、文中出现的四个省略号,该怎样理解?

第一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示重复语言的省略。

第二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表示话未说完。这既是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更是母亲对邻居们的重托,从而更体现母爱的伟大。

第四处:“我俩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表示语义未尽。既是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更表示出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话语的深意,已经领会了人生的真谛。

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爱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四、讨论探究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

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并要好好活下去的决心。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六、作业

完成课后训练题

七、板书

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呵护

忍受疼痛

母爱情深央求赏花

临终嘱托

领悟

妹妹推“我”去赏花

八、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1 (2)

5 秋天的怀念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2、作者简介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 3、学习目标

秋天的怀念公开课教案(供参考)

《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一、教学导入 ? 有这么一位儿子,活到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痛苦、绝望充斥在他的心中,命运的琴弦似乎已经断去。然而他的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却只是一味细心呵护沉浸在命运的打击中不能自拔的儿子,帮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希望他坚强的活下去。母亲早已在那个秋天去世,多年之后的又一个秋天,儿子还好好地活着,然而直到此时他才理解了母亲对他的爱!怀念、忏悔、内疚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他用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地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儿子写的关于他和母亲在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 这位母亲的爱我们是懂的,但对于儿子的痛,也许我们未必感同身受。下面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老师朗读,好好体会这个秋天的故事。 活动一:静心聆听,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一个么故事?(人物+事件) 生: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表现; 病重的母亲,既要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小心翼翼地照顾双腿瘫痪的我 母亲多次邀我去赏花,我拒绝了,最后同意的一次母亲因病重去世未能如愿,成为了终身的遗憾 母亲在去世前还在惦记着我和妹妹 秋天,妹妹推着我去赏菊,明白母亲要我和妹妹好好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找得很细致,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其实就是:文章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板书设计: 我双腿瘫痪 母亲邀我看花 母亲病重 母亲再次相邀看花 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

第2课 秋天的怀念

2.秋天的怀念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领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好好儿活——做生活的强者”。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爱。 ●重点:体会“好好儿活”的含义,理解母爱的内涵。 1.请把下面的知识卡片补充完整。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给加点字注音。 憎.恨(zēng) 创.伤(chuāng) 脾.气(pí) 瘫痪 ..(tān)(huàn) 侍.弄(shì) 捶.打(chuí) 整宿.(xiǔ) 诀.别(jué)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焦躁不安) (2)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翻来覆去) (3)形容说话啰唆,唠叨。(絮絮叨叨) (4)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喜出望外) 4.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三次。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5.板书设计。

问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由生活绝望到要好好活着。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但更爱儿子? 示例: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问题二:再读课文,揣摩细节。 1.示例:从文中找出一组对比性的动词,品读课文。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声。 品读: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地鼓励儿子。 仿照示例,从文中分别找出一组重叠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品读课文。 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 品读: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母亲的谨小慎微和慈爱细心,以及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 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品读: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渡难关。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2.精段阅读,品读课文。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的态度和心情: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的态度和心情: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问题三:拓展延伸,领悟主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叹人子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无以言孝。这句话告诫天下的儿女们,抓住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言语、一个关爱的眼神。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第2讲:《秋天的怀念》(学生版)

秋天的怀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2.感悟标题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1)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 (2)母亲对“我”的爱。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3)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3.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一切沉寂后再进来眼红红的,是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一直没有劝解是怕说错话伤及儿子的自尊。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苦闷,知道要给他一个静静地平息暴怒的空间。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第2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者:翟鸣建审核人: 课题: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听写字词 〈二〉新课引入 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怀念。 〈三〉阅读提纲 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自主学习 〈五〉讲授新课 2.从表格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板书:爱)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4.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文中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板书:怀念) 6.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

《秋天的怀念》一二三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辅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瘫痪、侍弄、捶打等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学习运用插叙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怀,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课型:新授 教学手段:教学常规用具 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啊,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理秋天,却有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词。 2.说说你了解的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本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讲解疑 1.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安慰我 第二部分:(3-6)母亲打算带我看菊花因病去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2.介绍写作背景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备课:张容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感恩父母。【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第一课时 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一、导入:史铁生名言:“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二、投影作者简介: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揭示课题 1、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3、看,“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1含答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测试题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侍.弄( )诀.别( )瘫痪 ..( ) ..( )憔悴 捶.打( ) 整宿.( ) 悄.悄( ) 絮.絮叨.叨( )(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央求安抚仿膳焦躁不安B.豌豆瘫痪烂蔓暴怒无常 C.泼洒沉寂淡雅絮絮叨叨D.捶打憔悴诀别翻来覆去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抚摸着我,好似在我耳畔絮絮叨叨 ....地说着话。 B.就在将它淡忘的时候,它却突然到来了,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一场吉祥的大雪。 C.李白泼泼洒洒 ....三百句,写尽了汉唐盛世的风流。 D.李明在课堂上翻来覆去 ....、精神恍惚,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没有听进去。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B.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选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C.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6.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7.请你展开联想,参照画波浪线的文字仿写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地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_______。 (一) 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9.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10.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并写下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原文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原文 篇一:2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茶陵思源实验学校_语文 学科备课教案 5 6 7 篇二: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xin 史铁生介绍: 史铁生(1951.1.4—2010.12.31),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 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 《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 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3 点 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 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 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 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 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史铁生是当代中 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 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 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 2002 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 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 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 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 这种勇气和执着, 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02 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拓展延伸: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 呢?很久很久,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 就召她回去。 ”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生病也是生活体 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 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 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 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 1 / 5

2秋天的怀念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2课《秋天的怀念》第 1 课时 主备人:包丽娟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白静叶红红李德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重点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家作品知识 4.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划线字注音 瘫痪()憔悴( ) 翻来覆去( ) 絮絮叨叨( ) (2)、理解词义 沉寂:憔悴:诀别:暴怒无常:絮絮叨叨: 四、自主学习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 2.作者的前后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合作探究 1.双腿瘫痪后,我的哦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通过对句子理解思考我处于什么样的处境? 2.母亲此时的身体状况如何? 六、当堂检测 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识记理解《读一读写一写》词语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2课《秋天的怀念》第 2 课时 主备人:包丽娟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白静叶红红李德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

学习目标: 1.掌握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方法。 2. 理解题目和篇末描写菊花的含义。 3.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一、复习导入 二、目标导学 三、自主学习。 1.研读第二自然段(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3)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2.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3.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四、合作探究 1..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五、当堂检测: 这篇课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因为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感情。同学们,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母爱的作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了吗?请说一说。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一、二、; 2.预习《羚羊木雕》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

秋天的怀念(2)

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 念》学习引领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吴煦 1、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灵魂 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说“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母亲对史铁生的爱和帮助也是想让他明白,病既然生了,就该直面现实,要战胜困境,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但这位母亲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滴的言行累积。这样伟大的母爱,却要细细地品味。那么读,是最好的诠释。也只有静静地、沉浸其中的读,才能体味出母亲为儿子呕心沥血的爱。这爱让史铁生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尽管这句话没有明白地告诉读者,可是文中的菊花分明已透视出了蕴含的内容。因此动情地咀嚼这句话,使我们被母爱及史铁生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而这堂课,我主要就是通过作者病的痛苦和后来坚强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尽管这其中价值观的建构不是一堂课所能做到的,但我希图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体悟文的魂。遗憾的是我入情,学生并不入情,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影响了学生的认识,朗读的味并没出来。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疏理文本的脉路

中国的历史源源流长,中国的文化也应承了历史的光荣,一直为国人所骄傲。慈母、孝子,是我们所推崇的文化辉点。母爱在这篇文章是不言而喻,时时刻刻都闪现着感动的光芒。我又是通过多少次的朗读,进行疏理,从文本到字里行间内在的意义:比如暴怒句:将疾病的本身的苦,引向对生命本质意义否定的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悲痛欲绝;再如菊花句:从对菊花的美的欣赏感悟到人生的精彩,从生命力的绽放领悟到母亲给予他动人心弦的爱。 这是我在预设时努力希望做到的,当然,如果我能有时间将史铁生的其他文章比如《合欢树》、《关于庙的回忆》中写母亲的段落穿插其中的话,学生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母亲之间,那荡气回肠的亲情。 3、从感性复活的角度去体悟文本的情怀 感性,是学生本已有的东西。今天的文章讲述的是母亲的爱、儿子的思,那老师就应当激活,唤醒和调动这本有的感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潜意识去触摸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去领会、把握文章的脉动和心跳。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文中的人物平凡无奇,但它所给予学生的却很多很多。老师的每一次唤醒都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生命的升华,每一次唤醒都让学生的感性积累跃上新的台阶。每一次读都让学生仿佛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近一步,仿佛离母亲的精神家园更近一步,读是启动学生感悟最好的途径。

第2课《秋天的怀念》

第2课《秋天的怀念》 课型:新授编写:张筱校对:杨榴霞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积累“瘫痪、暴怒”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3.初步理解母子之间的浓浓深情,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难点:反复朗读中,感悟母子深情。 【自主学习】 (参考时间:15分钟) 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阅读材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死前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秋天的怀念》写于作者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如此不公的抱怨。可是他想表达的并不是这个简单的层面,它不只是告诉大家他的情绪、他的愤懑,他想说的是当你的不幸降临时,并不真的是天崩地裂了,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记住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 三、积累与运用 1.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及成语的意思。 喜出()外:翻来()去: 恍然大():名()其实: 2.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因为() A. 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 B. 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 C.“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 (2)母亲推“我”去看花,是因为() A. 她想让“我”通过看花来散心。 B. 北海的菊花很漂亮,不看可惜。 C. 她爱花,可她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 3.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选择正确的答案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他憔悴的脸显出央求般的神色。()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4.“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意思是() A 母亲很难过我的双腿瘫痪了 B 母亲怕我心里难过 C 我的双腿瘫痪后,母亲变得神经质 D 母亲怕刺痛我的心 5.母亲昏迷前说的话,说明() A 母亲最爱自己的两个孩子 B 母亲最想自己的两个孩子 C 母亲最不放心自己的两个孩子 D 母亲这时已经不清醒了 【课堂点拨】 (参考时间:10分钟) 1.文中几次写到“看花”?你能看出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吗? 2.母亲提议在春天去北海看花,是何用意?秋天到了,又提议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又是为什么? 3.课文几次写到了秋天?课题《秋天的怀念》,怀念什么? 【课后检测】 (参考时间: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 憎恨(zènɡ)沉寂(jì)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淡雅(yǎ) 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 D.仿膳(shàn) 憔悴(jiáo) 恢复(hu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B.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母亲进来了,档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秋天的怀念》课件1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秋天的怀念》课件1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秋天的怀念》课件1 史铁生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10.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11.如果将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怀念好吗?为什么? 1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凉山州中考)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

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

2018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2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分) ①瘫痪 ..()③絮叨 ..()④整宿.()..()②憔悴 2.下列句子汉字书写正确的画“√”,有错误的圈出并在句后的括号内改正。(5分) ①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②我狠命地垂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④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⑤(菊花)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0分) ①极端愤怒()②十分寂静()③素淡典雅() ④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⑤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6分) 1.快速浏览课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简要概括本文所写内容。(4分) 2.在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分) 3.母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分) 4.“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与课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2分) 6.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 7.“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一句都写出了什么?(4分)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12分) ①春天,在刚从冬眠中醒来的大树下,一棵小草探出了鹅黄的头,他们从此成了邻居。

②他们的日子很舒心,很________(qiè)意。白天,他们听鸟儿________,看花儿________;晚上,他们与星星________,同露珠________。 ③后来,不幸降临了。这一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草、鲜花、树木都大片大片的死去。大树和小草也在痛苦中挣扎。 ④“大树,我……不行了。”小草呻吟。 ⑤“不,我们要活下去。” ⑥大树用半焦的身躯挡住了太阳毒辣辣的火舌,咬紧牙,忍受着她疯狂的shì()咬。太阳落山了,大树顾不得抚抚自己淌血的伤口,舒展开斑痕累累的四肢,把一丝微薄的湿气聚成滴滴露珠,小心地注入小草的躯体,把她拉出了死亡的边缘。夏雨终于返回了他们的家园,危难过去了,小草无限感激地仰望着大树说:“您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帮助我呢?我这么渺小卑微,对您能有什么回报呢?”大树笑笑:“我也曾是一棵小草,我危难的时候,同样受到过别人慷慨的赠予,若说回报,我怎么回报蓝天、大地、雨露、春风他们呢?” ⑦小草想了很多很多。 ⑧秋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化为一________(cuō)泥土,溶进了大地的血脉。 ⑨春风又起,大树周围,又泛起点点新绿。 1.文中有三处拼音,结合上下文写出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选出填入文中第2节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1分) A.欢歌争春谈话交往 B.欢笑争春交往谈心 C.欢笑争艳交流谈心 D.欢歌争艳谈心交流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中的大树和小草的形象。(4分) (1)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小草想了很多很多”,根据上下文,你认为小草会想起什么呢?请写出它可能想的内容。(2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示范课《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前:放音乐《懂你》 一、导入 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 2、作者怀念的是谁呢?(板书:母亲)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一起读读课题二遍。 二、理解第一部分 1、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秋天,让作者多年来不能忘怀,在这个秋天里,作者的脾气变得怎样? 2、默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具体表现出了我的暴躁无常?找一找,用“—”划出来。(板书:我:暴躁无常) 3、好,谁来把你划的读一读,表现作者暴躁无常的句子。 4、一齐读,你是从作者哪些举动体会到的? 5、透过这些词句,你体会作者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6、是啊,一个21岁的小伙子,原本是多么得青春勃发,多么得风华正茂,然而,此时的他却每天只能与轮椅为伴,连生活都无法自理,面对瘫痪的双腿,面对这残缺的人生,作者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 7、体会作者心中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 三、理解母亲第一次说去看花部分 1、就在作者这样伤心欲绝,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母亲常常说推他去北海看花,母亲是怎样说的?我又是怎么说的?生自读课文。 2、抽生读。 3、儿子如此伤心地拒绝,母亲是怎样的? 4、一齐读(课件出示描述母亲的言行的句子) 5、联系上下文想想,母亲为什么会这样? 6、从“忍住”这个词看出什么? 7、是啊,看着儿子这样伤心,做娘的更是加倍的心痛,她多么希望瘫痪的是自己,多希望自己来为儿子来承担这份痛苦,她多么渴望儿子能好好地,快快乐乐地生活。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一齐读。 四、理解母亲再次说去看花部分 1、母亲又一次提到去北海看花,这一次,她又是怎么说的? 2、提醒学生:是这样说的吗?注意母亲说时的神色。 3、抽生说。 4、我又是怎么说的? 5、母亲说过很多次,我都是拒绝,可这次作者竟然问什么母亲 时候,母亲又会怎样呢?同桌一齐读,注意体会词句所饱含的感情,体会母亲的心情。(课件出示文章第四段) 6、抽生说。 7、哪个词说明了她高兴的心情,高兴的心情后来有没有变化?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 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2、展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

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我”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 (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