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博弈论课程心得体会

博弈论课程心得体会

博弈论课程心得体会
博弈论课程心得体会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硕士,我选修这门课程是为了了解和学习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方法我很早就感兴趣,电影《美丽的心灵》中纳什的故事让博弈论在我心中显得非常神秘和高大上。第一堂课吕老师谈到博弈论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方法时,学习的欲望变得更为强烈。经过九周的学习,尽管由于有些地方因为数学能力有限,不得尽懂,但我觉得自己起码已经揭开了这种方法的入门和核心的面纱。

我认为,会计专业硕士是为了培养立足于会计的高级管理人才而设置的,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我觉得掌握思想方法是尤为重要的能力。面对会计行业的变革,作为一名研究生,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会计能力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这两种能力需要缜密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如果说缜密的思维更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历练,科学的方法就需要不断地去接触和了解,不断地去主动学习。博弈论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我觉得博弈论是一种寻求均衡的科学,也是一种创造规则的科学。它让我了解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时怎么去寻求均衡、博弈,甚至创造有益的规则。同时,它让我有了一种更加科学、简洁的视角看待事物,非常实用有效而且简单漂亮。

博弈论的核心应该是纳什均衡,这是一个理性的策略组合,每个参与者在对方的选择一定情况下会做出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中的策略。这种选择将是每个理性参与人最终的选择。这个道理很明了,也正是明了让这个理论非常有力。吕老师带着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案例中的问题时,我感觉到这种方法的神奇和独特。我印象里最深的是吕老师对法律的看法:法律让不可置信的承诺变成可置信的承诺,好的法律是看似严苛,但很少有人触犯它。以前在学习经济法时,我对“法律是一种合同”这种观点不是很在意,吕老师的说法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让不可置信承诺变成可置信的承诺,使得最有益的策略组合成为纳什均衡,在这一点上合同和法律的目的和性质是一样的。我还记得吕老师说《反国家分裂法》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在以前我因为它几乎很少被使用而感觉不到这部法律的重量,但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部法律使得针对台湾,宣布独立就会被制裁成为一种可置信的承诺,吕老师的解释让我非常赞同。我真的觉得自己看某些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更加地深刻和科学。

我觉得正是这种视角是我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我知道,短短九周的学习远远不足以掌握博弈论,我甚至或许不能完整地计算出一道例题,但是我对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它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在看一些问题时我可以尝试着用博弈论的角度去试试看。最可怕的不是不会用博弈论的技术和方法,可怕的是在能够使用它时我不知道以它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知道可以使用这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课程,相信将来如果用的着这种方法时,我知道从哪里着手去学习。

我相信这种机会非常大,在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我觉得博弈论可以有效运用于谈判、在多方参与的资金运作中。

另外,课程学习中我非常享受吕老师的讲课风格。吕老师曾说,一个好教授是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讲出来,我觉得老师做到了这一点。我的数学并不不是很好,但吕老师的课让我准确地理解了课程中的概念,一点也不枯燥乏味。例如,以前不甚理解的博弈矩阵和博弈树,吕老师的讲解使它们非常的清楚和简洁。另外,诸如公共地的悲剧、库诺特、政府和流浪汉等例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更为敬佩和受益的是,吕老师用博弈论的观点对很多学科做出了一些解释和理解,让我对它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非常新颖和深刻。相信在以后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工作中,我将受益良多,在此非常感谢吕老师。

每周一的下午,九次课连成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旅程,让我领略了博弈论的精妙和神奇,让我了解了一门已成主流的思想方法,让我有了一种新的视角。非常感谢吕老师和《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门课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图解博弈论从入门到精通》读书笔记

《图解博弈论从入门到精通》 读书笔记 博弈论,即对策论,属于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筹学 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思索现实世 界逻辑理论的严密化的数学表现形式。掌握博弈论的目的在于通 过一系列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现最优化决策。 这本书不同于专业级的博弈论教材,没有专业化的数学模型,也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阐述。相比专业级的博弈论教材,读懂此 书不需要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储备。 本书分为十一章。 第一章:揭开博弈论的秘密 第一,博弈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揭露将会导致博弈双方资源 的配置情况发生变化,并最终改变博弈的结果。 第二,通过博弈论的学习,应当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 策略化思维,实现效益最大化,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二章:囚徒博弈—学会选择 第一,从囚徒博弈的模式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单纯利己主 义者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且失败的可能性与重复 博弈的次数成正比。‚遵循规则和合作与成功的可能性成正比。在现实的世界中,应当摒弃单纯的利己主义者思维,做到不

仅利己也要利他、利社会。在遵循制度、规则、规矩的前提下合 作共享。 第二,学会利益捆绑,设计出利益困境或陷阱,实现与对方 利益的捆绑,合作共进。 第三,除去风险性因素,在利益抉择面前大部分人的惯性思 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前提和动力,合作产生最大化利益。 第三章:智猪博弈——弱势获胜的窍门 第一,智猪博弈即搭便车现象。弱者的生存条件是: 对强者强力一击,给予其重创的能力; 与强者长久共存的能力; 市场间隙。 第二,大企业应当关注小企业的发展,监测其实力与威胁, 及时做出对策。 第三,小企业应当采取跟随策略,借势发展自己。个人也应 当学会借助良师益友等各方力量,乘风而上。 第四,团队工作必然出现小猪,小猪得意一时,得意不了一世。 第四章:猎鹿博弈—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一,要捕获小鹿,就必须合作。要实现合作共赢就必须意 识到 :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篇一:阅读博弈论类书籍的心得体会 阅读博弈论类书籍的心得体会 图书情报宋静思 最近阅读的书目主要围绕在博弈论领域,由浅入深的从博弈论平话类书籍到博弈论的理论应用类书籍都有一些涉猎。近一个月来我所阅读的书目主要有王则柯的《新编博弈论平话》、高志明的《生存博弈》、黄涛的《博弈论教程—理论、应用》以及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由于个人能力与知识储备的限制,对以上书目的认识理解和心得也是有限的,下面我仅对上述书目中能够引起我思考的一些理论和案例展开分析并阐述我的一点见解,以及提出我所认为的这些博弈理论可以分析的社会现象。 一、对博弈论平话类书籍的心得 首先从王则柯教授的《新编博弈论平话》和高志明教授的《生存博弈》这两本书使我我深刻的认识到博弈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做出决策有重大的意义。它们都是以比较浅显的例子和故事普及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和方法,阐发博弈论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从囚徒困境、情侣博弈、诺曼底登陆模拟和慕尼黑谈判模拟等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故事入手,介绍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纳

什均衡、零和博弈、双赢对局、帕累托优势、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劣势策略消去法、相对优势策略下划线法、确定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反应函数法、动态博弈的倒推法等博弈论基本方法,在以上两本书的论述中很少使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这两本书是使我对博弈论产生兴趣的启蒙老师,帮助我了解博弈论的若干初步知识。 从最初对这两本书的阅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博弈决策,就拿我们生活中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职业、选择何种方式度过周末闲暇时光等这些例子来说,之所以称之为博弈决策,是因为在这些例子当中,我的身边往往存在和我情形相似的决策者,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相互之间产生着很微妙的互动影响。博弈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清晰地揭示蕴涵于这种互动影响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帮助我们建立策略思维的意识。 看过囚徒困境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寡头企业不选择在市场上结盟而是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企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又为什么多数情形是非合作博弈。虽然通过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我可以理解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然而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囚徒困境呢?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设想如果两个罪犯充分相信同伙遵守最初的约定死咬着抵赖会有最后的困境出现么?如果联盟内部成员相信彼此遵守约定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原创:何徐任 《博弈与社会》这本书是大二时教授《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推荐的,老师曾无数次在课堂上提起过“博弈论”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的初步认识是: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得到的。“非合作博弈理论”?!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不自觉的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说实话,心里充满了不解——难道博弈论是在讨论如何不合作吗?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看起了《博弈与社会》这本书,从书中寻求解释。 该书开篇便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协调问题与合作问题。 张维迎说:“人是群居动物,群体人

具有社会属性”。这个不难理解,毕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是具有“个体优势”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聚集在一起——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孤岛”里,这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法“独善其身”。简单地说,即你的“所思所想”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你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己还有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意味着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将不得不与其他人频繁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如何解决合作与协调问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决定了这个社会能否顺畅的运行。 该书在开始探讨博弈论前向我们抛出这两个问题,用意十分明显——能否深刻的认识协调与合作问题,是我们掌握后续博弈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定的博弈论是以特定的社会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关于

博弈论的一切讨论都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为背景展开的。因此,在揭开博弈论的神秘面纱前,搞懂这个特定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将是必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后续的博弈理论。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对一个博弈论领域的小白是十分友好的,很适合初学者阅读。 当然仅仅讨论载体是远远不够。载体——特定的社会、主体——博弈的双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知识,这是博弈论的三大构成部分,它们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书中把博弈论主体定义为:理性人——有限理性的人。 所谓理性人,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用张维迎的话说,便是“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做出最好的选择”。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理性的人——理性人是不现实的。然而理性人假设的存在却是有一定道理的:张维迎的解释是“人都是趋

进化博弈论读书心得

进化博弈论读书报告 汪波 1973年,梅拉德·史密斯和普瑞斯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到生物演化的分析中,二人提出了进化稳定策略(ESS ),随着1978年, Taylor 和Jonker 发现了进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标志着进化博弈理论的诞生,因为与复制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进化稳定策略也因此成为进化博弈理论最经典的概念。1982年,梅拉德·史密斯出版了《演化与博弈论》,该书揭示动物群体的行为变化的动力学机制,也因此书他被称为进化博弈论之父,1995年,Weibull 著作了《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2009年初,Sandholm 出版了《Population Game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专著,这篇读书报告是在看了这三本著作的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之下,理解其中一些浅显的内容后完成的。 一、进化稳定策略最初的模型 进化博弈理论是将博弈论引入到生物学背景下产生的,当生物的特定表现型的适应度依赖于群体中的频率分布时,进化博弈论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生物演化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古典博弈中,参与者根据自利的原则表现出理性行为,但在生物进化的背景下是不合适的,由此,理性原则被群体的动态性和稳定性取代,而自利原则则被达尔文的适应度所取代。在一些重要的假设下,将会得到博弈的一个新形式解:进化稳定策略。它是这样一个策略,如果整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存在一个具有突变特征的策略能够侵犯这个种群。 最初的简化的模型由梅拉德·史密斯和普瑞斯给出,他和普瑞斯也给出了进化稳定策略的数学式的描述定义,这一模型的本质特征是假设该群体有无限大的规模,繁衍以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竞争只在两个不存在任何差异的对手间展开即是成对的竞争。生物学中价值是指两个动物为了争夺资源而增加的或者减少的达尔文适应度。故我们用适应度作为最后个体的收益的衡量,假想在这个无限的种群中,有两个策略I 、J ,每一个成员都采取这两个策略之一,且策略的选择是随机的,在有竞争前个体的初始适应度为0w ,再假设整个群体中选择I 的概率为p ,()w I 、()w J 分别表示选择相应策略带来的适应度,而(,)E I J 表示个体选择策略I 而对手选择J 时的收益,其他(,)E I I 等表示类同的意义。 若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竞争当中,则有 0()=+(1-p )(,)(,)w I w E I I p E I J + (1-1) 0 ()=+(1-p )(,)(,)w J w E J I p E J J + (1-2) 稳定的策略具有下列性质:整个种群中几乎所有的个体都采取了这个策略,且这些个体的 适应度必将高于竞争对手或者可能出现的突变异种的适应度,否则竞争对手或者产生的突变 异种会侵害整个种群,以致种群的削弱或者毁灭等,这时此策略便不可能是稳定的策略。若 I 是进化稳定策略,则()()w I w J >,且1p ,所以当I J ≠,有 (,)(,)E I I E J I > (1-3) 当(,)(,)E I I E J I =时有 (,)(,)E I J E J J > (1-4) 满足上述条件(1-3)、(1-4)的策略就称为进化稳定策略,而上述的两个条件1-3、1-4也被认为是判别E SS 的标准条件。 上述的策略是在纯策略情形下考虑的,当策略I 是从一个可能策略集合中随机的选择而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博弈论的书心得体会 博弈论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关于别同的人来说有别同的意义,你读完之后它对你有哪些意义吗?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带来的博弈论书心得体味,欢迎查看。 读博弈论的书的心得体味范文篇一 近日整理书橱时,我偶然看到了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时所学的《博弈论》这本书。当时我们很幸运,学院专门选了东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史永东教授来说授这门课。史教授是当时东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时年35 岁,32 岁时就破格晋升为教授),他把一门很深的学咨询给我们说得惟妙惟肖,特别生动。直至今日随手翻阅时,仍能清晰地记起他说课时激情洋溢的风采,但现在重新阅读这本书却有了别同的感觉,当时是为了掌握其中的理论,如今则能够比较从容地去体味其中的道理了。 博弈论是一门很深的学咨询,要紧研究个体怎么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妨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其应用的领域也特别广,最通常的应用该是经济学吧。这本书中的理论很深奥,其数学模型的推导更是复杂,但是书中的案例却既浅显又生动,很值得一看。如今拿出一具例子来,和大伙儿一起分析其中的道理、分享其中的趣味。 那个例子是智猪博弈的故事,说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降下少量的食物。假如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降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降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挑选搭便车策略,也算是舒舒畅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别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别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不管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别踩踏板总是好的挑选。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可不能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别踩强吧,因此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降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假如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浮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重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别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因此谁也可不能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重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可不能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日子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竞争意识却可不能很强。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重量,但并且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舍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别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那个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示。但是关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别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别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这样,公司的老总也是这样。而能否彻底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书中还有不少例子,并进行了分析,我们都能悟出些道理。因此读的时候会有一具感受,那算是先有事实,后由理论。也算是我们常说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感受就像是先有那个社会现象,然后才有那个理论去分析,那个理论套在那个社会现象上恰好合适。 读博弈论的书的心得体味范文篇二

博弈论读书报告

《妙趣横生博弈论》读书报告 ——山东企业三期:孙雯学校安排读了这么多的书,本以为《妙趣横生博弈论》会很容易懂,但看来看去还是一知半解,仅能就书中一些自己比较认可的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了。 一、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 人们在本性上一般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如果想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不能囿于自我中心,而是必须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 博弈论本来就是科学的理论和行为的艺术。它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它不应该只是乏味公式,而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它不应该只局限于竞争,更应着眼于通过竞争展开合作。 博弈论不应该被理解为阴谋诡计,不应该被理解为小聪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厚黑学,不应该被理解为你死我活的权谋术。博弈论应该是展开有效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应该是大智慧,应该是个人理性融入社会的艺术。对于那些试图探求真实世界现象之因缘的人们来说,博弈论也是理解高度互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二、博弈的“术”与“道” 如果只想着把博弈论用于人际斗争,那只能算是博弈之术;只有理性地融入社会,才是博弈之道。“术”的博弈只是嵌入在“道”的博弈中的一个小博弈,如果只关注于“术”而忘却于“道”,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可一时得利,却可能对个人的长期利益和更大的成功产生至为糟糕的影响。正如两位作者在书中屡屡提到:人生中总是存在更大的博弈,因此个人的决策不应该只着眼于一个小博弈的胜负。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所谓的小博弈与更大的博弈之分,正是博弈的“术”与“道”之分。 不得民心的暴君不可能长期控制一个数目庞大的人群,一个暴徒出现,就足以让整个校园陷入恐慌,但是如果整个校园的人归于理性,团结一致对抗暴徒,就一定不会引起恐慌。 这两个例子表明只要大多数人同时采取行动,其实是很容易取得成功的。 不过,统一行动少不了沟通与合作,偏偏沟通与合作在这个时候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压迫者深知群众的力量有多大,所以还会采取特殊的措施,阻止他们的沟通与合作。因为每个人如果都按照自己的利益来行动,结果对集体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囚徒困境可能是博弈论

博弈论课程心得体会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硕士,我选修这门课程是为了了解和学习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方法我很早就感兴趣,电影《美丽的心灵》中纳什的故事让博弈论在我心中显得非常神秘和高大上。第一堂课吕老师谈到博弈论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方法时,学习的欲望变得更为强烈。经过九周的学习,尽管由于有些地方因为数学能力有限,不得尽懂,但我觉得自己起码已经揭开了这种方法的入门和核心的面纱。 我认为,会计专业硕士是为了培养立足于会计的高级管理人才而设置的,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我觉得掌握思想方法是尤为重要的能力。面对会计行业的变革,作为一名研究生,财务管理能力和管理会计能力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这两种能力需要缜密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如果说缜密的思维更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历练,科学的方法就需要不断地去接触和了解,不断地去主动学习。博弈论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我觉得博弈论是一种寻求均衡的科学,也是一种创造规则的科学。它让我了解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时怎么去寻求均衡、博弈,甚至创造有益的规则。同时,它让我有了一种更加科学、简洁的视角看待事物,非常实用有效而且简单漂亮。 博弈论的核心应该是纳什均衡,这是一个理性的策略组合,每个参与者在对方的选择一定情况下会做出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中的策略。这种选择将是每个理性参与人最终的选择。这个道理很明了,也正是明了让这个理论非常有力。吕老师带着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案例中的问题时,我感觉到这种方法的神奇和独特。我印象里最深的是吕老师对法律的看法:法律让不可置信的承诺变成可置信的承诺,好的法律是看似严苛,但很少有人触犯它。以前在学习经济法时,我对“法律是一种合同”这种观点不是很在意,吕老师的说法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让不可置信承诺变成可置信的承诺,使得最有益的策略组合成为纳什均衡,在这一点上合同和法律的目的和性质是一样的。我还记得吕老师说《反国家分裂法》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在以前我因为它几乎很少被使用而感觉不到这部法律的重量,但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部法律使得针对台湾,宣布独立就会被制裁成为一种可置信的承诺,吕老师的解释让我非常赞同。我真的觉得自己看某些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更加地深刻和科学。 我觉得正是这种视角是我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我知道,短短九周的学习远远不足以掌握博弈论,我甚至或许不能完整地计算出一道例题,但是我对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它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在看一些问题时我可以尝试着用博弈论的角度去试试看。最可怕的不是不会用博弈论的技术和方法,可怕的是在能够使用它时我不知道以它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知道可以使用这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课程,相信将来如果用的着这种方法时,我知道从哪里着手去学习。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 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前沿领域,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第三次经济学革命,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与合作问题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保罗·萨缪尔森就曾经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行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在李凌、王翔的《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中,作者从博弈论的起源谈起,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所取得的成就,把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合作、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最后,围绕演进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与实例案例来分析对传统博弈论的冲击,及其使博弈论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深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演进博弈论的简述和分析: 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 在这个模型中,合作还是不合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纳什均衡解就是都选择坦白,也就是跟对方囚徒不合作,但这个解对两个囚徒来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囚徒困境反映了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矛盾。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如果让使用资源者自愿承担费用,则会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而无法实现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目标,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纳税的方式来提供,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囚徒困境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当一次性违约的收益大于失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时, 企业就存在偏离合同规

生活中的博弈论感悟

生活中的博弈论感悟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生活中的博弈论》学习感悟 第一讲初试博弈论 生活中的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于是就产生了竞争,这种竞争就需要一种形式把大家聚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博弈。博弈论是在力图在最简单的假设下得到最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其伟大在于对后世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博弈论不仅从古代就散发着智慧,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小事中,如双方互拨打电话,放弃球赛陪女友逛街等。博弈论是建立在博弈双方或者多方都属于理性人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以及博弈对手状况的了解、博弈环境的要求及变化等诸多因素,博弈者做出对自己最有利最保险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使得自己能达到获利或者获胜的目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博弈高手,但人的决策又具有有限理性,因此博弈论也不是万能的。 第二讲纳什均衡 在某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 第三讲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博弈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用囚徒困境博弈对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合作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如: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增加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篇一: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 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 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 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 化策略。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 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没有高深的数 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 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行策略来帮助田忌赢 得赛马。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种智慧来 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在李凌、王翔的《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中,作者从博弈论的起 源谈起,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所取得的成就,把博弈 论中的经典案例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合作、 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 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最后,围 绕演进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与实例案例来分析对传统博弈论的冲击, 及其使博弈论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深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演进博弈论的简述和分析: 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 ! 在这个模型中,合作还是不合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纳什均衡解就是都选择坦白,也就是跟对方囚徒不合作,但这个解对两个囚徒来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囚徒困境反映了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矛盾。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如果让使用资源者自愿承担费用,则会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而无法实现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目标,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纳税的方式来提供,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囚徒困境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当一次性违约的收益大于失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时, 企业就存在偏离合同规 定行事的激励,这种内生的激励表明,“损人利己”也是行为人的理性选择。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企业之间致力于长期合作, 就应当设法改变合作机制, 降低合作企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除了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之外,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提高失信成本。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局中人可能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或者市场地位的影响,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在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订立合作契约,将这种风险最小化,从现实经济利益的角度提高失信成本,使失约威胁实现真正的可置信。 二、智猪博弈—创新还是模仿 在智猪博弈中,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大猪和小猪的支付矩阵决定了大猪选择按,小猪选择等待。类似的,在股票市场中,大户是大猪, 他们进行技术分析, 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 所付出的成本高,而相应得到的收益也比较高,而大量散户就是小猪, 他们几乎不花成本去进行技术分析, 而是跟着大户的投资策略进行股票买卖, 这就是股票市场上著名的“散户跟大户”现象。在股份公司中, 大股东是大猪, 他们收集信息、监督经理, 拥有决定经理任免的投票权,

博弈论培训心得

博弈论培训心得 -------李佳航 经过两次对博弈论的培训本人感触很深,也看了许多关于博弈的案例也从案例从学习了很多关系学习生活为人方面的博弈。 学习后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1、博弈论中有很多的模型,其实记住模型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掌握将问题变成博弈格局图以及进行优势策略标注法,找到纳什均衡更加重要。世界上的事情千变万化,仅仅靠这几个模型是无法全部解释的,而且模型与模型之间,仅仅变换几个数字,则发生变化。 2、博弈论可以将社会问题变成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推理,因此我们运用此模型时,需要相对准确地核定博弈各方的支付大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设法改变参数让博弈对自己更加有利。 3、基本博弈模型的作用在于解决问题时更加容易去套,而不需要计算即知道博弈的结果将是什么,因此对于分析问题是有益的。有了模型在,对于一些谈判,容易让人站在博弈论的高度去分析它,这往往让人对谈判更加具有控制力。 4、对于较为简单的事件,完全不需要学习博弈论即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都自然而然的达到了博弈的均衡结果。 本周培训主要是讲的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和损失规避。 前景理论: 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 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 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 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 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 损失规避: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带来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aversion):

(完整word版)博弈论给我的心得

博弈论给我的心里体会 潘慧明 201202034049 12金融数学 我是大学第二学期开始选修学习《博弈论》的,并且以前对它停留在表面意思。而在我的进一步对《博弈论》的学习下,我懂得了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未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法用一个专业的学说来概述,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后,我才知道我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门课程概述。那么什么是“博弈论”?所谓的“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并且学习后我还有个感受就是:博弈论有两个比较enlightening的观点,一是more information can hurt you(掌握更多的信息可能是一件坏事),二是more options can hurt you(拥有更多的选择可能是一件坏事).虽然博弈论主要用于研究经济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些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是适用的。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现在对《博弈论》有了些比较肤浅的认识。诚然,一门学问想在短时间内有所深入理解是不现实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博弈,有人说没有,那是因为缺少发现博弈现象的眼睛。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要会灵活的去使用这门学科。 人生就是在弈棋,学会博弈。虽说博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博弈现象存在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社会生活中,共赢是一种优良的博弈方式。双赢策略其实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帮助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双方最终将获得独自奋战所不能拥有的东西。放弃内心的宁予外贼不予家奴的思想。中国人对竞争的理解大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胜利的含义似乎就是阻止别人成功,可是这“胜利”是那么虚假,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时间考验。拥抱双赢,拥抱明天。双赢强调的是博弈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就是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但是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些双赢的事例,在商务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如:商务上的谈判,完完全全的运用到了《博弈论》的知识与原理来分析问题,并且从而找到最佳的均衡点,也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所有的对抗和较量中,其胜负成败常常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机会或者说运气、体能和智能。头脑技能是一种策略技巧,或者说是在谋略方面的造诣。既然世间大多数对抗都与头脑技能有关,因此人们试图获得成功,就有必要研究在对抗局势中如何策略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今,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研究互动局势下人们的策略行为的学问。事实上,每

《三体》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知识讲解

《三体》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三体》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体》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看完《三体》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整理笔记和书抄,则花了更长的时间。罗振宇在《逻辑思维》里面讲到一件事情,人类的视界必须通过两个维度得到延展,一个是时间的维度,我们叫历史,一个是空间的维度,暂称之天体物理,或者叫宇宙观吧。 《三体》很好的融合了这两个视角,这篇笔记,不会展开对《三体》的剧情大纲论述,我们来说说其中比较有意思的细节,或者说,你可以没读过三体,但你一定要理解的基本三体概念,以及为什么《三体》能获得如此巨大殊荣之原由。 首先是黑暗森林法则,百度百科有大量的解释,这里我只做最简单的解释,黑暗森林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不是和TG的改革开放有点像,^_^) 一个中心——生存是文明发展的第一需要 两个基本——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关于生存的重要性毋庸赘述,《三体》里面反复在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所有凌驾于生命之上的道德法则或者科学准则都是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一个文明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

那么猜疑链是什么呢?猜疑链的核心其实是博弈论的延展,想必学习过博弈论基础的人都还记得开篇的那个案例——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描述的是如果两个犯人被分别独立审讯,如果两个都不坦白,则无罪释放。如果两个都坦白,各判5年。如果一个坦白一个不坦白,则前者无罪释放,后者判10年。囚徒困境的最优解是什么?对的,两个犯人都选择了坦白,没办法,这是博弈论得出的最佳答案,不会有比这个答案更优的解了。 那是什么决定了猜疑链是零和博弈呢?是技术爆炸,回想一下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年,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而由工业时代到原子时代,只用了二百年,之后,仅用了几十年,人类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现代技术的历史只有短短三百年。 在宇宙尺度,人类的视界已经达到几百亿光年,两个文明的距离,动则数亿光年,在这样大尺度的距离范围内,谁也不知道现在被你观测到的低级文明在未来几亿年内会不会超越你的技术等级,你也不知道现在这个文明在一亿年之后是否会对你具备善意,那么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就出现了——你的最优解就是消灭你现在观测到的,比你低级的文明形态来保证未来它不再具备威胁性。这就是宇宙黑暗森林的基本逻辑。 解释完黑暗森林,我们再来解释文明等级的衡量尺度。之前知乎上大家热烈的讨论过,《三体》中最牛逼的文明到底是哪一个?是三体文明,是歌者文明,还是归零者组织所代表的神级文明,其实最后

博弈论心得体会

博弈论心得体会 最初选择博弈论,是因为看了《美丽心灵》电影后,因而对John Forbes Nash Jr和博弈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看到选修课新开了博弈论,简直激动的不能自已,迫不及待就报名参加了。而在我的进一步对《博弈论》的学习下,我懂得了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只有直面这些问题,个人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所有的对抗和较量中,其胜负成败常常取决于3个基本的因素:机会或者说运气、体能和智能。通过抛硬币来赌输赢是纯粹依赖于个人运气的游戏;百米赛跑的胜负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全身技能;而篮球赛、战争等对抗,虽然也会受到运气的影响,体能也很重要,但决定胜负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头脑技能的较量。 头脑技能是一种策略技巧,或者说是在谋略方面的造诣。既然世间大多数对抗都与头脑技能有关,因此人们试图获得成功,就有必要研究在对抗局势中如何策略性地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今,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研究互动局势下人们的策略行为的学问。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在与他人打交道,或竞争或合作。身处这样高度互动的环境之中,无论一个人是否知道博弈论,实际上他都不断地在与他人进行博弈,无论是他的父母、亲人、兄弟、老师还是商场对手、政治敌人……一个人可能不知道博弈论为何物,但是他的确常常在与他人进行着对抗和较量,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博弈;而生存本能,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不少技巧。难怪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这样说着:“要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学习博弈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为正式的博弈理论往往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数学恐惧症,虽然对于少数人来说数学的形式是那么优美,但大多数人把博弈论的学习看做是一件艰难的而痛苦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熟练地掌握这一部分博弈论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深感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对于博弈论这一门独具魅力的课程,只是从皮毛上略有了解。尽管如此,我还是学会了一种以博弈的观点来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好比囚徒博弈的现象,我以前可能能够猜到结果,但这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然而现在可就不同了,相似的问题我都能够用所学的博弈论知识去解释,能够了解其本质了。 我学过一段时间博弈论,一些思维过程中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博弈论思想,当制订政策或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这来源于“纳什均衡”概念,说起来当然简单。但我自己觉得,以前所知道的这条道理——制订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是简单接受,没有逻辑,或者,在直觉层次觉得这是对的,但没有认识到它为什么对。千万不能把别人当傻瓜,如果把别人当傻瓜,吃亏的是自己,就像那个卖猫的故事。

策略思维 第一部分第三章 读书笔记

《策略思维》第一部分第一章“10个策略故事”读书笔记《策略思维》一书由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共同编著,一共十三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三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博弈论的概念和应用的方法,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或游戏论,用于分析竞争双方的态势与对策及其反应,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问题。 第一部分归纳了一套策略法则,即向前展望,倒后推理,之后选择要么选择优势策略,要么一步一步剔除所有劣势策略,要么寻找这个博弈的均衡。使用这套法则要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诀窍在于不可预测性,也就是说要交替使用策略,构成变化莫测的策略组合。如何理解“向前展望,倒后推理”?我认为这是随后一切策略行为的基础。在遇到策略选择问题时,先预计沿着事物发展方向走下去将会面临的各种局面,择优确定目标;再倒过头来步步推理,进而选择应该迈出的第一步,才能确保达成目标。何为优势策略?优势策略是指,无论对手选择什么策略,都能使自己获得比采用任何其他策略更好结果的最佳策略。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策略结果的对比是自己的所有可能的结果间的对比,而不是拿出任意一个同对手的相比较。为何要剔除劣势策略?这有利于缩小整个博弈的规模,降低博弈的复杂程度,更大概率地选出相对来说的最佳策略。那么博弈的均衡又是怎样呢?这里的均衡是指博弈者尽力使自身最小收益最大化,使对方最大收益最小化的制衡,并不意味着博弈者能获得最佳结果。 第三章看穿对手的策略 《时代》和《新闻周刊》都会暗自较劲,非要做出最引人注目的封面故事不可的例子引出同时博弈。同时行动的博弈里,没有一个参与者可以在自己行动之前得知另一个参与者的整个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互动推理不是通过观察对方的策略进行,而是必须通过看穿对手的策略才能展开。所以不要把其他参与者的未知行动视做天气那样,具有与个人无关的不确定性。。 1.优势策略

学习生活中的博弈论的体会

学习生活中的博弈论的体会 首先说自己当初选择“生活中的博弈论”这门课程的原因吧。自己本来就对这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感兴趣,课余的时间也读过一点心理学的书籍,再者就是,上一次选修了杨老师的“青年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所以仍想在博弈论的课堂上再次感受杨老师的生活中的智慧。 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得到解释,大到美日贸易战,小到今天早上你突然生病。我们首先就会问,什么是博弈论?其实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生活中每个人,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才深深的感觉。在生活中当中,我们更多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都太不理性,处理的方法也都不够“聪明”。我们都太自以为是了,很少会认真去考虑一下对方是有怎么样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都坚信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总是认为对方的智商不够,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愚蠢的所在。所以,想到以前自己会去咒骂一些人的决策,甚至是决策人者的决策,而深感羞愧。 在博弈的双方都十分理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做事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而是做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甚至是还会去做损人损及的事。所以从学过这门课程之后,我就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我们明明自己获得不到利益的情况下,还要去损害他人的利益?除了博弈论中所说不理性还有什么原因呢?在此,我觉得是否和我们个人的自私心理有关。我们不仅仅是自私,还会嫉妒比自己获得利益大的人,这是不是也就是一种心胸狭隘。 所以学过这门课之后,我们不只是要面对问题时更加理性,处理问题时考虑到对方也是足够的聪明之外,也要培养一种宽广的胸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决策一定要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得与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利益必须争取,什么利益敬而远之,这些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走过的,金钱、荣誉、权势、爱情,我们得到后欣喜若狂,但失去后又愁眉不展。其实,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坦然地面对得失才是处世的最高境界,就像佛教中的这首禅偈一样:“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时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事物的得失都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有时尽力了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你可能会深感上天的不公,但反过来想想,其实你更应该坦然地面对,因为尽力去做的你已经无怨无悔,得不到不是因为你没有去珍惜和努力,而是因为对方本不属于你,所以在人生中我们有时更要学会放弃,学会忘记。

博弈论笔记

活学活用博弈论 威胁,承诺与序惯博弈 1 要使威胁与承诺可信的方法:切断退路交出控制权切断联系建立起一致的诚实信用按顺序各个击破的威胁非理性的疯狂和精神失常。 2 重复博弈的长期性与多阶段对于背叛很有帮助。 3 可置信的问题总是使截止期限很难确定。 4 人们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恢复,不过如果继续与违背交往对于自己有所补偿的话,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宽恕。但是那些被宽恕的人很可能在将来对你或者别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法律对于那些伤害别人的人进行强制性制裁反而会降低对人们的伤害。 5 公司并购的毒丸:当并购者对标的公司的控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标的公司让原有股东(不包括并购者)拥有额外购股权或者发放红利给员工,以增加并购者的成本,确保自己的经营权。 6 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的价格门槛:高于自己的成本同时低于对手的成本,让对手进入后没有利润而自己有微薄的利润。 7 连锁店悖论:第十个连锁店如果不会降价,那么第九个就不会降价,第九个不会降价,那么第八个也不会降价,如此类推:第一个连锁店也不会降价。所以进入者不会对连锁店的降价威胁置信。 8 对于一个理性的竞争对手来说,他不会通过对你的印象来判断你所说的话,而是从你的威胁和承诺是否对于你的将来有利来判断你是否可信。 9 只关心自己的收益是否最大化,不要因为对手比自己赚的多而心生烦恼。 10 除非你选择退出游戏,否则不要考虑自己的沉没成本。在有沉没成本的时候做的决策时 考虑的成本有且只有自己的边际成本。 11 靠降价来阻止对手进入并非上策,因为价格易变。 价格竞争的危险 1 要使报复有效,那么就要迅速做出反应并且采取切实的行动。当对手相信你会全力以赴 时他就会因为担心你的报复而不采取行动了。 2 采用复杂的定价策略可以有效的避免价格竞争。 3 如果采用价格竞争那么就会对服务打折,如果采用服务竞争那么就会避免价格竞争。 4 对于商家来说服务,品质,商品颜色,商标品牌都可以竞争,尽可能避免价格竞争。但 是即使没有价格竞争也会有竞争者进入从而引起价格竞争,此时对于商家来说把价格定得比较复杂可以避免价格竞争。 一次性博弈 1 一次性博弈的目标也在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要在意对手得到多少。 2 一次性博弈时就应避免去想对手会做什么,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能做什么。 3 解决一次性博弈的最好办法是找出自己的严格优势策略。所谓优势策略就是说对于自己 的其他策略而言其中一个策略比较起来都会获得最大的收效或者不会比其他策略差。 4 严格劣势策略就是说比起其他策略来说获得的收效总是最小,它是严格优势策略的反面。 一次性博弈时应该考虑到对手会避免采用严格劣势策略,采用严格优势策略。 5 最优反应是指相对于对手的特定策略来说自己采用什么策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效的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