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等。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图片展示: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2.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国家主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权利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权司法独立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内、对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

3板书设计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建立民主政治,巩固革命成果的过程,其中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通过向学生展示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通过改进,

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南昌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培养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 3.指导学生应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通过表格和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5.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油画《南昌起义》,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3.利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转移方向,了解秋收起义经过的地方,从而把握秋收起义的大致经过。 4.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使学生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此教育学生要不怕困难。 2.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 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 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 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 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 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初二历史上册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

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 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教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优质教案

第2课 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 战斗英雄黄继光 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抗美援朝》精品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定信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史料解读: 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4.问题思考: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辩题: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应该出兵。 反方:不应该出兵。 (1)正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反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 (2)正方:美国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美国侵朝意为建立侵华跳板和基地,如得逞,更不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以及国家独立与安全;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

2020年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经典多篇

2020年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经典多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第一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实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严厉禁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