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

“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

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

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

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

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

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海湾战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

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

“这是美国新闻记者史蒂夫?麦克卡瑞拍摄的作品,发表在1991年8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大家可以试着观察这张图片,看看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

接着问:(稍事停顿)劫后余生的海湾地区,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炎炎烈焰狂舞飞腾。几头仓惶无助的骆驼,正试图逃离这人间地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幕人间惨剧?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科威特在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

1、原因:

(1)边界纠纷:伊拉克方面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是伊拉克的一个省,两国存在着边界纠纷;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伊拉克和科威特还都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科威特这块1.8万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当时隶属伊拉克巴士拉省。1913年,爆发战争的传闻在欧洲甚嚣尘上,英国和土耳其签了一个协议,将科威特变成一个自治县。法国和英国为了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于1916年签订了锡克—皮科(Sykes-Picot)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伊拉克由原土耳其的三个省组成:即巴格达、巴士拉和摩苏尔。有一个说法绝妙地概括了这种状况:“伊拉克是丘吉尔发神经病时造出来的,丘吉尔要把基尔库克和摩苏尔这两个毫不相干的油井连

成一体,又要把三个水火不相容的人民凑到一块儿,即库尔德人、逊尼派穆斯

林和什叶派穆斯林。”

(2)石油利益:两国之间的鲁迈拉油田之争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伊拉克寄望于吞并科威特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

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

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

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

伊科之间有长约120公里的陆地边界,其中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带未划定边界,

伊指控科在两伊战争期间蚕食伊拉克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区建立军事哨所

和石油设施,还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了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横穿两国边界的鲁迈拉油田呈锅底状地形,“锅底”在科威特境内,造成了

伊拉克的石油开采量总是低于科威特。)科认为,鲁迈拉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应属科领土,并要求阿盟组成一个仲裁委员会,根据科伊现有的条约和有

关文件划定两国边界。

(3)债务问题: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为缓解危机,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了包括勾销债务和租借岛屿等无理

要求,遭到拒绝后即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所欠700多亿美元债务中,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

国家的债务约350亿美元。伊拉克提出它与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

应正式免除战争期间所欠科威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科认为,伊未

经协商单方面提出取消全部债务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阿联酋指出,伊的做法

引起争论,不利于阿拉伯民族履行义务。

另外,由于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1990年1月的每桶21美元下跌到7月的14

美元。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有意超产石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科威特表示,两伊停火后,科一直遵守欧佩克规定的

生产配额,为限产保价政策作出了牺牲。科要求增加生产配额,是为了满足它

在西欧发展石油“下游业务”的需求。阿联酋也拒绝伊的指控,指出维护世界

石油市场稳定是欧佩克内外产油国的共同责任,为稳定石油价格,阿联酋宁可

将产量减少到配额以下。

2、经过:战争爆发、科威特埃米尔流亡、伊拉克宣布吞并科威特。

(1)战争爆发:1990年8月2日

199 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

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

作战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

(2)埃米尔流亡:

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

作为波斯湾产油大国科威特的元首,贾比尔除了富可敌国的个人资产外,其人生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1977年12月31日贾比尔从他叔叔手中继任第13任埃米尔之后,他设立了一项为了下一代基金,以保证科威特人在石油开采完之后还可以生活,他每年要求将石油收入的10%捐入基金中,到现在这笔基金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萨达姆和贾比尔可以算得上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不但表现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还多次计划暗杀贾比尔。萨达姆还形容贾比尔是一个十足的“玩弄女人”的人,他一生结婚40多次,有70多个孩子。2006年1月15日,贾比尔因病去世,享年77岁。

(3)伊拉克吞并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8月28日,萨达姆签署法令,将科威特并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9月24日,伊拉克决定取消科威特货币,限期兑换成伊拉克货币。9月27日,又颁布法令,限令所有科威特籍公民改领伊拉克身份证。

二、“沙漠盾牌行动”(1990年8月):

1、联合国的反应:

(1)联合国第660号决议(1990年8月2日):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即召开第2 932次会议,讨论伊科局势并作出了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继660号决议之后,安理会于8月6日通过661号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对伊实施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8月8日,伊拉克公然宣布吞并科威特,安理会于8月9日通过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兼并科威特为非法。此后至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对伊拉克的最后通牒之前,先后通过了11个相关决议,一再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宪章》,无条件撤军,以恢复科威特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伊拉克置若罔闻。

(2)联合国第678号决议(1990年11月29日):伊拉克撤军的最后通牒(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

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要求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前完全遵

守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关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的问题)以及之

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如伊拉克拒不执行,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利用一切必要手段

维护并执行第660号决议和之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恢复这个地区的国际和

平和安全。决议要求伊拉克完全遵守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撤出科

威特、恢复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第660号决议及其它所有有关

决议,同时规定了期限, 给予伊拉克最后一次遵守决议的机会。决议请求所有成员国对执行该项决议所采取的行动提供适当支援。

2、美国的反应: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一向视海湾地区的石油为其生

命线的美国,迅速对此作出强烈反应。

(1)关注:石油利益

8月2日凌晨,也就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即向安

全理事会递交了一封信,表达美国对此事的关注。美国总统布什甚感震惊,国

防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也处于一片忙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连发几道

命令:命令停泊在巴林麦纳麦港的6艘美国军舰立即起锚驶离港口,以防伊拉

克空军突然袭击,造成“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命令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向阿曼湾靠拢待命;命令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美军基地处于一级

战备状态,基地上的B-52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命令美军驻希腊苏扎湾海军

基地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美国为什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此关注呢?美国总统布什说过:“如果世界

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自由

和世界各地友好的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伊拉克地处海湾的心脏,是波

斯湾南北两翼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控制了伊拉克,就有利于从

南北两翼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显而易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首先是严

重触犯了美国在中东的根本利益――石油输出的安全畅通,破坏了美国寻求控

制石油资源,从而维护自身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的战略意图。据1995

年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石油进口的25%、45%和65%来自海湾地区。按照美国战略研究界人士的话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如果再兼并沙特阿拉伯,就掌握了世界近一半的石油资源,这无疑等同于取得了对西方国家经济的生杀大权。”

(2)调兵: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向海湾地区派兵的“沙漠盾牌”

计划

8月4日清晨,美国军政要人齐聚戴维营。会议经过一整天的讨论,一项代号

为“沙漠盾牌”行动的计划就在这次会上敲定下来。该计划的主旨是向海湾地

区紧急增兵、阻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沙特,并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7日凌晨2时,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7时30分,美军第

82空降师的2300人作为“沙漠盾牌”行动的先头部队登机完毕,5分钟后,运载这批伞兵的飞机奉命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沙特。“沙漠

盾牌”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经过3个月紧张的海空运输,到11月初,到达海湾地区的美军总兵力达到

24.5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7万人,800辆坦克;空军部队3万人,各型飞

机444架;海军部队4万人,各型舰船85艘,舰载机553架。依美国总统布什之见,经过3个月的禁运、封锁和经济制裁,再加上20多万大军压境,足可以让萨达姆从科威特滚蛋。然而萨达姆不仅没有从科威特撤军,反而在国内加紧

备战,并向科沙边境又增调了20个师的兵力。与此同时,萨达姆还展开宣传攻势,宣布扣留西方人质,号召阿拉伯人开展“圣战”,打击美国和“推翻阿拉

伯的统治者”。

萨达姆的言行激怒了布什。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在2个月内再向海湾增

兵20万,以便使美军“拥有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进攻性军事行动的选择”。在美国大举进兵海湾的同时,布什还派人四外游说,动员说服它的西方盟国以

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派兵参战和担负战争费用。到1991年1月15日,有30多个国家答应出兵参战,这样再加上海湾地区的6个国家,共有40多个国家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地区,总兵力达70万人,装备飞机3510架,坦克2900辆,装甲车2200辆,舰艇400艘。在多国部队中,美国军队占绝大多数,总兵力为52.7万人,其中陆军29.5万,海军陆战队9.4万、海军8.2万,空军

5.6万。部署坦克2200辆,装甲车2000余辆,飞机2800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进行的历次战争中,空中力量都扮演了主要

角色,这一次也不例外。为了征服萨达姆,美国将空中力量的精锐悉数派往海湾。其中就有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以及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第

5航空队,海军的几个航母战斗群等,大多参加过二次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

战争。另外,还将其武器库中几乎所有新式武器都拿出来亮相,以获得技术上

的优势,以质量取胜。在空战兵器中,其佼佼者是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3)和谈:未能达成协议

就在美国加强对伊制裁,积极寻求世界各国对美支持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努

力和平化解危机。8月底,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与伊外长阿齐兹会谈,敦

促伊拉克撤军。阿拉伯国家普遍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巴解组织主席阿拉

法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先后提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方案。约旦国王侯赛因

呼吁各方尽力避免危机升级,并与萨达姆举行会谈。9月初,埃及总统穆巴拉

克与见克会见时强调了埃及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立场。但这些和平努力都未获

成功。伊拉克仍顽固坚持其侵占科威特的立场。

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作好战争准备,就在联合国通过678号决议的第二天,美国伸出了和平橄榄枝。布什提出美国愿意与伊拉克直接对话,讨论海湾危机。伊拉克随即表示有条件地接受,并于12月7日释放了所有西方人质。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和平努力。但是,由于双方敌意很深,在美伊高级会谈的日期问题

上争执不下。最后,布什提出,由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国务卿贝克在第三国会

晤,但不能把会谈安排在靠近1月15日的时间。经过讨价还价,伊拉克1991年1月4日同意在日内瓦与美国举行两国外长会谈。但在1月9日的会谈中,伊拉克不但坚持不从科威特撤军,而且仍然要求把海湾危机的解决与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美伊会谈以失败告终。战争一触即发。

1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前往巴格达与萨达姆会谈,为和平解决危机作最后的努力。但是他没有说服伊拉克撤军,斡旋失败。随后,布什正式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对伊动武的第77号法案。英、法议会也分别通过授权政府对伊动武的议案。至此,战争的爆发已无可挽回。[来

3、中国的态度:反对伊拉克侵略行径,希望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中国明确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相关决议,恢复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中国同时反对任何大国的军事干预,所以在联合国安理会对第678号决议,即要求伊拉克撤军的最后通牒进行表决的时候投了弃权票。这张弃权票的含义表明,具“一票否决权”的中国一定不会阻拦科威特最终获得解放,但是我们对使用武力能否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持怀疑的态度。中国希望海湾国家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自行或借助联合国的帮助解决这一危机。中国外长钱其琛还曾经出访阿拉伯国家以寻求解决的方案,但未果。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空中打击(1991年1月17日~2月23日):

(1)经过: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

1991 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1000架次飞机,发射了1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大规模空袭巴格达,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空袭作战从1月17日起2月23日止,历时38天。最初参战的是美、英、法、意、加、沙特、科威特7国,后来又加上卡塔尔、巴林和阿联酋共10国,共出动飞机11.2万架次,投弹量达10多万吨,其中美军出动的架次占总数的80%,投弹量为近9万吨。美国飞机主要从沙特和土耳其的基地或是航母上起飞对伊轰炸,间或也从海上舰只上发射巡航导弹袭击伊军事目标。

伊拉克的反击:①对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以及亲美的温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性攻击。

1月17日,多国部队发动空袭的第一天,伊拉克就向沙特发射了两枚导弹,并向以色列发射8枚“飞毛腿”地对地导弹进行报复。在整个38天空袭过程中,伊拉克16次向沙特发射导弹,发射导弹达40枚。它还先后对以色列进行了17次导弹袭击,共发射40枚导弹,造成4人死亡,230多人受伤。伊拉克进攻以

色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以色列拖入海湾战争,挑起阿以冲突,破坏反伊

联合行动。美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每次伊用导弹袭击以色列,美国领导人都

用安全联线与以磋商,力劝以色列保持克制,并向其保证美军会对伊采取措施。鉴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美国政府持续不断的压力,以色列虽然强调保留自卫的

权利,但始终没有进行报复,使伊拉克的图谋没有得逞。

②点燃科威特油井并倾泻石油。

伊拉克引爆、焚烧科威特的部分油田,并不断向科威特沿海倾倒石油,造成石

油资源的大量散失和海湾地区大面积的海水污染,破坏了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企图以此增加多国部队饮水和登陆作战的困难。为了阻止石油污染的蔓延,布

什于1月底派遣政府工作小组前往沙特处理海湾海面上的原油问题,同时美国

用精密制导的炸弹轰炸了科威特沿岸的输油管道枢纽,阻止了石油继续外流。

(2)结果:重创伊军,为地面进攻创造条件。

尽管伊拉克的种种措施延长了战争的进程,但是并不能改变其被动挨打的局面。经过38天的集中空袭,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

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

大削弱了伊军的 (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

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80%的指挥系统被摧毁,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地面部队补给线基本被切断,为发起地面进攻创

造了条件。

2、“沙漠军刀”行动——地面攻势(1991年2月24日~27日):

(1)经过:三面进攻

1991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向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他提出23日12时

起伊拉克从科威特大规模撤军,一周内撤完;48小时内全部撤出科威特城;释

放所有战俘等七项条件,宣称如果伊拉克不想遭受地面进攻,就必须在2月23

日中午12时前公开宣布接受这七项条件,并正式通知联合国。23日,伊拉克

外长阿齐兹在莫斯科宣布苏伊协议的内容,并没有理会美国的通牒。2月24日,美国为首的11国(美、英、法、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部队发动全线地面进攻。多国部队的空军和海军也每日出动3000架次以上的飞机协同作战。

东线:进攻科威特的伊军

西线:深入伊拉克西部,切断伊军后路

中线:地面进攻的重点,集中1300辆坦克从沙特向北攻入伊拉克后迅速转向东方,摧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2)结果:地面作战仅100小时,伊拉克军队全县溃退;2月27日伊拉克无

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

海湾战争中,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了绝

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

【合作探究】1991年3月27日,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城,战线推移到伊拉克

境内。多国部队的进攻变成了对伊军的追剿。在美军可以直捣伊拉克首都巴格

达的时候,布什总统宣布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美国完全有能力借机推翻萨达

姆政权,但却适时结束了战争,原因何在?

①美国为战后海湾格局计,只打算通过海湾战争严重削弱伊拉克的军事进攻能力,阻止其东山再起,威胁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并不希望打垮甚至肢解伊拉克,为伊朗的崛起和填补势力真空创造条件。28 而且,美国领导人看到,伊拉克国内反对派活动频繁,大有倾覆萨达姆政权之势。美国这时收兵,可以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如果能假伊拉克内部

反对派势力之手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就可以既不冒政治上的风险,又坐收渔

利之利。

②从军事上讲,美军在沙漠气候条件下深入伊拉克的腹地与伊军决战,必将陷入消耗战的泥潭。这不但会使美军伤亡巨大,增加美国内对侵伊战争的疑虑和

反感,而且可能动摇美国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颇为得不偿失。

③美国领导的多国反伊联盟是在联合国授权下进行海湾战争的。联合国规定的

战争目标是把萨达姆驱逐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合法政府。

到27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在这个时候停火,既不影响美军大获全胜的形象,又能在政治上和国际舆论上赢得主动。

美国并未就此罢休。一方面它仍在伊拉克南部120平方公里驻扎军队,威逼巴

格达,对伊拉克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迫其就范。与此同时,4月3日,安理

会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交的永久停火决议,即第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承认它与科威特1963年划定的边界;在科伊边

界设置非军事区,由联合国观察员负责监督和管理,非军事区在伊拉克境内延

伸1 0公里,向科威特境内延伸5公里;伊拉克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国际监督,

销毁、拆除其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

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的材料,要将其现有的核材料完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

的监督之下;伊拉克必须赔偿因其侵占科威特给外国政府、公民和公司造成的

经济财产损失;不得参与或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不得允许恐怖组织利用其国土

作为活动基地。这个决议实际上由美国一手操办,全面地反映了美国遏制伊拉

克的政策立场,对战后伊拉克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战后的美伊对

抗埋下了伏笔。

三、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①电子信息战成为战争的核心,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

②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

③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表现在:a.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b.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c.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d.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2)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

2、影响:

(1)对中东:打破了中东地区原有的战略格局,使战后的中东面临新的力量分化组合。

①海湾战争是中东新旧格局的分水岭。

海湾战争之所以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巨大,首先是由于海湾战争发生之时正值冷战两极对峙格局逐渐解体之际,它加速了两霸争夺中东的旧格局的解体,成为中东新旧格局的分水岭。

80年代末以后,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渐衰落,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中仍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海湾战争的发生彻底地改变了这种局面。美国的军事力量借海湾危机堂而皇之地进驻中东地区,美国联合原来亲苏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发动海湾战争解决伊、科争端,这些行动基本上确立了美国在中东事务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新格局。

②海湾战争首开美国遏制地区强权挑战的先例。

中东冷战格局解体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地区强权势力抬头。伊拉克悍然入侵并吞并科威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海湾战争在中东新旧格局交替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武力遏制了伊拉克的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湾战争是应对旧格局解体后地区强权势力挑战的试验。一方面,海湾战争为美国遏制地区强权势力的挑战开了先例,另一方面,它也促使许多阿拉伯国家更加重视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以反击地区大国的武力威胁。海湾战争后,中东地区悄然兴起的军备竞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情况。

③海湾战争严重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地区大国地位。

海湾战争自身的特点也影响了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海湾战争既是一场高科技

战争,又是一场高度立体化的战争。精密制导的高科技武器的使用,有效地打

击了伊拉克的战争能力。多国部队实施的空地一体战,使伊拉克损失惨重。海

湾战争的这两个特点,使多国部队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对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实

施毁灭性的打击,而且速战速决。这对于多国部队来讲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对

伊拉克而言则是最可怕的后果。它的军事力量遭到重创,经济陷入严重困难,

政治影响力大大削弱,整个国家元气大伤。战后的伊拉克国力衰微,一时难以

成为威胁以色列和“温和派”阿拉伯国家安全的现实力量。伊朗在海湾危机中

宣称自己保持中立,并坚决反对美国插手海湾事务,力图通过独树一帜的立场,谋求地区大国的地位。战后,随着伊拉克的失败,伊朗一跃成为海湾地区的大国。它加紧恢复国力,扩充军备,试图掌握核武器技术。

④海湾战争导致阿拉伯世界的严重分裂。

海湾战争导致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面临新的分化组合。约旦、巴勒斯坦、也门、利比亚以及一些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在海湾危机中反对美国武力解决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的问题。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国家则参加了美国为

首的反伊联合行动。

战后,巴解组织、约旦等由于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而遭遇到巨大的政治困难,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力量则

得到加强,在地区事务中开始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⑤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海湾战争使海湾石油富国科威特、沙特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济的恢复

和重建迫在眉睫。恢复正常的石油生产、输出,摆脱经济困境,是战后初期这

些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之,海湾战争后,冷战时期两霸争雄中东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美国取得了在

中东事务中的支配地位。中东地区的国家重新洗牌,开始了新一轮竞争和较量。原有的诸多矛盾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日益凸显。新的问题还

在不断出现。寻求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确立“美

国治下的中东和平”,成为海湾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基本政策目标。

(2)对世界格局: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

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

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

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

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3)对美国:增强了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助长了其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

和信心,也增强了其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决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

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

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

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

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

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

“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

全球的步伐。

(4)对中国:推动军事改革,使军队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

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5)后遗症:战争还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如环境污染、各种疾病。

如前所述,战争中,伊拉克引爆、焚烧科威特的部分油田,并不断向科威特沿

海倾倒石油,造成石油资源的大量散失和海湾地区大面积的海水污染,破坏了

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

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投下了394

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

性污染。近年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患白血病、癌症

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4.6倍。联合国方面提供的资料也

表明,伊拉克成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战前的7倍。专门研究海湾战争后遗症的

伊拉克专家最近说,伊拉克南部地区现在的放射物含量是其他地区的10倍多。★问题解答:

⊙学习延伸:

调查报告:(略)

课堂小结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海湾战争的前因后果,内容涉及了海湾战争的导火线——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向海湾派兵的“沙漠盾牌”行动、海湾战争的经过(“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和影响。这些内容都是新教材新增的,尤与时

政热点密切相关,是高考文综热点必须关注的知识点。

海湾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一场高科技战争,也是一场为争夺石油能源的一场局部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高科技武器和先进的战争理念打败了侵略科威特的伊拉克。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国际格局,同时也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海湾战争前后,伊拉克的哪些行为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答案提示:(1)强迫科威特免除伊拉克所欠债务;

(2)强迫租借科威特的岛屿;

(3)悍然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侵略;

(4)杀害亚洲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

(5)单方面宣布吞并科威特;

(6)向非交战国以色列发射导弹,希望挑起阿以矛盾;

(7)点燃科威特的600多口油井,并向波斯湾倾倒大量石油;

(8)学生能够从课本以外的渠道获知的其他内容(如试图销毁科威特人口档案、大规模地抢劫、凶杀等)。

板书

海湾战争

一:交战经过

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行动

二:战争特点---高科技战争

三:战争影响---中东乃至世界格局因之改变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全集

第1课时 室内课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体育课?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2、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3、人体的形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明白体育课的真正含义以及意义;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的要求;人体形态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记忆力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9-13分钟) 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步入课堂。 教与学的方法:(1)导入语:小朋友们,有没看过电视里运动会,那些叔叔阿姨在颁奖台上领金银铜牌,他们厉不厉害的,你们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获奖吗?他们都体育的拔尖者,体育都很棒的,他们上体育课上也很棒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体育课吗,平时有没有看过其他小朋友上体育课?体育课的真正作用是什么?(2)学生作答,教师点评,纠正不足之处。(3)作出总结,可让学生来总结。 注:体育课是由老师指导大家做游戏,玩球,进行走,跑,跳,投,攀爬等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课,是锻炼身体的课。小朋友们都喜欢做游戏,玩球,进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体育课就是满足大家这种活动的心愿的。上体育课可以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完善内

部组织,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二:基本部分(15-19分钟) 导语:小朋友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都正确,也不一定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今天老师就让小朋友来讨论讨论什么样才是正确的。 教与学的方法:(1)导语;(20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3)教师观察学生讨论。(4)学生总结,教师评价。(5)让个别学生模仿示范,师生进行评价,引以为戒。 注:(1)坐。俗话说“坐如钟”。正确的姿势是:头抬平直、双肩略向后舒展并保持等高,挺胸,直腰,双脚放在正下方,两臂自然下垂,将手放在大腿上。(2)立。俗话说“立如松”。人体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直腰,两肩等高,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开立。(3)行。要做到抬头,挺胸,身体平稳,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三:结束部分(9-15分钟) (1)导语:小朋友,抬起你的膝盖,你们知道膝盖在哪里吗?那扭髋扭一下,髋部在哪里?所以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知道身体的各个基本部位,不然可会闹出大笑话的。 让一个小朋友上来做示范,老师讲解并指着该小朋友正确的身体部位让学生先猜,然后说出正确的名称以及举例各部位在运动中的用法。比如:踝关节踢足球时控制球的能力。 注:讲解的内容包括头,颈,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上下肢

高中历史 第18、19课 “冷战”中的“热战”与中东战争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二、教材分析 《“冷战”中的“热战”》与《中东战争》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18课与第19课。二战结束后虽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统计表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8课共有二个子目,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第19课共有三个子目,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历次中东战争、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必修I《世界多极化趋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等,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等,学生对朝鲜半岛形势、中东问题,这些新闻热点有一定了解,对于越南战争的认知有些是通过影片了解的,对于不学习地理学科的同学来说,从地理位置、战略地位认识战争的起因有一定的困难,中东问题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族、民族纷争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学科素养: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学科素养都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通过朝鲜半岛地图、中东战争示意图、漫画、文献材料解读、史学观点的辨析及视频等,相信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学习兴趣:2018、2019世界十大热点新闻相关视频节选、珍贵的历史照片、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墓志铭、漫画、名人名言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和平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和平的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并存在反复,进一步认识和平来之不易,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时政新闻、世界地图,关注地区热点频发地的位置;利用教材和资料,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自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进程大事年表,结合相关史学著作、名人观点、视频、文学作品等分析三次战争影响。 3.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的关系,分析“冷战”与“热战”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介绍中东和平的重大事件和遭遇的挫折,认识到和平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和平的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并存在反复。 5.局部战争造成了巨大人员物质损失,交战国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军备上,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萨达特、拉宾被刺,给中东和平带来一些影响,然而世界走向和平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五、重难点分析 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情及高考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2.“冷战”与“热战”的关系;中东局部战争和当时世界大势之间的关系,中东问题的原因。 六、设计思路 本着立德树人的原则,结合学情,结合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把本单元四课时按教材时间顺序合并为两课时,完成课标要求。本单元也可以从西方国家与亚非拉国家之间发生过的战争入手,把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与21课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进行合并,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入手,把19课中东战争与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进行合并,但考虑到学生学情,兼顾教材时序,所以选择本课的整合方式。 本课以大连海湾高级中学的“一三六模式”为载体,“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为指导,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为手段,借助教材、课前案、课堂案、相关影视资料,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设置、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反馈,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围绕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平的时间非常短暂,以至于有人把两次世界大战合称为“30年战争”。在两极对峙、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尽管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不断,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和平的直接威胁。今天,这些地方有的仍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也是全球24小时热门新闻的火山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视频,关注视频中的重大事件。 视频中的重大事件有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如果重回20世纪50至70年代,我想还会有一个地方进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历史教育普专班教育实习教案 一、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二、授课人: 三、授课题目:鸦片战争的烽烟 四、授课类型:综合课(新授多媒体)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编排充分展示了这样的线索。 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课地位: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课程标准及本课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跳跃和投掷内容,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投掷主要是教会学生自然挥臂投掷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和爱好。 2、通过学生的想象、观察、模仿,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和投掷的方法 4、通过游戏教学,巩固本节课内容,并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立定跳远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课堂结构 1、以轻松的提问开始,通过鼓励赞扬的语言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兴趣在音乐的引导下,模仿课文小青蛙找家,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2、进入正题,青蛙妈妈开始传授小青蛙跳远本领,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3、通过游戏《小青蛙找妈妈》,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跳远练习,并随机进行指导,对学生错误动作进行指正。 4、首先让小青蛙自己发言,怎样才能跳的远,找跳的好的和不好的分别进行示范,指出优缺点。然后小青蛙家的周围就是条小河,看看那只小青蛙能跳过小河(比比谁跳的远)。 5、给学生提供小纸片,发挥其动手能力叠纸飞机进行投掷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6、对投掷进行点评,通过纸飞机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然后进行游戏《打击侵略者》,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精神。 7、放松部分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各种舒缓的自编的舞蹈的练习,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教学实施 师:同学们好,今天呢,我们上课要进行的内容是小青蛙跳和扔小飞机,有的同学会问了,我们体育课还要学习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我们都会啊。呵呵,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今天你把这些东西掌握好了,咱们的课上内容就完成了. 师:首先呢,我们要进行的是小青蛙跳,同学们是不是都学过小青蛙找家(语文)这节课啊?同学们都见过小蝌蚪吗?我给你们形容一下: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尾巴扭扭,我是快乐的小蝌蚪,好,现在这个排球场地就是一个池塘,你们就是那快乐的小蝌蚪,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 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 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全套规范训练 第5单元 第7课《海湾战争》(含详解)

第7课海湾战争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其直接刺激因素是()。 A.控制石油资源B.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C.萨达姆的专制D.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出兵伊拉克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对海湾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为其出兵制造借口的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答案 B 2.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的是()。 解析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导弹等新式武器是主要的武器装备,坦克是常规武器。 答案 D 3.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关于上述行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进行 B.“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沙漠军刀”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C.“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

D.战争的第一阶段实施的是“沙漠军刀”行动,战争的第二阶段实施的是“沙漠风暴”行动 解析海湾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的是“沙漠风暴”行动,主要是大规模的空袭;第二阶段实施的是“沙漠军刀”行动,主要是地面攻势。 答案 C 4.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100 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这最能说明()。 A.美国的富有B.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C.美国武器价格昂贵D.普通美国人收入低 解析从材料中导弹的价值,特别是与美国人收入的比较可以看出战争的巨大消耗。 答案 B 5.海湾战争中,美国积极参战的根本原因是()。 A.伊拉克的侵略行动威胁到世界和平 B.科威特的积极要求 C.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受到侵犯 D.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 解析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是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积极参战是为了确保它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和战略地位。 答案 C 6.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宣称美已经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最终也未发现。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A.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 B.为了伊拉克人民的安全 C.实质是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D.为了给全世界人民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解析美国历来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是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给伊拉克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真实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最新版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二)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技巧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一二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通过技巧练习能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爱的模范动物操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前滚翻动作学习,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难度的组合动作等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技术动作。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个性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并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乐于向同伴展示技术动作。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但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该阶段的学生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四、学练过程设计 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分散与集中,友伴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尝试练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功的愉悦,并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五、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愉悦热身(采用片段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前滚翻(纠正巩固技术)→技术延伸(前滚翻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游戏(愉悦身心,快乐竞赛)→小结(评价、总结) 六、课后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因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基本动作,强调练习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本课教学时,我通过不同方式方法的引导激发,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开始先有一个热身游戏,积极调动了本节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动作,然后再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示范,让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才由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这样做不但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 接下来穿插了一个前滚翻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运动。可能是学生还没能完全的掌握好前滚翻的动作,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导致学生动作基本的变形,达

珍爱和平教学设计

珍爱和平教学设计Cherish peace teaching design

珍爱和平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 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 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 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 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xx年5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们学校组织了教师综合素质展示的教学比武,本 人有幸参加了本次比赛,所上的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 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节课上,我尝试引导学生在多媒 体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上课,我就沉重地对学生说:20世纪爆发了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残酷的以及规模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伤痛至今仍在 延续。 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没有再爆发世界性的战争,然而战争的危 险依旧存在。战后全球性冷战的出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

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等区域性的战争不断爆发,恐怖事 件的此起彼伏,核武器的发展也大大增强了战争的危险性,极大 的威胁着地球上的文明和人类本身。这些都使我们对战争必须保 持着应有的警惕性和预防性。战争留给我们的悲痛和遗憾已经很 多了,当世界大战的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警 钟却应不断敲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亲自 探究它爆发的原因以及它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 于是我用课件展示了有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 让学生的情绪受到震撼,激发学生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历史责 任感。接着课件展示:英法美德等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 所占比重的材料。让学生分析。 曹芬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像图表中呈现的德 国经济是后来居上,迅速赶上英、法等老牌强国。随着德国经济 实力的提高,他迫切要求从英国手里抢夺殖民地,英国当然不会 答应。于是,为了抢夺殖民地,具有相同利益的国家结成军事同盟,这就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我用课件展示了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及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接着我说:“双方为争夺殖民地,剑拔弩张,竞相扩充军备,战争一触即发。那么谁知道战争最先从哪里爆发的呢?”

第7课海湾战争

第7课海湾战争课程标准: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 科威特 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 盾;伊拉克出兵侵略科 威特的原因 问题探究任何践踏国 际法基本准则的 行为都为国际社 会所不容;高科技 在当前和未来人 类社会的发展过 程中将扮演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 “沙漠盾牌”行动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 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 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决 议的作用;美国等国家 出兵海湾的原因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揭示美国出 兵海湾的原因 问题探究 问题比较 “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 “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 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 反抗措施 “沙漠风暴”和 “沙漠军刀”行动的基 本战术 参照国际法的基本 准则评价历史人物 人物评价 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高科技战争的基 本含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分析海湾战 争的深远影响 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同时利用有关影象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火线 1、原因 (1)历史: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2)现实目的: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②夺取领土→改变海湾战略态势 ③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4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3)外部条件:--90年代初,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 2、过程:突袭科威特埃米尔流亡→吞并科威特 二、海湾战争经过---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 合作探究:对于伊入侵科,各方的态度如何 【资料回放】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 联合国态度--一切必要手段回复该地区的和平 材料一: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世界储量的66%,依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还可以继续生产原有80多年。 材料二:这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场资源战争。 材料三:西方国家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总消耗的比重分别为:日本64%、法国35%、意大利32%、英国14%、美国11% 材料四:美国总统布什:“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的国家的自由都将蒙损失。”伊拉克地处海湾的心脏,美国控制了伊拉克,就有利于从南北两翼控制整个海湾地区。 材料五:伊入侵当天,美国向安理会递交一封信,表达美国对此事关注,同时“独立号”航母驶向海湾。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向海湾地区派兵的“沙漠盾牌”计划,正式出兵。 美国及西方态度--动用一切手段控制海湾地区,掌控石油资源 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明确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表决时,中国投了弃权票。 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政府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但反对大国干预,希望海湾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自行或借助联合国的帮助解决危机。 过渡:联合国和各国领导人的和平斡旋未果…… 1、吹响集结号——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 多国部队:以连续不断的高强度空袭,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震撼其士气民心,重创其地面部队,瘫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体育教案-小学体育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体育教案-小学体育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ports lesson plan-elementary school sports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体育教案-小学体育教案 教学设想 建阳市徐市中心小学余运临 一、课的指导思想: 1、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协调发展。 2、在课的活动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教学中力求使课堂形成“健身娱乐、创新教育”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4、以生活化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课的设计: 1、教材设计: 本节教材是根据《体育与健康标准》水平一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通过学生的想象和模仿,利用简单的教具(板凳)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手段,将“健身娱乐”和“创新教学”贯穿课的全过程,主要现为以下两种方法:创新教学法:创新教育是课改的核心思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本课力图通过学生将一条板凳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事物,并对其加以模仿来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把板凳变成“马”、变成“花轿”等。 游戏练习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本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板凳游戏,达到激发参与的目的。通过游戏实现“健身娱乐”的教学思想。 3、课的密度与强度的设计: 本节课是以“板凳”为手段,学生始终在想象和模仿中进行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心理活动密度较高。同时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以愉快教学为主,淡化动作强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4、场地器材的设计 本节课的场地器材设计是以农村小学情况为背景,从城乡兼宜着眼,以自主学习为原则的设计思路。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只要是学校就会有板凳,充分利用板凳解决器材不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学习资料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

《两伊战争》教案最全版

《两伊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两伊战争,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两伊矛盾及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难点: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总结与前面的四次战争的异同,从深层次上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 2、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3、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 4、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知识结构:

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两伊矛盾从何而来? 2、两伊战争的经过如何? 3、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是什么? 一、背景(领土纠纷、教派分歧、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因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交环境。) 1.领土(石油)争端: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 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

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是间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3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由于两国所处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盛产石油资源,长期以来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2.宗教矛盾: ①宗教观点: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 ②个人恩怨:萨达姆与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 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 3.库尔德人问题: 两国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地区霸权政策: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5.大国力量介入: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1979年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年初,伊朗爆发了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 和国,霍梅尼成为最高精神领袖,是实际的国家领导者。年中,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开始了长期的铁腕 统治。霍梅尼掌握政权后,提出要建立高于世俗政权的宗教统治,严格按照古兰经教义行事,对外抵制西方 的一切影响。霍梅尼主张对外输出这种“伊斯兰革命”,在中东各国什叶派穆斯林中造成强烈影响,伊拉克的什 叶派穆斯林首次公开要求实行社会革命,改变政治制度,这给伊拉克政府增添了巨大压力。萨达姆上台后, 更是视“伊斯兰革命”为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对国内的什叶派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利用伊朗革命后政局尚不稳定的时机,先发制人,对伊朗给予打击。 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 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 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得到美国支持帮助,在领土问题上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支持 二、战争过程:(三个阶段) ①时间:1980年9月—1988年8月 ②概况: 战争三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袭船战” 、“袭城城”、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使用化学武器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根据史实作出分析得出史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式生本教育法、比较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课前下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课本,并将重点知识在课本中标注出来,若有疑问提前做出标记,以备上课交流。 二、导入新课:(幻灯片)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百年屈辱史的开端:第十二课鸦片战争 三、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融合进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设问:结合初中所学及课本提示,总结鸦片战争的背景 [探究学习]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中国近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继续延续下去……几乎同一时期的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自古就有的权利…… 播放鸦片战争影视资料提示,完成下表。 1、结合教材P50第一子目的预习,完成下列表格,并结合以下图表谈谈你对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历史发 展对比的认识。[关键词:高速发展 ....]. ....闭关锁国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