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高一)-推荐下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高一)-推荐下载

一、农业的起源

1产生起源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2地域差别 南稻北粟

3产生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生产工具

西汉 犁壁(耦犁法) 牛耕推广;唐代 曲辕犁 传统步犁基本定型5灌溉工具

曹魏 翻车(马钧发明);隋唐 筒车(利用水力)6水利设施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郑国渠、都江堰 西汉:漕渠、白渠,开始大规模整理黄河 边疆地区:坎儿井

知识理论:农学著作

二、农业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 春秋以来: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产生原因: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评价:利-相对稳定、生产积极性 弊-脆弱性(易受自然灾害、战争、苛政等因素影响) 分散性(一家一户) 封闭性(自给自足) 落后性(近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拓展:自耕农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首先,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样的环境少战争战乱之苦,才能为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是没有天灾,统治者也要重视水利的兴修。三是统治者的剥削要适度,轻徭薄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空间等。这说明小规模的自耕农经济承受力十分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风险较大,因此有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私有——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地主土地增加——租佃关系

2土地私有制是导致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土地的主要途径,租佃关系随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而发展,租佃下佃农受剥削较重

3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东晋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手工业商业进步。中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使南方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纺织业发展概况:元明时期 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 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2手工业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产品特点

发展情况

评价

家庭手工业

农民的家庭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利:稳定小农经济弊: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展

官营手工业

征役制、唐朝雇募制

产品由政府分配,不进入市场

出现:西周主导:至明代前期

利:分工协作,管

理严格,有利于技艺提高

弊:强制劳动引起不满

私营手工业

唐以前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

产品进入市场

出现:春秋战

主导:明中叶以后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主名都会 宋朝:出现纸币:坊市制被打破,出现草市、夜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增强,劳动力成为商品2城市的变化(1)政治经济中心

时期:周朝至唐朝 城市特点:商业活动受政府控制,有严格时间、地点限制 代表:唐朝坊市制

(2)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时期:宋朝至明朝 城市特点:坊市制被打破,不再受政府监控,出现瓦舍、沿街设市、夜市、晓市、草市等 代表:北宋汴梁(3)沿海港口城市兴起(唐宋)(4)工商业市镇出现(明清)3政府商业政策的演变战国前——重视商业战国至明清——重农抑商

原因:农业是国家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适应统治需要 商业不稳定、商人流动性大,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战国商鞅变法——农本商末、限制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西汉——贬低身份、重征商税、严禁商人购地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个封建王朝初期,能保障农业生产,对恢复发展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长期落后于社会潮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农民贫穷购买力低;地主商人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传统重义轻利观念影响;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土地上

5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本);明朝为防范倭寇入侵,清朝为应对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客观);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观念

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统一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与世界隔绝,阻碍中外科技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六、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必要性(动力)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社会根源:“寻金热”兴起

商业危机、高额利润驱使

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政治需要:欧洲各国君王为强化王权,积极向外扩张

可能性(条件)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帆船、星盘、罗盘)

地圆说流行

政府支持(西班牙、葡萄牙)

2经过:

时间航海家籍贯开辟的新

航线

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

最南端的

好望角

大西洋葡萄牙向东

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开辟通往

美洲的新

航道

大西洋西班牙向西

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从海

上直通印

度的新航

大西洋、

印度洋

葡萄牙向东

1519-1522年麦哲伦等葡萄牙环球航行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西班牙向西

3影响:

线

类对

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

卷电力保护

对欧洲——西欧开始崛起;欧洲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促

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对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对非洲——成为捕猎黑人奴隶的场所 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殖民地——深重灾难,贫穷落后的根源;但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对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殖民掠夺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对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亚洲——侵占领土,刺激亚洲经济发展 对世界——世界各地之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七、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威逼2过程:

时间事件形成过程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雏形初现17、18世纪殖民扩张继续扩展18、19世纪工业革命

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20世纪4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进一步发展

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小农经济解体影响:积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消极——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商品掠夺地 2洋务运动 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消极——以失败告终,未能真正“自强”“求富” 败因:主观——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 客观——顽固派的阻挠;列强的破坏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19世纪70年代后)

条件:自然经济解体,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

条件:自然经济解体(进一步);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运动;“实业救国”热潮表现:涌现张骞等实业家;房置业发展迅速3黄金时期(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1)一战期间(1914~1918)

原因:一战期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其热情

、管路敷设技术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电气课件中调试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表现: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获得发展;范旭东

(2)一战后(1919~1927)

原因:列强卷土重来,商品倾销

结果: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萧条

(3)南京民国政府成立后(1927~1937)

原因:南京民国政府统一全国,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

结果:民族资本主义更快发展

4日益萎缩(抗日战争爆发至新中国成立)

(1)沉重打击(1937~1945)

原因: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2)日益萎缩(1945~1949)

原因:帝国主义——跌价竞争

官僚资本主义——占据国家资本;利用政权推行“经济统治”政策

消极的政府政策——滥发纸币,苛捐杂税沉重

5合理调整(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合理调整

6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三大改造期间,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后天畸形——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发达,重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多分布于东南沿海,通商口岸)

十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

1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的经济因素:

经济上:有利于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中国近代化,抵御外国侵略

政治上: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革命

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基础

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思想上:有利于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没有形成

独立的工业体系,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难以独立发展

十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门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3)后天畸形,未能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未能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三、近代习俗变迁的原因:受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革命运动的推动;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