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1章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1-1章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1-1章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1-1章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

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

(一)常规12导联

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

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在额面上,构成额面六轴系统;6个胸前导联轴近似在一个水平面上,构成横面六轴系统。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反映额面和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临床应用中注意,如果只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胸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前壁心肌梗死;相反,只描记胸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额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肢体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下壁心肌梗死。

(二)特殊的导联

1. 左背部导联包括V7~V9导联。①V7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②V8导联:电极置于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③V9导联:电极置于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后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及心脏向左后移位时可选用左背部导联。

2. 右胸导联包括V3R~V6R导联。①V3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导联的对应部位;②V4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4导联的对应部位;③V5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5导联的对应部位;④V6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6导联的对应部位。右胸导联对右心室肥大、右位心及右室心肌梗死有较大诊断价值。

3. 高一或两肋及低一或两肋胸导联多用于高侧壁心肌梗死、肺气肿或身材高大的患者。①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上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②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下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

4. V E导联为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剑突下。用于肺气肿与前间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鉴别。

5. S5导联为双极胸导联,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负极置于胸骨柄处。在常规导联P波显示不清时采用。

6. MCL导联为双极胸导联,负极置于左锁骨外1/3的下方,地线电极置于右锁骨外1/3的下方,正极置于V1位置为MCL1导联,正极若置于V6位置为MCL6导联。MCL导联对于诊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右室性期前收缩有价值,常用于心电监护。

7. 头胸导联(HC导联)参比点负极(可选右上肢电极)与地线电极置于右前额,两者相距2~5mm,正极(可选左上肢电极)置于胸背腰腹不同部位,一般选择常规胸导联各点,测试点数目根据诊断需求而定。头胸导联形式上是双极导联,本质上其单极性优于Wilson导联。头胸导联具有全方位病变定位能力,对常规导联不易显示的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对P波的显示清晰。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描记在方格纸上。方格纸由大、小方格组成,小方格的边长为1mm,5个小方格构成1个大方格。当走纸速度为标准的25mm/s时,横向1个小格为0.04s,1个大格为0.2s。当定标电压为标准的1mV使曲线上移10mm时,纵向1个小格为0.1mV,1个大格为0.5mV。在特殊需要时,走纸速度可调快至50mm/s(0.02s/小格),定标电压调至1mV=20mm (0.05mV/小格)或1mV=5mm(0.2mV/小格)。

(一)心率的测量

1. 计算法心律规则时,测量P-P或R-R间距(s)算出心房率或心室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60/P-P或R-R间距(s)。心律不规则时,采用5~6个心动周期的平均P-P 或R-R间距计算。测量出P-P或R-R间距后,也可以直接从自R-R间距推算心率表中查得每分钟的心率(表1-1)。

2. 快速推算法心电图机标准的走纸速度为25mm/s,即5个大格/s,也即300大格/min,目测P-P或R-R间距的大格数算出心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300/P-P或R-R间距

(大格)。如P-P间距为1个大格则心房率为300次/min(300/1),如为2个大格则150次/min (300/2),如为3、4、5、6个大格则分别为100(300/3)、75(300/4)、60(300/5)、50(300/6)次/min。在心律绝对不规则时,可数30个大格(6s)内有多少个P-P或R-R,再乘以10,即得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

(二)各波段时间和振幅的测量

1. 时间的测量各波时间的测量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侧至终点的内缘。①单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群测量;P-R间期应选择P 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测量。②同步12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从最早的起点测量至最晚的终点;P-R间期应从最早的P 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从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

2. 振幅的测量P波振幅测量应选择P波振幅最大的导联,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测量,统一采用QRS波群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水平。如果QRS波群起始部为一斜段,则以相邻的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水平。正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的顶端;负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至波的底端。ST段移位时振幅测量目前无统一标准,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ST段呈水平型移位时,从参考水平线上缘(或下缘)垂直测量至ST段的上缘(或下缘);ST段呈上斜型或下斜型移位时,可以在J点后40、60或80ms处测量,分别以ST40、ST60、ST80表示之。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即平均QRS向量),通常以其额面的投影与Ⅰ导联轴正侧段之间的角度表示。平均QRS电轴反映了心室在整个除极过程中平均电动势的方向与强度。

1. 振幅法分别测量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并分别计算出Ⅰ和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两个数值分别在Ⅰ和Ⅲ导联轴上画出垂直线,两条垂线的交叉点与电偶中心0点的连线即为心电轴,该轴与Ⅰ导联轴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另外,也可将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代数和的值,通过查表法直接得出心电轴的度数(表1-2)。

2. 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有无偏移。①心电轴正常:Ⅰ和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正向。若Ⅰ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F导联轴为+90o;若aVF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Ⅰ导联轴为0o。②心电轴左偏:Ⅰ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负向。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L导联轴为-30o;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在-30o以内,反之心电轴在-30o以外。③心电轴右偏:Ⅰ导联QRS波群主波负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若aVR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Ⅲ导联轴为+120o;若aVR导联R/S>1,心电轴>+120o,反之心电轴<+120o;若RⅢ>RⅡ,心电轴>+100o。④心电轴极右偏:Ⅰ、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负向。

正常心电轴范围为0o~+90o(Ⅰ象限),多数在+30o~+90o;+90o~+180o(Ⅱ象限)为心电轴右偏,其中+90o~+120o为轻、中度右偏,+120o~+180o为重度右偏;0o~-90o(Ⅳ象限)为心电轴左偏,其中0o~-30o为为轻、中度左偏,-30o~-90o为重度左偏;-90o~-180o(Ⅲ象限)为心电轴极右偏,又称无人区电轴。心电轴的偏移受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两侧心室的质量、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以及激动在心室内传导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横位心、横隔高位、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垂位心、心脏右移、右心室肥大、右束支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某些

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及部分左室起源的室性搏动等可使心电轴极右偏。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等于1时,表示心电轴垂直于额面,不能确定度数,情况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

(四)钟向转位

假设心脏可沿着由心尖部至心底部的假想长轴转位,则在横面六轴系统中,正常V3或V4导联图形(R/S=1)出现在V5、V6导联上,称为顺钟向转位(clockwise rotation),出现在V1、V2导联上,称为逆钟向转位(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钟向转位图形在正常人中常见,提示与心电位的变化有关,而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在临床上,顺钟向转位在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表1-1-1 自R-R间距推算心率及Q-T间期时限表

表1-1-2 自Ⅰ、Ⅲ导联查心电轴表

(单位:度)

说明:如Ⅰ、Ⅲ导联电压超过表内数字则均折半后查表

表1-1-3 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表

三、心电图分析方法

(一)分析步骤

1. 记录合格的心电图至少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右胸或左背部导联,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符合要求,基线平稳,排除各种人工伪差。有条件最好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及选用合适的导联加长记录,以利于心律失常的分析。

2. 确定心脏的主导节律选择P波清楚的导联测量P-P间距是否规则,P波形态是否符合窦性P波特点;如无P波,应观察有无异位P波(P')、逆行P波(P-)、心房扑动波(F)或心房颤动波(f),观察QRS波群形态、R-R间距是否规则以及QRS波群与心房激动波之间有无关系等,以确定异位的心脏节律是房性、房室交界性或室性。

3. 按顺序测量各波、段和间期值按顺序正确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T波、Q-T间期的时间和振幅,不要忽略P-R段和U波的测量。同步记录测量最宽的QRS波群时间,可避免将QRS波群组成部分的q或s波误判为逆行P波。肢体导联心电图P波、QRS 波群或T波振幅的代数和符合下述规律:Ⅰ+Ⅲ=Ⅱ,aVR+aVL+aVF=0。此规律有助于理解不同导联波形的变化,如Ⅰ导联正向P波和Ⅲ导联负向P波振幅相似,则Ⅱ导联的P 波必定平坦不易发现,不用全观其他导联则易作出房室交界性心律的诊断。

4. 对照正常和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应熟悉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的正常范围以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指标,并对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作比较,以发现新近出现的异常。

5.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心电图诊断临床资料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改变的心电图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左心室肥大等;临床资料不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只能提示符合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的心电图改变,如提示慢性肺心病心电图改变、提示左心室肥大;临床资料缺失,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只能作出某种心电图异常的报告,如肺型P波、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长Q-T间期等。

6.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图形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诊断,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但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定位等需结合动态心电图和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梯形图的应用

心电图梯形图(ladder diagram)是以图解的方法显示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导过程,由Thomas Lewis首创,又称Lewis曲线。简单心律失常心电图很容易诊断,不需制作梯形图,但对复杂心律失常,常需借助梯形图进行分析、诊断。梯形图对复杂心律失常的理解及机制的阐明很有价值,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一种必要手段。

梯形图绘制方法以常见的房室梯形图为例简述其制作方法:①在心电图下方画出四条横线形成三行,上行A代表心房,中行A-V代表房室交界区,下行V代表心室;②对准P 波起点在A行画一竖线为心房兴奋,对准QRS波群起点在V行画一竖线为心室兴奋,连接A、V竖线在A-V行画一斜线为房室之间传导,斜度代表房室传导的速度;③必要时,可测量P-P间距标在A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R-R间距标在V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P-R间期标在A-V行斜线右侧,所有时间数字均以1/100s为单位。根据需要,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绘制窦房梯形图(窦房结激动未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可在P波起始前0.08s处画直线)、

束支梯形图、异-室梯形图、窦-房-室梯形图或异-室-房梯形图(见图1-1-1)。

常用缩写字母和符号常用缩写字母有S(窦房结)、A(心房)、V(心室)、E(异位兴奋点)、S-A(窦-房交界区)、A-V(房室交界区)、E-V(异-室交界区)、BB(束支)、R (右束支)、L(左束支)、a(左前分支)、p(左后分支)。梯形图解常用符号见表1-4。

图1-1-1 各种梯形图绘制方法

表1-1-4 心电图梯形图解常用符号

第二节心电图正常范围及伪差

一、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一)P波

P波为心电图上第一个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①P波形态:多呈圆钝形,有时可出现轻度切迹;②P波方向:在I、Ⅱ、Ⅲ、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③P波时间:≤0.11s,P波切迹间距<0.04s;④P波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正向波<0.15mV,呈双向波时振幅算术和<0.2mV;⑤Ptfv1值(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在V1导联呈正负双向时,负向P波的振幅(mm)与时间(s)乘积>-0.02mm·s。

根据P波方向可判断心律,P波在Ⅱ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心律、镜像右位心或左、右手导联线接错。P波时间延长多提示左心房扩大或房间束传导延缓,P波振幅增高多提示右心房扩大、间歇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或低血钾;P波消失常见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或高血钾等。Ptfv1绝对值增大提示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

(二)Ta波

Ta波代表心房复极的电位变化。Ta波方向与P波相反,因振幅较低常与P-R段、QRS 波群或ST段重叠在一起而难以识别。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型P波后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时P波显著增大,可使Ta波显露。Ta波增大可使P-R段终末部分、J点及ST段初始部分压低,造成P-R段或ST段下移的假象,此时P-Ta段非水平直线而是呈上斜弧形可资鉴别。

(三)P-R段

P-R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房除极结束后房室结-希浦系统电活动的过程,也代表心房复极早期(P-Ta段)的电位变化。由于此过程产生的电力过小,心电图只描记出一等电位线。正常P波与P-R段的时间比值为1.0~1.6,比值增大提示左房扩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比值缩小提示房室交界区传导延缓。P-R段抬高>0.05mV,压低>0.08~0.1mV,考虑心房肌梗死,但应除外P波高大时Ta波负值增大引起的P-R段压低。P-R段偏移也见于急性心包炎早期。

(四)P-R间期

P-R间期是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P-R间期长短与年龄、心率有关。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s。小儿或心动过速时,P-R间期相应缩短;老年人或心动过缓时P-R间期相应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s。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见附表1-3。

P-R间期延长多提示房室传导延缓,P-R间期缩短常提示心室预激或房室交界性搏动等。

(五)QRS波群

QRS波群是心电图上第二个波,常由2~3个波组成,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①QRS 波群时间:0.06~0.10s,少数可达0.11s;②QRS波群形态:在I、Ⅱ导联主波向上,在aVR 导联主波向下;在V1、V2导联呈rS型,R/S<1;在V3、V4导联呈RS型,R/S=1;在V5、V6导联呈Rs型,R/S>1;③QRS波群振幅:R I<1.5mV,RⅡ<2.5mV,RⅢ<1.5mV,R I+SⅢ<2.5mV;R aVR<0.5mV,R aVL<1.2mV,R aVF<2.0mV;R V1<1.0mV,S V5<0.7mV,R V1+S V5<1.2mV,R V5及R V6<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6个肢体导联不应<0.5mV,在6个胸导联不应<1.0mV,否则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或胸导联低电压;④Q波:除aVR导联外,Q波振幅<同导联1/4/R,时间<0.04s;Ⅲ导联Q波可以>同导联1/4/R,但深吸气后可明显变小;V1及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型。

QRS波群时间延长提示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或室性异位搏动。QRS波群振幅增高可见于小儿、胸壁薄的年轻人、心室预激或心室肥大患者;QRS波群低电压见于肥胖、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浮肿、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异常Q波多为病理性,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肥大等。

(六)J点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界点称为J点,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J点大多位于等电位线上,常随ST段偏移而发生移位。J点上、下偏移的正常范围≤0.1mV。

J点上移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J点下移多见于心动过速。当J点上、下偏移>0.1mV,并持续一定时间,形成尖峰状或圆顶状的波形时,称为J波。J波多为病理性,在低温、高血钙及脑外伤等患者中可见。

(七)ST段

ST段是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正常ST段多位于等电位线上,可有轻度的偏移。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V4~V6导联<0.1mV,在V1、V2导联<0.3mV,在V3导联<0.5mV;ST段压低在任一导联均<0.05mV。正常ST段时间≤0.15s。

ST段延长可见于低血钙、冠状动脉供血不足;ST段缩短见于高血钙、早期复极综合征等。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室壁瘤、早期复极综合征及心脏手术后等;ST段压低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前者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血钾或某些药物影响,后者见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预激等。

(八)T波

T波是心电图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①形态:呈圆钝状,平滑而宽大,直立时升支缓而降支陡,倒置时降支缓而升支陡;②方向:大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在I、II、V4~V6导联直立,在aVR倒置;V1~V3导联T波可直立、倒置或双向,但如Tv1直立则Tv2和Tv3不应倒置,如Tv3倒置则Tv1和Tv2也应倒置,且倒置的深度V1~V3应逐渐递减;③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直立T波应>同导联1/10R,否则为T波低平;胸导联T波可高达1.2~1.5mV;V1导联T直立时,Tv1多<Tv5、v6。

T波高耸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高血钾、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等;T波呈对称

性深倒置见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等;Tv1>Tv5、v6见于左心室负荷增加、早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及心肌病等,也见于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少数正常人。另外,过度通气、坐立位、进食后或吸烟等生理因素也可使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或倒置。

(九)Q-T间期

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愈快,Q-T间期愈短,反之则愈长。心率在60~100次/min 时,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s。通过心率校正的Q-T间期称为校正的Q-T间期(Q-Tc)。Q-Tc是指心率在60次/min时的Q-T间期,其正常上限值为0.44s。临床上Q-T间期正常上限值可采用查表法(见表1-1)。

Q-T间期延长见于低血钾、低血钙、服用胺碘酮类药物、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长Q-T综合征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钾、高血钙、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短Q-T综合征等。

(十)U波

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处出现的圆钝小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仍无定论。U波方向与T波一致,振幅<0.2mV或<同导联1/2T波。U波在胸导联较肢体导联易见,以V3、V4导联最清楚。

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洋地黄和胺碘酮等药物影响、颅脑疾病及心动过缓等;U波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及心室肥大伴心脏收缩期负荷过重等。运动后的U波倒置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一个独立指标,而且常提示左前降支病变。

二、心电图常见伪差

非心脏电活动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称为心电图伪差(artefacts)。某些心电图伪差可掩盖心电图本身的图形,使诊断发生困难,严重的可出现诊断错误。

(一)交流电干扰

心电图呈规律的50~60次/s的纤细波纹,能掩盖心电图波形。常见干扰源有:①周围有交流电用电设备;②导联线或地线接触不良或断离;③病人肢体接触铁床;④心电图机性能故障。

(二)肌肉震颤

心电图呈不规则的10~300次/s的细小波纹,易误诊为心房颤动波。常见原因有: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②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太紧;③患者病理性抽搐或颤动,如震颤麻痹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三)心电图基线不稳

心电图基线上下漂移或突然升降,可影响ST段的判断。常见原因有:①呼吸不平稳;

②肢体动作或身体移动;③导联线牵拉过紧;④电极板或吸球与皮肤接触不良;⑤电极与导联线接头松动。

(四)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的伪差

走纸速度过快、过慢或快慢不均,可出现心电图波形失真并可误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常见原因有卡纸、选择走纸速度的按钮错误或心电图机故障。

常规情况下,心电图方格纸纵向1个小格为0.1mV,即外加1mV电压,描笔上、下摆动10个小格。如外加1mV电压,描笔上、下摆动不足或超过10个小格,心电图描记的波形振幅比实际的振幅小或大。常见原因有心电图机故障和人为因素。如在特殊情况下将定准电压换成“1/2”或“2”倍电压描记后未及时换回标准“1”电压,使其后描记的心电图均误判为低电压或高电压。

(五)导联线连接错误

1. 肢体导联线连接错误:常见为左、右手导联线反接,使肢体导联心电图酷似右位心的图形。即Ⅰ导联P-QRS-T波群均倒置,Ⅱ与Ⅲ导联图形互换,aVR与aVL导联图形互换,aVF导联图形不变。与右位心不同的是胸导联图形无改变。

2. 胸前导联线连接错误:可使V1~V5导联R波逐渐增高和S波逐渐降低的规律消失而出现突然递增或递减。如V1与V2导联线接错,V1与V2导联的图形互换,则R V1>R V2或S V1<S V2,此时R波在V1、V2导联突然递减,在V2、V3导联又突然递增,易误为前间壁r波递增不良。

第三节心电图实例分析

图1-1-2 男性,16岁。健康体检

心电图特征P波在I、Ⅱ、Ⅲ、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波时间和振幅正常,P-R间期0.16s。QRS波群时间0.08s,I、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即心电轴不偏;V1、V2导联呈rS型,R/S<1,V5、V6导联呈Rs型,R/S>1,V3导联R/S=1,即钟向转位不明显。各导联QRS波群振幅无异常。TⅢ浅倒,Tv1~v3倒置,倒置深度V1~V3逐渐递减。S-T段无移位,Q-T间期0.36s。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单个TⅢ倒置无意义。

图1-1-3 女性,24岁。孕37周

心电图特征6个导联同步连续记录。P波在I、Ⅱ、Ⅲ、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P波时间和振幅正常,频率82次/min。P-R间期0.08s。QRS波群时间0.07s,心电轴不偏,V1导联R/S=1,V2~V6导联R/S>1,呈逆钟向转位。TⅢ倒置,T aVF低平或浅倒。S-T段无移位,Q-T间期0.36s。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短P-R间期;逆钟向转位;T波改变。

心电图分析P-R间期<0.12s,无心室预激波,无心动过速病史,只能客观报告P-R间期异常。相邻≥2个导联T异常,可以报告T波改变。本例逆钟向转位和T波改变可能与晚期妊娠有关,由于胎儿增大,横膈上抬,可导致心电位改变,从而引起胸导联逆钟向转位和下壁导联T波改变。

图1-1-4 男性,48岁。临床诊断:右下肢外伤性骨折

心电图特征 12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 波规则出现,频率约77次/min ,P-R 间期0.18s 。P 波和QRS 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心电轴不偏。T 波、S-T 段及Q-T 间期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 本例因胸导联QRS 波群振幅较高,图形易与上下导联重叠,故定准电压减半为5mm/mV ,即0.2mV/mm 。此时,肢体导联QRS 波群振幅虽均小于5个小格,但其电压均大于0.5mV ,不可误为低电压。即注意避免定准电压造成的伪差。

图1-1-5 男性,58岁。背部肿块术前

心电图特征 A 图:左右手电极接错,见Ⅰ和aVL 导联P-QRS-T 波群均倒置,aVR 导联P 波不清楚,QRS 振幅低。B 图:左右手电极正常连接,见Ⅰ导联P-QRS-T 波群直立,aVR 导联P-QRS-T 波群倒置与A 图aVL 导联图形相同,Ⅱ、Ⅲ导联图形与A 图Ⅲ、Ⅱ导联图形相同,胸导联图形正常。

心电图诊断 A 图: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左右手电极连接错误)。B 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 当Ⅰ和aVL 导联P-QRS-T 波群均倒置,aVR 导联P-QRS-T 波群直立或P 波不清楚时,应想到左右手电极反接的可能。与镜像右位心的主要区别是胸导联图形无异常。

图1-1-6 男性,54岁。临床诊断:震颤麻痹

心电图特征 6个肢体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 波规则出现,频率约70次/min ,P-R 间期0.18s 。QRS 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心电轴不偏。T 波、S-T 段及Q-T 间期在正常范围。各肢体导联均见频率、振幅不规则的肌电干扰波,影响P 波甚至QRS 波群(Ⅲ导联)的辨认。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肌电干扰)。

心电图分析 患者因震颤麻痹产生上肢不能控制的抖动,此肌电干扰难以排除。

图1-1-7 女性,60岁。胸闷待查

心电图特征 6个肢体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 波规则出现,频率约103次/min ,P-R 间期0.12s 。QRS 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心电轴不偏。T 波、S-T 段及Q-T

间期在正常范围。

各肢体导联均见第4个心搏的QRS波群宽大畸形,似提前出现,无代偿间期,伴有基线漂移。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伪差(肢体动作)。

心电图分析本例肢体动作造成QRS波群宽大畸形似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但伴随的基线漂移可与之鉴别。

图1-1-8 男性,87岁。临床诊断:慢性胃炎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记录。窦性P波规则出现,频率约75次/min,P-R间期0.18s,QRS 波群、T波、ST段及Q-T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可见间断出现节律规则和振幅一致的交流电干扰波,频率50次/s,使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作出频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图中A、V 标示)的错误判断。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交流电干扰)。

心电图分析Ⅱ导联交流电干扰间断出现,应检查肢体导联电极有无接触不良。交流电干扰波可使基线变粗,影响P波及q波的辨认。

图1-1-9 女性,41岁。临床诊断:子宫肌瘤

心电图特征6个胸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波规则出现,频率约73次/min,P-R间期0.15s。QRS波群时间、振幅无异常。T波、S-T段及Q-T间期在正常范围。V5导联基线震荡,影响P波、S-T段及T波的辨认。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伪差(电极接触不良)。

心电图分析单独V5导联基线震荡,应检查该导联吸球有无吸牢。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所致的基线震荡,类似心房颤动的f波,观察同步记录的其他导联图形即可区分。

(江雪玲)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

一、概述 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 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 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 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心电图基本讲解

本人在心电图室上班将近一年,心电图做了将近五千份,许多类型的心电图都见过,现在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

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第八章心电图检查 一.单选题 1.心电图检查对下列哪项不能作出直接诊断: A.心律失常类型 B.心脏功能级别 C.心肌损害情况D.有无心室肥大E.有无高血钾2.常规心电图上平均R-R间隔20小格其心率为: A.30次/分B.60次/分C.75次/分D.85次/分E.120次/分 3.左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可有: A.RV1>0.7-1mv B.RV1+SV5>1.2mv C.RV1+SV5>4.0mvD.RV5<2.5mv E.RV5+SV1>4.0mv 4.心电图上P波最明显的导联是 A.Ⅰ导联B.Ⅱ导联C.Ⅲ导联D.V3导联E.V5导联 5.正常人窦性P波在哪个导联上表现为倒置的 A.Ⅰ导联B.Ⅱ导联C.aVR导联D.aVF导联E.V1导联 6.做心电图检查,病人右手应连接何种颜色导联线 A.红色B.蓝色C.黄色D.黑色E.白色 7.ⅡⅢ aVF导联正极板连接的肢体是 A.右上肢B.左上肢C.左下肢D.左右上肢E.左上下肢 8.S-T段是指 A.QRS波至T波起始时间B.QRS终末至T波起始时间C.QRS终末至T波顶峰处 D.QRS终末至T波终末处E.QRS至T波终末处 9.临床心电图所指到的心电轴习惯指 A.P电轴B.QRS电轴C.T电轴D.额面QRS电轴E.横面QRS电轴 10.心电图机电压减半时,1个小方格高度代表 A.0.05mV B.0.1mV C.0.15mV D.0.2mV E.0.25mV 11.下列哪个导联P波正常人必须直立 A.ⅡB.ⅢC.aVL D.V1 E.V2 12.心电图J点是指 A.QRS起点B.R波顶峰垂线处C.R波终末处D.Q波终末处E.QRS波终末处13.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主要见于 A.心肌缺血B.心肌梗死C.急性心肌炎D.变异性心绞痛E.室壁瘤 14.心电图临床应用最有价值的是 A.心肌梗死B.心律失常C.心室肥大D.冠状动脉供血不足E.电解质紊乱15.左房肥大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是 A.P波时间>0.11s B.P波呈双峰状C.双峰P波在ⅠⅡ aVL导联明显D.P波呈正负双向E.PtfV1≤-0.04mms 16.诊断左心室肥大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电轴左偏B.QRS时间>0.1秒C.电轴右偏 D.QRS波电压增高E.ST-T改变 17.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鉴别哪条最有意义 A.早搏的QRS是否宽大畸形B.早搏的QRS前有无与之相关的P波 C.代偿间歇是否完全D.T波是否与QRS主波方向相反E.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 18.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 A.室性心动过速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D.房扑、房颤E.室颤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

1.目的 1.1定制我科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 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2.范围 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3.定义 3.1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 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4.职责无 5.标准 5.1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须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 5.1.1肢体导联:I: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 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 5.1.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 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电极位于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 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和V6导联与V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与左腋中线;根据 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7导联,电极位于左腋后线V5同一水平;V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5 同一水平;V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5同一水平;V3R、V4R、V5R电极位于右前胸V3、V4、V5相对 应位置。 5.1.3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10mm,记录纸移动速度一般为25mm/s。 5.2临床意义 5.2.1正常心电图: 5.2.1.1 P波:电压<0.25mV,时间<0.11s,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 5.2.1.2 P-R间期:0.12~0.20s。 5.2.1.3 QRS间期:0.06~0.10s。 5.2.1.4 QRS波形态与电压:aVR主波向下,R波<0.5mV。 5.2.1.5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加大;S波自V1至V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R v1<1.0mV, R v5<2.5mV。 5.2.1.6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Q波时间>0.04s,Q波电压>1/4R电压),但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 V1导联可为QS型。 5.2.1.7 ST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向上偏移<0.1mV,但V1V3导联可达0.3mV。 5.1.2.8 T波:T波在aVR导联应倒置,Ⅰ、Ⅱ、V4V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5.1.2.9 Q-Tc间期:不应>0.44s。 5.1.2.10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90°,电轴右偏:>+110°。 5.1.2.11 P-P或R-R间期>0.60s,<1.0s。 5.2.2心房肥大、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包炎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参见各有关书籍。 6.流程图无 7.表单及用物设备无 8.相关文件无 清远市人民医院胸心二区编写张小勇审核张小勇批准李谦

心电图试题

第八章心电图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一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极化状态的心肌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荷是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内外均正 D.内外均负 E.内为零点位 2. 除极后的心肌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荷是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内外均正 D.内外均负 E.内为零电位 3. 正在除极的心肌细胞,已除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正电位 E.无电荷 4. 正在除极的心肌细胞,尚未除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负电位 E.无电荷 5. 正在复极的心肌细胞,尚未复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正电位 E.无电荷 6. 正在复极的心肌细胞,已复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负电位 E.无电荷 7. 心肌细胞在除极或复极时细胞膜外形成电偶,电偶的方向是指向 A.负电荷 B.零电位 C.正电荷 D.细胞内 E.细胞外 8.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心电向量,箭头所指的方向为 A.电流方向 B.除极的方向 C.复极的方向 D.正电荷 E.负电荷

9. 将两个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心电向量进行综合,采用的方法是两者 A.抵消 B.相加 C.相减 D.相乘 E.按平行四边形法则 10. 整个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称为 A.心电向量环 B.P环 C. QRS环 D. T环 E.立体心电向量 11. 心电图机引出的白色标记导线应连接在 A.右上肢 B.左上肢 C.右下肢 D.左下肢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要点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要点 自1901年Willem Einthoven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第一份心电图,迄今心电图的发展已逾百年。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血、尿、便、影像学、心电图”五大常规检查之一,特别是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有确诊价值。此外,心电图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同时,心电图也被用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疗效以及致心律失常情况、评估术前风险、筛查从事高危职业或特殊职业人群等。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心电图至关重要。 1 心电图检查适应证 1.1 证实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1.2 疑似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1.3 无心血管疾病及心功能不全者 2 心电图检查环境要求 心电图检查应在宽敞、明亮、通风的房间,远离大型电器设备。推荐室温控制在18~26℃,避免过冷或过热,特别要避免因寒冷所致的肌电干扰。 3 心电图检查设备要求

为保证使用安全以及图形质量,需使用符合标准的心电图机。目前建议使用CF型心电图机,该型心电图机机壳泄漏电流<100μA。 3.1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心电图机对心电信号的放大能力,指输入1mV电压时描笔的偏转幅度,常用1mV定标电压来表示,其单位为mm/mV。当导联出现正向波特别高或负向波特别深时,可采用5mm/mV灵敏度档位。 3.2 噪声 噪声是指心电图机工作时,由于放大器中各元件内部电子不规则热运动产生的信号。国际上规定噪声值应<15μV。 3.3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是指心电图机未接收信号源时,在放大器输入端测量到的阻抗。一般要求心电图机放大器的输入阻抗>2.5MΩ。3.4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心电图机输入相同幅值、不同频率信号时,其输出信号幅度随频率的变化。频率响应范围确定了有用信息的有效范围。目前国内心电图机的基本要求为0.05~150Hz,这一范围已经得到验证。 3.5 时间常数

健康评估练习题(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习题与自我评价 【习题】 (-)配对题 1.Vl导联应置于 A.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2.V2导联应置于 B.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3.V4导联应置于 C.胸骨右缘第4肋间 4.Ⅴ5导联应置于D胸骨左缘第4肋间 5.V6导联应置于 E.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 (二)填空题 1.单个心肌除极过程中,在已除极部位与未除极部位的交界处形成一对电偶,电偶的____在前,____在后,除极的方向是____。 2.正常人心室除极时,从开始,向推进;心室的复极是从____向____,所以正常心电图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3.额面六轴系统主要用于判断____的心电图波形以及测定 4.心房除极过程中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轨迹构成了____,呈长椭圆形,前一部分代表____的除极向量,后一部分代表___的除极向量,中间部则为两房共同除极的向量。 5.心电图是立体心电向量环经____次投影形成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在人体的额面、横面和侧面的投影,即第一次投影,形成____;平面心电向量环在额面六轴系统和心前区导联轴上的第二次投影,分别形成____和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正常心脏电激动起源于( ) A 心房 B.窦房结 C.房室结 D.心室 2.I导联正极的探查电极应置于( ) A.左上肢B右上肢 C.左下肢D右下肢 3ST段反映的是( ). A.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B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C心房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D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下图所示QRS波群的正确命名为( )

A.Qr B qR C Rs D RS 5.J点常用于( ) A.P波时间点的测量B QRS时间的测量 C.sT段偏移的测量 D. T波振幅的测量 (四)多项选择题 l.心电图中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波段包括( ) A.P-R段 B. P-R间期 C.ST段 D.T波 E.Q-T间期 2.标准导联包括( ) A.I导联 B.Ⅱ导联 C.Ⅲ导联 D aVL导联E.aVF导联 (五)思考题 l.对疑有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为明确梗死部位, 应加做哪些导联的心电图?其放置的确切位置? 2.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环的名称是什么?其运行轨迹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配对题 ⒈C 2-D 3-E 4-A 5-B (二)填空题 1.电源(正电荷) 电穴(负电荷) 电荷移动的方向 2.心内膜心外膜心外膜心内膜 3.肢体导联额面心电轴 4.P向量环右房左房 5.两心电向量图肢体导联心电图心前区导联心电图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C (四)多项选择题 1.CD 2ABC (五)思考题 1.对疑有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为明确梗死部位,应加做哪些导联的心电图?描述其放置的确切位置? 临床上对疑有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一般需要加做心前区V7~V9导联的心电图。其放置位置为:V7位于左腋后线V4水平处;V8位于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V9位于左脊旁线V4水平处。 2.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环的名称是什么?其运行轨迹是怎样的? 心室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轨迹构成QRS向量环。QRS向量环起自室间隔中上1/3,然后依次指向右前下、左前下、左后下、左后上方,最后回到零点。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习题与自我评价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 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 (一)常规12导联 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在

心电图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 一、环境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确定墙内无电线穿过。 二、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 4、V5 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四、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在记录纸上贴上体检人员信息标签,并标明导联; 3、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 4、不论使用哪一种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滤波”; 5、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要先打标准电压,每次切换导联后,

心电图试题

第八章心电图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一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极化状态的心肌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荷是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内外均正 D.内外均负 E.内为零点位 2. 除极后的心肌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荷是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内外均正 D.内外均负 E.内为零电位 3. 正在除极的心肌细胞,已除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正电位 E.无电荷 4. 正在除极的心肌细胞,尚未除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负电位 E.无电荷 5. 正在复极的心肌细胞,尚未复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正电位 E.无电荷 6. 正在复极的心肌细胞,已复极的部位膜外应为 A.正电荷 B.负电荷 C.零电位 D.负电位 E.无电荷 7. 心肌细胞在除极或复极时细胞膜外形成电偶,电

偶的方向是指向 A.负电荷 B.零电位 C.正电荷 D.细胞内 E.细胞外 8.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心电向量,箭头所指的方向为 A.电流方向 B.除极的方向 C.复极的方向 D.正电荷 E.负电荷 9. 将两个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心电向量进行综合,采用的方法是两者 A.抵消 B.相加 C.相减 D.相乘 E.按平行四边形法则 10. 整个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称为 A.心电向量环 B.P环 C. QRS环 D. T环 E.立体心电向量 11. 心电图机引出的白色标记导线应连接在 A.右上肢 B.左上肢 C.右下肢 D.左下肢 E.胸部 12.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的导联是 A.标准导联 B.单极导联 C.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D.胸导联 E.aVR 13. 探查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的导联为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 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参数解读 1、窦性节律:正常人几乎总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时,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于午休及夜间睡眠时,窦性心律不齐可出现于各个时间。 2、心律:成年人24h全部心搏数多在80000--140000个。夜间睡眠时,最低心率可慢至40bpm,偶有小于40bpm多因迷走神经增高所致。青年人剧烈运动心率可达180bpm以上。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一般不超过160bpm。为此,以安静时心率在60--100bpm之间作为动态心电图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3、早搏:24小时房性早搏小于100次。室性早搏数目小于800次。多为单形室性早搏,少数有偶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时间≤0.14S,无RonT现象。 4、房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了10 --20 左右,多由3--7个房性QRS波群构成,心率100--250bmp,24h不超过3阵。 5、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25 --2 。为短暂偶发,能自行终止。见于特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6、房室传导阻滞:正常人偶有一度及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于睡眠时,多为一过性。

7、逸搏与逸搏心律:逸搏出现于窦性心动过缓,早搏的代偿间歇后,常见的逸搏有房性及交界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形成短暂逸搏心律,可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干扰房室脱节。 8、ST--T变化;剧烈运动ST段轻度上斜型下降≥0.75mv。不同状态下记录到的T波可直立低平,一般不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 9、Q--T间期;Q--T间期变动在0.40±0.04S之间。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Q--T间期相应延长,一般不超过480ms。

《健康评估》 心电图

《健康评估》复习要点:第七章心电图检查(最好看图形象记忆) 1.目前,临床上最普遍应用的是由Einthoven(爱因托芬)创设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 (2)心前区导联包括 V1~V6导联。 2.Ⅰ、Ⅱ、Ⅲ导联的正极分别在左上肢、左下肢、左下肢。aVR、aVL、aVF导联的正极分别 在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V1~ V6导联的正极分别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胸骨左缘第4肋间、V2与V4连线中点、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3.P波是最早出现的振幅较小的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位变化。P波起始部代表右心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心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心房除极。 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波时间一般< 0.12s( 3小格),振幅肢导<0.25 mv。 左心房肥大时,Ⅱ导联上P波时间一般>0.12 s ,常呈双峰型。右心房肥大时,Ⅱ导联上P波时间一般正常,< 0.12 s,P波高尖。 4.QRS波群为振幅最大的波,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QRS波群最宽不超过0.11s。V5导联的R波<2.5 mV。左心室肥大时QRS波群振幅增高,心前区导联改变更明显,Rv5、Rv6 > 2.5 mV,或Rv5+Sv1> 4.0 mV(男),或 3.5 mV(女)。QRS波群振幅增高是诊断左心室肥大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阳性指标(如心电轴左偏)即可诊断。 5.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Ⅰ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提示电轴左偏。 6.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提示顺钟向转位。 7.Q-T间期是自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反映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8.T波为ST段后一个圆钝而较大的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9. 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与演变规律是诊断心肌梗死和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 如:①“缺血型”改变时,心外膜缺血,T波对称性倒置,呈“冠状T”;

6心电图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附件6: 心电图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常规心电图 【适应症】 1. I类适应证 (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3)黑矇、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 (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 2.Ⅱ类适应证 (1)Ⅱa类适应证 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②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监测。 ③对心脏可能产生的影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④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⑤正常人群体检。 ⑥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2)Ⅱb类适应证

①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②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禁忌症】无。 二、动态心电图 (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以及协会制定的《动态心电图指南》标准) 【适应症】 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有用性有效性按以下分类表示: Ⅰ类:有证据表明和/或一般认为某种诊断治疗措施是有用和有效的。 Ⅱ类:对某种诊断治疗措施的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有矛盾和专家观点有分岐。 Ⅱa类:证据/观点支持有用/有效。 Ⅱb类: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Ⅲ类:有证据表明和/或一般认为某种诊断方法或治疗措施无效,而且在某些病例中可能有害。 ㈠有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的适应证 1.Ⅰ类适应证 (1)发生无法解释的晕厥、先兆晕厥或原因不明的头晕患者。(2)无法解释的反复心悸患者。 2.Ⅱ类适应证 (1)Ⅱa类适应证:无。 (2)Ⅱb类适应证 ①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气短、胸痛或乏力的患者。 ②怀疑一过性房颤或房扑时发生神经系统事件的患者。 ③患者出现晕厥、先兆晕厥、头晕或心悸等症状,已鉴别出其原因并非心律失常,但治疗这种病因后症状仍持续存在者。

教你如何快速读懂心电图

如何快速读懂心电图 简化记忆----强化记忆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 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 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本篇容与学术无关。容正在更新中 1、正常心电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窦性心动过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窦性心动过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更多资料请登录医博园论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 -250次/分之间。在电视节目中反映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用此图来衬托紧的气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有点象拉开的弹簧一样一圈一圈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标准化规程 1903年,心电图开始用于临床。1906年,Ein thoven先后记录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等心电图。1908年,心电图开始用于诊断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从此心电图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心电图波与心电现象相继被发现。1930年,预激综合征被发现,随后列夫(Lev)病、长及短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综合征、Epsilon波等新的临床心电疾病相继被提出。 如今,心电图检查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应用范围已超出心血管病的诊治,其对脑血管病(例如尼加拉瀑布样T波)、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肺栓塞)的诊断都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表现。 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及准确的报告结果,需要对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标准化。 一、适应证: I类 1. 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者。 2. 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黑蒙、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 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 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5. 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6. 心脏手术或其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检测。 7.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及随访。 8.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随访。 Ⅱa类 1. 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2. 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检测。 3. 对心脏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4. 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5. 正常人群体检。 6. 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Ⅱb类 1. 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2. 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常规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

常规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及准确的报告结果,除了使用标准仪器—年检合格的心电图机、外,还要求周围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正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结果判断及必要的随访验证。 一、常规心电图的环境要求 1.室内保持温暖(不低于18°C),以免因寒冷而引起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0.5ohm)。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线电缆,床边不 要摆放其它电器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察床的宽度不窄于80cm。 二、做好检查前解释工作及注意事项的交代 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告诉病人具体检查方法,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用50-75%的酒精或生理盐水涂搽放置电极处的皮肤。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心电图的12导联心电图电极。女性乳 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电极放置在乳房下缘胸壁上。 4.无肢体缺失或完全石膏包扎,不要将下肢导联放在一个下肢上。 四、保证记录图片质量及报告质量 1.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如使用无自动记录1mV定标方波的心电图机,在记录心 电图前必须先描记定标方波,方波时限约0.12s。每次更换定标电压时都要再

次打定标,记录结束时要先打定标,并走纸使最后的定标暴露,把最后的定 标留在记录纸上。 2.严格按照心电图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必须包括标准12导联, 每个导联记录不少于3个完整的P-QRS-T波群,心律失常时适当延长(15秒)记录P波清晰的导联或使用节律导联(II或V1导联)检查1分钟的心电图。 可疑心肌梗死,必需加做V3R-V5R及V7-V9共18个导联心电图。描记V7-V9 导联心电图时,侧卧位放好电极后取仰卧位记录心电图。右位心患者必需依 此加做V2、V1、V3R-V6R导联。 3.每次记录前要告诉病人全身放松,如记录时(病人合作情况下)发现基线不 稳必须重新记录心电图,以保证记录质量达到优良标准(3秒内基线漂移小于3毫米)。 4.各种心电图在发报告前要全面游览一次所记录的图片,在图片符合质量要求 时方能发报告。在发报告具体操作中,使用工作站发心电图报告时要正确测 量各种数据。凡电脑提供的各种数据及人工测量得出的数据,特别低于或高 于正常标准时,或作出异常诊断时均要进行认真的校对。 5.各种检查报告书写完成后要再逐项复查一次描述的各种数据是否准确、诊断 项目是否齐全,诊断术语是否正确,以防书写错误。 五、督促检查措施及保障措施 1.科内质控员(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负责)每1-2天要对前一天各种检查报告 存档中的异常诊断部分病案进行一次检查或复查,发现诊断错误由当事人改 正,并在晨会上提请大家注意,同时做好记录,每月底作一次总结。 2.认真执行会诊制度,遇到不典型或疑难复杂图像及时请当班上级医师会诊, 或请主任会诊。必要时与临床联系共同商量诊断。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

自1901年WillemEinthoven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第一份心电图,迄今 心电图的发展已逾百年。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血、尿、便、影像学、心电图”五大常规检查之一,特别是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有确诊价值。 此外,心电图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 辅助价值。 同时,心电图也被用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疗效以及致心律失常情况、评估术前风险、筛查从事高危职业或特殊职业人群等。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心电图至关重要。 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 CC)联合发布了心电图应用指南,该指南主要围绕心电图检查适应证进行了详细阐述,明 确了心电图技术的适用范围。 AHA/ACCF/HRS发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第Ⅰ和 第Ⅱ部分阐述了心电图技术形成原理并规范了心电图诊断术语。 1928年董承琅教授引进了两台Cambridge公司生产的心电图机,开创了我国心 电图应用的先河,当时的心电图机比较笨重,临床应用有限。 20世纪50年代,黄宛教授改良了旧式心电图机,推广了国内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随着数字化技术快速引入,数字化心电图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改进,但旧式机型并未完 全退出市场,给心电图操作规范化的推进带来困扰。 鉴于此,我们组织国内心电学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了《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现予发布。 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由心电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规范化操作是获得质量合格心电图的前提,也是正确做出心电图诊断的基础。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适用于心电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1心电图检查适应证 1.1证实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心血管疾病指直接或间接累及心脏、心包或血管的疾病。直接累及的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间接累及的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电解质紊乱等。 心功能不全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下降,使心脏射血减少,伴或不伴临 床症状。 1.2疑似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疑似心血管疾病指存在心血管相关的异常症状、体征或心血管相关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异 常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异常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心悸、晕厥、咳嗽、咯血等; 异常体征包括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心率异常、心律不规则、水肿等; 影像学异常包括心影增大或缩小、心影边缘僵硬或不规则、心影烧瓶样改变、心影靴改变、 心影搏动异常、心血管造影有可疑病理改变、肺瘀血、肝脾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心肌酶谱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可疑异常或动态改变、贫血、炎性指标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

心电图管理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心电图检查的管理规定 各科室、柳江社区服务站、沙北针推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心电图检查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医院制定了《漯河市中医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心电图检查的管理规定》,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心电图室负责医院日常工作期间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心电图检查任务并及时出具心电图报告,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二、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随叫随到,以确保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心电图应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并存入病历归档。 四、住院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医生可以临时使用本科室心电图机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供抢救参考之用。但,主管或值班医生应同时通知心电图室及时为患者复查心电图,以便明确患者检查结果,避免误诊误治。两份心电图检查结果均须送至心电图室,由心电图室详细阅读后统一出具报告。危重病人检查时,应有病区医务人员护送或由心电图室派人到床边检查。需要预约时间的检查,应向病人详细交待注意事项。 六、需作心电图(含动态)检查的病人,应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心电图检查医师应于检查前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人是否已按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对疑难心电图等由心电图室进行科内会

诊后出具报告。 七、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在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以便紧急处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八、各科室应定期对本科室的心电图机以及有关心电图检查物品进行检查保养和校正,确保心电图检查的时间,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客观准确。 九、任何临床科室或个人不得出具心电图报告,未经心电图室出具报告的心电图检查不得存入病历,无心电图检查的病历不得归档。如有临床科室或个人擅自为患者出具心电图检查报告的,一经发现,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并收回该科室的心电图机。由此引发纠纷的,由科室及医生承担全部责任。 心电图检查流程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