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历史阅读材料

初一历史阅读材料

初一历史阅读材料
初一历史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嘎尔尼访华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使团由马嘎尔尼率领浩浩荡荡的来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1793年,已经战胜荷兰取得世界霸权地位的英国,派其驻俄公使马嘎尔尼为特使,在承德面见乾隆。

乾隆知道英王派出这样一个使团就非常重视,当时负责谈判的是和珅,和珅坚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礼,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礼节。英国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礼,就表示英国成了中国的臣子了,臣服于中国了,英国不可能臣服于中国,所以绝对不能行三跪九叩大礼。中国也不让步,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的协商结果是马嘎尔尼在觐见的时候行的是单膝下跪礼,免去三跪九叩。

8月10日乾隆在万树园接见马嘎尔尼。这次访华并没有给马嘎尔尼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但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内阁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一无所获。

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祟高崩塌了。马嘎尔尼这趟“失败”的中国之行,让他对中国有了一番经典的判断和论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从那时起,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逐渐远离“世界文明”,中华民族从世界的一等公民开始滑向二等公民。

(1)马嘎尔尼访华说明清政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外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提炼一个观点,并围绕观

点运用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8分)

参考答案:

观点: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论述:乾隆帝采取闭关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乾隆帝闭关自守想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却进一步导致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唐朝国力更加强盛。因此,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在当时世界上,还发生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事件:乾隆二十年,1755,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美国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乾隆四十九年1784,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同时德国出现了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这些,都使人类新文明的曙光在天空亮了起来。而这时的乾隆正陶醉在中华古老文明的夕阳辉煌之中,乾隆六十年1795,会试,各省上报,80岁以上参加会试者116人,实际参加会试并三场完竣者92人,乾隆听了这件事情,非常高兴,对参加会试的这些老人大加赏赐,乾隆借兴教尊老之名,正在粉刷他的太平盛世。

————若

木著《回味清朝》

请回答,一、文中的会试指的是什么制度?科举制度

二、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统治者的固步自封,使国家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论述:乾隆时期,俄美英等国家已建立近代教育体制,西方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科举制到清朝时,已日益显露弊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而乾隆帝仍固步自封,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使中国逐渐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历史上,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使得拜占庭帝国文明,终被历史大潮流所淘汰。

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20万人以上。当时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对于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排斥也不“拿来主义”。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人在中国担任官职的。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受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仅日本的官派公费留学生就接受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的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次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格,全部效仿当时的王朝。

------高峰《唐太宗的治世之道》

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什么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二、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单位:十里铺中学姓名:王露妍 评价等级列表:优良达标待达标 测试范围:第9—14课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运河的开凿距今(2003年)已有多少年历史() A.1000年B.1398年C.1389年D.1400年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B.唐太宗武则天 C.武则天唐玄宗D.唐太宗唐玄宗 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地位和影响无与伦比。下面对其强盛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采取较为开明的开放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 B.政局稳定,经济发达 C.注重任用贤才,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D.创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③加强了汉藏双方的文化交流④形成了汉藏两族世代和亲的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唐朝比隋朝存在的时间长() A.252年B.260年C.289年D.300年 6.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句出自()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9.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这里“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B.契丹统治者 C.党项统治者D.女真统治者 10.“广南市舶,利入其厚(多)——”是指什么时期的事()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11.某人因品行不端被政府取消了生员资格(指不让其参加科举考试),消沉时常去听戏曲,请推断,他是哪一朝代人()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12.下列哪项不是元朝的文化成就() ①郭守敬的《授时历》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③赵孟的书法④米芾的书法艺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13.13世纪早期成书的《诸蕃志》记载:当时和中国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中国商人泛海去贸易的也有20多个国家。中国的大海船,每年11至12月趁东北风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两年时间。自东南亚至非洲,有16个国家购买中国的瓷器。根据以上记载,“当时”应该为()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14.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西汉与东汉B.东魏与西魏 C.隋朝与唐朝D.西晋与东晋 15.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北宋来说,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B.它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客观上使得辽宋关系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D.缩小了北宋的统治区域,是北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16.下列经济成就,属于南宋时期的是() A.从越南引进新优良品种占城稻 B.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C.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17.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回族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回族是元时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与汉族杂居通婚而形成的 B.回族是契丹、女真等杂居通婚而形成的 C.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过关篇-答案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北京人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裴文中是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学者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但仍然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体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被发现的历史意义 (1)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_ 直立人_遗址;(3)通过对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 年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代表: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还有装饰品,乐器埙。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7000 年地点: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sì,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黄河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粟的起源地,长江流域是栽培水稻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用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初一历史复习资料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 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 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 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1.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什 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 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 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是秦孝公 (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5)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答:战国时期;秦国 (6)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答:建立县制 (7)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强国力 (8)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答:①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②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9) 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10)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1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答: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1、 2、 3、 4、 5 、 6、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总分:120分) 、选择题(2.5 )30=75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 、秦始皇 B 、黄帝 C 、汉武帝 秦始皇在位期间,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豪华宫殿是 A 、长城 B 、阿房宫 C 、故宫 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A 、刘邦、项羽 B 、周武王 C 、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最早是在 A 、战国 B 秦朝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A 、汉文帝 B 、汉高祖 C 、汉景帝 陈胜、吴广 D 、唐太宗 紫禁城 西汉 D 、项梁、项羽 D 、汉武帝 D 、隋朝 西汉初年,由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统治局面, 这一局面称作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 A 、郡学 “光武中兴”时期的皇帝是 A 、汉武帝 B 、刘秀 C 、汉时帝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开始于 A 、汉高祖 B 、光武帝 C 、周文王 10、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A 、匈奴族 B 、蒙古族 C 、女真族 11、 西汉时期,被汉武帝派去出击匈奴的大将是: A 、卫青、霍去病 B 、卫青、窦宪 12、 被汉武帝派去出使西域的是 A 、张骞 B 、甘英 C 、班超 1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 A 、李斯 B 、卫青 C 、萧何 D 、董仲舒 14、 西域都护设置后,现在的哪个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的统治下 C 、“开皇之治” D 、“开元盛世” 7、 9、 B 、太学 C 、国学 D 、府学 D 、汉和帝 D 、汉武帝 D 、满族 D 、卫青 D 、霍去病、窦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网络图 第1课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第3课华夏之祖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人文初祖”指的是黄帝。 4.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 会开始。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的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 亡,商朝建立。 4.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都。 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的著名战役叫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 京。 6.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产生了诸侯王。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 2.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 方尊。 3.与商朝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是“三星堆”文 化。 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 5.夏、商、西周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劳动力是奴隶。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5.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6.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长平 之战。 第7课大变革时代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是在战国时期 2.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因而获 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材料: 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 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①材料中提到时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西汉请回答: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辟做出突出贡献 的人物?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张骞丝绸之路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 丝国大秦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 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出现的原因材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 材料二昭君和亲 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处理民族关系,“和”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受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反抗外族侵略 4.(P78)“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前期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5( P87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 [1].材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 .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中提到的“骞”指的是谁?——].张骞[1[2].他初行时间及目的是什么?——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初一下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初一下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科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项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 他结束了200 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他勤勉学校班级姓名考号治国,锐意革新,缔造“开皇之治”,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隋文帝 D. 唐玄宗. 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李芳暑假在北京参观了“中国古代货币展”,发现展台中有一张图片如右图,请问这种货币最早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的:A.北宋 临安B .南宋临安C .北宋四川D .南宋四川?现在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有“唐人街”,不少外国人也喜欢把中国人称为“唐人”,你认为其原因应该是A.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B.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 唐朝时中国对外交往 活跃D. 唐朝时中国经济发达. 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 A. 东京 B.景德镇 C.广州 D.泉州.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在A .汉朝B .唐朝C .南宋D .元朝.南

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说明了 A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达B.南宋时期造船业发达C .南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D .南宋纸币流行.重庆的时珍药房曾经排名中国药店连锁药店百强榜第15 位。药店的名字取自于我国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药物学家。这位药物学家著有A. 《资治通鉴》B. 《本草纲目》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 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有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①科举制的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C.行省制D .军机处 11.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中的关键要素。在下列历史人 物与历史事件的搭配中,有直接关联的是 A. 杨坚——贞观之治 B.李世民----------- 制定《贞观律》 C. 隋文帝——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 D. 隋炀帝——建立南诏政权 12. 学生李可一家正在观看舞蹈《飞天》,有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 妈妈: 他们把敦煌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初一上历史复习资料

初一上历史复习资料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中、课后活动答案(2016版)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练习、课后活动答案 P3问题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的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相当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许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流油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化石。 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答: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为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依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可以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P6课后活动1、。 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永的木棒。 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C是尖状器,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数木中的昆虫。 2. 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P12问题与思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答:1、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 2、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一个是干栏式,一个是半地穴式。 3、种植的主要植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 4、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 5,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一样。 P12课后活动1、答案为1234 2、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面加一个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棒,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P15材料研读答:从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P16问题思考答: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话,但无疑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史实作为依据。今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无据。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依据的。 P17问题思考答: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等。 P18课后活动1、答:远古传说并非完全虚构,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为素材,与神话有本质的区别。古代传说口耳相传,时间越久越容易失真。古籍中记载的传说,要经过作者的文字修饰。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元文类》卷四十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2)材料二中元朝对西藏是如何有效管理的?这一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元朝创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案】(1)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中央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这一管理使得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行省制度;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行省制度在以后各朝中基本延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因此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 (2)依据材料信息“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中央设宣政院直接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这些措施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