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
供热工程重点整理

1.什么是供热工程?P1

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2.供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P1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所有供暖系统都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供热管网)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3.供暖系统热负荷和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4. 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热量:

失热量有: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2,称冷风渗透耗热量;3.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3,称冷风侵入耗热量;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4;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5;6.通风耗热量,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Q6;

得热量有:7.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7;8.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他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8;9.热物料的散热量Q9;10.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Q10.

5.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基本耗热量、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是指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屋顶等)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附加(修正)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附加(修正)耗热量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朝向修正等耗热量。

6.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如何确定:

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两种:一是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二是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热惰性原理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要按50年中最冷的八个冬季里最冷的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不保证天数方法的原则是:认为允许有几天时间可以低于规定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亦即容许这几天室内温度可能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tn 值。不保证天数根据各国规定而有所不同,有规定1天、3天、5天等

7.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

在风力和热压造成的室内外压差作用下,室外的冷空气通过门、窗等缝隙渗入室内,被加热后逸出。把这部分冷空气从室外温度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冷风渗透耗热量Q2 在冬季受风压和热压作用下,冷空气由开启的外门侵人室内。

把这部分冷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冷风侵入

耗热量

8.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的方法:缝隙法、换气次数法和百分

数法

9.掌握建筑节能的方法。P35

建筑节能方法:1.墙体降耗:建筑物耗热主要通过围护结构

的传热耗热量构成,墙体的耗热量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改

善墙体的传热耗热将明显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发展高效保

温节能的墙体是墙体节能的根本途径。2.门窗降耗:(1)采

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2)改善窗户的保温性能(3)提高门

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4)户门、阳台门的保温性能3.

屋顶和地面降耗:(1)平屋面。为加强屋顶保温,采用厚度

为50~100mm的加气混凝土块或架空设置的加气混凝土块;采

用散铺浮石砂作保温层;在架空层填充袋装膨胀珍珠岩、岩棉

或矿棉等效果更好;还可采用防水层在下、聚苯板在上的倒铺

法,保暖效果尤佳。(2)坡屋面。坡屋面可顺坡顶内铺设玻

璃棉毡或岩棉毡,也可在天棚上铺设玻璃棉毡或岩棉毡;还可

喷、铺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等松散材料。坡屋面便于

铺设保温层,其保温隔热和防水效果好,发展较快。(3)地

面。房间下部土壤温度变化不大,但与室内空气相邻的边缘

地下温度变化却相当大。冬季将有较多热量由此散失,夏季

高温、高湿的空气与低温的地面接触易产生结露。故应沿首

层地面外墙周围边缘设置一定宽度的炉渣带,有利于保温隔

10.室内供暖系统的末端散热装置向室内散热的方式:P38

1、供暖系统的热媒(蒸汽或热水),通过散热设备的壁面,

主要以自然对流传热方式(对流传热量大于辐射传热量)向

房间传热。这种散热设备通称为散热器。2、供暖系统以低温

热水(≤60℃)为加热热媒,以塑料盘管作为加热管,预埋在地

面混凝土层中并将其加热,向外辐射热量的采暖方式称为低

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此时,建筑物部分围护结构与散热设

备合二为一。3.供暖系统的热媒(蒸汽、热水、热空气、燃气、

电热膜或加热电缆),通过散热设备或与之相连结构的壁面,

主要以辐射方式向房间传热。以上23都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

供暖系统,称为辐射供暖系统4、通过散热设备向房间输送比

室内温度高的空气,以强制对流传热方式直接向房间供热。

利用热空气向房间供热的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热风供

暖系统既可以采用集中送风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暖风机加热

室内再循环空气的方式以及风机盘管的方式向房间供热

11.选择散热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散热器如何分类?P38

基本要求:1.热工性能方面的要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

越高,说明其散热性能越好。2.经济方面的要求。散热器传

给房间的单位热量所需金属耗量越少,成本越低,其经济性

越好。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是衡量散热器经济性的一个标志。

3.安装、使用和生产工艺方面的要求。散热器应具有一定的

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应便于组合成所需要

的散热面积,结构尺寸要小,少占房问面积和空间;散热器的

生产工艺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4、卫生和美观方面的要

求。散热器外表光滑,不积灰和易于清扫,散热器的装设不

应影响房间观感。5、使用寿命的要求。散热器应不易于被腐

蚀和破损,使用年限长。

散热器分类:按其制造材质,主要有铸铁、钢制散热器两大

类。按其构造形式,主要分为柱型、翼型、管型、平板型等

12.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相比,有哪些优点?P43

1.金属耗量少。钢制散热器大多数是由薄钢板压制焊接而成。

2.耐压强度高。钢制散热器适用于高层建筑供暖和高温水供

暖系统。3、外形美观整洁,占地小,便于布置。钢制散热器

高度较低,扁管和板型散热器厚度薄,占地小,便于布置。

4.除钢制柱型散热器外,钢制散热器的水容量较少,热稳定

性差些。在供水温度偏低而又采用间歇供暖时,散热效果明

显降低。5、钢制散热器的最主要缺点是容易被腐蚀,使用寿

命比铸铁散热器短

13.散热器的布置的注意事项。P48

1.散热器一般应安装在外墙的窗台下,这样,沿散热器上升的

对流热气流能阻止和改善从玻璃窗下降的冷气流和玻璃冷辐

射的影响,使流经室内的空气比较暖和舒适。2.为防止冻裂散

热器,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在楼梯间或其他有

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

得装设调节阀。3.散热器一般应明装,布置简单。内部装修要

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可采用暗装。托儿所和幼儿园应暗装或加

防护罩,以防烫伤儿童。4.在垂直单管或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中,

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贮藏室、盟洗室、厕所

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可同邻室串联连接。两

串联散热器之问的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以

便水流畅通。5.在楼梯间布置散热器时,考虑楼梯间热流上升

的特点,应尽量布置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布在下部各层。6、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粗柱型(M132

型)20片;细柱型(四柱)25片;长翼型7片

14.钢制辐射板的安装形式P62

1.水平安装,热量向下辐射。

2.倾斜安装,倾斜安装在墙上或

柱间,热量倾斜向下方辐射。采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倾斜

角度,一般应使板中心的法线通过工作区。3.垂直安装,单

面板可以垂直安装在墙上。双面板可以垂直安装在两个柱子

之间,向两面散热

15.什么是暖风机?安装时应如何布置?P62

暖风机是由通风机、电动机及空气加热器组合而成的联合机

组。(1)直吹布置,暖风机布置在内墙一侧,射出热风与房

间短轴平行,吹向外墙或外窗方向,以减少冷空气渗透。(2)

斜吹布置,暖风机在房间中部沿纵轴方向布置,把热空气向

外墙斜吹。此种布置用在沿房间纵轴方向可以布置暖风机的

场合。(3)顺吹布置,若暖风机无法在房间纵轴线上布置,

可使暖风机沿四边墙串联吹射,避免气流互相干扰,使室内

空气温度较均匀

16.了解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分类。P66

1.按热媒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水供暖系统和高温水供暖

系统。2.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系统,称为重力循环系统;靠机械(水泵)力进行循环的系统,称为机械循环系统。3.按系统管道敷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垂直式供暖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统;水平式供暖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的系统。4.按散热器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热水经立管或水平供水管顺序流过多组散热器,并顺序地在各散热器中冷却的系统,称为单管系统。热水经供水立管或水平供水管平行地分配给多组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自每个散热器直接沿回水立管或水平回水管流回热源的系统,称为双管系统

17.掌握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P67

工作原理:在系统工作之前,先将系统中充满冷水。当水在锅炉内加热后,密度减小,同时受着从散热器流回来密度较大的回水的驱动,使热水沿供水干管上升,流人散热器。在散热器内水被冷却,再沿回水干管流回锅炉。这样形成循环流动

18.熟悉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与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区别.P73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与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19.掌握垂直式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原理图。P73

布置形式:1.上供下回式双管和单管热水供暖系统; 2.下供下回式双管热水供暖系统; 3.中供式热水供暖系统;4.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热水供暖系统:5.混合式热水供暖系统。

20.了解倒流式系统的特点。P75

特点:1)水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是自下而上流动,与空气流动方向一致。可通过顺流式膨胀水箱排除空气,无需设置集气罐等排气装置。2)对热损失大的底层房间,由于底层供水温度高,底层散热器面积减小,便于布置。3)当采用高温水供暖系统时,由于供水干管设在底层,这样可降低防止高温水汽化所需的水箱标高,减少布置高架水箱的困难。4)倒流式系统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远低于上供下回式系统

21.掌握系统水平失调和垂直失调的概念。P76

水平失调:在远近立管处出现流量失调而引起在水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

垂直失调:在供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

22.了解异程式系统和同程式系统的区别。P76

异程式系统供、回水干管的总长度短,但在机械循环系统中,由于作用半径较大,连接立管较多,因血通过各个立管环路的压力损失较难平衡。同程式系统的特点是通过各个立管的循环环路的总长度都相等。因而压力损失易于平衡。由于同程式系统具有上述优点,在较大的建筑物中,常采用同程式系统。但同程式系统管道的金属消耗量,通常要多于异程式系统。23.水平式系统与垂直式相比的优点?P75

1)系统的总造价一般要比垂直式系统低;2)管路简单,无穿过

各层楼板的立管,施工方便;3)有可能利用最高层的辅助空间

(如楼梯间、厕所等),架设膨胀水箱,不必在顶棚上专设安装

膨胀水箱的房间。这样不仅降低了建筑造价,还不影响建筑

物外形美观

24.高层热水供暖系统有哪些形式?P82

1、分层式供暖系统;

2、双线式系统:

3、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4、专用分区供暖;

5、高层建筑直连(静压隔断)式供暖系

25.了解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P86

1、膨胀水箱;

2、热水供暖系统排除空气的设备(集气罐、

自动排气阀、冷风阀);3、散热器温控阀;4、分、集水器;

5、锁闭阀

26.掌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P90

27.与热水作为供暖系统的热媒相比,蒸汽具有哪些特点?

126

蒸汽特点:1.热水在系统散热设备中,靠其温度降放出热量,

而且热水的相态不发生变化。蒸汽在系统散热设备中,靠水

蒸气凝结成水放出热量,相态发生了变化。2.热水在封闭系统

内循环流动,其状态参数(主要指流量和比容)变化很小。蒸汽

和凝水在系统管路内流动时,其状态参数变化比较大,还会

伴随相态变化。3.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设备内热媒温度为

热水流进和流出散热设备的平均温度。蒸汽在散热设备中定

压凝结放热,散热设备的热媒温度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4.蒸汽供暖系统中的蒸汽比容,较热水比容大得多。

5.由于蒸

汽具有比容大,密度小的特点,因而在高层建筑供暖时,不

会像热水供暖那样,产生很大的水静压力

28.熟悉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和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形

式。127

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1、按照供汽压力的大小,分为三类:

供汽的表压力高于70kPa时,称为高压蒸汽供暖;供汽的表压

力等于或低于70kPa时,称为低压蒸汽供暖;当系统中的压力

低于大气压力时,称为真空蒸汽供暖。2、按照蒸汽干管布置

的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有上供式、中供式、下供式三种。3、

按照立管的布置特点,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

4、按照回水动力不同,蒸汽供暖系统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

回水两类。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形式:重力回水上供式、下供式,

机械回水中供式等

29. 熟悉蒸汽系统的“水击”、“水塞”及产生原因。130

在蒸汽供暖系统中,沿管壁凝结的沿途凝水可能被高速的蒸

汽流裹带,形成随蒸汽流动的高速水滴;落在管底的沿途凝水

也可能被高速蒸汽流重新掀起,形成“水塞”,并随蒸汽一起

高速流动,在遭到阀门、拐弯或向上的管段等使流动方向改

变时,水滴或水塞在高速下与管件或管子撞击,就产生“水

击”,出现噪声、振动或局部高压,严重时能破坏管件接口的

严密性和管路支架

30.了解室内高压蒸汽供热系统。131

31.熟悉疏水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134

疏水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1)机械型疏水器。利用蒸汽和凝

水的密度不同,形成凝水液位,以控制凝水排水孔自动启闭

工作的疏水器。主要产品有浮筒式、钟形浮子式、自由浮球

式、倒吊筒式疏水器等。(2)热动力型疏水器。利用蒸汽和凝

水热动力学(流动)特性的不同来工作的疏水器。主要产品有圆

盘式、脉冲式、孔板或迷宫式疏水器等。(3)热静力型(恒温型)

疏水器。利用蒸汽和凝水的温度不同引起恒温元件膨胀或变

形来工作的疏水器。主要有波纹管式、双金属片式和液体膨

胀式疏水器等

32.用热系统热负荷,按其性质分为哪两类,各包含哪些热负

荷?152

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季节性热负荷:供暖、通风、

空气调节系统的热负荷;2)常年性热负荷:生活用热(主要

指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系统用热

33.了解供暖设计热负荷概算方法,了解热负荷图的用途及绘

制方法。152

1)体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

概算Q n'=q v V w(t n-t w')×10-3[kW]

2)面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也可按下式进

行概算:Q n'=q f?F×10-3式中

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F——建筑物的建

筑面积,m2;q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2,它表示

每1m2建筑面积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3)城市规划指标法:对一个城市新区供热规划设计,各类型

的建筑面积尚未具体落实时,可用城市规划指标来估算整个

新区的供暖设计热负荷。根据城市规划指标,首先确定该区

的居住人数,然后根据街区规划的人均建筑面积,街区住宅

与公共建筑的建筑比例指标,来估算该街区的综合供暖热指

标值。

34.了解生活用热的设计热负荷。154

1)热水供应用热:热水供应热负荷为日常生活中用于洗脸、

洗澡、洗衣服以及洗刷器皿等所消耗的热量。热水供应的热

负荷取决于热水用量。住宅建筑的热水用量,取决于住宅内

卫生设备的完善程度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公用建筑(如浴池、

食堂、医院等)和工厂的热水用量,还与其生产性质和工作

制度有关。

2)其它生活用热,在工厂、医院、学校等中,除热水供应以

外,还可能有开水供应、蒸饭等项目用热。这些用热负荷的

概算,可根据一些指标,参照上述方法计算。

35.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有哪些?P164

中温供热的热源是中、小型蒸汽锅炉或热电厂供热汽轮机的

0.8-1.3Mpa (abs)级或4.0MPa级的抽汽;高温供热的热源

通常为大型锅炉房或热电厂的新生产的蒸汽直接经过减压减

温后的蒸汽。

36.熟悉背压式热电循环图。P164

a-b表示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绝热膨胀过程。

b-c表示排出的过热蒸汽在热用户的凝结放热过程

c-d表示水在锅炉由未饱和水受热成为饱和水的定压加热过程

d-e表示饱和水在锅炉内的定压汽化

e-a表示饱和蒸汽在过热器内定压加热成为过热蒸汽的过程

掌握汽轮机恶化真空式运行的供热系统原理及示意图。P167 原理:运行时将凝汽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从原来的4~6kPa 提高到49kPa(0.5kgf/cm2绝对压力),由于冷凝器内真空度降低,在冷凝器中可将热水网路回水加热到70~75℃。网路回水一般按50~55 ℃设计。网路温差约为20℃左右,冷凝器的承压能力低,热水网路的循环水泵应设置在供水总管上。37.汽轮机恶化真空式供热特点?P167

采取恶化真空式供热,免除了冷源损失,热能利用效率高,降低了机组的发电功率,降低了年总发电量,但由于实现了热、电联产,提高了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

39.了解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特点。P168

以清洁能源天然气等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实现了能量的分级利用,不仅环保、节能、效率高,还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优点。

40.在蒸汽锅炉房集中制备热水的方式P169

(1)采用集中热交换站的形式;(2)采用蒸汽喷射装置的形式;(3)采用淋水式换热器的形式

41.采用集中热交换站的热源形式的特点?P170

优点:1. 利用热水供暖代替蒸汽供暖,如前所述,系统的热能利用率高,节约能源;2. 凝结水回收率高,水质易于保证,因而能较大地减少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3. 热交换站在锅炉房内或附近,管理方便,运行也安全可靠。缺点是:1. 建筑及设备的投资较大;2. 与利用热水锅炉直接制备热水的形式相比,蒸汽锅炉需要定期和连续排污,热损失大。42. 热水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P172

(1)采用高架水箱定压;(2)采用补给水泵定压;(3)采用气体定压;(4)采用蒸汽定压;

43.了解燃油燃气锅炉房的优缺点。P179

优点:1. 环保,污染小。一方面,燃油燃气锅炉房不像燃煤锅炉房那样需要较大的煤厂、灰场;另一方面,燃烧产物比较清洁,无需除灰、除渣。2. 设备少,操作简单。燃油燃气锅炉的燃料供应与燃烧设备简单,辅助设备少,操作管理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3. 与同等供热规模的燃煤锅炉房相比,燃油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安装、运行与维修都比较简单,基建投资、管理费用及施工周期都短。

缺点:燃油燃气锅炉房的火灾与爆炸的危险比燃煤锅炉房大,对燃料的储存、供应系统和燃料的燃烧系统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锅炉房在设计与运行管理上均有更严格的要求。44.了解工业余热供热、核能供热的形式。P183

工业余热:气态余热利用、液态余热利用、固态余热利用;核能供热目前有核热电站供热和低温供热堆供热两种方式。

45.可再生能源供热有哪些类型?P185

地热水供热、热泵供热、生物质燃料供热、城市垃圾燃料供热、太阳能供热

46.掌握热力站的作用及分类。P195

作用: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结方式,

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

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

媒的参数和数量。根据热网输送的热媒不同,分为热水供热

热力站和蒸汽供热热力站。

1)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分为工业热力站和民用热力站;2)

根据二级热网对供热介质参数要求不同,分为换热型热力站

和分配型热力站;3)根据热力站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用户热力站(点)—也称为用户引入口、小区热力站(常简

称为热力站)、区域性热力站、供热首站。

根据制备热媒的用途可分为采暖换热站(热站)、空调换热站

(冷站)和生活热水换热站或它们间的相互与共同组合。

47.集中供热系统如何分类?P224

1.根据热媒不同,分为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

2. 根

据热源不同,主要可分为热电供热系统和区域锅炉房供热系

统。此外,也有以核供热站、地热、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供

热系统。3. 根据热源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单一热源供热系统

和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4. 根据系统加压泵设置的数量不

同,分为单一网路循环泵供热系统和分布式加压泵供热系统。

5. 根据供热管道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制的

供热系统。

48.掌握双管热水供热系统示意图。P225

(一)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络的连接方式

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图8-1a-e)热水由热网供水管直

接进入供暖系统热用户,在散热器内放热后,返回热网回水

管。

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图8-1f)热网供水管的高温水进

入水喷射器6,在喷嘴处形成很高的流速,喷嘴出口处动压升

高,静压降低到低于回水管的压力,回水管的低温水被抽引

进入喷射器,并与供水混合,使进入用户供暖系统的供水温

度低于热网供水温度,符合用户系统的要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图8-1g、h、i)当建筑物用户引

入口处,热水网路的供、回水压差较小,不能满足水喷射器

正常工作所需的压差,或设集中泵站将高温水转为低温水,

向多幢或街区建筑物供暖时,可采用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方式。(g)为混水泵跨接在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的混水泵连

接方式。来自热网供水管的高温水,在建筑物用户入口或专

设热力站处,在混合水泵7抽引的用户或街区网路回水相混

合,降低温度后,在进入用户供暖系统。为防止混合水泵扬

程高于热网供、回水管的压差,而将热网回水抽入热网供水

管内,在热网供水管入口处应装设止回阀,通过调节混合水

泵的阀门和热网供、回水管进出口处的阀门开启度,可以在

较大范围内调节进入用户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和流量。(h)

混水泵安装在供水管上的连接方式,该水泵同时起到加压和

混水的双重作用。(i)水泵安装在回水管上的混水泵连接方式,

该水泵同时起到回水加压和混水的双重作用。

4.间接连接(图8-1j)工作方式:热网供水管的热水进入设

置在建筑物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的表面式水--水换热器8内,

通过换热器的表面将热能传递给供暖系统热用户的循环水,

冷却后的回水返回热网回水管去。供暖系统的循环水由热用

户系统的循环水泵驱动循环流动。

(二)通风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

由于通风系统中加热空气的设备能承受较高压力,并对

热媒参数无严格限制,因此通风用热设备11(如空气加热器

等)与热网的连接,通常都采用最简单的连接形式,如图8-1

(k)所示。

(三)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热网的连接方式

1. 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8-1l)热水网路供水通过间壁式

水-水换热器13将城市上水加热。冷却了的网路水全部返回

热往回水管。在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管上宜装置温度调节器

12,否则热水供应的供水温度将会随用水量的大小而剧烈变

化;同时系统的供水温度应控制在小于60℃范围内,以防水

垢的产生和烫伤人员。这种连接方式最为简单,常用于一般

的住宅或公用建筑中。

2.装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8-1m)在间壁式水-水换热

器中被加热的城市上水,先送到设置在建筑物高处的储水箱

14中,然后热水再沿配水管输送到各取水点使用。上部储水

箱起着储存热水和稳定水压的作用。这种连接方式常用在浴

室或用水量很大的工业企业中。

3. 装设容积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图8-1n)在建筑物用户引

入口或热力站处装设容积式换热器15,换热器兼起换热和储

存热水的功能,不必再设置上部储水箱。

4. 装设下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图8-1o)图中所示为一个

装有下部储水箱同时还带有循环管的热水供应系统与热网的

连接方式。装设循环管路18和热水供应循环水泵17的目的,

是使热水能不断的循环流动,以避免开始用热水时,先要放

出大量的冷水。下部储水箱16与换热器用管道连接,形成

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当热水供应系统用水量较小时,从换

热器出来的一部分热水,流入储水箱蓄热,而当系统的用水

量较大时,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量不足,储水箱内的热水就

会被城市上水自下而上挤出,补充一部分热水量。为了使储

水箱能自动的充水和放水,应将储水箱上部的连接管尽可能

选粗一些。这种连接方式较复杂,造价较高,但工作可靠,

一般宜在对用热水要求较高的旅馆或住宅中使用。

49.掌握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供热系统及示意图。

P228

图a是一个双级串联的连接方式。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首先

由串联在网路回水管上的水加热器(Ⅰ级加热器)1加热。如

经过第Ⅰ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所要求的温度。则

通过水温调节器3将阀门打开,进一步利用网路中的高温水

通过第Ⅱ级加热器2,将水加热到所需温度。经过第Ⅱ级加热

器放热后的网路供水,再进入供暖系统中去。为了稳定供暖

系统的水力工况,在供水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4,控制用户系

统的流量。

图b是一个混联连接的图式。热网供水分别进入热水供应和供暖系统的热交换器6和7中(通常是板式换热器)。上水同样采用两级加热,但加热方式不同于a。热水供应热交换器6的终热段6b(a的第Ⅱ级加热器)的热网回水,并不进入供暖系统,而与热水供暖系统的热网回水相混合,进入热水供应热交换器的预热段6a(a的Ⅰ级加热器),将上水余热。上水最后通过热交换器6的终热端6b,被加热到热水供应所要求的水温。根据热水供应的供水温度和供暖系统保证的室温,调节各自热交换器的热网供水阀门的开启度,控制进入各热交换器的网路水流量。

50.掌握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优缺点。P230

1. 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的网路补水量少;

2. 在闭式热水供热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通过表面式热交换器将城市上水加热,热水供应用水的水质与城市上水水质相同且稳定;

3. 在闭式热水供热系统中,在热力站或用户入口处。需安装表面式热交换器。热力站或用户引入口处设备增多。投资增加,运行管理也较复杂;

4. 在利用低位热能方面,开式系统比闭式系统要好些。

51.了解凝结水回收系统的不同方式。P232

1)按其是否与大气相通,可分为开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和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2)按凝水的流动方式不同,可分为单相流和两相流两大类,单相流又可分为满管流和非满管流两种流动方式;3)按驱使凝水流动的动力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

52.熟悉热网的作用、选取与分类。P235

作用: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热能输送任务。热网系统型式取决于热媒(蒸汽或热水)、热源(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等)与热用户的相互位置和供热地区热用户种类、热负荷大小和性质等。分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按照热源的个数可以分为单一热源和多热源管网。

53.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与单热源供热系统相比,具有什么优点?P239

热电厂与区域锅炉房联合供热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热电厂的供热能力,从而整体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实现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利用,最大化节能与保护环境;区域锅炉房联合供热,通过延长燃料价格较为低廉的区域锅炉房的供热小时数,优化区域锅炉房的位置、各热源的供热能力及其比例,管网布置等来整体提高供热的经济性能。

54.什么是分布式加压泵供热系统?有什么特点?P239

分布式加压站供热系统是把热源循环泵的动力分解到热源循环泵、管网循环泵和用户循环泵,三部分循环泵变频控制、串联运行。特点:节电、管网压力低、易于混水直连

55、集中供热调节的方法,:1、量调节—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很少单独使用)2、质调节—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4、间歇调节—改变每天供暖小时数5、质量-流量调节—即同时改变网路供水温度和流量

56、各种调节方法特点,多热源并网供热的调节原则?

特点:1、量调节: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很少单独使用;2、质调节: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而用户的循环水量保

持不变;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在供暖期中按室外温

度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保持设计

最大流量,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

一阶段内,两路的循环水量始终保持不变,按改变网路供水

温度的质调节进行供热调节;4、间歇调节:不改变网路的循

环水量和供水温度,只改变每天供暖小时数;5、质量-流量

调节:同时改变网路供水温度和流量

调节原则:(p293图11-7)多热源并网供热系统实现经济运

行时,各热源的供热量需根据其经济性和热负荷的变化进行

合理的调度安排。热源A为燃煤热电厂,热源B为燃煤锅炉

房,热源C为燃油锅炉房,则各热源的供热量应按一下原则

进行调度:1、热源A应作为基本热源,尽量满负荷运行,负

荷未满前其他两个热源不应投入运行;2、热源A满负荷后,

首先投入调峰热源B。热源A保持满负荷工作,热源B根据

用户负荷的变化调整供热量,补足热源A供热不足的部分;3、

当热源B也达到满负荷时,最后投入热源C,此时热源A和

热源B保持满载同时作为基本热源,而热源C则成为调峰热

57、熟悉供热管线的布置原则

供热管线平面位置的确定,即定线,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1、

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主干线尽量走热负荷集中区。

注意管线上阀门、补偿器和某些管道附件的合理布置,因为

这将设计检查室或操作平台的位置和数量,应尽可能使其数

量减少;2、技术上可靠。供热管线应尽量避开采空区、土质

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

利地段;3、对周围环境影响少而协调。供热管线应少穿主要

交通线。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应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

的地方。当必须设置在车行道下时,宜将检查小室人孔引至

车行道外。通常情况下管线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地上敷

设的管道,不应影响城市环境美观,不妨碍交通。供热管道

与各种管道、构筑物应协调安排,相互之间的距离应能保证

运行安全、施工与检修方便。

58.了解地上敷设的形式和地下敷设的形式

供热管道的敷设形式分为地上(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类。

地上敷设是指管道敷设在地面上或附墙支架上的敷设方式。

按照支架的高度不同,可有以下三种地上敷设形式:低支架、

中支架、高支架;按支架构成材料分,有砖砌、毛石砌、钢

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或现场浇灌)、钢结构等;按支架力学特

点分,有刚性支架、柔性支架、铰接支架

地下敷设包括:地沟敷设,根据地沟内人行通道的设置情况,

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无沟(直埋)敷

设。

59.熟悉各种补偿器及其特点

供热管道上采用的补偿器主要有管道的自然补偿、方形补偿

器、波纹管补偿器、套筒补偿器、球形补偿器和旋转补偿器

等。前三种利用补偿器材料的变形来吸收热伸长,后三种利

用补偿器内外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吸收热伸长。

自然补偿:利用供热管道自身的弯曲管段来补偿管段的热伸

长的补偿方式。不必特设补偿器,因此考虑管道的热补偿时,

应尽量利用其自然弯曲的补偿能力。自然补偿的缺点是管道

变形时会产生横向位移且补偿管段不能很长

方形补偿器:靠其弯管的变形来补偿管段的热伸长。优点是

制造方便,不用专门维修,不需要专设检查室;工作可靠;

作用在固定支架上的轴向推力相对较小。缺点是介质流动阻

力大,占地多。

波纹管补偿器:利用波纹变形进行管道热补偿。优点是占地

小,不用专门维修,流动阻力小,但造价较贵

套筒补偿器:可在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抢修,维

修工艺简便,补偿能力大,占地小,介质流动阻力小,造价

低,但维修工作量大;管道地下敷设时要为此增加检查室;

只能用在直线管段上

球形补偿器:球体与外壳可相对折曲或旋转一定角度,以此

进行热补偿。球形补偿器的球体与外壳间的密封性能良好,

寿命较长,能作空间变形,补偿能力大

旋转补偿器:补偿量大,可根据自然地形及管道强度布置,

最大一组补偿器可补偿500mm管段;不产生由介质压力产生

的盲板力,固定架可做的很小,特别适用于大口径管道;密

封性能优越,长期运行不需维护;节约投资;提高运行安全

性。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2012+年套本技术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

2012年7月份套本技术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总要求:掌握概念性的观点。 1、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技术基础的经济发展。技术与经济的这种特性使得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 综观世界、国家与企业的兴衰交替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一方面,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技术与经济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联系,使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2、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3、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一是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隹经济效果的方案;二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三是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4、经济效果 是指实现技术方案的产出与投入比。所谓产出是指技术方案实施后的一切效果,包括可以用经济指标度量的和不能用经济指标度量的产品和服务。 5、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含义 第一层意思是技术选择要视经济实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第二层意思是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所以在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时,发展是中心问题,要创造条件去争取可能条件下的发展速度。

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1、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最低。 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生产时所增加的成本。 2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益时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益,或生产要素用于某一种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而付出的代价。 3固定资产:指用于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所投入的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4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无法得到补偿的资本,沉没成本一旦形成便无法避免 5流动资产:指项目在投产前预先垫付,在投产后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其流动性很大,周转期很短外,是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时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6可变成本:产品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7*净现值:项目寿命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的总现值。 净现值:项目寿命期间=内每年发生的现金流量按一定的利率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累加值。 净现值:现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的现值总和 8现金流量:一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量和现金流入量。9利息:指占用资金(或放弃使用资金)所付(或所得到)的代价,是占用资金者支付给放弃使用资金者的超过本金部分 10 投资:是人们一种有目的得经济行为,即是以一定的资源投入,以获得所期望的报酬 投资: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是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得所期望的报酬。 11税金:国家依据法律向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财政资金。12现金: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在短期内能够兑现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等等 13影子价格:商品或生产要素可用量的任何边际改变对国民经济收入增长的贡献值。 14内部收益率:净现值为0时的折现率,在函数图象上是NPV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处对应的折现率。 15敏感性分析:研究建设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益发生的相应变化,以判断这些因素对项目经济目标的影响程度。 16互斥型方案:各方案之间具有排他性,在各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17独立方案:指作为评价对象的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的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务信息系统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 1.信息系统 由人员、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规章制度组成的,在组织 中用于存储、收集、转换以及传播信息。 基本作用:支持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支持员工和管理者的决策制定、 支持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 类型:运营支持系统(事物处理,过程控制、企业协作)、管理支持系统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主管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知识管理、职能企业、战略信息) P26模型:依靠人力资源(终端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硬件资源(机器 和媒介)、软件资源(程序和步骤)、数据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和网 络资源(通信媒介和网络支持)来执行输入(数据资源)、处理(把数据 加工成信息)、输出(信息产品)、存储(数据资源)和控制(系统性能)等活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2.系统 一组相关的元素,在有组织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接收输入好生成输出一 起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本功能:输入、处理、输出 3.反馈、控制 4.电子化业务 5.内联网 二.填空题( 15′) 1.20c80年代至90年代,信息系统出现的新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_ __。 三.应用题( 20′) 1.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10 年里会有什么主要变化? 2.如今的公司如何运用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支持企业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 (1)构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建立一个通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战略发展企业价值的公司。 (2)重组业务流程。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已达到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的改善。 信息技术是主要组成部分,能支持工作流程设计、作业需求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性改变。 (3)成为敏捷企业。通过提供宽广的产品范围和快速的产品更新在市场中获利,还能提供个性化及任意批量的产品订单。 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合作将产品高校推入市场。 (4)创建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人、组织、资产和创意联系起来的一个组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协作和所需信息流提供支持。 (5)建立知识创新型公司,主要利用到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即数据、文档和通过笔录或电脑存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隐性知 识,即员工自身掌握的技术经验等。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支持业务知识的创新以及这些知识与新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争战略:锁定客户和供应商,形成转换成本,提高进入壁垒,以及发挥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杠杆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包含:企业智能、信息的创建、共享和管理和文档管理。 公司应该如何借助IT变得更加敏捷? (1)客户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发挥客户作用的能力。利用IT建立和强化客户虚拟社区的技术。 (2)合伙敏捷:在探索、利用创新机会时,具备调节资产和知识等的协作能力。IT技术使公司间的协作更加便利 (3)运营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功能。IT帮助实现业务流程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技术。 ③简述虚拟公司战略的优势 (1)与所有联盟伙伴共向基础设施和分担风险;将互补的核心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共享,缩短将实现变成收益的时间;真假设施和市场覆盖面;获得进入新市场的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客户忠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推销解决方案。 (重要,客户为中心,大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关键是:保持客户忠诚度、预测客户未来需求、回应客户关注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 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11-??? ? ??+=m eff m r i 第四节 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 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 经济评价方法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及移交管理细则

公司建设工程竣工资料归档及移交管理细则 建筑施工工程竣工资料是反映建筑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许多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是单位工程日后维修、扩建、改造、更新的重要档案材料;为加强本公司各个竣工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确保向公司移交竣工验收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同时确保各相关部门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及移交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1、凡我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均属工程项目资料档案范围。 2、工程项目资料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确保档案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3、工程项目资料档案必须要纳入公司职能部门管理制度和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范围之中,做到项目工程一开始就与建立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与竣工资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时,要与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的验收同步进行。 二、归档范围及质量要求: 1、公司职能部门及项目部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包括综合管理、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预算、决算等方面材料,均应收集齐全,按要求整理后归档,具体归档范围及归档时间见附表一。 2、归档的文件应该是原件(材料质保书、检验报告、检测报告),使用复印件必须注明原件存放地点,如特殊原因无法归原件的请在复印件上写明原件在哪里、复印人、复印日期,并盖项目章;如竣工资料是复印件请写说明,并由项目经理签字、盖章,工程应在施工前确定具体归档份数。 3、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4、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5、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蓝黑墨水。 6、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日期及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讲解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1.设备磨损的分类。有形磨损:设备使用受力的作用,从零部件到整个设备受到摩擦、冲击、震动或疲劳,使设备的实体受到损伤,这种磨损称为第一种有形磨损;第二种有形磨损:设备在闲置中受到自然力的作用产生锈蚀,或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保养而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产生物质磨损。无形磨损: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其他经济性原因而造成的机器设备的非实体性磨损。它是由于非使用和非自然力作用所引起的资产机制的一种损失。综合磨损:是指同时存在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磨损的补偿方式:大修理、现代化改造、更新。 2.内部收益率:是净现值法的补充,它求出的是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率水平(即内部收益率),而且不用事先给定基准收益率。 外部收益率:实际上是对内部收益率的一种修正,计算外部收益率也是假定项目生命期内所获得的净收益全部用于再投资,所不同的是假定再投资的收益率等于基准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的意义主要是:内部收益率是项目投资的盈利率,反映了投资的使用效率。 内部收益率是由项目现金流量决定,由内生决定的。内部收益率反映了项目偿付未被回收投资的能力。假定已回收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等于内部收益率。 外部收益率是使一个投资方案原投资额的终值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终值之和相等时的收益率。外部收益率既是按统一的收益率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形成的增值,又可避免非常规方案的多个内部收益率问题,可弥补上述内部收益率指标的不足。 3. 技术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1独立方案。指各个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都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2互斥方案。指各方案之间具排他性,在一组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其余方案必须放弃。3相关方案。在一组方案中,如果接受或拒绝某一方案,会导致其他方案现金流量的变化,或者接受或拒绝某一方案会影响其他方案的接受或拒绝,我们称这些方案是相关方案。4混合方案。在一组方案中,有些具有独立关系,有些具有互斥关系,这组方案称为混合方案。 4.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技术与经济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2)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3)技术与经济之间相互矛盾、对立、限制和排斥。 5. 风险决策的条件与原则。条件:1、存在着决策人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2、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3、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如不同的市场条件或其他经营条件)4、可以计算出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损益值指对损失或收益的度量结果,在经济决策中即为经济效果指标)5、在可能出现的不同自然状态中,决策者不能肯定未来将出现哪种状态,但能确定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原则:1、优势原则:在A于B两个备选方案中,如果不论在什么状态下A总是优于B,则可以认定A相对于B是优势方案,或者B相对于A是劣势方案。应用优势原则一般不能决定最佳方案,但能减少备选方案的数目,缩小决策范围。2、期望值原则:指根据各备选方案损益值的期望值大小进行决策。如果损益值用费用表示,应选择期望值最小的方案;如果损益值用收益表示,则应选择期望值最大的方案。 3、最小方差原则:由于方差越大,实际发生的方案损益值偏离其期望值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方案的风险也越大,所以有时人们倾向于选择损益值方差较小的方案,这就是最小方差原则。 4、最大可能原则:在风险决策中,如果一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显著大于其他状态,那么就把这种状态视作肯定状态,根据这种状态下各方案损益值的大小进行决策,而置其余状态于不顾,这就是最大可能原则。实际是把风险决策问题化为确定性决策问题求解。 5、满意原则:定出一个足够满意的目标值,将各备选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值与此目标值相比较,损益值优于或等于此满意目标值的概率最大的方案即为当选方案。方法:矩阵法、决策树法 6.敏感性分析: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步骤与内容如下:1、选择需要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并设定这些因素的变动范围。2、确定分析指标(净现值、净年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3、计算各不确定因素4、确定敏感因素,对方案的风险情况做出判断。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2.持续经营: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限期的延续下去,是针对非持续经营而言的。3.会计分期: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的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会计信息。4.货币计量: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总体性要求: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3)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4)会计修正性惯例的要求: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8. 机会成本:指将有限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已经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 9.综述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一、确定性分析方法。 1、时间型经济评价方法。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评价法:采用方案评价的静态指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对项目或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动态回收期法: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基础上的投资回收期法。 2、价值型经济评价方法。包括净现值与净年值、费用现值与费用年值等,以及寿命期不等时的价值型经济评价方法。 3、效率型经济评价方法:包括内部收益率法、外部收益率法、费用—效益比法和净现值率等指标。内部收益率法:是净现值法的补充,它求出的是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率水平(即内部收益率),而且不用事先给定基准收益率。外部收益率法:实际上是对内部收益率的一种修正,计算外部收益率也是假定项目生命期内所获得的净收益全部用于再投资,所不同的是假定再投资的收益率等于基准收益率。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找出项目盈利与亏损的临界点,以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2、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于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承受能力作出判断。3、概率分析:是通过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发生不同幅度变动的概率分布及其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对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及经济效果指标作出某种概率描述,从而对方案的风险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10.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一、两种评价的角度和基本出发点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项目的层次上,从项目的经营者、投资者、未来的债权人角度,分析项目在财务上能够生存的可能性,分析各方的实际收益或损失,分析投资或贷款的风险及收益;国名经济评价则是站在国家和地区的层次上,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费用和效益;二、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和范围划分不同。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所使用价格体系不同,财务评价使用预测的财务收支价格,国民经济评价则使用一套专用的影子价格体系;四、财务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盈利性分析,二是清偿能力分析,也就是分析项目财务收支预算的松紧程度和项目借款偿还能力,而国民经济评价则仅仅只有盈利性分析,即只有经济效率的分析,没有清偿能力的分析。联系: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之间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在很多情况下,国民经济评价是在财务评价基础上进行。 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区别(1)评估的角度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借款偿还能力;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整体角度,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2)效益与费用的构成及范围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可计量;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直接或间接收益与成本。(3)采用的参数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行业基准收益率、官方汇率;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4)评估方法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盈亏分析法,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综合分析法。(5)决策依据不同。财务评价为企业决策依据,国民经济评价为国家决策依据。 11.简述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及作用:可行性研究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它的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论证该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价。可行性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价和决策。作用:提高了决策的成功率;提高投资效益;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12.价值工程的概念及基本要素:价值工程也称价值分析、功能成本分析,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3分)价值工程涉及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等三个要素。 价值工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推动作用: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产品市场寿命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软技术与硬技术结合。 价值工程的特点:(1)价值工程强调产品的功能,因此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品的功能研究上。(2)价值工程将确保功能和降低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以便创造出总体价值最高的产品。(3)价值工程强调不断改革和创新,开拓新思路和新途径,获得新方案,创造新功能载体,从而简化产品结构,节约原材料,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4)价值工程要求将功能定量化,即将功能转化为能够与成本直接相比的货币值。(5)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工程资料整理及归档管理办法

工程资料整理及归档管理办法 一、目的:为了规范各项目部施工资料的填写、整理、归档等工作,根据国家、地方等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各项目部。 三、职责: 1、项目部负责资料的编写、收集、整理,移交建设单位、档案局等,配合公司技术质量部移交公司档案室,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 2、安装事业部技术科负责对安装项目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内容完整性、可追溯性、与工程同步性进行定期核查,并做好核查记录。 3、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对所有项目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内容完整性、可追溯性、与工程同步性进行定期核查,并做好核查记录。 4、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竣工资料的审核与移交到公司档案室,并对安装事业部技术科的核查记录进行检查,审核资料做好审核记录。 四、施工资料的编制要求 1、资料填写:省内工程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山西省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管理规程》、太原市质监站《关于竣工工程档案资料整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关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资料有关要求的通知》、《山西省住宅工

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办法》、各地档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要求及规范、标准等执行。省外工程按照国家或当地有关规范、标准等执行。确保技术资料与工程同步,做到真实、准确、有效,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其他资料齐全。 2、签章要求: (1)各项目施工资料经项目部完善、安装事业部技术科核查后,方可报回公司签字盖章。 (2)各项目施工资料报回公司签字盖章时,应附相关资料,经技术质量部审查合格后予以签字盖章。 3、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影像资料 影像资料管理执行集团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声像资料留存管理办法》。 五、竣工资料(包括竣工图)归档要求 1、归档时间: (1)竣工资料应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整理归档完毕。 (2)竣工时间以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和竣工报告或竣工验收证明书盖章时间为准。 2、资料及竣工图装订: (1)组卷、目录及备考表编制:山西省内工程按《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中附录A的要求进行专业分类、组卷和编制目录。备考表填写必须真实、完整,立卷人、审核人填写齐全。省外工程按照国家或当地有关要求执行。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企业管理信息中,每日销售量统计信息属于:战术信息 2确定企业组织目标,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等的信息,一般属于_战略____层信息。特点是(使用频率低 21.信息是分层次的,使用频率较高、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属于_ 执行层__层信息。 22.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的特性是系统的________目的______性。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以:人员为主导的系统 3.管理控制职能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获取对于预定指标的:偏差信息 4.无线传输介质的是: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激光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 5.下列选项中,由ARPANET网发展过来的网络是:INTERNET(互联网)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A.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B.开发时间短,效率高生命周期法优点:A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B质量保障措施完备C 系统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D.开发文档齐全 ;缺点的是(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缺点:A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B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跨度大C文档化工作大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将数据和操作_合并____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法的主要优点包括:A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B稳定性好C可重用性D可维护性好。 9.系统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和(信息流程) 10.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需要了解的最主要内容为(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 ) 29.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原系统的基本功能_____和信息__需求___。 11.模块结构图中,表示模块的符号是(矩形框 ) 12.如果数据流程图呈束状结构,则称它为(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33.模块的导出类型分事务型和__变换____型。 34.变换型数据流程图通常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__处理__和输出三部分。 11.采用事务分析法进行模块结构图设计时,首先应设计出(.顶层模块 ) 13.某学生的代码(学号)为2009001,这个代码属于( 层次码) 12.某商 场用TV-A-28表示28英寸A等彩色电视机,这种代码属于( 助记码)14.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用户需求分析 )

技术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试题重点

技术经济学 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技术与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交换活动中始终并存,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3)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 有生命力的。而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但同时,技术的突 破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5)技术与经济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经济效益 经济效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劳动消耗的比较,而将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益。 理解经济效果必须注意: 1)成果和劳动消耗相比较是理解经济效果的本质所在; 2)技术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有正负之分; 3)经济效果概念中的劳动消耗有三部分组成,包括技术方案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财 力,即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劳动消耗,劳动占用,间接劳动消耗三部分。 三.经济效果的表示 1)差额表示法 这是一种成果与劳动消耗之差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 这种方法要求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必须是相同计量单位,其差额大于零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2)比值表示法 这是一种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 比值法的特点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计量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计量单位相同时,比值大于1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3)差额-比值表示法 这是一种用差额表示法与比值表示法相结合来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其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劳动消耗 劳动消耗成果 附:经济效果的分类:企业/国民经济效果;直接/间接经济效果;有形/无形经济效果 四. 成本的划分 总成本费用也称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企业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或择一成本,它是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益时而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益。或者说它是指生产要素用于某一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时所付出的代价。 机会成本产生的概念源于‘资源是稀缺的’这样一个事实,它将以各种方式影响技术方案的现金流量。 (三)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 隐形成本是指企业自有的资源实际上已经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但在形式上没有支付报酬的那部分成本。

建筑工程资料表格整理归集

建筑工程资料 第一章工程管理资料 工程概况表 工程开工报告 工程竣工报告 工程停工报告 工程复工报告 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项目大事记 施工日志 不合格项处置记录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第二章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技术交底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 设计交底记录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第三章工程测量记录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地基验槽记录 楼层放线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单位工程垂直度观测记录 第四章工程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记录表 预检工程记录表 施工通用记录表 中间检查交接记录表 地基处理记录 地基钎探记录 桩基施工记录 混凝土施工记录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砂浆配合比申请单 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 混凝土开盘鉴定 预应力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有粘接应力结构灌浆记录 建筑烟(风)道检查记录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调试记录 第五章工程试验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防水工程试验检查记录 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调试报告 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电气器具通电安全检查记录 电气照明、动力试运行记录 综合布线测试记录 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 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管道通水记录 管道吹(冲0洗()脱脂试验记录 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伸缩器安装记录表 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 风管漏风检测记录 各房间室内风量测量记录 管网风量平衡记录 电梯主要功能检查记录表 第六章施工验收记录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工程检验质量检查记录表(通用) 分部分项工程 共划分为:一、地基与基础工程;二、主体结构;三、建筑装饰装修;四、建筑屋面;五、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六、建筑电气;七、智能建筑;八、通风与空调;九、电梯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信息和信息化 信息化:源于60年代的日本。 内涵:一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而高一层次则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开发、利用、处理、管理、 服务等方式的完善和现代化。从外延的角度来说,他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数据:是用于记录、描述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的区别与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述形式;数据符号单独表示时没有任何含义,只有把它们放入特定的场合进行解释和加工,才能 使其具有意义并升华为信息。 信息的性质:普遍性 可转化性 客观性 可分享性 时效性 可传播性 相对性 不确定性 层次性 难度量性 动态性 有价值性 管理信息的层次:按照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 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两大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 有关的数据库。(业务处理、过程控制、办公自动 化) 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 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

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 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和决策。 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阶段 (二)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 (三)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 三、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 决策: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 动。 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非结构化决策,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半结构化决策,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 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 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 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 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 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概念图,我们可以得出: MIS是一个人机系统; 一体化或集成系统; 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数据,辅助决策; 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在某些时候,某些组织,只用了管理信 息系统的一部分即子系统的概念。 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提供信息为组织的管理服务,是一个人机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结合,是一个综合系统,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从广义概念上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 类:基于管理职能的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是两种分类的综合,基于 管理任务与智能的分类。 基于管理任务的分类 基于管理智能的 分类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技术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指“节约”或“节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 2.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的发展为技术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技术和经济之间是协调发展的 第二章经济性评价的基本要素 1.经济效果的概念: 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果 (1)将技术方案获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2)技术方案实施之后的劳动成果必须是有效的 (3)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劳动耗费是指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2.经济效果分类: (1)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分为企业经济效果和国民经济效果 (2)根据受益者的不同分为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 (3)根据能否用货币计量分为有形经济效果和无形经济效果 3.经济效果的表达方式: (1)差额表示法: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2)比值表示法: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耗费 (3)差额比值表示法:(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劳动耗费 4.提升经济效果的途径: (1)保持劳动成果不变,降低劳动耗费 (2)保持劳动耗费不变,增加劳动成果 (3)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费同时增加 (4)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同时降低 (5)劳动成果增加,劳动耗费降低 5.投资的概念和构成: 项目从筹建开始到全部建设投产为止,整个过程发生的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建设起贷款利息及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四个方面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类比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估算法:Y=(Yo / Xo )X Pf Y=拟建项目的投资额 X=拟建项目的生存能力 Yo=同类项目的投资额 Xo=同类项目的生存能力 Pf=物价修正系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