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一、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动手操作

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

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图……)

B、同桌互说

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1:7+7+7+7+7

学生2:4+4+4+4+4+4

学生3:3+3+3+3+3+3+3+3+3+3+3+3+3+3+3(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生答:有15个3。师及时说:这样说我就清楚了。老师写并请下面的同学帮着数,有些学生就叽里咕噜地说:太长了,真麻烦!)

⑤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后都争着回答)生1:加数都一样。(分别请学生说出这条算式的加数)

生2:都是加法。

生3:都有好几个加号。

⑥谈话:这么长,还有比这条3+3……算式更长的算式吗?(有一位学生说出了30个2相加,这时,老师用很惊讶的神态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满

足、很自豪)如果有100个3相加,你感觉怎么样?(太长了,太麻烦了,一个黑板都写不下)谁有好办法,使这么长的算式变得简短些?

3、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沉思,有的讨论,经过多次探索,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开始汇报)

(2)汇报:

小组1:用合并加数3+3=6、6+6+6+6+6+6+6+3(下面学生说:还是太长了)小组2:3+3+3=9,9+9+9+9+9

小组3:15个3相加

小组4:用乘法15×3

师说: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感觉合并加数的方法还是太麻烦,而且我们以前学过加法,你们想知道数学家想出了个更简便的表示法?(学生齐声说:想)

(3)师出示:15×3并说:看到这算式,你想说什么?

学生1:真的很简便!

学生2:这个“×”是什么?

学生3:15哪里来,3哪里来?

学生4:这个算式怎么读?

(根据学生的提问,请学生帮忙,逐一回答)

(4)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中引出乘法算式的读法、表示意思、乘号和乘法。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写法——乘法。

4、体验运用

(1)找:师: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一趟,那里就有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看谁找得多?

(2)写:针对问题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说: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5、谈收获:……

6、生活拓展: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大家课后去找找,看谁找得多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想 说课教师:樊亚平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4页到46页的内容。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 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 三、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四、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 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三)、巩课拓展。加深顿悟 (四)、课堂小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第二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闯关游戏。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 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接着4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 上周二赏析了修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有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好的启示。我们组通过讨论认为修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 一、活用教材,善于组合教学资源。 修老师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修老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荡秋千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巩固练习时,又活用教材,将学生带入游乐场的世界,接触生动形象的素材,有4人4人的摩天轮,有2人2人的过山车……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乘法算式的基本特点。 二、直观教学,善于创设活动情境。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本节课,修老师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这个中心,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活动情境,把学生带入公园一角,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的不同,发现相同加数,感知相同加数的个数。进而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在巩固练习中,修老师也不忘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一些相同图形,并列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

对乘法算式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乘法算式的基本特点。 三、巧妙设疑,善于引领自主学习。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惠指出:“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为学而学,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形成学生欲证不能,欲罢不能的态势,就会使学生很快地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进入数学思维的境界。教学中,修老师让学生听写加法算式:3个2相加;4个3相加;5个4相加;100个2相加。让学生亲身经历100个2相加写加法算式很累很麻烦,从而产生学习乘法新知的欲望。在强烈的好奇心的引领下,使学生的学习走向主动。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思考,操作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在巩固练习第1题的教学中,有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各位探讨。本节课的重点有两点,一是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二是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中,求玩摩天轮的一共有几人?学生已经口答:4×5=20(人),教师又问:用加法怎么列式?学生再口答加法列式。这样,是不是会存在思维的倒退。使部分学生依然依赖加法来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2011年10月

人教版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设计:王史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展示情境图 师:这是哪儿?(游乐园)你们喜欢去吗?(喜欢)游乐园里有哪些东西? 游乐园里有没有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解答?谁来解释? 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一:3+3+3+3+3=15 解释一:一架小飞机里有3个人,有5架飞机,就是5个3相加。 问题二: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二:6+6+6+6=24 解释二:一节车厢里有6个人,有4节车厢,就是4个6相加。 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三:2+2+2+2+2+2+2=14 解释三:一节车厢里有2个人,有7节车厢,就是7个2相加。 (有其他问题将算式写在黑板左边角落)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 1.认识“相同加数” 师:再来看看这三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加数都相同。 师: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师:那谁来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里,相同加数分别是几呢?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 相同加数相加。 (先说:3+3+3+3+3=15 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 3,有 5 个 3 相加(板书),再请 学生说另外两个算式)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列吗? (让学生照样子列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可以是用“你说我写”的方式) 2. 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接下来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列算式的游戏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快速打开 草稿本准备。 师:一只青蛙有几条腿?(4 条)那 2 只青蛙有几条腿呢,怎样列式?动笔写下 来。三只呢?(学生继续写算式)如果要算 49 只青蛙一共有几条腿?谁来列式? (让学生上台尝试) 师:要写几个 4 相加?(49 个 4)你在写这个算式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很麻烦,很费时间。 师:49 个 4 相加,一个一个写真的很浪费时间,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写法? 生:乘法。 师:你能上来写一写吗?(49×4) 师:乘法这是一位新朋友,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板书课题) 3.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师:谁来说说他刚才是怎么写这道乘法算式的? 生:先写 49,再写乘号,最后写 4。 追问:4 表示什么?(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加法算式中没有 49,49 又表示 什么?(49 个 4)那 49×4 表示什么?(49 个 4 相加,和加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一样)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4+4+4+4+ ……+4 49 个 4 49×4 师:49×4 这个算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乘号) 师:乘号像什么?(叉叉、英文字母里的 X 、把“+”转一下,介绍乘号的由来)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指名学生读),我们跟着他读一读。(49 乘 4) 师:49 个 4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 49×4,还可以写成 4×49。 板书 4 ×49),一道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 2 道乘法算式。 师:将左边的加法算式和右边的乘法算式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法? 师:上面 3 题能写成乘法算式吗,怎么写?怎么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学情简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在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获得主动发展,并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4、目标预设 ⑴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⑵ 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⑶ 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⑷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

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 到"放" ,导学探究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 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 一

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陈**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 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张莉莉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小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法选择: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 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八、教学准备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6~51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学情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在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获得主动发展,并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4、目标预设 ⑴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⑵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⑶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⑷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 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材料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四:一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二是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三是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四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纵观整个课堂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转换过渡不够理想。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的活动情景,感性地体会“几个几”。然后列出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在参与某一种活动。依次出示了类似的几组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点,也就是加数相同。也渗透了“几个几的和”这一认识。但教师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引导认识还是不到位,这位乘法的的改写及意义的理解留下了隐患。接着教师创设了20个4相加的情景,在这个环节教师处理有点不妥。我认为20个4加起来很麻烦应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不能是教师一句“这样写很麻烦”简单代替。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连加算式。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有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的想

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接着教师直接引出了乘法,并进行了各部分名称和乘号认识的教学。我认为这个环节之前应该激发学生思考、创造,让学生去想办法解决这个“20个4相加很麻烦”的问题。教师不急于提示孩子怎么做,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怎么做。之后教师介绍乘法这种运算就水到渠成了,应为这时的学生有这种学习需要。 二、乘法算式的意义理解是不到位的。 通过课堂上学生对一些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效果看,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学生对于这样的形式上的改写没有遇到多少困难。但我们需要回到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上来思考,某一个乘法算式,如3×5表示什么,它与哪些加法算式有联系,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这个乘法,也许许多同学会感到有些困惑。这就是本节课难点没有突破的表现。这里建议教师在学生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是多次渗透几个几的迁移,因为只有求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可以采取让学生多口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这也避免了整堂课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单一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浓一点,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过渡后,还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将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理解乘法的意义。建议设计这样的练习:1、用摆小棒或者画图的形式表示乘法算式。2、给出几个几的图例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表示。 3、某一个乘法算式是哪些加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4、用语言描述某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 5、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几个小朋友给出不同的答案,判断谁的回答正确,问问为什么?这样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顺利地从加法过渡到乘法,并对乘法的意义有正确的、应有的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动物学校,你们想不想进去看一看?(生:想) 2、师:但是动物学校的大门需要解开密码锁才能打开,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逐一提问后汇报答案) 3、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加法算式,4+4+4+4他的加数有什么特点?(生:加数都是4)那2+3+6的加数一样吗?(生:不一样。) 4、问:你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你想怎么分? 追问:左边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生:加数都是一样的)右边呢?(生:加数不一样) 5、师:我们小朋友顺利解开了动物学校大门的密码,现在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讲授]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题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首先来到的地方是操场。在操场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有小鸡和小白兔) 2.师:小白兔们在一起做游戏,你知道她们是怎么分组做游戏的吗?(生:2个2个在一起) 3.师:他们是2只2只一组,一共有几个2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比划边说)1个2,2个2,3个2。 追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算出小兔一共有几只?(板书:2+2+2=6) 师:现在我们再一起看着黑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2?3个2相加得6。 4.问:操场上除了小白兔还有谁啊?小鸡又是怎么分组活动的?(生;小鸡是3个3个站在一起的)

5.问:这里一共有几个3呢?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1个3、……4个3。 问:4个3只一共是几只?谁来列加法算式?(板书:3+3+3+3=12) 问:哪位小朋友可以到黑板上来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相加呢? 6.小结:(指图)刚才我们发现,3个2相加,就是小兔的只数,4个3相加,算出了小鸡的只数。 7.比较: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二)教学“试一试1”,再次感受“几个几”。 1.谈话:老师这里啊有一些小棒,它们是两个两个靠在一起的,我想知道一共有几根,你能帮我数一数吗?(生板演) 师:我们一起拿出手指指着数一数,1个2、2个2、……5个2 2.师:现在我想知道我们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三)教学例题2,认识乘法。 1.谈话:参观了动物学校的操场以后,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 2.提问:这些电脑是怎么排的呀?(生:2台2台摆的) 问:有几个2台呢?(生:4个) 问:那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怎样列式?(板书:2+2+2+2=8) 师:这里一共有几个2相加?(生:4个)(板书:4个2相加) 3.谈话:求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认识) 4.谈话:4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要怎么写呢?我们小朋友看好老师写4×2=8(板书) 师:你看看这两个式子,谁来说一说,这里的2是怎么来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pdf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48—50练习九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类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能熟练地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教学难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提出目标 1、找朋友。(用卡片出示) 2+2+2=63+3+3+3=12 3×4=123×2=64×3=122×3=6 2、出示学习目标: (1)自主完成习题。 (2)在自主学习、互动展示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

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熟练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进行找朋友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课中让学生用加法算式求得相应乘法算式的积做发铺垫,也让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习目标的提出,让学生努力有方向有奔头,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完成练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49的5、6、7、8题(教师参与其中,相机帮助,重在收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及错例,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 2、同桌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展示,成果共享。(以小组为单位逐题展示) (1)算法展示 a.第5题 算式:5×33×5 6×44×6 (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读读所列的算式,并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b.第6题 算式:2×43×52×6(或6×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的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而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所以我将抽象的概念渗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活动中,通过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引出乘法运算,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学法:结合本节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去哪玩呀?(游乐园)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一个大型的游乐园里去看看,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快瞧!谁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根据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游乐园的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渗透乘法的意义。 1.教学例1,感受相同加数相加。 生1:看到游乐园里有小火车、过山车、小飞机。 生2:看到小火车有4个车厢,每节车厢里有6人。 …… 生1: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习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的开始利用鳄鱼张开的嘴巴产生角,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张开度的问题情境,刘老师借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从“实物图——手势——角”的逐级抽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也是本课的亮点,在历来的教学中画好角后老师会顺手添上一条短弧,角的定义中是没有也推导不出要画上这条短弧的,这对教师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外飞仙”,老师从没有认真去想过这弧线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在两条边形成的这个夹角之间可以划上弧线,这就是角。而刘老师通过大转盘转动的不同方向呈现出旋转方向的短弧,学生可以直观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开口的方向,两边所夹区域的含义,再和学生总结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则会搞不清楚我们所比较的到底是什么。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评课稿听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分析、评价等口头表述能力”,谈几点收获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通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中活动项目,发掘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乘法意义 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打开了,争着回答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展示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的利用学生的发言小结出求几个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终审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汤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出示主题图) 2、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啊(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解答 (1)让学生看小火车一节有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坐了多少人 (2)让学生看过山车一节做了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做了多少人 (3)让学生看摩天轮一个吊箱有多少人,有几个吊箱一共坐了多少人2、组织学生交流 (1)让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书写算式(书写时速度慢一点) (2)引导 A、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快,数字太多,老师只记得加数是2(或是其他),忘记有几个2,怎么办呢? B、组织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述 板书: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提问 (1)让同学们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 结论:都是加法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4、设疑:如果是20个3相加,30给 4相加,怎样列算式? 揭示:用加法列算式,算式很长,写起来很麻烦。 引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方法,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各位老师,同行们: 首先要谢谢钟老师和杨老师。这次我第三次听陈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甚至在初中、高中要学的很多知识都与乘法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陈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展开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在认知过程中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陈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简洁但不简单,亲和而富有情意”的课堂,充分突显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陈老师安排了“抱团打天下”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如“帮喜羊羊们算钱”“游乐场解决问题”“摆小棒”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了运用“观察→问题→列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二、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分三次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第一次在“暖羊羊一共有多少钱”中学生算出4个10相加后,老师提问:如果再增加一张10元,是几个10相加呢?第二次在计算“村长一共有多少钱?”时,陈老师通过“我都听不清了,慢一点儿,我都不知道我该写多少个5了?”“这到底要加多少5啊?”“我现在写得够吗?”“还差几个5?”等语言来引导,这两个环节的明线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几个几”,暗线就是让学生感知了连加计算的麻烦。这时少数学生想到了用乘法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后,全体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练习环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有收获。 2.假期很多同学都去了游乐园,我们一起和图上的小朋友再到游乐园去看看吧。 3.谁来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新授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一架飞机上有三人,一共有五架飞机。 2.和同桌说一说,一架小飞机有几人?一共有几架飞机?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快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4.你会列算式吗?教师板书: 3+3+3+3+3=15 5.对,列成加法算式就是…… 6.重复问:几个三?几个三?几个三?几个三?(ppt) 7.好,我们把相同的三写在前面。 板书:3 8.相同的加数有几个?都是几? 板书: 3×5=15 9.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10.像这样的运算就叫“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就叫“乘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I(板书补充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11.我们再接着玩游戏。 12.出示火车图。请你们和同桌像刚才那样说说,你知道的数学信息。 13.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板书: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14.请你用加法算: 6+6+6+6=24(人) 15.在这里边,你能说它有几个几吗? 16.相同的加数是几?几个6?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四单元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6~51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详尽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易方法。 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学情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严重的基础。 3、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在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合适的补充和调整,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调和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得胜利体验,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获得主动发展,并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4、目标预设 ⑴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⑵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易。

⑶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⑷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狐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严重环节,是一堂课胜利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简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优良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

找规律评课纪录

找规律评课纪录 湘辉: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少了一点浮躁,少了一点花哨,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应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学校常规模式下的教学。芳老师做的这节课, 充分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这一理念,并且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学习,在活动中乐于思考,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原则。 颜思湘:芳老师本节课为学生选取了“感知规律一认识规律一探究规律一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定位非常准确,可见芳老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很到位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悅的课堂氛围,芳老师在课堂伊始时设计了互动游戏一一猜一猜老师从百宝箱中抽出的花朵的颜色。这就是需要学生探索的规律。 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开始的随意猜测转变为遵循花朵颜色的规律进行推断。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芳老师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与她合理的选择学习方式是分不开的。 王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伯尔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是教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当学生对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芳老师出示了教学主题图,为学 生提供了“花朵.彩旗、灯笼、小朋友”四种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 自己观察.发现、描述图上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学生从同桌互说到全班交流、汇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 收获,在共同交流中分享学习成果。 琼英:对于规律的探讨,芳老师采用感知规律一认识规律一探究规律一创造规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我们看到,芳老师给学生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概括、描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交,。芳老师选择让学生互说自己用学具摆出来的规律、互检对方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47、48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 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 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小飞机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15有1+1+……+1+1=15 几个1相加? 15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3人,一共有5个3相加,3+3+3+3+3=20 还有别的算法吗?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15×1或 1×15 2)3+3+3+3+3=5×3或3×5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15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