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原创-初稿)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原创-初稿)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原创-初稿)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原创-初稿)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教育扶贫在应对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的模式研究

目录

一、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

二、教育扶贫 (1)

2.1 教育扶贫的含义 (1)

2.2 教育扶贫的意义 (2)

2.3 教育扶贫的主要问题 (2)

2.3.1 理论研究不足 (2)

2.3.2 多元合作机制具有局限性 (2)

2.3.3 扶贫方法缺少适用性 (3)

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3)

四、精准教育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6)

4.1 精准教育扶贫的含义 (6)

4.2 实施精准教育扶贫的意义 (7)

4.3 实施精准教育扶贫的方法 (8)

五、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贫困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它在各种社会形态中都有所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贫困问题在中国仍然存在,而能否处理好贫困问题将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教育扶贫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有着长远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具有社会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教育扶贫策略上应当具有超前的意识,克服急躁的心理,以使得教育扶贫具有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对贫困的人口予以政策上倾斜,防止教育贫困所带来的危害性,而这就需要国家乃至社会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待写)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待写)

二、教育扶贫

2.1 教育扶贫的含义

教育扶贫指的是国家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经费,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通过投入教育经费使贫困地区的人口得到高等的科学知识,掌握技能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并且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要解决教育扶贫问题,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吸收了中国和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我激励,使教育扶贫成为社会主义共同心理的思想基础。作为贫困地区的一项输血工程,教育扶贫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具备切除贫困恶性循环的功能,在扶贫系统应该把扶贫

项目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教育资源要向一些贫困的地区倾斜。政府加强对教育扶贫资金方面的投入,会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提升,并为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教育扶贫既是一种特殊的输血项目,又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要缩小贫困的范围,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率,就必须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环境。

2.2 教育扶贫的意义

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过去,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扶贫模式的基本形式以输入物质层面的东西为主,缺乏对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的培养与重视,因此在扶贫项目中应该注重教育扶贫的作用。邓小平曾经告诉外国记者:“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教育扶贫是社会主义致富道路上的一部分,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某种程度上,贫困是生产要素的缺乏,使人们依靠当地的生产资源要素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通过教育扶贫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贫困,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

同时,教育扶贫可以改变一些贫困地区的落后观念,逐步接受教育是摆脱贫困和扶贫投资的有效途径,且这种方式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正如俗话所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意味着人们逐渐发现了教育对于改变贫困的作用。教育扶贫既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压力所造成的社会压力。因此,教育扶贫应该成为全社会扶贫工程战略的重点。

2.3 教育扶贫的主要问题

2.3.1 理论研究不足

从发生机制分析贫困的原因,其因素有很多种,它是由区域的历史起点、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引起的,如何应对贫困和教育扶贫的现实矛盾问题,如何使政治和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人口环境互相,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教育扶贫在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也没有足够的实证研究,一些研究结论概括性很强但并不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3.2 多元合作机制具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扶贫包括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扶贫、以扶贫资金为主的社会资金扶贫和以非政府组织为主的教育扶贫,教育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扶贫主体是否是有效的扶贫对象的角度来探讨,更多关注于政府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扶贫的效果等一些方面,评价视角局限于政府绩效或见习所得,对在教育贫困地区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缺乏全面的研究。

2.3.3 扶贫方法缺少适用性

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扶贫主体是不是对客体有有效的作用,或是从扶贫主体的角度来探讨,很少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身需求方面进行研究,在参考国外模式的时候,忽视了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从救济型的扶贫转化为自发型的扶贫,没有考虑经济投入和生存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变量引起的一些偏误的影响,应用方法缺乏实用性和可靠性。

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所谓绝对贫困就是社会人们对绝对生活水平的衡量,是以纯粹客观的物质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生活条件。相对贫困意味着一些人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于社会其他阶层的较低水平。因此,相对贫困度量的是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财富或收入的分配情况。

在对贫困概念的区分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把贫困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但具体解释中存在着种种歧义,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区分。一个定义是:绝对贫困主要是依据营养标准,也就是说,满足基本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作为最低水平的营养标准。相对贫困的衡量,又称消费标准法,是一般社会成员需要从事正常社会活动的最低消费量。消费不仅包括食品消费所需达到的最低营养标准,还包括其他必需品的消费和一些基本社会活动的参与。这个定义应该说有问题。根据这个定义,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平均收入如果他们有能力购买满足他们最低营养水平的食物,那么他们的收入就不会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仅需要有钱吃饱肚皮,还得另有一笔用于其它方面如穿衣、居住、对外活动等的开支,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正常生活。也就是说,这一定义对于绝对贫困的界定,是低于绝对贫困的标准;它对于相对贫困的界定,实际上才是绝对贫困的标准。“一般社会成员从事正常社会活动所需

要的最低消费量,不仅包括达到最低营养标准所需要的食物消费,还包括其他必需品的消费和一部分参与社会基本活动所需的支出”,这恰恰是为绝对贫困定下的一条标准线,低于这一标准的就是绝对贫困。

国际上使用的马丁法也是将绝对贫困标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食物贫困线,一是非食物贫困线:食物贫困线是指人体生存需要的一组“基本食物定量”的价值量,非食物贫困线是指人们为满足基本生存所必须的衣着、住房、医疗等费用支出,两者合起来构成贫困线。另外,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是将居民的食品支出在总的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作为判定贫富状况的标准:当这一比重超过一定数值时,居民的生活状况即可视为处于绝对贫困。这里总的消费支出实际上也是包括食品消费和非食品消费两大部分。

由上可知,以营养标准和消费标准来区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不正确的:绝对贫困线也要涉及营养以外的消费。一般来说,两者的区分在于,绝对贫困是根据实际生活状况是否达到最低生活需求的水平来确定的;而相对贫困是根据统计标准来确定: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人们满足生存的需要是否处于匮乏状态。而相对匮乏到什么程度,具体标准是怎样的,则说法不尽一致。有的将相对贫困线确定在总体人均收入的二分之一的标点上。有的将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规定为相对贫困人口。还有将其收入低于平均收入三分之一的社会成员视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不论怎么说,相对贫困总是相对于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准而言的。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述这种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比较的方法仍然属于绝对贫困标准的衡量。该观点一方面承认,绝对贫困的基本含义,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通常是以饥饿、严重的营养不良、文盲、破陋的衣着和住房等为特征;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一绝对贫困线一般定在平均收入或消费水平的30%上。应该说,这一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它所含的两个方面是不对应甚至矛盾的:在那些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很高的国家或地区,收入为平均水平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社会成员,其实际生活状况并不在绝对贫困线上,而是高出许多。同样,在那些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很低的国家或地区,收入为平均水平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社会成员,其实际生活状况也不在绝对贫困线上,而可能低出许多。

这一观点还认为,绝对贫困标准是因地点和时间而有变化的,带有明显的国别性和阶段性特征。所谓国别性,是指目前各国使用的贫困线通常是由各国的官方根据其具体国情来规定,因国别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所谓阶段性,是指随着

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接受的最低消费水平———贫困线也会随之上移。

这一说法没有注意到:世界各国所定贫困线虽有差异,但所依据的原则和事实应该是同一的:以社会成员可以维持最低正常生活状况为标准。同样,贫困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变动,但这主要是由食品等的价格变动造成的,而维持一个人最低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热量、营养、住所和卫生条件等等却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并不一定是“随着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绝对贫困线“也会随之上移动”。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绝对贫困线,而成了相对贫困线。

在这种观点看来,什么是相对贫困呢?“相对贫困的含义,是指贫困不完全是从绝对意义上的生活水平而言,它还有根关键的心理基础。”这种观点指出,人们主观认定的可维持生存的水准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会有很大差别,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被认为是必需品的东西,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也许被认为是奢侈品。相对贫困实际上是一种“被剥夺感”。如此说来,相对贫困主要是个心理感受问题了。实际上,相对贫困首先是一个客观事实:即生活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状况;而心理感受是随着这种实际状况而来的。单纯的心理感受不说明任何问题。也就是说,相对贫困也有一个确定的客观标准,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感受而改变。这一标准就是上面提到的与社会平均收入或消费水平相比,处于较低的层次,例如在百分之三十以下等等。

这种观点是将百分之三十收入或消费水平最低的社会成员确定为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但这只是确定相对贫困标准的另一种方法;并非第一种方法,低于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三十是确定绝对贫困线,第二种才是确定相对贫困线。依据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定义,前者在任何国家、地区都会存在,可以缓解而难以消除,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主要是,如何将它控制在一个对于社会来说比较安全的范围之内;而后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能够消除的,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主要是如何有效地消除它。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相对贫困人口增多时,其中处于最底层的绝对贫困者可能增多;而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甚至消除,可能大大缩小贫富收入差距,缓解人口的相对贫困。

谈到贫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问题,上述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区别的某种模糊,与这种通常的看法不无关系。实际上贫困问题既有经济的因素,也有非经济的因素,而后者往往被忽视。联合国开发署在《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

中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值得注意。这一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还包括人均寿命、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从40岁以前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食物的状况等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程度。对于贫困问题,应该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多方面来予以综合性的考察。

四、精准教育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4.1 精准教育扶贫的含义

“精准教育扶贫”属于“精准扶贫”或“教育扶贫”的下位概念,至今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科学界定,而更多是简单迁移“精准扶贫”或“教育扶贫”的概念。因此,研究精准教育扶贫机制,首先需要弄清其概念,科学界定其内涵与外延。

4.1.1 精准教育扶贫的内涵解读

精准教育扶贫是相对粗放教育扶贫而言的,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或不同贫困人口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教育治贫方式。精准教育扶贫的内涵涉及三个基本考量,首先是扶贫动机,精准教育扶贫强调“扶真贫、真扶贫”;其次是扶贫过程,精准教育扶贫包含“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三项主要内容;再次,从扶贫效果上看,精准教育扶贫强调“投入”与“产出”具备最优效能。这三个基本考量构成了精准教育扶贫的基本面目。当然,精准教育扶贫归根结底在于提高教育扶贫效率。教育扶贫能否冠以“精准”二字,关键在于能否将有限的教育扶贫资源真正释放其应有效率。教育扶贫效率包括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和教育扶贫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其中,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教育扶贫资源分配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所产生的效益,即教育扶贫达到帕累托最优,强调教育扶贫“对症下药”;而教育扶贫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则是指教育扶贫资源收益与投入之比,强调教育扶贫“药到病除”。本文认为,精准教育扶贫是指基于“扶真贫”理念,追求高效教育扶贫目标,利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滴灌式”教育治贫方式。

(二)精准教育扶贫的外延分析

精准教育扶贫的外延是指精准教育扶贫所涉及的内容或范畴。关于精准教育扶贫范畴的界定,不同视角可以透视不同范畴。本文从学理和实操两个视角去透

视精准教育扶贫的外延。从学理上讲,精准教育扶贫必然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其中,精准识别体现为教育扶贫对象瞄准精度;精准帮扶关乎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容与实施方式是否切实;精准管理涉及教育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教育扶贫资金精准运作以及教育扶贫成效精准考核等。从实操层面看,精准教育扶贫包括学前精准教育扶贫、义务精准教育扶贫、普通高中精准扶贫、中职精准教育扶贫以及高等精准教育扶贫等。如,甘肃省《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其精准教育扶贫包括“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兜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及倾斜性实施高校招生扶贫政策”等〔1〕;同样,贵州省出台《贵州省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精准教育扶贫包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提高普通高中、优化中职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稳定教师队伍六个方面〔2〕。当然,也有地区将教育扶贫划分为学历型教育扶贫和非学历型教育扶贫。

4.2 实施精准教育扶贫的意义

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是整个教育扶贫工作的开端,主要在于解决“要扶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有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前提,而且还是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现实诉求。

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是有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贫困识别”是研究贫困的首要问题。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教育扶贫要实现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目标,离不开对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扶贫效率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扶贫对象瞄准精度较低,多数教育扶贫项目都是“撒芝麻盐式”进行的,教育扶贫资源溢出现象较为突出。出现“该扶贫的没有扶贫,不该扶贫的却享受扶贫资源”的情况。因此,要有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必须精准识别教育扶贫对象。当然,教育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其对象识别必然包括贫困识别和教育能力识别。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更多是关注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即以贫困程度作为教育扶贫对象的根本指标或唯一指标,而很少考虑这些贫困人口是否具有受教育能力。于是,教育扶贫效能鲜能真正释放。因此,要实现精准教育扶贫,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

关键。倘若教育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将非贫困人口纳入教育扶贫对象之中,不仅造成教育扶贫资源溢出,还可能导致教育扶贫过程中的“劣币驱良币”现象。同时,若将不具备受教育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教育扶贫对象之中,同样也会造成教育扶贫资源浪费,致使教育扶贫失效。可见,贫困人口识别和受教育能力识别两个方面的精准度都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效。因此,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不仅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是有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是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现实诉求

教育扶贫对象的瞄准精度和甄别的有效性对教育扶贫开发工作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导致教育扶贫资源溢出、教育扶贫效率低下,重则造成教育扶贫开发工作整体失效、教育扶贫开发工作目标难以实现。换言之,能否精准识别出教育扶贫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扶贫工作的成败。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教育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现象层出不穷,诸多地区教育扶贫起步较晚,教育扶贫对象档案没有建立起来。于是,在教育扶贫过程中,一些地区仍然沿用扶贫部门原先掌握的贫困人口建立档案。然而,那些已有的贫困人口档案在实际建设中是存在问题的,譬如捏造事实、虚报数据、形式主义等。加之我国贫困人口建档建设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贫困人口的确定不是通过科学标准识别出来的,而是基于扶贫办测算结果自上而下分配的指标。众所周知,抽样调查虽然在统计意义上能保证代表性,但由于抽样调查本身的不完全性以及抽样过程中的误差,贫困人口遗漏现象不可避免。此外,原来的贫困人口档案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储量以及教育发展诉求等缺乏相对全面的记载。因此,要实现精准教育扶贫,有必要进行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重新建立教育扶贫对象人口档案,增强教育扶贫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扶贫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

4.3 实施精准教育扶贫的方法

建立完善的教育扶贫对象人口档案

要保证精准教育扶贫,需要全国范围内自下而上地进行普查,建立教育扶贫对象人口档案。要组建结构合理的调查队伍。调查人员不仅涉及行政人员、统计专家、教育专家、贫困人口代表、计算机专家,还要包括非政府组织的第三方相关人员,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要开展全方位的调查。

调查内容不仅包括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民族等),还要涉及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受教育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要建卡立档并建立教育扶贫对象数据库。调查结束以后,要及时建档立卡,并将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库中,确保调查数据的完整性。要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和受教育能力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教育扶贫对象既是贫困人口,同时也具备受教育能力。要实施动态调查,保证调查的持续性。最好是每隔二至三年重新调查一次,不断更新数据。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避免漏帮,确保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真正得到帮助。

设计科学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程序

科学设计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程序是确保教育扶贫精准识别的重要保障。科学的识别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步,贫困户或贫困人口自主申请。贫困户或贫困人口根据自身家庭生活状况和受教育能力向当地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教育扶贫对象申请书》,并在申请书上签名,然后提交村委会或社区。第二步,由村委会或社区邀请乡镇政府或街道工作人员和贫困村民代表组成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第三步,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和排序,并严格依据教育扶贫对象确立标准入选教育扶贫对象名单。第四步,公示审批。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确定教育扶贫对象后,在村委会及相应村民小组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将教育扶贫对象申请书和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的评议结果统一报乡镇或街道审核。乡镇或街道组织专家以村或社区为单位逐户入户进行复核,审核无误后,整理成花名册报县区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审批备案。

正如前文所述,精准教育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其中,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教育扶贫的前提,更是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实施瞄准精度并不令人满意,教育扶贫过程中贫困人口及其教育扶贫诉求识别不准,整个教育扶贫一直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因此,要实现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必须建立动态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系统,包括完善的扶贫对象人口档案、科学的扶贫对象识别程序以及动态的扶贫对象进退机制。为此,首先建立完善的教育扶贫对象人口档案。当然,鉴于建档工作量巨大,没有必要单独建立贫困人口教育档案,而是将其与贫困人口常规贫困档案合并进行,只是在贫困档案建设过程中,增长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储量和教育诉求统计。其次,设计科学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程序。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

确定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其贫困状况,分析其致贫原因,摸清其扶贫诉求,为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再次,建立动态的教育扶贫对象进退机制,定期重新识别和更新贫困人口信息,及时将返贫人口加入到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并对自然消亡的贫困人口进行销号处理,促使稳定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退出。

建立动态的教育扶贫对象进退机制

扶贫的目的在于促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以扶贫对象必然是动态变化的。建立动态的进退监督机制,定期重新识别和更新贫困人口信息,及时将漏扶人口和返贫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并对稳定脱贫的扶贫对象和不宜教育扶贫的贫困人口进行销号处理,实现教育扶贫对象动态更新。在具体操作层面,以2-3年为一个周期,重新考察和评估原先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将在册但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及不具备受教育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退出教育扶持范围,并及时把错评、漏评和返贫的贫困人口纳入教育扶持范畴,充分发挥教育扶贫资源的应有效益。在对教育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一方面,要做到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各级部门上报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全面,业务人员全程精心操作,分管领导及负责人严格审核把关,坚决禁止暗箱操作和私自更改贫困对象及其属性。另一方面,要夯实责任、奖惩分明。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出现因弄虚作假而引发群众不满造成上访,严肃追责相关责任人;同时,对注重脱贫过程管理、落实脱贫责任的责任主体,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并将贫困户动态监测管理成效作为相关人员评优评先、职级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运行是整个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的中心环节。连片特困地区要实现精准教育扶贫,需要精准设计符合贫困人口需求的教育扶贫项目,对症下药。同时,扶贫瞄准时序也需划分轻重缓急,从全面用力转为重点用力。目前,针对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瞄准偏误实际,需要重点完善和优化以下教育扶贫内容。首先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夯实人力资源基础。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一个贫困儿童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是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生命线。在此过程中,教育扶贫一方面要“控辍保学”,稳定受教育机会数量;另一方面,积极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高义务教育对贫困孩子及其家庭的吸引力,

从而整体夯实连片特困地区人力资源基础。其次,加大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切实性,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再次,更新农民培训模式,最大限度释放农民培训项目的应有助力。长期以来,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因而对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养要求不高。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了该地区摆脱贫困的关键因素。因此,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需要做好、做强农民培训,将连片特困地区的广大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

教育扶贫精准考核与监督机制是精准教育扶贫重要保障,不仅能保障精准教育扶贫工作有序进行,还为精准教育扶贫指明方向。因此,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准考核方式,聘请独立的专业力量对教育扶贫成效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评估指标要求量化,不能量化的也需要采用操作性概念进行描述,确保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对精准教育扶贫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目标任务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实行问责和约谈制度。同时,严肃查处挤占、贪污、骗取、挪用教育扶贫资金的违法违纪案件和问题,对教育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此外,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媒体等第三方监督的作用。

五、总结

(待写)

参考文献

[1]黄忠晶.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辨析[J]. 天府新论,2004,02:76-77.

[2]李强.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J]. 中国社会工作,1996,05:18-19.

[3]谢君君.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 复旦教育论坛,2012,03:66-71.

[4]张冰,孙云轩.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J]. 特区经济,2016,01:107-108.

[5]张翔.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 教育导刊,2016,06:23-26.

[6]傅佑全. 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根本保障[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5:80-83.

[7]刘军豪,许锋华. 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02:44-53.

[8]王嘉毅,封清云,张金. 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 教育研究,2016,07:12-21.

[9]刘冠男. 吉林省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曾天山. 以新理念新机制精准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贫实践为例[J]. 教育研究,2016,12:35-42.

[11]张翔. 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探究[J]. 教育探索,2016,12:94-96.

贫困小学学生教育资助现状分析

贫困小学学生教育资助现状分析 龙山县洛塔乡中心小学 [提要]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是当下教育资助的一条手段,对贫困学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帮助。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但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问题。面对现行的资助政策本文从政策实施,实行程度,实施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后期政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适当对现行的学生教育资助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教育资助现状分析合理化的建议 政策意义:国家越来越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关注最底层人民生活的重要表现。 现状分析:虽然在国家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之后,各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建立了自己相对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准确认定有困难。,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从表面看,这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顺理成章,但实现中仍然有很多漏洞。比如,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第一个是由学生生源所长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面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这些认定,在表面看来很能证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不少地方开的证明随意性很强,可信度较低。重视物质帮困,忽视精神帮困。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事实上,贫困生很大一部分属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贫困,所以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学习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压力。我们现有的帮困助学措施大部分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等,而缺乏对贫困生在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关注、教育和帮助。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在精神帮困方面确实缺乏有力的措施。而且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远比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要来得困难、来得复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部分学生和家长到校之前就备齐了各种贫困材料等着学校减免学费和给予困难补助,促成了学生的等、要、靠思想,不利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由于贫困生群体具有隐蔽特征.贫困生认定工作向来是一个难题。从学校层面来看,因缺乏判断的标准,采取简单的按学生人数分配贫困生指标的办法。学校分解到班,并没有按照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资助。而造成了家长与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的误会,甚至出现严重的争吵现象,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开展。就拿我校的贫困寄宿生来说:每人每学期有500元的救助,班上的名额只有那么几个,怎么办?五十多个面孔,手心手背都是肉,还要照顾到家长的情绪,在不违背救助政策的前提下,争取做到尽善尽美。按照孤儿、单亲、特别贫困(包括父母有残疾的,遭受重大疾病的、自然灾害的)这种程序,绞尽脑汁,生怕家长来闹,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让家长无话可说,上学期做得还算圆满。可这学期开学没多久,有位小孩的婆婆因其帮助其他组打扫教室,专程在教室外面骂其小孩,看着小孩无助的脸,我心里也不是滋味,然后又和我吵。本来小孩子能积极打扫卫生,是件好事,就不知这位家长有那么大的火,我左思右想:一定是在这次省现代投资公司为我校资助的事。资助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学校、

高校教育扶贫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校教育扶贫现状及路径研究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教育扶贫是高校开展社会帮扶的一项重要手段。高校不仅集中了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还具有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近年来,全国部分高校陆续开展了“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教育扶贫现状,很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现况出发,通过对高校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不仅要加大物质资本的保障,更要提高贫困地区的人才素质和教育水平。教育扶贫关系长远,关乎根本。高校储备着大量的人才资源,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最有力的智力支持,且高校基本都拥有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以及海量的图书资源,因此高校在教育扶贫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高校教育扶贫现状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当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教育扶贫工作,但是扶贫的实施效果有待加强,扶贫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问题。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扶贫形式单一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教育扶贫工作都是以“三下乡”、“三支一扶”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由于大部分高校和受助地区远隔数千里,地理位置成为了最大的阻碍,也限制了扶贫工作的开展。高校想要在实地组织活动,只能选择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假期,且受物质条件的约束,实地派遣的人员有限,这些条件下,教育扶贫工作形式只能通过最简单的形式来进行,很难“广而深”的开展。 (二)教育扶贫对象同质化 教育扶贫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高校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帮助谁,又能帮什么。目前来看,高校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主要帮扶对象就是家庭条件艰苦、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但帮扶对象同质化,只能解决短期的燃眉之急。有的贫困生入学后并不努力学习,荒废学业后更是无法改变命运脱贫致富,这种帮扶并不利于长远发展。想要解决问题还要从根本和源头入手。教育扶贫的对象不应局限于贫困大学生,应当拓展为贫困地区的教师、贫困家庭的家长,双管齐下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果。 (三)教育扶贫内容表面化

贫困生感恩演讲稿【精品】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下面整理了贫困生感恩演讲稿3篇,供你阅读参考。 贫困生感恩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富有爱心的各界人士,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大山的贫困大学生叶xx,现已被中国美术学院专科环境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录取。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结对仪式,借此,我想向关心爱护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关工委领导、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表示我由衷的感谢。谢谢你们!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我的父母皆为务农,无经济收入,且皆年过半百,体质不佳。渐渐长大的我们,总是忽略了父母亲的衰老,而我们却也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感恩。 疽住偏僻的大山深处,并无交通,有的只是悄悄长了些许苔藓的石子路,爬山至邻近的村庄公路处要花上3小时,而我的母亲却坚持在这条路上奔波了大半辈子。现今,只有我们一个户长期居住于此的村庄,显得有些苍桑与凄凉。 狂年的母亲开始在集市上卖点蔬菜,为了卖菜,妈妈每天三点起床,打着手电筒、摸着天黑、挑着担子亦步亦趋的赶在这条还布满晨露却再熟悉不过的石子路上…我不会知道在这个年代,能挑扁担过日子的女子还有多少;能这样任劳任怨的妻子还有多少;能这样支撑起这个家庭重担的母亲又还有多少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这样坚持的大学梦到底是对还是错;我这样做到底算不算孝顺;对于一个农民家庭而言,要培养这样一个专业美术生,又得承受起多少 四年前,哥哥因交不起大学费用而外出打工,收入甚微。 前年,姐姐考入嘉兴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费高昂,专业开支大。为供应我们三个子女上学,我的父母不得不四处低声下气去借钱,有利息欠债十多万! 狂年的我,因高考发挥失常,与中国美术学院失之交臂,甚至是一般的本科院校。这样的结果,让我的老师们心痛不已,在替我惋惜的同时,也醛我再高复一年。在家人无条件支持我高复的情况下,然而面对高复的经济压力,我却退却了…是的,我放弃了。我告诉自己,遗憾也是一种美吧!以全省专科名次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下属二级院校,我想,我该满足了吧! 也曾迷惘过、自恼过、自弃过。我知道影子很孤单很无助,而影子的身后却总闪耀着那么一束阳光,伴我行走在黑暗的世界里。在我最无助最彷徨的时候,对学业失去信心的时候。你们,就像是那束永远耀眼的光茫,给我了希望;给予我以力量;给了我最无私的温暖。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做我自己! 我不知道温暖是什么,也许就是早上醒来,看到一抹阳光恰好落在枕边。可以不用急着起床,躲在被窝里偷听妈妈在厨房忙碌的碎音。不一会儿,就能听见妈妈兴奋地喊我起床、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1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秦巴山片区教育扶贫路径优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秦巴山片区教育扶贫路径优化研究 1.1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再次成为我国改革的前沿。“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扶贫重在扶智,扶智教育为本。”。实现全民可持续稳固脱贫,主要是要实施好教育扶贫,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升其“造血”能力。 湖北秦巴山片区80%以上的县市区为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底,湖北秦巴山片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万人,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总人数的18.6%。该片区的贫困不仅是收入和资源的贫困,更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自生能力的匮乏。“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增强人才“造血”能力则是重中之重。教育扶贫作为一种除根性扶贫,已成为湖北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湖北秦巴山片区的教育扶贫仍然局限于收入和物质方面,主要为兴建校舍、配置教学设施、选派师资等“输血式”扶贫,路径较为传统。教育扶贫帮扶项目与贫困者需求脱节、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导致教育扶贫成效不显著,乡村脱贫攻坚进程受阻,势必严重影响2020年该片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影响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无疑对现有的教育扶贫内涵及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有效开展教育扶贫,将教育扶贫资源精准传递给贫困人口,提升其“造血”能力,帮助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从乡村振兴战略层面到精准扶贫战术层面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是当下各级政府和学界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1.2课题界定 (1)“教育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下位概念,其实质是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 (2)“湖北秦巴山片区”位于鄂西北,与陕西省、重庆市、河南省接壤,规划范围涉及10个县(市、区),包括十堰市所属的郧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竹山县、房县、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襄阳市的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将重点综述以下两方面相关研究: (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组成员、农经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内容及时进行了政策解读和理论阐释(韩俊(2017);韩长赋(2017);李国祥(2017)等),且认识较为统一。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主要从基本涵义、总体要求、主要路径、关键举措和主要目标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廖彩荣等(2017))。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的研究主要从顶层设计、制度供给、关键要素、工作部署等方面展开(马玉荣(2017);陈锡文(2018)等),而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是进行理论阐述,较少有学者对该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较短。通过查阅文献,也有少数学者(如王景新(2018);陈美球(2018)等)结合部分地区具体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或案例研究。 经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教育扶贫的相关问题研究较少,仅有余应鸿(2018)专门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成人教育、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展开研究(姜明房(2018);张志增(2017)),而暂未有学者具体以某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对象展开该问题的研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5720275.html,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作者:李智马丽卿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广西上思县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精准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贫困人口基数依然庞大。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受地理、历史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截止2016年年底,尚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人,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2011年国家出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了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利用各种途径,加快完成扶贫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旅游业作为一种污染小、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在扶贫方面有其他产业无法相比的优势。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所以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完全可以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策略的重要途径。 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涵义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顾名思义就是在贫困的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旅游为手段,扶贫为目的,精准识别出旅游扶贫的目标和对象,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 从目前所收集的有关材料来看,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扶贫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分歧主要体现在旅游扶贫概念的差异性。从字面意思理解,旅游扶贫就是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贫穷地区经济发展,从而达到区域脱贫致富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国外关于旅游扶贫的概念主要有PPT以及ST-EP(Pro-P Tourism和Sustainable Tourism and Eliminating Poverty)。PPT主张通过各种能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旅游形式,给贫困人口带来净收益,较贴近扶贫本质。ST-EP则着眼于旅游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很多学者将PPT理解为扶贫旅游,但是旅游扶贫和扶贫旅游却有很大的差异 性。前者重点在于发展各种形式旅游业以带动贫困地区发展,范围远远大于后者,发展空间也大于后者。因此,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就可以理解成在贫困乡村,通过发展不同形式的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精准确定帮扶目标,着眼于他们的净收入,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2019学生资助感恩教活动方案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资助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方案 资助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人才培养、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和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了解,更加有效的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我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资助育人的良好工作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及资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动。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资助育人、筑梦青春,诚信感恩、励志成才。 二、活动时间 2019年5月—11月 三、活动对象 全院师生,重点为曾获得国家、政府及社会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获得奖、助、补、减、免、贷等。 四、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由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师生帮扶结对、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成才教育五个部分组成,具体安排详见附件。

(一)国家资助政策宣传。通过讲座、网站、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在校生多角度、立体化地对国家资助政策进行全面、详细的解读和宣传,全面宣传学生资助项目、对象、标准、办理流程等,确保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 (二)师生帮扶结对。为落实“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针对建档立卡学生为主的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继续实施“一对一帮扶”政策。对贫困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就业、思想等多方帮扶,因人而异制定帮扶计划,有的放矢开展帮扶。要激发贫困学生立志成才,启迪学生知恩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三)感恩教育。学校筹建“德职蒲公英志愿者协会”,倡议每位受资助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写一封感恩书信。各系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各班级召开感恩主题班会。 (四)诚信教育。学校组织学生观看诚信宣传片,举行贷款学生还款承诺仪式,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2019届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指导、提醒毕业生按时还款,举办诚信主题的微视频比赛等。 (五)励志成才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用好奖助学金,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心怀感恩,奋发有为,励志成才,开展助学成才典型事迹宣传,组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同学经验交流分享会,举办“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大赛等。

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

教育资助政策 一、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学前教育省政府助学金。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为300元/生·年。 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免学杂费。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特殊教育6000元/生·年。 (二)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90元/生·年,初中180元/生·年。 (三)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100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生125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 (四)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资金800元/生·年。 三、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等国家助学金资助。一等助学金2500元/生·年,二等助学金1500元/生·年。 (二)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

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三)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2500元/生·年的生活费补助。 四、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和藏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资助标准为2000元/生·年。 (二)免学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资助标准为2000元/生·年。 (三)省政府奖学金。奖励中职学校中全日制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4000 元/生·年。 (四)雨露计划。资助对象:按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无论在何地就读,其家庭均在户籍所在地扶贫部门申请。资助标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世纪扶贫战略的重大转型,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扶贫政策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十三五规划”中,精准扶贫计划成为会议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论文就“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一题进行详细探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扶贫政策的转变,其次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扶贫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Abstract】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major transformati on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n the new century. In 1980s,China began to help the poor and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onference. 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topic of “Research on the Polic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d its Innovation Path”. Firstly,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s briefly introduced. Secondly,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Finally,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some innovativ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标签:精准扶贫;扶贫政策;政策创新 1 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贫困问题一向是各种社会性质以及各种经济形式所面临的共同话题。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显著提高,我国数以亿计的国民拜托了贫困生活,逐渐走向了小康生活,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另外,我国北上广地区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的进步这就导致我国南北经济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特点,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相对失衡状态。因此,精准扶贫的开展能够更好地缓解贫困地区经济滞后问题,所以,精准扶贫的创新途径在目前扶贫政策研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2 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及其挑战 我国农村贫困化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出现的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是影响城市与农村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类型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因此,贫困整治政策也是不同的,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与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扶贫体系,我国经济扶贫政策经历了以农村制度改革减少贫困的发展阶段、以貧困区域为主要对象的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政策、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为目标的开发阶段的扶贫政策、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活条件的巩固温饱问题的扶贫计划、提高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精准”扶贫计划五个阶段[1]。我国扶贫计划由“解决温饱问题”逐步提升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精准扶贫计划,体现出我国扶贫政策的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适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特征,更加符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实际

大学贫困生的感谢信_感谢信

大学贫困生的感谢信_感谢信 大学贫困生的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好!很高兴能写封感谢信。因为信里的一字一句都代表我们贫困生的心声,深表我对您们的感谢及敬意。本人xxx,汉族,xx人,现就读于xx学院xx专业xx班。我家一共五口人,父母均为农民,且均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来源主要靠几亩田地。爷爷岁数大,并有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由于高血压今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家中大部分农活都有父亲来承担,再加上这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家中收入严重减少,而且我和妹妹都在上大学,每年又需两万多元的费用,这使本来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贫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去年学校领导把助学金发给了我。这在经济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借此我真诚的感谢国家、学校的政策,感谢各位领导及所有帮助我的人。当然金钱意味着我家里可以少给我一点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时可以把以前一些挤挤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钱去买一些学习及相关的一些物品。助学金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我信心与勇气!我不是被遗忘在学校角落的垃圾,我也是学校整体的一员。现在,我还是个在校的学生,我没有更好的办法甚至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帮助。但是如今我在学校不甘落后,利用课余的的时间自力更生,出去打工,解决我的部分生活费,这样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另外在大学时光中,我不忘国家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我认真的学习,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没有早退,旷课逃课的现象。我希望能尽我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我会全心全意的做一名成绩优秀、品行端优的学生,以此做为我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和对同学们的回报。今后,我会像你们关心我一样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他们知道,其实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背后有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能有机会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一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是我最大的学习动力和努力的来源;二是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我得以继续学习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三是我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是我得以坐进大学教室里信念支柱!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的言语就是感谢,感谢一年多来关心、爱护我成长的国家、学校、院领导和老师们,感谢生活上给过我莫大帮助的同学们。多年后的我,成功之后一定不会忘记大学的艰辛岁月,不会忘记大学期间大公无私的默默资助自己的人们,你们是我的支柱,是我一生无法忘记的亲人。鉴于以前的学习生活,我不是幸运的,但又是万幸的,得到了老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对于之后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追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打下基础,使自己变得更成熟。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青团员的先进思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好准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做好准备。再次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关怀,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一定会时刻铭记你们的关怀,坚决履行自己的诺言,走好未来路是我的勇气和自信的见证,有你们的帮助我向你们郑重保证: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对人们有益的人,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发挥自己一切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最后,请接受我最真诚的谢意。谢谢!此致敬礼大学贫困生的感谢信相关内容:合作单位感谢信 尊敬的xxxx合作同仁们:这是一封来自xxx地产的感恩信。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长春中海地产已经走过十载春秋,从最初的默默耕耘,到如今的繁花似锦,十年砺练,十城崛起,正因有您的相知相伴,长春中海得以蓬勃发展,为城市主流人居的建设... 助学金的感谢信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读 一、根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规定,对凡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学费、杂费、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1.资助对象 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2.申请条件 依据《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印发〈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教资〔2016〕23号)文件认定为特别困难、困难或一般困难的寄宿生。 以下几种寄宿生优先确定为补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寄宿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寄宿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寄宿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同时,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3.资助标准

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教生)5元/天。每年在校时间按250天计算。 4.申请程序及资金发放 按照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补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评定一次,春季学期根据补助名额和补助对象变动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和评定。 (1)符合补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补助的寄宿生向就读学生提出申请,递交相关证明材料。 (2)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寄宿生名单。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3)公示异议后,学校将受助寄宿生名单上报县级教育部门审核。 (4)县级教育部门按规定的资助标准将资助款发放到受助学生提供的银行卡中。 三、省定营养改善计划 按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要求,我省从2016年秋期开始,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1.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有电子信息档案。

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现如今,中国的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已经全面展开,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统一体系,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研究相关政策下,结合当地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试图寻找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标签: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 中国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且有相当多的农村贫困人口,以贫困地区为主的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贫困地区旅游的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我国进一步提升人均收入的重要途径,还可以逐步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不断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一.清水河县走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子是必然之选 旅游精准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地区,在2000年之前,当地经济的发展单是依靠农民的劳作来推进,农民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科技供农民使用,几乎都是要依靠农民勤劳的双手和简简单单的农耕器具,农民们很难单纯依靠农耕使自己过上好的生活,贫困地区经济的停滞不前,全县拥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直到2011年,国家出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推出,要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借着政策的指引,为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旅游业作为一种污染小、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在扶贫方面有其他产业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走旅游扶贫的路子是必然之选。 二、清水河县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 清水河县旅游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针对当地的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进行旅游建造,与此同时,在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够脱离扶贫的思想,要帮助农村真正的走出贫困,而不是让村里的个别人富裕,同样也不是让农村里一部分人摆脱贫困,这是让贫困地区整体摆脱贫困,增加农村的造血功能。清水河县虽然土地资源并不是非常好,交通也不是非常便利,但他们却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强大潜能,当地可以在相关专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当地的特色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观。 2.1政府主导、政策引领 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引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更好的发展当地经济

最新贫困生感恩发言稿

贫困生感恩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我们这些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上台发言,在这里表达我们对各位领导、好心的叔叔、阿姨们的感激之情,谢谢你们给予我们的无私关爱和照顾。(鞠躬) 我是来自特困家庭的一名大一学生,今年21岁。10年前,年幼的我就慢慢地和我同龄大的孩子不一样了,母亲因为患有严重的精神性疾病,常常失去控制,丧失了劳动能力,父亲因为要工作来养活家,所以看护母亲的重任就担在了我年幼的肩上。原以为这样,也能平平淡淡地生活下去,可是在四年级的一次暑假,由于我的疏忽,下楼去了奶奶家,没想到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回到家门口,看到母亲在二楼口吐白沫,已经不行了,奶奶看到后想去开门,可是门却早早地被反锁了,因为没来得及抢救,母亲就这样喝农药水离开了我。后来过了三年,爸爸给我找了个阿姨,原以为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幸福地生活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噩运又来了。在八月的一个晚上,父亲不幸被车撞死。随之而来的是阿姨带着自己的孩子和爸爸的血汗钱走了,留下的就只有我和爷爷奶奶。 支山村委知道了我的情况后,有很多阿姨叔叔来帮助我,在此我要感谢他们。后来民政部门将我纳入了低保家庭,享受了每个月固定的生活补助,同时,朱新春叔叔也给予了我照顾,每个学期开学前都要特地给我送来资助款。这些补助与帮助让我不再为学费担心,生活学习又步入了正轨。为了对得起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我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之后的职教中心就读每一年我都拿到了奖状,前一年我不负老师们的期望,以高出本科分数线30多分的好成绩考入了盐城工学院机械学院。当时凤凰镇镇长亲自来慰问我,让我享受贫困生助学金。进入大学,成绩优异的我拿到了班级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政府的资助、爱心人士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是没办法跨入大学的校门。作为贫困生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向各位领导和好心的叔叔,阿姨致谢。在我生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点燃我理想的火炬,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在此,请让我代表受捐助的学生向你们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的爱心捐助,我们也决不辜负你们的殷切期望。怀着感恩的心成长,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回报社会。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2020年最新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欢迎参考~ 职业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碧桂园集团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并创办了一所纯慈善的职业学院。我们真切体会到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扶贫在社会认同、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方面日益完善,但民营企业在办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还面临了一些问题。 一、具体问题 一是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职业教育出口好与入口差,虽然职业教育就业率高,但是报名者却不够踊跃。工作人员还要做长期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扶贫的效率。二是贫困人口接受培训档案不够详细,还需进一步核实和甄别,以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某些贫困人口甚至没有户口,还要重新建立档案。三是贫困人口难于集中接受培训教育,因为交通或地域的原因,一些有意愿参与培训的贫困人口未能及时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四是企业办校仍存在诸多障碍,民办职校与公办职校存在不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等。 二、具体建议 一是精准宣传,提升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贫困人口集中居住地,政府协调宣传资源,实行精准宣传,除了加强对贫困人口进行思想教育,杜绝“等靠要”的思想,也要加深贫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好处,看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从而愿意接受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同时,要求粗放型生产的企业也要进行相关职业教育宣传,让素质偏低的体力劳动者也能接受职业教育观念,并给他们提供明确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指引。 二是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进行精准分类。由政府主导,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方位了解困难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及主要经济负担,家庭适龄劳动力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处于困难状况的主要原因等具体情况,形成一户一档的档案资料。 因为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职业教育扶贫切忌“一刀切”。政府要制定相关职业教育扶贫的政策,并指导编辑相关教材,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以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健康状况等分层次、分类别,制定一户一策或一人一策的职业教育帮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职业教育培训,对症下药,并跟踪到脱贫为止。 三是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行业(企业)办教育的历史经验,对那些确实需要行业更多支持的类型的教育,应鼓励行业去办,尤其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面对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目前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因此,有必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推动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探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策。 标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策 一是各级政府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强化舆论宣传,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通过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改变家庭贫困状况。三是要从思想观念上逐步扭转和消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歧视职业教育的观点,使人们愿意接受和选择职业教育。 2.科学统筹,健全职业教育扶贫运行机制 一是通过设立职业教育扶贫统一管理机构,统筹实施职业教育扶贫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统筹规划。二是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有规划、有规模地实施。三是完善贫困地区政府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四是建立教育扶贫工程实施考核机制,对工程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考核。五是围绕区内不同地域的优势产业,积极构建与当地扶贫开发目标相适应、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产教深度融合、结构规模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加大投入,完善职业教育扶贫资助体系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统筹,确保职业教育扶贫工程资金的保障力度。二是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重大项目投入机制,从而减轻学校的资金负担。三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資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学得起技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四是建立职业教育系统规范的实习实践基地。 4.建档立卡,精准分类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情况 主要是通过扎实细致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一户一档的档案资料。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制定一户一策或一人一策的职业教育帮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政府帮扶政策的作用。 5.整合优化,聚集职业教育扶贫社会资源 一是政府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为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二是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简化职业教育办学的审批流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三是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在农村大力发展侧重于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四是要盘发达地区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存量,将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开放。五是依托国家中西部职业教育合作等项目,加强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合作。 6.因材施教,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是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扶贫开发需求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更好地满

贫困生资助细则

贫困生资助细则

为保证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促进高等教 育发展,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工作及评审 1、建立贫困生流动档案;组织申报工作。 2、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各班成立由学生代表(未参评)和班主任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申请和初审,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 二、资助对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资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救助条件 A、资助资金使用原则:用于弱、病、残子女救助,用于特困户子女救助。 B、享受资助资金的学生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原则上一学期的考查科目不能出现挂科情况。 3、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入学、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4、下列情况学生,优生资助: Ⅰ、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 Ⅱ、残疾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 Ⅲ、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Ⅳ、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子女。

5、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四、资助申报、审批程序 1、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初次申请需要填写《高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以及乡镇一级(包括乡镇一级)以上的民政部门的详细地址及办事处的座机电话。 2、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拟定贫困生资助名单,并在学校和所在村、社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 3、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国家助学金认定审批表》,并由学生、班主任及学院书记签字确认。 五、账户与资金管理 学校在填报或打印各种资助表格时,要统一使用标准的A4复印纸,便于档案的装订和保存。《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原件需手工填写,填写具体受资助的原因时,需要详细填报,内容真实、准确、可靠。在程序录入时,在对资助原因进行归纳,并按程序提供的选项选择录入条款,由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同时出具家庭经济状况等相一致的证明材料。《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复写的《国家助学金认定审批表》由学院办公室按学校顺序装订,学校通过程序打印一份《国家助学金认定审批表汇总表》,负

课题申报范本:4426-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说明了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问题凸显出来。2012年9月,国务院以国发〔2012〕48号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把教育扶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同年底,湖北全面启动了“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 (鄂教财〔2015〕9号),宜昌市教育局也出台了相应的教育精准扶贫行动方案。 精准扶贫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工作和有效手段。“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宜昌市教育局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桥料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现,傅家堰乡教育的困窘,是教育投入、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的配备和教学教研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如何对贫困地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课题。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课题界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教育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源于精准扶贫,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教育扶贫的目的是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是一种内生式的扶贫脱贫方式。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以往的研究多为纯理论和政策层面的研究,如王嘉毅、封清云、张金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上发文《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普及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贫困地区教师整体水平、扩大资助帮扶政策覆盖面等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唐智彬、刘青在《教育发展研究》上撰文《精准扶贫”与发展定向农村职业教育——基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思考》则定向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确立发展面向精准扶贫战略的定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天山在《教育研究》2016年12期上撰文《以新理念新机制精准提升教育扶贫成效——以教育部滇西扶贫实践为例》,从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提出了教育扶贫的新路子: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这些文献政策解读到位,理论研究深入,但实践操作层面的调查研究支撑力度不够,特别是较少将特殊贫困儿童如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扶贫的研究,以及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