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之道古文版

大学之道古文版

大学之道古文版
大学之道古文版

按照儒家的理解,所谓“大学”乃是“大人之学”。钱德洪曾问王阳明:“《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回答:“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大学问》)所谓“大人”是与“小人”相对而言的。何谓大人?孟子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

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所谓“大人”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丧失自己的天然本真的仁爱之心,并且扩充培育这颗仁爱之心,确立这颗仁爱之心作为本体,遵从这颗仁爱之心。这其实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立德”、“成圣”之人。进一步说,所谓“大人之学”,所学的乃是“大人之事”。那么,何谓“大人之事”?孟子指出: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孟子所说的“居仁由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仁爱之心为根据、为精神家园;一方面以正义原则为大路、为人间正|34 |道。孔子曾感慨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故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上文谈到的“修身立德”,其实就是“居仁”的问题;“致用亲民”,其实就是“由义”的问题。孟子还说: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对于大学,包括现代大学来说,全部“学问”的根本、核心所在,就是“求其放心”而已—找回那一颗被放失了、茅塞了、物蔽了的仁爱之心。这倒不是说仁爱之心即是全部的“学问”,而是说仁爱之心乃是所有“学问”的本源所在。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根本观念:仁爱乃是所有一切的大本大源、源头活水。所以,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懂得立德爱人的大学之道、具有居仁由义的大学精神的青年人,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大学之道心得体会

大学之道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学习体会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日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年。行走在大学中的这两年, 看着沿途的风景变换,自己的心境也是不断变换,从稚嫩懵懂到成熟,这是一种成长的感觉 和态度。现在,我想总结一下大学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在大 学中,走过的足迹就是一种成长的体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相对宽松,自主性强,每个人都 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我看来,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个 人全面多样化的发展,但是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课的学习,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好自己的能力,才能很好的为以后的就职打好基础。平时上课中认真听课,记笔记也是有效学习的一部分。学习应该讲究方法和计划性。有

计划的学习比盲目的学习要事半功倍的多,更容易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说,做好准备,提前预 习,这样在课堂上能够比较顺利的跟上老师的节奏,取得更好的听课效果;认真听讲,做好 记录,随堂记录笔记有助于集中注意听课,并且在期末备考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减少盲 目性;定期复习,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时间过久而遗忘所造成的重复性工作,掌握好复习的 间隔;还有要多与同学交流,探讨解答问题的方法,和对不同问题的意见,将更有助于拓宽 思路。 作为会计学(cpa)方向的一名学生,我很重视对专业课的学习,从大一到现在,先后开 设了cpa经济法,cpa会计,cpa税法,cpa财务成本管理等相关科目。学习这些相关科目, 加深了对自己专业方向的学习和认识。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打牢了基础。大一下

《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

原文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精华大专自我鉴定7篇

【精华】大专自我鉴定7篇 自我鉴定是对自己的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自我鉴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不妨让我们用心总结,认真完成自我鉴定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自我鉴定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大专自我鉴定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专自我鉴定篇1 珍贵的三年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感觉非常有必要将这三年所学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 这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今后发展服务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几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这是护理专业的伟大先驱南丁格尔为所有护士所立的誓约,也是我愿用一生所遵守的誓约。 在这三年里,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护理专业并不是只要有愿为病患服务的心愿,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就足够的。我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德,即思想道德。这几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我热爱祖国,拥护***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了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上学期间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努力的与中央保持一致。 智,即护理专业知识。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三年来,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才真正知道了护理专业内容的丰富。从要求护理者机敏而沉稳的急救护理,到需要护理者耐心细致的幼儿护理;从内容丰富的内科护理,到要求严格、非常强调无菌操作的外科护理。我明白了要将护理知识真正的掌握并能够学以致用,真的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老师教导我们:一本本护理专业的课本,都是护理界的先驱们用自己的经验甚至是血的教

《大学》原文

大学 曾参 经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传十章 第一章 《康诰》曰:“克明德。”《大tài甲》曰:“顾諟shì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二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章 《诗》云:“邦畿jī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mín蛮mán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wū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yù,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

兮僩xiàn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xuā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xún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呜呼)! 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五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qiè。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 án,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lè,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wǔniánjíguóxuéjīngdiǎnsòngdúdàxué五年级国学经 典诵读——《大学》dìyīzhāng第一章 dàxuézhīdàozàimíngmíngdézàiqīnmínzài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zhǐyúzhìshànzhīzhǐérhòuyǒudìngdìngérhòu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néngjìngjìngérhòunéngānānérhòunénglǜlǜér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hòunéngdéwùyǒuběnmòshìyǒuzhōngshǐzhīsuǒ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xiānhòuzéjìndàoyǐ先后,则近道矣。 gǔzhīyùmíngmíngdéyútiānxiàzhěxiānzhìq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guóyùzhìqíguózhěxiānqíqíjiāyùqíqíjiāzhě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xiānxiūqíshēnyùxiūqíshēnzhěxi ānzhèngqíxīn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 ùzhèngqíxīnzhěxiānchéngqíyìyùchéngqíyì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zhěxiānzhìqízhīzhìzhīzàigéwù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wùgéérhòuzhīzhìzhīzhìérhòuyìchéngyì意,诚意后而至知,至知后而格物. chéngérhòuxīnzhèngxīnzhèngérhòushēnxiūshēn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xiūérhòujiāqíjiāqíérhòuguózhìguózhìérhòu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tiānxiàpíng天下平。 zìtiānzǐyǐzhìyúshùrényīshìjiēyǐxiūshēnwéi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běnqíběnluànérmòzhìzhěfǒuyǐqísuǒhòuzhě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 báoérqísuǒbáozhěhòuwèizhīyǒuyě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dìèrzhāng第二章 kānggàoyuēkèmíngdétàijiǎyuēgùdì《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 tiānzhīmíngmìngdìdiǎnyuē天之明命。”《帝典》曰: kèmíngjùndéjiēzìmíngyě“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大学之道精华篇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经典禅语: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大学之道】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为如果施行德政,就像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环绕。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管理者,然而良好的品德操行对我们同样不可或缺。没有大才我们可能是平凡的,但没有基本的道德,将会被他人厌恶憎恨,寸步难行。言必信,行必果,待人以诚,心存善念,做不到的不承诺,做得到的不推诿,让嘉言懿行成为一种习惯。 【大学之道】清明时节,让人不禁感伤而又深思:我们都是人生过客,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其实,那落下的夕阳在地球的另一边,正是一轮初升的太阳! 【大学之道】张兵在其所著的《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而不是渔夫那样思考。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和事进行思考,并加入众多理想化的成分,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认知,实际操作中免不了困难重重。所以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或许很多事会变得更加透彻明晰!【大学之道】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其著名的酸柠檬效应讲解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悲观消极的人拿到一个酸柠檬时,往往会说“我真是太倒霉了,别人能拿一个苹果,为什么就给我一个破柠檬?”他认为这个柠檬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随手就扔掉了。其实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从享乐中得到的,坦然接受你现有的条件,不要沉迷在悲观情绪中无法自拔,要在征服困难中享受快乐,学会成长! 【大学之道】善于思考的人总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看出玄机,从而有所悟、有所为。周立波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话:做人要像走路,后脚抬,前脚放;做人要像走路,能前行,能退让;做人要像走路,能疾步如飞,能戛然而止。走路本是件极其平常的事,但一些哲思敏捷的人却从中获得了非同寻常的体会,在日后的为人处世中变得更加得体、通达,也更加从容。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努力做个会思考的人! 【大学之道】建立人脉的提示: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调; 5.有礼貌; 6.言多必失; 7.学会感恩; 8.遵守时间; 9.守信;10.学会忍耐;11.有一颗平常心; 12.学会赞扬别人;13.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4.经常自省。 【大学之道】善意和美的感动其实是在一起的,善意的人明白生命的珍贵,舍不得践踏美的一切。一朵花开,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花的美丽,还有花从落籽到绽放所经历的时光。 【大学之道】《傅雷家书》中用“化”字定位求学的目的。傅雷说:“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变成字典或书架,我最讨厌有些专家,除了他本身学科以外,一窍不通,更谈不到阔大的胸襟,高远的理想,也有科学家在实际生活中毫不科学,也有文学家艺术家骨子里俗不可耐。这都是读书不化,知识是知识,我是我,两不相关之故。”我们应时刻警惕,切勿成为傅雷口中的“有些专家”一类人。 【大学之道】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有些人会暗自得意,心想:“要是我,一定比他强。”但真正强大的人,总是在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引以为戒,自己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那些爱看热闹喝倒彩的人,从来都只把自己当做观众。而那些时刻警惕的人,则一直蓄势待发。学着用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来要求自身,有时候“局外人”做久了不再是“得之欣然,失之淡然”的旷达,它意味着被边缘化,意味着与“真知真行”渐行渐远。 【大学之道】《弟子规》开篇即有“首孝悌”、“泛爱众,而亲仁”的论道,只要保持着对人、对社会的一份诚心,一定能够做出有益于他人的事。爱心的原点在于孝心,孝悌养成以后,

最新整理《大学》经典名句知识讲解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理想,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要想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 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 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国学经典《大学》注音版

大学 dà大x ué 学 z hī 之 dào 道, zài 在 mínɡ 明 mínɡ 明 dé 德, zài 在 qīn 亲 mín 民, zài 在 z hǐ止yú 于 z hì 至 s hàn 善。 z hī 知 z hǐ 止 ér 而 hòu 后 yǒu 有 dìnɡ 定, dìnɡ 定 ér 而 hòu 后 nénɡ 能 jìnɡ静,jìnɡ 静 ér 而 hòu 后 nénɡ 能 ān 安, ān 安 ér 而 hòu 后 nénɡ 能 lǜ 虑, lǜ 虑 ér 而 hòu 后nénɡ 能 dé 得。 wù 物 yǒu 有 běn 本 mò 末, s hì 事 yǒu 有 z hōnɡ 终 s hǐ 始, z hī 知 s uǒ 所 x iān 先hòu 后, zé 则 jìn 近 dào 道 yǐ 矣。 ɡǔ 古 z hī 之 yù 欲 mínɡ 明 mínɡ 明 dé 德 yú 于 t iān 天 x ià 下 z hě 者, x iān 先 z hì 治 qí 其 ɡuó 国 ;yù 欲 z hì 治 qí 其 ɡuó 国 z hě 者, x iān 先 qí 齐 qí 其 j iā 家; yù 欲 qí 齐 qí 其 j iā 家 z hě 者,x iān 先 x iū 修 qí 其 s hēn 身; yù 欲 x iū 修 qí 其 s hēn 身 z hě 者, x iān 先 z hènɡ 正 qí 其 xīn 心;yù 欲 z hènɡ 正 qí 其 xīn 心 z hě 者, x iān 先 c hénɡ 诚 qí 其 yì 意; yù 欲 c hénɡ 诚 qí 其 yì意z hě 者, x iān 先 z hì 致 qí 其 z hī 知; z hì 致 z hī 知 zài 在 ɡé 格 wù 物。 wù 物 ɡé 格 ér 而 hòu 后 z hī 知 z hì 至, z hī 知 z hì 至 ér 而 hòu 后 yì 意 c hénɡ 诚, yì 意 c hénɡ诚ér 而 hòu 后 xīn 心 z hènɡ 正, xīn 心 z hènɡ 正 ér 而 hòu 后 s hēn 身 x iū 修, s hēn 身 x iū 修 ér 而 hòu 后j iā 家 qí 齐, j iā 家 qí 齐 ér 而 hòu 后 ɡuó 国 z hì 治, ɡuó 国 z hì 治 ér 而 hòu 后 t iān 天 x ià下pínɡ 平。 zì 自 t iān 天 zǐ 子 yǐ 以 z hì 至 yú 于 s hù 庶 rén 人, yī 一 s hì 是 j iē 皆 yǐ 以 x iū 修 s hēn 身 wéi 为běn 本。 qí 其 běn 本 l uàn 乱 ér 而 mò 末 z hì 治 z hě 者, fǒu 否 yǐ 矣; qí 其 s uǒ 所 hòu 厚z hě 者 bó 薄, ér 而 qí 其 s uǒ 所 bó 薄 z hě 者 hòu 厚, wèi 未 z hī 之 yǒu 有 yě 也。 cǐ 此

最新《大学》原文和翻译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复习课程

国学经典之《大学》 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大学》

大学 一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静而后能安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得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3.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因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 4.止于:处在。 5.知止:明确目标所在。 6.静:心不妄动。 7.安:所处而安。 8.虑:处事精详。 9.得:得到成果。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二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儒家经典语录精华100句(附注释)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满足于自己庄稼的好。)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于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

国学经典之大学中庸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6.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7.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8.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2.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13.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4.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15.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6.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 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8.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1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20.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21.” 2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4.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5.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28.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29.「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大学之道-大学(3)原文

大学之道|大学(3)原文 【出处】 《三纲八目的追求大学之道》选自《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

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就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就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论“大学之道”汲取传统书院教育之精华,针砭现代大学教育的弊端

论“大学之道”汲取传统书院教育之精华,针砭现代 大学教育的弊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旧读太学,《大学》是古代太学教授学生之方法,体现的是先人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今以吾之不敏,斗胆结合当下大学教育之现状,凭着一己之私见,作一些浅析。 以下文字大体上从三个方面来论说:大学教育之方法、内容以及目的。先来谈方法,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写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借这段话可以看出,古人在教育后学上是分阶段性的,八岁至十五岁入小学,十五岁后(即古人所谓的成年后)入大学学习。这与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可以说是一致的。然则通观《大学》,不难发现其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启发式的,点拨式的,其比较多的是引用《诗经》来对学生进行开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同现今大学教育中“填鸭式”教学截然相反,它重视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能动性,而非视其为流水线上等待组装的一套套配件,且“填鸭式”教学下所灌输的知识是很难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生亦很难对知识产生兴趣。

其次是教学内容上存在弊端,现在的教育总的说来可分为三类:一是义务教育,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三是人才教育。本科级高校应该属于第三类,撇开前两类不说,在当下几乎所有一类级别的大学中,每年培养出来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些专家或文官。大学之道,第一位便是“明明德”,朱熹认为明德是指人自身内在的清明德性,而王守仁的观点是人的良知,无论哪一者,事实上都是侧重于精神道德层面的,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正心”,亦即“诚意”。只有“本”内化了,“末”在外方能得到良好发展。由此来看当下大学教育里边,实是缺少对学生道德层面的关怀。钱穆先生在其《四书释义》里曾说到“朱熹的《大学章句序》揭示一种教育理念,以示别其所谓‘记诵词章之习,虚无寂灭之教’,亦即一切权谋术数,百家众技之所以就功名而惑世诬民者”。由于受社会风气所染,大学教育中也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气息,技术性、实用性的学科得到高度重视,而人文类学科则遭受冷落。学生亦处于不停地“考证,考公,出国”等状态之中。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整体人格遭到损害,精神上的不健全,极易引起困惑迷茫乃至偏激情绪的出现,从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近些年大学生自杀率居高不下,以及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例的频频出现。 再者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说成是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点是基于教育的内容的。古之大学的教育是以人格的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