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饮料杀菌工艺

饮料杀菌工艺

饮料杀菌工艺
饮料杀菌工艺

1有代表性的碳酸饮料和所用的香精

一般制造工艺流程如图 6-1 所示。

砂糖溶解━━┓香料处理水

┃↓↓

┣━━→调合罐→糖浆罐→碳酸化器→灌装→成品酸溶解━━┛

1. 汽水:

它的定义为 PH 值在 2~4.6 之间、填充二氧化碳的饮料。其品种繁多,几乎各地都有自己较畅销的品牌,但现在都面临着雪碧、七喜等外国品牌的竞争。汽水要求有清澄、透明的外观,通常加入 0.1% ?左右的水质香精,起调香作用。香精和其它辅料溶解后饮料清澈透明。因为香精中含相当量的乙醇,所以挥发性高,应尽可能在食品制造后期且易于均匀混合时加入,加入后必须把加热温度控制在最小程度。香气特征是轻快、纤细。必要时选择以丙二醇或丙三醇为溶剂的油水两用型香精,因它们的沸点高,所以使头香完整、保香性好。

2. 水果苏打水:

从外观来看,一般都有很鲜明的水果般颜色,在香味方面则强调水果感,清凉性居次要地位,CO 2 气体的压力较弱。有时为了强调天然感使用乳化香精,并加入乳化剂和稳定剂,同时加入有特色的酸味剂。如天津的“山海关”。

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或不加入 CO 2 对香精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因为 CO 2 有强调苦味和把香气巧妙地遮蔽起来的作用。加香率一般在 0.1 ~ 0.?2?%左右。

3. 可乐型:

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使用的香精以可乐豆的提取物和白柠檬为主,配以肉桂、肉豆蔻、姜、芫荽等多种辛香料,以及一些药草的精油或浸提物,其中有著名的毒品古柯叶的提取物(可口),古柯叶中的古柯碱虽然被提走,但仍有少部分残留,并存留了咖啡因。其他的可乐型饮料大都含有咖啡因。这些物质经过巧妙调和后,香气具有奇妙的魅力。酸味剂为磷酸、着色剂为焦糖,并加入咖啡因补强。这些物质对于饮料滋味的清爽、浓郁、和蔼都起重要的作用。各种香料的配比和着香率都是该公司的超级机密,尽管有人声称已调配出了可口可乐,但只能是接近或只是为了宣传,因为世界上研究可口可乐配方的人太多了,因此模仿制品比比皆是,而且多半也叫作“××可乐”。

4. 奶类:

奶油苏达水、牛奶色克等饮料一般是指冷饮店出售的表面浮有冰淇淋的水果苏达水,或牛奶和糖浆等混合而成的发泡饮料等。但饮料中不一定含有牛奶成分,欧美等国的奶油苏达水一般就不含乳类成分而是用香精来表现乳类香气,并且外观是透明的。香气成分以香草为主,配合柑桔、蜂蜜,有时加入玫瑰等香精。由于乳类成分在碳酸饮料中保持稳定的乳化状态这一技术问题,现在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含有二氧化碳的乳类饮料在国外已经进入市场。主要采用香橙、柠檬、圆柚、香瓜、草莓等香精。

图 6-1 碳酸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2 果实饮料:

从完全不含果汁全凭香精表现果实感的制品到含有多量果汁的制品都可以叫作果实饮料。制造工艺如图 6-2。

砂糖溶解━━┓香料

┃↓

果汁┣━→混合→均质→灭菌→灌装→冷却→成品

酸溶解━━┛

图 6-2 果实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现在已根据果实饮料中的果汁含量对名称做了相应的规定。加香一般在均质前进行,着香率一般在 0.2 ~ 0.3%之间,?多数情况下香精与乳化剂同时使用,以强调天然感。

1. 果味饮料:

不含果汁或只含少量果汁的饮料。使用以香橙为代表的柑桔系列香精,但许多其他果实香精也都适用,香精与乳化剂同时使用。它和碳酸饮料的区别是更加强调天然感,清凉性次之。

2. 含果汁的清凉饮料( fruitade ):

饮料中果汁含量在 10 %以上,所适用的水果种类和香精的使用方法与上述果味饮料大致相同,但必须考虑香精和果汁间的调合以及加热过程中的香味劣化等具体问题。

3. 果汁饮料( fruits juice drink ):

果汁含量在 50%以上,果汁含量多并不一定会提高呈味嗜好性,?有时反而使人感到有过于酸涩、味道过浓和后感有点苦等缺点。这类饮料加香的目的在于矫正果汁含量过多时的弊病(如过于酸涩或味道太浓)、加强香气的新鲜感、补充果汁因加工过程中香气的损失,其次才是为了表现香精本身的香气。

4. 天然果汁:

使用香精的目的和果汁饮料相同,但只限于使用天然香料。因此只能使用天然精油和果汁浓缩时的回收香气物质。

5. 果肉型饮料( nectar ):

此类型饮料虽因果实种类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其中都含有百分之几十的果泥,是一种粘稠状的饮料,如曾流行一时的各种果茶。强调呈味满足感,爽快感居次要地位。使用香精的目的是补充因加工过程中香气的损失和增加花色品知求与果帚悱饮料相同。

6. 果子露(国外也叫果味糖浆, syrup ):

在七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非常流行,并被认为是营养补品,到医院探望病人时必备的礼品。现在除了夏季用于刨冰外,已几乎没有市场。饮用时加水稀释5 ~ 6 倍。所用的香精是不含天然品的低档次香精,并且预先制成各种瓜果类型后直接加入制品中,属于典型的三精一素制品。

3.粉末饮料或称固体饮料

如速溶咖啡、果珍、高乐高、麦乳精、豆浆精,以及最近迅猛发展的速溶茶类饮料和泡腾饮料,据专家预计泡腾饮料将在我国市场上迅速崛起,并占一定的份额。固体饮料的制造工艺分为混合吸附型和喷雾干燥型。着香率一般为 0.8%左右,因为饮用时加水稀释,最终饮品的着香率为 0.1%。要注意区分着香率和加香率两个概念,加香率是指在生产时加入香精的百分率;着香率是指在最终产品中含香精的百分比。

混合吸附型采用粉末香精(最好是胶囊型粉末香精),加香在图 6-?4 的工艺中分二次加入。现在以这种工艺制造的固体饮料(如麦乳精、豆浆精等)已不多见,被其他类型的饮料所替代。泡腾饮料采用胶囊型粉末香精,并在图 6-4 所示工艺的筛别后加一道压片工序。

砂糖━┓ (香精、色素、有机酸) (粉末香精)

┃↓↓

┣━→混合,吸附→真空干燥→造粒→混合→筛别→填充→封口

葡萄糖━┛

图 6-4 混合吸附型固体饮料制造工艺

喷雾干燥型采用液体香精,所用的香型和品种和一般饮料类似,加香见图6-5。

乳化剂━━┓香精

甘味剂━━┫↓

┣→混合→乳化→喷雾干燥→筛别→填充→封口

色素━━┫

酸味剂━━┛

图 6-5 喷雾干燥型固体饮料制造工艺

4 豆乳饮料

在这类饮料中加入香精的目的有两种。一是掩蔽豆乳固有的豆腥气,这在欧美等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对豆腥气特别敏感,而且不适应这种气味。而我们亚洲人,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豆腥气很不敏感,甚至大多数人非常喜爱这种气味,如果豆乳没有豆腥气味则认为是加水太多。现在一般不采用加香的方式来掩蔽豆腥味,而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而除臭:

1. 磨豆浆时保持温度在 80 ℃以上或将脱皮大豆在沸水中煮 30分钟,钝化或抑制脂肪氧化酶活性,防止产生豆腥味。

2. 采用真空脱臭的方法除去豆乳中固有的不良气味。

二是增加豆乳的花色品种,如可加入各种水果类香精、牛奶类香精、咖啡香精和香草香精。

各种形态的香精都可以使用,但最好是乳化香精。加香率和加香方式与其他饮料相同。其生产流程见图 6-6 。

全豆→脱皮→脱皮大豆→钝化脂肪氧化酶→磨浆→分离→浆液→调制→豆乳→超高温瞬时灭菌→真空脱臭→均质→冷却→包装

图 6-6 豆乳生产流程

5、特殊饮料

这类饮料包括药用饮料、营养饮料、运动饮料等,在香气方面没有定形。药用饮料和营养饮料一方面要求香气形象能表现出饮料的性质,另一方面当原料成分药味太强时,又要求香气具有抑制、掩蔽药味和苦味的效果。如我国和韩国的一些人参饮料产品以加入可乐香精和麦芽酚或乙基麦芽酚掩蔽药味;用鲜味剂来掩蔽苦味。运动饮料要求香气有精神饱满的爽快感。我国较著名的产品有健力宝。

6、茶类饮料

这类产品在欧美、东南亚和我国广东有极广阔的市场,现正向内地扩大,其品种有柠檬茶、冰红茶等各种形态的茶叶饮料。加香的目的主要是补充和加强茶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加香率视生产工艺而定,加香时要注意所用茶叶的品种。

《食品工艺学》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水分活度)、(脂肪)、(盐类)、(糖类)、(pH)、(蛋白质)、(初 始活菌数)、(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培养温度)、(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2.D值:在一定的处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 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3.Z值 4.F值: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加热时间 5.罐藏的基本工艺过程? 预处理、罐装、排气、密封、杀菌、冷却 6.排气的目的是什么?预封的目的是什么? 7.排气的方法有(加热排气法)(真空封罐排气法)(蒸汽喷射排气法) 8.食品传热的方式有(传导)(对流)(传导对流结合式) 9.冷点 10.影响食品传热的因素有(罐内食品的物理性质)(罐头的初温)(容器性质、尺寸)(杀 菌锅的形式和罐头在杀菌锅中的位置) 11.杀菌公式 12.罐头食品常用的杀菌方法有(常压沸水杀菌)(高压蒸气杀菌)(高压水杀菌) 13.罐头食品常用的杀菌方法有(常压杀菌)(高压杀菌) 14.罐头食品冷 15.反压杀菌:为了防止罐内压力过高而导致的胀罐等现象,在杀菌时(冷却时)加入压缩 空气或水使内外压差不至于过大的杀菌方式。 16.黑变 17.平盖酸败 18.二重卷边 19.暴溢: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20.冷点:加热或冷却最缓慢之点,通常在罐中心处。 21.真空冷却:食品堆放在密封的大型钢管内,迅速抽空。当管内压力下降到和食品温度相 当的蒸汽压时,食品中水分开始迅速蒸发,食品温度下降。 22.食品原料在装罐时应注意迅速装罐(保证质量) (原辅料合理搭配),(保留适当顶隙)。 23.杀菌时番茄酱罐头主要靠先传导后对流的方式传热,红烧肉罐头以传导方式传 热。 24.肉类罐头杀菌一般以肉毒杆菌为对象菌。 25.低酸性食品的标准_ PH>4.6和(2)Aw>0.85,其理由是PH≤4.6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 受到抑制,不会生长繁殖,当Aw≤0.85时其芽孢也不能生长繁殖. 26.常见的的罐藏食品的腐败现象有(胀罐)(硫化黑变) (平盖酸败)。 27.罐头排气的方法有______加热排气法_________、___喷蒸气法____、__抽真空排气法 ____。 28.某菌Z=10℃,121℃下F=10min,假设初始菌数为50个/罐,则杀菌第三分钟结束后, 每罐还剩活菌_______________个;该菌在101℃时的F=_________________。 29.罐头容器腐蚀的现象主要有(均匀腐蚀)(集中腐蚀)(氧化圈)(异常脱锡腐蚀)(硫化 腐蚀) 30.造成罐头食品胀罐的主要原因有(物理性胀罐)(化学性胀罐)(细菌性胀罐)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关系? 答:(1)水分吸附等温线,BET吸附等温线,S形, 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 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 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 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 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 要会画书上图2-2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答:对微生物: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以上,肉毒杆菌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到0.65,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到0.7以下物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贮存。对酶: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其他:氧化反应: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褐变反应:见书上p31 3.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4.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答: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 滞后现象的几种解释 (1)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 (2)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 5.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答: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6. 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画出曲线图 答:食品水分含量: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AB段),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是直线下降(BC),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衡水分(DE)。平衡水分取决于干燥时的空气状态 干燥速率: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是食品初期加热阶段; 然后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到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说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就停止。 食品温度: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

应如何选择和验证保健食品灭菌工艺条件

应如何选择和验证保健食品灭菌工艺条件?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灭菌工艺条件的研发和审评要求,组织专题研讨会,对审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供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时参考。 为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灭菌工艺条件的研发和审评要求,组织专题研讨会,对审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供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时参考。 一、保健食品常用灭菌方法及关键工艺参数 保健食品加工过程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湿热灭菌法(含流通蒸汽灭菌、热压灭菌)、辐照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瞬间高温灭菌法等。 湿热灭菌法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固体制剂、口服液以及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破坏的原料或成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关键工艺参数为温度、时间。 瞬间高温灭菌法是为有效地保留待灭菌液体物料的功效成分,将液体在封闭的系统经高温、短时处理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饮料的灭菌,关键工艺参数为温度、时间。本法需综合考虑产品pH值、初始染菌情况、生产环境与保质期需求,并应与无菌灌装工艺配合使用。其中超高温瞬时灭菌法通常采用130~150℃,3~5s。

微波灭菌法是以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使物品内外均匀迅速升温实现灭菌,目前主要用于粉末状或细小颗粒状原料及成品的灭菌,关键工艺参数为微波频率、时间。 过滤除菌法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以除去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于含热不稳定成分的液体除菌,关键工艺参数为滤材孔径(一般≤0. 22μm)。 辐照灭菌法最常用的为60Co-γ射线辐照灭菌,主要适用于辐照灭菌条件下不易发生质量变化的固体原料及终产品,关键工艺参数为辐照源、辐照剂量。注: 1.气体灭菌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且不具穿透力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环氧乙烷、甲醛毒副作用明显,均不属于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加工助剂,不得用于保健食品原料及成品灭菌。 2.紫外杀菌可用于表面消毒,一般不用于终产品或原料灭菌。 二、保健食品灭菌工艺条件研究要求 保健食品灭菌方法及工艺参数的确定应以不引起原料或成品质量发生实质性改变为前提,同时综合考虑被灭菌物料的成分(如:防腐剂、氨基酸蛋白质类成分含量等)、理化特征(如:性状、pH值、渗透压等)与初始染菌情况,以及灭菌方法的有效性、灭菌后物料的稳定性、终产品包装等因素,严格把控产品

(完整版)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工艺学研究内容 ①食物资源利用②食品科学原理③食品工艺生产④食品安全 ⑤废弃物利用、“三废”处理 食品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填空/简答) ①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物原料变质的第一因素 食品中的高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各种低分子物质,使食品品质下降,进而发生变质和腐败; 有些微生物会产生气体.使食品呈泡沫状; 有些会形成颜色,使食品变色; 有少数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 ②酶会引起食品品质的严重下降 酶是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食品工业上具有两重性:利用和抑制 使食品中大分子物质发生分解,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 果蔬类等蛋白含量少的食品,由于氧化酶的催化,促进了其呼吸作用,使温度升高,加速了食品的腐败变质。 ③化学反应 油脂与空气直接接触后发生氧化酸收。 维生素C易被氧化脱氢,并进一步反应生成二酮基古洛糖酸,失去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类胡萝卜素因其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易被氧化脱色并失去生理功能。 △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 1、脂肪酸败 2、褐变(酶促褐变、非酶褐变) 3、淀粉老化 4、食品新鲜度下降 5、维生素的降解 食品的保藏方法/途径(填空/简答)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此方法在冷库的高温库中进行) 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 3、利用生物发酵保藏的方法 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食品干藏:脱水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干燥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脱水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干制过程中食品的变化(填空/简答)P43 物理变化:干缩与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溶质的迁移 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失(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焦化,油脂的氧化与酸败,蛋白质的凝固、分解,维生素的损失),风味与色泽(褐变)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要点 还原糖易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对产品的颜色和风味带来影响。为什么糖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 糖液浓度大于70%时,粘度较高,生产过程中的过滤和管道输送都会有较大的阻力,在降低温度时容易产生结晶析出; 浓度较低时,由于渗透压较小,在暂存或保存时产品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淀粉: 防止糊状措施: 1、控制好原料的成熟度 2、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P10——果胶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种类: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加工特性: (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 P14——单宁的加工特性 加工特性:涩味 变色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P22——糖苷类物质及其相关特性 (一)苦杏仁苷 1、存在:多种果实的种子,核果类原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 2、特性:产生氢氰酸,加工时应除去。C20H27NO11+2H2O→2C6H12O6+C6H5CHO6+HCN (二)橘皮苷(橙皮苷) 1、存在:柑橘类果实中普遍存在,皮和络含量较高,其次在囊衣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柑桔类果实果味的来源,含量随品种及成熟度而异。 2)水解 C8H34O15+2H2O→C6H14O6 + C2H12O6 + C6H12O5 补充:桔皮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三)黑芥子苷 1、存在: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芥菜、辣根、萝卜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具有特殊苦辣味 2)水解:C10H16NS2KO7+H2O→CSNC3H5 + C6H12O6 + KHSO4 (四)茄碱苷 1、存在于马玲薯块茎、番茄和茄子中。 2、特性: 1)水解:C45H73O15N+3H2O 酶或酸 C27H43ON+C6H12O6+C6H12O6+C6H12O5 2)溶解性:茄碱苷和茄碱均不溶于水,而溶于热酒精和酸的溶液中。 3)茄碱苷剧毒且有苦味,含量达0.02%即可引起中毒,故贮存与食用块茎时应注意。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确定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一、食品罐藏原理细菌 ㈠.热力杀菌原理:酵母 微生物霉菌 1.引起腐败的原因食品中的酶 其他化学 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 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 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 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 ②.固体与液体的经例

③.罐头的大小 ④.装罐前预处理过程 ⑤.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 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 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 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 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 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3.确定热力杀菌工艺条件的过程: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 g 10-=-

常用几种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 一、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 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 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 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灭 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 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 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 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水分活度的概念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为水分活度Aw。 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对微生物: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在Aw<0.6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对酶: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对其它反应:①Aw下降时,以水为介质的反应难以发生②Aw下降时,离子型反应的速率减小③Aw 下降时,水参加的反应速率下降④Aw下降时,水影响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中底物的输送。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食品种类、水分存在的量、含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原因:1.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分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2.食品不规则形状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要不同的蒸汽压 (要抽出需要P内>P外,要填满即吸着时需P外>P内)。 3.解吸时将使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 导致较高的水分活度。 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干制是指食品在热空气中受热蒸发后进行脱水的过程。在干燥时存在两个过程: 食品中水分子从内部迁移到与干燥空气接触的表面(内部转移),当水分子到达表面,根据空气与表面之间的蒸汽压差,水分子就立即转移到空气中(外部转移)——水分质量转移;热空气中的热量从空气传到食品表面,由表面再传到食品内部——热量传递。干燥是食品水分质量转移和热量传递的模型。 简述干制过程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燥速率变大后又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如何控制干燥过程来缩短干燥时间? (1)温度: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提高空气温度,在恒速期干燥速度加快,在降速期也会增加(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在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加速,对降速期没有影响(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越快;对降速期无影响。(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大气压力影响水的平衡,因而能够影响干燥,当真空下干燥时,空气的蒸汽压减少,在恒速阶段干燥更快。但是,若干制由内部水分转移限制,则真空干燥对降率期的干燥速率影响不大。适合热敏物料的干燥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温度:温度提高,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受热导致产生更高的汽化速率;对于一定水分含量的空气,随着温度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模板

食食品品工工艺艺学学实实验验 钟 瑞 敏 朱定和 刘健南 编著 韶韶关关学学院院 食食品品科科学学与与工工程程系系 二二O O O O 八八年年八八月月 目 录

实验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综合性基础实验) (3) 实验二调味鱼罐头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1) 实验三二次发酵法面包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3) 实验四奶油裱花蛋糕的制作( 设计性工艺实 验) (15) 实验五饮用纯净水生产工艺( 综合性工艺实 验) (17) 实验六混浊型果蔬汁生产工艺(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0) 实验七冰淇淋的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2) 实验八活菌型发酵乳加工( 设计性工艺实 验) (26)

实训一罐头排气、密封与高温杀菌 一.实训目的要求 1、掌握金属罐二重卷边、玻璃罐旋转式和软罐头热封的原理; 2、了解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密封的基本过程; 3、掌握金属封罐机和塑料真空封口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 4、掌握沸水杀菌与冷却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5、了解工业用常压杀菌设备的结构与维护。 参考实验教学时数: 5学时。 二.实验原理 ( 一) 排气密封原理

1、 金属罐 金属罐的封罐采用二重卷边的方 法。在卷封过程中, 由于封罐机主要 部件的作用和配合, 使罐身钩与罐盖 钩牢固严密地卷合而成二重卷边, 罐 盖钩内已衬垫有密封胶膜, 保证了卷 封后的二重卷边具有良好的密封状态, 防止了微生物的第二次污染, 确保了罐藏食品的保藏性。 二重卷边是由封罐机完成的, 不论何种类型的封罐机, 完成二重卷边的主要部件是托盘、 压头和卷边滚轮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称为卷边三要素。卷边滚轮由头道卷边滚轮和二道卷边滚轮组成。压头和滚轮的机械部分统称为封罐机头。三个部件相关位置示意图见图1。托盘是搁置罐身用的, 与压头配合使罐身和罐盖夹紧, 滚轮进行卷封作业时, 罐身与罐盖能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状态。对于罐身转动式封罐机, 则在托盘下面装有平面滚珠轴承, 使转动灵活。压头的主要作用是与托盘配合固定罐身与罐盖的位置。压头凸缘向上倾斜4o角, 使卷封后的罐头容易下落, 压头的平面必须和中心线成直角, 托盘与压头必须在同一中心线上, 托盘平面与压头平面呈水平状态互相平行, 才能夹紧罐头保持四周高低一致, 压力均匀。卷封滚轮分头道滚轮和二道滚轮,两者外形和尺寸基本相同, 但滚轮槽形有差别。头道滚轮的槽形狭而深, 其作用是使罐盖钩逐步弯曲到罐身钩里, 进而连同罐身钩一起进行卷曲, 相互钩合, 使二重卷边图1 封罐机主要工作部件示意图[1]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见灭菌方法 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 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 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车间的一些金属器皿可以用此法进行消毒灭菌。咱们涂抹的时候剪刀要在酒精灯上灼烧就是要达到灭菌的目的。)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可以适用于车间的金属器械消毒杀菌)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备注:车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90℃以上的沸水进行消毒。 (3)流动蒸气消毒 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微生物室使用的灭菌方法)

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 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辐射消毒 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3280A,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2000~3000A,以2500~2650A作用最强。对紫外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细菌芽胞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仅少数例外。紫外线穿透力差,3000A以下者不能透过2mm厚的普通玻璃。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果。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此外过滤除菌除实验室应用外,仅换气的建筑中,可采用空气过滤,故一般消毒工作难以应用。 (二)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1)酚类 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酚(石炭酸)(carbolic acid):无色结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红色,但消毒力不减。为细胞原浆毒,对细菌繁殖型1:80~1:110溶液,20℃30分钟可杀死,但不能杀灭芽胞和抵抗力强的病毒。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质,促进其渗透,加强消毒效应,但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具有恶臭,不能用于皮肤消毒。来苏(煤酚皂液)(lysol):以47.5%甲酚和钾皂配成。红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污作用,杀菌力较石炭酚强2~5倍。常用为2~5%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擦试、浸泡容器及洗手等。细菌繁殖型10~15分钟可杀灭,对芽胞效果较差。六氯酚

消毒杀菌方法

病毒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安全隐患,家居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要面对,为了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定期的对家里进行消毒杀菌,那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汇总了十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分享10种居家常用消毒方法: 1、空气清洁消毒法 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特别是春季更应注意。每次开窗15~30分钟,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打扫房间湿扫,避免尘土飞扬。除了物理的通风方法,还可以用空调来净化空气。在空调里面装一个空气过滤装置,这样,开空调的时候,也可以净化屋里的空气。如果要求更高的话,还可以装一个空气消毒的装置,更加能保证空气的清洁性。

在出现呼吸道传染病人后,单一的使用空气消毒方法,即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灭,但由于污染表面的微生物没有被杀灭,很快又可污染空气。这种情况较合理的方法应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同时进行,可选用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或熏蒸。人在时的空气消毒方法,可选用循环风消毒机或静电等空气消毒器进行连续动态消毒 处理。使用这种空气消毒方法时,应结合室内表面的卫生清洁处理或先用消毒剂对污染表面进行消毒,以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空气消毒注意事项:1.对物品的腐蚀,过氧乙酸、臭氧等消毒剂对物品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喷量不宜过大,必要时,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洗。2.选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最好选用专用气溶胶空气消毒器,常量喷雾器雾粒大,消毒剂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较难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3.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需关闭门窗,人员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待消毒剂驱除后方可进入。4.紫外线灯照射时,不能直接照射暴露皮肤,眼睛不能直视紫外线灯。以免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5.个人防护,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时,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眼镜、手套等。 2、日光消毒法

食品工艺学期末复习

仅供参考!(红色字体为不确定的部分)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1、食物与食品有何区别? 食物——供人类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2、食品应具有的三个功能和三个特性是什么? 、食品的功: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观功能(第二功能),保健功能(第三功能) 食品的特性:安全性方便性保藏性 3、食品加工的三原则和目的是什么? 三原则:安全性营养性营养性嗜好性 食品加工的目的:满足消费者要求;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增加多样性;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提高附加值 4、食品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从原材料到制成品。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加工或制造过程(工艺流程)以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具体的技术条件) 第二篇果蔬制品工艺。 第一章果蔬的干制 1、食品干燥机理是什么? 果蔬的干燥过程是果蔬中水分蒸发的过程,水分的蒸发主要是依赖两种作用:外扩散作用:指食品在干燥初期,原料表面的水分吸热变为蒸汽,向周围介质中蒸发的过程 内扩散作用:指借助湿度梯度的动力,食品内部的水分向食品的外层或表面移动的过程 2、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有哪些? 一、物理变化 ①干缩和干裂 ②表面硬化 ③多孔性形成 二、化学变化 1、营养成分的变化 ①蛋白质:过度的加热处理对蛋白质有一些破坏作用、造成蛋白质效率降低,使其不能再被人体利用 ②脂肪:温度越高,脂肪的氧化越严重 ③维生素:高温对Vit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2、颜色的变化 天然色素的变化:褪色或变黄色等 褐变:变褐色和黑色 酶促褐变:果蔬中单宁氧化呈现褐色;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会产生黑色素 非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等

杀菌方式汇总

1、超高压杀菌技术: 食品超高压杀菌(高静水压杀菌)就是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完好后,放人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定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灭菌的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在400~600MPa的压力下,可以杀灭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因此,能更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达到延长保存期的效果。 2、低温杀菌: 低温杀菌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部分杀菌的加热方法。通常使用100℃以下的温度。由于低温杀菌后,食品中的菌残存较多,为了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再使用冷藏、发酵、加入添加剂、脱氧等加工技术。该法主要适用于pH4.5以下的酸性食品及采用较强加热处理会明显导致品质降低的食品。在近几年,对牛奶及保存期较短的商品也采用该法。 3、巴氏杀菌法: 巴氏杀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它是一门古老的技术,由19世纪法国医生巴斯德首创,至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巴氏杀菌是最早的杀菌方法,利用热水作为传热介质。杀菌条件为61~63℃,30min,或72~75℃,10~15min。加热时应注意物料表面温度较内部温度低4~5℃;此外,当表面产生气泡时,泡沫部分难以达到杀菌要求。这种杀菌方法,由于所需时间长,生产过程不连续,长时间受热容易使某些热敏成分变化,杀菌也不够理想。目前在大中型食品厂中已很少采用。 4、超高温瞬间杀菌: 超高温杀菌简称UHT杀菌。一般加热温度为125~150℃,加热时间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UHT杀菌。这种杀菌方法,能在瞬间达到杀菌目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以达到或接近灭菌要求,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很小。它具有提高处理能力、节约能源、缩小设备体积、稳定产品质量,并可实行设备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 高恒温杀菌:杀菌釜、八宝粥等 5、微波杀菌技术 微波指波长在0.001~1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它能以光速向前直进,遇到物体阻挡,能引起反射、穿透、吸收等现象,用于杀菌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微波对微生物的致死效应有2个方面的因素,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是指物料吸收微波能,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而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内产生强烈的旋转效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1、D值:在一定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每杀死90%原有活菌数所需时间(分钟) 2、Z值: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摄氏度) 3、F值:在恒定加热标准温度下(121℃或100℃),杀死一定数量细菌营养体或芽孢所需时间(分钟) 3、食品变质:指食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以及安全性等下降,使其总体品质降低,食用性降低,甚至不能食用 4、食品质量涉及对该产品品质的保持或者改善,关键品质包括颜色、质地、风 味、安全性、健康作用、货架期以及方便性 5、栅栏因子:指所有可以防止因食品微生物生长和抑制腐败的因素,包括:高 温)、低温冷藏、Aw(降低水分活度)、pH(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各种防腐剂及杀菌剂、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 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原病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 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而灭菌是将微生物完全破坏,商业灭菌可能仍存在抗热性细菌包子 7、肉的成熟:指屠宰后的动物,体内仍继续进行生化和理化等生命活动,使肉 质变柔嫩,肉鲜味和风味形成过程。 4、罐藏:将原料经处理后密封在容器中,通过杀菌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杀灭,在 保持密封状态下,能够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食品保藏方法 8、导湿过程:在水分梯度作用下,水分由内层向表层扩散的过程属于导湿过程。 9、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其目 的主要为抑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10、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 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11、肉的持水性: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 处理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添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12、罐头的排气:食品装罐后密封前将罐内顶隙间的、装罐时带入的和原料组 织细胞内的空气尽可能从罐内排除的技术,使密封后罐头顶隙内形成部分真空的过程。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1.食品干燥时出现变化及其分类。 一、食品发生的物理变化有p90: 二、1、干缩和干裂2、表面硬化3、多孔性形成 三、二、食品发生的化学变化p91: 四、1、营养成分的变化2、食品颜色的变化3、食品风味的变化 五、2、食品工业上常用的冷藏温度。-2~15℃,几小时到十几天 2.犊牛第四胃中所含的酶及其功能作用。 犊牛的皱胃又称真胃,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其作用与单胃动物的胃相同,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和随着瘤胃食糜一起进入真胃的瘤胃微生物。 3.中高档梳打饼干的分类。咸味梳打和甜味梳打 4.乳脂糖果的概念及其主要组成。 焦香型糖果的组织状态既不同于硬糖,也不同于软糖,其基体是由多种糖类化合物、脂肪和乳蛋白质所构成,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使物料组成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乳化的均一的固体。 5.硬糖的主要质量变化问题。 发烊:因吸水糖体表面逐渐发粘和混浊,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 返砂:糖类从无定形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态,硬糖原有的透明性完全消失。 6.FAO关于酸乳的定义以及酸乳中的特征菌。 定义: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P223不一样) 根据FAO关于酸乳的定义,酸乳中的特征菌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7.冰淇淋生产工艺中均质的目的。 目的是把脂肪分散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存在的小脂肪球,而且,所用的乳化剂应均匀的分布在新形成的脂肪球表面,特别是混合物料的均质效果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参数。 8.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PH和其他化学成分;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 9.纯水和太空水的概念。 纯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用蒸馏法、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它适当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太空水是采用RO(反渗透,过滤级别0.1nm 1nm(纳米)=10的-9方米)膜处理技术对自来水进行终端净化后的水10.延长食品贮藏期或改善贮藏效果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酶制剂等。 11.面包醒发用酵母的最适生长条件。 温度38-40℃,相对湿度80%-90%,时间40-60min 12.食品在冷却冷藏过程中的变化。 1.水分蒸发2低温冷害是指当冷藏的温度低于果蔬可以耐受的限度时,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使果蔬出现病变,果蔬表面出现斑点、内部变色(褐心)等;3寒冷收缩是畜禽屠宰后在未出现僵直前快速冷却造成的。寒冷收缩后的肉类经过成熟阶段后也不能充分软化,肉质变硬,嫩度变差;组成分变化;4变色、变味和变质 13.罐头的排气方法。 热力排气法;真空排气法;喷蒸汽密封排气法 14.酸奶发酵剂的制备方法。 (1)培养基的热处理90~95℃30~45min (2)冷却至接种温度 (3)加入发酵剂 (4)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3~20h (5)冷却10~20℃ (6)贮存 15.小麦中的主要蛋白质组成。 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白蛋白、球蛋白 16.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冻结方法和冷却方法;食品冻结速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冻结方法:(一)空气冻结法1、静止空气冻结法2、鼓风冻结法(二)间接接触冻结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