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司法考试理论考试复习001

社会工作司法考试理论考试复习001

社会工作司法考试理论考试复习001
社会工作司法考试理论考试复习001

系统/生态系统视角

系统理论

基本假设:

1、对于机械观点的反思,对于把整体分为部分的做法,认为各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2、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系统整体和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是消长调试的

4、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

5、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6、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

主要理论观点:

1、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结构(“人在情境中”微观、中观、宏观)

过程

行动(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机能(系统运作要保持某种范畴,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要有互馈性)

2、处遇原则

对于案主的问题的观点:一定要考虑到外在环境里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社会制度对案主问题形成有重要影响

3、处遇目标

A、确保系统可以生存,要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

B、确保系统维持稳定平衡

C、各个子系统之间可能建立互惠互利的机能

系统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强调要改变系统的能力;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1、强调整体功能,20世界20年代发起于德国,经验整体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决定元素

2、场论:磁场是元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每一个鑫经验都会改变人格

生态系统观点的发展背景:勒温拓林心理学;布朗劳伦纳生态心理学

勒温:1、需求和紧张心理系统说

需求引起活动,引起活动的目标的方向就是满足需求。需求求有两种:一是客观的生理需求,一是准需求,即在心理环境中,对心里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

2、动力场说

B=f(PE) 行为可以表现为人与环境的函数,要确定当时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事件以及当时的完整结构

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的或者受到保护就会有正的引拒值

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的或者受到伤害就会有负的引拒值(吸引与抗拒)

约束力由阻碍引起,满足需求的驱动力

布朗劳伦纳环境为知觉到的环境,即行为背景

生态心理学认为,不能以环境的客观性为考察对象,即案主如

知觉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观点:生活模型

一、理论假设

1、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人都能在环境中互动,都能参与他人发展关系,气质与环境的适合度要匹配

2、所谓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问题,要了解个人的问题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整齐空间来理解。

3、基因和其他生活因素是人与环境交流的结果,

二、主要的李军观点与观念

1、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互惠性的结果

作为生物,怎么运用环境中的资源,如何因应环境的各种变动达到生存需要,如何提升环境的调试,提高环境多元性。

互惠性:1、环境为生物提供资源

2、生物使环境中物种多元

a、人天生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b、人要与环境形成适切调和,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实际点获得足够滋养才能向前发展

c、个人生活问题要置于整体环境加以考虑

2、环境的品质(社会环境,物理环境)

3、生活中 大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聚焦于案主与其环境的互动是不是符合生活的任务)

生命周期: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历史变迁(时间线)

人及关联:个人有拥有的与他人连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依恋关系的建立开始的)

胜任能力:透过个人与环境问题的成功交流经验,个人掌控环境的能力

角色(表现):按互惠性的角色期待做出表现

生态地位:个人在某种环境区域在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栖息地:个人与他在的文化脉络是的物理和社会情境

适应力:在个人和环境交流的过程里,个人和环境间相互营销和反映以达到最佳调合度

滋养性环境:所在环境在适当的时刻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安全,给个人以增进,认知情绪等发展

匮乏/不友善环境:支持不足或扭曲

干预目标:

1、增进个人胜任能力

2、加强社会支持

三、外遇原则和过程

1、案主问题的界定

a、由生活变动(变迁)所英气的问题(预期的/不预期的)

b、环境压力

c、案主所经历的人际经历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倡导我们要意识觉醒、注意觉悟的培养、学会反思

主要的行动策略是社会运动和针对个案问题的危机管理(独特性、立体性)

派别:自由派:激动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妇女女性主义(性别种族、去殖民化)

文化派:男性和女性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他们关于道德的思维

男性:公平、公平 女性:同情、关爱、关系

处遇原则与过程

1、最忠实度是分析女性被歧视的内涵,女性被贬抑的决制,被剥夺的觉知

2、解除社会女性的压迫,实现两性平等(长期目标)

3、让女性对问题及社会根源有认知,要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环境掌控感,参与社会行动(短期目标)

社会建构论

1、社会现实不是客观独立的存在,是社会建构而成的

2、社会个体的状态是历史的,动态的和变化的

3、社会问题的社会构建性

增权理论与倡导

一、基本假设

1、经验——无力感——不能环境交流

2、直接简介的权能障碍影响人实现自己

3、权能可以通过社会互动增加与衍生更多的个人及人际权能

4、案主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5、社工员要与案主建立协调的伙伴关系

二、概念架构

1、权利:获得所需要的资源的能力;影响他人思考、感受、行动或者信念的能力;影响资源在诸如家庭、组织、社区或者社会等社会系统中分配的能力

2、无权:能力与资源的缺乏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3、增权:一个过程,一个目标,一种介入方式

A、一种理论和实践,处理权力,无权,压迫以及它们如何造成个人,家庭问题

B、增权的目标是增加个人、人际、政治权利——争取行动改善处境

C、增权是一个过程,能够促使个人有足够的力量去参与、控制及影响他自己的生命的过程

D、增权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提升意识,构筑知识网络,传授技巧,社会倡导等介入方法

E、增权包含的要素:获得一个更好的自我概念和自信;批判性的能力;培育社会和政治行动所需的个人

和集体资源

介入层次:1、个人层次:强调提高自我形象,获得对自我人生的掌控能力

2、人际层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建立与别人共处的团体能力

3、政治层次:要学习争取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强调社会行动

增权社会工作的特点:把案主看作有多种能力和潜能的个体,强调案主的能力,强调案主是一个积极的个体

增权的过程:1、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2、集体经验分享3、批判性思考4、行动

增权的基本观点:优势观点:把案主看作是有个性的,有特色的,有才艺和资源的

倡导辩护:要有批判的思考,建立集体的,相互依赖的社会支持网络;从压迫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协助案主透过实际的行动来体验真实的世界,传送真实的感受,从而提升其意识觉醒,减少自贬;通过批判性思考进行认知的转型;鼓励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采取集体行为,反抗现实压迫。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倡导我们要意识觉醒,主义觉悟的培养,学会反思

主要的行动策略是社会运动和针对个案人体的危机管理(独特性,立体性)

派别:自由派: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妇女女性主义(性别,种族,去殖民化)

文化派:男性和女性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他们关于道德的思维(男性:公平,公正女性:同情,关爱)

处遇原则与过程:1、最最重视的是分析女性被歧视的内涵,女性被贬抑觉知被剥夺的觉知

2、解除社会女性的压迫,实现两性平等(长期目标)

3、让女性对问题以及社会根源有认知,要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环境掌控感,参与社会行动(短期

目标)

社会建构论:1、社会现实不是客观的独立存在,是社会建构而成的

2、社会个体的状态是历史的,动态的,变化的

3、社会问题的社会建构性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理论

把主观的体验作为研究的起点,特别强调自由和,我们通过选择可以创造自己,并不是简单地归过去,生物,环境等决定的

存在的两种类型:自在的存在——是一种没有内在意义的存在,没有思,没有想

自为的存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熏在,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是积极的,创造的真实性:存在主义认为,作为人类我们是被“抛掷”到世界上的,我们无法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政治,文化,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基因……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接受生活中既定的因素和限制,萨特认为,这就是真实性的,是存在的根基。

自由和责任:人是自由的,不是受环境制约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道路,但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存在的焦虑:无论你先天因素是怎样的,人生总会有很多的选择,在面对这些选择时,是很有压力的,会产生存在的焦虑

自欺:用否定和服从来永远地躲避焦虑

弗兰克尔(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存在主义:我要感受我所经验的世界

治疗目的:让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价值,变成一个真诚的人

治疗过程,讨论的主题:生与死;自由、责任和选择;面对孤独和爱,有意义和无意义,为真诚努力

伯恩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1、父母态(规矩、道德、信条、行为指南)

2、成人态(在父母态与孩子态中保持平衡,是处理中心,理性多于感性,能够直截

了当,独立自主)

3、孩子态(迫切地想知道,想感受,想发现新事物,反抗父母命令等消极情绪,是

人感情驻留的地方)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关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考试的说明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2.单项选择题(8道题,每题1分) 3.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选项中必有一个错误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3分,共4道题)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案例分析题(1道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行政P5第一段第三行开始2.正式沟通P122第二段3.志愿者P262第三、四段 4.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5?横向沟通 P123第五段第一句6.激励P165第二段前两句 7.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 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8 .社会工作督导P268第一段9 .非正式沟通P122第三 段第一句 10 .正强化P174第三段11. 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12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P78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13 .使命P27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责任。 14 .需求评估P304第三段15 .负强化P174第四段16 .冲突控制P190最后一段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1.考试内容: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学基础知识及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掌握社会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视角与方法。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2.参考书:(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考题类型及比例:(1)名词解释(25%) (2)简要分析题(40%) (3)论述题(35%) 4.考试时间:3小时 5.卷面总分:150分 6.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3.社会学的功能 二、社会 1.社会及其类型 2.社会的构成 3.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三、人的社会化 1.人的社会化的含义及意义 2.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3.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4.社会角色 四、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含义及意义 2.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3.社会互动的理论 五、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 2.初级社会群体 3.社会群体的变迁 六、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特征与构成 2.社会组织的结构 3.社会组织管理 七、社会制度 1.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2.社会制度的功能 3.社会制度的变迁 八、越轨与社会控制 1.越轨行为 2.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3.社会控制体系 第二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2.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3.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 1.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价值体系 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3.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类型 三、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的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2.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3.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4.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5.老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四、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1.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2.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五、社会工作的发展 1.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本土化 3.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社工考试试题库

1、社会工作又可称为(社会服务) 2、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 3、矫治服务是指(针对监狱和社区中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让个人及家庭能够承担起基本社会责任)。 5、“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含义是(个人的问题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6、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7、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8、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素?(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的角色?(资源争取者) 10、老年人社会服务是指(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 11、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影响人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能(影响政策)。 12、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是(对服务对象的研究评估)。 13、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聚焦于人与环境互动的心理问题)。 14、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开展的社会工作)。 15、“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 16、(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7、社会工作对于“服务”的理解是(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 18、“保密”原则意味着(通常未经服务对象允许,社会工作者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隐 私资料)。 19、“不批判”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 受其他价值观)。 20、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是(不干涉服务对象的生活)。 21、根据罗夫曼的分类法,为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而完成的具体工作称为(任务目标)。 22、服务对象的“自决权”意味着(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23、在人的一生中有这样一个时期,它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发展不利者,将阻碍以后人生各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克服,这一时期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青少年期)。 24、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男女为未 成年人。 25、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属于(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26、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青少年社会功 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7、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青少年成长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 28、青少年个案服务计划的基本指引和理论基础是(社会工作价值观)。 29、强调运用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行政方法)。 30、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之前必须制订小组工作计划书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必须及时撰写 (组员鉴定表) 31、不为任何物质报酬,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基于道义、新年、良知、同情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测试 1、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 C、是一种和志愿者活动相同的慈善活动 D、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为、C 2、关于社会工作的功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服务于困难群体 B、促进社会和谐 C、营利 D、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服务对象和服务社会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C、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机构的目标和社会服务的目标 正确答案为、D 4、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B、可以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C、只是那些在物质方面遇到困难的个人 D、随着社会发展而扩大 正确答案为、C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只扮演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角色 B、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牙要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C、从间接服务的层面来看,其主要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者和研究者 D、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提供直接服务的基本角色和间接服务的角色 正确答案为、A 多项选择 1、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 A、是一种职业性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观 C、强调专业方法 D、营利性 E、多方协同 正确答案为、A,B,C,E 2、对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 A、维持社会秩序 B、促进社会和谐 C、推动社会革命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E、促进社会公正 正确答案为、A,B,E 3、关于社会工作者,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助人行动的主体 B、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C、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 D、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 E、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正确答案为、A,B,C,E 4、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其中主要包括() A、理论方面的知识 B、政策方面的知识 C、技术方面的知识 D、文化方面的知识 E、上述ABCD四个选项中不全是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构成部分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0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西方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友善访问员的出现 B.社区睦邻员的出现 C.受薪社会服务者的出现 D.志愿服务者的出现 2.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下列属于社会工作早期服务对象的是( )。 A.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 B.患职业病的员工 C.极度贫困的农村社区 D.遭受工业污染的社区 3.某地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4.老王失业在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妻子和儿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老王感到无脸见人,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和妻子、儿子也时常发生冲突。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家庭走访时,发现老王为人踏实,身体状况良好,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小李与辖区内的一个超市主管多次联系并争取,为老王安排了一份临时工作。在上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 )。 A.行政管理者 B.资源争取者

C.服务研究者 D.政策影响者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者应将资源投放给有潜能的人 B.社会工作者的目标是让人们适应社会,而不是改变社会 C.社会工作者应用统一的标准同等对待不同的群体 D.个人应发挥潜能以实现社会功能,从而完成自我实现 6.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助人自助的含义是( )。 A.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B.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自立 C.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D.服务对象也有潜能反过来帮助社会工作者 7.社会工作者陈某在采用精神分析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服务对象是自己儿子所在单位的主管。面对这种情况,陈某应该( )。 A.利用此机会接近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工作关系 B.终止提供服务 C.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后,将其转介给其他同事 D.与儿子核实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 8.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出口贸易下降,许多工厂倒闭。失业民工纷纷回到家乡谋生。负责农村社会工作的周某,把募捐来的有限物品分发给生活难以维持的民工。村子里原来的贫困户对此不满,觉得回乡的民工获得了优先服务的机会。周某便召开大会,向所有村民解释。上述过程中周某体现了社会工作伦理中的( )原则。 A.公义与正义 B.差别平等 C.改善生活质量 D.真诚开放

社工考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工作程序中的(),即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A.介入 B.接案 C.预估 D.计划 2.()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和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估。 A.过程评估 B.效果评估 C.效率评估 D.结果评估 3.()是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 A.要改变的人际关系 B.要改变的问题 C.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D.要改变的社会环境 4.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双方要决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步骤。如果发现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不相符,则要()。 A.终结服务 B.转介其他机构 C.进行沟通 D.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5.社会工作者裴嘉兴服务的社区中,有位2011年毕业的大专生梁涛,自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无所事事。裴嘉兴想通过帮助梁涛找工作来改变他目前的生活。裴嘉兴开始介入行动时没有征得梁涛的同意,因此梁涛并不愿意配合。社会工作者裴嘉兴的做法违背了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A.个别化 B.瞄准服务目标 C.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D.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6.在儿童的(),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7.在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服务的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及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8.下列关于人类心理社会发展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岁):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C.发展主动性阶段(3~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D.变得勤奋阶段(6~12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儿童的需要的是()。 A.财富 B.游戏 C.学习D.父母的爱 10.()是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A.养老服务 B.老年照顾 C.老年福利 D.老年社会工作 11.父母离婚后,阿伟跟随父亲生活,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阿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日跟人打麻将,对阿伟很少关心,每当阿伟犯错时,常常对其棍棒相加。进入初中后,阿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又因他迷恋网络游戏,逃学逃课,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以后,阿伟不再去上学,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针对阿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在设计服务方案时,宜采用的取向是()。A.社会需求取向 B.个人需求取向 C.交友需求取向 D.家庭需求取向

农村社会工作期末考试题

农村社会工作定义:就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政府或准政府农村社会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持守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小女人的伦理情怀,以重建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通过与村民的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的社会政策改变或使政策更符合农民的真实需求,减少社会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费正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项目的推行,以使村民获得与其生活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通过对村民提供个人、家庭、小组等直接支持服务,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适应社区重建的需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目标。 特征:一、以特定的农村社区为基础:一项制度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系统为基础,与系统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与功能发挥,必须以农村社区为基础,依据农村社区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社区结构等,掌握你们的思维及行动方式,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工作的抓也理念结合,发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与技术,这是其首要特征。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市民相比,你们自身的特殊性是想而易见的。发展上的不平衡性,致使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民的影响很大。三、方法的系统整合性:由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村社区的差异性,在开展具体实务工作时,不是简单的将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移植到农村社会中,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整合。四、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等,决定了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文化多元主义的角度而言,指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差异。另外,还指不同地区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干群关系差异性很大。 功能:一、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农村社会功能:通过农村社会工作,对已经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事后补救,消除问题产生的个人及社会环境因素,恢复其社会功能。二、配置社会资源,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包括配置农村社会工作本身的资源;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三、预防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农村社会工作者一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提高农民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四、促进农民潜能的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相信农民的潜能,致力于通过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农民摆脱困境。五、促进农村社会的动态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常常扮演调和及疏导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DOC)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练习题答案

第一套 1.下面理论和视角属于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的是【ABCE】。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标签理论 D.自我发展理论 E.优势视角 【答案解析】:常常被矫正社会工作运用的实务操作层面的理论与视角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和"社会一心理"视角。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矫正工作的理论与视角。理论与视角是介入社会工作的基础,也是介入的理论指导,所以,合适的理论对于顺利地开展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父母离婚后,阿伟跟随父亲生活,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阿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日喝酒、打麻将,对阿伟很少关心,每当阿伟犯错时,常常对其棍棒相加。进入初中后,阿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又因他迷恋网络游戏,逃学逃课,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以后,阿伟不再去上学,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针对阿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在设计服务方案时,宜采用的取向是【B】。 A.社会需求 B.个人需求 C.交友需求 D.家庭需求

【答案解析】:个人需求取向主要是指服务方案的设计是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因此在整个服务方案的策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起着发起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然后发动服务对象挖掘自身需求,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共同收集各类服务信息,并在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服务对象需要的各类服务方案。本题中,阿伟性格内向,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引导阿伟挖掘自身需求,帮助阿伟摆脱当前困境。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考生需了解计划设计的各要素,如评估需求、理论分析、确定目的和目标、制定方案、评估方法等。本题主要针对的就是评估需求,设计计划一般分为社会问题需求和个人需求取向两种类型。 3.家庭结构图是社会工作者在家庭评估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工具,它用图形方式来显示家庭的内在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C】。 A.家庭内部的压力 B.家庭内部的资源 C.家庭的重大事件 D.家庭与环境的界限 【答案解析】: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家庭结构图作为评估的工具。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评估的方式。考生需要注意结构图的绘制原则。4.某社区根据政府“居家养老”政策的要求,策划“老人饭桌”项目,为社区内老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要求考生理解社会工作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历史,掌握社会学、社会工作在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上的视角、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思考中国社会及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2.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4.社会工作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 2.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3.我国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1.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2.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3.社会工作伦理 四、社会福利制度 1.福利的内涵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2.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和类型 3.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五、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2.社会工作理论的知识基础 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类行为 2.社会环境 3.人类成长 七、社会工作过程 1.社会问题与社会干预 2.作为社会过程的社会工作 3.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4.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八、微观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方法的分类 2.个案工作 3.小组工作 九、宏观社会工作 1.社区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 十、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 1.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地位 2.社会工作教育的要求和规范 3.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十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我国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 2.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3.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二部分社会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工作实务 期末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道题,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认为,爱情产生得最基本得前提条件与基础()。 道德义务 道德责任 √性爱 情爱 (2)下列各项属于妇女社会工作直接目标得就是(). √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与自我认同 建立妇女得支持小组,减少成员得孤独感 重新建构权利关系 解决妇女得实际困难与需要 (3)社会工作者小王受区妇联委托,在其服务得社区开展受虐妇女得服务需求调查。受虐妇女们受到“家丑不能外扬"这一传统观念得影响,最初不愿接受小王得访谈。在小王得关心、支持与不懈努力下,受虐妇女们终于敞开心扉,讲述她们得受虐经历与应对策略.受虐妇女们得讲述反映了她们得()。 √感觉性得需求 规范性得需求 表达性得需求 比较性得需求 (4)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首先应()。

给予生活得合理安排 (5)很多妇女受到家庭暴力不报案,或者没有得到及时得救助与干预,以至于演变成严重得致伤、致残与致死案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们普遍缺少对家庭暴力得认识,而法律中又没有制裁家庭暴力得具体条文规定。如果针对妇女得家庭暴力开展干预,通常需要妇联、公检法司、医院卫生等多个机构得合作,采取综合干预与解决问题得策略.但就是,各方得合作到目前为止缺少相应得政策与法律保障。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加强得工作环节就是(). 倡导 (6)某老旧小区失业、低保人员较多,便民设施缺乏,居民日常生活不便。社会工作者分析了社区得具体情况后,与相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开设便民餐车与家电维修点,既改善了小区便民设施少得状况,又开发了就业岗位。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得社区工作方法就是()。 社会策划 (7)默斯坦得“刺激--价值-—角色”理论认为,刺激阶段主要就是()。评价对方就是否符合自己得角色期望,在各项生活方面就是否与自己一致. 考虑双方得心理需求与价值观 √主要就是以感官信息,如外貌、年龄、种族等决定就是否建立关系比较双方得价值观就是否相似 (8)惩罚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下列属于正惩罚得就是().

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社会工作者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职业性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 C.强调专业方法 D. 注重理论 E.双方合作与多方协同 2.我国在推进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的宗旨是( )。 A.助人自助 B.利人利己 C.利人不利己 D.施人恩惠 E.解人危难 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日日日日日 4.一名社会工作者早晨起来发现三岁的女儿发高烧,病情严重,但因丈夫出差在外,眼前没有合适的人可以照看女儿,而她自己已经在昨天预约了服务对象要在今天上午进行一次重要的面谈。这名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 )。 A.保密问题 B.情理法问题 C.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D.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E.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5.“人情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内容,它以( )为基础,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赖。 A.慈善 B.仁爱 C.人道主义 D.博爱 E.人本主义

6.(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点,也是连续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联结点。 A.社会功能 B.社会角色 C.社会互动 D.家庭 E.朋辈群体 7.弗洛伊德认为,( )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A.后天的理想与目标 B.社会规范 C.当下环境的压力 D.对未来美好状态的向往 E.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 8.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是( )。 A.勤奋还是自卑 B.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 C.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 D.亲密还是孤独 E.繁殖还是停滞 9.最强调个别化原则的是( )。 A.行政社会工作方法 B.个案工作方法 C.小组工作方法 D.团体工作方法 E.社区工作方法 10.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提出的。 A.比斯台克 B.泰勒 C.阿尔德弗尔 D.马斯洛 E.勒温 答案: 11.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期末考试卷社会工作试卷A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专科)试卷(A卷) 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政法系,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入场 科目:社会工作学班级:10社管1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空,每小空1分,共10分) 1、我国社会工作分为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三类。 2、现代社会福利的两种基本形式:剩余型或残补型和(制度型)的福利制度。 3、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4、(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 5、督导的功能有:教育功能、(行政功能)、(支持功能)。 6、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福利性、以社会性服务为主、(专业要求高)。 7、罗斯曼(J. Rothman)将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8、青少年社会工作包括:发展性服务、治疗性服务、(预防性服务)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逐渐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从社会工作的起源来看。社会工作最初的服务是( D )。 A.促进就业 B心理辅导 C.社区照顾 D.救助贫困者 2、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 D )的范畴。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心理 C.人的需要 D.人的发展 3、当面临的困境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时,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避免或防止这样的伤害。当不可避免会伤害到与问题有牵连的一方或另一方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永远选择造成的伤害最小、带来的永久性伤害最少和伤害最容易得到弥补的方案,这说明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难题时应坚持( D )。

201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试题

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试题 (附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 题,每题 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个最符合题意)1.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经医院转介,小郑进人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小郑属于( A )服务对象。 A.自愿 B.外展 C.非自愿 D.潜在 2.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后,社会工作者小李来到其居住的社区,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和生活状况,并拟定了一份初次面谈提纲。小李的做法属于( A )。A.接案准备 B.接案面谈 C.面谈安排 D.问题界定 3.74 岁的老李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时,向社会工作者提起孙女小红正在上初中,学习成绩不好,希望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此案例中,小红属于( B )服务对象。A.正式 B.潜在 C.非正式 D.现有 4.社会工作者小赵在与服务对象会谈时,通过提供情绪支持,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焦虑;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自我认知,增强了服务对象自我改变的动力。小赵的上述做法具有( B )作用。 A.启发性 B.治疗性 C.安抚性 D.肯定性 5.班主任马老师发现小学一年级新生小亮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流。于是将小亮转介给学校社会工作者华姐。在与小亮接触后,华姐觉得小亮的问题还需要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为此,华姐向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请教如何准确评估小亮的问题与需要,这属于( D )方法。 A.调查 B.询问 C.观察 D.咨询 6.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 3 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科学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为 3-6 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 7—14 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 B )特点而设计的。 A.儿童性格 B.儿童发展 C.家长心理 D.家长行为 7.某儿童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认为每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因此为社区内的小学生开设了美术、舞蹈、篮球、陶艺等课程,以发展各自的特长。当学生在某些课程上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社会工作者也予以接纳。上述服务理念依据的是( B )。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这个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上情下达 B. 下情上达 C. 与同事协调 D. 向公众交代 E. 对自己负责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四章第二节组织的行政运作。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与同事协调, 向公众交代 2 3.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与机构正式聘用的员工相比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作动机 B. 管理方式 C. 服务对象 D. 服务时间 E. 对机构的认同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二章第三节志愿者管理。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工作动机, 管理方式, 服务时间, 对机构的认同 2 4.社会服务机构中,团体决策的优点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有较多替代方案

B. 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C. 责任明确 D. 快速省时 E. 信息较完整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三章第二节决策类型与模式。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有较多替代方案, 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信息较完整 3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 1.简述决策的不同类型。 答:依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决策的类型会有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依据理性的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直觉决策、判断决策和问题解决式的决策;(2.5分) (2)依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例行式决策与非例行式决策;(2.5分) (3)依据决策参与的人数,可以把决策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2.5分) (4)依据社会服务机构工作者的角色,可分为咨询式决策、协商式决策、协助性决策和权威式决策;(2.5分) 2.简述职位权力和人格权力的区别。 答:(1)职位权力,是指从组织体系中特定职位中衍生出来的权力,会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化。人格权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因其自身的特殊禀赋而不是其特定职位而获得的影响力。(4分) (2)从来源上看:职位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而人格权力来源于个人魅力。(1分)

2019年辽宁大学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最新版)

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 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 (一)按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分类 (二)按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 (三)按社会工作的对象进行分类 (四)按社会工作的方式进行分类 (五)按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方式进行分类 (六)按主办机构的性质或经费来源进行分类 (七)按专业水准进行分类 (八)综合式分类 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三)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异同 二、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 (一)社会救助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二)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四、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二)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 五、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一)社会服务的内涵 (二)社会服务的分类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异同第三节社会工作的性质 一、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 (二)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 三、当代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特征 (一)多样性 (二)整合性 (三)建设性 (四)挑战性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复原的功能 二、配置资源的功能 三、预防的功能 四、发展的功能 五、稳定社会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 第一节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一)思想背景 (二)时代背景 二、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个案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卷A卷答案

个案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卷(A卷)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15分) 1、C 2、C 3、D 4、C 5、B 二、多项选择题(3×5=15分) 1、ABE 2、ABDE 3、ABE 4、BCDE 5、ABE 三、判断题(3×5=15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3×5=15分) 1、简述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个案社会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个案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助人自助 个案社会工作过程的系统性 个案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2、简述问题解决学派基本理论和实施特点 第一,对问题的界定。问题解决学派要求将问题界定为具体的、可以解决的问题。(3分)第二,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经验。(2分) 3、简述行为治疗模式的设计评估方案 第一、A-B设计(1分) 第二、A-B-A-B设计(2分) 第三、多基点设计(2分) 五、材料分析题(20×1=20分) (1)、B(2分) (2)、B(2分) (3)、社交恐怖症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对社交恐怖症治疗的原则就是要打断案主的症状体验和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治疗。 (一)系统脱敏法(10分) 我们首先可以对案主运用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目前心理学上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一种主要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1.身体松弛训练。帮助案主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案主靠在沙发上或者靠在椅子上,让他自己的全身都处在一个最舒适的位置上,双臂自然下垂或者搁置在沙发上,深深地吸气,再缓缓地呼出……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反复练习,直到达到“呼之即来”的可以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2.制定恐惧等级表。根据紧张的程度给自己的恐惧对象分级记分,记分的标准就是:相处自然毫不紧张的人,比如说父母记0分;极度恐惧的比如说领导记5分(最高分);其他不同程度的恐惧对象可以根据从轻到重的程度依次记1、2、3、4分。 3.逐级脱敏。首先在头脑中逼真地再现最低等级的刺激场面,也就是在社交场合中最低等级的使他感觉到紧张的场面,当确实体验到有些紧张的时候(主观平分在1分左右),就停止想象并且全身放松。等到平静以后再重复上面的这一过程,如此循环,直到恐

13-14-2《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查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2、开卷考试。 3、适用班级:2011级社会工作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A.生命回顾 B.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怀旧 D.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运动。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A.社区照顾 B.社区管理 C.社区服务 D.社区福利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1961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__ __ ___ __ __ ___ __ __ 系_ __ __ ___ __ 专业_ __ __ ___ __ _班级 姓名_ __ ___ __ __ ___ __ 学号__ ___ __ __ ___ _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