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WORD格式可编辑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处方]

滑石 30.0g 朱砂 1.5g 甘草 5.0g

[制法]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3.检查

(1)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量,不得超过9.0%

(2)装量差弄:取本品10袋(瓶),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每袋(瓶)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一倍,装量差异限度见表l—l。

(3)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每克本品细菌数不得超过10万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4.含量测定采用铁铵矾指示剂法(Volhard法),测定本品中硫化汞(Hgs)的含量。

(二)硫酸阿托品散

[处方]

硫酸阿托品 0.25g 乳糖 24.5g 胭脂红乳糖(1.0%) 0.25g [制法]

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作用和用途]

抗胆碱药,常用于胃肠痉挛疼痛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疼痛时一次1包(相当于硫酸阿托品0.001g)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末。

2.定性鉴别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硫酸阿托品1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约5ml,混匀,用乙醚l0ml振摇提取后,分取乙醚层,置白瓷皿中,挥尽乙醚后,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粒,即显深紫色。

3 检查

(1)均匀度:取本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2)水分:取本品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量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15%)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l袋超出限度一倍。(4)微生物限度: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

查,应符合规定。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等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3.了解总浸膏量、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系指用适宜的溶剂与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

2.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多用煎煮。工艺流程为:净制药材粉碎—加水—煎煮—浓缩—调整含量。

3.影响提取因素

温度、时间、次数

三、实验内容

金银花提取

[处方]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最粗粉) 各50g

[制法]

取最粗粉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按煎煮法,煎煮3次,每次1.5hr,将滤液在70℃以下减压蒸馏,浓缩至稀糖浆状,静置数日,过滤,即得。

[金银花提取的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液体。

2.定性鉴别

(1)有机酸的检查

(2)黄酮类的检查

3.检查

(1)总浸膏量:本品在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3小时,至恒定,测定总固体。

(2) 相对密度:

4.含量测定

(1)总黄酮的测定

按《中药化学》中芦丁测定方法

(2) 总有机酸的测定

按酸碱滴定法

四、思考题

1.中药提取制备方法有哪些?

实验三、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等的纯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纯化方法及操作要点。

2.了解纯化的目的。

二、实验提要

1.含义系指用适宜方法最大程度保留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方法。2.纯化方法与工艺流程多用水提醇沉法。以水提醇沉法为例,工艺流程为:

浓缩流浸膏---缓缓加入一定量一定浓度乙醇(边搅拌)---冷藏----过滤-----浓缩。

3.影响提取因素

流浸膏相对密度、操作方法、冷藏

三、实验内容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纯化

[处方]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流浸膏各50ml

[制法]

取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流浸膏,按醇沉法,缓缓加入2倍乙醇边加边搅拌,在-5℃以下冷藏数日,过滤,干燥,即得。

[金银花纯化的质量要求]

1.性状

2.定性鉴别

(1)有机酸的检查

(2)黄酮类的检查

3.含量测定

(1)总黄酮的测定

按《中药化学》中芦丁测定方法

(2) 总有机酸的测定

按酸碱滴定法

四、思考题

2.比较中药金银花提取与纯化后总有机酸、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实验四三分半等药酒、橙皮酊等酊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药酒及酊剂的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含醇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药酒系指用蒸馏酒浸提药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可加用适量糖或蜂蜜作矫味剂。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2.制备方法药酒的制法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和回流热浸法等,亦可采用冷浸与渗漉结合方法制备。药料应粉碎成粗粉应用,有利有效成分的浸出,过粗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施、过滤等后处理困难。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其中溶解法适用于化学药物及中药有效部位或提纯品酊剂的制备。稀释法适用于以药物的流浸膏、浸膏为原料的酊剂的制备。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酊剂可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

3.渗漉法制备工艺流捏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施—滤液。装筒前药材粗粉应润湿使充分膨胀;装筒时用力需均匀,以免层层药料松紧不一;

装筒后需加适量溶剂排气,以防渗漉时液流受阻,提取不全或滤速受限。此外,应根据药物品种及数量,控制渗漉速度。

三、实验内容

(一)三两半药酒

[处方]

当归 50g 牛膝 50g 黄芪(蜜炙) 50g 防风 2.5g [制法]

以上4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白酒1200ml 与黄酒4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滤液中加入蔗糖42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孪。[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0—60m1,一日3次。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微辛。

2.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的齐墩果酸。

3.检查

(1)含醇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M乙醇量测定法测定,乙醇量应为20%—25%。

(2)总固体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澄清的药酒50m1,置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除另有规定外,加无水乙醇搅拌提取4次,每次10m1,滤过,合并滤液,置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遗留残渣应符合规定。

(二)橙皮酊

[处方]

橙皮(最粗粉)100g 60%乙醇加至1000ml

[制法]

取处方量1/10的橙皮,置广口瓶中,加60%乙醇约110ml,密盖,常温暗处浸渍,时时振摇、3—5日后倾取上层清液,用纱布滤过、压榨残渣,压出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加60%乙醇至100ml,即得。

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58%。

[功能与主治]

理气健胃;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5ml,一日6—15ml。

四、思考题

1.比较渗漉法与浸渍法的优缺点。操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实验五银黄口服液、碘甘油等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口服液和溶液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关键。

2.熟悉口服液和溶液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口服液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单剂量包装的液体制剂。口服液吸收快,奏效迅速,可起综合疗效;且口感好,剂量小,服用方便,易为患者接受。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澄清的液体制剂。

2.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制备要点中药材—提取—精制—过滤—分装—灭菌。制备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尽可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提取液常用水提醇沉、热处理冷藏、加入澄清剂(如101果汁澄清剂)或絮凝剂(如明胶丹宁、甲壳素)等方法去除杂质,以提高产品的澄明度。

3.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与要点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等制备方法。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多先取处方量3/4的溶剂加人药物,搅拌使溶解,滤过,再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最后搅匀即得。稀释法系指药物浓溶液用溶剂稀释成所需浓度溶液的制备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化学反应法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制成新的药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待化学反应完成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三、实验内容

(一)银黄口服液

[处方]

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 1.2g 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 2.4 g [制法]

以上二味,分别加水适量使溶解。黄芩提取物再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至8,滤过,滤液与金银花提取物溶液合并,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煮沸60分钟,滤过,加入单糖浆适量,加水至近全量,搅匀,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加水至100m1,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一20m1,一日3次;小儿酌减。

(二)碘甘油

[处方]

碘 2g 蒸馏水 2m1 碘化钾 2g 甘油加至100m1

[制法]

取碘化钾加蒸馏水溶解后加碘,搅拌使其溶解,再加甘油使成100m1,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

杀菌防腐剂。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感染。

[用法与用量]

局部涂抹适量,一日数次。

四、思考题

1.制备口服液的操作关键是什么?

2.碘甘油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如何?

实验六银黄口服液、碘甘油等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l.掌握口服液的检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形状

2.定性鉴别

3.一般检查

4. 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银黄口服液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1m1,加5%硝酸钠溶液与10%硝酸铝溶液各0.3m1,生成黄色沉淀,加5%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呈棕红色。

(2)取本品0.1m1,加水10m1,摇匀,取溶液2ml,加5%二氯氧化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再加盐酸1—2滴,黄色不褪。

3.检查

(1)相对密度:按现行《中国药典》附录ⅦA项下方法检查,应不低于1.05。

(2)PH:按现行《中国药典》附录ⅦG项下方法检查,应为5.5—7.0。

(3)其他: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附录I J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4.含量测定精密量取装量项下的本品2ml,置l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1量瓶中,加0.2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照现行《中国药典》附录V A项下分光光度法,在278nm与31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即得。

C

l =2.599×E

318

—1.522×E

278

C

2=2.121×E

278

—0.9169×E

318

绿原酸(C

16H

18

O

9

)的含量(mg/m1)=(C

1

×l00×100)/(100×2×2)

黄芩苷(C

21H

18

O

11

)的含量(mg/m1)=(C

2

×l00×100)/(100×2×2)

式中 C

1

为供试品溶液中绿原酸的浓度,观众mg /100m1;

C

2

为供试品溶液中黄芩苷的浓度,观众mg /100ml;

E

278

为供试品溶液在278nm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

E

318

为供试品溶液在318nm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

本品每毫升含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C

16H

18

O

9

)计,不得少于10.8mg;

取物以黄芩苷(C

21H

18

O

11

)计,不得少于21.6mg。

2.检查

(1)相对密度测定: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速将此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5。

供试品的相对密度=供试品重量/水重量

(2)pH: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GpH测定法测定,应为4.0—6.0。

(3)微生物限度: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Ⅷ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碘甘油的质量要求]

1.外观本品为红棕色的糖浆状液体,有碘的特臭。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lml加水稀释,加硫代硫酸钠试液,棕色应消失。

(2)取上项预留溶液,加亚硝酸氢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

3.检查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制剂通则甘油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四、思考题

1.一般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内容是什么?

实验七双黄连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和操作要点。

2.熟悉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注射剂应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注射液的pH值应接近体液,静脉注射液应调节成等渗或等张溶液。对热不稳定或在水溶液中易分解失效的药物,常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即粉针剂。

2.制备工艺流程原辅料的准备—配液—滤过—灌注—熔封—灭菌—质量检查—印字包装—成品。

3.制备要点配制注射剂的原辅料必须符合药典或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注射剂的有关规定。配液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释配法两种。注射液经初滤、精滤后,得到半

成品,质检合格后立即灌封。对主药易氧化的注射液,灌注时可在安瓿内通入堕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以置换安瓿中的空气。灌注时药液不能粘附在安瓿颈壁上,以免熔封时出现焦头,且应按药典规定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注射剂灌封后应立即灭菌。灭菌的方法可根据灌装容量、制剂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常用灭菌方法有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热压灭菌。

4.其他中药注射剂处方中的组分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净药材,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主要药效成分往往又非单一,加之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药注射剂仍以净药材作处方中组分为多。

三、实验内容

双黄连注射液

[处方]

金银花 125g 连翘 250g 黄芩 125g 注射用水适量

共制成500m1 [制法]

1.黄芩提取物的制备黄芩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用盐酸(2mo1/L)调pH至1.0—2.0,在8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并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滤过,滤液用盐酸(22mo1/L)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至4.0,加10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0,加入0.5%活性炭,充分搅拌,50℃保温30分钟,加入1倍量乙醇搅拌均匀,立即滤过,滤液用盐酸(2mo1/L)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少量乙醇洗涤后,于60℃以下干燥。2.金银花、连翘提取物的制备金银花、连翘加水浸渍30分钟,煎煮2次,每次l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放冷,缓缓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量水,凋PH至7.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静置48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70—80℃测),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5%,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3.配液取黄芩提取物,加水适量,加热并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使溶解,加入金银花、连翘提取液。加水至500m1,加入0.5%活性炭,保持pH 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加注射用水至500ml,灌封(每支20m1),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10—20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每公斤体重lml,加入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溶液中。肌注一次2—4ml,一日2次。

四、思考题

1.影响中药注射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品的澄明度合格率?

实验八、双黄连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l.掌握注射剂的检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形状

2.定性鉴别

3.一般检查

4. 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澄明液体。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85%乙醇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8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得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1,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胶薄膜上,以36%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m1,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0ml,热浸1小时,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20:1)溶液,于105℃烘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检查

(1)装量差异:取供试品2支,将内容物分别用干燥注射器抽尽,然后注入标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每支的装量不得少于标示量。

(2)澄明度:除另有规定外,照《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推》的规定检查,应符合规定。

(3)无菌: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ⅧB无菌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4)不溶性微粒:将本品按临床静脉滴注浓度配制后,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Ⅺ(R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5)pH: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GpH检查法检查,应为 5.0一7.0。

(6)热原: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A热原检查法检查,剂量按

家免体重1ml/kg缓缓注射,应符合规定。

(7)蛋白质、鞣质、草酸盐、钾离子: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

S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8)炽灼残渣:取本品10m1,置已恒重的坩埚中,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J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查,不得超过1.5%(g/m1)。

(9)溶血与凝聚:取试管三支,分别加入供试品溶液0.0、0.3、0.3ml,然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2.2、2.2 ml和2%红细胞混悬液2.5m1,摇匀,迅速置36.5±0.5℃的恒温箱中,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一般观察4小时,不得有溶血和凝聚现象。若有凝聚,可取其中加有供试液的一支试管振摇,凝聚物应能均匀分散。

4.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冰醋酸—水(48:1: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不低于1000。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lml,置50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8μ1进样,分别量取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含量。本品含黄芩苷不得少于6.0mg/m1。四、思考题

1.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哪些?

实验九徐长卿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关键。

2.熟悉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粘稠性,易于涂布,对皮肤无刺激且不融化。软膏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通过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软膏剂常用的基质可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三类,其中乳剂型基质软膏亦称乳膏剂。基质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制备方法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合法。当软膏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均多采用熔和法。乳膏剂宜采用乳化法制备,大量生产时,使用乳匀机或胶体磨可使产品更细腻均匀。3.制备要点软膏剂中药物加入的方法应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选用。其中不溶性药物应粉碎成细粉(通过九号筛)后缓缓加入基质中混匀,或将药物细粉在不断搅拌下加到熔融的基质中继续搅拌至冷凝;可溶于基质的药物,应溶解在基质或基质组分中;用植物油加热提取的药物应先与油相混合;水溶性药物应先用少量水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再与其余基质混合;药物的水溶液亦可直接加入水溶

性基质中混匀;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至糖浆状,再与基质混合;固体浸膏可加少量溶剂使软化或研成糊状,然后再与基质混合。有共熔成分时,可先将其共熔,再与冷却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应使基质冷至40℃左右再与之混合。

三、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徐长卿软膏

[处方]

丹皮酚 0.40 g 羊毛脂 0.9g 凡士林 8.70g

[制法]

取凡士林、羊毛脂水浴加热熔融后,加入黄芩素,搅匀,放冷即得。

[功能与主治]

抗菌、消炎。适用于湿疹。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涂于患处。

(二)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

[处方]

黄芩素细粉(过六号筛) 0.40 g 羊毛脂 0.9g 凡士林 8.70g [制法]

取凡士林、羊毛脂水浴加热熔融后,加入黄芩素细粉,搅匀,放冷即得。[功能与主治]

抗菌、消炎。适用于干热疮,粘膜感染,皮肤干性炎症。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涂于患处。

四、思考题

1.试对处方组成进行分析。

2.乳化法制备乳膏的操作步骤如何?为什么油、水两相混合时要加温至70—80℃?

实验十、徐长卿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性状、定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质量要求]

1.性状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均为均匀、细腻,具适当粘稠性的黄色半固体。2.定性鉴别采用显色或薄层色谱法鉴别本品中的丹皮酚。

3.检查

(1)刺激性检查:剃去家兔背上的毛约2.5cm2,待剃毛所产生的刺激痊愈后,取软膏0.5g均匀地涂在剃毛部位使形成薄膜层,24小时后观察,应无水疱、出疹、发红等现象。每次试验应在三个不同部位同时进行,并用空白基质作对照。(2)pH的测定:取软膏适量,加水振摇,取水溶液加酚酞或甲基红指示液均不得

变色。

(3)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本品1g中,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4.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黄芩素含量。

四、思考题

1.影响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 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兼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关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药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 为达到以上目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 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知道老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应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生。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校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老师校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老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如有破损缺少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制备室酢情赔偿后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作为支撑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紧密相联,是衔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制剂和调剂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强化学生追求崇高职业道德的意识;打造中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是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参观实习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CAI等多种形象化教学资源。理论教学要详尽阐述中药药剂学的基本规律,技能训练要重点强调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科发展方针。采用综合手段,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特点;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讲述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中药剂型的几种分类法。

中药药剂学作业答案

精品文档《中药药剂学Z》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药剂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24,总分为120分,您的得分为120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热原的性质不包括: [1分] E.水不溶性 2. 咀嚼片、口含片宜选用的稀释剂是: [1分] E.甘露醇 3. 薄荷水制备时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 [1分] E.分散 4. 炉甘石洗剂属于: [1分] C.混悬液 5. 益母草膏属于: [1分] C.煎膏剂 6. 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 [1分] B.不挥发性 7.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 [1分] C.254nm 8. 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 [1分] A.1小时 9. 加入冰糖、黄酒在胶剂制备中的操作过程为: [1分] E.浓缩收胶 10. .片剂包糖衣的工序中,对于有引湿性、易溶性或酸性药物的片剂,需要:[1分] A.隔离层 11. 下列错误论述胶囊剂的是: [1分] A.胶囊剂只能用于口服 . 精品文档

12. 需检查融变时限的是: [1分] A.栓剂 13. 采用滴制法制备的是: [1分] B.软胶囊 14. 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不包括: [1分] B.采用GMP厂房生产 15. 采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的目的是: [1分] D.固化剂 16. 下列不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 [1分] B.丙烯酸树脂Ⅳ号 17. 麝香宜采用下列那种粉碎方式: [1分] D.加液研磨法 18. 薄荷水为: [1分] B.真溶液 19. 采用升法制备的是: [1分] C.红升丹 20. 滴眼剂的制备流程为: [1分] A.药物+附加剂-溶解-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包装 21.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这一概念指的是: [1分] A.置换价 22. 属于亲水胶体的是: [1分] A.高分子溶液 23. 藿香正气水属于: [1分] B.酊剂 24. 又称升华干燥的方法是: [1分] C.冷冻干燥 25. 不能作为片剂糖衣物料的是: [1分] B.丙烯酸树脂IV号 . 精品文档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 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 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3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符琼菁学号:201225821001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乌贝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海螵蛸(去壳)86g,浙贝母15g,陈皮油0.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海螵蛸、浙贝母各粉碎成细粉。(3)将上述药材细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再逐渐加入陈皮油0.15g,混匀,即得。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实验二夏枯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夏枯草100g 3.辅料:蔗糖30g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一、A型题 1.下列有关药典的叙述哪个不正确 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B.药典反映了我国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一般每隔几年需修订一次 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一般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在共七版,每个版本均分为一、二两部 2.第一次提出“成药剂”概念、药剂专著《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王寿 D.张仲景 E.钱乙 3.以下哪一项不是药典中记载的内容 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处方依据 4.我国现行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哪一年版 A.2008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10年版 E.2005年版 5.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 A.《普济本事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金匮要略方论》 D.《圣惠选方》 E.《本草纲目》 6.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 A.制剂 B.成药 C.药材 D.药物 E.处方药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下列哪一个部门颁布实施的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部

C.药典委员会 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E.最高法院 8.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B.生物制品 C.中药材 D.中药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 E.中药饮片 9.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汤液经》 D.《本草纲目》 E.《黄帝内经》 10.药典收载的药物不包括 A.中药材与成方制剂 B.抗生素与化学药品 C.动物用药 D.生化药品 E.放射性药品 11.乳浊液型药剂属于下列哪一种剂型分类

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 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1 / 4下载文档可编辑

按每包3g 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区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 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附录I B 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 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 袋(瓶),并不得有1 袋(瓶)超出限度1 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 C)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 . 1 %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供中药学、药企管理专业使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药剂学实验是完成药剂学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印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掌握药剂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实践的能力。熟悉常用各类剂型的处方设计原理及质量考核,熟悉常用制剂器械的性能与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药物散剂、含有低共熔组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二)硫酸阿托品散 (三)脚气粉 三、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毒性药物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与酊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渗漉法、浸渍法等浸提方法及操作要点3.熟悉含 醇量、含糖量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鼻渊糖浆 (二)益母草膏 (三)橙皮酊

三、思考题: 1.糖浆剂易产生沉淀,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比较浸渍法、渗漉法、建筑法、回流提取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操作关键。 3.比较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异同点。 实验三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1.掌握真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一般制备方法2.比较不同乳剂及不 同乳化方法制得乳剂的分散相粒度及稳定性。3.掌握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4.熟悉液体药剂中常用附加剂的HLB 值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甲酚皂溶液 (二)薄荷水 (三)炉甘石洗剂 (四)液状石蜡剂 (五)石灰擦剂 (六)液状石蜡复合乳剂 (七)制备液状石蜡乳剂所需乳化剂HLB 值的测定 三、思考题 1.在制备甲酚皂溶液的实验中,什么物质可以代替植物油?2.甲酚皂溶液的配制原理是什么? 3.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步骤? 4.石灰擦剂用振摇法及能乳化,说明了什么? 5.测定油的乳化所需HLB 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植被的液体石蜡应属哪种 实验四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板蓝根注射液二)应用鲎试剂检查大输液热原

中药药剂学试题 附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药物剂型符合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2.药厂生产车间一般根据洁净度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洁净区一般要求达到(1万或100级)级标准)。 3.散剂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搅拌)、(过筛 )混合法。 4.为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蔗糖的转化率宜控制在(40~50%)。 5.浸出制剂中规定流浸膏浓度为(1g/ml),浸膏为(2~5g/g)。 6.亲水胶体的稳定性可因加入(电解质)或(脱水剂)物质而破坏。 7.凡士林经常作为(软膏)剂型的基质,并常与(羊毛脂)合并使用。 8.片剂制备中,淀粉可用作(填充剂(稀释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9.红升丹主要成分是(氧化汞),采用(升法)制备。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适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B) A微波灭菌 B紫外线灭菌 C γ射线灭菌Dβ射线灭菌 E 60Co辐射灭菌 2.药材浸提时(D )

A浸提温度越高越好 B浸提时间越长越好 C药材粉碎越细越好 D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越好 E浸提压力越高越好 3.《中国药典》规定,糖浆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B) A50%(g/ml) B60%(g/ml) C65%(g/ml) D40%(g/ml) E75%(g/ml) 4.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 A)起的作用 A形成胶团 B分子极性基团 C多分子膜 D氢键 E分子非极性基团 5.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A ) A重蒸馏法 B离子交换树脂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法 E凝胶滤过法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是( D)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调节剂 E药物 7.下列基质释药、对皮肤穿透力最强的是(B ) A凡士林 B O/W型 C W/O型 D PEG E卡波谱尔 8.要使药物迅速吸收,成人用栓剂纳入直肠的部位应在( D) A距肛门口3cm处 B距肛门口4cm处 C距肛门口6cm处 D距肛门口肛门内1~2cm 处 E距肛门口肛门内5cm处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4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莉敏学号:201225821034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

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实验二枇杷叶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枇杷叶100g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 型题 1 ?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不得检出 B. 不得超过50个 C. 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级级级级级 4. 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 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 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份份份份份 6. 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 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 有机酸 8. 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

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 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热浸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 A. 鼓式薄膜干燥器 B. 微波干燥器 C. 远红外干燥器 D. 喷雾干燥器 E. 烘箱 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 A. 水浸出剂型 B. 含醇浸出剂型 C. 含糖浸出剂型 D. 无菌浸出剂型 E. 酒浸出制剂 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 高分子溶液 C. 混悬型液体药剂D.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 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 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C. 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E.碱金属类 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肥皂类 B.硫酸化物 C.氯苄烷铵(洁尔灭) D.磺酸化物 E.吐温-80 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A. 肌内注射剂 B. 皮下注射剂 C. 皮内注射剂 D. 脊椎腔注射 E. 静脉注射剂 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 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6 ?7 ?8 ?9 ?10 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 原核心、记忆) A.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C高温湿热灭菌30分钟C干热灭菌4小时 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E.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 19.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制药卫生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一定温度下灭菌,微生物死亡速度符合哪一级化学动力学方程A.M-M B.零级 C.二级D.一级 E.以上都不是2.采用紫外线灭菌时,最好用哪个波长的紫外线 A.286nm B.250nm 365nm D.265nm E.254nm 3.适用于滴眼液配液、滤过、灌封的生产环境空气净化级别为A.100级B.10000级 C.50000级 D.100000级 E.10级 4.下列不宜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是 A.微孔滤膜B.蜜丸 C.口服液 D.输液剂 E.脱脂棉5.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 A.热压灭菌法 B.辐射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火焰灭菌法E.环氧乙烷灭菌法 6.含部分药材原粉的片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1000个 B.5000个 C.10000个 D.100个 E.20000个 7.100级洁净厂房适合于生产下列哪种剂型 A.片剂 B.颗粒剂 C.口服液 D.胶囊剂E.粉针剂8.对热压灭菌法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效力很强 B.不适用于手术器械及用具的灭菌 C.用湿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 D.大多数药剂宜采用热压灭菌 E.通常温度控制在160~170℃ 9.滑石粉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热空气灭菌 B.滤过除菌法 C.火焰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10.为确保灭菌效果,热压灭菌法要求F0值为 A.F0=8 B.F0=8~12 C.F0=8~15 D.F0=20 E.F0=23 11.用具表面和空气灭菌应采用 A.滤过除菌法B.紫外线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干热空气灭菌法 12.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5000个 B.100个C.1000个 D.10000个 E.2000个 13.能滤过除菌的是 A.超滤 B.砂滤棒 C.C4垂熔玻璃滤器 D.聚氯乙烯滤器 E.0.65μm微孔滤膜 14.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A.滤过除菌法 B.UV灭菌法 C.煤酚皂溶液灭菌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速热风灭菌法 15.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16.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或除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及芽胞的方法为A.无菌操作 B.防腐 C.消毒 D.抑菌E.灭菌 17.下列叙述滤过除菌不正确的是 A.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 B.滤材孔径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胞的通过 C.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 D.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 E.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于生化制剂 18.在某一温度,杀死被灭菌物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用什么表示A.t0.9 B.F值 C.1gD D.Z值E.D值 19.下列物品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 A.20%乙醇B.1%吐温-80 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D.30%甘油 E.苯甲酸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WORD格式可编辑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处方] 滑石 30.0g 朱砂 1.5g 甘草 5.0g [制法]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3.检查 (1)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不得检出 B.不得超过50个 C.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 A.100级 B.10000级 C.100000级 D.1000000级 E.1000级 4.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A.100份 B.99份 C.10份 D.9份 E.101份 6.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有机酸 8.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doc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酷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答:将樟脑酷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 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植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 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时有什么不同? 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约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坊物研匀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 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乳剂)。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俺水约5ml,振揣,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鱼肝油乳和液状石蜡乳均属于O/W型乳剂。而石灰搽剂属于W/O型乳剂。 2、分析鱼肝油乳或液状石蜡乳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答:鱼肝油、液状石蜡是主药;阿拉伯胶是乳化剂:西黄蓍胶是辅助乳化剂;糖精钠是矫味剂;尼泊金乙酯是防腐剂;蒸儒水是溶剂;挥发杏仁油是芳香剂。 实验3、注射剂的制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