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一.森林对环境得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

3、净:净化空气

4、美:美化环境

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二.植被破坏得影响

1、植被涵养水源得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温差变大,气候得大陆性增强

6、破坏生物多样性

7、生态环境恶化

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

三.保护森林/雨林得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对森林/雨林得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得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缓冲区得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得机会

6、提高木材利用率

7、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得描述

1、地势xx高xx低

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土壤

五.荒漠化得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得沙质沉积物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与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

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得表现

1、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得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

置沙障)

3、调节农林牧之间得用地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得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得危害

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引起风沙灾害

八.方格沙障得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得成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十.湿地得作用

1、涵养水源

2、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

3、降解污染物

4、调节径流

5、保护生态环境

6、蓄洪防旱

7、保护生物多样性

十一.湿地退化得影响

1、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2、淡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

3、气候大陆性增强,气候趋于干旱,气温日较差增大

4、降水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水体净化能力下降,水质变差

6、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二.、影响气温高低得因素

1、地形:

①谷地、盆地地形不易散失热量,气温高

②阴坡温度较低阳坡温度较高

③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直下,气温低

④地势xx高xx低,阻碍冷空气气温较高/利于冬季风停滞气温较低

2、纬度

3、海陆位置

4、下垫面

5、气压带风带(例:受西风带影响,气温较高)

6、沿海洋流得性质

7、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8、海拔

9、人类活动(例:排放温室气体)

十三.全球变暖得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作物:①高纬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

②低纬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3、旱涝灾害加剧,加剧水资源得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十四.应对海平面上升得措施

1、研究海平面上升得影响,加上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2、加固加高防洪墙,修整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3、建立沿海防护堤坝

十五.、酸雨得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生长

3、侵蚀建筑物与文物古迹

4、危害人畜健康

十六.减少CO2或SO2得措施

1、植树种草

2、防止森林火灾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

4、减少废弃物得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5、进行技术革新,减少该气体得排放

6、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理,限制排放该气体多得企业

7、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得政策支持与经济补贴

8、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低碳生活

十七.航运得有利条件

1、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

2、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小

3、冬季无结冰期/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4、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得内河水运网

5、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6、河流流向与运河方向一致

7、人口多,经济水平高,客货量大

8、运河与多条河流想通,水位相对稳定

9、避免海风与海浪得影响

十八.港口得有利条件分析

1、背风避浪,港阔水深,利于停泊

2、经济腹地广阔,依托较大城市/联系着国内得经济发达地区,客货流量大,海运繁忙

3、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便于安排港口设备

4、交通便利,利于客货集散

5、政策支持

6、纬度低,终年不冻

7、海运价格低

十九.某地大气污染严重得原因

1、谷地/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不利于污染气体得扩散

2、干旱少雨,加剧粉尘等颗粒物得污染

3、(冬季等)存在逆温层,不利于垂直方向得气体扩散

4、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对大气得污染严重

5、工业布局不合理

6、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以煤炭等为主

二十.土地盐碱化得原因

1、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

2、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距地表近

3、灌溉方式不合理(例: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措施:1、地膜覆盖2、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二十一、河流入海口多得原因

1、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易改道

3、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易形成新得入海口

4、流域内降水多,径流量大

二十二、流域开发得影响

有利:

1、解决水资源时间上得矛盾,防洪防旱

2、利于航运

3、提供大量电力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得发展

4、库区水面宽阔,河流舒缓,对两岸冲刷作用减弱,利于水土保持

5、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得发展

6、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7、利于水产养殖

8、利于农业灌溉,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稳定水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不利:

9、下游平原失去定期泛滥带来得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

10、河口外得鱼类失去饵料,鱼类资源减少

11、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线遭到侵蚀后退

二十三、水库得选址

1、位于峡谷出口最窄处,建设大坝工程量小

2、淹没线以下得居民点少,移民少

3、地质稳定

4、水量充足

5、地势低洼开阔,蓄水量大

二十四、开发与利用水资源得措施

开源:

1、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2、修建水库,蓄积丰水期得河水

3、开渠引水,把水资源丰富地区得水适当调入水资源贫乏得地区

4、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节流: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6、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7、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得重复利用率

8、提高水价,实行阶梯水费政策

防污:

9、加强管理,减少污水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10、减少农药得使用与水产养殖

11、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二十五、过量开采地下水得影响

1、导致地下水枯竭或水位下降

2、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差

3、导致地面沉降或坍塌

4、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二十六、渔场形成得条件分析

有利:1、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并形成水障,鱼类聚集

2、处于上升补偿流处,带来海底营养盐类

3、处于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

4、位于面积广阔得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5、盐度适宜

不利:1、过度捕捞

2、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水质污染

3、饵料不足

4、盐度过高

二十七、洋流得影响

1、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影响沿岸地表植被、气候

2、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

3、海轮顺流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4、寒暖流相汇处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5、加快污染物得扩散,有利于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6、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水分得输送与交换,维持全球热量与水分平衡

二十八、某地潮位高得原因

1、河口为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到窄,潮位被退高

2、河口受xx风得影响,风助潮势,推高潮位

3、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二十九、不合理使用化肥得影响

1、土壤板结,危害农作物生长

2、污染水源,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3、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类健康

三十、西欧乳畜业得有利区位条件

1、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良潮湿,多雨多雾,利于牧草生长

2、地形平坦,利于牧草与精饲料种植

3、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有饮奶习惯,市场广阔

4、机械化程度高,生产专业化

5、距离市场近,交通便利

三十一、观光农业(农家乐)得优越性

1、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得农闲时间,增加了农民收入

2、减少运输与销售成本

3、带动食、宿、娱、购业得发展

三十二、沼气农业园得优越性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于农林牧渔业得发展,提高了农业产出率与产品附加值,

经济效益高

2、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就业

3、利用沼气作为清洁能源,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并减少大气污染

4、增加了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

5、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三十三、山地垂直立体农业

1、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得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出率

2、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3、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得灵活性及对市场得适应性

三十四、解决农业丰产不丰收问题得措施(以赣州脐橙为例)

1、加强宣传,积极开拓脐橙市场

2、培育优良品种

3、加强交通建设

4、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5、提高农业生产与冷藏保鲜技术

三十五、商品农业得可持续发展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发展交通

4、提高保鲜技术水平

5、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6、面相市场,加大对大宗商品粮得生产

三十六、老工业区经济衰退得原因

1、资源枯竭

2、生产结构单一,面对市场得灵活性不强

3、工业用地紧张

4、环境污染严重

5、工业产品得科技含量不高

三十七、老工业区得综合治理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

2、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

3、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4、发展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5、发展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

6、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7、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8、回收利用废弃物

三十八、工业聚集得影响

1、加强企业间信息与技术得交流与协作

2、减少运费与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3、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4、造成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供应紧张

三十九、工业分散得影响

1、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2、环境污染小,利于环境保护

3、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信息得调动

4、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四十、如何发展产业集群

1、加强企业间得分工协作

2、建立完善得产供销服务体系

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服务能力

4、培育优质品牌,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得保护

5、充分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得责任,提高集群得竞争力

四十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得影响

1、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3、提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4、促进城市化进程

5、提升现代化服务管理水平

6、减少环境污染,美化城市环境

四十二、解决农工盲流得措施

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2、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与机械化水平

3、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4、合理有序引导与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5、加强对农民工得技能培养与提高教育

四十三、城市化得表现

1、城市面积扩展,规模扩大

2、城市人口增多

3、出现明显得功能分区

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得比重增大

四十四、城市化带来得问题

1、生物得多样性减少

2、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3、形成酸雨,水质变差

4、废渣影响土地质量下降

5、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四十五、卫星发射地得有利区位条件

1、风速小,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

2、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地广人稀或海域广阔,安全性高

4、纬度低,便于发射,节约燃料

5、交通便利,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

6、隐蔽性好

7、利于国防

8、技术水平高

9、能源充足

四十六、航空港得有利区位条件

1、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货运量大

2、地形平坦开阔,无高大山脉阻挡航行

3、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4、地势较高

5、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

6、地质稳定

7、石油资源丰富,燃料补给费用低

四十七、盐场得有利区位条件

1、海滩平直,地势缓斜开阔,沿岸滩涂广阔

2、日照时间充足,气温高,蒸发快

3、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日照长

4、河流淡水注入量少,海水盐度含量高

5、周围加工能力强

6、多风,加快蒸发速度

四十八、交通建设得意义

1、提高运输能力,促进人员流动与货物流通

2、加强双方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3、促进资源与资金得优化配置

4、加强沿线联系,促进经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缩短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

6、缩短运输距离,缓解运输压力

四十九、城市交通格局得变化

1、交通运输方式增加

2、交通运输路线更密集

3、交通布局更合理

4、铁路移出城市,出现环城公路

1.背下以下顺口溜:

水土生资

灾地气洋

市交政历

人位劳科服军旅

基开环信协

2.解释

①自然方面

水(河湖水资源)土(土壤)生(生物)资(资源)

灾(自然灾害)地(地形地势)气(气候气温)洋(洋流)

②社会方面

市(市场)交(交通)政(政策)历(历史)

人(人口数量)位(位置)劳(劳动力)科(科技)服(现代服务水平)军(军事)旅(旅游)

基(基础)开(开放程度)环(环境)信(信息通达度)协(社会协作水平)

3.答人文地理得题目时,要注意在脑海里搜寻区位因素。

如果题目问:XXX得成因就是什么,您就要根据题目里给得信息开始想区位因素了。

通常,区位因素分为自然与人文:

自然:地气水土生(这几个就是最基本得,一定要写)

气--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总量+季节变化,水热组合(一般用于季风气候),注意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水--水源(一般就答水源充足,注意材料里给得河流或者降水情况)

土--土壤(就是否肥沃,就是酸性还就是碱性)

地--地形地势(地势平坦利于发展种植业;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经营)

生—生物(生物多样性就是否良好)

△此外还有:

自然资源就是否丰富,自然灾害(盐碱、旱涝、风沙、咸潮)就是否多发等等。

人文:

市--市场(人口密集)

交--交通(要答便利,还要答水陆空铁路网分布合理啊这些废话,材料会提示得)政--政策(这个最容易漏了,如果材料里写“国家”或“政府”就要答上)

原--原料(金属矿产等)

动--动力(水电站、太阳能等)

劳--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工--工业协作条件(就是否优良)

价—地价与劳动力价格

技—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冷藏保鲜技术,运输通讯条件)

经—经济发展水平

生—生态(就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就是否生态环保)

信--信息协作水平(统一得电网等等)

基--基础设施建设

历--历史(季风水田农业,东北老工业区)

农--农业水平(为工业提供原料)

自--自然条件优越(没话找话就写这个)

位--地理位置优越(就是否临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4.①结合材料概括型

一般就是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归纳得内容可能就是降水量等高线分布特点也可以就是气候类型特征,这个学校一般都会练很多,慢慢地就记住了。比如降水量得分布特点,可以写成“自西北向东南从500mm向800mm递增”;降水特征可以写成“全年降

水丰富,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等等。

②可套用模版型

鲁尔区如何进行新得发展?秘鲁渔场得成因?中国南方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得有利条件?注意,如果出题者把鲁尔区换成了东北老工业区,把秘鲁渔场换成一个不知名得寒流流经得渔场,或者把中国南方换成印度、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还就是一样得思路。准备一个B5得活页本,把这种指向性明确得设问摘下来,分点记录答案,并在练题得过程中不断补充。

③提取信息型

这种题目一般就是白送分得题,只要您仔细读材料,区位因素记得全就OK。基本上一个关键词对应一个区位因素,认真找应该就是没有问题得。

盐度与洋流:

⑴盐度最高得就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就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得就是波罗得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得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影响气温得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得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得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得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得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得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得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得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得发展(但就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得影响:

a+、促进国民素质与生活质量得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得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得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得影响:

a+、促进文化交流

(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得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

(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与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得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得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得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得修复)

b-、旅游与环境得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得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交通线路修筑得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得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企业(企业经营者)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得问题时,与企业有关得知识如下: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得经营战略。

2、,遵循价值规律,优化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得高质量得产品。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科技与管理)

4、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得信誉与企业形象。(诚信、品牌)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式)

6、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环保)

7、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

8、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得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企业得国际生存空间;开发与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得状况。(外贸出口)

9、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利用世贸规则)

10、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规模)

11、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效益)

12、提高经营者与劳动者得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2019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出现了环境问题。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二个:一个是环境污染,第二个是生态破坏。 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简单地说,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什么是生态平衡呢?同学们也许看过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这个栏目,由赵忠祥主持的。还有《动物世界》,里面就介绍了许多生态平衡的知识。比方说:在一片草原上,有食草动物:野羊、斑马、野牛等等,也有食肉动物:老虎、豹子、狮子等等。它们总是按一定的比例范围而存在的。这就叫平衡。如果我们把食肉动物都消灭掉,把老虎、豹子、狮子都消灭。那么食草动物就会无限制地繁殖,它们要吃大量的草,会把草原吃光,吃得没有草吃了,结果食草动物自己也就无法生存了,这就是破坏了生态平衡。当然,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体系,因而生态平衡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衡。有的专家把它叫做“网平衡”,也有的专家把它叫做“平衡金字塔”。生态平衡的科学概念解释不太好懂,它是这样解释的“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各种生物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结稳定状态,也就是系统的能量运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的保持稳定,信息的传递畅通,这种相对稳定状态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从总体上讲是整个大自然的平衡,全球的平衡。它又分成各种各样若干个系统。比如陆地系统、海洋系统。专家们为了研究的需要,又把它分成更多地系统,比如高原系统、平原系统、工业系统、农业系统,还有城市系统、农村系统等等。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问题很多,比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资源短缺等等。 森林对于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世界上的森林大约减少了1/4。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最终受到威胁的是人类。我国近10年来发现已经灭绝的珍贵野生动物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docx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 气:调节气候 3. 净:净化空气 4. 美:美化环境 5. 物: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 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 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植被破坏的影响 1. 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 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 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 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三.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1.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 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 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 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6. 提高木材利用率 7. 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1. 地势XX高XX低 2. 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 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 土壤

五.荒漠化的原因 1.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 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4.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 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 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1. 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 沙障) 3.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 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 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的危害 1. 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 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 引起风沙灾害 八.方格沙障的作用 1.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 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 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的成因 1.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 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 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 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 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7. 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十?湿地的作用

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徐高福何建平彭新俊孙邦建黄武祥 2013-3-28 9:48:47 来源:《中国林业经济》2012年第5期摘要:森林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已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立足挖掘森林资源的经济潜能和文化内涵,在森林旅游实践中着眼规划、优化管理、特色经营、创新发展。对良好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新的生产力等理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森林旅游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加大项目投入、重视人才培养等对策。 关键词:森林旅游,创新发展,特色经营,生态保护,千岛湖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1-2]。森林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新阶段。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泊,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地处长三角腹地,距杭州市区129 km,距黄山140 km,是镶嵌在杭州—千岛湖—黄山名城、名水、名山这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之一。由19个国有林场构成的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9.5万hm2,其中湖面5.3万hm2,拥有姿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 078个,森林景观丰富,山光水色如诗如画,生态环境清雅宜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的精华之地。 近年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以打造“世界山水公园、东方休闲名湖”为引

领,立足挖掘森林资源的经济潜能和文化内涵,依托千岛湖特殊的地理位置,把自然景观、千岛湖库区历史文化和新安兵团建设文化融为一体,突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主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拓展市场、提升服务、规范管理、树立个性、打造品牌,着力培育生态和经济“双赢”的新型森林旅游产业。2011年,千岛湖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3.1亿元,分别位于全国森林公园第10位和第1位[3]。 1 森林旅游发展的实践 1.1 着眼规划,瞄准森林旅游发展长远目标 一项规划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融入了创新理念,是否始终占据一个制高点,都是这个行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4]。 根据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地貌、森林资源等现有资源,公园立足高品位、高起点,实现科学规划。2009年公园协助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和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千岛湖的区位优势,合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精心配置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施和宜人的休闲服务设施,使之成为风光秀美、特色鲜明、效益一流的森林公园。同时,结合淳安县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了水韵梓桐、千岛湖宋词文化园和许源林场红相思森林家园等项目规划。公园编制的《森林休闲旅游规划方案》通过审批,18个项目将在五年内分批实施。重点实施以梓桐口大型休闲观光园区、千岛湖龙涧休闲旅游景区、茅头尖休闲观光园区为主体,以叶琪会所、东山尖登山营地、界首健康养生乐园、姥山林木良种科教基地、十八坞现代农业观光园、龙川游客接待中心为支点的“三主体六支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一.森林对环境得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 3、净:净化空气 4、美:美化环境 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二.植被破坏得影响 1、植被涵养水源得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温差变大,气候得大陆性增强 6、破坏生物多样性 7、生态环境恶化 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 三.保护森林/雨林得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对森林/雨林得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得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缓冲区得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得机会 6、提高木材利用率 7、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得描述 1、地势xx高xx低 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土壤

五.荒漠化得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得沙质沉积物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与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 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得表现 1、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得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 置沙障) 3、调节农林牧之间得用地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得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得危害 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引起风沙灾害 八.方格沙障得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得成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doc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摘要: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经济发展,新疆伊犁州森林资源在不断遭到破坏,总量在不断的减少。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它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疆伊犁州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我国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森林是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非常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森林资源在不断遭到破坏,总量在不断的减少。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 1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对全人类来说,森林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是核心。对于我国来说,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涵养水源。我国严重缺乏水资源,各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森林好比是蓄水库,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二是防风固沙。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比较严重,培育森林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森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止荒漠化蔓延;三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林业,建防护林可以保护农田,保持土壤肥力,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四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森林是自然界独特的风景,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五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里生活着众多的动物,没有了森林这些动物很难生存。森林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地,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2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当前伊犁州森林保护中存在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而且呈加剧趋势。每年都有大量的林地资源在减少,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森林病虫害、不合理采伐和毁林开荒等。基本建设和工业生产也占用大量的林地。 2.2林业产业效益低 林业产业效益低是森林资源保护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伊犁州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企业趋同,资源分散,重复生产,长期经济效益不高。伊犁州的林业产业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建立健全的森林工业体系,实现林工结合的发展,实现了以工养林的发展,森林工业才可以反哺森林资源。而伊犁州森林工业不可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反哺,因为它正在不断萎缩,不断下降。 2.3自然灾害频发 森林资源保护中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长期遭受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尤其是在我国西部。我国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农田遭受旱涝灾害。全国水土流失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荒漠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伊犁州的个别地区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保护森林资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 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全国森林旅行进展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二○一一年四月

前言2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2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2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期限和目标4 四、规划建设要紧内容与建设重点4 五、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5 (一)编制程序 5 (二)技术要求 6 六、规划资料要求6 附:1.省级森林旅行进展规划编写大纲2.省级森林旅行进展规划附表

森林旅行是指以森林旅行资源为主体,以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类型的旅行资源为依靠,在特定的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为旅行者提供游玩观光、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行活动,是满足人们回来大自然愿望的一种专门旅行方式。本规划所指的森林旅行开展的范畴和主体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管辖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及湿地类型自然爱护区、国有林业局(场)所属林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沙漠景观旅行区、森林(沙生、水生)植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养殖场、狩猎场和其他适宜开展森林旅行活动的区域。 截至2009年,全国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湿地公园213处、自然爱护区2035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0个,还有大面积的沙漠景观旅行区、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和狩猎场等不同形式的森林旅行目的地,为森林旅行的进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和宽敞的进展空间,也为公众增强生态爱护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了宣教场所。为使森林旅行产业健康快速进展,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提升,为全国森林旅行进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总体规划,主动促进森林旅行资源爱护和合理利用,改善和解决森林旅行进展方向认识不清、区域进展不平稳、基础设施薄弱、投资渠道不畅等咨询题,整体上提升全国森林旅行形象和吸引力,进一步发挥森林旅行产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林业局决定启动编制《全国森林旅行进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 通过编制《规划》,全面统筹和分析我国森林旅行资源本底情形,深入了解森林旅行产业进展现状,挖掘森林旅行资源进展潜力、靓化森林旅行资源特色,将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森林旅行景区(点)纳入《规划》,按照市场需求制定产业空间进展布局,规范行业治理体制,建立森林旅行资源爱护、监测与评估体系,提出有效的森林旅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与资金渠道等保证措施,为森林旅行治理部门的产业进展决策提供依据。《规划》的编制将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满足人们期望与自然和谐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的格局与过程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推绎与转换。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已从面向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转变到更加注重过程、格局和尺度相关性。 1 相关概念 1.1 格局 在生态学中,格局一词早期多用于种群生态学,主要是对种群分布格局的描述,如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离散分布、均匀分布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格局一词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同类型的缀块可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等。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除水平格局之外,还包括垂直格局,即植物体的垂直配置。格局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组织层次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对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部分,其格局的描述及研究尚涉及很少,事实上各环境因子在时空上的配置,对生态过程同样有很大影响。 1.2 过程 “生态系统行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过程”是相同的术语,为了避免同拟人论的含义相混淆,一般不使用“生态系统功能”这个词,多采用“生态系统过程”的说法。与格局不同,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生态学过程包括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传播等等;非生物过程包括: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干扰等等。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热度★★★☆☆ 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 1.分布及现状 (1)分布 ―→ 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提示】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图文拓展〗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 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雨林地区植物茂密的原因 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标题: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 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 一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 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 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 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 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 氧气的加工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 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 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 天敌.100条树虫十几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树的树叶,而一对 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如果没有这些益鸟,害虫就会 泛滥成灾.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 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 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

我们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 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 3.净:净化空气 4.美:美化环境 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二.植被破坏的影响 1.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温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6.破坏生物多样性 7.生态环境恶化 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三.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6.提高木材利用率 7.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_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1.地势XX高XX低 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土壤

精选文库 五.荒漠化的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_____ 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1?土地沙漠化2.石质荒漠化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的措 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 沙障) 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的危害 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引起风沙灾害八.方格沙障的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_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的成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I 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十.湿地的作用

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_功能与发展趋势

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功能与发展趋势 刘世勤1,刘友来2 (1.森林国际旅行社,北京100714;2.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北京100714) 摘 要: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已然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时尚,森林旅游产业兼具林业和 旅游业属性,具有较强的自然性、依附性、多样性、开放性和科普性,具有放松、健身、陶冶情操等独特功能,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促进国家旅游事业和林业产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将由以建设为主转向以管理为主,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演变为市场主导,呈现出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步提高、管理更加强化的趋势。 关键词:森林旅游;特性;功能;趋势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0)04-0004-03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LIU Shi-qin 1,LIU You-lai 2 (1.International Forest Travel Agency,Beijing 100714,China; 2.China Forestry Group Corporation,Beijing 100714,China) Abstract :Outdoor recreation,going into the forest,returning to natural ,have become the fashion pursuit of people's modern lifestyle.Forest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properties both the forestry and tourism.And it has a strong natural,dependence,diversity,openness and popular science,with relaxation,fitness,and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other unique features.Developing forest tour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tourism and forestry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 china,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will be oriented from structure to administr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will be dominant by the market instead of by the government.Showing its content will richen,gradually improve the level,the trend of more intensive management. Key Words :forest tourism;characteristics;function;trends 收稿日期:2010-06-05 第一作者简介:刘世勤(195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及研究。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灾害频发,已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环保、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受到推崇,社会消费观念正在向“自然中心”转变,推动着经济的后现代化发展方式。在中国,尽管工业化尚未接近高点,但资源环境压力的剧增使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基本国策,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已然成为我国 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增加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森林旅游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1森林旅游产业的特性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和森林区域 生态因子为背景的旅游活动,是在不采伐、不损毁森林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一种活动方式。森林旅游业是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应属于第一产业的林业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兴业态,这种业态既是林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价值链向两端延伸的结果,又是旅游消费市场向多元化、多 CHINA FORESTRY ECONOMY 中国林业经济 2010年7月 誗理论研究誗 第4期(总第103期)No.4(Total 103) Jul.2010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环保工作。环境保护教育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教育部2003年专门下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将环境教育纳入了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纳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6年教育部又与中宣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十一五”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同时,各地、各中小学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绿色学校”、“和谐环保文明校园”、“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举办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环境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广大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一大批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绿色学校正在涌现,亿万具有较高环境文明素养的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2008年,我们将迎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之一。《绿色奥运中学生环境教育读本》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在广大中学生中普及奥运知识和环境保护知识将发挥积极作用。希望有关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结合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实际,认真抓好此项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增强参与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把环保理念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国家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讲话完毕! 谢谢大家! 杨国英 2011、9、19

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 究 阅读技巧:ctrl+d收藏本篇文章 【摘要】森林和生态环境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建设情况,森林绿化、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三者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注重森林绿化、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生态天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先简单分析森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深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前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紧密相关,并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保护这三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绿化 森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森林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森林自身具有美化环境、蓄存水资源、抗风固沙的功效,它和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

障,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1].森林绿化隶属于生态林业事业,它 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河流泛滥问题,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正 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威胁.植被破坏、乱砍滥伐是引发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进而出现水土流失.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它在洪灾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经济的发展还能优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毫无节制地向生态系统索取,这不仅会破坏 自然资源,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严重可能出现经济倒退[2]. 三、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与发到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生态建设水平并不高,影响因素众多,例如,国家的整体实力、生活水平等,具体因素如下: (一)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为理想,大约为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但人均森林蓄积量较低,几乎名列世界末端,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生态建设不完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可知,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虽然实现森林绿化的面积较多,但质量几乎都不合格.例如,在森林绿化中存在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养 护不到位等问题,无法达到保持水土的功效.

浅谈森林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68257.html, 浅谈森林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马清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10期 [摘要] 森林与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 着巨大作用。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 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森林的防护功能也因其树种结构的单一性,远远不及天然林的平衡性和多功能性。因此,要加紧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大力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层次的复合性水土保持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1、森林与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生态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创条件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基础。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发展,然而取之过度,大自然就强迫经济来偿还。因此,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现实生活中由经济来偿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我国来看,全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原因致使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从全球而言,损失无法估量。 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其系统自身调节能力远比草原要强,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致使河床抬高,库容减少,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具有多重功能。 (1)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拦截,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据调查,一棵二十五年生天然树木可吸收降水150mm/h,一棵二十二年生人工水源林可吸收降水300mm/h,而裸露地仅吸收降水5mm/h。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