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临床应用

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临床应用

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临床应用
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5792812.html,

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临床应用

作者:陈文君汪湛杨卫东何杰儒袁建房赵磊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8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做坚强内固定,6个月后复查伤

口愈合情况,张口度恢复及咬合关系,摄X线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

术后X线检查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未发现

局部异物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由于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一定强度,可降解吸收,在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中是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可吸收内固定材料;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34-02

颌面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暴露的部位,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颌面部骨折成为颌面部损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将骨折准确复位及良好固定是恢复颌面部形态、生理功能的基础。传统的颌骨骨折内固定材料以微型钛板为主,骨折愈合后部分患者可触及固定板。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将可吸收材料制作的内固定板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1]。我科自2008~2011年收治的8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颌面部骨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科就诊颌面部骨折患者,适合采用可吸收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龄14~51岁,平均31岁。其中颧骨复合体骨折伴上下颌骨多发性骨折1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15例,上颌骨骨折12例,颧弓骨折11例,下颌骨正中骨折8例,下颌骨颏部骨折7例,下颌角骨折7例,下颌骨髁突颈骨折6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各种内固定材料的利弊后,患者均要求可吸收内固定板作为内固定材料。

1.2材料:可吸收内固定板和螺钉(ConMed Linvatec Biomateriais公司,芬兰),可吸收

颅颌面内固定植入物(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第3462172号),主要成分是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接骨板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螺钉直径1.5~2.8mm,长度4~24mm。配套的手术器械有:钻头、丝锥、螺丝刀、折弯钳等。

1.3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在鼻腔全麻插管下,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择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清除骨折间隙内肉芽组织,复位骨折断端,恢复正常的咬合,选取合适大小的可吸收内固定板,将板稍加弯曲以适应颌骨解剖形态,选用配套钻头在流水冷却下钻孔,垂直向孔内攻丝,插入配套螺钉拧紧并固定板,再次检查咬

可吸收骨钉应用体会

可吸收骨钉应用体会 ------丹东市中心医院骨科传统的骨钉主要是不锈钢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植入人体后,存在腐蚀、应力集中、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制成的可吸收骨钉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无毒性反应,多年来各国的材料学家和临床医学一直进行可吸收生物材料的研究,希望能把它应用于临床。其在体内降解符合生理过程,对骨组织的生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松质骨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物。 适应症:凡是骨折部位仅用螺钉固定可达到治疗目的的,这类骨折均适合采用可吸收螺钉,对某些松质骨和关节内骨的非承重部位尤为适宜。尤其是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膝关节交叉韧带撕脱骨折,以及后踝骨折等这些深部骨折更是最佳选择,还可用于某些松质骨骨折,但对长管承重骨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应慎用。 常用的金属内固定物,可满足上述要求,但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而可吸收内固定物的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和痛苦,其次可吸收内固定物生物相溶性好,对组织无刺激,能被人体100%完全吸收,在体内缓慢降解,强度逐渐降低,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随着植入物的降解,反应逐渐转移至愈合的骨折面上,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防止骨质疏松,可克服骨折愈合后局部应力的遮挡和再骨折,此外可避免内固物的滑脱松动,金属腐蚀引起的组织刺激反应以及磁性影响。如果作金属内固定拔除手术,可出现螺钉尾部滑牙,折断,使手术延长,甚至完全无法拔除,使螺钉残留体内,大大增加了患者经济上,精神肉体上的痛苦和负担。 可吸收骨钉采用可吸收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成。聚乳酸对人体无毒性,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异物排斥反应。其降解产物是羟基乙酸和乳酸, 可参与体内糖类代谢循环, 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无残留,对组织无刺激,无任何毒副作用。此外,聚乳酸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模量,通过调节分子量、选择不同的聚合方式及成型手段, 可以调节并控制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降解速度, 以满足不同

05-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附加]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 Review questions and case analysis 第二章颅骨 一、复习思考题Review questions 1.试述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 2.何谓翼点?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3.试述颅底外面的分区和各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4.茎突有何临床意义? 5.从前向后依次描述颅中窝外侧部主要的裂、孔、管、沟的位置和名称及穿行其内的结构。6.试述穿过颅后窝各孔的解剖结构。 7.简述颞下颌关节窝的境界和组成。 8.描述颞下窝及翼腭窝的解剖境界和交通。 9.简述眶下管的走行及其临床意义。 10.试述上颌窦的解剖形态及其与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位置关系。 11.何谓上颌骨三大支柱?简述其功能。 12.试述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3,简述翼腭管的构成、交通及腭大孔的位置。 14.简述颧骨的主要解剖形态。 二、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 1.一男性患者,37岁,因车祸送来急救。检查发现:双侧眶周围皮下淤血,形成“熊猫眼”,鼻腔内流淡粉红色液体,嗅觉障碍。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为何出现上述症状? 分析:该患者为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及眶板。颅前窝底即为眼眶顶,薄弱易破,两侧眶顶间为筛板,为鼻腔顶,其中有许多小孔为嗅神经纤维和筛前动脉通过。该患者有外伤史且受力点在额眶部,导致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撕破该处硬脑膜及鼻腔顶粘膜,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伤及嗅神经使嗅觉障碍,同时,外力使眶板骨折出现球结膜下出血和眼睑皮下淤血,故表现为双眼眶周青紫现象,俗称“熊猫眼”。 2.患者女性,27岁,骑车被卡车撞伤,曾有昏迷-短暂清醒-再昏迷史。来院检查:右颞部皮下血肿,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差增大,心率呼吸减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同侧对光反射减弱,分析此症状及造成此症状的原因。 分析:此为颞骨骨折所致硬脑膜外血肿伴有原发性脑损伤症状。颅骨该处为翼点,由额、蝶、顶,颞骨之间的缝连接,该部颅骨较菲薄,容易造成颅骨骨折,引起原发性脑损伤,此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随后完全清醒或意识障碍好转,但不久因该部颅骨内面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撕破导致硬脑膜外血肿形成,再次出现昏迷,并由于血肿增大挤压大脑颞叶使其内侧面海马、钩回突向小脑幕切迹缘以下而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散大,一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偏瘫等小脑幕切迹疝症状。 3.一学生,男,22岁,因球砸伤面左侧部,患者张口受限约lcm左右,左颧面部肿胀,皮下出血,压痛存在,口内咬合关系良好,X线提示颧弓“M”型骨折,如何解释该患者症状和体征?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纯颧弓骨折的病例。颧弓和颧骨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颧弓骨折多于颧骨骨折。颧弓是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连接而成,此处较薄弱,骨折时多发生内陷移位,压迫颞肌以及内侧的下颌骨喙突而导致张口受限,甚至不能张口,局部疼痛,伤侧面部早期扁平,数小时后随着软组织肿胀而不易觉察,只有靠手指触诊方可诊断。常见的骨折类型有:三线骨折(“M”型)和双线骨折。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作者:徐霞孙孝霞陈湘昂赵扬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Methods Forty eight cases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nti infection and surgic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intimately. Meanwhile the oral cavity, incision, respiratory passag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all patients were nursed, and the habit of food and drink and rehabilitated measure were instructed.Results Forty eight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Conclusion Effective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nursing are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to rehabilitating health smoothly. 【Key words】 Oromaxillo facial region; Space infection; Nursing

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骨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病因:外伤 临床表现: 1. 局部有肿胀、疼痛、麻木、出血及淤斑等一般症状。 2. 骨折段移位。下颌骨骨折后,由于肌肉的牵拉,易发生移位。骨折段移位情况可因骨折部位而不同。下 颌骨体部骨折,前骨折段向后下方移位,后骨折段向上方移位。正中颏部发生骨折,如为双发骨折,正中 骨折段可向后方退缩;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则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使下颌牙弓变窄。颏部这 两种骨折都可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3. 髁状突骨折时一侧髁状突颈部骨折,患侧耳前可有明显疼痛,张口时加重,并有压痛、肿胀。触诊时, 可感到髁状突运动消失。双侧髁状突部骨折,下颌升支向上方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呈开颌状。 4. 运动异常,如下颌骨体部骨折时,开口运动或推移颌骨,前后骨折段可有异常活动度。 5. 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可出现上下颌间咬合关系错乱,此为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 6. 下牙槽神经受损伤时,则出现下唇麻木。 7. 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骨折处常有牙龈撕裂和出血,为下颌骨体部骨折标志之一。 诊断 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 护理诊断 1.疼痛,与下颌骨骨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骨折致张口困难有关。 3.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关节僵硬。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 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和心 电监护。 (2)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瞳孔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进行处理。 (3)严密观察患者口腔黏膜肿胀程度、呼吸频率、有无缺氧症状,及时清除口腔和气道 分泌物,防止发生舌后坠,必要时进行舌牵引 2.体位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于伤口引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口颌面部位置特殊,组织疏松、血管、淋巴丰富,术后面颈部易发生明显肿胀。 3.冷敷采用局部冷敷等方式减轻肿胀程度。 4.出血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情况,如见大量鲜红血液渗出,考虑口 腔夹板是否移位,同时注意预防创伤性休克。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5.加压固定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下颌3~5d,防止组织肿胀阻塞呼吸道 造成窒息。 6.口腔护理 (1)0.9%NS和1%H2O2,1∶1冲洗口腔,再用0.9%NS溶液含漱,2~3次/d, (2)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口腔,2-3次/天,以抑制细菌繁殖,保持口腔清洁。 (3)张口受限的患者如不能含漱,可酌情采用棉签或棉球擦拭。 (4)口腔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并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5)口角或口腔黏膜发生破损、溃疡者,局部涂抹药膏保护创面。 7.饮食护理 (1)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 (2)不能张口的患者,可将吸管置于磨牙后间隙或缺牙区吸入食物,或采用大号注射 器缓慢注入。 (3)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功能受限,进食时伤口牵拉疼痛。鼓励患者多进食,以满 足机体营养需求。 8.功能锻炼 (1)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练,一般术后72 h左右,肿胀消退后即进行张口训练。刺激骨断端愈合,防止颞合关节强直。 (2)采用拇指向上推上中切牙、食指向下推下中切牙的方法撑开上下颌,做开闭运动10~20下/次,3次/d,进行功能锻炼时注意保护创面。

可吸收骨钉

可吸收骨钉 1 简介 众所周知,传统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一般由不锈钢、钛及其合金制成,但长期植入会引发蚀损、过敏、因应力遮挡作用而导致骨质疏松,术后再次骨折,且多数还需要二次取出。 近年来, 已有较多可吸收材料制作的骨折固定物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内固定效果。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其最具有临床吸引力的优点是,接受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装置进行骨折内固定的病例,在骨折愈合后无需再做一次取出手术。 可吸收板、钉一般采用可吸收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成。聚乳酸对人体无毒性,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异物排斥反应。其降解产物是羟基乙酸和乳酸, 可参与体内糖类代谢循环, 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无残留,对组织无刺激,无任何毒副作用。此外,聚乳酸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模量,通过调节分子量、选择不同的聚合方式及成型手段, 可以调节并控制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降解速度, 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 过去,可吸收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机械性能较弱,限制了其被广泛应用。高分子生物降解 材料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必须具备相当硬度、足够的稳定性和在人体内最终能完全降解等物理性能,并不能产生任何并发症。多年来,经国外研究人员不断创新攻关,高分子生物降解植入装置己经具备上述要求,并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在临床常用的材料有几种,芬兰Bionx 公司研制的聚乳酸可吸收固定板还具有在常温下可任意弯制的特点,更方便临床应用。固定板厚度为 112mm,宽度为515mm ,螺钉长度4?40mm,直径214mm。材料初始抗弯曲强度为175Mpa, 抗剪切强度为120Mpa,强度维持时间12?18周,3年内可被机体完全吸收。刚子(R)可吸收夹板及螺钉由日本Gunze公司生产,成分为聚L-乳酸(PLLA)。注册商标为刚子(R)及Grand Fix(R)。夹板厚度:1.5mm,宽度:5mm,孔径:2.2mm ;夹板长度:22~28 mm (4孔),34 mm (6孔);螺钉长度:7 mm,直径:2.2mm ;救急螺钉长度:7 mm,直径:2.3mm。术后3?6个月能确保骨段在稳固的环境下愈合。待骨段完全愈合后, 开始在体内崩解吸收。这种降解速度既保证了骨段的良好在位愈合, 又避免了骨愈合后期的应力遮挡效应, 有利于骨愈合后期的改建。既可促进骨的愈合和改建, 又能在愈合后分解排出体外, 避免了植入物长期存留于体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目前可吸收骨固定产品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PLA (聚乳酸)。PLA因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进口产品均为PLA 型。由于我国PLA 合成技术一直未获突破,特别是高纯度手性单体制备技术缺乏,致使PLA 型骨科产品始终无法产业化。事实上,采用PLA 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酸性积累的问题,在

颌面部感染病例

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 主诉:右面部肿胀流脓4月余 现病史:4个月前,右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T37℃P62次/分R18次/分BP118/76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松动+-++,右上颌骨X 线片检查(华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答:1.诊断及诊断依据:(1)右侧眶下间隙感染诊断依据: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4-1|叩痛+-++,松动+-++ (2)右侧上颌慢性边缘性骨髓炎诊断依据: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故可判断为骨髓炎;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可知为边缘性骨髓炎,并且面部有3个瘘孔长期未愈,可知为慢性边缘性骨髓炎。 (3)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诊断依据:右上颌X线片检查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4)右侧上颌窦炎诊断依据: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2.进一步检查:CT、MRI、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 3.治疗意见:(1)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时注意全身必要的支持疗法。 (2)外科治疗:切开引流排脓,拔除病灶牙。死骨摘除及病灶清除术,切除瘘管,刮除脓性肉芽组织。上颌骨手术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的炎性组织,术后应配合抗菌药物。

可吸收骨钉

可吸收骨钉 1简介 众所周知,传统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一般由不锈钢、钛及其合金制成,但长期植入会引发蚀损、过敏、因应力遮挡作用而导致骨质疏松,术后再次骨折,且多数还需要二次取出。 近年来, 已有较多可吸收材料制作的骨折固定物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内固定效果。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其最具有临床吸引力的优点是,接受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装置进行骨折内固定的病例,在骨折愈合后无需再做一次取出手术。 可吸收板、钉一般采用可吸收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成。聚乳酸对人体无毒性,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异物排斥反应。其降解产物是羟基乙酸和乳酸, 可参与体内糖类代谢循环, 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无残留,对组织无刺激,无任何毒副作用。此外,聚乳酸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模量,通过调节分子量、选择不同的聚合方式及成型手段, 可以调节并控制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降解速度, 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 过去,可吸收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机械性能较弱,限制了其被广泛应用。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必须具备相当硬度、足够的稳定性和在人体内最终能完全降解等物理性能,并不能产生任何并发症。多年来,经国外研究人员不断创新攻关,高分子生物降解植入装置己经具备上述要求,并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在临床常用的材料有几种,芬兰Bionx公司研制的聚乳酸可吸收固定板还具有在常温下可任意弯制的特点,更方便临床应用。固定板厚度为112mm,宽度为515mm,螺钉长度4~40mm,直径214mm。材料初始抗弯曲强度为175Mpa, 抗剪切强度为120Mpa,强度维持时间12~18周,3年内可被机体完全吸收。刚子(R)可吸收夹板及螺钉由日本Gunze公司生产,成分为聚L-乳酸(PLLA)。注册商标为刚子(R)及Grand Fix(R)。夹板厚度:1.5mm,宽度:5mm,孔径:2.2mm;夹板长度: 22~28 mm(4孔),34 mm(6孔);螺钉长度:7 mm,直径:2.2mm;救急螺钉长度:7 mm, 直径:2.3mm 。术后3~6个月能确保骨段在稳固的环境下愈合。待骨段完全愈合后, 开始在体内崩解吸收。这种降解速度既保证了骨段的良好在位愈合,又避免了骨愈合后期的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骨愈合后期的改建。既可促进骨的愈合和改建,又能在愈合后分解排出体外,避免了植入物长期存留于体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目前可吸收骨固定产品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PLA(聚乳酸)。PLA因获得了美国FDA的

口腔颌面部损伤思考题

口腔颌面部损伤思考题: 1.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有哪些? 2.试述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生窒息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急救时常用的处理方法。 3.试述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及基本手术步骤。术后注意什么? 4.简述气管切开术后的拔管指征和基本步骤。 5.腔颌面部损伤常用的止血方法。试述颈外动脉结扎术的手术步骤。如何区分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6.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o 7.简述腔颌面部损伤所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8.腔颌面部损伤应从哪几个方面来防治感染? 9.试述各类型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10.试述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就诊时间、与清创术的关系。 11.简述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的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 12.简述舌部挫裂伤的清创缝合原则。 13.简述颊部穿通伤的处理原则。 14.简述腭部贯通伤的清创缝合特点。。 15.试述唇部损伤的清创缝合原则。 16.简述鼻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17.患者因跌倒致牙松动(II度),未见牙齿脱位,请简述其处理要点。 18.某青年女性患者,因跌倒,颏部着地1小时求诊,检查发现七松动,向牙槽窝外移位约 19.Ⅲ度松动,妨碍咬合;颏部可见一个长约1.5 长裂伤 边缘不整齐,创面周围可见泥沙,周围可见瘀斑,肿胀 明显;颌面部骨骼未扪及压痛和台阶感。试进行诊断并 制定治疗方案。 20 .简述牙槽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1.简述颌骨骨折的共同临床表现。 22.简述下颌骨骨折的特点。 23.简述上颌骨骨折的特点。 24.试述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和引发这些部位骨折的力特点。 25.下颌骨颏部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 26.下颌骨颏孔区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 27.下颌角部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 28.髁状突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 29.上颌骨。ICe Fort骨折分型的含义及意义。 30.试述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1.试述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2.试述颌骨骨折的诊断程序。. 33.简述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34.某患者,因车祸伤1周后入院。检查:神清合作,自动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左眼复视,颧面部塌陷,张口一横指。口内 见:后牙早接触,前牙反胎,开胎,试作出诊断,可能有哪 些骨折,并说明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案。

口腔颌面外伤门诊病历范文口腔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本具体的

口腔颌面外伤门诊病历范文口腔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本具体 的 主诉:一定要有部位、症状、时间 现病史:有关主诉的病程发展、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吸烟喝酒史等等 既往史:其他口腔中的治疗病史,没特殊的情况就写无特殊 全身病史:药敏史一定要写,其他与治疗相关的像是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包括用药都要写清楚,都没有就写否认特殊 家族史:如果患者是类似的症状,那像是青春期龈炎、妊辰期龈炎、肿瘤这些有遗传性的病要写有没有,其他就写否认特殊 诊断:写在右侧,可能有多个诊断,主诉优先、其余的较重的优先 治疗设计:根据诊断写出治疗的顺序,1、2、3 这样写下去 处置:你对患者做了什么处理,1、2、3的顺序写

签名:写右侧上级大夫签字 / 自己签字你有执照的话就只写自己名字 慢性根尖囊肿 主诉:患者右上牙食物嵌塞数年要求诊治 现病史:右上牙发现龋洞数年,曾有过疼痛史,经常有食物嵌塞,现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病有牙痛史,无其他重大疾患 检查:右上4牙合面龋坏,探诊(—)冷热诊(-)扣(-),牙龈处有一瘘道,牙齿无松动 X线:根尖大面积阴影,圆形,周边有一层骨白线包绕,根尖位于阴影之中 诊断:右上4根尖囊肿 治疗计划:常规开髓,拔髓,无痛根管治疗,充填。三个月以后,瘘道未消失,阴影未缩小,行囊肿切除术及根尖切除术。

三个月复诊 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 主诉:患者右上后牙反复肿痛,牙龈起脓包6个月要求诊治 现病史:一年前右上后牙曾有冷热痛史,在外院治疗过,一个月前进食将治疗过的牙咬断 既往史:有牙痛史,否认重大疾患 检查:右上5残根根管外漏探不通叩(-)右上4颈部契状缺损并发深龋探已穿髓无反应冷热测无反应叩(+)松动1度 X 线显示两根尖周均有透射影像直径0.5*0.5CM 自牙龈瘘管口插入牙胶尖在拍X片显示诊断丝指向右上4根处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透影区 诊断:右上4慢性根尖囊肿 治疗:右上4根管治疗充填颊颈部缺损观察根尖病变的修复情况后考虑修复

颌面部骨折的护理常规

颌面部骨折得护理常规 (一)定义 指上颌骨、下颌骨、颧骨以及与其相邻得骨骼发生得骨折。 (二)临床表现 额面部骨折得临床表现,除了肿胀、疼痛、出血、移位及畸形等一般骨折表现外,损伤部位不同而各自不同。 1、鼻骨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局部疼痛,软组织肿胀或皮下淤血;可见鼻梁偏斜,骨折侧鼻背塌陷;肿胀明显时可掩盖外鼻畸形;祖鼻后可出现伤侧下眼脸、颜面部皮下气肿;伤及鼻腔霸膜可有鼻出血;屏中隔若受累可有血肿、脱位等产生得鼻塞、下段鼻梁塌陷等症状;若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则引起鼻中隔脓肿,导致软骨坏死,鞍鼻畸形。 2、额窦、筛窦骨折额窦前壁线形骨折者,额窦前壁末变形,但有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前壁凹陷性骨折可见前壁塌陷入窦腔内,眶上区肿胀,险部淤血、皮下气肿;额窦前后壁骨折常合并筛窦、眼眶与鼻骨得损伤,即所谓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表现为鼻腔上部出血,鼻根及眼眶部肿胀,鼻梁塌陷畸形,视力障碍,思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3、颌骨骨折软组织肿胀淤血时,面部肿胀不明显,一旦肿胀减轻即显面部塌陷,损伤眶底时可有眼球内陷、夏视、视力减退即内眼外伤性改变(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出血)。 4、颧骨、颧弓骨折肿胀不明显或消退,可出现颧面部畸形;骨折得颧弓压迫下颅骨曝突,可出现张口疼痛或张口受限;伴有眶底骨折时,可有鼻腔出血。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外伤致皮肤黏膜破损、骨折有关。 2、吞咽困难与疼痛、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下颌制动致吞咽不适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张口受限、咀嚼及吞咽困难所致有关、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窒息 5、自我形象紊乱外伤及手术导致面形改变。 (四)观察要点(如手术分术前、术后) 1、术前

颌面部感染病例教学内容

颌面部感染病例

病例一 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 主诉:右面部肿胀流脓4月余 现病史:4个月前,右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 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T37℃ P62次/分 R18次/分 BP118/76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松动+-++,右上颌骨X线片检查(华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答:1.诊断及诊断依据:(1)右侧眶下间隙感染诊断依据: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4-1|叩痛+-++,松动+-++ (2)右侧上颌慢性边缘性骨髓炎诊断依据: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故可判断为骨髓炎;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 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可知为边缘性骨髓炎,并且面部有3个瘘孔长期未愈,可知为慢性边缘性骨髓炎。 (3)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诊断依据:右上颌X线片检查右侧眶下缘病理性骨折 (4)右侧上颌窦炎诊断依据: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2.进一步检查:CT、MRI、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 3.治疗意见:(1)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同时注意全身必要的支持疗法。

2021年可吸收骨钉

可吸收骨钉 欧阳光明(2021.03.07) 1简介 众所周知,传统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一般由不锈钢、钛及其合金制成,但长期植入会引发蚀损、过敏、因应力遮挡作用而导致骨质疏松,术后再次骨折,且多数还需要二次取出。 近年来, 已有较多可吸收材料制作的骨折固定物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内固定效果。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其最具有临床吸引力的优点是,接受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装置进行骨折内固定的病例,在骨折愈合后无需再做一次取出手术。 可吸收板、钉一般采用可吸收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成。聚乳酸对人体无毒性,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异物排斥反应。其降解产物是羟基乙酸和乳酸, 可参与体内糖类代谢循环, 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无残留,对组织无刺激,无任何毒副作用。此外,聚乳酸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模量,通过调节分子量、选择不同的聚合方式及成型手段, 可以调节并控制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降解速度, 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 过去,可吸收生物降解内固定物的机械性能较弱,限制了其被广泛应用。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必须具备相当硬度、足够的稳定性和在人体内最终能完全降解等物理性能,并不能产生任何并发症。多年来,经国外研究人员不断创新攻关,高分子

生物降解植入装置己经具备上述要求,并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在临床常用的材料有几种,芬兰Bionx公司研制的聚乳酸可吸收固定板还具有在常温下可任意弯制的特点,更方便临床应用。固定板厚度为112mm,宽度为515mm,螺钉长度4~40mm,直径214mm。材料初始抗弯曲强度为175Mpa, 抗剪切强度为120Mpa,强度维持时间12~18周,3年内可被机体完全吸收。刚子(R)可吸收夹板及螺钉由日本Gunze公司生产,成分为聚L-乳酸(PLLA)。注册商标为刚子(R)及Grand Fix(R)。夹板厚度:1.5mm,宽度:5mm,孔径:2.2mm;夹板长度: 22~28 mm(4孔),34 mm(6孔);螺钉长度:7 mm,直径:2.2mm;救急螺钉长度:7 mm, 直径:2.3mm 。术后3~6个月能确保骨段在稳固的环境下愈合。待骨段完全愈合后, 开始在体内崩解吸收。这种降解速度既保证了骨段的良好在位愈合,又避免了骨愈合后期的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骨愈合后期的改建。既可促进骨的愈合和改建,又能在愈合后分解排出体外,避免了植入物长期存留于体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目前可吸收骨固定产品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PLA(聚乳酸)。PLA因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进口产品均为PLA型。由于我国PLA合成技术一直未获突破,特别是高纯度手性单体制备技术缺乏,致使PLA型骨科产品始终无法产业化。事实上,采用PLA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酸性积累的问题,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不良反应,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2技术障碍 目前,PLA材料作为骨科内固定材料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

颌面部骨折固定术综述

颌面部骨折固定方法综述 【摘要】颌面部骨折的固定主要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主要包括单颌固定和颌间固定;内固定包括早期的金属丝骨拴接固定、金属丝环颌和悬吊式固定、髓内针固定和现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 【关键词】颌骨骨折外固定内固定 颌面部骨折常为突发性创伤所致,随交通事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由于创伤时的力度、角度不同,颌骨骨折的类型也各不相同。在选择治疗方法使骨折复位固定,减少患者痛苦,早期恢复口腔功能时也无固定的术式。常根据临床症状,骨折的类型及程度,复位的难易,伤后的时间,X线片或CT检查情况,患者的要求以及患者术中及术后配合治疗能否等多种因素来考虑。[1]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的外固定法和开放的内固定法,以及联合固定法。 1.外固定法 外固定法常用方法为单颌固定法和颌间固定法,单颌固定[2]又分为单颌牙弓夹板固定和金属丝骨间内固定,颌间固定可分为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小环颌间结扎固定和正畸托槽颌间固定等方法。此外临床上还有金属丝单牙结扎固定法,牙弓夹板石膏帽悬吊法,口外需牙弓夹板或金属托盘固定法,头颏石膏绷带固定法,金属丝颅骨悬吊法,骨钉加金属支架和自凝塑料外固定法等,目前,这些方法在临床上随着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些方法被改进,如自攻型植入式钛钉取代传统牙弓夹板进行颌间结扎,这些方法大多已被坚强内固定技术所替代,或仅作为坚强内固定术的辅助固定法,然而,这些技术在战时、急救或不具备坚强内固定条件时仍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a.牙弓夹板单颌固定法:即将牙弓夹板横跨骨折线安置在两侧健康牙上,用金属丝将牙弓夹板与牙体逐个结扎起来,利用健康牙固定骨折的方法。该法在临床骨折固定中应用极为广泛,是临床骨折固定的经典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线性并且移位不大的骨折。可以手术固定,也可以非手术固定。但单纯使用时固位力不足,目前多作为内固定的辅助方法。 b.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法:这种固定主要步骤为口内复位、颌间弹性牵引固定,也就是常说的颌间结扎。该法主要步骤为用金属丝将牙弓夹板固定在上、下牙列颊侧的牙体上,再用橡皮圈等弹性材料套在牙弓夹板的挂钩上,行颌间弹性固定。这种治疗方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适用于大多数部位和类型骨折,是颌骨骨折最基本的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并发症感染率低等优点;无需特殊设备,不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对恢复口腔功能,效果肯定。缺点是结扎固定时间相对较长,仅靠吸取流汁饮食,易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体重明显减轻;口腔自洁作用受到限制,难于保持口腔卫生;结扎丝刺激,压迫牙龈造成牙龈红肿致牙龈炎。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切开内固定用于临床,此时可缩短结扎固定时间。常用于易手法复位的各类骨折早期及闭合性、单发、线型对外型和美容要求高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疗效较好。术前需向患者讲明结扎固定时间,取得其配合,否则影响效果。 c.牙弓夹板石膏帽固定法:该法是口腔颌面外科主要是上颌骨横断骨折或颅颌分离骨折最常用的一种颅颌牵引外固定的方法之一,常规做法为在头部制作石膏头帽,将固定支架埋入石膏头帽,支架伸向前方,在上下牙列上安放牙弓夹板,然后在牙弓夹板与支架间行弹性牵引,使上颌骨向前牵引复位,利用头颅部来固定骨折的上颌骨。随着颌面部骨折固定方法的不断进步,该法由于固定效果不确切,长时间使用石膏帽给患者造成过多痛苦等原因,已逐渐被其他效果更好、痛苦更小的固定方法所取代。 d.自攻型植入式钛钉颌间固定法[3]:在牙槽嵴上选合适植入点,在植入点上常规消毒,并作局部浸润麻醉,钛钉为自攻型,无需在口腔黏膜上作切口,直接旋入上下颌骨。钛钉上有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损伤(四)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损伤(四) (总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X型题{{/B}}(总题数:34,分数: 1.患者男,因车祸致颌面部外伤,就诊时口内较多血凝块,上颌骨后坠移位,呼吸急促,伴有轻度的“三凹”症状,此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______ A.吸氧 B.悬吊后坠的上颌骨块 C.清除口腔异物 D.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E.气管切开 (分数:) A. B. √ C. √ D. E. 解析: 2.下列对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所致休克的处理措施,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抗休克治疗的目的是恢复组织灌流量 B.若为失血性休克,以补充血容量为主 C.若为创伤性休克,以安静、镇痛、止血、补液为主 D.休克早期可大量输入平衡盐溶液 E.中度休克以输平衡盐溶液为主,以输全血为辅 (分数:) A. √ B. √ C. √ D. √

E. 解析: 3.口腔颌面部压迫止血常用的部位有______ A.耳屏前 B.下颌角 C.眶下缘 D.咬肌下端前缘 E.胸锁乳突肌前缘与舌骨大角交界处稍下方 (分数:) A. √ B. C. D. √ E. √ 解析: 4.填塞止血法主要用于______ A.开放性伤 B.闭合性伤口 C.洞穿性伤口 D.窦腔伤口 E.骨折导致出血 (分数:) A. √ B. C. √ D. √ E. 解析: 5.伤口包扎的作用有______

A.压迫止血 B.减轻疼痛 C.暂时固定骨块 D.减轻污染 E.保护并缩小伤口 (分数:) A. √ B. C. √ D. √ E. √ 解析: 6.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要点是______ A.颈外动脉有多个分支,颈内动脉无 B.颈外动脉粗,颈内动脉细 C.颈外动脉位于浅部前方,颈内动脉位于深部后方 D.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位于内侧,颈内动脉位于外侧 E.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位于外侧,颈内动脉位于内侧 (分数:) A. √ B. C. √ D. √ E. 解析: 7.下面对于颌面部擦伤处理,正确的是______ A.清洗创面 B.及早清创缝合 C.多数情况可暴露创面而无须包扎

颌骨骨折钛板钛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颌骨骨折钛板钛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钛板钛钉作颌骨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使用钛板钛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2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患者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理想,62例中除2例延期愈合外,均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全景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钛板钛钉无移位或断裂等异常,周围骨质无疏松及吸收现象。结论钛板钛钉内固定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手术损伤小,早期即可恢复功能。 【关键词】颌骨骨折;钛板钛钉;内固定 颌骨易发生骨折,在治疗上既要恢复颌面部的形态,又要恢复语言、咀嚼、吞咽等各种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颌间结扎固定和不锈钢丝结扎骨内固定,疗程长,患者张口受到时间限制,影响饮食及颞下颌关节的运动,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本科采用钛板钛钉内固定技术,对62例不同部位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2例。下颌骨骨折38例,上颌骨骨折19例,多发性骨折5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13~57岁;手术复位固定时间在伤后2 h~8 d。钛板钛钉及配套固定器械为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1.2 方法术前根据X线片或CT检查,明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口内或口外入路,对开放性骨折,手术入路尽量从原创口或适当延长原创口进入。在局麻或经鼻插管全麻下行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手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咬合关系和解剖外形为原则。对咬合关系紊乱严重的病例,先行颌间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在行钛板内固定术。选择合适的钛板钛钉,将钛板予以适当弯曲并与骨面贴合,在骨断端附近钻孔,钛钉固定,分层对位缝合创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经6个月随访,除2例软组织创口感染,经过清除感染上药延期愈合外(不属于钛板内固定问题),其余60例均为Ⅰ期愈合,张口度在术后3~4周达到正常,颌面部无畸形,咬合关系正常,口腔卫生状况良好,X 线复查3个月时见骨折线模糊, 骨痂不均匀,6个月时骨折线消失, 骨痂均匀,有接近正常骨小梁排列结构,钛板无移位及断裂现象,其周围骨质无疏松或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骨断端正确复位,使其在解剖位置上恢复原来的咬合关系。从生物学上讲,减少手术创伤,保持骨及软组织的血供,骨断端只有在稳定接触条件下才能达到Ⅰ期愈合。王兴等[1, 2]研究表明,钛板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及稳定性,为骨断端Ⅰ期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桂平等[3]认为感染主要与颌骨骨折程度及固定稳定性差有关,本组有2 例发生术后感染,笔者认为术后感染可能与外伤严重、范围广泛、术中清创不彻底、口内伤口缝合不严密等有关。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发表时间:2013-09-24T11:10:20.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李喜红1 张永红2 孙予1 蔡玉萍杨正国[导读] 李喜红1 张永红2 孙予1 李喜红1 张永红2 孙予1 (1河南省郑州市口腔医院 450000 ;2河南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口腔科河南开封 475000)【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 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 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感染。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男,63岁,因颌下腺导管结石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引起口底蜂窝织炎。查体:体温39.1℃,见颏下区及双侧颌下区软组织的广泛性水肿,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 男,68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7松动Ⅱ°,牙周脓肿引起颊间隙感染、翼内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口底间隙及咽旁间隙感染。查体:体温39,3℃,寒战,呼吸短浅,吞咽困难,右侧面部及颌下区肿胀明显,波及颈部,有凹陷性水肿,可扪及捻发感,皮肤紧张,表面红肿坚硬,压痛(+++),下唇麻木。 1.3 治疗方法 本组6例患者,4例来源于牙源性感染,2例来源于腺源性感染。血常规检查均有白细胞计数增高。所有患者在足量应用抗生素(头孢一代+替硝唑)的同时于脓肿部位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放置引流条充分引流脓液,每日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液交替冲洗脓腔,除1例患者术后转至外院经治无效后死亡外,其余患者均与5—7天痊愈出院。其中腮腺脓肿来源的患者在引流术后第4天起配合局部理疗,术后1周痊愈出院。本组病例中,68岁男性重症患者入院后检查血常规及血糖,结果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为23.3×109/L,血糖19mmol/L,一经确诊即行口底广泛性切开引流术,切口呈倒“T”形,同时顺皮纹方向做多处辅助切口,引流出咖啡色、恶臭、混有气泡的脓液,手术同时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手术后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全身支持疗法,每日三餐前后测血糖,请内分泌医师会诊后给予胰岛素对抗治疗,患者虽然局部肿胀明显减轻,但高热不退,血糖不稳定,术后急查心电图与胸片,发现胸腔积液,立即转入上级医院。追踪病例,患者于2日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2 结果 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死亡。死亡的患者为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周后转入我院,转入时病情严重,术后急查胸片发现胸腔积液,考虑合并纵膈脓肿,最终导致全身脓毒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提高口腔颌面部感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早期预防并发症[2]。 3.1 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感染发生后应立即应用抗生素,对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用药原则为联合、高效、广谱、足量;对有引流指征的患者应立即行切开引流[3],并注意全身系统疾病的问诊;治疗感染的同时应严防感染性休克,休克起始时,白细胞、中性多核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此时应及时给予新鲜血浆、红细胞悬液或全血支持治疗。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染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所有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的合理组合[4]。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应用小剂量激素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促进炎症的消退,此外,对于有全身中毒症状的患者,应增强患者抵抗力,纠正低蛋白血症,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控制血糖等[5]。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就诊时对自身系统性疾病不了解或一直未重视,在本组观察的病例中,死亡患者不知道自己身患糖尿病,基层医院也未检测血糖,在感染早期使用了激素并使用葡萄糖水输液治疗。进一步促使血糖升高,导致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多间隙感染的重症患者,在入院时应及早检查血糖,并详细询问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感染来源,结合化验、穿刺等检查方法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