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市场复习选节 中国发展出版社

资本市场复习选节 中国发展出版社

资本市场复习选节  中国发展出版社
资本市场复习选节  中国发展出版社

第一章第三节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投资:人们通常把能够带来报酬的支出行为称为投资,它是以牺牲现在的消费来换取未来消费的行为。而资本市场的投资则是指对有价证券的购买行为。

1 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着,是指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个人。

(1)资金来源

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的储蓄、其他资产的变现及投资性收益甚至贷款融资等。

(2)投资目的与动机

个人投资的总体目标是,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追求尽可能大的收益,或者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

第一,获取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一般购买债券,固定收益股票,及行业前景好,稳定性高的公司股票。

第二,实现资本增值。其一,将投资所获得的股息、利息进行再投资,日积月累,促进资本的增值。其二,投资于增长型股票,通过股息和股票价格的不断增长来增加资本价值。国际金融市场上还推出了许多套期保值工具。

第三,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将不同期限结构和收益率的证券进行组合匹配,来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第四,实现投资品种的多元化。其一,单一证券的风险性相对较大;其二,单一证券对投资者的边际效益递减。合理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或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第五,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个人投资者也将通过购买股票来达到有效控制、管理上市公司的目的。

(3)投资特点

第一,投资活动不创造新的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

第二,投资活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第三,投资活动都是借助于证券中介机构进行,个人投资者相互之间很少进行证券买卖的直接交易。

3 养老基金

养老基金是一种用于支付退休收益的基金,建立养老基金计划的实体称为计划主办人,它是为其雇员服务的私营机构

养老基金由于其安全性的要求,主要投资有固定收益的品种,投资于证券市场、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是管理养老基金的核心内容。它不太要求流动性,资金运用主要投资于长期公司债券、质地较好的股票和发放长期贷款上。

4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存贷款机构,保护储户的资金安全是其首要职责,其盈利性资产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商业银行参与证券投资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往往长期性贷款比例较大,若长期持有证券,则风险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它需要增加质地好、期限较短的投资品种来降低风险,优化资产的期限结构;

第二,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会受到政府法律法规的限制。

第三,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投资一些免税的地方政府债券。

总之,商业银行的投资活动受到自身业务活动和政府有关法规的限制,因此其投资行为比较保守和谨慎,以安全为主,盈利为辅。

5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一种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当某种特殊事件发生时,它以一定的金额对投保人进行赔偿,它是风险的承担着。

分为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通常是出于对本金的安全性、收入的稳定性以及较高的盈利性的综合考虑。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不高,可进行中长期的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证券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因素:

第一,其负债具有长期性,可以投资于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证券。

第二,人寿保险受契约的限制,资金的支付具有较高的预见性,可投资于高收益的股票。

第三,准备金利率较低,证券投资成本较低,而且保险公司通常还可以免交所得税。

第四,各国政府对保险公司的证券投资活动实施严格管理,一般对政府债券的投资没有限制,但对其他证券投资限制,以防止其操纵证券市场。

6 其他

(1)工商企业

投资特点:其一,投资的目的不单单是盈利,进行有效资产组合,回避投资风险,控制被投资公司,相互参股建立合作关系和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等目的;其二,投资的稳定性强,注重长期投资效应;其三,资金规模较大。

(2)证券经营机构

证券经营机构进行证券投资既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又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投资对象比较分散,股票、国债、公司债券以及各种套期保值衍生工具都是其投资组合的主要选择目标。

(3)政府机构

中央政府不是单纯的投资者,投资的主要目的除了盈利以外,还充当宏观调控和稳定整个市场的角色;而地方政府机构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则可能是为了将闲散的财政、税收资金集中起来投资证券,以获取较高的回报。

第二章第二节股票发行市场

1 股票发行制度

(1)审批制度公司发行股票的资格、数量、价格等,都必须在指标的额度范围之内,有地方政府与证监会等批准后才可实行,用于证券市场初期。

(2)注册制度只要发行人达到证监部门公布的发行条件,并且依法公开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部门申报,就可以发行股票。适用于成熟期股票市场。

(3)核准制度介于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之间。他取消了政府的指标和额度的管理,并且证券中介机构负责判断企业是否达到股票发行条件,证券监管机构同时对股票发行的合规性和适销性条件实质性审核,并有权否决股票发行的申请。

2股票发行方式

(1)公开发行

公开发行又称公募,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股票。适合股

票发行多,筹资额达的发行人。

好处在于:

第一,公开发行以众多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筹集资金潜力大,适合于股票发行数量较多、筹资额较大的发行人;

第二,公开发行投资者范围大,可避免囤积股票或被少数人操纵;

第三,可上市流通,提高发行人的社会信誉,增强股票的流动性。

缺点发行过程比较复杂,注册核准所需时间较长,发行费用也较高。

(2)私募

私募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股票的方式。一类是个人投资者,例如公司老股东或发行人自己的员工;另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如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往来关系的企业等。

优点(1)监管部门审核较松

(2)不需对外公开披露信息,保护商业秘密,避开公众监督

(3)引入战略投资者,利于改善公司经营管理

(4)公司管理层可自主选择投资者容易保住公司的控制权

(5)发行费用低,募集时间短。

缺点(1)发行规模限制大

(2)股票流动性差或者无法流动

(3)发行价较低

(4)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运作干预较多

2溢价发行、平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1)平价发行也称为等额发行或面额发行,是指发行人以股票的面额作为发行价格

(2)溢价发行是指发行人按高于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可分时价发行和中间价发行

(3)折价发行是指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出售新股,即按面额打一定折扣后发行股票。

3 股票公开发行的运作

发行公司与承销商的双向选择→组建发行工作小组→尽职调查→制定与实施重组方案→制定发行方案→编制募股文件与申请股票发行→路演→确定发行价格→组建承销团→稳定价格

(1)股票发行公司与主承销商的双向选择

主承销商选择股票发行公司:是否符合股票发行条件;是否受市场欢迎;是否具备优秀的管理层;是否具备增长潜力。

股票发行公司选择主承销商时:投资银行的声誉和能力;承销经验和类似发行能力;股票分销能力;造市能力;承销费用。

(2)组建发行工作小组

开始组建发行工作小组。发行小组除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以外,还包括律师、会计师、行业专家和印刷商。

(3)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是指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股票承销时,以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对股票发行人及市场的有关情况及有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的核查、验证等专业调查。

(4)制定与实施重组方案

进行重组,以符合公开发行的条件或在公开发行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工作重点:发行人主体明确,主业突出,资本债务结构得到优化;

财务结构与同类上市公司比较,具有一定优越性;使每股税后利润较大,从

而有利于企业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

有利于公司利用股票市场进行再次融资;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等等。

(5)制定发行方案

主承销商必须协调好各有关机构的工作,以保证所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编制募股文件与申请股票发行

募股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和律师意见报告。

发行人将把包括这些文件在内的发行申请资料报送证券监管机构,在注册制下(如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不对预期发行的质量进行评价或评估,这一结论由市场作出。而在核准制下(如中国)则将对发行质量作出判断,并将决定是否允许公开发行。

(7)路演

路演(road show)是股票承销商帮助发行人安排的发行前的调研与推介活动。成功的路演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通过路演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发行人;增强投资者信息,创造对新股的市场需求;从投资者的反应中获得有用信息。

(8)确定发行价格

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以丰富的定价经验,对发行人及其所属行业有相当的了解,对市场的深入观察做出定价

(9)组建承销团

由承销团进行股票销售,但承销团不承担风险

主承销商选择承销团成员时,参考标准:一,应有不错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二,愿意且有能力担任做市商;三,分销商愿意在股票上市交易后对它进行分析研究。

(10)稳定价格

投资银行通常会对所承销的股票进行稳定价格策略,稳定价格的技巧:一是联合做空策略;二是绿鞋期权(green shoe option)策略;三是提供稳定报价策略。

4 股票私募的运作

(1)股票私募的特征

第一,对象是特定的数量有限的投资者,大机构之间相互沟通可了解,不需要办理发行注册手续。

第二,投资者确定,一般不会发行失败。

第三,一般采取直接销售方式,一般私募的股票不允许转让。转让有限制。

第四,由于转让受到限制,股票发行人常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条件。

(2)采取私募进行股票筹资的原因

第一,企业需要的资金规模没有达到公开发行的“规模经济”的要求。私募可节省发行

费用和发行时间

第二,企业市场形象不佳,公开发行难度大

第三,有些企业组织结构与契约关系复杂,不适合公开募资

第四,所需的资金规模太大而难以通过公开发行达到目的。

第五在市场低迷时,公开发行巨额募资难度大。

第三章第四节企业债券

1 企业债券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企业债券通常又称为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无权参与或干涉企业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约定收回本息。

(2)特点

第一,风险性较大。还款来源是企业的经营利润,经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债券持有人承担着损失利息甚至本金的风险。

第二,收益率较高。按照风险与收益对应的原则,企业债券的较高风险意味着给债券投资者较高的收益。

第三,对于某些企业债券而言,发行者与持有间者给予一定的选择权,如可转换债券。

2 企业债券的种类

(1)抵押企业债券必须以其不动产作为抵押品,并到证券主管机关办理证券发行手续发债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证券主管机关即可依法处理抵押品,以保证债券投资者的本息得以偿付。

如果一项抵押品的价值很大,一次发债尚未抵押完,还可以先后分为几次抵押。一旦持有抵押企业债券的债权人在抵押品处理后仍不能清偿债券的本息,那么他也可以与企业的其他债权人一样,参与对发债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

(2)无担保企业债券

无担保企业债券是没有抵押品作担保,而是仅凭企业的信用发行的企业债券。出于投资者利益安全考虑,证券主管机关对企业发行规模和在次发行新债和支付股票红利方面有限制。一般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盈利多、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才有资格发行这种债券(3)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发债公司优先股或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第一,债权性。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

第二,股权性。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

第三,可转换性。债券持有者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

第四,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还享有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人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

(4)垃圾债券

垃圾债券是评级较低的公司债券。垃圾债券市场中50%的债券是由进行重大重组如杠杆收购的公司发行的债券。

3 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

(1)信用评级的定义

债券的信用评级就是由专门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根据发行人提供的信息材料,并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拟发行的债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按期偿还债券本息的能力及其风险程度所做的综合评价

(2)信用评级的目的a为了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扩大销路b是保护投资者收益的手段

4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依照本法发行公司债券。”

第四章第一节投资基金

1 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

基金通常分为两种:专项基金和投资基金。

专项基金指用于指定用途的资金,一是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是由企业、职工自行积累或国家财政拨款的资金,用于保障职工的生活福利;

二是保险基金,主要是投保人缴纳的保费,用于因受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偿还;

三是基金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捐赠,用于科教文体、社会治安等。

(1)投资基金的定义

投资基金是专门为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设计的一种间接投资工具,是指根据预定投资方

向,通过发售投资基金证券募集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证券持有人按其份额享受受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

(2)投资基金证券

简称基金证券,是指投资基金组织为募集资金以实现特定投资目的而向投资者发行的,证明持有人按其份额享有资产所有权、收益分配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及其他权益的一种证券类凭证。

(3)投资基金组织

简称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公担风险的基本原则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某些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以基金方式将各个投资者彼此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实现预期投资目的的投资组织制度。

(4)投资基金单位

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每一证券投资基金单位为1元人民币。

2 投资基金的利弊

(1)投资基金的优点

①投资基金为中小投资者拓展了投资渠道。集合突破了单一投资者资金、技术和经验不足等壁垒,可以投资于许多领域。

②发挥专家理财作用。大量资金集合可以聘请专家管理基金,可以利用各种技术分析手

段,大限度地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③分散投资风险。科学的组合,进行分散投资,实现资产组合的多样化,从而降低投资

风险,提高收益。

④投资的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交易佣金费率低方面,通过基金的大规模投资,能降低单位资金量得研究成本,获得规模经济。

(2)投资基金的不足

①承担基金管理人的代理风险。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对基金的业绩影响较大。基金管理人利用基金资产为自身或第三人谋取利益,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

②基金投资限制。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限制,不如普通投资者自身投资来得灵活。

③费用。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和托管费

3 投资基金的分类

(1)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根据流动性分类)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以各类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而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以非上市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

(2)私募基金和公墓基金(根据募集方式)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基金发起人通过电话、信函、面谈等方式,直接向一些机构投资者或富有个人推销基金单位并募集投资基金资金。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发行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基金资金的投资基金。公募基金可通过各种媒体披露发行信息,投资者人数一般不受限制。各国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公募基金的发售、设立、运作、托管、变现、解散等进行规范。

(3)上市基金与非上市基金(根据流通方式)

上市基金,是指基金单位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投资基金。可在交易所上市,流通性

较高。上市基金由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中的ETF、LOF等。

非上市基金,是指基金证券没有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投资基金。其包括可变现基金和不可流通基金两种。开放式基金。不可流通基金等可赎回基金和不能通过“赎回”来收回投资本金的投资基金,如某些私募基金。

(4)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

封闭式基金,又称固定式基金,是指基金证券的预定数量发行完毕,在规定的时间(也称基金存续期)内基金单位规模不再增大或缩减的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单位的总数是不固定的,可视投资者的需求追加发行。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可以依据基金份额的资产净值,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

区别①期限不同。封闭式契约中有期限,开放式投资者可随时赎回

②基金单位总规模的可变性不同

③基金单位的可转换性不同

④基金单位的定价依据不同,封闭式基金随行就市,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开放式基金已依据基金单位的净资产定价。

⑤投资策略不同。封闭式基金不可赎回,可进行长期投资,资金的使用率高;开放式基金时刻面临着投资者的赎回问题,资金的变现能力要强,且不能将所有资金用于投资,资金的使用率低。

(5)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根据基金组织形式)

契约型基金也称信托型基金,是指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三者作为基金的当事人,通过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行收益凭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基金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负责基金的管理;基金托管人负责基金资产的保管,执行管理人的有关指令,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投资者购买基金单位,享有基金的投资收益。

公司型基金,是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依据公司法组成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于特定对象的股份制投资公司。这种基金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筹集资金,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但一般不自己进行投资,而是委托特定的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资产。

4 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

是由基金持有人、基金组织、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通过信托关系构成的系统。

(1)基金持有人

也就是基金的投资者,他们是基金的实际所有者。

分享基金收益、参与基金剩余财产的分配、赎回或者转让其持有的基金份额、出席基金持有人大会并对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查询或者获取公开的基金业务和财务状况资料、基金合同或者基金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积极组织

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组织是一个有形机构,通常设有基金持有人大会、基金公司董事会及其他办事机构。在契约型基金中,基金组织是一个无形机构。多场合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存在。

(3)基金管理人

是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的机构,主要职责:投资运作基金,负责经济资产的财务管理,促进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基金管理人:要求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实收资本不低于规定的数额;有合格的基金管理人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4)基金托管人

又称基金保管机构,通常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其主要职责是:保管基金资产,监督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投资运作中的各种资产活动,办理基金资产变动的有关事宜。

基金托管人应该是完全独立于基金管理机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实收资本达到相当规模、具有行业信誉的金融机构。

(5)信托关系

信托关系,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关系。基金托管人是信托关系中的基金资产监护人。

(6)法律文件

在基金运作中,《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基金信托契约》和《基金托管契约》等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对维护基金组织关系和基金持有人权益,至关重要

第七章第三节管理层收购

(1)杠杆收购的概念

杠杆收购(LBO)是指一群投资者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进行大量的债务融资,来收购公众持股公司所有的股票或资产。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

特点:第一,高杠杆性。收购后,目标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化巨大,负债比例大大提高;

第二,私有化。目标公司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上市公司转变为私有公司;

第三,收购后权益收益率提高;

第四,收购后目标公司税赋减少

(2)杠杆收购的价值来源

①公司的当前价格低于公司的实际价值。a信息效率低、b管理层的问题、c宏观经济的整体不佳。

②公司私有化能创造价值。a代理成本降低而产生增值、b效率提高而增加企业价值。c获得税收利益而产生额外现金流。

③价值从其他有关当事人那里转移过来。

(3)杠杆收购的主要流程

①筹集收购所需资金。自筹资金、贷款、发行债券,通常发行垃圾债。

②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收购,目标公司公东讲股票卖给收购公司,目标公司转换为非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目标公司股东将主要资产卖给收购公司,公东对公司原有权益还在,但公司的经营管理可能发上重大调整。

③公司重组和经营。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卖出部分资产或项目。部门等,保留获现金能力大于收购能力的资产部门等,以还贷减轻负债。

经营的核心思想是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净收入,加大公司的现金流,从而保证债务的偿还速度。

④投资套现。当经营得到明显的改善,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为增加时,将企业发股上市或者卖给其他公司。

2 管理层收购概述

(1)管理层收购的一般定义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债务融资向本企业的所有者购买股份,从而获得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收购形式。

(2)中国管理层收购的独特含义

中国实际情况来说,管理层收购更为合适的定义应该为以管理层为主、股权激励相联系的通过融资对目标公司部分股份进行收购并意在获取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收购行为。

①中国MBO具有独特的形成背景。一是民营企业摘“红帽子”。。二是“国进民退”。

②中国MBO是相对性收购。相对于西方国家,我给的MBO收购并不彻底,通常只持

有公司的少部分股份

③中国MBO是管理层在内的主题多元化收购。收购主体的人员往往从管理层扩展到中

层经理、大股东管理层、子公司管理层,甚至公司的一般员工。

④中国MBO具有股权激励性。企业内部管理层再策划MBO时往往把MBO演绎成企

业员工激励的一种形式

⑤中国MBO使杠杆外部性收购。即通过收购主体或管理层负债融资来收购目标公司。(3)MBO操作的主要阶段

①方案策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组建收购主体、协调参与各方的工作进度、选择战略

投资者、收购融资安排等。

②收购操作阶段。主要工作环节为:评估、定价、谈判、签约、履行。实施的焦点主要

是收购价格的确定及其他附加条款的确定。

③后MBO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企业从新设计和改造。管理者必须对公司进行业务

和资产重整,加强科学化管理,改善资产结构,剥离不良或与公司核心业务无关的

资产偿还债务,积极开展获利能力强的业务,同时,还需要降低整体财务费用和负

债水平。

3 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常见模式

(1)通过职工持股会或工会造壳收购上市公司。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集体企业,模式不再可行

(2)管理层自然人直接出资设立主题收购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其他自然人直接出资设立有限公司,并利用公司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实现管理层收购的目的。

其优点是收购主体产权明晰,利于融资以及后续运作和资金偿还,不足受到《公司

法》约束,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且有双重税的问题。

(3)设壳收购大股东实现间接收购。即管理层通过设立的壳公司对目标公司大股东进行收购,并进而通过对大股东的控制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其优点是规避了直接受让上市公司股权的部分繁杂程度,降低了收购难度;缺点对目标公司控制的链条加长,弱化了对企业的控制力。

(4)对公司优质资产或子公司的局部收购。针对目标公司中部分具备MBO特点的资产或子公司。操作性强,对母体庞大或整体资产不良但局部资产很好的公司。局部MBO有

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管理层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某一块资产,另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并控股目标公司下属公司。

4 管理层收购的信托模式

(1)中国MBO面临的两大难题

第一,收购主体难题。非上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而管理层人数较多;大股东是国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自然人出面收购受到限制,必须设专门的项

目公司,还会受到《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投资不能超过净资产50%的限制。同时,为收购而专门设立的项目公司也存在双重纳税、主营业务、持续经营等问题。

第二,融资渠道难题。中国的MBO在融资中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管理层自有资金少,受到《贷款通则》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对股权投资行为提供贷款,很难从银行获

得贷款;其次,国内对企业债券发行实行审批制,目前并不容许通过发行企业债券

进行MBO。

5信托

信托解决两大难题提供了最优的途径。信托在MBO中的运用有四种模式:单纯提

供收购模式、单纯提供融资模式、股份收购模式、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模式。

(2)单纯提供收购主体模式

要点是,参与MBO的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合同,将收购资金委托给投资公司,用于目标公司的收购。信托投资公司出面收购目标公司,成为目标公司股东。管理层通过和信托公司的资金信托合约关系来实现控制权。见图7.5。

优势

第一,解决了收购参与者的人数问题。一个资金信托计划中,资金信托合同上限位200份,而且通过他益信托等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突破这个200份的限制,因此,MBO参与人数上限50人的限制得到解决。

第二,避免了公司转投资限制以及持续经营问题。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吊销其公司营业执照。信托均可以避免,无疑将大大节约收购的成本,降低收购的难度。

第三,解决了双重纳税问题。以公司作为收购主体,目标公司的利润分配至管理层个人名下就会出现收购主体和管理层双重纳税的问题。但是沿袭国外信托实践,受益人获取信托收益是无需纳税

信托的屏蔽作用还能降低收购风险。信托关系是私法领域民事关系,管理层与信托投资公司之间的信托关系是保密的,信托的屏蔽性增强了MBO的隐蔽性,降低了MBO的实施风险。

(3)单纯提供融资模式

要点是,信托投资公司募集资金通过贷款的方式给管理层,用于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由此,管理层直接持有目标公司股份,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如图7.6所示。

为了减少信托投资公司风险,管理层会把所受让股权质押给信托投资公司,有时还会寻找外部担保。

在银行贷款和发行高收益债券都不可行的现实条件下,这种模式无疑为中国的MBO找到了信托贷款这条融资的阳光大道,从而使得MBO的杠杆融资成为可能。

(4)股份收购模式

要点是,信托投资公司通过向投资者(也包括管理层)发行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然后信托投资公司出面收购目标公司,成为目标公司股东。但此前,信托投资公司与管理层签订协议,约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管理层或者管理层提议的第三方以溢价(溢价部分为投资者和信托投资公司的报酬)受让信托投资公司持有的目标公司的股份。如图7.7所示。

为了减少信托投资公司风险,一般要求有第三方担保,在管理层不能以约定价格受让信托投资公司持有的股份时,第三方保证受让。

最大优点是信托投资公司直接成为目标公司股东,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监督和控制,从而降低信托资金的风险。

(5)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模式

战略投资者通过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合同,提供收购资金,信托投资公司将资金以贷款的方式给管理层用于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由此,管理层直接持有目标公司股份,成为目标公司股东。

关键是,管理层、战略投资者和信托投资公司之间会形成一个三方约定,即管理层将收购的目标公司股份作为贷款的质押物,如果还不上款或还部分款,将根据已还款金额的情况,把相应比例的目标公司股份转为战略投资者所有。而通过信托贷款期限的设置,完全可以设计出贷款到期时管理层所能还款的比例,从而实现战略投资者持有目标公司股份的目的。参见图7.8。

第九章第二节监管理念与基本原则

1 监管理念

(1)公开主义

公开主义所倡导的是纯信息的披露制度,政府监管的惟一目标就是保证信息的完全披露,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信息披露制度展开,除此之外政府不再对资本市场进行干预。

纯信息披露制度可能引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取得信息和处理信息之间的差异

第二个人性格与投资风格之间的差异

第三投资者对规范信息披露理解的差异

(2)准则主义

使信息完全公开,有的市场参与者仍有可能无机会或不可能获得该信息,同时有许多市场参与者不具备有关信息的分析能力,必须由监管者出面制定若干准则,并予以实质性审查。

第一,监管部门的核准需要时间,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第二,政府实行实质性审查制度,市场参与者会认为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担保,助长了盲目式的非理性投机和对政府的依赖,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

2 监管的基本原则

即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三公”原则是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公开原则的基本内涵是资本市场信息的公开化,使市场具有充分的透明度。这既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是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的要求,避免了列币驱逐良币。

公平原则的基本内涵是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平等的机会,各自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公平的维护,不存在任何歧视或特殊待遇,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参与竞争。公平原则的内容包括地位公平、税负公平、权利公平、利益公平和机会均等。

公正原则的基本内涵是政府监管部门在公开、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对所有市场参与者以公正待遇。公正主要体现在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和仲裁公正上。

公开、公平、公正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公平是公开和公正的必然结果,公正是公开和公平的基本保证。公开是证券法律的精髓所在,是资本市场监管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微观结合点,其原则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制度。

第十章第二节有效市场假设

所谓“有效市场”是指资产的现有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有关和可用信息的市场。

1 弱式有效市场

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充分地包含和反映其历史价格的信息,该资本市场就达到了“弱式有效”。如果能够从股票价格的历史信息中发现某种可以获得超常利润的趋势,那么每个人也能够做到,结果超常利润将在争夺中消失。

2 次强式有效市场

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包括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和历史上的价格信息。通过技术分析不可能带来超长收益,但基本分析可能挖到内幕信息二得到超额收益。

3 强式有效市场

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开的和内幕的信息,那么该资本市场就称为强式有效市场。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改革纵深推进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可期

改革纵深推进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可期科创板落地,注册制试点稳步铺开,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出炉并划定12大重点方向……即将过去的2019年,为中国资本市场按下制度改革?加速键?,其更深层次的改革效应仍将进一步酝酿与显现。 展望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会否出现积极反弹?上市公司质量如何有效提升?市场信心能否激活?股票市场走向何处?资本市场体系又将如何建立?一系列改革期待与市场诉求,在新旧之交的时点,显得更为迫切。 12月15日,?国研智库论坛·第六届年会(2019)?召开期间,在一场题为?中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发展?的平行论坛上,邀请到多位金融资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上市公司代表就上述热点议题建言献策,并展开深入对话研讨。 市场痛点体制机制障碍待破 ?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特点,如果借用一句文学语言来表述,可以说,‘这是最光明的季节,也是最黑暗的季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尹中立在发言中如是说。 他解释道,今年的机构投资者迎来了收益大年,收益最高的基金已超过100%,而散户投资中盈利者寥寥。其原因在于,大家一如既往沉浸或习惯于旧有的投资理念,散户认为这些大盘蓝筹股与自己无关,机构投资者基于投资纪律与投资行为的约束,往往选择购买指标股,今年指标股从主要指数来看均上涨30%左右。 为何在指数上涨30%左右的过程中,散户投资者基本上损失惨重?通过统计分析,尹中立发现,今年股票的涨幅与股票的市值成正比。也就是说,股票市值越小其收益率越小。2019年出现了剧烈的市场

分化现象,但并非第一次出现,2017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分化,且市场分化严重程度较今年还要剧烈。 而市场分化的根本原因为何??实际上是IPO制度的重大变化。?尹中立强调。 这源于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机制问题。尹中立指出,基于股票定价理论,股价是上市公司未来现金流的贴现。而贴现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上市公司未来预期、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三个因素的不停变化,形成了股票市场波动。除此之外,中国上市公司定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壳价值的影响。基于IPO管制,上市需要耗费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也因此出现大量后门上市与借壳上市的情况。成熟市场的定价取决于未来现金流折现,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波动与壳价值有着巨大关系。 IPO成本的下降,成为2017年股票市场剧烈分化的原因。尹中立分析认为,当年随着新股发行的快速增长,壳的价值迅速下行,致使股票市场出现明显分化。今年的原因类似,科创板的推出,使得优质资产前门通过IPO方式上市已不再有制度、时间以及财务上的成本,由此壳开始出现如同2017年的快速贬值。 ?IPO注册制大幕已经开启,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在此潮流之下壳价值的贬值是大趋势。?尹中立说。 谈及中国股票市场缘何缺乏活力以及韧性,尹中立认为,从操作层面看,正是双重定价体系导致其比金融市场更加脆弱。上市公司未来预期、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均能导致市场波动,而除此之外,还受到借壳重组政策调整的影响。既然脆弱的原因是双重定价体系,那么改革应致力回归单纯的经典定价体系,同成熟市场一样,应有之意是发行的注册制,以及退市市场的进一步健全。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已有9年的历史,证券市场发展迅速,1991年只有13家上市公司,到1998年初已有819家,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达到了21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 一、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不长,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并表现在多个方面。 1.筹集生产资金。我国是个资金短缺的国家,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好多企业负债经营。这使得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了两高一低的现象:即高负债率、高利息率及资产的低回报率。两高一低使企业财务成本偏高。企业运行困难。那么如何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自1990年以来,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2650亿元,其中1140亿元是通过发行B股、H股以及红筹股的方式筹集到的。这些资金扩大了企业的自有资本规模,大大缓解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与未上市的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任命。据调查,现在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占上市公司的60%,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的达到65%。上市公司的发展为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3.优化资源配置。我国目前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发展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因为,我们在审批上市公司的时候,必须考虑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它的主营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就可予以批准,对于那些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要给予抑制。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使上市公司把筹集起来的资金投资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建设项目上。同时,上市公司配股时,也要考虑到它的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发展前途。另外,最近几年出现的资产重组,也有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 4.提高经济效益。与未上市的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例如,1997年745家上市公司中,亏损的只有45家,大约占上市公司的6%左右。而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一半以上的发生亏损。当然这并不否认有的上市公司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严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上市公司的业绩比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明显的提高。 5.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1997年,仅股票交易印花税一项,就接近300亿元,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印花税外,还有许多中介机构,它们的所得要缴所得税。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而通讯行业的发展,也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 6.加快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是相当快的。主要有三种方式:发行B股(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在国内发行供境外投资者投资的股票),发行H股(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以及红筹股(在香港注册的企业,其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都在香港,但是其资产大多投在内地)。此外,我国企业还在美国股票市场挂牌上市。最近,香港正在策划成立创业板市场或者叫二板市场,并准备让一批内地的创业企业在香港上市。这是另一条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并与之接轨的途径。应该强调的是,我们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不仅表现在利用资本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在逐渐向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靠拢,这为我们今后融入国际市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资本市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国家股、法人股(这两种股权又称为公股)和公众股,有些公司还有外资股。国家股、法人股的特点就是股权不能上市流通。当初设计国家股、法人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设计在后来的运作中却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一是它不符合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按照股份制的性质,任何一个股东的股份都应该是同股同利的。但是在我们的股权设计中,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只有一个权力,即不卖的权力。而公众股的股东则有两个权力,即卖的权力和不卖的权力,这是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权必然会造成同股不同利。例如,现在很多公司可上市流通的公众股,不管原来的发行价是多少,发行后的市场价格都已大大超过了发行价。但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只能进行协议转让,而协议转让时的股价很低,有时甚至只值两三块钱。 另外,由于许多公司都进行配股,国家股、法人股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一般来说,公众股的投资者非常愿意参加配股,因为配股价总是大大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所以股东卖了配股以后,一般都可赚钱。但是,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来说,他购买了配股股份的股票后,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实际上就把资金给套牢了。如果要让资金变现,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而协议转让的价格通常要比市场价格低得多,所以配股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来说是不合算的。结果就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大多放弃了配股权,而公众股的股东却积极申购配股,最终造成公众股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比重逐渐下降。估计15年之后,国家就有可能从绝对控股地位降为相对控股地位,再过若干年以后,连相对控股的地位也难保,最后成为一般性的参股。实际的运行效果刚好与政策设计者原先的愿望相反。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还给市场造成了股市扩容的压力。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政府改变政策,决定让国家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股价就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下跌,造成股市崩盘。所以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成了悬在股东头上的一把剑,但目前让国家股、法人股流通的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我们要加以关注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股市供求关系不协调。股市刚出现时,由于当时上市的股票很少,而需求很旺,所以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股价大幅度上升的现象。而现在的股市却相反,利好政策不断,但股市反应冷淡,有时甚至不涨反跌。除了外部环境不太理想,投资者开始不断成熟以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市扩容速度太快,导致供给过多,而需求相对不足。 当前股市扩容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新股上市的速度相当快。从国家的计划来说,1993年新股上市的规模为50亿人民币,1995年为55亿,1996年迅速增加到150亿,1997年又增加为300亿。也就是说这几年的上市规模在成倍地扩大。从新股上市的家数来说,也非常快,从1990-1995年,上市公司只有323家,也就是平均每年60家,而1998年一年就207家,也就是说,这几年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但是股市资金却没有正常的渠道来增加,所以出现了股市扩容过快而有效地需求不足的现象。新股上市是股市扩容的主力军,其次还有好多公司送股配股也使得股市大幅度扩容。第三是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设有职工内部股。职工内部股也要上市流通。这三路扩容大军使股市的供给规模越来越大,而对股票的有效需求却相对不足,造成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1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的要素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正规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是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尝试,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零起步。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由探索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使我国基本完成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并向资本强国迈进。 一、资本市场萌芽孕育阶段 新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0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新居办事处向当地红砖厂成功发售280 万股,每股1 万元的“红砖股票”,它的发行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1981 年,我国首期国库券发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萌芽。可以说,“红砖股票”和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把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随后在1982-1985 年短短的四年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不断出现在国企中或公开发行股票的现象。其中,影响较大的两次股票发行是上海“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股票的发行。1984 年11 月18 日,上海飞乐音响以每股50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1 万股股票;1985 年1 月14 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10 元,分别发行法人股5 万股和个人股45 万股。这两次股票发行被海外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在此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股票、股份公司等认识不充分及其它一些原因,股票和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发行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只有一级发行市场,没有二级流通市场。另外,一些企业以“股票”之名发行,实际发行的却是有固定期限和有提前兑现的选择权“企业债券”。但在这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种子已经萌芽并开始逐渐发育。

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和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和 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或,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买卖,投资者则通过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通常指),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 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 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内设立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 于的二级证券市场,以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 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为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 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 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 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 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 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 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 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2、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 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 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 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上升到%,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万亿、万亿、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于可201100130045 金融2班 镡晓艳201100250038 金融2班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突飞猛进,特别是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改革进行总结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一个国家能否具有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风险的流动与分散、产品的定价与创新、财富的培育与管理。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如何建立起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200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通过海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当美国遭受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肯定免不了受影响,关键是在于影响的大小,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一开始低估,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将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1.1 金融结构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金融结构的发展问题也渐渐凸显,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制约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由于金融结构的明显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制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现在的结构状态仍然不能满足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的金融效率。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票,证券和区域城乡合作金融等四个层次组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横向看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够完善和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是很多,已经发明的金融工具的运用次数也很少。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还不合理,比如证券市场,我们要把参与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收入从买卖差价上转移到资本利得上来。综上所述,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都有待改善。 1.2 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较良好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发展,在加快资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合作得很好,这样才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1.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一、资本市场的现状 (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09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718家,已是1990年的118.7倍。 据中国证监会统计,目前沪深两市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有1050家,仅发行B股的24家,同时发行A、B股的86家。境外上市公司(H股)共66家,仅发行H股的39家,同时发行A、H股的27家。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到45794.37亿元,流通市值为15063.82亿元。全年期货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3.64亿元,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1/3。 (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2008年市场融资3396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其中中小企业69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年171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3273亿元,每股收益增加75%。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以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然而在2006年宏观经济续写“中国奇迹”、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情况下,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5.6%,较上年提高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99提高到20:80,实现了跨跃式进步。 (四)主流公司回归A股市场势头强劲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掀起了大蓝筹股的回归浪潮,2008年,交通银行、中国神华等在H股市场上市的优质超级蓝筹股陆续回归A股市场,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五)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逐渐显现 2007年、2008年股票市值分别占当年GDP的43%和130%,基本反映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强。 (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截至2008年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15 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5家证券公司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有待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结构有待完善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也有待发展,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小,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投资者结构需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实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狭小。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二)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还未形成,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仍然采用高度依赖行政审批的核准制和额度制,债券市场发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交易机制有待完善且交易成本较高,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市场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