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云政发[2004]76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4.04.19

【实施日期】2004.04.1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

(云政发[2004]76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农村劳务输出就业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我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领域,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根据中发[200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当前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和趋势。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48%,占农业人口的

6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75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再加上每年还有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20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机构建设、职业培训、市场开拓等工作,农村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不断拓宽。2003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到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外的地方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累计3个月以上的劳务输出量为350万余人,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5%,其中通过乡镇企业、城镇二三产业、个私经济等形式转移了240万人,劳务输出转移58万余人;全省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2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机遇和挑战。中发[2004]1号文件提出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环境的要求,为加快我省农村劳务输出指明了方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各类资本要素的重组、流动,为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农民与城镇居民在就业用工、户籍身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个体、私营工商企业等其他非农产业发展滞后,乡镇企业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市场意识,外出就业的自发性、盲目性大,就业成本高,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受到很大制约。因此,抢抓机遇,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

(三)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

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政府引导、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城乡就业,统一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就业平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移输出、扩大就业为主题,坚持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基本形成管理规范、市场配置、流动有序、多元化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新格局,加快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四)就业目标。2004—2010年,全省累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700万人,在现已转移和输出350万人的基础上新增350万人;2004—2007年累计转移和输出550万人;2008—2010年累计转移和输出150万人。到2007年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0%;到2010年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五)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分工分业的原则;坚持市场取向,择业自主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为主体的协调服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优先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协作的原则。

三、转移输出的重点对象、区域和模式

(六)重点对象。输出对象原则上以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和人地矛盾突出的农户为重点。

(七)重点区域。一是围绕省内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城市转移;二是围绕省际间的经贸合作,有目的地组织人地矛盾突出的较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务输出;三是积极推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劳务输出,积极组织其他区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

(八)主要输出模式。一是政府引导模式,通过政府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引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市场配置模式,依

靠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的传导功能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交流平台;三是企业订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用工自主权,以合同方式形成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订单;四是劳务派遣模式,建立规范的劳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