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让学生经历商是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关注环保,触发情感

师:走进我们学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环境幽雅,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有很多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环污染图)

看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

生谈想法。

师:你们的环保意识真强!同学们,学校决定成立环保小组,你们愿意加入吗?好,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2、复习旧知,重温除法的笔算方法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读题:(出示:我们班有68人参加环保活动,每4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可以组成多少个环保小组?

师:谁来列式解答?

生:68÷4

师:这道除法的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是一位数)当除数是一位数时,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生:当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除,如果够,商就写在最高位的上面。

师:每次除后,余数都有怎样的规律?

生: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在笔算除法中,每次除后,我们要养成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的习惯。(2)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在我们班的影响下,其他班的同学也加入到了环保队伍中,现在(出示:学校有144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谁来列式解答?(144÷18)

师:这道除法的除数又有什么特点?当除数是两位数时,你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生: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出示:学校有576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都是18,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

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

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列竖式计算576÷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教师巡视,生独

立计算。)

师: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问:“54”怎么来的,(商乘除数得到的积)它表示多少?(用彩色粉笔写

余数3)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36除以18)

师: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3。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

说明商大了,要调小,改商3。

师:在人们的努力下,环境得到了改善,看!这群小鸟要重返家园了。(课件出示)判断商是几位数,把小鸟送回家。

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电池图片)师说: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用途十分广泛。可是,一粒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量,比一个人一辈子的饮水量还多。为了减少污染,学校环保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次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集情况。(出示: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师:谁来列式解答?(930÷31)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学生板演。(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师:计算方法与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①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为什么?②商的

个位上的“0”怎么来的?(生说)

师:也可以这样理解,当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被除数的个位上也是0的话,为了简便,我们不必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继续除,而是直接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就在个位商0占位。

怎样验证商是否正确?商乘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30×31=930)我们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3、比较,板书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同学善于观察、思考,黑板上这两道除法算式

(144÷18和576÷18),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都是两位数。)对!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就是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

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630÷21 143÷13

2、每位同学出一道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考考你的同桌,然后像小老师一样帮他批改订正。

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异同点?

刚才同学们出的题有的除数是一位数,有的除数是两位数,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

么不同点?

然后表格总结出示:

4、拓展练习:出示4935÷102

判断商是几位数?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板书: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够不够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5、巩固提高:在学校的植树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各植树630棵,平均每个学生植树18棵。共有21名老师参加了植树活动。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谁能来夸夸自己或你的小伙伴,哪些地方做得好?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Two Songs by Li Qingzhao"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 一、课题名称:《有理数的乘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有理 数 乘 法 法 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 解 有 理 数 乘 法 法 则 的合理性;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 猜测、验证等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三、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积的符号的确定、乘法运算律。积的符号 的确定,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二)、创设教学情境: 1、教材如图 ( 1 )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 4 6 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这可以表示为 3分钟 蜗 牛应在 l 上点 O 左 边 6c m 处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①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

2、列式:为区分时间: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2)×(+3)=+6 (2)(-2)×(+3)=-6 (3)(+2)×(-3)=-6 (4)(-2)×(-3)=+6 3、观察上面四个式子,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 4、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例如:(-5)×(-3) 两数相乘 (-5)×(-3)=+( ) 同号得正 5×3=15 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3)=15 1 2)()2 1 ( )(2)()21 (2)()21 (=--+异号得负 =--+ 两数相乘 -+再如??????? 3分钟前蜗牛在l 上点O 左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③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 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 4 6 3分钟蜗牛应在l 上点O 右边6c m 处,这可以表示为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 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3)=+6 ④

有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借助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然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接下来,从含有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的具体实例出发,归纳出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是0,积为0”的规律。 1.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2.1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1.2.2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材给出的气温变化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本已学过正数与零的乘法运算,在中学已引进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出规律,对于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学生也容易抓住其运算的两步骤,即先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附:板书设计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一般有两类:一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给出法则,组织学生用较多的是练习法则、背法则,以求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则;另一类是让学生体验法则的探索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前一类可能会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和发展;后者不仅重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数学设计采用的是较为适中的方法,没有教材中引入的那么繁琐,但同时兼顾了上述两类设计的优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却是难教又难学。半课例采用的是让学生观察、实践、合作探讨、发现的探索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如何归纳和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必须解决的3个难点是:如何自然地引入带有负数的乘法;怎样体现负负得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怎样说明有理数与1和0相乘的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比赛和个人抢答,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增强了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入部分 有理数乘法两步骤 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练习处

《乡愁》公开课教案

2009-201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乡愁 执教:刘福青时间:2009年12月22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脉络和意象,感悟诗的主题,欣赏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 的感情。 2、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学生探索、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 a.+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b. -2 ×(+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3)= c. +2 ×(-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有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授课人:张光柱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理数乘法分类及法则的合理性。 2.在经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归纳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有理数乘法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对正数与负数相乘及法则、负数与负数相乘及法则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问题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举几个例子吗?(预设学生可能举例:在某点的东边50米,西边80米,或上升50米,下降80米等,但以某时刻为基础,与时间有关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可能想不到,需要教师引导。例某时刻5分钟前,5分钟后。)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顾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及正负数可理解成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推导有理数乘法法则打下基础。 问题2: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的乘法、正数与零的乘法,哪引入负数之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几种情况?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展示交流。) 教师的引导学生从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的角度去考虑,点拨学生的展示情况,最后得出结论。(1)正数乘以正数;(2)正数乘以负数;(3)负数乘以正数;(4)负数乘以负数;(5)零乘以一个数;(6)一个数乘以零。 设计意图:数按正数、零、负数进行分类,体现分类的合理性,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如图1)一只蜗牛沿直线l 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l 上的点O 。规定:区分方向与时间,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1.正数乘以正数 问题3:(如图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思考:(1)请你结合数轴,用数学式子表示上面的关系吗? 如图 1 2 2 6 4 l 如图2 l O

小学语文_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课外思乡诗词,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读中感受思乡情感,进行文化熏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感悟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大家耳熟能详,“露从今夜白”——生接“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并将这种真切的情感融入到了一首首思乡的诗词中。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三首诗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虽然这三首诗词作者不同、朝代不同,体裁也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思乡情怀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做了总结回顾,请拿出你的课前学习单,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景或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象 (一)泊船瓜州 学生交流,是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春风明月就成为王安石乡愁的寄托。 拓展明月。 (1)那老师发现,在很多诗中,都有一轮明月。手势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中有月亮;手势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月亮;手势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指——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月亮。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诗人如此地钟情于明月啊? ——月亮很圆、很美。 ——嫦娥 ——柔和,让人安静 (2)是啊。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中国人追求的家庭团圆! “以月寄情,抒发感想”,表达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中国诗人的月亮情结。我

们再来读一读这诗中的月亮—— 你看春风、明月就像是思乡的符号,让人看到,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品味着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第二首诗《秋思》谁来汇报? 生:家书。(秋风)(“秋风惹愁思,落叶人断肠”。秋风的萧瑟也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孤凉。除了秋风,还有什么也寄托着张籍的乡愁啊。) ——家书 1.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啊?(纸短情长,道不尽对家人的思念。)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山遥路远,离别容易相聚难!浪迹天涯的游子就只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家书中。一封家书寄托了多少相思和牵挂啊!这样沉甸甸的家书,在古诗中也随处可见。 3.师: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齐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家书抵万金,你感受到什么? ——珍贵 (2)课件出示: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 流清泪啊,谁再来读读? 4.同学们,一封家书,往来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万金不换;一封家书拆了又封、封了又拆,道不尽对家人的万千思念。秋思,(手势)。 (三)长相思 1.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呢?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2.这都是哪里的景物呀?(边塞之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看到这些边塞之景才不由得引起了浓浓的思乡情。我们一起来感受着读一读。 三、对比发现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三首诗词,那你发现这些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借助景或物表达感情。 2.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借助的是——张籍在《秋思》中借助的是,纳兰性德在《长相思》中借助的是——。作者正是借助春风、明月、家书、边塞之景等物象(板书:物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学案李清照词两首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有那么一位女子,在溪亭日暮时唱出了“沉醉不知归路”;有那么一位女子,虽然“人比黄花瘦”,却吟着“应是绿肥红瘦”;她于月满西楼之时,叹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唱出了千年绝句,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正因为有了她,南宋词坛才大放异彩,中国的词坛才不那么寂寞。她,就是巾帼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代表作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南渡后多怀旧悼亡、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词风趋于凄婉哀怨,含蓄深沉,代表作有《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

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1卷)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乡愁》最完美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乡愁教学设计 达孜县中学康昆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青春寄语(幻灯片1) 能在这里和同学们见面,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同学们总让我忍不住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光。 我一直认为同学们这个年龄阶段最美丽的,是一个如花如诗的季节,有燃烧不完的青春,释放不完的激情和永不停息追求梦想的步伐。 所以,今天老师有一个梦想,希望和同学们通过一个诗歌游戏来完成,算是我对逝去的时光的一个纪念吧,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游戏,懂得珍惜这如花如诗的季节,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2、引入游戏(幻灯片2) 游戏:记忆大比拼(游戏规则:准确、流畅重复)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2.解析: 鉴赏词主要通过抓意象,掌握意境,体味作者情感。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 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分析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而体味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诗歌的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意象,寻找相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两首词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之处。主要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构建课堂,师生互动,创建灵动课堂。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解析: (1)解决意境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启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积极性。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魅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不敏感,兴趣不高,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但是初中学 过《醉花阴》,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声声慢》上,用对比阅读的方式 学习两首词。 2.教学重难点设置 ( 1)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抓主要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 2)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对比阅读的技巧。 3.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 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 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次课的设计思想以生为本,用对 比阅读的形式进行探求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究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doc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运算是继加法和减法运算后的又一种运算,也是有理数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学好有理数乘法运算是学好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二)过程方法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系列活动中,学会与老师及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 通过例题与练习,体验"简便运算"带来的愉悦,懂得运算的每一步都必须有依据。通过新知的导入和运用过程,感受到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确定. 【复习引入】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 (2)(-2)×(-3); (3)4×(-1.5); (4)(-5)×(-2.4); (5)-2×3×(-4); (6) 97×0×(-6); (7)1×2×3×4×(-5); (8)1×2×3×(-4)×(-5); (9)1×2×(-3)×(-4)×(-5); (10)1×(-2)×(-3)×(-4)×(-5); (11)(-1)×(-2)×(-3)×(-4)×(-5).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过程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7),(9),(1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 (-5); (2)3×(-5)×(-2); (3)3×(-5)×(-2)×(-4); (4)3×(-5)×(-2)×(-4)×(-3);(5)3×(-5)×(-2)×(-4)×(-3)×(-6) .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 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回答: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 问题二: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二、新课 我们以蜗牛爬行距离为例,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正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一: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答:结果向东运动了6米. 2.负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二: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3.正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三: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处,这可以表示为6cm上点O左边讲解:3分后蜗牛应为l6 3)=--(+2)×( 4.负数与负数相乘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的速度向左爬行,问题四: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讲解:3分前蜗牛应为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5.零与任何数相乘或任何数与零相乘 问题五:原地不动或运动了零次,结果是什么? 答:结果都是仍在原处,即结果都是零,若用式子表达: 0×3=0;0×(-3)=0;2×0=0;(-2)×0=0. 综合上述五个问题得出: (1)(+2)×(+3)=+6; (2)(-2)×(+3)=-6;

《乡愁》优秀教案

10 《乡愁》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题,示标5分钟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此导入新课,板题,PPT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分析诗中意象,理解意象对于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开始第一次“先学后教”,简单引出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深情朗读课文12分钟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 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5分钟后,邀请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诗歌意象10分钟 1、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2、自学指导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具体事物: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 感情: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 坟墓:失去母亲的痛楚。 海峡: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是更痛的乡愁。 3,让学生感受诗歌与现代文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练习:10分钟 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高一8班马雯雯 学习目标: 1.分析情感,体味词人的愁情的深浅; 2.寻找意象,品味词中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3.品味李清照词中的豪放气,欣赏她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仇者联盟——赋愁者联盟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 二、分析情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种愁情是否相同呢? 愁永昼+销魂 VS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相比较,《声声慢》的愁情更深重一些。 三、分析意象 找出《醉花阴》和《声声慢》都写了哪些意象? 《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酒、黄昏、黄花(暗香)、西风 《声声慢》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相同的意象有:黄花、黄昏、酒、风。 1、黄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比较:前者是修长纤细的一瓣黄菊,秋菊初绽,鲜艳明媚,馨香浓郁,花颜正好如清瘦袅娜的美人,只为衬托人消瘦;后者描写的是西风飒飒秋雨急,一瓣瓣黄花在秋风秋雨中纷飞凋落,昔日花样美人已憔悴不堪。 2、黄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比较:前者在黄昏时分走出家门,把酒赏菊,虽有愁情但也风雅;后者则是黄昏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更寒凉更阴沉。 3、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精品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精品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2020初中语文教资面试《乡愁》教案示范

2020初中语文教资面试《乡愁》教案示范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拥有初步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将诗歌意象与生活情景的联想相结合,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深切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2.学生具有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诗歌优美的韵律。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归纳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指出“乡愁”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而台湾人民的思

乡之情更深切、更感人,今天就带领大家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板书:《乡愁》) 讲授新课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先齐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别,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听后师生一起评价,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气和节奏。 提问: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形象的?(以时间为顺序) 二、师生互动,想象构图 1.教师范读诗歌的第一节。 (1)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在外上学、思念母亲的实际情况来理解诗歌内容。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联想。 2.请同学朗读诗歌的第二节,教师进行指导。 (1)构建生活场景理解内容。 (2)补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知识积累。3.请同学深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三节,教师进行指导。 (1)让同学们想象三五十年之后,母亲去世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对诗歌第三节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味。 (2)回顾前三节意象选择的典型性,加深学生对作文选材典型性的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7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 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

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

《乡愁》(同步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3、4。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 .. ../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 .. ..的/坟墓 ../是一方/矮矮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 .. ..的/海峡 ../是一湾/浅浅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诵全诗,探究问题: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交流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