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的灾害地质问题

1工程概况

太行山高速公路邯郸东坡隧道位于武安市岭底村南、七水岭村东、涉县东坡村东北处。隧道为分离式特长隧道,隧道工程总施工长度为3134m。左幅为ZK38+624~ZK41+740,长3116;右幅为

K38+642~K41+776。最大埋深为176m。本文以此工程为例,对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深埋隧道中的高地温难题

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地质问题是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关键领域,最先要通过预测天然地温,一旦地温超过30℃一般将其称之为高地温。高地温不仅会恶化深埋隧道作业的环境,还会严重降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甚至会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此外,对深埋隧道施工材料选取的难度也相应增加[1]。然而,地温值是随着地下工程埋深在不断变化的,但地下工程的最大埋深和地温值的增加关系不是呈线性的,因为造成这种深埋隧道中的高地温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活动以及近期岩浆活动中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较高等。

3深埋隧道与岩爆的高地应力问题

在深埋地下隧道的工程中,其中一个突出的地质难题就是岩爆问题。地下隧道工程埋得越深,其地应力就会越高。深埋隧道工程和近地表工程的不同之处除了具有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外,最主要取决于围岩出现的高地应力。它不仅在硐侧壁引起高压应力,还导致硐顶部出现高拉应力,这样会导致硐室围岩不稳定,埋下隐患。由于高地应力的存在,一些黏性土含量较高,而硬岩含量较低的围岩就会产生被塑性挤出的可能。高地应力不断释放,地下隧洞就会发生变形,往往会出现隧洞短时间内突然变小的异常现象。就好比从掌子面距离正洞30m开始,洞身变形的长度有40m,起初的支架保护结构破坏就会非常严重,通过测量计算,隧洞拱顶的下沉在10~20cm之间,隧洞的拱脚和边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挤压和移位,甚至还有混凝土开裂的情况[2]。这时就需设计一套科学有效、刚柔结合、综合治理的施工方案。为克制高地应力,考虑使用约1

万根超长锚杆,要求总长超过11×104m,把地下隧洞中的断面改成环形成拱,做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的设计要求。岩爆受影响的原因有地震爆破,也有相邻岩爆或机械等外因动力的振动,但其中影响岩爆的最基本原因是岩石的结构特征。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岩石颗粒排列呈定向排列还是随机排列,岩石是胶结连接还是结晶连接,是钙质胶结还是硅质胶结,这最终关系着岩爆烈度的强弱。例如:(1)随机排列的花岗岩、闪长岩等岩石的岩爆烈度,会比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糜棱岩等具有定向排列的围岩颗粒更强一些;(2)结晶连接的深层岩浆岩石中的岩爆烈度比胶结连接的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摘要:高速公路隧道的地震破坏会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关健词: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形式;预防措施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of earthquake damage will greatly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this paper highway tunnel form of earthquake damag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with a specific situation.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The earthquake; The destroy form; Prevention measures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经过一些高烈度地震区域,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高烈度地震区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时,需要全面考虑隧道的抗震问题。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六纵”毕节至兴义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同时也是联接沪昆、汕昆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联线,也是拟申请新增国高毕节至河口中的一段。起点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与晴隆县交界的沪昆高速(G60)新寨河特大桥的西岸,途经地久、王家寨、马路河、长耳营、雨樟、格沙屯、万屯止于兴义市红岩洞,接汕昆高速公路顶效枢纽互通,路线全长70.91km。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路线途径多处高烈度地震区域,所以在很多隧道工程中,都要重点考虑隧道的抗震问题,结合经验对地震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预防。 1隧道破坏的主要形式 1.1地面断裂错动: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建筑物、公路、桥梁及隧道等,往往会因为地面发生断裂错动,而发生破坏或者倒塌等破坏现象,隧道会发生衬砌的剪刀移位等破坏。 1.2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地震很容易造成高速公路沿线的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对地表的建筑和路线会形成严重的破坏,如边坡破坏造成隧道结构的傍山偏压隧道,大面积的掩埋等形式破坏,这种形式的破坏对隧道损害严重,而且抢险也非常艰难。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沿线的山区非常多,所以隧道工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问题。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时,地基的失稳会导致地表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这种破坏形式通常表现在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地基的承载力丧失,进而导致隧道衬砌破坏,隧道的衬砌属于刚性支护,所以其抗弯剪的能力较差,在地震的作用之下,往往会发生地基开裂甚至塌方破坏等问题。隧道的开裂破坏通常表现为衬砌的横向开裂和综合纵向开裂。 1.4隧道口塌方

2017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

2017年度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 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桃江县国土资源局是国家行政机关,位于桃江县桃花江镇芙蓉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430922006490266N,职责和宗旨:代表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和测绘事业,现任法人代表林龙飞。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股、政策法规股、建设用地股、规划股、地产管理股、耕地保护股、地籍测绘股、矿产储量开发股、地环地勘股、财务审计股、政务服务股等16个职能股室,下辖1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1个开发区国土分局和执法监察大队、不动产登记中心、国土资源交易拍卖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征地服务所、土地储备中心、地籍测绘队、地质环境监测站、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等九个二级机构。目前,国土系统共有在职人员269人,其中:公务员及参公人员47人,全额拨款编制人员93人,自收自支编制人员129人。自收自支的二级机构为国土资源交易拍卖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征地服务所、地籍测绘队、地质环境监测站。参公的二级机构为执法监察大队。全额拨款的二级机构为不动产登记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办发[2005]37号)的精神和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工作部署,我局深入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县域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汛

期突发地质灾害的轻重缓急情况,报请县人民政府同意,对桃江县2017年5个乡镇9个隐患点地质灾害进行应急治理,并对实施责任主体、治理措施、补助资金等方面进行明确。项目基本性质是防治地质灾害,排除险情,保证生命财产安全。项目资金全部为财政拨款,绩效指标为300万元,项目资金支出用途为具体工程项目和相关工作经费。项目资金支出主要内容及范围:具体工程支出和设计费。立项审批:国家政策规定和经县政府领导审批的桃国土资字(2017)45号文件等。本项目包括5个乡镇9个隐患点应急治理及设计费,具体项目为:马迹塘镇京华村邓家湾组滑坡应急治理工程80万元;马迹塘镇鸬鹚湾村鸬鹚组滑坡应急治理工程40万元;武潭镇八家村凉爽村组滑坡应急治理工程40万元;武潭镇八家村花门楼组滑坡应急治理工程10万元;灰山港镇铁河新村大屋湾组滑坡应急治理工程30万元;灰山港镇灰山港二水厂滑坡应急治理工程10万元;灰山港镇汪家冲村贺马仑组滑坡应急治理配套工程10万元;三堂街镇龙牙坪曹家仑组等滑坡应急治理工程20万元;浮邱山乡水口山村段中间组滑坡应急治理工程20万元;应急治理设计费40万元。 (三)项目绩效目标设立情况 2017年度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目标为300万元,该项目制定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完成5个乡镇9个隐患点应急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有效保护工程下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绩效目标:(1)2017年7月底前,完成9个隐患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书编制,完成项目投资评审。(2)按批复的工程设计和签定的建筑合同施工,在约定的工期内完成9个隐患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完成率达100%,质量合格率达100%,结算造价不超过预算,群众满意。预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效益:预防及治理地灾隐患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村级公路,保护农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本文是关于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地质事件,经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为大家分享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需由政府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纳入省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气象、民政、教育、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义务,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所辖领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包括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域等。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交通、水利、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划定; (四)总体部署和防治项目; (五)防灾预警体系建设; (六)资金渠道; (七)保障措施等。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施工区域等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且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划为

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分析及防治

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分析及防治 摘要:近年来,由于地面资源日渐匮乏,地下资源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地下工 程是修筑在地面以下的设置与建筑,例如地铁隧道和人防通道等。地下工程可以 通过较少的空间资源占用,保障地面环境,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一直受到社 会各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概况,其次分析了地 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发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地推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方案。期望引起相关领域人士深思,并且共同探讨和研发未来地铁隧道地下工程灾害的 防治策略。 关键词:地铁隧道;地下工程;工程灾害;灾害防治 前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各领域都飞速进步。城市建设亦是如此,地 面建筑由旧时代瓦片砖房发展成富有科技感的参天大厦,从道路崎岖的羊肠小径到笔直宽阔 的阳光大道,铁路的修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举。但由于地面空间资源 有限,为了解决城市地面空间紧张的矛盾,提升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在当今社会极具重要性,地铁和人防通道等地下工程的出现,缓解了地面资源紧张所带来的 压力。但给予人们便利的同时,地下工程灾害的发生也使人们产生深思,我国应对地下工程 灾害设立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人们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下享受地下工程为人们带来的便利。 一、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地下工程建设也迎来了 春天。城市建设领域人士认识到地面空间资源的匮乏,开始逐渐对地下空间进行挖掘与开发。近年来相关开发技术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地铁,铁路隧道,人防通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 大发展。地铁隧道是地下工程中重要的一项,我国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地铁隧道无论在技术 还是人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并不多,不过正在稳步增长中。随 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规划也越来越好,地铁隧道也逐渐融入更多城市的城市规 划与地下工程中[1]。通过开发地下工程,大多数城市对于地下空间使用不断提升,例如地下 停车场,地下商场,地铁,公路隧道,人防通道等项目。这些地下工程普遍存在防灾抗灾能 力强,受干扰小的特点,受到社会各业的广泛关注。 二、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类型与原因 地下工程灾害类型主要以水体灾害和地面坍塌为主。2007年南京地铁某项目工人正在 场地施工时,突然发现顶部涌水,随即大量淤泥下涌,数秒内造成路面坍塌,形成深水坑[2],给人们正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下灾害事故发生原因是由于挖 掘时施工人员未注意地下水管存在渗漏,由于挖掘带走渗漏处的土沙,导致下水管道产生泄漏,在地面与场地之间形成了淤泥和水的空洞。施工人员挖掘时打破周围泥土,才导致水和 淤泥涌入场地,并造成地面坍塌。2003年末,上海修建某地铁隧道时,正在对管道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出现倾盘式的涌水现象[3]。分析事故原因时发现,由于注浆压力过大,致使管道 破裂。以上都是水体灾害导致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多以降雨过多或系统水管处理不当造成。 近年来由于地面坍塌造成的地下工程灾害事故也常有发生,南京某地铁施工队正在施 工时发生软土塌方,事故造成了数十人受伤,两人死亡,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分析发现,由于该路段土质较为松软,加上处于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导致了土质强度凝聚力降低,造 成塌方。2009年广州轨道修建三号线时,突然出现渗水现象,使地面发生沉降[4]。经过几分 钟实践地面呈现V字状,摇摇欲坠。由于处于水源附近,土质呈沙状,所以挖掘时出现渗水 流沙,发生事故。2007年3月,北京市地铁10号线标段苏州街站东南出入口处发生坍塌事故,导致六人被埋。此次事故发生原因使由于施工路段地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导 致施工断面产生塌方,导洞拱部产生环向裂缝时未及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而造成。 三、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方案 (一)引用新奥法和盾构法 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的防治方案应以预防和处理应急状况为主,设计地下工程时,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目录 一、概况 (2) 二、目的任务 (2) 三、治理情况综述 (3) 四、工程质量描述 (5) 五、结束语 (5)

一、概况 **弃渣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官田村,距离徽州区政府地岩寺镇40余公里。弃渣场位于官田村西侧山沟,中心坐标为:经度:东经118°15′18″,纬度:北纬29°58′42″ 2013年6月下旬,徽州区连降大雨,其中6月30日徽州区北部杨村乡、洽舍乡、富溪乡、呈坎镇等三乡一镇范围内为特大暴雨,大强度的集中降雨造成山洪暴发,溪流小河水位陡涨,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形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并引发众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弃渣场区域内受暴雨侵蚀及山洪冲刷,库区内回填的弃渣在山洪的冲刷下,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冲毁沟谷处的人工堤岸,泥石流冲出沟口并造成弃渣场外的河沟堵塞。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黄山高速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对现场进行了抢险处理,一方面对库区内弃渣进行清运,截止目前已清运出弃渣10万方;另一方面对沟口处的泥石流堆积物进行清运,将堵塞的河沟疏通。为避免极端天气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彻底治理弃渣场安全隐患,2015年元月中旬,安徽省**委托**勘查院,开展**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 我单位于2015年4月09日参与此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并有幸中标。 二、目的任务及工作量 1、本工程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图进行施工。主要通过对泥

石流流通区进行支挡,阻挡泥石流物源(隧道开挖堆积的弃渣)的冲击,通知通过排导槽进行疏导,使水流及小量碎石通过排导槽排泄至受保护区域以外的地方,防止泥石流堆积物逐步堆积,威胁到高速公路连接桥的通过安全。 2、施工内容 该工程具体内容分为片石混凝土主拦挡坝、片石混凝土副坝、浆砌片石护堤、浆砌片石排导槽。 3、完成工作量 合同签订后,应业主单位要求,我单位于2015年4月15日进行了施工现场踏勘,并着手协调与当地村民村委的协调工作,此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工程正式启动于2015年5月20日,工程正式完工时间为2015年9月20日。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场地实际情况,我院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如下表:

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管道周边或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由于地质环境较差、地质构造复杂、人工活动的影响等,要完全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因此,在选择防治措施前,需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并确定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其发育程度,分析灾害形成的主要、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并结合工程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可遵循避让和防护原则。 一、避让原则 地质灾害体的避让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避灾选线,即在管道建设初期就开展专门的地质灾害勘查,查清管道经过的区域是否有地质灾害发生或有潜在的灾害体存在,尤其是对那些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的巨型滑坡、不稳定边坡、大型危岩体、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等灾害,应尽量采取避让的方法,使管道一劳永逸,永保安全。二是管道建成后的改线避让,一般是在管道穿越的地区,由于人为工程扰动或断层错动等因素诱发复活的古滑坡或后期形成的地质灾害;对于这一类的灾害体应进行详细的评价论证和经济的比较核算,如果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或经过大量的治理后仍无法彻底根治,可采取改变管道的走向或建设备用管道等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避让。 下面对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种最为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的避让原则进行分类阐述。 1.滑坡区避让为主、穿越为辅 (1)对于大型、中型深层滑坡,且现今仍有活动迹象,选线时应远离避让。 (2)对于大型、中型老滑坡,经详细调查,确认已经稳定并无复活条件时,可将管道敷设在滑坡前沿以外2~3m的地方,开挖管沟时不要伤及滑坡前缘,也可以从滑坡后缘以外3~4m的地方通过。尽量避免从滑坡体中通过,以免管道施工过程中引起滑坡复活,或竣工后因其他人为工程活动引起滑坡复活。 (3)对于小型表部浅层滑坡,滑动面埋深2m以内,管道可敷设在滑坡前缘,但管道内侧坡需做抗滑护坡挡墙进行保护,也可将管道从滑坡中穿过,但需通过计算做抗滑措施,稳定滑坡,保护管道通过。 (4)由于地形条件,当管道线路无法避开滑坡体时,可采用隧道穿越滑坡体。在施工前应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以评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隧道尽量靠近滑坡体上缘,

各种隧道灾害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8隧道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置措施 一、岩爆 1.岩爆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1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围岩上洒水,软化围岩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1.2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1.3强烈岩爆地段,可先掘进一个断面积为15~30cm2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开挖,但应通过探测到的具体情况,确定循环进尺。 1.4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还应改善爆破设计,将深孔爆破改为浅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炮眼的雷管段位间隔,延长爆破时间,减弱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减小爆破应力场的叠加,降低岩爆频率和强度。 2.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2.1岩爆发生岩爆剧烈时,人员在安全距离地段躲避一段时间,直至岩爆平静为止,洞顶的岩爆松石要及时清除掉,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位置、强度、类型、数量及山鸣等。 2.2机械迅速驶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停机待命。 3.岩爆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3.1加强巡视,及时撬顶,清除爆裂的岩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2岩爆发生并确认岩爆平静后,施工人员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洒高压水,以降低岩体强度,减弱岩体的脆性,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同时起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3.3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尽可能减少岩层爆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4.岩爆地段的技术措施 4.1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 4.2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cm; 4.3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

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4.4采用分步开挖法施工。开挖后,及时施作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二、隧道塌方、突水涌泥 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都可能发生塌方。 1.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的先兆 1.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1.2开挖面上有可能不稳定块体出露,尤其是小断(夹)层或其它软弱结构面和围岩的节理裂缝构造可能不稳定块体的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1.3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1.4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1.5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1.6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1.7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1.8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等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 ⑴针对小规模的涌水即掌子面或拱顶渗水,应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 ⑵待掌子面相对稳定且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在拱顶和掌子面进行打管注浆,打管长度不小于2.5m,注浆管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小于0.5m,注水玻璃-浓硫酸双液浆。土层及浆液凝固后方可进行超前支护和开挖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XXX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一、总则 (一)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促进我公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以伟创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 (三)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 (四)监理工作范围: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六)质量方针: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持续发展。 二、监理的目标与质量控制 (一)、监理目标 1、进度目标:严格按已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日进度、周进度、月进度,确保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2、质量目标:严格工序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投资目标:力求在造价合理,节约费用、控制预算投资限额内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加。 4、安全目标: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发生。 (二)严格执行监理工作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技术交底制度 3、材料检验制度 4、隐蔽工序验收制度 5、轴线、标高的复验制度 6、会议制度 7、监理工作汇报制度 8、档案管理制度 (三)质量控制 严格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项目的质量监督责任到人,由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层层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四)项目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1.监理合同书、委托书;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1号令) 4.其它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五)所属全体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 三、质量管理目标 (一)竣工验收通过率达100%。 (二)内部审核质量评分等级优良率达100%。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 国务院令第394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39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1 -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1104

分类号学号2005821830405 学校代码10487 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 学位申请人:周大华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王元汉教授 答辩日期:2007年11月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in Tunnel Construction Candidate : Zhou Dahua Major :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upervisor : Prof. Wang Yuan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October 200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中部崛起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步伐,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修建的公路隧道也越来越多。隧道的长度、洞室断面都是空前的,修建难度也大于以前。西部地区多属山岭重丘区,地势险恶,为了缩短线路长度,改善行车条件,在跨越山岭时通常采用隧道方式。而穿越地质复杂的山体,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隧道的修建也是困难重重。本文结合十漫高速公路的云岭隧道,对其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提出了超前预报,并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云岭隧道是连接湖北和陕西两省的长大隧道,地处两郧断裂的影响范围,进口处于大型滑坡体内,地质条件复杂。隧道遇到的围岩主要为工程条件很差的千枚岩,传统的按照弹性波速来划分围岩分类的方法确定围岩类别出入较大,地下水丰富,地应力较大,导致云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大变形情况,严重威胁隧道安全。 根据云岭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超前预报。特别针对围岩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结合概率论等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围岩分类的方法,并对该隧道围岩进行了预测预报。实际施工揭示,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大变形,塌方,起拱,二衬开裂,滑坡等地质灾害。针对各种地质灾害,结合施工过程中进行的长期和适时的位移和应力监测,分析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及时地进行了事故处理。 本文进行的超前地质预报,围岩分类预测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云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而且对类似的隧道工程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围岩分类;大变形;滑坡;塌方;处理措施

地铁施工中常见五种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地铁施工中常见五种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地质灾害是岩石圈表部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给人类或物质财富带来严重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地裂缝、软土变形、滑坡、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砂土液化、崩塌等,下面将5个主要影响地铁施工的地质灾害进行介绍。 1.1活动性断裂的地震效应 活动性断裂是指近期正在活动,今后100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活动性断裂的地震效应产生的断裂错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地铁建设的影响是长期的,同时地铁隧道通过断裂带的围岩稳定性差,支护措施如不到位,容易发生塌方。活动性断裂引起的地质灾害危害结果:造成地铁隧道沉降、塌方、透水等。 1.2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的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天津、台北、太原等最大累计地面沉降已超过2 m。地面沉降是地铁建设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坍塌事故,危害结果:造成地铁建筑不均匀下沉,地铁盾构断裂,铁轨扭曲,地铁隧道透水,基坑与路面坍塌等。 滑移或不均匀下沉,基础悬浮等,以及地铁隧道透水。 1.3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那些构成斜坡体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稳,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几个软弱结构面(带)作整体性下滑的地质现象。泥石流为山地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按成因泥石流分为自然泥石和人为流泥石流,如山西尾砂矿

溃坝特大安全事故就是人为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均具有突然性与破坏力大的特点,滑坡与泥石流主要对地铁车站施工造成威胁。 1.4流砂、管涌 流砂和管涌是渗透变形的两种形式,均属于地下水的不良作用。流砂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而细的粉、细砂中,其表现形式是所有颗粒同时从似于管状通道被渗透水冲走。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逐渐形成管形通道,从而掏空地基或坝体。流砂和管涌主要发生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危害结果:如防治不当,易造成地铁车站基坑支护变形失稳坍塌,基坑进水,基础发生。 1.5溶洞的突水突泥 溶洞的突水突泥指在地铁隧道施工开挖作业面前方或隧道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洞洞壁突然破裂,造成溶洞内的泥水突然大量涌入隧道。这种地质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浙江跃马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厂区后边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人:职务(职称)审核人:职务(职称)批准人:职务(职称)批准部门: 编制日期: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工程说明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第三章材料、劳动力、机械 第四章施工总体设想 第五章组织机械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七章施工方案 第八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九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章安全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三章廉政建设保证措施 附: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一 劳动力计划表二 施工形象进度计划表三 临时用地表四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表五 项目经理简历表六 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七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辅助说明资料表八

第一章工程说明 浙江跃马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厂区后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位于淳安县千岛湖坪山工业园区内:6472平方;边坡总长约213m,最大高度约42米,坡度55~70度,坡向80~190度,处于欠稳定状态,受岩层面、节里面及坡顶松散层的影响,坡体中上部岩体叫破碎,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确保脚道路及过往行人构成较大威胁,故有必要及时进行治理设计及施工。因此,受浙江跃马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本边坡治理施工任务。 本工程主要工作内容:脚手架搭设、锚杆、挂网、喷浆。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为:边坡治理锚杆喷浆6472平方。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合同工期:2013年月日至2013年月日,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00天。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本工程开挖工期教紧。施工总体布置的原则:是集中统一指挥,合理布置施工工作面,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利用七天时间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是在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规定的项目占地范围内进行布置。尽量节约施工用地,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力求施工管理方便合理布置。 一、临时设施的搭建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周边空地搭建临时生活区,生产区附近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安全技术规程

附件3. 西辛庄镇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安全技术规程 总则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 治原则。 2、地质环境治理各片区必须封闭管理,未经允许,闲杂人 员和车辆严禁进入治理区。 3、各治理片区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规章 制度。 4、爆破作业、设备检修、油库、电气设备、防火消防救护 应由指挥部相关职能小组编制相应的安全规程。 5、各治理片区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的基本原则。 7、各治理片区的塌陷区、滑坡区、采空区、地裂缝和火区 等危险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或警示标志。 8、各治理片区的塌陷区、滑坡区、采空区、地裂缝和火区等危险区域,各治理片区必须根据有关资料现场踏勘危险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作业安全措施,防

止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平整 第一节、采空区安全处理措施 1、采空区作业 (1)采空区探测 采空区的探测以物探手段为主,以钻探为辅并作为物探的验证。为了节省投资,采空区钻探探测可利用爆破钻机。采空区内可能遗留炸药、雷管等,采取有效的探测和安全作业措施。 (2)标志 将图纸及探测成果反映的井下全部巷道及采空区的位置、范围重新编绘在治理各片区工程平面图上,并进行现场测量标定,设置警示牌。 (3)穿孔 考虑物探结果的误差等因素,采用钻探法确定爆破范围。从采空区内开始打爆破钻孔,只要钻杆穿透到采空区,就一直向外布孔,直到完全不出现透孔为止,以保证采空区在爆破范围之内。

(4)采空区爆破不是松动或标准爆破,而属于加强抛掷爆破,以保证爆破后岩石破碎粒度适当并充实充满采空区空间,不能出现需二次破碎的大块,否则充填不实。因此,采空区爆破的炸药单耗要大于正常台阶爆破。 (5)采空区爆破前CO/CH4测试。 应制订专门的采空区爆破作业规程,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在井巷、采空区爆破作业前应对炮孔的CO/CH4含量进行检测,如果CO/CH4超标,应采取向孔内进行通风的措施,直至降到CO/CH4规定值之下。 (6)剥挖 由挖掘机站立在旧巷及采空区暴露端头的一侧进行挖掘。 (7)运输 将原有井下全部巷道及采空区的位置、范围反映在治理各片区工程平面图上,进行井上下严格对照,并在现场进行测量标定,设置警示牌示警; 在上部10m以内进行剥离作业时,采、运及辅助设备不得横垮旧巷及采空区,必须由挖掘机站立在旧巷及采空区暴露端头的另一侧进行挖掘,使旧巷及采空区顶板冒落充实后,挖掘机及其它设备才可横垮旧巷和采空区进行作业。 在旧巷及采空区上部覆盖层厚度超过10m进行剥离作业时,可以横跨旧巷和采空区作业,但要随时观察。为了确

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 摘要:深埋隧道工程是交通与资源开发工程深入发展的产物,其通常具有洞程长、埋深大、施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基于此可知,深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必定会遭受诸多地质灾害问题。由于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与所面临的地质背景相当复杂,则其危害性与强度必然会非常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剖析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的地质问题。 关键字:深埋隧道工程高地温高地应力高压涌水 Abstract: deep buried tunnel project is the result of the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it usually has a hole length, large buried depth, complicate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more influence factors, etc. Based on this, the deep buried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bound to suffer from va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Due to this kin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mechanism and fac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its harmfulness and strength must be very big.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cases, detailed analyze the deep buried tunne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f main disasters. Key words: deep buried tunnel engineering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high ground stress and high pressure water gushing 深埋隧道工程的埋深较大且所穿越的地质单位较复杂。目前国内外多项深埋隧道工程已证实,深埋隧道工程同时具有三种地质灾害问题,即一般浅埋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问题、较浅埋隧道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特殊地质灾害问题。下表简单归纳了世界范围部分深埋隧道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由上表可知,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问题主要包括:高地温问题、高地应力问题、涌水与突泥问题、有害气体问题等。下文主要就深埋隧道工程的高地温问题、高地应力问题、高压涌水问题展开讨论。 一、深埋隧道工程的高地温问题 深埋越岭地下工程的设计通常需综合考虑施工机具的工作条件与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必须把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高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 细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分公司《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四条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施工处项目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自上而下逐级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地质灾害分类及报告 第五条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

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本条所述数值,“以上”含本数值,“以下”不含。 第六条报告程序 (一)中、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项目部应立即向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局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到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二)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项目部应立即向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局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速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三)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受灾项目执行24小时抢险救援日报制度; (四)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联系电话机制。项目部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电话; 分局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电话: 公司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电话: 第七条速报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