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针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特点的护理

浅谈针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特点的护理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

236 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急救护理体会郭 华 (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236-01

【摘要】 目的总结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外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120救护车出诊急救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外急救护理的总结分析。结果院外急救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一例死亡

结论护理人员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大汗、烦躁、恶心呕吐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强调早发现、早入院治疗,加强入院前的就地处理,并尽量缩短病人就诊、检查、处置、转运等延误的时间。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120救护车出诊急救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现将院外急救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120救护车出诊急救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1例,女13例,年龄31—87岁,患者发病到得到治疗的时间在0.5—11小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咽喉、颈部、后肩背上腹部疼痛。大汗、烦躁、濒死感、恶心、呕吐等;心电图示:坏死区ST段弓背样抬高,病理性Q波、T波倒置等,且均成动态性改变;急救地点为:家庭、工作场所、娱乐场所等。

2.院外急救与护理

2.1出诊前准备急诊科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常规备齐抢救药品、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简易呼吸气囊等急救物品。

2.2途中指导收到120出诊通知单立即出诊,利用车载电话与患者及家属取得联系,询问病情,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则立即指导患者家属实施自救,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防止不良刺激。若患者身边有急救药品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

2.3现场急救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活动。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含量,缓解心肌缺氧,防止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2]

(3)测血压、做心电图,以利医生判断病情,根据心电图QRS波形及患者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

(4)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若条件许可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以利急救药物的有效应用。

(5)心电监护: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6)用药护理:无禁忌症者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硝酸甘油5—10毫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节滴速。

2.4心理护理:不良情绪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忙而不乱,从容镇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缓解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担[3]。

2.5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搬运时,嘱患者避免用力,全程用担架搬运,动作要轻而敏捷,避免剧烈晃动,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保持硝酸甘油的持续输注,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若转运途中出现室颤或心跳骤停,立即电除颤及心肺复苏[4]。及时与院内急救医学科取得联系,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以利进一步救治。

3.结果

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经120救护车出诊现场急救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院外急救与护理措施得当,无一例死亡。

4.讨论

在院外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急救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及判断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5]。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1—221

[2] 李淑丽。急性心肌梗死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28—29

[3] 梁彩薇,伍结珊,陈彩云。罗伊适应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819—1820

[4] 詹春霞,欧阳霞,吴海华。60例室颤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0,5(24):170—172

[5] 李合平。浅谈临床护理路径〔J〕。医学信息,2011,10(24):10

浅谈针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特点的护理

胡庆梅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骨2科 湖北公安 434300)

【中图分类号】R47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236-01【摘要】 目的研究运用疼痛管理模式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骨科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管理为住院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

【关键词】 骨科术后疼痛护理

骨科术后病人疼痛常在夜间后感伤口疼痛加重[1],情绪低落,精神差,心烦不安,不能入睡,对患者的休息和伤口愈合影响较大,并对患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在骨科术后病人中加强护理工作,加强对疼痛的管理,减轻患者疼痛,通过120例临床观察,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护理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反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组患者应用护理措施后夜间的疼痛明显减轻115例,疼痛未减轻或加重者仅5例。对照组疼痛明显减轻者88例,疼痛未减轻或加重者32例。

2护理措施

2.1详细采集病史: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情况,有无疼痛经历,询问患者过去对疾病的耐受性如何,如头痛、腰痛、腹痛等是怎样对待的,怎样解脱的,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疼痛的预防措施。

2.2改善病室环境,病室要整洁,光线要柔暗,空气要新鲜,护士在夜间巡回病房、护理病人时,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减少病房及病室的噪音,保持病室安静、舒适。

2.3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要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伤口痛,病人的患肢痛,以便病人在手术后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忧虑,增加病人自己抑制疼痛的效应,应注意观察病人术后疼痛的情绪反应。调解病人情绪,给病人介绍外部事物,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疏导压抑的心情,使患者能够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具体来说,护士可以经常和患者交流,让患者将注意力放在谈话的内容上,同时,护士要多了解患者的喜好,在进行交流时,护士要多说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2.4体位护理:许多骨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良好的坐卧习惯,导致骨骼和关节发生病变,因此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站姿、坐姿和卧姿,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坐卧习惯,同时,为了防止不正确的体位对患部造成压迫,护士要定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如果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护理人员可以陪同患者进行少量的户外活动,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2.5自我放松与按摩: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指导病人作放松动作,如叹气、打呵欠、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手术切口等。我们在临床护理方面体会到用这些方法多数患者易于接受,可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驰下来,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帮助患者入睡。此外,还可促家属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动活动量,减轻术后被动体位的疼痛尤为重要。

2.6应用止痛药物:如果患者在住院阶段患部疼痛剧烈,护理人员可以遵照医嘱为患者注射止痛针剂,帮助患者减轻患部的疼痛感,在给予患者针剂痛之前,护士首先要了解导致患者患部疼痛的原因,如果患者患部疼痛的情况超出正常范畴内,护士才能给患者使用止痛药,如果患者的患部因病变疼痛,护士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此外,护士可以采用按摩、冰敷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红肿疼痛。

3疗效判定标准

3.1实施护理的效用可划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级别:①显效:患者接受护理后患部痛感完全消失②有效:疼痛感轻微或缓解③无效:疼痛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接受护理的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护理组1209025595.8

对照组12070183273.3

注:两组比较,P<0.05

5讨论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时间在夜间加重,多见于择期手术患者,因麻醉药物消失后,而组织的损伤仍在继续释放产生疼痛物质,加之患者精神紧张,畏惧疼痛,入睡差等,在夜间感觉疼痛明显。我们观察到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的问题,加强护理工作,采用护理措施,尽量做到术后不用镇静剂和止痛剂,防止患者对药物的成瘾性,在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随时与患者交谈,稳定病人的情绪,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给病人介绍外部事物,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减少患者的夜间疼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因素,在生理方面,由于手术器械的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病室环境方面,如噪音、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患者入睡困难。心理因素方面,有的患者术后躺在床上,担忧手术是否成功,恐惧忧虑,不能对付所感觉的疼痛,即使病员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不能自己克服,骨科护士要主动运用疼痛治疗措施为患者实施看护,首先,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医疗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水平,使患者愿意主动配合治疗。此外,护士要帮助患者调整作息规律和三餐营养结构、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为患者调整坐卧姿势、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等。采用疼痛护理模式为骨科患者实施看护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临床骨科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护理措施,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桃园.骨科患者夜间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当代医学.2011.17(21):-17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