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降E大调钢琴第五十九章—海顿

降E大调钢琴第五十九章—海顿

降E大调钢琴第五十九章—海顿
降E大调钢琴第五十九章—海顿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 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作品号Hob. XVI/20中出现较多、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 附点节奏、连音节奏 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 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

欣赏海顿作品

一、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 二、教学课题:《欣赏海顿作品》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点 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四、学习指导:欣赏法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PPT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情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活动 CAI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小夜曲》第二乐章 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 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 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片段。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 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画面1、 教材故事二的画面。 画面2、 音乐主题:(略)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3、知道曲名。听故事。

海顿早期钢琴奏曲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曲风格特点

————————————————————————————————作者:————————————————————————————————日期: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 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作品号Hob. XVI/20中出现较多、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 附点节奏、连音节奏 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 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

大学音乐鉴赏——欣赏海顿

欣赏海顿 摘要:介绍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生平,对其著名代表音乐作品《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进行简单赏析,由此分析出作曲家海顿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以及总结出他的一生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海顿、《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赏析 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形成了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派。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也是古典音乐风格的创始人,在创作上最有成就的领域是交响乐、四重奏和清唱剧。他在音乐史上突出的贡献是确立了古典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和奏鸣曲式原则。 他生于奥地利与匈牙利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卒于维也纳。海顿出生于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海顿父亲虽然是

个工匠,但爱好音乐,能弹竖琴,也喜欢唱歌。那时在奥地利民间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消遣。海顿自幼受到这种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从孩提时代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他有漂亮的童声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听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自制的小提琴上拉出这些旋律。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岁这一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开始了一贫如洗备尝辛酸的生活。为了糊口他教几个孩子学音乐。一位朋友为他在维也纳找到了一间阁楼栖身,聊以自慰的是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在这里,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1754年他认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N.波尔波拉,海顿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同时为他的声乐课弹伴奏,兼当仆人。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尔唁济亲王的宫廷副乐长,不久任乐长。从1761年起直至1790年乐队解散,海顿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度过了一生中最可贵的30年。作为一个贵族宫廷的乐长,首先是附属于主人的奴仆,要按照亲王的意旨办事:他创作管理和指挥乐队,对歌唱者进行训练,以至保管乐器,抄写分谱。宫

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比较

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比较 一、音乐风格的对比 音乐风格是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时代思潮风气的混合产物。从音乐史上看,处于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并且在作品中显示其历史的独特性。 1、音乐创作。奏鸣曲体裁由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之间在调性、速度、情绪上形成对比,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海顿一共写了62首奏鸣曲,每首奏鸣曲之间的质量差别很大,但他的作品里包含了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世界、自然所持的豁达态度,海顿乐观坦然的性格使他的音乐洋溢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他的这些作品都十分的精巧、典雅、纯净,在欢乐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愁。两相比较,海顿比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做了更多的尝试,莫扎特的奏鸣曲大都是三个乐章的结构,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快板的快速开头,接着是以歌曲形式或回旋曲式的慢乐章,最后是回旋曲或奏鸣曲的终止乐章。海顿在很多的作品中也遵循这一模式,但他创作了九首两乐章和两首四乐章的奏鸣曲。 1772年以后,海顿和莫扎特开始交流创作思想,莫扎特从海顿那里学到主题的发展和转调的独创手法,海顿则看到莫扎特是如何强调第二主题,并使之以第一主题形成对比。海顿的发展部分原来只是调性有灵活变化的较短段落,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他扩展了他的展开部,因而为呈式部的主体材料提供了发展和处理的可能,但海顿的再现部比莫扎特有更多的变化。 2、风格特征。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是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风格必然渗透着时代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从听觉上说,海顿的奏鸣曲初听时不像莫扎特奏鸣曲那样迷人,海顿不是很关心钢琴上的歌唱性,而是致力于纯正的表情,其作品有一种朴实的热情,并有很强的幽默感。海顿的奏鸣曲继承了巴洛克的遗风,表现出特有的中庸平和之美。在他的作品中,听不倒复杂的对位式织体,也没有倾诉般的个人情怀的流露,而是处处荡漾着富有朝气、淳朴快乐的生命情绪。 与之相比较,莫扎特的音乐是纯粹的,是潇洒自如的,他的音乐很容易表现出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化的能力;同时,又保持着自身内在的逻辑倾注美好的理想,诉诸心灵的渴望。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主题形象生动,富有歌唱性旋律,多是生活风俗性的。他的快板乐章极其明亮、灵巧、典雅,表现出阳

音乐家海顿的小故事

音乐家海顿的小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家海顿的一些故事。教学重难点:了解音乐家海顿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忠君爱国的心声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表示他对王室的忠心。1796 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促成了他写作国歌。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在1797年的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 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海顿在这个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所以被称为《皇帝四重奏》。海顿在垂暮之年,特别是在法国军队炮轰维也纳城的日子里,常常怀着深情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从中得到安慰,可见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 二、剃刀换得四重奏 1787年11月,伦敦出版商勃兰德到维也纳访问海顿,那时海顿还住在埃斯特哈茨。勃兰德就赶到那里去见他。当时海顿正在刮胡子,因为剃刀不好用而大发牢骚,声言愿意把自己最好的四重奏换一把好剃刀。勃兰德闻言,当即赶回寓所,取来他自己

的剃刀送给了海顿,换得了海顿新写的一部弦乐四重奏——f小调,作品 55之2,世称《剃刀四重奏曲》。 三、白发老人 1806年,74岁的海顿还写了一部未完成的弦乐四重奏。写完行板和小步舞曲两个乐章后,他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写完这部四重奏,就用他的合唱曲《白发老人》的开头几小节的曲调作为结束:“精力一去不复返,我已经衰老!”他对友人说:“这是我最后的儿子,和我还是很相像的。 学生谈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之比较

3 2010 [摘 要]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是一个思想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海顿和莫扎特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两位大师在音乐上的不断探索,得以使钢琴奏鸣曲套曲形成,他们也成为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创造家和奠基者。对海顿、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时代背景、音乐创作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能从根本上掌握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奏鸣曲;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之比较 ●刘莉梅 约瑟夫·海顿(1732-1809),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海顿自小几乎遭到遗弃,未经良好教育,不得不在拼搏中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作品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以他的104首交响曲和36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及贡献,被人们称为 “交响乐之父”。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1791)出生在萨尔茨堡市中心。1762年,年仅6岁的“神童” 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81年,莫扎特和主教决裂,只身来到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部作品,其中有41部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脍炙人口的歌剧和众多的小夜曲、室内乐曲、教堂乐曲、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 一、表达方式与曲式创作的不同 1761年,当海顿29岁时,开始为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工作,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 保持乐器完好。亲王拥有一支25人左右的乐队,演奏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的音乐家。这样的条件对于海顿的创作可谓是理想之至。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 地运用在他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可以说,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乐队效果。他在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在他的奏鸣曲中,时而有乐队的全奏,时而有乐器之间的对话,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较为饱满的声音、丰富的共鸣以及细腻的音色变化将其表现清楚。 海顿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深受C ·P ·E ·巴赫的影响,他潜心研究C ·P ·E ·巴赫的奏鸣曲,热衷于奏鸣曲快板乐章中主、副部主题统一的处理手法,在音乐形象上的对比性质还不强烈,只是在调性上进行对比。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部与展开部的规模增大,而这两部分含量的增加,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的原则,它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活跃于移动的调性与和声变化之中并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在海顿的奏鸣曲中,音乐形象的统一、一致是至关重要的。他的音乐形象大多是充满朝气、富有幽默感的,要抓住和理解其内在的音乐气质,才能在弹奏中保持音乐形象的统一。由于调性上的对比,应当弹奏出声音色彩上的变化,要注意指尖上的控制以及听觉对色彩的追求,在海顿的音乐中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而莫扎特家教有方、见多识广。在父亲的培养下,莫扎特3岁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即以“神童”的身份在维也纳、慕尼黑以及法国、英国、荷兰、 意大利各国旅行演奏。通过这些旅行,莫扎特有机会直接了解当时欧洲各国最优秀的音乐成就,艺术视野大为开阔。与著名歌手的频繁接触使莫扎特意识到,成为自己信条的那种音乐美感尚未在器乐中体现,他觉得应该在器乐中造访人声。从此歌声支配他的全部音乐想象。 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中一切都在歌唱,甚至包括 音乐探索 76

浅析海顿的三个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

浅析海顿的三个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 摘要 海顿被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尽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之于钢琴协奏曲,以及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和雷欧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亲)对于交响曲,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海顿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他的早、中、晚期作品在音乐风格上是有变化的,并且在晚期,也就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创作出很多经典之作,另外海顿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的简单的“两步式”改变成灵巧的风格。海顿还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他还是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音乐的杰出作曲家。可见,海顿对音乐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一.海顿的生平与创作经历 1732年3月31日,费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车匠家庭,海顿的生活不是很富裕,在1686年到1767年,为了学习作曲,海顿主动给意大利作曲家当助手,学习作曲,并写下了他第一批弦乐四重奏作品。1761年海顿担任宫廷副乐长,这为海顿提供了理想的创作环境,有时他还亲自担任新作品的演奏,这期间,海顿写了许多交响曲、室内乐及一生中创作的全部歌剧。当时的欧洲人都认为海顿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海顿在伦敦受到了较高的礼仪和款待,牛津大学还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海顿晚年创作力仍然很旺盛,像清唱剧《创世纪》《四季》这些经典之作,都出自于这个时期。1797年海顿还为他热爱的国家奥地利创作了国歌,1809年,海顿去世。 海顿的作品对后世器乐音乐、交响曲等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将从海顿的三个创作时期论述: 早期(50到60年代) 海顿的早期作品主要有标题为《昼夜》的三首交响曲,它们分别是D大调第六首《早晨》、C大调第七首《中午》、G大调《晚上》,降E

《海顿:钢琴奏鸣曲第二和第三集》

简介: 早期钢琴(fortepiano):Andreas Staier 专辑介绍: 在早期钢琴向现代钢琴过渡过程中,有一种键盘乐器称谓是“Fortepiano”,构词上是和“Pianoforte”是反的,其实Fortepiano指称的乐器非常混乱,可以理解为向现在钢琴过渡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他们已经应用、或者发明现代钢琴用的机械装置,但是由于工艺问题,声音还不是特别理想,而且,重要的特征是,它们的琴健是和羽管键琴一样的,与现代钢琴比,黑白键是相反的,就是说,我们现在钢琴的黑键的位置,“Fortepiano”是漆成白键的。莫扎特在没到维也纳前,经常用的就是这样的琴,在维也纳最后十年,他已经开始用施泰因了,施泰因的琴是现代钢琴的标志,在当时更是迅速普及,所以,说莫扎特没有用过“钢琴”是不负责任的--他用的施泰因几乎是全欧洲当时最好的(在约瑟夫二世的皇宫)恐怕比现在在国内音乐学院能找到的最好的钢琴的机械装置和声学特性还要好。 查看全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6033360.html,/city/viewthread.php?a...id=89181 83首弦乐四重奏和52首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海顿和莫扎特一样,为缔造近代奏鸣曲式立下不朽的功勋。他引进各式各样的严格和自由对位,扩大了早期奏鸣曲表现矛盾冲突和丰富感情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从C.P.E.巴赫的键盘奏鸣曲中学到了发展主题的种种诀窍,不仅用于发展部,并且用于呈示部和再现部,大大扩充了奏鸣曲式每个部分的内容。海顿善于发展动机,动机到了他的手里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新意迭出,然而万变也离不开其原型,其中贯穿着一条可以来回变化的线路;异常灵活,仔细分析令人叫绝。海顿的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记录着他一生不断完善创作技巧的全过程,音乐学院作曲系用它作为教材最为合适,专家们也乐于欣赏这样的高雅音乐。它不像管弦乐那样绚丽多彩,然而其精致淡雅,有如盆景那样可以以小中见大,有如水墨画那样墨分五色。另有一种耐人寻味无可替代的简洁情趣。 海顿本人说过,1781年是他创作走向成熟的第一年。那么,他发表于1784年的E小调第34首钢琴奏鸣曲当然能够代表他成熟时期的创作水平了。请看其中的第一乐章,急板,E,小调,6/8拍子,奏鸣曲式。海顿创作钢琴奏鸣曲,几乎从来没有在开始的快板乐章中采用过6/8的拍子。既然如此,反过来说,快速的6/8拍子给这一乐章造成了特殊的性格。E小调的第一主题和G大调的第二主题,无论其性格或节奏都形成对比,但互相间又具有可以统一的共性,在这种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上,可以窥测海顿构思的巧妙。另外,发展部精致地将主题再行处理,使主题显得格外清新多姿,这一点也不要轻易放过。 (廖叔同:《西方音乐一千年》,三联) F小调变奏曲,OP.83,是海顿古钢琴作品中演奏最多的一首。此曲作于1793年第二次英国旅游期间,呈现给芭芭拉·普洛耶(Barbara Ployer)小姐。普洛耶为宫中顾问官的女儿,莫扎特的学生。据说乃莫扎特病故后,海顿为安慰普洛耶而作,标题下的题献为:“为了最不幸的普洛耶夫人,约瑟夫·海顿于1793年作这首小嬉游曲,后改成简单的…变奏的中板?”。(林逸聪:《音乐圣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6033360.html,/img148/7600/04cd5.jpg 转发。eMule搜索。感谢原发。 另有第一集,源刚刚我才发现,编号是50以上的几首。可到amazon查一下曲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6033360.html,/Haydn-Sonatas-Fortep...3&sr=1-8 专辑曲目: Joseph Haydn: Sonatas For Fortepiano, Volume 2 1.Keyboard Sonata in C major, H. 16/35 2.Keyboard Sonata in C sharp minor, H. 16/36

海顿82-87交响曲简介

海顿巴黎交响曲(第82-87交响曲)介绍: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海顿的音乐作品逐渐受到了法国听众的关注,颇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1784年,当时巴黎著名的“奥林匹克音乐会乐团”的赞助人之一,拥有显赫地位的法国贵族多尼伯爵,本着对音乐的热忱以及对海顿才华的渴慕,建议乐团指挥圣乔治给海顿写信,要求订购六部交响曲。而这些交响曲同样是乐团乐师们相当渴望得到的。多尼以及圣乔治承诺以每部500法郎的高价购买六部海顿的新作,这对于作曲家而言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要知道此前海顿写下的诸多交响曲,除了供艾斯特哈萨宫的那些贵族们欣赏外,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回报。所以此番来自巴黎的盛情和重酬,自然让作曲家颇为意动,前后六部作品在1785-1786之间的短短两年内迅速写成。 由于是受巴黎贵族邀请而作,这些交响曲的首演自然也在巴黎进行,而后人更将这六首编号从82至87的作品统称为《巴黎交响曲》。这套交响曲的前几场演出在1787年举行,在当时的巴黎引起极大的轰动和好评,更加确立了海顿在法国听众心目无比崇高的地位,乐评界称这些作品“气质非凡、结构超群,令人惊叹”。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与海顿创作这些作品前细致的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巴黎奥林匹克乐团在规模上要远远超过维也纳的乐团,包括海顿手下的宫廷乐团。所以作曲家显然针对大编制乐团做了相当周密的创作计划,毕竟面对更多的乐器,对于作曲家自身的创作能力而言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知道当时巴黎的奥林匹克音乐会乐团在编制上,小提琴就有四十支,低音提琴也达到十支,管乐编制则是两管到四管,人数近百人,已经与现代的大乐团不相上下了。而演出结果却很成功,由于这六部作品是特别针对大乐队创作的,因此比以前体现出更丰富的音响和音色变化,堪称海顿自身创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次,作曲家仔细调查了巴黎听众的鉴赏标准乃至欣赏品位方面的偏好,在创作中加入了法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以便适应巴黎听众的口味。这些努力加上海顿原本便具备的良好作曲天赋,使得《巴黎交响曲》得以成为作曲家交响曲创作历程上的又一座丰碑,作品睿智、典雅而温馨的格调体现顿创新的创作思维以及开阔的音乐视野。 这六首作品的创作顺序与编号并不符合,根据史料研究显示的创作先后序列应该是87、85、83、84、86、82。而可以确定的是,后三曲创作于1786年,而第83和第87号则创作于1785年,剩下的第85号具体日期不祥,但肯定也是在这两年内写成的。六部作品中有三部后人为它们加上并不算十分贴切,也不够形象的标题。C大调的第82号交响曲标题为《熊》,之所以为它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标题是因为在终曲乐章开始的低音部隐约可以听到类似熊吼叫的声音。而G小调的第83号交响曲标题

海顿全部音乐作品列表(List of compositions by Joseph Haydn)

List of concertos by Joseph Haydn Contents 1. Concertos ? 1.1 For violin ? 1.2 For violoncello ? 1.3 For violone (double bass) ? 1.4 For horn ? 1.5 For trumpet ? 1.6 For flute ? 1.7 For oboe ? 1.8 For 2 lire organizzate ? 1.9 For baryton ? 1.10 For harpsichord, organ or piano 2. Masses 3. Operas ? 3.1 Composed as a freelance musician ? 3.2 Composed during Haydn's service for the Eszterházy family ? 3.3 Composed for the first London journey 4. Piano Trios ? 4.1 Early trios ? 4.2 Later trios 5. Solo piano ? 1 Piano Sonatas ? 2 Piano pieces 6. String quartets ? 1 Opus 1 ? 2 Opus 2 ? 3 Opus 3 (spurious) ? 4 Opus 9 (1771) ? 5 Opus 17 (1771) ? 6 Opus 20, the "Sun" quartets (1772) ?7 Opus 33, the "Russian" quartets (1781) ?8 Opus 42 (1785) ?9 Opus 50, the "Prussian" quartets (1787) ?10 Opus 51 (1787) ?11 Opus 54, 55, the "Tost" quartets, sets I & II (1788) ?12 Opus 64, the "Tost" quartets, set III (1790) ?13 Opus 71, 74, the "Apponyi" quartets (1793) ?14 Opus 76, the "Erd?dy" quartets (1796-1797) ?15 Opus 77, the "Lobkowitz" quartets (1799) ?16 Opus 103 (1803) 7. Symphonies 1.Concertos 1.1 For violin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Hob. VIIa/1 (ca. 1765)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Hob. VIIa/2 (lost) ?Violin Concerto No. 3 in A major, Hob. VIIa/3 (ca. 1770) ?Violin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Hob. VIIa/4 (ca. 1769) 1.2 For violoncello ?Cello Concerto No. 1 in C, Hob. VIIb/1 (1761-5) ?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Hob. VIIb/2 (1783) ?Cello Concerto No. 3 in C, Hob. VIIb/3 (lost) ?Cello Concerto No. 4 in D, Hob. VIIb/4 (spurious) 1.3 For violone (double bass) ?Violone Concerto in D, Hob. VIIc/1 (lost) 1.4 For horn ?Concerto for Two Horns in E flat, Hob. VIId/2 (lost) ?Horn Concerto No. 1 in D, Hob. VIId/3, 1762 ?Horn Concerto No. 2 in D, Hob. VIId/4 (doubtful), 1781 ?Concerto for Two Horns in E flat, Hob. VIId/6 (attrib.)

从海顿、莫扎特看钢琴演奏中的古典主义风格

从海顿、莫扎特看钢琴演奏中的古典主义风格 [标签:来源] 内容摘要:对艺术作品风格的把握,离不开对其形式要素的考察。海顿、莫扎特所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是一个思想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通过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必需的技术规范的考察,以及对他们一些共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形成对古典乐派艺术风格的基本认识,为音乐风格概念的形成和钢琴技术要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古典主义风格海顿莫扎特 当钢琴弹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的问题便凸显出来。这是每一位琴者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周光仁先生曾说过:“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音乐风格把握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严重。”任何一个演奏者如果不能对其弹奏的作品风格作出正确的把握,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因此, 风格的把握在诠释钢琴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占据了钢琴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钢琴作品也是两人创作的重要领域。本文正是从两人钢琴作品中的共同特点来探讨这一时期,他们对钢琴作品风格的把握。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一般特点 “古典的”即为“classic”,在古代文法学家笔下是指“最优秀的”“经典的”之意。而在中国,我们译为“古代的”和“典范的”两层意思。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古典主义时期”,只是狭义地指18世纪中下叶,在维也纳形成的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奥音乐。这一时期,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和启蒙主义“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要求音乐质朴化和平民化,音乐特征慢慢地完善成熟,其音乐特点主要如下: 1.主调音乐代替了复调音乐。尽管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孕育并且带有巴洛克时代的印迹,但在这一时期“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2.和声进一步发展,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成为音乐结构骨架。和声语汇更加丰富,大胆采用了离调、转调手法,使旋律更富于表现力,更加立体。 3.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逐渐摆脱了宗教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内容。“人”取代“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 4.音乐结构形式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奏鸣曲代替了古组曲、二部性古奏鸣曲、托卡他等曲式,形成了结构清晰严谨、织体细致、音乐语言平易近人等特点。同时,这一时期,变

海顿管乐作品《C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

海顿管乐作品《C 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分析 田园园瞿全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奥地利人。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大 影响的代表作曲家,是古典主义乐派的奠基者和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非常具有创造精神、革新手段的作曲 家。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凡洒脱感,他改变了奏鸣曲式从仅在钢琴上演奏的局限,将奏鸣曲 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 展开。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逐步把器乐提到了与声乐相等的地位,创作了大量的 器乐曲。《C 大调协奏曲》是海顿为双簧管写的一首曲子,后被移植成为萨克斯管演奏的版本。作为萨克斯演奏 的专业硕士,这首曲子不仅是笔者的最爱,也是众多萨克斯演奏者的必学曲目之一,经常被搬上舞台演奏,深 受广大萨克斯演奏者的喜爱,所以选择这首《C 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作详细分析,希望能为后世演奏这首作品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顿《C 大调协奏曲》音乐学分 中图分类号J 605 文献标识码:A 一、 海顿简介 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从小就显 示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虽然生活困窘却始终热爱音乐, 并且凭借其不懈的努力和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了 影响后世非常深远的伟大音乐家。海顿在音乐上的贡献 在于确立了父响曲、四重奏等题材,被后世称为“父响乐 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 有一百零八首交响曲,八十四首弦乐四重奏,二十多部清 唱剧以及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或许是因为海顿乐观的 性格影响,他的作品风格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 音乐明快,呈现出古典主义乐派的理想境界。 二、 协奏曲简介 协奏曲(concerto ) —■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 , 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16世纪时,特指意大利 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历经数十年发展,到17世 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 器乐套曲形式。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 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08-02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三位作曲家以及后来浪漫乐派的 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协奏曲作品。 三、海顿《C 大调协奏曲》简介 海顿的这首协奏曲,与同时期的其他音乐家的同类 体裁作品相比,更具明朗及开阔性,这可能源自海顿个人 乐观开朗的心态与豪爽的性格。海顿虽出生于贫穷的家 庭,却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及良师益友的帮助成为宫廷乐 师,过上了安逸富足的生活。这首《C 大调协奏曲》里的很 多乐段都透露着欢快、开朗却不失宁静优美的感觉,旋律 进行也十分丰富,流露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气息。因这首乐 曲的篇幅过于长大,三个乐章的演奏时间近20分钟,所以 本文着重分析第一乐章。 此曲原名《降E 大调协奏曲》,本是为双簧管所写的 作品,因其优美的旋律、完美的曲式布局受到很多管乐吹 奏者的喜爱,后又移植为中音萨克斯演奏,因中音萨克斯 为降E 调,所以在其上演奏的谱子为C 大调,故萨克斯作 品集上又称为《C 大调协奏曲》。全曲曲式结构遵循古典主 义时期作品的一贯写法,非常的工整、有规律,但是由于 8Yi Shu Ping Jian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一生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历史上, 音乐学家对于海顿全套钢琴奏鸣曲的分期各有己见。两位海顿专家布郎(A. Peter Brown)和拉森(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6033360.html,rsen)分别将所有海顿奏鸣曲分为5期和4期。但关于早期奏鸣曲,两位专家的分期基本得到共识: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学生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学生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笔者发现,海顿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并未广泛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教师们的关注。学生经常在学习完少数小奏鸣曲后直接跳级到莫扎特或贝多芬等人的大型钢琴奏鸣曲。这样的跳跃性选曲常常给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造成很大的障碍。根据作品难度的深浅、风格的演变而循序渐进地选曲,是钢琴教学的一大难点。而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纵观音乐历史文献,奏鸣曲这一曲式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并完善过程的。最早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键盘奏鸣曲(sonata)和古典时期奏鸣曲,其结构都有所区别。就拿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来说,其三人的奏鸣曲结构风格也有着诸多不同,笔者简要称之为海顿的摸索、莫扎特的完善和贝多芬的演变。海顿早期奏鸣曲是间隔于巴洛克与古典时期的交接点。由于早期古典奏鸣曲曲式还未完善,海顿为此做出了诸多尝试和巨大的贡献。 海顿早期奏鸣曲虽也统称为奏鸣曲(sonata),但实质上仍是小奏鸣曲(sonatina)、帕蒂塔(partita)或嬉戏曲(divertimento)。相比于巴洛克时期的单乐章奏鸣曲,海顿大大扩充了奏鸣曲的乐章规模。早期18首完整作品中有三首是二乐章,两首是四乐章,其余的都是三乐章。在快板奏鸣曲式乐章中,海顿仍保留了巴洛克风格的二段体结构形式,但创新地加添了原本只在宫廷音乐中出现的小步舞曲(Menuet)乐章,并使之风格更为朴实和民俗化。 奏鸣曲的乐章之间有着结构的平衡感,内容的完整性和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因此在演奏时也应当被完整地呈现。让学生掌握一首完整的大型奏鸣曲并把它完整地演奏出来,若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决不可能的。渐渐地,仅只演奏奏鸣曲中的某一乐章已成为学生学习奏鸣曲的一个常见现象。倘若仔细推敲作曲家对于乐章之间的安排,我们不难发现,乐章之间是一个决不允许断章取义的完整的整体。因此,海顿早期奏鸣曲各乐章的篇幅短小,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学生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朗的调性 18首完整的作品中只有一首是小调,第19首e小调(作品号Hob. XVI/47)。笔者推测,海顿在创作这些为学生而作的习作时也许考虑到调性及其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大调作品就

海顿的音乐风格

海顿的音乐风格 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于1732年在奥地利东部罗老镇出生,享年77岁,于1809年逝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派首位巨匠和其音乐风格的开创先锋和奠定者,也是“弦乐四重奏”流派的第一人, 管弦乐队编制和交响曲的结构也是他帮助完成,海顿的创作涉猎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形式。不仅如此,海顿在68首弦乐四重奏,108首交响曲和晚年清唱剧的创作中为音乐界做出了最杰出了贡献。所以人们称他为“四重奏之父”或“交响乐之父”。本文就其创作轨迹,音乐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角度来分析其音乐创作风格,目的是能更全面的了解这位音乐大师的艺术风范。 关键词:海顿;音乐风格 一、主要创作轨迹 海顿生于贫寒家庭,虽没有接受过正统音乐的系统教育,但他自幼就显露出其出色的音乐的才能。他于1740年开始他的音乐生涯,当时是在维也纳很有声望的大教堂中作为一名童声歌手被唱诗班选中。这个地方为海顿提供了大量演出实践的机会,再加上他刻苦的不懈努力学习,使得他在圣斯蒂芬教堂工作的九年里,他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提升,这为他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打好了坚实的基础。【1】海顿也向很多人学习,其中包括不少名家,例如非常著名的作曲家波尔波拉、巴赫和福克斯。海顿不仅学习了如何作曲和和声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作曲津梁》和《试论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开始尝试第一次创作音乐。”【2】直到18世纪50年代末,他已经创作出了一批早期作品,其中包括第一部交响曲、一些弦乐四重奏和小弥撒曲等,但是他的个人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于1759 年结识了一位匈牙利贵族,这位匈牙利贵族拥有一支庞大的宫廷乐队,对海顿较为欣赏,对音乐也十分的热爱,愿意并且支持海顿的各种音乐创作和实验,于是海顿于1761年在此亲王的宫廷乐队就职并工作了近30余年。在此期间,宫廷乐队的设施和工作为海顿提供了较多便利,海顿充分利用机会开始大量的创作音乐,他一生中大多数的作品就是在此阶段完成,在不懈的坚持努力中,海顿的音乐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于感受到了宫廷文化下的压抑和禁锢,海顿带着他剩余的激情和对音乐的热爱于1790年来

浅谈海顿与莫扎特室内乐作品的创作

2 摘 要:室内乐是指适合于在室内演奏音乐,和交响乐、歌剧局音乐相对而言,多半是在生活中娱乐性的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们将室 内乐的各种体裁形式逐步完善并进行了发展。今天,人们一般所说的室内乐通常 为器乐重奏曲、声乐重唱曲的形式。海顿与莫扎特室内乐创作特点的比较由于海 顿与莫扎特均出生于奥地利,二人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所以他们的创作特点也 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他们的室内乐作品对后来的室内乐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影响。 关键词:室内乐 海顿 幽默 亲切 莫扎特 明朗 乐观 创作特点 室内乐,严格来说是指适合于在室内 演奏音乐,和交响乐、歌剧局音乐相对而 言,多半是在生活中娱乐性的音乐。室内 乐重奏中的每一个声部都是相对独立的, 所以它对作曲家写作技法的要求很高,室 内乐重奏的写作手法通常较为复杂,除了 一般的发展手法外,还要有多样化的复调 音乐发展手法。室内乐重奏曲没有交响乐 的恢弘气势,也没有歌剧那样强烈的戏剧 冲突,也正是因此显得室内乐重奏的情感 细致。在欣赏室内乐的时候要求听着静下 心来,仔细聆听其中每一个声部的旋律。 由于室内乐重奏的每一个声部都相对独立 而富有个性,所以它对演奏者的要求也很 高。除了要对自己所担任的声部进行细腻 的刻画,还要演奏者之间做到心灵相通。 一个成功的室内乐重奏组合要经过长期的 练习与磨合,以致一个眼神,一个呼吸,甚 至一个最细小的动作都能是其他演奏者心 领神会,这些知识完美演绎一首室内乐重 奏曲的最基本前提。 一、海顿的室内乐创作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对于古典主义风格的形成做出 了巨大贡献。他出生于一个车匠家庭,从 小接触的音乐主要是奥地利民间音乐以及 浅谈海顿与莫扎特 室内乐作品的创作 文\魏逸民 教堂音乐。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造就了海 顿幽默亲切的性格。这对他音乐的创作风 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十八世纪八十年 代起海顿的创作才真正开始了成熟时期, 也是在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是既保留了作 品内容的严肃性、深刻性,又付与了自己 所特有的明朗、愉快的风格。海顿被誉为 “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他一生 共创作了八十四首弦乐四重奏,三十一首 钢琴三重奏,一百零五首由上低音维奥尔 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演奏的《嬉游曲》,约 五十六首弦乐三重奏,还有为各种乐器谢 的嬉游曲、潜行去、夜曲。 海顿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当属弦乐四重奏《皇帝》。这首乐曲创 作于1797年,本曲之所以被称为《皇帝》 是因为他的第二乐章主题是著名的《皇帝 赞歌》。这个背景能体现出海顿的爱国情 结。这首乐曲在一开始就很鲜明爽朗的展 示出主部主题,给人以充满青春活力的感 觉。海顿明快的风格和节奏感在本曲中体 现得淋漓尽致。演奏家在演奏这首曲子的 时候,展示在听众面前的不是令人厌烦的 学究气,而是热爱音乐的情感表达。这正 是海顿音乐的魅力之所在。第一乐章是快 板乐章与第二乐章如歌的稍慢版产生鲜明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09年11期 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