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从事体力劳动者和举重运动员过度负荷,椎间盘内压力增大。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有家庭性发病的报道,部分人种的发病率较低。

(4)腰椎先天性异常。

2、根据髓核突出部位和方向不同,分为两大型。

(1)椎体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前缘型、正中型。

(2)椎管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中央型、中央旁型、侧型、外侧型、最外侧型。

腰椎滑脱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先天型骶骨上缘或第5腰椎的椎弓先天性发育异常;椎体的椎弓峡部有裂隙不连续;

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导致椎体滑脱。

2、获得型又分为退行性、创伤性、医源性和病理性。

3床薛克英女64岁原教师长期处于坐位、和站立位椎间盘内压力增大,椎间盘突出属于职业病种。CT结果显示腰椎滑脱属于退行性。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腰椎失稳。脊柱运动节段内或节段间的结构、功能异常,超出系统的自动调节范围,导致脊柱失稳,发生脊椎滑脱和其它继发畸形常。患者退休前长期处于过度的动作和长时间持续的载荷易造成腰椎失稳,。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 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 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发病机制 1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在发生机制上实际上每一例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几种综合因素所致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制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1) 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卩m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卩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 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卩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 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 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2. 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 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其周围组织在血肿形成30min后出现海绵样变性;6h后邻近的脑实质内随时间变化由近及远有坏死层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及水肿等 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这些变化除了机械压迫外主要是血浆血球成分如血红 蛋白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等起着重要作用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 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 重的神经根压迫 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 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 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 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 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 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 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 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五)鉴别诊断: 1 ?肾着: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 ?腰软虚证:虽有腰痛,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7-12-01T15:09:18.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刘金兰 [导读]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一、基本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坐骨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臀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 二、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4、遗传因素 5、腰骶先天异常 6、诱发因素:常见诱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受潮等 三、症状 (一)一般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在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加剧。放射痛多为一侧肢体。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较少见。 (二)神经系统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逐渐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2)肌力减退 (3)反射改变:也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大多数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包括大小便均应卧床解决,3周后可以带腰围保护具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加强腰背肌锻炼以防复发。 (2)牵引 (3)理疗、推拿、按摩 (4)支持治疗:可尝试用硫酸软骨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支持治疗,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5)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 (6)髓核化学溶解法 2、经皮髓核切吸术或髓核激光气化术 3、手术治疗 五、自我防护和锻炼 1、坐姿训练:患者在有靠背的木椅上,双髋、双膝屈曲九十度,腰椎和靠背靠紧,不留空隙。不翘二郎腿。 2、站姿训练:患者腰背部紧贴墙面直立,以腰椎和墙之间伸不进手为原则,然后逐渐屈髋屈膝下蹲。 3、步行训练:方法(一)头上顶一物品,在保持腰椎垂直和尽量不使头顶上物品掉落的前提下逐步前行;方法(二)两手各提一较轻物品,腰椎保持直立,同时迈步前进。 4、倒走训练:叉腰倒走,防止摔倒,倒走时,腰背脊肌肉会得到有效锻炼。 5、直腿抬高训练,人平躺着,腿伸直抬高到九十度,神经根在椎间孔里滑动,能防止神经根的粘连。 6、空蹬法:就是躺着蹬自行车 7、滚床法:就是在床上两个腿屈过来,两个手抱住,来回在床上滚动。 8、小燕飞法:患者保持俯卧位,将四肢翘起,只有腹部挨床;对于完成不了这个动作的患者可以采取五点支撑法,即双足、双肘、头部挨着床,让腰和臀部抬起后再下落的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自己的承受能力来选择。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病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床不要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桌椅高度,

病理生理学——发热

第八章发热 ※概述 ※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Concepts of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 1.正常体温 (1)人和大部分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homothermal animal)或温血动物(warm-blooded animal),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 (2)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0℃左右。 腋窝:36.2 —37.2℃ 舌下:36.5 —37.5℃ 直肠:36.9 —37.9℃ (3)体温存在昼夜波动: 清晨最低,午后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4)体温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女性的平均体温略高于男性0.2℃; 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仅体表温度)。 PS:正常的体温调节

二、体温升高 1、发热(fever)(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正常,调定点上移) 发热(fever):在发热激活物(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一般取腋下温度>37.5℃作为判定发热的标准。 从这个概念来看,发热有三个关键要素: ①病因:发热激活物 ②作用部位:体温调节中枢 ③作用的结果: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0.5℃ 过程: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0.5℃)PS: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发热。 2、过热(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亢进,调定点不变,体温升高,高于调定点) 过热(Hyperthermia):指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是被动性体温升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向型性

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二、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处方1 【组成】当归、川椒、续断、防风、木瓜、羌活、红花、白芷、孚L香、没药、透骨草、黄柏、茄根各50g 【用法】碾末,加白酒、盐各100g拌匀,分3个袋蒸透,外敷患处,1日1~2 小时,20天为1疗程。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治疗398例,治愈38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方源】中医药学报,1995;( 3): 46 处方2 【组成】全蝎10g,蜈蚣3条,乌梢蛇10g,当归、白芍、川芎、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川中膝各15g,熟地、伸筋草各30g,甘草6g。 【加减】虚寒者加独活12g,制川乌9g、川羌活9g、细辛6g;肾虚者加杜仲15g、狗脊15g、川断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源】河南中医,1994; 14 (6): 24 处方3 【组成】归尾、赤芍、桃仁泥、留行子、五加皮、落得打、延胡索、川牛膝各9g,红花、乳香、没药、陈皮、川芎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淤血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处方4 【组成】麻黄3g,羌活、独活、秦艽、赤芍、牛膝、陈皮各5g,防风、防己、威灵仙、木瓜、地龙、鸡血藤、川芎各9g,三七末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风寒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答案补充 处方5 【组成】防风、独活、秦艽、赤芍、川芎、陈皮各5g,全当归、威灵仙、五加皮、牛膝、防己、桑寄生、续断、炒杜仲各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湿通络,养血活血。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处方6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白芍、巴戟天、肉苁蓉、千年健、狗脊、牛膝各9g,川芎、秦艽各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原因分析[关键词]误诊;原因 回顾我院近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种疾病病历资料,即:①多发骨髓瘤;②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③腰段椎管内肿瘤;④腰椎转移瘤;⑤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为基层医院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女,56岁,主因行路时不慎摔倒后腰痛,即往有慢性腰痛史。以腰痛收入我院内科,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L5-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加重,遂转入我科。经过查体患者疼痛部位位于脊柱及骨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症状及体征与诊断不符,查骨盆x线片及腰椎CT后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后经过行骨髓穿刺后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15个月后去世。 1.2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女,63岁,平素有慢性腰痛史,于当地个体诊所行腰部按摩后疼痛加重,转侧不能,于疼痛科行针灸理疗治疗无好转,经查常规腰段腰椎间盘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左侧硬膜囊受压,故收入内科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科,当时患者卧位疼痛减轻,转侧不能,动则痛甚,汗出,查体受限,经给予PCA自体镇痛术治疗后,查体疼痛点位于T12S1棘突水平,无放射痛,双下肢直腿抬高实验90°,加强实验阴性,左侧脐平面至髂嵴水平皮肤痛觉过敏,经查胸腰段MRI提示T12S1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绝对卧床6周,口服接骨药物后恢复良好。 1.3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男,4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疼痛4年余,右下肢肌肉萎缩2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因经济困难拒绝住院系统检查,曾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多家医院门诊行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外贴膏药,牵引,按摩等多方法保守治疗,均无效,且逐渐加重。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发病早期有间歇期,咳嗽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且疼痛向下肢放射,呈刀割样,卧位加重,坐位可缓解,后期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查体右侧直腿抬高实验30°,加强实验阳性,腰椎CT加强扫描及MRI检查提示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后经手术切除肿瘤送病检,回报为神经鞘瘤。术后1年回访患者原有麻木疼痛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恢复。 1.4腰椎转移瘤患者男,78岁,腰及双下肢疼痛5d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肺癌病史1年。患者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剧烈,腰椎棘突旁扣击痛阳性,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CT汇报腰L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经MRI及ECT检查明确诊断肺癌,多发骨转移。半年后去世。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言: 慢性呼吸衰竭同急性呼吸衰竭不同的是,多在原有肺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常见原因是COPD。早期可表现为I型呼衰,随着病情加重、肺功能减退,表现为II型呼衰;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虽然PaO2降低、PaCO2升高,但机体通过代偿,(代偿阶段,PH正常)患者仍可以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一旦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诱因,可表现为PO2明显降低、PCO2明显升高,此时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这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 1、支气管气道病变:如异物、炎症、肿瘤使中央气道狭窄或阻塞,更为多见的是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引起外周气道的阻塞; 2、肺部病变:各种类及肺泡和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导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动静脉分流,导致呼吸衰竭; 4、胸廓及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气胸、脊柱畸形、胸腔积液、胸膜粘连、强直性脊柱炎,影响胸廓和肺的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导致呼吸衰竭; 5、神经及呼吸肌病变: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严重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动力不足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气体交换:分三个步骤完成: 1、机体通过肺组织从外界摄取氧气、排出机体代谢产生的CO2;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换气(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 3、组织细胞则从血液及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CO2。 ---内呼吸:血液、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衰竭主要涉及的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功能正常与呼吸动力、阻力有关,所以凡能影响肺通气动力和阻力的因素都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 在静息状态下,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CO2分压,否则(通气不足)就会出现PO2降低,同时PCO2升高,即II型呼吸衰竭。-------肺通气功能障碍时; 肺通气功能障碍可为二种:阻塞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一、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高引起的 凡是由于气道狭窄和阻塞引起的因素都会导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支气管水肿、增生、痉挛、分泌物、异物阻塞;肺泡壁破坏、肺泡间隔缺如所致肺组织弹性下降,对气管的牵拉减弱使气管内径变窄等; 肺功能表现为:RV/TLC明显增加,FEV1和FEV1/FVC下降; 解释:阻塞性限制性 TLC—肺总量:正常或增加;减低

休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休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前言 (2) 第一章休克概论 (5) 第一节病因及分类 (8) 第二节发病机理 (11) 第三节休克的抢救原则 (15) 第二章缺氧性休克 (17) 第三章缺血缺氧性休克 (20) 第一节过敏性休克 (24) 第二节感染性休克 (27) 第三节中毒性休克 (28) 第四节神经性休克 (30) 第五节低血容量性休克 (31) 第六节分泌性休克 (33) 第四章氧疗和氧中毒 (36) 第一节氧疗 (36) 第二节肺型氧中毒 (38) 第三节脑型氧中毒 (40) 主要参考文献 (42)

前言 休克是由于多因素损伤人体,引起应激反应、免疫反应和全身小动脉强烈持续痉挛-微循环阻塞,使静脉回心血量迅速减少,血压和心脑功能迅速降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如突然供氧中断、严重缺氧,或因感染、过敏、外伤、失血等损伤人体,引起应激反应、免疫反应和全身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微循环缺血缺氧,引起分解代谢障,产生大量乳酸、酮体、尿酸和氧自由基,生成ATP大大减少,产生-外源性“2多1少”;氧自由基的损伤使血管皮细胞肿大,血细胞聚集,阻塞微循环毛细血管,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阻塞,静脉回心血量和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引起血压下降,心脑功能降低的全身性疾病即休克。 一,病因: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即缺氧和缺血性缺氧。 1,缺氧性休克:如吻颈、溺水、救火时CO中毒等可导致呼吸停止和供氧中断,使血压迅速下降引起的休克为缺氧性休克。 2,缺血缺氧性休克(即疾病性休克):由于严重细菌、病毒等感染、过敏、外伤、失血等损伤人体,引起应激反应、免疫反应和全身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持续痉挛和缺血性缺氧引起的休克为疾病性休克。 二,发病机理:严重缺氧、供氧中断和缺血缺氧为何能迅速导致血压下降和心脑衰竭? 因为严重缺氧、供氧中断、或缺血缺氧均能引起分解代谢严重障碍,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氧自由基,ATP生成大大减少,产生-外源性2多1少,自由基能迅速损伤多种细胞膜结构,使血液细胞变性聚集成团串,使血管皮细胞肿大,阻塞微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签到: 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一.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查离不开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主要有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等情况,还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疲倦、皮肤搔痒、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发麻等。 1、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这是糖尿病常见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表现,但这种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不同的人还会出现一些其它的症状。 2、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3、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5、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6、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糖尿病症状表现在许多方面,一般都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人们能够细心观察自身的变化,那么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症状,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接受专业的治疗有助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发挥出较好的作用,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症状表现非常有必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娇娇.lnk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通过广泛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和肥胖等,这些因素多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加以调节和控制。为此,预防冠心病可以通过以下各项措施: 1.合理调整饮食:一般认为,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补充维生素C,B,E等,限制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加强体力活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3.控制吸烟;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4.治疗有关疾病: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 心绞痛病人,应尽可能避免与纠正一切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的因

素,设法改进冠状循环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及解除与防止心绞痛发作,为此预防心绞痛发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由于心绞痛是一个慢性而需要长期注意的病,因此患者要适当地了解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对待。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培养乐观情绪。 ②工作应妥善安排,防止过度脑力紧张和重体力劳动。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初发或发作忽然变为频繁而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短期休息和疗养。轻体力劳动或散步对于一般病人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如追赶公共汽车或在大风或在雪地上快步或长时间行走。在任何情况下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 ③与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方面须限制富含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应使体重逐渐减轻。避免一餐过饱。茶与少量咖啡,如不致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可以饮用。小量非烈性的酒也属无害,或许可帮助起扩张血管及镇静的作用。心绞痛患者应尽量不吸烟。 ④高血压、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能增加心脏负担而使心绞痛加重,应予积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需尽量设法纠正。心肌梗塞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在已发生心绞痛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前所述各项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的防治措施,对预防心肌梗塞可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

重症肌无力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

重症肌无力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 重症肌无力在临床上比较多发,近年来,有很多患者被查出患有该类疾病,具体病因不是很清楚,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疾病可能与代谢紊乱、药物作用及自身免疫有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介绍。 发病原因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综合国内外文献,以往认为与乙酰胆碱的合成或胆碱酯酶代谢过程紊乱及某些抗生素的毒性作用有关,近年来由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1、代谢紊乱学说 引起本病的病变位于横纹肌的神经-肌肉结合部,症状类似箭毒素作用,阻碍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传导是由神经产生冲动后,释放出乙酰胆碱,引起终板膜产生电位差,而后传导至肌肉使其纤维收缩,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不足,或胆碱酯酶活性过盛,以致乙酰胆酰破坏过速,导致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障碍而发病。 2、药物的毒性作用 某些抗生素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传导具有阻滞作用,Hokkane报道6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在用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加用链霉素族抗生素 (15min~2h)后,使本病加重,此类药物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多黏菌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紫霉素等,Lillmann等指出,假定 d-tubocurarine(一种箭毒素)对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为1000,则多黏菌素B为5,新霉素为2.5,链霉素为0.7,双氢链霉素为 0.6,卡那霉素为0.5,而在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剂量却比箭毒素高100倍以上,因此,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传导已受阻滞,或依靠药物来维持平衡,在此情况下,一旦应用上述抗生素,必然使这种阻滞作用加重,病情进一步恶化,关于某些抗生素对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滞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链霉素和箭毒素一样,可以减低终板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度,也有人认为它可以减少递质(transmitter)的释放。 3、自身免疫学说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题库5-1-8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题 库5-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膀胱炎占60%以上 B.膀胱炎以尿路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C.急性肾盂肾炎以育龄期妇女最多见 D.肾盂肾炎不易出现寒战、高热 E.肾盂肾炎常伴肋脊角压痛和叩痛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路感染的诊断,正确的是(). A.尿路感染肯定有尿路刺激征表现 B.尿液中培养发现一次细菌即可确诊尿路感染 C.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 D.上尿路感染不会出现发热、寒战 E.肾结核无膀胱刺激征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尿路感染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注意休息,多饮水 B.首选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抗菌素 C.应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 D.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治疗时间不同 E.治疗一周后无效则及时调整药物 (中国女明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6178989.html,/)

问题: [单选,B型题]急性肾衰()。 A.肾基底膜厚,有钉突 B.肾小球内有白金耳 C.系膜区有IgA及C3沉积 D.肾小球硬化 E.肾小管坏死 1.在休克、创伤所致肾衰早期,肾小球多无改变,近曲小管有空泡变性,小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重者可出现肾小管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管腔扩张,管腔中有管型。 2.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IgA沉积。 3.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铁丝圈"病损:由于内皮沉积物而使基底膜增厚,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的内皮下沉积物,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的重要特征。 4.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肾脏疾病,临床呈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蛋白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