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复习

计算机网络复习

计算机网络复习
计算机网络复习

作业一

1.简述OSI/RM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七个层次模型及其主要功能。

自上而下:

应用层:为用户使用网络提供接口

表示层:实现通信程序数据到网络传输数据的信息格式转换、数据加密、解密。

会话层:通过建立会话实现应用程序进程间的连接。会话管理与数据传送同步。

传输层: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顺序控制等,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

网络层:在通信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选择一条路径。

数据链路层:通过差错、流量控制可控制的数据“帧”,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物理连接标准、数据传输率、监控数据差错率。

2.简述OSI/RM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数据流流动方向的特点。

整套通信协议的实现称为栈.数据从发送方向下通过协议栈的每一层,又从接收方向上通过协议栈的每一层.每一层把数据传送到低一层之前在数据前面附加一些控制信息,称为协议头部,接收方收到数据之后分析相应头部的信息,然后卸掉头部提交上一层。

3.简述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电路交换:

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不易丢失。

缺点:线路专用——线路的利用率不高;高峰时没有空闲线路。

电路建立、释放——通信量小时,链路建立拆除占用时间比例过大。

报文交换:

特点:

以报文为单位的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无须建立一条专用的传输线路,只需在已存在的网络中择一条到达目的结点的路径。报文交换不适于实时性要求高和交互性应用。

优点:

●充分利用线路;

●报文可在中间结点缓存;

●可实现一对多传输;

●可实现报文的优先级传输;

●在中间结点的存储转发中实现差错校验和纠错

缺点: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延时较大;

●由于报文大小不定,所以每个中间站点都必须有足够的缓存,通常采用

硬盘作缓存。

分组交换:

特点:

●与报文交换相似,只是将报文分为若干个定长的分组,每个分组为一个

子报文

●线路的利用率较高、传输速度提高

●由于分组小固定,所以每个中间站点的缓存通常是内存,无需外存储设

备,大大提高存储交换速度

●分组独立寻径,接收分组和发送分组的顺序可能不一致,通过的路径也

可能不同

●若传输中出错,只需重发出错的分组,提高差错控制的效率

4.简述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及波分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作业二

1.简述数据链路层如何实现流量控制?

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据流,乃是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一个基本方法。

在发送结点:

1)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存。

3)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4)等待。

5)若收到由接收结点发过来的信息(此信息的格式与内容可由双方事先商定

好),则从主机取一个新的数据帧,然后转到(2)。

在接收结点:

1)等待。

2)若收到由发送结点发过来的数据帧,则将其放入数据链路层的接收缓

存。

3)将接收缓存中的数据帧上交主机。4)向发送结点发一信息,表示数据帧已经上交给主机。

5)转到(1)。

2.简述数据链路层如何实现无差错传输?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错技术。

虽然物理层在传输比特时会出现差错,但由于数据链路层的停止等待协议采用了有效的检错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对上面的网络层就可以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

一种策略是使用纠错码(error-correcting code),另一种策略是使用检错码(error-detecting code)。

3.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这里不使用否认帧(实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大都是这样的),而且确认帧带有序号n。

按照习惯的表示法,ACK n 表示“第n– 1 号帧已经收到,现在期望接收第n 号帧”。

●ACK1 表示“0 号帧已收到,现在期望接收的下一帧是 1 号帧”;

●ACK0 表示“1 号帧已收到,现在期望接收的下一帧是 0 号帧”。

在发送结点: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送交发送缓存。

(2) V(S)←0。

(3) N(S)←V(S)。

(4) 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送出去。

(5) 设置超时计时器。

(6) 等待。{等待以下(7)和(8)这两个事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

(7) 收到确认帧 ACK n,若n = 1 – V(s),则:从主机取一个新的数据帧,放入发送缓存;V(S)←[1-V(S)],转到(3)。否则,丢弃这个确认帧,转到(6)。

(8) 若超时计时器时间到,则转到(4)。

在接收结点:

(1) V(R)←0。

(2) 等待。

(3) 收到一个数据帧;若 N(S) = V(R),则执行(4);否则丢弃此数据帧,

然后转到 (6)。

(4) 将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送交上层软件(也就是数据链路层模型中的主机)。

(5) V(R)←[1 - V(R)]。

(6) n←V(R);发送确认帧 ACK n,转到(2)。

4.简述数据链路层如何解决重复帧的问题?

●使每一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就把它的

发送序号加 1。

●若结点 B 收到发送序号相同的数据帧,就表明出现了重复帧。这时应丢

弃重复帧,因为已经收到过同样的数据帧并且也交给了主机 B。

●但此时结点 B 还必须向 A 发送确认帧 ACK,因为 B 已经知道 A 还没

有收到上一次发过去的确认帧 ACK。

5.简述数据链路层如何解决数据帧丢失的问题?

结点A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timeout timer)。计时器又称为定时器。

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tout而仍收不到结点 B 的任何确认帧,则结点 A 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

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于“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需的平均时间”。

作业三

1.详细介绍局域网中解决信道争用问题的CSMA/CD 规则

CSMA/CD是对CSMA的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冲突检测的功能。

工作原理:边发送边检测。若监听到冲突,则冲突双方都立即停止发送。信道很快空闲,从而提高效率。

1-坚持的CSMA/CD规则:

1)监听信道,若空闲则发送;否则,转(2)

2)若信道忙,一直监听直到信道空闲,马上发送,并且边发送边检测

3)若在传输中检测到冲突,停止发送,并发出32位的人为干扰信号(阻塞

信号jam),强化冲突,让所有其他站都知道发生了冲突,停止传输。

4)发完人为干扰信号,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转(1),重新开展信道访问。

2.为什么传统局域网中最多连接1024个站点?为什么网络直径有限?IEEE802.3规定重试次数i的上限为16,且i>10后,T值不再增加。即第10次重试后停止后退,延时时间上限不再加长,到此截断。重试时间为2τ(0~1023)之间随机选择,一个站可能有1024个可能的时隙进行发送。以太网最多支持1024个站点。

512位时槽和一个冲突域的最大网络直径相对应

3. 为什么帧的长度不能小于64个字节?为什么当一个帧的前64个字节可以正常发送时,该帧就可以正常发送,不会碰撞?

●以太网取51.2μs为争用期的长度。

●对于10Mb/s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bit,即64字节。

●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64字节之内。

●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

64字节。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

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作业四

1.简述数据报服务与虚电路服务的异同及各自特点

优缺点的归纳:

2.简述广域网中地址表示方式,以及分组转发机制

地址表示方式:

●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主机地址划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该主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编号。

●后一部分的二进制数表示所连接的分组交换机的端口号,或主机的编

号。

分组转发机制:

●“转发” (forwarding)和“路由选择” (routing)这两个名词的使用在

过去有些混乱。现在的文献倾向于将它们区分开来。

●转发是当交换结点收到分组后,根据其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forwarding

table),并找出应从结点的哪一个接口将该分组发送出去。

●路由选择是构造路由表(routing table)的过程。

●路由表是根据一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得到的,而转发表又是根据路由表构

造出的。

3.写出下图中站点A, B,C 的地址以及交换机2的转发表。

A:[1,1]

B:[2,1]

C:[3,3]

交换机2的转发表:

4.简述什么是拥塞,以及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异同?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产生拥塞(congestion)。

●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所有的路由器,以

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流量控制往往指在给定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

及接收。

5.简述拥塞控制的一般思路

开环控制方法就是在设计网络时事先将有关发生拥塞的因素考虑周到,力求网络在工作时不产生拥塞。

闭环控制是基于反馈环路的概念。属于闭环控制的有以下几种措施:

●监测网络系统以便检测到拥塞在何时、何处发生。

●将拥塞发生的信息传送到可采取行动的地方。

●调整网络系统的运行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6.解释转发器、网桥或桥接器、路由器这些网络连接设备之间的不同。●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gateway)

7.简述IPv4地址的表示方法及分类方法,了解各类地址中网络号的识别方式

表示方法:

?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 ,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 ,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 两级的 IP 地址可以记为: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6-1)

IPv4定义的IP 地址为32位,为Internet 上的每台主机和网络设备而分配的一个唯一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 )。包括3个字段:

? 类别字段

? 网络号字段 net-id ?

主机号字段

host-id

分类方式:

A 类地址:共126个子网(去掉127,0) ,每个子网内可以有1600万台主机;

B 类地址:共16,382个子网(去掉255,0) ,每个子网内可以有65,534台主机(去掉子网的网地址和广播地址);

C 类地址:共200万个子网,每个C 类子网内最多只能有254台主机(去掉子网的网地址和广播地址) 。

网络号的识别方式:

A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1 字节,

B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2 字节,

C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为 3 字节。

8. 了解IP 地址的主要特点(看PPT )

(1) 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接

口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

同的 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9.简述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异同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10.了解互联网络中在协议栈的层次上数据是如何流动的(看PPT)

11.IP数据报为什么要进行分片?分片的原则是什么?分片发生的地点在那里?如何识别及重组同一IP数据报的分片?

为什么: IP数据报要通过物理网络的MAC帧传输,即IP数据报被视作数据进行封装。但一个IP数据报不一定恰好能在一个帧里封装,因为不同的物理网络对帧可传输的数据量的上限不同(最大传输单元MAU,Maximum Transfer Unit)。MTU

以太网——1500字节

X.25——576字节

FDDI——4500字节

原则:选择合适的大小,适应互联网中的不同物理网络。

IP数据报的传送是影响互联网数据传输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IP数据报的大小由软件决定,IPv4的数据报最大长度<=65535字节,IPv6数据报的数据区最大长度<=65535字节。

与MTU矛盾,选择最大、最小,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以方便为原则,选择源站所在物理网络的MTU,使用分片(fragmentation)机制

哪里:

12.解释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以及分组转发算法

流程:路由器和结点交换机有些区别:

?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的网络,而结点交换机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网络中工作。

?路由器是专门用来转发分组的,而结点交换机还可接上许多个主机。

?路由器使用统一的 IP 协议,而结点交换机使用所在广域网的特定协议。

?路由器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找出下一个路由器,而结点交换机则根据目的站所接入的交换机号找出下一跳(即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 IP 地址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若网络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直接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否则

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

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 的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

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

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13.写出下图中路由器R2的路由表

路由器R2的路由表:

作业五

1.保传输层中TCP 和UDP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TCP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TCP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TCP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这不仅是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很多的处理资源。

UDP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UDP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2.解释TCP中拥塞控制的实现机制

当一个网络面对的负载超过了他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发生拥塞。Internet也不例外,尽管网络层也试图管理拥塞,但是绝大多数繁重的任务是由TCP来完成的,因为针对拥塞的真正解决方法就是减慢数据率。

根本方法:降低源发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前提:绝大多数报文重传由网络拥塞引起。

发现拥塞:1.报文的超时重传 2.来自ICMP的抑制报文

避免拥塞的技术:1.慢启动 2.拥塞避免 3. 快速重传 4. 快速恢复

3.介绍TCP流量控制的机制及主要特点. TCP流量控制与数据链路层的流量

控制有何异同?

TCP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实现的是点对点的通信,双方缓冲区的大小根据滑动窗口协议而定。在数据链路层的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的滑动依赖于确认帧的到达。

传输层实现的是端到端的通信,某一时刻,一台主机可能与堕胎主机建立了连接,多个连接必须有多组缓冲区,所以缓冲区的动态分配和管理策略与数据链路层不尽相同。建立连接的双方都将分配一个缓冲区作为接收数据的存放空间,并互相通知对方。发送串口大小可变。

4. TCP如何在不可靠的IP协议之上实现其可靠的传输?

TCP提供的服务有:

●面向连接

●端到端的服务

●完全可靠性服务

因为I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服务,所以TCP通过它提供的服务来保证发送和接收次序一致。

另外TCP可靠性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

●面向对象的传输机制

●超时重传控制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复习简述题(含答案)

1.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并层的主要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请简述之。 3.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次的优点。 4.什么是汁算机网络?请列举计算机网络的5种拓扑结构。 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6.请简述基带信号、宽带信号的概念。 7.数据链路层中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8.为什么以太网规定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 9.试说明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BROAD36 所代表的含义。 10.简述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11.IP数据报首部格式的各项需称和它们所占有的字节或比特数。 12.简述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13.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中继系统,根据中继系统的层次,可以有几种不同的中继系 统,井简述其所在的层次。 14.简述掩码对IP地址的作用。 15.请你简述一下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16.简述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的主要区别。 17.IP地址可分为几类,简述常用的有类IP地址的基本特点。 18.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 32/12匹配?请说明理由。 (1) 86. 33. 224. 123 (2) 86. 79. 65. 216 (3) 86. 58.119. 74 (4) 86. 68. 206. 154 19.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字节?为什么? 20.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传输媒体和物理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当数据链路层使用PPP协议或CSMA/CD协议时,既然不保证可靠传输,那么为什么对所传输的帧进行差错检验呢? 22.IP数据报必须考虑最大传送单元MTU。这是指哪一层的最大传送单元?包括不包括首部或尾部等开销在内? 23.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 答案: 1.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解答: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怎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一个网络内的数据链路的连接,负责信息从源传向宿,并为无差错的、以帧为单位的传送而服务,它支持的数据连接技术很多,可以在几乎任何一种物理网络上运行。 (3)网络层(网际层),它主要负责完善数据分组(形成数据报),为源站点和目标站点的数据传输服务,在数据传送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节点。 (4)运输层,它主要是把要传送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组,它由两个协议组成: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UDP提供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5)应用层主要为用户进程提供服务、管理和网络资源分配等。 2.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请简述之。

计算机网络复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答案

1.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必须共同遵守。 A.CPI/ IP协议B.PCT/IP协议 C.PTC/IP协议D.TCP/IP协议 2.以下有关代理服务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工作站提供访问Internet的代理服务B.代理服务器可用作防火墙 C.使用代理服务器可提高Internet的浏览速度D.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硬件技术,是建立在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服务器 3.Internet的核心内容是。 A.全球程序共享B.全球数据共享 C.全球信息共享D.全球指令共享 4.万维网的网址以http为前导,表示遵从协议。 A.纯文本B.超文本传输C.TCP/IP D.POP

5.电子信箱地址的格式是。 A.用户名@主机域名B.主机名@用户名 C.用户名. 主机域名D.主机域名. 用户名 6.URL的组成格式为。 A.资源类型、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和资源文件名 B.资源类型、资源文件名和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 C.主机域名、资源类型、资源文件名 D.资源文件名、主机域名、资源类型 7.以下有关邮件帐号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收邮件服务器使用的邮件协议名,一般采用POP3协议 B.接收邮件服务器的域名或IP地址,应填入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C.发送邮件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必须与接收邮件服务器相同 D.发送邮件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必须选择一个其他的服务器地址

8.子网掩码是一个位的模式,它的作用是识别子网和差别主机属于哪一个网络。A.16 B.32 C.24 D.64 9.从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7649031.html,可以看出它是中国的一个站点。 A.商业部门B.政府部门C.教育部门D.科技部门 10.Internet与WWW的关系是。A.都表示互联网,只不过名称不同B.WWW是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功能C.Internet与WWW没有关系 D.WWW是Internet上的一种协议11.WWW的作用是。 A.信息浏览B.文件传输C.收发电子邮件D.远程登录 12.URL的使用是。 A.定位主机的地址B.定位资源的地址 C.域名与IP地址的转换D.表示电子邮件的地址 13.以下关于Internet的描述,不正确的

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补充复习提纲 (1)TCP、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名称、功能,及其相互对应关系,IEEE802标准对数据链路层的进一步细化。 (2)按照课程所采用的网络层次模型(5层),各层中的主要协议,如: 应用层:HTTP,DNS,FTP,SMTP,TELNET,SNMP,…….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OSPF,RIP,ICMP,IGMP,ARP,RARP,……… 数据链路层:HDLC, SLIP,PPP,…….. 物理层:10BASE-T,100BASE-T,100BASE-FX,…… (3)TCP和UDP协议端口号的规定、分类,部分熟知端口号(记忆) (4)TCP和UDP协议的可靠性问题(谁来提供可靠性?如何提供?) (5)通信进程标识所能表示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源进程号(端口)、原主机IP、协议、目标主机IP、目标进程号(端口) 称为“五元组” (6)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7)各传输介质的特性(带宽、信号衰减、抗干扰能力、传输距离等) (8)T1、E1技术的相关内容(采用什么复用技术等) (9)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数据传输模式的基本特点 (10)实验课程中,路由器交换机设置相应命令的多种格式表示,例如: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2 Interface Fa 0/12 Interface F0 Interface Gigabit 0/2 Interface G2 (11)CRC校验码计算 (12)PCM采样频率计算方法 (13)LLC和MAC知识 (14)共享以太网和FDDI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 令牌) (15)IP地址的定义(网络号、主机号的规定)、分类及标识,子网划分、掩码概念及使用、路由聚合技术和相关的计算 例如:三个子网 192.168.12.0/24 192.168.13.0/24 192.168.14.0/24 聚合成一个超网,聚合后的超网地址? 基本方法:从左到右找相同位,写出网络前缀,其余为0 12 00001100 13 00001101 14 00001110 16+6=22 前12位相同,聚合地址为192.168.12.0/22 (16)IP协议报头格式及其各字段的作用与数值定义 (17)ICMP协议相关知识(ICMP的差错控制——“参数问题报告”的处理方式),如:IP 数据包头中的“生存时间”为0,也就是TTL=0时,ICMP的差错处理方式为:丢弃本IP数据包,再向源主机发出报文——“参数问题”报告报文) (18)IP地址与设备无关与端口相关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FU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 14物联网班使用 一、选择题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A、1×103Mbit/s B、1×103kbit/s C、1×106Mbit/s D、1×109kbit/s 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则 A 发送1。 A、a和d B、a C、b和c D、c 8、局域网标准化工作是由 B 来制定的。 A、OSI B、IEEE C、ITU-T D、CCITT 9、计算机内的传输是 A 传输,而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是传输。 A、并行,串行 B、串行,并行 C、并行,并行 D、串行,串行 10、 C 代表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 A、10BASE5 B、10BASE2 C、100BASE-T D、10BASE-F 11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C、网络层D、运输层 12、下面关于网络互连设备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转发器和集线器。 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可使用网桥。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答案

1.已知IP 地址是15 2.12.55.66,子网掩码是 255.255.100.0,试求网络地址? 答:子网掩码255.255.100.0与IP 地址 152.12.55.66 逐比特相“与”(AND 操作)就可得出网络地址。 由于255 就是二进制的全1,因此255 AND xyz = xyz,这里只需计算最后的55 AND 100 即可。 55 →00110111 100 →01100100 36→00100100 逐比特AND 操作后:36→00100100。则, 152.12.36.0为所求网络地址。 2.有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11和 208.130/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包含了另一个 地址?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前一个地址包含了后一个。后一个地址块的网络前缀位数明显多于前一个。 3.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的 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4.三次握手和四次握手是关于什么的?请分别 简述这两种握手的实现过程。 答: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 三次握手:用于建立一个连接。 Step 1. 客户端发送一个带SYN标志的TCP报文到服务器。这是三次握手过程 中的报文1。 Step 2. 服务器端回应客户端的,这是三次握手中的第2个报文,这个报文同时带 ACK标志和SYN标志。因此它表示对刚 才客户端SYN报文的回应;同时又标志 SYN给客户端,询问客户端是否准备好 进行数据通讯。 Step 3. 客户必须再次回应服务段一个ACK报文,这是报文段3。 四次握手(四次挥手):用于终止一个连接。 Step 1.TCP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 Step 2.服务器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和 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Step 3.服务器关闭客户端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 Step 4.客户段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5.试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 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输 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 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 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层)。物理层还要 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就是在 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

计算机网络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P3 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P12 4、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四类。P17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要特别区分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P18可出大题 6、网络协议的三要素。P25 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主要有两大类通信方式: 第二章 1、理解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P38 2、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其中码分复用可出大题。P47 3、了解ADSL的特点。P57 第三章 1、透明传输问题:字节填充和零比特填充。P73 2、差错检测问题:如何计算冗余码,可出大题。P68 3、掌握CSMA/CD协议。P79 4、了解MAC地址。P86 5、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分别用什么设备?P91要了解碰撞域的改变。 6、透明网桥转发表如何建立?通过自学习的方法。可出大题。P94 7、结点交换机的任务是? 第四章 1、了解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差异。P109 2、分类的IP地址:A、B、C类,可出大题。P113 3、地址解析协议ARP。P119 4、片偏移。P123 5、子网掩码。可出大题。如何计算网络地址,如何计算下一跳等,计算子网的主机数,如何划分子网等。P130 6、最长前缀匹配。P138 7、PING和tracert命令。P143 8、距离向量算法。可出大题P148 9、IP数据报的首部。 10、路由器的任务是。 11、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可出大题。 12、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划分子网和不划分子网都要会。可出大题。 第五章 1、TCP和UDP的优缺点。P182 2、了解端口号和套接字。P183 3、各类窗口的概念。 4、利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可出选择题。重点是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可出大题,甚至画图。 第六章 1、了解DNS、WWW、电子邮件。 如:读取邮件和发送邮件的协议名称。电子邮件的三个主要组成构件。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 1 )信号转换 ( 2 )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 3 )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 4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4.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1,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2,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简述计算机通信中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 2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 3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 4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 5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复习资料(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Internet中发送邮件协议是(B )。 A、FTP B、SMTP C、HTTP D、POP 2、在 OSI模型中,第 N层和其上的 N+ l层的关系是 (A) A.N层为N十1层提供服务 B.N十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N层利用N十1层提供的服务 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D )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 B、P C机-通信线路-PC机 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 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 4、传输速率为(B)的以太网称为传统以太网 A、1M bps B、10M bps C、100M bps D、1000M bps 5、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6、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是( A )的功能。 A、传输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数据链路层 7、关于数据交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 B、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具有更好的网络响应速度; C、报文交换无存储转发过程; D、分组交换有存储转发过程; 8、在电缆中屏蔽有什么好处(B) A、减少信号衰减 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C、减少物理损坏 D、减少电缆的阻抗 9、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A)、数据传输和进行分布处理。 A、资源共享 B、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C、共享数据库 D、使用服务器上的硬盘 10、WWW浏览器是用来浏览Internet上主页的(B)。 A、数据 B、信息 C、硬件 D、软件 11、在Intranet服务器中,(D)作为WWW服务的本地缓冲区,将Intranet用户从Internet中访问过的主页或文件的副本存放其中,用户下一次访问时可以直接从中取出,提高用户访问速度,节省费用。 A、Web服务器 B、数据库服务器 C、电子邮件服务器 D、代理服务器 12、TCP/IP上每台主机都需要用(C)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2020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2020 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n.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 学, 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 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指对所列 知识要熟悉其内容及含义。(单项选择题)理解: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掌握:指对所列知识能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过程中综合运用。(单项选择题、问答题、综合应用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 4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

第一讲 1、PING命令中有哪些典型的参数,作用分别是什么?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count 指定的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ECHO 数据包。默认为32 字节;最大值是65,527。-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值。 -s count 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k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2PING命令用于诊断网络的步骤是什么? 使用Ping检查连通性 有五个步骤: 1. 使用ipconfig /all观察本地网络设置是否正确; 2. Ping 127.0.0.1,127.0.0.1 回送地址Ping回送地址是为了检查本地的TCP/IP协议有没有设置好; 3. Ping本机IP地址,这样是为了检查本机的IP地址是否设置有误; 4. Ping本网网关或本网IP地址,这样的是为了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有问题,也可以检查本机与本地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在非局域网中这一步骤可以忽略) 5. Ping远程IP地址,这主要是检查本网或本机与外部的连接是否正常。 第二讲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1.HTML也称(超文本标记语言)或(超文本置标语言),用于标注文档或给文档添加标签,使得文档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2.URL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传输协议)、(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资源所在路径和文件名) 3.Internet上的邮件接收服务器有三种类型,分别是(SMTP)、(IMAP)、和(POP)。 4.中WWW表示( 万维网服务),sina表示( 主机域名(新浪的域名) )、COM表示( 二级域名(商业机构域名))、CN表示( 根域名(中国的域名(China的缩写)) )。 5.LAN是局域网的英文缩写;FTP是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缩写;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的英文缩写;POP是邮局协议的英文缩写。 6.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中可以使用back(后退)按钮移回到上一个文件,也可使用forward(前进)按钮向前移动以浏览的下一个文件。 7.MIME称为多媒体邮件传送模式,使用支持MIME的工具,可以以附件的方式来发送其它文件。 8.Web搜索工具可以分为目录型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和多元搜索引擎三种。 9.多路复用技术是一种为提高线路利用率而使多个数据源合用一条传输线路的技术。利用调制技术将多路信息调制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上

形成一个合成的信号在信道上传输,这种多路复用技术被称为频分复用。 10.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被称作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 11.根据信号在信道上的传输方向可将数据通信方式分为几类,其中通信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息但是在信道上同一时刻只能容纳一个方向的传输的方式是半双工通信。 12.在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种有3种最简单的调制技术,分别以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频率、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其中以不同幅度来表示数字信号被称为幅移键控法ASK。 13.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将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4.在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交换方式,其服务类型分别为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其中面向连接的服务被称作虚电路方式。 15.以太网是最早标准化的局域网,也是目前部署最广泛的局域网。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传输信息,传统以太网具有总线型的逻辑拓扑结构。 16.数据交换技术中由中转节点把待传输的信息存储起来,然后通过缓冲器向下一节点转发出去,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数据交换被称为存储转发或存储交换。 17.ARP协议和RARP协议是TCP/IP中的重要协议,ARP协议的作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1、简要说明电路交换和存储器转发交换这两面种交换方式,并加以比较。 答: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的交换方式,它为一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站)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即提供一条专用的传输通道,即可是物理通道又可是逻辑通道(使用时分或频分复用技术)。这条通道是由节点内部电路对节点间传输路径经过适当选择、连接而完成的,由多个节点和多条节点间传输路径组成的链路,例如,目前公用电话网广泛使用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报文存储转发交换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分组交换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它不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而是以更短的、标准的“报文分组”(packet)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分组经过通信网络到达终点有2种方法:虚电路和数据报。与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方式不要求交换网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条专用的数据通路,因此就不存在建立电路和拆除电路的过程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答:ISO/OSI 是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七层协议理论参考模型(OSI) 中文网络七层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 TCP/IP 协议覆盖了 OSI 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TCP/IP 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 IP/IPV6 )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 TCP、UDP)。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答:为了实现对等层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入特定的协议头(和协议尾)。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数据打包或数据封装。同样,在数据到达接收节点的对等层后,接收方将识别、提取和处理发送方对等层增加的数据头部(和尾部)。接收方这种将增加的数据头部(和尾部)去除的过程叫做数据拆包或数据解封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答: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主要网络设备有网卡,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 传输层:是整个网络的关键部分,实现两个用户进程间端到端的可靠通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会话层提供的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控制。 表示层:涉及数据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应用层:支持运行于不同计算机上的进程进行通信,而这些进程则是为用户完成不同任务而设计的。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 构? 答:OSI/RM共分为七层,TCP/IP分为四层。TCP/IP中的网络接口层相当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的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其余层次基本对应。见图,其中外围深颜色的是OSI层次,内部白颜色的是TCP层次。 6、简述以太网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发送和接收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具有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 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各标准化组织的沿革和工作范围,掌握若干重要数据通信规程的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 4 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管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扩充,也包含了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因此需要了解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 协议与划分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根据网络的定义,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模块,为网络内的其它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各种连接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网络软件是网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网络协议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简述一下目前用的最多的几种常用网络协议?答; 所谓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的通信规则的集合。目前用的最多的几种常用网络协议有:OSI参考模型, TCP/IP 网络协议,局域网参考模型,ATM网络协议等等 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答:数据传输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输方式单工数据传输指的是两个数据站之间只能沿一个指定的方向进行数据传输。半双工数据传输是两个数据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数据传输是在两个数据站之间,可以两个方向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什么是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者相比较宽带传输的优点有哪些? 答: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它是指在通信电缆上原封不动地传输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 0 或 1 数字脉冲信号。将信道分成多个字信道,分别传送间频、视频和数字信号,称为宽带传输。宽带传输与基带传输相比有以下优点:能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使系统具有多种用途;一条宽带信道能划分为多条逻辑基带信道,实现多路复用,因此信道的容量大大增加;宽带传输的距离比基带远,因为基带传输直接传送数字信号,传输的速率愈高,能够传输的距离愈短。 分别简述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答: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移幅键控法 ASK、移频键控法FSK、移相键控法PSK。在ASK 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幅度来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ASK 方式容易受增益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低效的调制技术。在电话线路上,通常只能达到1200bps 的速率。在FSK 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在电话线路上,使用FSK 可以实现全双工操作,通常可达到1200bps 的速率。在PSK 方式下,用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据。PSK 可以使用二相或多于二相的相移,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传输速率起到加倍的作用。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简述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 答:在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TDM 技术,也即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 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相比较优点有哪些? 答:报文交换比起电路交换来有许多优点:(1)线路效率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一条结点的通道。对于同样的通信容量来说,需要较少的传输能力。(2)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网络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时存储这个报文。(3)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却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但传送延迟会增加。(4)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分组交换的特点有哪些? 答: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1)线路利用率高。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利用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2

1、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中,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的三个步骤,报文交换是必要时存储并继续传送消息来对其进行路由选择的一种交换方式而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交换功能: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 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无线)个人区域 PAN 使用范围:公用网专用网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和利用率) 2.带宽原义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1).模拟信号带宽--表示允许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单位:HZ、KHZ、MHZ 如:话音的带宽为3.1 KHZ(300 HZ ~3.4 KHZ ) (2).数字信号带宽--表示数字信道发送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比特率或数据率或传输速率,也称为吞吐量。单位:比特/秒,bit/s,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请注意:在计算机上表示数据大小和容量时,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2)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发送时延=数据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公式: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m/s)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 (3)利用率 公式:D=D。/1-U (D表示网络当前时延,D。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是网络的利用率) 5、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叫做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三要素 1.语法 2.语义 3.同步 6、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解析: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传输层)。 自下而上方法的一般从检查物理层开始。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容是( C )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解答:A。TCP/IP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此外考察IP首部,如果是面向连接的,则应有用于建立连接的字段,但是没有;如果提供可靠的服务,则至少应有序号和校验和两个字段,但是IP分组头中也没有(IP首部中只是首部校验和)。因此网络层提供的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服务。有连接可靠的服务由传输层的TCP提供。 4、(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B ) A. PPP B. IP C. UDP D. TC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