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硫磺石反坦克导弹

硫磺石反坦克导弹

硫磺石反坦克导弹

一、由来

“硫磺石”最初是以击败前华约组织在东欧部署的大规

模装甲部队为目标而设计的。根据海湾战争的经验和教训,英国空军(RAF)认为需要发展一种可由喷气式战机携载发射的反装甲武器,并于1994年发布了“先进反装甲武器”(AAAW)需求,要求发展一种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作战能力,能够摧毁现役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的所有装甲目标的武器,依靠智能制导实现精确打击,而不是抛撒弹药覆盖整个区域造成大面积附带毁伤。由于现代作战环境中防空武器密集部署,因此要求作战飞机以超声速飞行,从防区外的中低空投放武器。最后,GEC-马可尼雷达与防务系统公司(后并入MBDA公司)以AGM-114“海尔法”空地导弹为基础进行设计,在美国向英国转让生产许可证后,导弹被命名为“硫磺石”,取代BL755集束炸弹,用于满足RAF的远程反装甲武器需求,使作战飞机能够在防区外的安全距离上攻击敌方装甲车辆。

虽然“硫磺石”与“海尔法”采用相同的设计理念,但是它绝不是“海尔法”的改型,两者之间几乎毫无共通之处,因此应将“硫磺石”看作MBDA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弹药。“硫磺

石”是一种极其灵活的导弹,可从战斗机、直升机、轻型装甲车等平台发射,具备齐射能力。利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确保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目标搜索和识别,而不会受到烟雾、灰尘、箔条、曳光弹等遮蔽物的影响。

二、研制情况

“硫磺石”导弹于1996年启动研制,整个开发过程持续了3年时间。1999年8月,在地面发射装置上进行了首次试射。约1年后在“狂风”GR.4战机上进行了首次试射,随后还测试了用来在导弹和发射飞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

MIL-STD1760接口。但由于在开发、测试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因此其服役推迟至2005年3月。据称,“硫磺石”导弹的研发费用超过6000万美元,单枚导弹成本约为15~16万美元,其应用不断拓展,目前已用于装备“鹞”GR.7和GR.9,“狂风”GR.4/GR.4A以及“台风”战斗机,而且还用于装备英国外购的“阿帕奇”HAMk1武装直升机。

三、主要性能

基型“硫磺石”导弹,弹长1.8米,直径0.178米,重约50千克。1部发射架可挂载3枚“硫磺石”,“狂风”战机设4部挂架,最多可携载12枚导弹。每套“硫磺石”武器系统由1部导轨式发射器和3枚导弹组成,既可单独发射也可齐射。毫米波雷达

导引头天线罩位于导弹头部。紧随其后的是串联式战斗部(重6.2千克)、引信和控制设备。弹体后部为固体燃料发动机。“硫磺石”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马赫数1.3以上,但最大飞行速度的准确数据迄今仍未公布。

“硫磺石”配备的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工作频率为94吉赫,采用低功率、窄波束、双极化、双视工作模式,信号形式为FMCW,发射采用水平极化,接收采用垂直和水平极化,其典型特点是采用相位修正卡塞格伦天线和基于准光学技术

的全极化单脉冲馈电网络。在装备战斗机或无人机时,其最大作用距离大于20千米。如果装备直升机,则缩短至12千米。在导射发射后的一段时间只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引导导弹飞

向目标,最后1千米才启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进行搜索,锁定目标后发起攻击。

“硫磺石”的导引头工作在毫米波高段,可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图像和雷达回波的极化特性实现目标实时分类和识别,并通过多普勒处理进行区分,将运动中的装甲目标列为最高优先级目标。在目标搜索阶段,“硫磺石”开启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对正前方和两侧的区域进行大范围扫描,搜索飞行路径上有无目标,监控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并与存贮器内已知的目标信号特征相比较,之后自动抑制不相匹配的目标(如,卡车、公共汽车和建筑物)回波,并继续搜索和比较,直至识别出有效目标。搜索正前方的地面目标时,导引头会辐射

低功率信号。发射功率约为100毫瓦,且采用扩频技术,使其不易被截获。这样,即使装甲目标具有辅助防御设备,也没有机会实施对抗。一旦识别出目标,会立即对目标进行扫描,优化瞄准点,实施致命打击。而且,为安全飞越友军上空,可通过编程使导弹在到达规定航点后停止搜索,或者通过编程使目标搜索局限于安全的攻击区域内,或者仅搜索设定区域内的目标。如果在飞越设定区域时未能发现目标,那么在到达规定的“停止线”时,导弹会停止搜索,实施自杀式摧毁。“硫磺石”导弹虽然从设计上也能用于超视距发射,但通过减小战斗部尺寸(其杀伤半径远小于小直径炸弹)和编程可使其只攻击设定区域,因而可将附带损伤降至最低。

工作在毫米波高段的雷达导引头,不仅能为“硫磺石”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目标搜索和识别提供保证,还能提供地形回避能力,使其可从任意高度发射,包括极低的高度。空中发射高度最低仅为45米,最高达13700米,高空发射后导弹以60°角向下俯冲,在距地面150米处改为稳定的巡航/目标搜索。

尽管“硫磺石”导弹在设计上以AGM-114F“海尔法”为基础,但由于采用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因此在尺寸、重量、射程等方面与后者非常接近,但从作战能力上看更类似于AGM-114L“长弓海尔法”。其控制系统同样根据“发射后不管”的作战思想研制。而且,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它还能接

收来自其它平台的目标瞄准信息,利用机载雷达或通过另一架飞机或作战单元的数据交接实现目标指示和发射前锁定(LOBL)。为适应特定任务,也能通过编程实现发射后锁定(LOAL)模式。从本质上说,这种能力便于发现特定地区内的目标。例如在对友军进行密集空中支援时,可迅速摧毁友军附近的目标,无需担心伤及友军。如果根据程序采用LOAL交战模式,则导弹在发射后启动搜索,这时毫米波导引头扫描飞行路径正前方和两侧的地面目标。基型导弹可提供2种算法,一个用于对付装甲目标,另一个用于对付防空系统。采用先进的目标识别算法,使武器仅攻击特定区域内的有效目标或具备特殊雷达信号特征的目标,而忽略其它所有固定或运动目标。这样,导弹才能安全地飞越友军上空。“硫磺石”导弹也能多枚齐射,并采用专门算法降低发射1枚以上导弹攻击相同目标的概率。如果“硫磺石”采用“发射后不管”目标瞄准算法,则在发射后无需目标指示,因此作战飞机在导弹发射后可立即返回安全位置。而且,该导弹的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尽量缩减燃烧时间,尽量降低燃烧烟雾,以减小发动机的光学和红外特征,降低其被敌方辅助防御设备探测到的风险。

由于上述特征均与美军的“海尔法”导弹类似,因此有人曾以为“硫磺石”是“海尔法”的欧洲版,实际上两者完全不同,前者是专门针对固定翼飞机而非直升机开发的,虽然它也能

用于直升机。显然,“硫磺石”还隐含着一系列新的需求。与“海尔法”相比,“硫磺石”的弹体更重,也更坚固,采用了自主工作的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和全新的聚能装药串联反装甲战斗部。

四、试验情况

2014年,英国国防部在加州的靶场使用无人机携带“硫磺石”导弹对移动目标进行攻击,结果显示“硫磺石”导弹精确命中了一辆以每小时70英里行驶的汽车,大约相当于每小时112公里,攻击距离达到了10公里以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