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

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

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

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表里辨证

即通过判断病证的在表在里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势深浅的辨证方法。

表证:病变部位表浅的一类病证。一般指因六淫(即异常气候因素)等邪气侵犯人体皮毛、肌肤等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症,可兼见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主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由于病邪及体质强弱的不同,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和表实证。

①表寒证多是由于外感风寒、病邪侵袭肌表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以恶寒重而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为特点,治宜辛温解表。

②表热证多为由于外感风温、病邪侵犯肌表而出现的证候,临床特点为发热重而恶寒轻,舌边尖红,脉浮数,宜用辛凉解表。

③表虚证是卫外阳气不固,腠理不密,易被外邪侵袭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除有表证症状外,以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征,治宜调和营卫。

④表实证是外邪侵入机体,阳气集于肌表,邪正相争,腠理密闭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除表证症状外,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特征,治宜发汗解表。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指病变部位深、累及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其范围较广。一般来讲,里证的形成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不解,病邪内传入里;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三是因情志内伤,劳累过度,饮食不当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失调所致。里证临床表现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有差异。又可分为里寒证、里热证、里虚证和里实证。

①里寒证。多因阳气不足,或外寒入里所致,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腹痛喜温,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清稀,舌淡苔白,脉迟,治宜温化。

②里热证。多因外邪入里化热,或热邪直中脏腑致使里热炽盛所致。症见面红身热,烦躁,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泻下臭秽,大便脓血,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泄里热。

③里虚证。由于脏腑气血虚衰引起,症见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眩晕眼花,心悸,舌体胖嫩,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治宜补益。

④里实证。由外邪入里,结于胃肠,或体内气血郁结,痰饮内阻,食滞,虫积等引起。外邪入里者,症见腹胀痛拒按,便秘痞满,壮热,谵狂,声高气粗,舌苔老黄而厚,脉沉实,宜用通里攻下法。气血郁滞,痰食虫积的临床表现据病邪有一定差异,但治疗总以祛逐病邪为法。

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①发病及病程。新病、病程短者多属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多属里证。②病候特点。发热兼有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多为里证。③舌脉象。表证的舌象变化不大;里证的舌质及舌苔变化较大。脉浮者为病在表;脉沉者为病在里。

表里同病:临床上,除了单纯的表证和里证外,在同一病人身上,表证和里证可同时并见。这种情况往往见于:①病邪同时侵犯表里;②表证未解,病邪已入里;③原有里证,复感表邪。表里同病常常与寒热虚实互见,出现表里俱热、俱寒、俱虚、俱实,或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证。治疗时或表里兼顾,或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外感病邪,在表未得到及时解散,继而入里时,传变过程中可以出现邪既不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的半表半里证。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为特征,治宜和解表里。

表证和里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称表里出入。如病邪过盛,机体抵抗力较差,或误治,失治等,致使表证不解,表邪内传入里,出现里证,是表证转化为里证,表示病情加重;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病邪从里透达于外,为里邪出表,反映病势减轻。

寒热辨证

即通过判断病证属寒属热,以鉴别疾病性质,弄清机体阴阳盛衰的辨证方法。寒证:因感受寒邪,或内伤久病,阳气亏虚,或过服生冷,阴寒内盛而引起的,并以寒冷为临床特点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身寒肢冷,喜暖,舌淡苔白,脉迟缓或沉细无力等。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类型。阳气偏虚,阴寒相对偏盛,即“阳虚生寒”者为虚寒证,以畏寒肢冷,倦怠懒言,自汗,脉微等为主症,治宜温补阳气。寒邪偏盛,即“阴盛则寒”者为实寒证,以恶寒,呕吐清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实有力为主症,治宜温散寒邪。

热证:因热邪偏盛,或阴液亏耗而引起的,以火热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病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类型。阴液亏耗,即“阴虚生内热”者为虚热证,表现为消瘦无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阳热炽盛,即“阳盛则热”者为实热证,表现为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烦燥热,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治宜清热泻火。

鉴别寒证和热证,须综合分析全部症状和体征。主要区别点在于寒热、口渴与否,大小便情况及舌脉象等。面色白,恶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者为寒证;相反,面色赤,恶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热证。

寒热错杂证:有时在同一病人身上寒、热象同时并见,如表热里寒、表寒里热、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等。治疗时须视症状出现的早晚及部位的不同,按照轻重缓急,采用相应的治则。

在一定条件下,寒证和热证可以相互转化。由寒化热,如外感寒邪,最初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继而转为高热不恶寒,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由表寒证转为里热证,这表明机体正气未衰,邪正相争。若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会出现寒极似热的真寒假热证或热极似寒的真热假寒证。真寒假热证: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出现内有真寒,外有假热的表现。若见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似属热证,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且饮不多,脉大无力及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等寒象,即为此证。

真热假寒证:由于阳热内盛,格阴于外,出现内有真热,外有假寒的表现。若见恶寒,手足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恶寒而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即为此证。

虚实辨证

即通过判断病证属虚属实,以鉴别机体正气与邪气盛衰状况的辨证方法。

虚证:指因人体正气不足而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病证。具体可分为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四种类型。①气虚与阳虚两证都源于阳气不足,临床表现也较为相似,都有面色

淡白或白、神疲自汗、饮食减少等症。区别在于气虚无寒象,以乏力懒言、动辄气短、脉弱等为主症,治宜补气;而阳虚则表现为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脉迟等,治宜温补阳气。②血虚与阴虚两者同属阴血不足,都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少苔脉细等症。区别在于血虚无热象,仅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爪甲不荣,手足麻木,舌质淡,脉虚或芤,治宜养血;而阴虚则伴有两颧发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热象,治宜滋阴清热。

实证:指邪气过盛,正气未衰,邪正斗争激烈的一类病证。由于病因和所及脏腑的不同,实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感受外邪,往往发病急骤,以发热、吐泻、疼痛、脉实有力为主症,治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主。如因内脏功能失常,致使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病邪结聚,其表现则各有特点。治疗以攻邪为主,或化痰利水,或行气破血,或消食导滞、除虫积等。

虚证和实证的主要鉴别点在于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精神状态、脉象等。一般病程长、体质弱、精神萎靡、声息低微、痛处喜按、脉无力者为虚;病程短、体质强壮、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痛处拒按、脉有力者为实。

虚实夹杂证:即正气不足与邪气过盛同时并见。既可为以虚为主的虚中挟实证,又可见以实为主的实中挟虚证,具体表现为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虚下实、上实下虚等。治疗时须明辨虚实主次,先后缓急,或以攻为主,或以补为主,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虚证和实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为实证,因失治或误治等致使病程迁延,病邪虽已减弱,但体内正气也渐耗伤,此为实证转虚;本为虚证,又感受外邪,或痰饮、瘀血等停滞堆积,出现因虚致实。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真实假虚,或真虚假实等情况。真实假虚指疾病本质为实,却表现出类似于虚的现象,即所谓“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指疾病本质为虚,反表现出类似于实的症状,即所谓“至虚有盛候”。鉴别两者要全面分析症状、体征、病程、病史及患者体质状况等。一般脉有力者为真实,脉无力者为真虚;舌苍老坚敛、苔黄厚者为真实,舌胖嫩者为真虚;新病、体质较强壮者为真实,久病、年高体弱者为真虚。

阴阳辨证

是通过判别病证属阴、属阳,大致区分病证位置、性质及邪正盛衰状况的辨证方法。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是对表里、寒热、虚实的总概括。临床凡以抑制、沉静、寒冷、晦暗等为症候特征者,属于阴证;相反,凡以兴奋、躁动、火热、光亮为症候特征者,属于阳证。与其他六纲一样,阴证和阳证可随机体抗病能力的变化而相互转化,阳证转为阴证常常表示病情恶化,阴证转为阳证表示病情趋于好转。此外,阴阳辨证还有分析人体阴精阳气虚损不足的功能,阳气亏虚可形成阴寒相对偏盛的阴证;阴液不足,阳气相对有余,又可表现为虚热状态的阳证。

现代研究

主要集中于证候诊断规范化及证的实质研究两个方面。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重在整理规范八纲的证候表现,提出八纲的辨证诊断标准。如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

会议于1982年制定了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列出主症、次症表现若干条,订出具体的诊断标准。

证的实质研究已从一般生理、病理分析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人们已发现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在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基础代谢、免疫功能、血生化反应、微量元素含量、病理形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 概述 《中医药学概论》一书,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的顺序看,它是普通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深入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包括除绪论、附录外,主要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学概述、方剂学概述、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等十章。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编辑室的主持下进行的,由白永波、刘景源、姜典华、樊正伦编,史常永审阅。 于1986年由光明日报社出版。

绪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中医学的唯物辩证观 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脏腑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第三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十二经别 第五节十五别络 第六节十二经筋 第七节皮部 第八节经络系统的作用

第九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病因与病机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第二节闻诊 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 第六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第三节脏腑辨证 第四节六经辨证 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三焦辨证 第七章治则与治法第一节防治原则 第二节治疗方法 第八章中药学概述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中药的归经 第三节中药的炮制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第五节中药的有毒、无毒与用药禁忌 第六节中药的服用法 第九章方剂学概述 第一节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方剂的剂型及应用特点 第十章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附:形体骨骼

第5章管理

第五章八纲辨证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证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八纲辨证见习内容

八纲辨证病案分析题 1、某。时值夏季,患生热病。医初投以银翘不效,见其有烦躁, 治之以栀、豉,又不效,约余往诊。余见其高热自汗,口干舌绛,大渴欲饮,周身肤红,扪之肌肤热甚。自汗湿手,烦躁不安,小便 黄赤,六脉洪大而数。写出八纲辨证的结论。 2、郑某,男,70岁。 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时在初春某日大吃酒肉饭后,即入床睡眠,翌日不起,至晚出现神志迷糊,询之瞠目不知答。三天后邀余诊,见其满口痰涎粘连,两目呆瞪直视,四肢厥冷,舌淡白,苔厚腻垢浊,脉沉迟有力。写出八纲辨证的结论。 3、李某,女,24岁。患者发热、咳嗽三天,伴头痛,微恶寒,汗出,鼻流浊涕,咳吐黄痰,口渴咽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4、某男,38岁,农民 两天前因食糖萝卜过多,食后受寒,胃痛剧烈,不思饮食,胃脘胀痛拒按,怀抱热砖,侧卧于被中,语声低微,偶有呻咛,舌苔白满,根部略显微黄,脉弦滑 5、患者,男,65岁。患者半年来每日清晨必腹泻一次,便意急迫,下利清谷,而且便后头晕乏力,肛门重坠。伴有食欲不振,腰酸腿软,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6、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皆 曰阴证。适材诊之,六脉俱无,以手按腹,眉皱作楚,两手护之,按 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中燥屎也,与大承气汤,得燥屎六七枚,口 能言,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危之证耶 7、 病因辨证病案分析题 1.王某,男,28岁。天气突然变凉,初起恶寒,头痛。现咳嗽发热,不恶寒,气喘胸痛,口渴舌红,脉滑数。其原始病因与辨证之病因各是什么? 2.谢某,男,23岁。于抗洪抢险中突然昏倒,发热,汗出不止,经抢救神识已清,但觉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脉虚数。现为何证?并请分析之。 3.钱某,男,51岁。最近到干燥之地出差,感身热,恶风,咳嗽,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并见血丝少许,口鼻干燥,舌尖红,脉浮数,请写出证名,并分析之。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 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 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 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表里辨证 即通过判断病证的在表在里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势深浅的辨证方法。 表证:病变部位表浅的一类病证。一般指因六淫(即异常气候因素)等邪气侵犯人体皮毛、肌肤等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症,可兼见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主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由于病邪及体质强弱的不同,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和表实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 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 (1)表证的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 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 (1)寒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 (2)热证的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 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 (1)虚证的临床表现 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等。 2.阳证的临床表现:表证、热证、实证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等。 八纲辨证总结 细目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要点一证候相兼的内容 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要点二证候错杂的内容 证候错杂指疾病的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要点三证候转化的内容 1.表里出入:由表入里、由里出表 2.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3.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要点四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 1.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热极肢厥证、阳盛格阴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辨证: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之关键,掌握要领,从而确定调理原则。 我们悬灸保健养生虽不属于医疗行为,但我们面对的顾客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游移状态,也就是亚健康。养生保健重在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平衡就健康,失衡则百病丛生。因此作为悬灸保健师必须掌握八纲辨证,才能使用正确的悬灸保健技术为顾客服务。 一、阴阳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大致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因此,尽管病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1、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气滞的证候,属寒、属虚。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2、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3、阴证和阳证的鉴别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表3—1) 二、表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人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脏在内,属里。 1、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入侵机体口鼻,皮毛等表浅部位之证侯,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多在疾病初期。 2、里证:是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侯,五脏六腑在内,属里,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入里,病程较长。 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表3-2) 三、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辩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性质的寒热,是调理时选择穴位和手法的依据之一。 1、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表现为抑制或衰退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耗伤阳气所致。 2、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机体的机能活动表现为亢进的证候。多由外感热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五章八纲辨证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 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14.“虚证”最确切的含义是 A.精髓失充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阳气不足 E.阴血亏损

慕课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章节测试

八纲辨证章节测试 1 “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为: A.《伤寒质难》 B.《伤寒六书》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2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感受外邪所致 B.病程较短 C.必发展成里证 D.起病一般较急 3关于里证的特点,正确的是: A.病情一般较轻 B.有表证特征 C.都是慢性起病 D.以脏腑证候为主 4形成寒证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过服生冷寒凉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感受寒邪 5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A.大便干结 B.口干口苦 C.面白尿清 D.舌红苔黄 6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7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虫积 B.痰湿 C.血瘀 D.内燥 8下列哪项是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 A.口渴与不渴 B.病势缓与急 C.脉象有力与无力 D.怕冷之症新与久 9阴虚的兼证中,下列哪证最少见: A.阴虚阳亢证 B.阴虚内燥证 C.阴津亏虚证 D.阴虚里寒证 1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之间的关系:A.证的相兼 B.证的错杂 C.证的转化 D.证的真假11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A.脉迟而沉 B.小便短黄 C.口臭 D.身灼肢厥 12下列除哪项外多见于虚证: A.精神萎靡 B.语声低微 C.恶寒,添衣加被不减 D.脉象无力 13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形成原因: A.外邪袭表,表证不解入里 B.寒邪直中脏腑 C.情志内伤 D.外感风邪初袭肌表 14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 A.面色淡白 B.口淡不渴 C.大便稀溏 D.常畏寒肢冷 15实热证与虚热证的区别点,下列哪项不是: A.病势缓与急 B.脉象有力与无力 C.口渴与不渴 D.高热与低热 16长期厌食,消瘦,倦怠乏力,近来腹部胀大,触之有索条状包块,脉沉细无力,是:A.真实假虚 B.实中夹虚 C.真虚假实 D.虚中夹实 17 . 3天前发病时恶寒,流清涕,无汗,现咽喉红肿疼痛,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是: A.虚实夹杂 B.因虚致实 C.实证转虚 D.寒证化热 18恶寒甚发热轻,喉中哮鸣,咳吐清稀痰,胸闷,苔白滑,脉弦紧,是: A.表里实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表热里寒证 D.真寒假热证 19下列哪些不属于八纲: A.阴阳 B.寒热 C.邪正 D.标本 20对实证的描述正确的有: A.邪气盛实 B.正气未虚 C.正气偏虚 D.病势较剧

第五章 八纲辨证 -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

第五章八纲辨证 1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 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14.“虚证”最确切的含义是 A.精髓失充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阳气不足 E.阴血亏损 15.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 A.舌质淡苔薄白 B.口不渴或饮少 C.面色淡白少华 D.脉沉细而无力 E.经常畏寒肢凉 16.以下除哪项外均是里寒证的表现 A.恶寒喜暖 B.腹痛拒按 C.痰鸣喘嗽 D.面色苍白 E.脉细舌红 17.下列各项,除……外,均是实寒证的临床表现 A.恶寒喜暖 B.面色苍白 C.腹痛喜按 D.肠鸣泄泻 E.脉迟或紧 18.表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A.舌淡红苔薄白 B.头痛身体疼痛 C.新起恶寒发热 D.脉浮缓口不渴 E.鼻塞不闻香臭 19.下列哪项不是表里辨证的内容 A.明确疾病病位 B.说明邪正盛衰 C.病属外感内伤 D.提示病位浅深 E.提示疾病趋势 20.下列哪项不属于里证的特点 A.脏腑的证候明显 B.病情一般较重 C.由表证发展而成 D.恶寒发热不并见 E.病因可有多方面 21.真寒假热的面色是 A.两颧潮红 B.满面通红 C.白里透红 D.颧颊嫩红,时隐时现 E.面色萎黄 【A2型题】 22.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此属于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寒热错杂 D.阳证转阴 E.表热里寒 23.病人身热烦躁,面白而时泛嫩红,口干咽燥,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紫,苔黑不干,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得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得总纲领, 四诊所获得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得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得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得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得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皮毛正气

疫毒 口鼻 (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得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得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就是正气抗邪于外得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得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得病变就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 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 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 八纲辨证-表证 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 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 里证 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 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 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 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 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 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 虚证 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 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 实证 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 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 阴证 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 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 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 阴虚证 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 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 阳虚证 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 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 亡阴“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 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 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 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 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 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

八纲辨证

八纲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 疾病的表现尽管是极其复杂的,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可分为实证与虚证。这样,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其中,阴阳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无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科,无不应用八纲来归纳概括。在八纲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气血津液辨证;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则分支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任何一种辨证,都离不开八纲,所以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八纲辨证并不意味着把各种证候截然划分为八个区域,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如表里与寒热虚实相联系,寒热与虚实表里相联系,虚实又与寒热表里相联系。由于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而是经常会出现表里、寒热、虚实交织在一起的夹杂情况,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以从阴转阳,从阳转阴,因此,进行八纲辨证,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才能正确而全面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第一节表里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即任何一种疾病, ?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 ?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 ?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 ?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 ?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表证的防治原则 ?辛散解表 表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中医诊断

第五章诊法 中医学诊法(望诊、闻诊、脉诊重要) ?中医学诊法特点:辨证论治 望诊:目察病人全身、局部、神、色、形、态变化 闻诊:耳听声音的异常变化;鼻嗅气味的异常变化 问诊:口问病人(或陪伴)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 切诊:切按脉象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 触按皮肉筋骨、经络及全身各部,了解疾病变化情况 诊法的基本原理(名解) 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的征候 见微知著(考到频率较高):指通过局部或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由于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着整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知常达变:诊病时熟知正常,通过比较发现异常,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变化情况 一、望诊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注意各神的名解) 观察点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形色形色如常,肌肉不削,面 色明润、含蓄,体态自然 面色少华,动作迟 缓,气短懒言 形羸、色散、大肉消削, 而色晦暗、暴露 突然颧赤如妆 眼神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 有神 反应迟钝 反应迟钝,目无精彩,目 光睛迷,瞳神呆滞 目光突然转亮 神智不乱,语言清晰,动作如 常,表情自然,灵敏 如常 神志不清,语言动作失 常,昏迷烦躁或循衣摸床 突然转清,言语 不休,欲吃欲喝 呼吸呼吸调匀少气气短或喘促呼吸异常饮食如常纳谷不香突然能食 意义五脏精气充足,病中则正 气未伤,病轻,预后良好 正气已伤,脏腑功 能不足,多虚证 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 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阴阳离绝的危 候,临终先兆 色与泽的意义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常反映人体不同的病证 “泽”:指荣润、鲜明而富有光泽,是反映人体精气的盛衰 常色与病色 常色: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是精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正常面色为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颜色和光泽的异常变化,分善色、恶色 善色:色泽荣润鲜明而有光泽,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病变轻浅,疾病预后良好 恶色:色泽晦暗枯槁,说明脏腑精气衰败,病变深重,疾病预后差 ?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五色 青主寒痛肝瘀惊(肝经,属木) 赤热虚实当分清(心经,属火) 黄色主虚又主湿(脾经,属土) 白主虚寒气血病(肺经,属金) 黑主肾虚寒瘀饮(肾经,属水) 望舌(多选择填空):4种舌色,6种舌形,8种舌态,3种苔色,3种苔质,2种苔形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实”的首选含义是() A.邪气盛实 B.正气旺盛 C.阳邪中人 D.阴寒内盛 E.体质壮实 2.证候真假的所谓“假”,最主要是指()A.病人提供假的情况 B.属于疾病的现象 C.临床不常见的证候 D.新病或标病的证候 E.与病理本质不符合的症 3.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下述哪项不对()A.互相联系的 B.彼此独立的 C.有中间状态 D.可变化的 E.有错杂兼夹 4.下列哪项不是形成热证的原因() A.阳邪致病 B.阳气偏盛 C.阳气亏虚 D.阴液亏虚 E.寒邪郁久 5.证候的“表里出入”主要说明() A.病变的位置 B.病变的趋势 C.证候的性质 D.疾病的转归 E.邪正的关系 6.下列哪项不属于虚证的程度描述()A.枯竭 B.亏虚 C.不运 D.不足 E.亡脱 7.下列哪项不是实热证的必有表现()A.壮热恶热 B.神昏抽搐 C.便秘尿黄 D.舌红苔黄 E.脉数有力 8.真热假寒证最突出的证候是()

B.神昏息粗 C.高热肢厥 D.口渴引饮 E.胸腹灼热 9.下列哪项不是形成寒证的原因() A.阳气亏虚 B.阴邪致病 C.阴寒内盛 D.阴液不足 E.阴气偏盛 10.半表半里证与下列哪种概念类似()A.肝胆病证 B.少阳病证 C.气分病证 D.中焦病证 E.厥阴病证 11.下列哪项不能视为真正的证候转化()A.表证转化为里证 B.里证转化为表证 C.寒证转化为热证 D.热证转化成寒证 E.实证转化成虚证 12.真寒假热证最突出的证候是() A.身凉肢厥面浮红 B.神疲而躁扰不宁 C.脉大或数而无力 D.咽喉痛但不红肿 E.咽干口渴不欲饮 13.下列哪一项一般不是导致阴虚的原因()A.气虚生化不足 B.热病之后伤阴 C.病久阴液伤耗 D.五志过极伤阴 E.过服温燥之品 14.相对而言,下列哪项可以存在() A.辨表里无需要分虚实 B.辨表里可不必辨寒热 C.辨寒热未必要分虚实 D.辨虚实不一定有寒热 E.辨虚实未必要分表里 15.下列哪项可属于里证的范畴() A.太阳病证 B.少阳病证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第五章八纲辨证15000

第五章八纲辨证 【要点精讲】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浅深的一对纲领。表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部位;里是指血脉、脏腑、骨髓在内部位。表里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可以察知外感病病情的浅深轻重及病理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采取解表与攻里等治法提供基本依据。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表5-1)。鉴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内脏症状、舌象、脉象等变化(表5-2)。 表5-1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 表证里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 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 表现的轻浅证候。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特 点 起病急,病位浅,病情轻,病程短 可急可缓,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疫疠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症状繁杂 辨证要点 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2.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盛或 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图5-1)。必须指出,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概念不同。恶寒、发热是症状,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则是辨证的结论,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寒热辨证,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图5-1)。寒证与热证的基本内容(表5-3)。辨别寒证、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通过四诊收集相应疾病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表5-4)。 寒热乃阴阳之化 阴盛或阳虚 阴盛则寒 治疗 寒证 热剂 阳虚则外寒 阳盛或阴虚 阳盛则热 治疗 热证 寒剂 阴虚则内热 图5-1寒证和热证的机理及意义示意图

八纲辨证概述

八纲辨证概述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 病位的浅深——表里 病邪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盛衰——虚实 病证的类别——阴阳 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 A.病性寒热 B.病变吉凶 C.邪正盛衰 D.病变类别 E.病变部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病位的浅深——表里 病邪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盛衰——虚实 病证的类别——阴阳 表里 考核内容: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掌握 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掌握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掌握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里证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 表证常见临床表现有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一般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里证的临床表现、辩证要点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范围广,表现多种多样。概括地说,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鉴别

寒不热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 身痛等非常见症显多种脉象精气亏虚 阴阳失调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 舌象变化不 明显 多见弦脉 邪正交争 枢机不利 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A.病情一般较重 B.无表证特征证候 C.都是急性起病 D.病程一般较长 E.以脏腑证候为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范围广,表现多种多样。概括地说,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寒热 考核内容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寒证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热证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概括为“冷、白、稀、静、润”。 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概括为“热、赤、稠、动、燥”。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寒证、热证的鉴别 寒热口 渴 面 色 四 肢 体态痰涕二便舌象脉象病机 寒证恶 寒 喜 热 不 渴 白冷 踡卧少 动 清稀色 白 大便稀溏小便清 长 舌淡苔白而 润 迟或 紧 阳虚或阴 盛 热证恶 热 喜 冷 渴 喜 冷 饮 红 赤 热 仰卧躁 动 稠浊色 黄 大便干结小便短 赤 舌红苔黄数 阳盛或阴 虚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1.正式提出“八纲”名称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E《伤寒六书》2.《景岳全书》中将八纲辨证的内容称为:() A治病八字 B八种纲要 C治病大法 D二纲六变 E二纲六要 3.下述哪项除外均是表证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 4.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A病情一般较重 B无表证特征证候 C都是慢性起病 D病程一般较长 E以脏腑证候为主 5.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阳气亏虚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阴邪致病 E阴气偏盛6.下列哪项不是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寒证脉迟,热证脉数 7.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A表实寒证 B里虚寒证 C肾阴虚证 D表实热证 E里实热证 8.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 A病程长短 B病情缓急 C脉之有有力无力 D怕冷的新久 E肢体痛与不痛9.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除哪项外均是:()

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 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 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 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 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 1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A证候相兼 B证候错杂 C证候独立 D证候真假 E证候转化 11.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 A默默不语,语则声高 B形体赢瘦,腹满拒按 C倦怠懒动,动之觉舒 D稀便少许,气臭不爽 E脉象沉细,按之有力 12.下列哪项可视为“里邪出表”:() A久咳久喘,今咳血量多色鲜红 B肝病胁痛五年,腹壁青筋显露 C胃脘疼痛,昨恶寒发热脉浮紧 D麻疹发热三天,疹出烦热渐退 E饮食不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 13.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 A邪气的性质 B邪气的进退 C邪正的对比 D阴液的盈亏 E阳气的盛衰 14.下列哪项不是辨证所应明确的内容:() A病位 B病势 C病名 D病因 E病性 15.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 A先天禀赋不足 B病中耗损过多 C房事劳倦太过 D情志失于调摄 E后天生化不足16.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归属于阳证:() A面红目赤 B疼痛喜按 C心烦不宁 D脉数有力 E发热口苦 17.表证的发热是:() A、往来寒热 B、恶寒发热 C、但热不寒 D、但寒不热 E潮热 18.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证的典型表现:()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四诊所获的病情资料,以辨别、八纲辨证源流 病位深浅——表里 病理性质一一寒热 邪正盛衰——虚实 病证类别一一阴阳各 种辨证的总纲领,最基 本的辨证方法。辨别归 类执简驭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 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王执中《伤寒正脉》]以八纲为审证治病之法, 张三锡《医学六要》」 明代为诸多医家重视接受,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r -表里具有相对性 里一一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里证一一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一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一一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 主要表现:恶寒(恶风) ,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 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 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一一恶寒 *卫气郁而化热 「 ”发热 ■?正气奋起抗邪 .邪阻经络,气血不行一一头身疼痛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一一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一肺失宣发 C 肺气上逆一咳嗽 j 肺窍不利一鼻塞,喷嚏,咽痒痛。 I 病未入里一一苔薄白 4. 表证特点: (1) 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 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 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 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 常见证型: (1) 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 ,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 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1.定义: 六淫r 疫毒}等邪气 皮毛存侵入机体 口鼻 的初期 正气 卫气) 抗邪于肤表浅层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