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长 征 组 歌

三、长 征 组 歌

三、长 征 组 歌
三、长 征 组 歌

长征组歌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萧华等人创作了气势磅礴的《长征组歌》。这套作品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歌词的内容,了解歌词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歌词的结构形式,欣赏其艺术特色。

3.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

黔(qián):贵州省的简称。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皑皑(á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毯(tǎn):毯子、毛毯、地毯

毡(zhān):毡子、毡帽

(二)课文评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

1.结构内容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这首歌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2.写作特点

(1)歌词句式长短相间,跌宕起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2)使用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强调红军所处环境的险恶,军民的鱼水情深,突出主题。

(3)语言高度概括,可谓“一字千金”,巧用“解”“压”“逼”“袭”等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情,充分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过雪山草地

1.结构内容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2.写作特点

(1)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铿锵有力,和内容完美统一。

(2)恰当运用拟人、对偶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主题。

三、深入探究

1.学唱《长征组歌》,感受其艺术魅力。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中国红军的长征精神呢?写一篇日记,发表你的看法。或者开一个家庭讨论会,同父母长辈探讨这个话题。

中考解析

阅读《萌芽》,完成1-3题。

萌芽

刘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懂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也把葡萄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答: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⑴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粗暴对待。第二件事写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暗中帮助。

2.本题明为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实际是在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芽。也可以理解为:以“萌芽”为题,寄寓着作者这样

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爱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不要扼杀可贵的“萌芽”。回答不求全面,能谈出一点认识,意思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3.⑴本题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及想象能力。示例:知道,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盆摔碎了……⑵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示例:女孩的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言之成理即可。

课外拓展

萧华(1916、1、12~1985、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生于江西省兴国城区。1928年12月加入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

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特务营

政治委员,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

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

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10师政治部副主任,343旅政治委员,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115师

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6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8、11、12届中央委员。主要著作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萧华将军于1985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

《长征组歌》内容简要评析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长征组歌朗诵

长征组歌1.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2.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3.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海哥)1935年10月,经过整整一年的艰难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终于会师陕北。黄土地上的人民欣喜若狂,红军将士心欢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喜迎红军到陕北! 5、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6.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原注】只识弯弓射大雕。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分外妖娆。(完)

长征组歌朗诵词

1、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2、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3、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4、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6、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8、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擒。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9、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全军怒斥张国焘,欢呼北上并肩行。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10、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 敌人失败而告结束 (注:红字为女黑字为男蓝字齐诵)

课本剧《长征组歌》剧本

课本剧《长征组歌》 演员(按出场顺序): 旁白—— 唱诗——《飞越大渡河》 第一幕 参谋—— 部队首长A—— 部队首长B—— 第二幕 周团长—— 担架小战士A—— 担架小战士B—— 部队首长B—— 唱诗——《过雪山草地》 第三幕 部队首长C—— 小战士—— 唱诗——《七律长征》 突然,一位参谋吃力地走到跟前:“报告!前面发来急电,说抬着周团长的担架掉队了,要求我们务必找到他们。” 彭德怀:“知道了!少奇同志,周团长是攻占娄山关的英雄,为革命已经失去一条腿,如今……”他说不下去了。 刘少奇:“警卫员,一定要保证彭军团长的安全,我去找掉队的周团长!” 背景:在一个有水塘的草地旁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着担架的小战士也有气无力的坐在草地上,几天的不进食让他们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坐起身来,望着两个有气无力的小战士,眉头不禁皱了一下。拿起那袋所剩无几的炒面,无力的对这其中一个小战士)周团长:“小同志,你吃一点吧?有力气走出草地!”小战士没有回应,依旧耷拉着头。(周团长叹了口气):“也去是他太累了,睡着了吧。”(他吃力的转过头看着那坐在担架后的小战士):“快小同志,你吃了吧!”小战士(有气无力):“周团长,还是…..您……吃了吧!我不…..行了,您…..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您吃…..吧!”周团长(无奈又生气):“我是个残废,就算吃了也走不出这草地!你们是革命的火种,也是中国的希望。我不行了。我要把生留给你们,只是为党,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也许这也是我周某人为革命做出的最后的贡献了!”小战士(激动的说):“不,团长你是革命的英雄,你一定要也一定会活下去的。”周团长看了看水塘突然笑了起来:“这正是上天赐予我周

长征组歌歌词剖析

1.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2.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3.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呼, 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 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 革命磅礴向前进。 4.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低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6.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8. 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9.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痛斥张国焘,欢呼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10.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 【背景知识】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萧华等人创作了气势磅礴的《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这套作品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学习目标:1.把握歌词的内容,了解歌词所反映的中心思想。2.分析歌词的结构形式,欣赏其艺术特色。3.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黔(qián):贵州省的简称。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皑皑(á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毯(tǎn):毯子、毛毯、地毯 毡(zhān):毡子、毡帽 (二)课文评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 1.结构内容:《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这首歌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设计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 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 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ng 重飞渡 shì似的zh?ng 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 解 jiè解送 jiě解嘲 xiè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欣赏《长征组歌》

欣赏《长征组歌》 一、说《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感情,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材 1、说课内容《长征组歌》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 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以音乐为本以听 觉为主,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三、教材分析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肖华为纪念红 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型声乐作品,

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合长征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加以创编,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过雪山草地》了解词曲作家及组歌这种音乐体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体验长征的艰辛,通过分析歌词画旋律线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回顾长征这项伟大壮举,使学生感悟长征精神,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发扬长征精神,同时了解长征历史充分体现音乐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五、教学重点 重点欣赏第六乐章《过雪山草地》,搭配教材第一乐章,《告别》第二乐章《突破封锁线》第三乐章《遵义会议放光辉》第十乐章《大会师》 六、教学难点

长征组歌歌词全集

长征组歌歌词全集 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 第一曲告别 (混声合唱)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第二曲突破封锁线 (二部合唱与轮唱)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领唱与合唱)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五曲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第六曲过雪山草地 (男高音领唱与合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第七曲到吴起镇 (齐唱与二部唱)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七律长征组歌

老山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2.把握文章叙事顺序3能够.赏析精彩片段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浏览、默读、讨论等方法找出文章叙事关键词,感悟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2.感受文章语言的朴实优美,真挚细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同学们,谁能背诵一下第一课? (背诵已学课文,进入长征情境) 2.第一课时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写下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开始的第一个难关:老山界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一下作者 (找同学读注释,告知作者是亲历长征的。真情实感) 2,.自由读课文,这是一篇什么文?文体? (记叙文)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5.文章读来什么感觉:明白晓畅,引人入胜 (三)深入 4.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6.找出叙事的关键词,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明确: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 5.下面同学们参考你找到的关键词,给文章划分一下部分、层次 文章分层次:第一段点题第二部分:2~23段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第一层:2~11段 第二层12~23段 第三层24~31段 7..多久?:一天的时间 (.30里地,15公里,走得快,10公里两个小时,15公里行军三个小时 8..说明什么? 9.路难走 回到课文第二段。为甚走不动?因为路难走。 10.还有哪些困难?: 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 11.红军的态度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诞生始末 2006-12-01 15:13:00 来源:书摘莫伟鸣何琼我有话说 “历尽千辛万般苦”:肖华的文学创作 1964年2月,肖华染上了严重的肝炎。4月下旬,经组织安排,肖华由妻子王新兰陪同去杭州疗养。 在杭州,肖华除对总政工作电话“遥控”外, 也制定了一个“休息”方案,就是读书、练字,晚上写点想写的东西。肖华喜欢诗词歌赋,是颇负盛名的将军诗人,部队文艺单位约他写歌词的不少。由于工作忙,答应后无法兑现,正好利用难得的闲暇“还债”。 1965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全军各部队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部署准备筹办一些主题纪念活动。肖华是长征的亲历者,文艺界的同志自然想到了他,多次约他写些有关长征的作品。其实,对于讴歌长征,肖华早有冲动。 早在1938年,由著名文人阿英在上海出版了一本由24幅漫画组成的、名为《西行漫画》的长征画集。由于画稿是由肖华让人带给阿英的,所以阿英以为这些画是肖华所作。此书印了2000册,大部分流散

于上海和新四军活动地区。时隔20年,也就是1958年夏,总政文化部的一位同志在北京图书馆发现此书。肖华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带着书,找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建议重印此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答应了肖华的要求并请他作序。肖华直陈,此书不是自己所作,但想不起谁画的,只知道是一位搞宣传的同志画的。1961年,黄镇大使从国外回来,李克农向他提及这本画集,才知道,此画集是黄镇创作于长征途中。196 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再度精印这本画集,并正式改名《长征画集》,而这次肖华又应黄镇之约再次作序。这件事对肖华触动很大,他在与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交谈时曾说:“除了画册,应该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长征。”他还对王新兰说:“如果有一整块时间,一定要写写长征。”到杭州治病疗养,肖华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用什么艺术形式来表现长征,是肖华首先遇到的问题。肖华长于诗词歌赋,到杭州后,又集中精力大量阅读了唐宋诗词中的名家之作。中国古典诗词的凝练、概括、含蓄、极强的表现力,加之优美的格律和高度的形式美,对肖华启发很大。经过一番思考,肖华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表现长征,并根据舞台表现通俗性的要求,确定了总体创作原则:有一定的格律,但又不囿于格律。最后,他确定采用一种新的体例,即“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就是每段诗歌用4个3字句、8个7字句,共12行68字组成,一诗一韵,押一个统一的韵脚。

长征组歌两首

兴庆区月牙湖回民第二中学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张晶晶第章(单元) 第一单元第2课时 课题《长征组歌》两首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内容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重点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难点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教具 设计思路 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 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 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课前预习: 正音、正字、释意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再现: 长征的路线: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 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 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 创作。 三、正音、正字、释意 ⒈正音 皑()黔()毡()草毯()扎() 2释意 二次备课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五、释疑: ㈠《四渡赤水出奇兵》齐读 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读了本文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六、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若时间不够可视为课后作业) 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律长征》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 ⒈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⒉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七律 长征》《长征组歌》

《七律长征》学习设计 学科:__班级:__姓名:__ (1)导学问题: 1、本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2、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可诗中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 (二)训练设计 (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写长征的诗篇,完成16—19题。 (8分) 七律长征过草地 毛泽东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八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6.请分别用四个字描述这两首诗的语言特点。(2分) [答]《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_______________ 1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两首诗都用 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毛泽东的诗写于1935年10月,那时已走过了草地,但在他的七律中没有提及过草地的内容,你认为这是作者有意省略还是无意疏漏,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首诗都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谈笑低吟道明天”,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0.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该诗原来的句子“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长征组歌方案

《长征组歌》尚义县宣传及启动方案 策划单位: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尚义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青岛德瑞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职业高中 协办单位:待定 活动名称《长征组歌》大型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一、活动背景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理。 1964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柯、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十首谱成

组歌,分别描述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的把各地区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197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不顾“四人帮”的阻挠,决定复排《长征组歌》。伟大的长征再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了革命斗志,《长征组歌》再次响起让人们看到一丝光明,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这一代人对80年前中国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长征精神淡忘了许多.......许多.......。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了解、认知长征的历史。当年,年轻的红军战士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革命信仰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何培养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信仰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重访长征路,带领孩子们访红军长征的足迹,观万水千山、大渡河、赤水河、雪山草地等。聆听当地革命老人讲述红军长征英雄的故事。接受长征英雄主义和爱国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体验长征时期,年轻的红军战士穿草鞋、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吃草根的革命意志和不怕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让孩子们感悟到今天我们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什么?是为了振兴民族精神和中国梦:是为了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努力奋斗。让孩子们真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小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理想、有信仰、有意志、有品德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长征组歌》少年版大型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的推出,有利于青少年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利于发扬长征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激励青少年刻苦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本次活动自2014年--2019年历时五年,在全国中小学及中等院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近5000万青少年受到长征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当中生根发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雄的史诗——《长征组歌》赏析

英雄的史诗——《长征组歌》赏析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为纪念长征胜利三十周年,亲自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同志,以饱满革命热情,写出了十二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格律严谨、节奏铿锵而脍炙人口的诗篇。曲作家选其中十首谱成组歌,把十个不同的战斗生活画面环环相扣地结合在一起,把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与红军传统歌曲的音调和谐的融汇在一起,把通俗的音乐语言与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革命军队的光辉形象使组歌成为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英雄史诗。下面从组歌的引子,结合民间音调,及演唱形式和曲式结构三方面来与大家一起赏析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引子是一个曲子的开头,它对奠定音乐基本情绪,体现音乐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征组歌》中,可以特别明显的感受得到这一点。以《遵义会议放光芒》和《过雪山草地》为例。《遵义会议放光芒》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毛主席掌舵后全军振奋、万民欢腾的景象的。乐曲开始,乐队用弦乐碎弓,由很弱的力度奏出一个大三度和弦,渐渐升起,似乎大地在苏醒,战争的云烟在消散。然后,高音迪与双簧管八度奏出带有很长拖腔的、从容不迫的抒情旋律。《过雪山草地》这一曲表现的情绪较复杂,反映的生活较丰富,既要写雪山行军,又要写草地露营;既要写艰苦的战地生活,又要写高尚的革命情操;既要写红军和风雪严冬、暴雨恶雾大搏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又要写在险恶的环境中以苦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仅用声乐手段是难以胜任的。因此,作者在唱段前,专门设计了一个具有交响性效果的器乐乐段作为前奏,把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场面充分展示出来,之后才引出了抒情的歌唱乐段,极其鲜明地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情怀。在结合民间音乐方面,《长征组歌》可以说是南腔北调融汇于一体。以《告别》为例。《告别》为了表现红军被迫转移的心情,在传统的红军军歌音调中,运用了沉重的步伐节奏。中段女声二部合唱,用我们江西革命根据地民歌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逼真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和红军离别时悲痛、沉重的心情。如《突破封锁线》是一首反复的二段体结构的行进歌曲,具有红军传统歌曲的特点,采用了二部合唱与轮唱的形式。纵观全局,第十首《大会师》再现了第一首《告别》的旋律,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更加强了组歌的联系和统一。

长征组歌二首

二《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 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 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óng 重飞渡 shì似的zhòng 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 解 jiè解送 jiě解嘲 xiè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听《长征组歌》有感

听《长征组歌》有感 整个长征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而且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意志的集中表达,正如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仁祀所言:“长征精神民族之魂”。 听《长征组歌》,其中一曲曲经典的旋律,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为我们铺展开红军长征的壮阔长卷,我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踏遍千山万水的悠长足音,看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跋涉水草地的坚强身影,看到中国工农红军迎着晨曦,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万里长征是一条红河流,它流淌的是革命理想;万水千山是一条红飘带,它浸染的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和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在气壮山河的交响乐合唱中,我重温了长征历史,感受着长征精神。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我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在感情上都又一次受到了的熏陶与感染。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每一次听到这儿,我的心情都特别激动。重温这一段历史,对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感到由衷地钦佩。为有这样英明的指挥而感到特别高兴、特别兴奋。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藏。”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长征。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教学过程:一.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似s ì水似银似乎重chóng 重飞渡shì似的zhòng 重兵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zā包扎shèng 千乘之国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qí奇怪xíng 行囊,行云流水jī奇数解jiè解送jiě解嘲xiè跑马卖解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皑皑皑袭袭击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

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炊——烧火煮熟食物。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高于天——于,比。二.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三.背景资料: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