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一、选择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2.如图K-5-19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 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图K-5-19

A.6 B.4

C.3 D.2

3.如图K-5-20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OB,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大小关系为()

图K-5-20

A.m1>m2B.m1<m2

C.m1=m2D.无法判断

4.如图K-5-2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三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图K-5-21

①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②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加上一个钩码

③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④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如图K-5-22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C处逐渐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位置①→②→③,则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图K-5-22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6.2017·泰州图K-5-23中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图K-5-23

二、填空题

7.开瓶时使用的开瓶器如图K-5-24甲所示,可以简化成不计重力的杠杆,如图乙所示,O为支点。若动力F1和阻力F2都与杠杆垂直,且AO=6 cm,BO=1 cm,F1=25 N,则F2=______N。

图K-5-24

8.2017·安顺某同学用图K-5-25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刻度均匀。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K-5-25

9.如图K-5-26所示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按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可把________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图K-5-26

10.2017·哈尔滨如图K-5-27所示,杠杆水平放置且自重忽略不计,O是支点,左侧挂一重物,动力F1的大小为3 N,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此时杠杆属于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图K-5-27

11.如图K-5-28所示,轻质杠杆OA的中点悬挂一重为60 N的物体,在右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________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K-5-28

12.利用杠杆投掷石球,如图K-5-29所示,作用在A点的力沿________方向时最小。已知石球重100 N,OA∶OB=1∶4,则作用在A点的力的最小值为________N。(不计杠杆自重及摩擦)

图K-5-29

三、作图题

13.(1)如图K-5-30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图K-5-30

(2)图K-5-31中杠杆上B点挂着重物G,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图示的位置平衡,请画出此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图K-5-31

四、实验探究题

14.利用如图K-5-32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链接例2实验点拨

图K-5-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6 m时,F1为________N。

五、计算题

15.如图K-5-33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 kg。身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求:(A点为重心,g取10 N/kg)

(1)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1。

(3)若OB=1.0 m,BC=0.4 m,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图K-5-33

教师详解详析

1.D 2.A

3.B [解析]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G 1L 1=G 2L 2,m 1gL 1=m 2gL 2,即m 1L 1=m 2L 2,从图中可以看出力臂L 1>L 2,所以物体的质量m 1<m 2。

4.A

5.A [解析] 由图知,测力计在②位置时,其动力臂等于OC ,此时动力臂最长;测力计由位置①→②→③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6.A [解析] 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 符合题意;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 、C 、D 不符合题意。

7.150 [解析]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F 2=F 1×OA OB =25 N ×6 cm 1 cm

=150 N 。

8.2 增大

9.B 等臂

10.6 省力

11.30 不变

[解析] 如图所示,杠杆在A 位置平衡时,L OA =2L OC ,

由杠杆平衡得,FL OA =GL OC ,

则F =G ×L OC L OA =12G =12

×60 N =30 N 。 杠杆在B 位置平衡时,OA ′为动力臂,OC ′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

由△OC ′D ∽△OA ′B 得,OC ′OA ′=OD OB =12

, 由杠杆平衡得,F ′L OA ′=GL OC ′,

则:F ′=G ×L OC ′L OA ′

=12G =12×60 N =30 N 。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 位置匀速提到B 位置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不变。

12.b 400

[解析] 当F 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大,此时最省力,即作用在A 点的力沿b 方向

时最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 ×L OA =G ×L OB ,其中L OA ∶L OB =1∶4,G =100 N ,所以F =4G =4×100 N =400 N 。

13.(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14.(1)右

(2)4 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且便于读取力臂 (3)0.5

[解析] (1)杠杆在水平位置不平衡,左端向下倾斜,右端上翘,故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设1个钩码重为G ,一格长为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3G ×4L =F D ×3L ,所以F D =4G ,故需在D 点挂4个相同的钩码。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且便于读取力臂。(3)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由F 1L 1=F 2L 2可知,利用图像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 2L 2=F 1L 1=0.1 m ×3 N

=0.3 N ·m ;故当L 1为0.6 m 时,F 1=F 2L 2L 1=0.3 N ·m 0.6 m

=0.5 N 。 15.(1)该同学所受重力:G =mg =56 kg ×10 N/kg =560 N 。

(2)如图所示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F ×OC =G ×OB ,则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F =G ×OB OC =560 N ×1.0 m 1.0 m +0.4 m

=400 N 。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陈志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五、六两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教材并没有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课程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知识准备〕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学生现状〕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杠杆及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 1. 学生自带的工具。 2.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 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设计〕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观察、感知和探索,主动地学习,大胆地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6)小丽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a.塑料直尺放在圆柱形水杯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甲所示。则支点O与直尺的_____________一定在同一竖直线上。 b.往直尺两端放不同数量的相同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乙所示。 ①若将左、右两侧各取下一枚硬币,则直尺___________端将下沉。 ②小明测出乙图中的l1、l2作为力臂的大小,是否正确?为什么?

(7)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8)在探究实验中部分同学们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平衡. a、你认为这个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b、如何用图丁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答:. (9)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如图戊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到支座的距离L2;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第五章第二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 【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 ,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 (2)在杠杆左端第二个格的位置挂3个钩码(1.5N ),在右端挂上钩码,移动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 (3)记录并测量此时杠杆右端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 【分析与结论】 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数据,运用加减乘除运算,找出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你得出的结论是 文字表述: 字母表示: 【思考与讨论】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2 2.如图13-1-14所示,此时杠杆平衡,若在右端钩码下加挂2个等重的钩码,左端钩码的位置应当向 移动 格,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 3.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想使杠杆平衡,A 处钩码应挂 A .1个 B .2个 C .3个 D .6个 4.如图14—4,O 是支点,在B 端挂一重物,为使杠杆平衡,要在A 端加一个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1最小 B.F3最小 C.F 2最小 D.一样大 5. 如图1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右端B 点挂一重物.MN 是以A 为圆心的弧形导轨,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点,另一端E 可以在弧形导轨上自由滑动.当绳的E 端从导轨的一端N 点向另一端M 点滑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水平,绳AE 对杠杆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一直变小 D.一直变大 【计算练习】 1. 已知动力为200N,动力臂为0.8m ,阻力臂为0.2m ,求阻力是多少? 2. 某人用一根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500N 的石头,已知支点O 距A 端作用线0.2m ,o 点距人手作用线的距离为1m ,问人至少用多少N 的力才能撬起石头? 3. 某人用一根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1000N 的石头,已知支点O 距A 端作用线0.2m ,某人用250N 的力就将石头撬起,问支点O 距人手作用线的距离是多少? A F 2 3 图14— 4 A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分类 一、选择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2.如图K-5-19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 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图K-5-19 A.6 B.4 C.3 D.2 3.如图K-5-20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OB,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大小关系为() 图K-5-20 A.m1>m2B.m1<m2 C.m1=m2D.无法判断 4.如图K-5-2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三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图K-5-21 ①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②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加上一个钩码 ③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④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如图K-5-22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C处逐渐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位置①→②→③,则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图K-5-22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6.2017·泰州图K-5-23中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图K-5-23 二、填空题 7.开瓶时使用的开瓶器如图K-5-24甲所示,可以简化成不计重力的杠杆,如图乙所示,O为支点。若动力F1和阻力F2都与杠杆垂直,且AO=6 cm,BO=1 cm,F1=25 N,则F2=______N。 图K-5-24 8.2017·安顺某同学用图K-5-25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图中杠杆匀质且刻度均匀。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侧第2格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应在右侧第3格上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K-5-25 9.如图K-5-26所示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按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可把________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 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 力计从a位置转到b 位置,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不变”) 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 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的位 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 的目的是避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 B 处的钩码向右移 动格。 (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 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 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 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选填“减小误差” 或“寻找普遍规律” )3、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 录在表格中。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 A 点 处挂4 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 B 点挂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A 点和 B 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1节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教案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杠杆平衡条件。 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具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杠杆 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

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 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 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提问:想一想,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过支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知识准备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 问:l1、l2哪个大?F1、F2哪个大? 老师再来解释要使杠杆保持静止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刚才的直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请同学们画出下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画力臂的步骤: (1)确定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垂足,定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分类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四、教学用具:羊角锤、起子、核桃钳、 五、教学过程: <一> 认识杠杆: 活动一、由姜思宇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提问:1.什么是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分别是什么? 请同学们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出图中的力臂? 学生讨论:这两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提问:在前面我们学习过一个物体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那么这个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一个杠杆平衡了,它要满足什么条件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F 1F 2 L 1 L 2, 活动二、1、提出问题: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刚才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 活动三、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上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找一位同学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实验的过程以及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验前:思考讨论(1)杠杆两端装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 作用?(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3、进行实验与收信集数据: 4、交流与讨论:由学生回答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 . L 1 =F 2 . L 2 5、评估与分析: (1)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何经验和教训? 活动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省力杠杆以及省力杠杆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上黑板给同学讲解费力杠杆及其特点 课题检验:由一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来做本节课的习题 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实验1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2020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各个击破

实验十八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精品——————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若干、铁架台、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②把三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左边2个,右边1个),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方向平衡(下图)。把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等于钩码受的重力)当作阻力,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将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表中。 ③在左方钩码下再增加2个钩码,位置不变,移动右方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方向平衡,将实验数据也填入表中。 ④在杠杆两侧挂上个数相同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测得的力和力臂记在表中。 ⑤如下右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一侧,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侧竖直向上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拉杠杆的力当作阻力,把弹簧测力计拉力当作动力,将力和力臂的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记录 实验次动力动力臂 动力×动力 臂(N·cm) 阻力阻力臂 阻力×阻力 臂(N·cm)

数 (N ) (cm ) (N ) (cm )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分析和论证】由表格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2211l F l F ?=? 【交流与评估】 (1)实验前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次): ①平衡螺母调节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测量力臂; ③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的目的:重力的力臂为0,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二次)的目的:方便读出力臂大小。 (2)实验应多次测量:改变钩码的质量和钩码的位置,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将一端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相关分析; ①好处:能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 ②拉动方向:竖直向下拉动(与钩码同侧时竖直向上拉动); ③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变为倾斜拉,拉力力臂变小,测力计示数变大; (4)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5)在杠杆支点处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垂直杠杆向上的力是否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不影响,这个力的力臂为0。 (6)弹簧测力计斜拉和竖直拉方案的评估。 (7)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和实际应用题

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和实际应用题 迁安第一初级中学 杨玉新 例1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 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 (填 “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 位置 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 点挂4个钩码如图4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看左、右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乘积相等,则杠杆平衡;若乘积不等,那么杠杆将向乘积大的一边下倾。 答:(1)右 (2)例:①2个钩码挂在“6”处; ②3个钩码挂在“4”处等 例2: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 答:C 图4

例3: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5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填“A ”、B ”或“C ”),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 答:C 省力 动力臂l 1如图6所示 例4:如图6所示,O 为杠杆AC 的支点,在O 处挂一小球,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 1的力臂L 1,并画出F 1。 点拨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要想用的动力最小,则要求动力臂最大。 动力臂最长的条件:①作用在杠杆上的 动力的作用点离支点最远;②动力的方向与 支点跟作用点的连线垂直。 答:最小动力F 1应在离支点最远的C 点,最 长的动力臂应为OC ,F 1的方向应垂直于OC 向上,如图7所示。 例5: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 柄上(如图8),这是什么道理? 答:这样可以增加动力臂的长度,从而更加省力。 图 8 图 7 图 7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第一节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四、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木棍、铁架台、杠杆、钩码、杆秤、水果、汽水瓶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介绍: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 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课本)。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看书观察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认识杠杆的几个科学术语: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一、实验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把质量分布均匀杠杆的______ 作为支点. ②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 会失去平衡,那么以下做法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C.左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③小明改用弹簧测力汁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____ 1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钩码重0. 5N) 【答案】中点 C 大于 2.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①实稔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 调(填“左”或“右,直 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试卷 第I页,总8页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刀点挂 ___ 个相同的钩码。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 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_____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 3.美裕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以下的操作:

(1)实验前,她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o (2)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3)杠杆平衡后,美裕在如图甲所示的4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占位置挂上 _____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果再在刀、占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_________ 端将会下沉。此后,美 裕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斜向下拉,清在图中画出拉力花及该拉 力的力臂若每个钩码重I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行条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填一填 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 阻力是:______ _____。 动力臂:______ _____。 阻力臂: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 4设计实验

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 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 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6.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 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 1/N 距离L 1/cm 阻力F 2/N 距离L 2/cm 1 2 3

201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

201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1 1、(2017苏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 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_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如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2、(2017莱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实验小组在正确操作过程中,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小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 (3)把图乙中A 点的钩码取下,在A 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时,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当拉力F 向左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 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红同学采用了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下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8?贵阳)人们应用不同的简单机械来辅助工作,正常使用下列简单机械 时说法正确的是() A.筷子可以省距离B.所有剪刀都一定省力 C.定滑轮可以省力D.撬棒越短一定越省力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从而判断选项正误。 【解答】解: A、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故A正确; B、剪铁皮用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理发用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所以,剪刀有省力的,也有费力的,故B错误; C、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力,故C错误; D、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省力的多少取决于动力臂的长短,撬棒越短动力臂越小,越费力,故D错误。故选:A。 2.(2018?广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一直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在测力计转动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

【解答】解: 将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 故选:C。 3.(2018?湘西州)如图所示,大熊和小熊坐跷跷板。如果它们脚不着地,跷跷 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 B.大熊和小熊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他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分析】由图可知,大熊和小熊重力关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它们重力与各自力臂的乘积关系,从而可知它们到支点的距离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大熊重力应大于小熊的重力,故A错误; BCD、由题知,它们脚不着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它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故C正确; 熊对跷跷板压力大小等于各自的重力,所以大熊的力臂小于小熊的力臂,即它们到支点的距离不相等,故B错误; 综上所述D错误。 故选:C。 4.(2018?潍坊)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中考物理试题—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中考物理试题—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巴中大佛寺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 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啊一根 (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无法确定 2.如图,一直杆可绕0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 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3.如图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一固定定滑轮, 另一端用线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从A端逐渐向右移动至B端, 但始终使木棒保持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T(棒和悬线足够长)()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4. 有一不等臂天平,当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内时,右盘放质量为m1的砝码,天平平衡;若将物体放在天平右盘内时,左盘放质量为m2的砝码,天平平衡,则被称物体的质量为() 5.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 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 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端将下沉。 7.如图,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的动力,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阻力F2的方向以及F1的力臂L1.8.如图,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9.如图,O为支点,动力F作用在杠杆上,画出使杠杆平衡并且F最小时F的方向及对应的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 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___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 的位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 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 免 对实验的影响和便 于 。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B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 格。 (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 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 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 。 (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 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3、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 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 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 应在B 点挂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 点和B 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0靠近一格,杠杆会 (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次数 F 1/N L 1/cm F 2/N L 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平时吃放用什么来夹食物哪!我们写字用的笔,都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还有乘坐的飞机高铁等这些交通工具里也包含的有简单的机械。我们今天就来开始我们的简单机械的学习吧!大家有信心掌握今天的知识吗 二、新授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人移动石块 问题1:人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问题2:人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问题3: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强调力臂的画法: ·找支点;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一个杠杆探究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力的大小情况。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题练《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版)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探究题 1.一班的同学们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请你帮 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1)未挂钩码前,他们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可将杠杆右 侧的螺母向______ 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 在______ 位置平衡,此时杠杆所受重力的力臂为 ______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在此后的实验中,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旋动 两侧的螺母是杠杆恢复平衡. (3)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 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 .(填写字母)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4)沈青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 和l2=30cm;他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探究结论.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2N,当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N。 3.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1)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则他应把杠杆右端的

平衡螺母 向______(左/右)调节。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改变动力或动力 臂的大小, 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如表: 分析上表,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______。 (4)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做如图b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上表中得到的规律。请你 对此做出评析:______。 (5)如图c,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他这样做 的目的是______。 A.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B.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4.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发现杠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保持静止,此 时杠杆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好后小明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小红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同学们讨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