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最新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最新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最新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速

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6)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三、骨筋膜间区综合征:

是四肢骨筋膜间区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与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预防措施:

患肢疼痛性质、患肢肿胀情况、患肢感觉情况、压痛及牵扯痛、患肢皮肤颜色、患肢血液循环患肢功能、患者生命体征正确使用脱水剂。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

指血液在下腔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预防措施:

1、严密观察肢端皮色、皮温、感觉、活动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情况。机械性预防

告知病人禁忌吸烟,预防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

2预防性用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如:血栓通,注意滴速的控制。

3、协助患者穿弹力袜,加压弹力袜。穿着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

部。或者间歇使用外部加压器,足底静脉泵可迅速挤压足部静脉,增加血流速度。

4、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肢体肿胀较甚者,术后第2天,可行足部及小腿腓肠肌处毛巾湿热敷。静脉穿刺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争取一次成功,静脉输液时尽量避开患肢。

五、排泄异常:

1、便秘:粪便干硬,腹部较硬且紧张,可触及包块,肛诊可触及粪便。有时伴有头痛、腹痛、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佳、舌苔便后等。

2、粪便嵌塞:病人有排便的冲动,腹部胀痛,直肠肛门疼痛,肛门处有少量液化的粪便渗出,但不能排除粪便。

3、腹泻:疲乏、肠痉挛、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急于排便的需要和难以控制的感觉。粪便松散或呈液体样。

4、肠胀气:腹部膨隆,叩诊呈鼔音、痉挛性疼痛、呃逆、肛门排气过多。当肠胀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

5、尿量异常:多尿、少尿、无尿。

6、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7、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病人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样包块,叩诊呈实音,有压痛。

8、尿失禁:尿液不自主流出。当膀胱尿液充盈达一定程度,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或者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也有少量尿液流出。

淤血红润期: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或者减压贴保护。

炎症浸润期: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先覆盖透明贴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避免局部继续受压;热疗促进上皮组织修复。

溃疡期: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

六、自控镇痛泵使用异常:

预防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术前详细向病人介绍镇痛泵的作用、原理和镇痛效果,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泵,在使用期间或早期床上活动时避免翻身过剧或拉扯,以免留置管及贮药器松动或移位,或摔坏镇痛泵。

2、确保镇痛泵正常工作:妥善安置好镇痛泵及其延长管,经常检

查镇痛泵的工作情况,防止导管受压、打折或脱出。仔细观察储液囊有无破裂或药液流入外壳等异常现象,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给予更换。使用镇痛泵应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检查导管情况。

3、恶心、呕吐:较为常见的副作用,是由于镇痛药物兴奋延髓化学感受器而引起的。护理上我们注意解除病人的心理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同时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清洁,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

4、皮肤瘙痒:是由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对一些特异性机体有致敏作用,诱发组织胺释放而引起皮肤瘙痒。我们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皮肤护理,出汗多者勤擦洗、勤换衣物,防止抓伤皮肤。

5、排尿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下腹部按摩、热敷,用温水冲洗会阴等刺激排尿措施,如果刺激排尿效果不佳,应及时给予导尿。一般对实施术后镇痛泵持续镇痛的病人,应常规留置导尿管至镇痛结束后方可拔管,拔管前必须训练膀胱功能。

6、腹胀、便秘:由于镇痛泵中含阿片类药物,有抑制肠蠕动的副作用,除了遵医嘱给予番泻叶泡服外,同时协助及鼓励患者多翻身及下床活动,适当增加饮水量。

未达到舒适目标,应采取如下措施

1、检查泵内药物容量,如未见药物逐渐减少,应检查导管有无

堵塞;

2、如药物逐渐减少,应检查导管个连接段有无漏夜;

3、如连接处无漏液应检查针头是否在静脉中穿刺点有无肿胀;

4、如均无可见异常报告医生调整镇痛方法或药物配方。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选取本院132例骨科手术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并发症不同方法确诊及治疗,临床症状组死亡率45.45%,明显高于实验室检查组的4.55%及影像学检查组的11.36%,且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结论:骨科患者受接受手术治疗,脂肪栓塞出现再施行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好,并发症也较少;治疗时首先考虑对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的治疗,也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标签:骨科手术;并发症;防治原则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脂肪栓塞综合征和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1]。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往往易忽视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诊断并作进一步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者最终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本文选取了70例施行骨科手术患者,旨在探究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32例,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龄22~72岁。术前检查出患者既往病史:高血压患者5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7.88%;心脏病患者4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0.30%;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2 2.7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7.58%;糖尿病患者6例,占总患者比例的4.55%;其他病史患者4例,占总患者比例的 3.03%。 1.2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资料,记录下有关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分析这些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关系。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每组44例。 1.3 治疗过程对于轻度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后的疼痛与紧张感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患者会因此出现疼痛现象,可先采取阵痛、镇静的方法缓解患者痛感,如心率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快,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心脏病患者骨科术后行PCEA镇痛,疼痛缓解留置引流管平均 2.2(2~3)d。因术后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少数患者会因血栓脱落死于肺栓塞,对于该部分患者可遵循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使用小剂量抗凝剂,与此同时加强心功能检测。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骨科术后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呼吸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

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常见并发症处理

目录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l 2、使用吸引器并发症预案及处理 (23) 3、使用除颤仪并发症预案及处理 (24) 4、使用输液泵并发症预案及处理 (25) 5、输液泵的操作流程 (26) 6、微量注射泵操作规程 (27) 7、电动吸引器操作程序与保养 (28) 8、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29)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测体温(口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体温表破损 预防: ①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②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③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有人看管。 处理: ①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黏膜完好程度。 ②立即报告护士长。 ③嘱患者漱口、吐出。 ④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二、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窒息预防: ①意识不清者禁漱口,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只用1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 ②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 ③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 处理: ①呼救报告医生。 ②取出异物(用手,血管钳,吸引器等)。 ③给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拍背。开放气道,给氧,必要时人工呼吸。 2)黏膜损伤

预防: ①夹棉球方法正确,不能用钳子直接接触黏膜. ②擦洗动作轻柔。 处理: ①损伤黏膜处出血者立即止血。 ②保护受损黏膜(用西瓜霜等)。 三、保护用具使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床栏致伤及床栏损坏 预防: ①护士每班检查床档功能。 ②患者肢体与床档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③教会照顾者正确使用床档,确保安全。 处理: ①报告护士长、医师。 ②按医嘱对患者碰伤肢体进行检查,必要时拍片,明确诊断。 ③立即报修。 2)约束带致伤及肢体淤血预防: ①注意约束松紧。 ②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③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处理: ①报告护士长、医师。 ②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 ③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第三版)-胥少汀

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骨科手术学 定义:研究骨与关节损伤、筋伤、骨病的手术治疗。 特点: 1.实践性强。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多。 2.规律性强。局解及入路。 3.发展快。内固定器械。 骨科分类及常见手术 1.创伤: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脊柱外科:椎体融合术,脊柱侧弯固定矫形术 3.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术 4.手、显微外科:断肢(指)再植术 5.骨肿瘤:瘤体摘除术 6.小儿骨科 7.骨疾患 骨折 1.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分类: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T形骨折、粉碎骨折 3.治疗原则 -复位: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 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都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 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成为切开复位。切开复位只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常用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等。 2.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可吸收螺丝钉、髓内钉或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 -康复治疗 第一章骨科手术一般并发症 1.休克 2.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3.血源性感染 4.术后肺感染、肺不张 5.压疮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修订版)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射人体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但注射给药会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工作中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以下为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临床表现:主诉疼痛。 2.预防措施 (1)注重心理护理,向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配合。 (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2.处理方法 (二)局部组织反应 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2.预防措施 (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3.处理方法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虚脱

3.处理方法 (1)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2)拔针后注射点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却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痛痒,可触及硬结。 2.预防措施 (1)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2)注射深度和角度适宜。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3)操作前应检查针头是否锐利、无倒钩。 (4)注射点选择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5)注射药量一般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6)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3.处理方法:已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三)低血糖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2.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创伤骨科常见护理诊断及处理

骨科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 定义:1990年第9次护理诊断分类会议给护理诊断的下的定义是: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三部分陈述:即PES公式:P(problem)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E(etiology)病因即相关因素、S(symptoms or signs)症状和体征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 护理诊断的排序 ....... 排列顺序就是将列出的护理诊断/问题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一般将威胁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依次排列。 首优问题→中优问题→次优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危险但尚未出现的问题不一定都是不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临床常用到的护理诊断 1.疼痛:舒适的改变疼痛 护理措施:做好疼痛的评估工作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以减少和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 2)疼痛较轻时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 3)合理使用止痛剂,注意观察、预防、处理不良反应 4)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述说,耐心解释疼痛原因,可能情况下告知疼痛维持的时间,给予心理安慰。 5)尽量在止痛剂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内(肌注30分钟后,口服1小时后)安排所需的治疗活动,如翻身、下床走动等 2.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病程长、治疗费用、学习工作中断或顾虑肢体伤残有关 3.活动无耐力 4.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及抵抗力下降有关。 5.恐惧 6.生活自理缺陷:1)沐浴或卫生自理缺陷2)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3)入厕自理缺陷4)进食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1)活动无耐力,体力和耐受性下降;(2)神经肌肉受损;(3)肌肉骨骼受损;(4)疼痛不适;(5)感知或认知受损;严重焦虑、抑郁。(6)移动能力受损; (7)可活动状态受损。 7.营养失调 8.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1)暴露在热的环境中;(2)剧烈活动;(3)药物或麻醉;(4)衣着不当;(5)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 (7)脱水;出汗能力减低或丧失。 9.清理呼吸道无效 10.睡眠形态混乱:(1) 疾病因素,如心肺疾病致供氧不足,神经衰弱等;(2)心理应激;(3)工作、生活、学习负荷过重;(4)环境改变;(5)焦虑、恐惧。 11.气体交换受损 12.皮肤完整性受损 13.排便异常:便秘 1)指导并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2)术前3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建立正常排便总则 3)预防便秘:摄取充足的水分,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有便意时及时排空、勿憋大便 4)发生便秘的处理:肛门注入甘油10~20ml;便秘伴有肠胀气者用肛门管排气;在软化大便的情况下液状石蜡油保留灌肠;戴手套,用手指挖出粪便

肛肠手术后的常见的8个并发症

肛肠手术后的常见的8个并发症 1.疼痛 肛门术后的疼痛分两种,反射性痛和炎症性痛。因为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属脊神经支配,痛觉非常敏感,所以手术创伤和炎症刺激都可导致疼痛。疼痛有以下原因: (1)患者因恐惧,对疼痛极度敏感,肛门括约肌处于紧张状态,稍有刺激便可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手术时和术后换药。 (2)术后感染,创口水肿,便秘、异物刺激亦可引起疼痛。 (3)肛门狭小,大便时用力撕裂肛管皮肤引起疼痛。 (4)创伤面较大,愈合后瘢痕过重,瘢痕挛缩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 处理:对轻度的疼痛不需处理,疼痛剧烈者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如口服或注射强痛定等止痛药。排便困难者服乳果糖。瘢痕性疼痛,轻者无需处理,重者用中药坐浴熏洗。炎症性痛行抗炎治疗,如炎症已化脓应及时切开。 2、肛门水肿 肛缘水肿也是肛肠手术后常见反应,水肿后会加剧肛门疼痛,水肿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手术时肛缘组织过多被切除或结扎、切口过多及切口选择不合理等,致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 (2)肛缘静脉团剥离不充分。 (3)术后敷料填入不均及大小便困难,下蹲过久。 处理:轻度的水肿都可以慢慢自行吸收,不必反复去修剪。可以口服迈之灵,用祛毒汤外洗,局部换药时用40%高渗盐水湿敷,或用金黄膏外敷。水肿甚者,可手术作减压切口。 3、腹胀

肛肠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主要有: (1)麻醉,尤以腰麻和骶麻明显,出现在术后当天。 (2)包扎创口的敷料过多过紧,使肛门无法排气。 (3)术后卧床,肠蠕动差。 (4)过食奶、糖等食品。 处理:先用腹部热敷,在征求医生同意后适当松弛包扎创口的绷带,也可请求医生给予肛管排气,必要时口服理气助消化药,木香顺气丸,四磨汤等。 4、发热 主要原因有: (1)术中失血、出汗失液,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冒发烧。 (2)术中使用的药物反应,如一些硬化剂和枯痔液。 (3)输液反应。 (4)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局部感染。 处理:先查明是否局部感染,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肛门局部检查一般可以确诊。若确为局部感染,应及时予以感染部位手术切开,全身抗感染。若不是局部感染,再考虑其他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若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体温不超过38°C者,应考虑为药物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一般5~7天可自行缓解。 5、便血 肛肠手术多是开放伤口,主要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术后几天时间每次排便时少量出血,便后自止,属正常情况。若出血不止,应立即找医生处理。肛肠术后便血有以下原因: (1)术中遗忘小动脉未结扎或术后结扎线脱落。 (2)创口包扎时未压紧。 (3)术后当日即排便。

骨科常见疾病

骨科常见疾病.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fracture) 一、定义: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二、分类: (一)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 (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髌骨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 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未通过全部骨质。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青枝骨折8.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四)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

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五)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六)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 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压缩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 粉碎性骨折。 (七)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三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三周以上的骨折。 三、临床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2)异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四、骨折治疗原则: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9986194.html,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龙章黎品基陈炎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选取本院132例骨科手术患 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并发症不同方法确诊及治疗,临床症状组死亡率45.45%,明显高于实验室检查组的4.55%及影像学检查组的11.36%,且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科手术;并发症;防治原则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脂肪栓塞综合征和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1]。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往往易忽视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诊断并作进一步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者最终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本文选取了70例施行骨科手术患者,旨在探究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32例,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龄22~72岁。术前检查出患者既往病史:高血压患者5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7.88%;心脏病患者4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0.30%;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2 2.7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7.58%;糖尿病患者6例,占总患者比例的4.55%;其他病史患者4例,占总患者比例的 3.03%。 1.2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资料,记录下有关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分析这些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关系。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每组44例。 1.3 治疗过程对于轻度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后的疼痛与紧张感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患者会因此出现疼痛现象,可先采取阵痛、镇静的方法缓解患者痛感,如心率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快,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心脏病患者骨科术后行PCEA镇痛,疼痛缓解留置引流管平均 2.2(2~3)d。因术后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少数患者会因血栓脱落死于肺栓塞,对于该部分患者可遵循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使用小剂量抗凝剂,与此同时加强心功能检测。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骨科术后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呼吸循环治疗外,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3],还需追加肺栓塞的治疗,在有症状的30 min 内进行气管插管,必须建立人工呼吸道并给予有效的胸外按压,对其进行了气管插管同时给予

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术后出血预防措施 (1)手术时严格止血,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 (2)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 (3)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2、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1)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 (2)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 (3)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 (4)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 (5)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 (6)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3、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 (1)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 (2)术后再突然增加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

(3)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 (4)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4、肺不张预防措施 (1)术前锻炼深呼吸; (2)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 (3)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 (4)全麻手术结束前充分吸取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头侧位平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 (5)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体味排痰或给予药物化痰,以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6)胸、腹带包扎松紧合适,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 (7)注意口腔卫生; (8)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5、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术后指导患者尽量自主排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ml/天以上。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 6、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预防措施 (1)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 (2)高危病人,下肢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以促进血液回流; (3)避免久坐; (4)血液高凝状态者,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利伐沙班复方丹参或用小剂量肝素,也可用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 7、急性胃扩张的预防措施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培训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骨科手术中,预防休克时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体位(头和 躯干抬高°、下肢抬高°)增加回心血量。 2、骨科手术预防休克的措施有:、、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有:密切监测和观察患肢、、 、压痛及牵扯痛、、、及患者生命体征,正确使用。 4、骨科术后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严密观察肢端、、、 及足背搏动,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情况。 5、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肢体肿胀较甚者,术后第天可行足部及小腿腓肠肌 处毛巾湿热敷。 6、骨科手术后排泄异常的种类包括:、粪便嵌塞、、肠胀气、尿 量异常、、尿潴留、。 7、骨科术后确保镇痛泵正常工作:妥善安置好镇痛泵及其延长管,经常检查镇 痛泵的工作情况,防止导管、打折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切口感染预防措施中错误的是() A、患者戒烟戒酒 B、减少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 C、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越短越好 D、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以下()不属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A、术前皮肤的准备 B、双下肢不对称的肿胀 C、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的应用 D、手术持续时间 3、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与栓塞面积有关,如果栓塞面积在20%-50%之 间时,临床表现为() 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表现 B、可以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C、不严重,或者是较轻微的一些症状 D、严重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4、以下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建议中,()是正确的。 A、对于高危患者,使用低剂量抗凝药物,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或弹力袜 B、对于中危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和间歇性充气的加压装置加弹力袜 C、下腔静脉过滤器应该慎用 D、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5、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措施中的物理预防不包括() A、足底静脉泵 B、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C、加压弹力袜 D、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6、骨折后,反复整复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教学总结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 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 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 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 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 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 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 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 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 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 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 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 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 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 (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 <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 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 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 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 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 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 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6)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2017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 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 检查。 【分类】 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 1、I型骨折无移位; 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 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1)术后出血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 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

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 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3)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 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临床表现:病 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 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 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 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 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 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 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 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 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 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临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