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1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因为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目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乡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农村治理存在很多问题,极大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人才短缺,治理主体能力弱化。

农村治理关键是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短缺和社会治理主体明显弱化。尽管近年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同样面临诸多障碍,

社会治理绩效短期内也难以提升。

2、村民参与度低,自治后劲不足。

现在人们都将精力和心思放在个体发家致富上,对土地依赖性减少,对村庄关注度降低,对乡村事务热情降温,甚至连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都不愿参加。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病残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既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不少乡村的村委会选举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村民自治陷入了尴尬。

3、维权不畅,干群关系紧张

近年来,随着村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面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各种矛盾纠纷,村民对村干部怨言增多,村民维权行动有增无减。但由于村民表达诉求渠道有限,加上没有自己的代言组织,致使矛盾纠纷无法在基层和源头上得以化解。一旦基层维权受阻,许多人只好放弃理性表达诉求和法律解决途径,转而寻求越级上访,加剧了基层干群关系紧张。

4、监管不力,村官腐败时有发生。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6479451.html,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安小林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27期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农村社会则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应当积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基层,而农村则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完善加强,新时代的农村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种种、农村教育资源缺位、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故综合准确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应对与解决,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以及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社会治理发展 从目前的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发现,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作用,很多工作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行政力量加以推动,对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以及农村慈善救助等事务一般均由政府控制,由政府设置组织或者购买服务项目推动工作落实,如此一来既加大了政府压力又限制了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制约了社会自治的发展。 (二)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还不够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特别是很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才流失更大,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意愿相对淡漠,常常抱有“各自打扫门前雪”“事不关己”的心态,即便是留守家乡的精英人才,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自己如何发家致富上,对乡村事务关注度不高,久而久之导致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社会治理主体相对弱化。 (三)农村各類社会矛盾日显突出

[组织人事]当前全区乡村治理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组织人事]当前全区乡村治理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全区乡村治理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良好的乡村治理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引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治理为视角,通过深入了解我区乡村治理历史沿革,摸清党组织在当前我区乡村治理中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措施,为今后解决我区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XX区乡村治理的历史沿革 一是县政绅治阶段。这一阶段从1916年开始,到建国前结束。在治理模式上,主要由各村士绅替国家征收各种赋税和摊派,对下负责管理地方的公共事务,如教育、道路、赈济等,具有承上治下的职能。二是人民公社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创造性地把党支部建在村上,保证村有党支部、生产组有党员。主要由村党支部掌管着治村的主要权利,在许多情况下,管理委员会与党委会(党支部)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使得“大队”以上的“民主制”成为形式。三是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治理阶段。1980年村委会产生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前是村民自治的萌芽期和实践期。公社这一级机构转变为乡镇政府,而原来的“大队”和“小队”则转变成”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产生方式、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得到了全面的阐述,走上了一条组织农民、管理农村的新路。四是村民自治阶段。这一阶段从1998年正式实施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民主选举。在治理模式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对村民自治活动的领导,逐步形成了乡镇党委、村“两委”、乡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民等共同参与的治理主体;构建了乡镇党委、村“两委”、村民、相关社会组织参与、谈判和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党委领导方式科学化水平不高 一是选优配强干部精力不足。有的乡镇党委在本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在基层队伍建设投入的精力显得不足,对队伍建设、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培养发展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不深,致使农村发展所需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二是提供服务推动发展不到位。如今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程度、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空间,而部分乡镇党委没能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着眼,调整工作思路,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去管理农村,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了乡镇党委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三是推进工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和对策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存在 问题和对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和对策农村环境整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真正找准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美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桥头集镇人大对全镇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加大力度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综合整治。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投资约200多万元,投工5000多人次,动用机械500多台(次),清除垃圾死角400多处,整修河道1500多米,街道硬化2000多米,粉刷墙壁10万平米,粉刷树木3万株,拆除违章建筑320处。改厕、改水、植树造林等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可以说,全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局 良好,成效明显。 但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 足。 一是许多村干部思想认识不高。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的意识提高起来,甚至有少数村干部竟然说:“搞这个干什么啊,都是形式,农村就是农村

哪能和城市比”。直至出现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二是宣传不到位,群众陋习难以根治。大部分村(社区)没有任何的净化、美化宣传标语和宣传氛围,许多群众对家园美化观念不强,垃圾随处乱 扔,农村习惯难以改变。 三是整治不彻底。注重集中整治,轻视日常管理,总是把工作只做到应付检查上的突击清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村级保洁员队伍形同虚设,部分村庄和路段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反弹。 四是专项的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畅。政府每年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的投入,但少数村(社区)没有把此项资金全额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另一方面保洁员工资偏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导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步履艰难。五是队伍不健全。乡镇农环工作人员偏少,镇区主街道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车辆乱停放等执法力 度比较薄弱。 六是设施不完善。缺少果皮箱、环卫手推车、清扫车、洒水车等环卫专用设施。垃圾桶管理不善,利用率不高,垃圾乱倒现象再所难免。因此,加强农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目 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具有 一定的秩序化特征,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下,阐述了美丽乡 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的发布,我国的农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造成了农 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使得农村 生态文明逐步走进了公众视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党和国家在规划和投资上作 出了大量努力,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难以 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背景下考 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的绿色转型。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途径。在 建设美丽文明乡村的进程中,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把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 了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其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稳定 有序的环境保障。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强调 要顺应历史发展,体现人文精神,培育乡风文化。和谐文明祥和的乡村能为乡村 全面振兴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保障。其三,为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 基础和思想支持。2018年2月4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大力推动“三农”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文 化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 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 2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指引 一般来说,乡村建设理应有着完善的规划作为指导,确定房屋建筑的位置、 功能、风格等细节,这样当建筑建成以后就会高低错落有致,充分彰显出乡土特色。然而在乡村地区私搭乱建的现象较为严重,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严,尚未出台 严谨的乡村建设规划细则,有些建筑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就拔地而起,甚至部分村 民会随意占用耕地来搭建建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整改工作增 加了难度。 2.2乡村经济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目前,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 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严重不足,有朝着“空心村” 发展的趋势,并且农村留下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知识、有技术 的人才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这一情况可 能还会延续。 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鼓励企业进驻乡村,为乡村带去技术、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面临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 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最新分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各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以期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本文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一、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1.乡村治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当前农村的治理模式名义上是村民自治,实际情况基本上是以“乡村致富带头人”+“乡镇包村工作队指导”的模式开展上传下达的基本工作,工作任务呈“上传下效”,工作形式往往多于内容,“上头千根针,万条线”纷纷落地于村居组织。而乡村实际治理效果如何评价,不少地方往往以重经济增长而其它方面不出问题即可等应对方式。同时,有的忽视了乡村社会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造成了村级自治组织的准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村级组织更多的是充当乡镇政府代言人而不是村民代理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村干部出现*败问题。 2.农村传统文化的流失与道德长期缺失导致文化断层与人文关怀的缺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以乡村能人为致富带头人来,不少地方村级干部带头并支持农民发展经济的模式刚开

始起了不少作用,但因其中由于文化因素和法纪制度的缺失,导致不少村级干部缺乏敬畏与底线意识,往往就造成了文化素质与个人操守的随意性与低俗性,缺乏法治思维、缺乏人文关怀与感情用事成为其治理能力的缺陷。 3.当前乡村低水平就业与收入仍是制约乡村治理与发展的难题。农村人才外流与本地职业技术教育的缺乏导致农民的就业质量不高,甚至个别地方青年农民陷入半失业人口态势,加上仍然缺乏内容形式丰富、健康的文体文化、精神生活等引领,也是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因素 二、关于加强乡村振兴治理体系的意见建议 1.改变“农村能人治理”的评判标准与治理方式。应对农村干部的选用评价与考核加强其对法治观念、公共服务思维、文化敬畏与传承方面以及村民认同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推荐。同时,加强农村干部的法治知识、人文方面的学习,加强村民的普法认知与卫生习惯与道德榜样的树立,把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人文、道德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2.加快对职业农民支持,大力培养村民的职业化教育。鼓励并奖励高校教师及企业家下乡,切实为农民致富举行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方面补贴。要让农民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并且让技能更多获益,同时创新土地租期入股的方式,要让农民分享农村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生态环境与村民致富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农民对职业技术的认同与承接。 3.鼓励退休干部回乡参与乡村书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传承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目前我乡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英”。他们一起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强制化特点。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例如:XX社区某段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环境整治,对于这样一个决策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名乡镇干部、1-2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偶尔会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村民自治程度较低。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力不足。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寻租现象。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层自治组织。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两委”班子自治,群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

题。三是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规范,治理主体的决策和权力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造成治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村社区发展较慢。 (二)基层自治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目前我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主要是以“村两委”研究制定、落实乡村各项事务,村监委负责监督。实际操作过程中,“村两委”表现比较强势,村监委对本村事务监督弱化。不能独立自主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受村主要领导制约。二是村委会设置的管理部门多而散,人员多,不能集中力量,办事效率低,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弱化。优良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乡村治理的约束性不断减弱,以前村民自觉筹资投劳,进行村公共设施建设,遇到争端和利益冲突,总会相互礼让,随着市场经济的兴盛,村庄道德规范被物化。今年新完善的村规民约要在乡村治理发挥作用,成为群众共识,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四)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治理经费。我乡大多村(社区)的集体经济较弱,有的小组甚至负债亏损严重。乡村治理保障资金投诉是关键,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达成预期自治目标的实施以及达成。 三、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一)注重改善和

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资源·环境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 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赖柄范 (荆州区八岭山镇人民政府,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为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将综合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土地流转;劳动力流失[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城乡融合的进程,更会影响到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产业也在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桎梏着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党和国家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农村经济也将再一次迎来腾飞的契机。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探讨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近年来兴起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因组织结构松散,混乱的内部管理机制、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所以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的格局。1.2 土地流转效率低 1.2.1 社会保障供给薄弱,农地流转意愿不强。一是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 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二是加上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与城市在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无形中加剧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在流转土地上“有所保留”,往往是把条件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耕种。三是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之间形成的剪刀差,导致有承包意愿的农户望而生畏。 1.2.2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一是农村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管理主体对土地管理和监管上存在失位,乱作为和不作为致使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得不到真正发挥。三是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1.3 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农村目前的人口构成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用工、物价、土地成本上升,暂缓了对内陆地区进行开发与投资的步伐,从而降低了劳动力返乡的吸引力,从事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也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影响,致使农村产业发展缓慢。1.4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量,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赖柄范(1993—),男,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赖柄范: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当前乡村治理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

当前乡村治理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学界对影响乡村社会的自主性较有共识。关于乡村治理,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但也有学者认为,最佳的乡村治理模式可能需要自下而上来完成。对宗族对治理的影响,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不同的意见。对两委关系及其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大家的认识基本倾向统一,认为现行的改革试验值得鼓励,也有学者提出应从重新厘定两委职责入手。对我国乡村治理如何更好地借鉴国外经验,现行研究围绕乡村公共品提供机制、政府间权责分配、规范化的程序和监督多方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自主;治理模式;宗族;两委关系;基层组织建设;国际比较 A Review about Rural Governance Research ZHENG Yu-gang1 ,(Yichun University , Yi chun , Jiang xi 336000 ,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ve the mutual recognition affects the village society independency . About rural governance , some scholars proposed the different pattern, but also the others maybe have different appoints. Toward the influence of patriarchal clan to the government, scholars have Positive, negative and neutral different opinions. To two committee relations and the influence which constructs to the primary organization, everybody can understand eachother, and thought the present reform experiment is worth encouraging, but someone advised to arrange two committee responsibilities. About how our rural self-government can profit from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well, the present research on the village public afford mechanism, the intergovernmental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孟军 摘要:从方法论的层面看,乡村治理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二是制度视角和行为视角的研究。而从反思的视角看,乡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度借助西方的学术话语,基于本土的创新不多;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两难困境。因此,要深化和拓展乡村治理的研究,必须注重消化和吸收西方的理论,立足本土资源和乡土中国的传统,重视理论的创新和理论资源的本土化建构;与此同时应当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融合——中层理论的研究。关键词: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制度研究、行为研究、西方话语、本土创新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研究:总结与反思 孟军 “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层面。自从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逐渐解体之后,“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的乡村管理模式逐渐消失。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后来,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转变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转变为村民小组。国家政权的末梢收缩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格局,从而开始了新的乡村治理进程。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研究乡村治理著作、文章不胜枚举,但是从方法论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总结性和反思性研究尚少。本文探讨乡村治理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作者的反思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乡村治理研究方法论的两种维度——文献综述的视角 徐勇认为,在古代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并没有构成社会和政治问题。只是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传统因子的“三农”问题才显得格外突出。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农村的衰败导致了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主要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的研究。在1950-1970年代,国内的研究几乎停滞,国外的研究转向香港和台湾,进展缓慢。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进程加速和西方社会科学成果的大量引进,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1]乡政村治格局的确立、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大大刺激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10个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10个模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只有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 推进“产业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全面发展,尤其是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其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进而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对于乡村振兴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一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三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 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四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 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 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执行制度不严、挥霍公款现象严重、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先后推行了账前凭证审核制度、村级招待费零管理制度、村级两委交叉任职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以支代收。很多村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收税费等任务,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顶。二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三是白条支出。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 (二)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BP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三)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2年底,该村级债务120万元,人均债务0134万元,其中:两年以上欠款占70%,基本上是呆账;无头账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四)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五)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六)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煤炭形势的好转,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有的村干部为了“讨好”村民,大肆分钱分物,既按人口、又按户数,还有的按劳力、承包地面积。这样,村集体没有积累,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力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广大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各种宴请纷至沓来。面对应接不暇的宴请,水涨船高的礼金,攀比之风让广大群众叫苦不迭。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倡导农村文明社会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互助互济传统美德,以基层农村为重点,彻底向婚丧嫁娶奢侈攀比不良风气宣战,在基层农村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崇廉尚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婚丧喜庆事宜名目繁多。部分农村(社区)群众在婚丧嫁娶喜庆活动操办过程中大操大办的现象开始突出,在群众中,出现了一些祝寿、生日、满月、乔迁、升学、参军、购新车、进新房、做赕等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甚至将宴请范围扩大化。 (二)铺张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社区),在婚丧事操办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铺张浪费现象,如当前群众在举办婚庆事宜时,一般设有12道菜以上,酒席费用高,菜量过大,一般8人一桌酒席的饭菜吃不完,有的以长时间,化整为零搞预请、事后续请、分批宴请,造成很大的浪费;群众利用新人或死人给活人争体面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父母给子女操办婚事,比阔气、讲排场,认为结婚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一定要办得体面像样。张家这样做,李家也跟着学,你请我请,一家看一家,一家比一家,相互攀比,花费惊人,仅彩礼及烟花爆竹费、打歌费三项一般需要万元、几万元。部分干部群众在丧事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富有、体

面和气派,造成铺张浪费,不同程度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 (三)群众负担沉重。在办理婚丧喜庆事中,已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人情消费“礼尚往来”、“水涨船高”,礼金数额直线上升,从过去的20元、50元,如今上升到最少100元,机关干部则少则200元,多则数百元。已经演变成一种“钱多就是朋友,钱少就是小人”的陋习,“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由人来人往向情来情往发展的不良习俗,致使不少群众在“人情风”面前不堪重负,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有的群众为了不得罪亲朋好友或为给自己撑面子,不惜借钱随礼、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尽管近几年我县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就大多数工薪阶层或农民家庭而言,婚丧事大操大办无疑是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陈规陋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造成了致贫或者返贫主要原因,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原因剖析 (一)攀比心理所致。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部分人思想理念陈旧,互相攀比,虚荣心作怪,婚丧嫁娶总想讲排场,搞得热热闹闹,以显示自己的身价和地位,有的家庭的确经济比较困难,无力大操大办,家中无钱,宁肯借钱也要赶上潮流。但碍于情面,还是到处借钱铺底请客,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二)补偿心理所致。由于人情风越刮越盛,人情债越积越多,一些人认为原来送出去的礼金太多,遇事不操办自己会吃亏,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之事,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在行动上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慢慢变得麻木不仁,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了不正之风。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乡村公共服务研究 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宏观室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中国乡村治理主要问题概述(一)乡村治理的基础性认识问题乡村治理的本质是乡村社会公共资 源的配置。公共资源包括社会文化习俗、政治经济制度、自 然资源及财富、政府及各类公共机构的财政及服务能力等。 保障经济高效运行、社会权利平等以及社会关系和谐,是社 会治理的基本目标。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是相对明晰完整 的财产权制度。通常,限定在竞争性领域,私有财产制度更 有利于经济高效运行。但很多国家只是在法律文本上支持这 种制度,而社会治理方式则容忍对财产权的多种侵害。社会权利平等包括就业机会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政治意愿 表达平等、基本生存权利平等等。这些权利平等会给人们提 供相对公正的发展机会,但却未必一定能保证人们更为看重的“经济平等”。以货币 价值衡量的三类经济平等有很不相 同的意义。可支配财富占有平等、收入平等与生活消费平等,这三者的意义很不相同。在 一个相对公正的社会里,反映这 三种平等的基尼系数会依次降低,即一个社会的可支配财富占有的基尼系数可以高一 些,但生活支出的基尼系数应该低

一些,这意味着富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没有用 于消费。投资的意义不仅有私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所以,仅仅用财富占有的基尼系数来反映社会平等状况是有缺陷 的。收入平等不仅要看年收入差距状况,还要看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状况,例如中国 城乡年收入差距显著大于城乡居民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差距,即城市居民的劳动时间 要长于农 村居民。这个道理不清楚,就会犯政策导向错误。社会和谐或稳定绝非只是社会不发生对抗法律秩序的冲突,尽管很 多人对社会稳定做这样的理解。在收入水平低下、经济部门的权力与公共权力高度融合 的社会共同体内部,通常会存在严重人身依附关系,且这种关系往往独立于文明社会的 通行规则,而具有奴役性。这种关系在落后的农业社会是通例,民主选举等现代文明规 则实际上很难嵌入,村庄容易产生封闭性。如果有城市化条件存在,村民进入城市是逃 离依附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如果无收入、低收入人群没有得到就业与社会保障支 持,这些人群会边缘化,会依附于黑社会力量,并腐蚀警察力量。若存在上述条件,城 乡社会的不和谐会是常态。当发生政府财政危机、收入分配不平等引起普遍抱怨时,一 旦有偶然因素诱导,社会就容易产生民间与政府之间有组织的对抗。(二)中国乡村 社会及其治理的特殊性当今世界有各种不同的乡村社会类型,如欧美的高度专业化的 乡村社会,南亚及非洲的部落型乡村社会,拉美的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必需的水资源、土壤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农业农村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物质流等渠道广泛扩散,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农业农村污染亟须治理。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 1.1污染企业的“上山下乡” 随着工业用地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区环保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污染企业逐步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一些“小散乱污”的“村中厂~”,管理混乱,污染严重。一些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田边水沟,严重污染了厂区周边土地;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跑冒滴漏、危废乱堆乱放等现象,严重污染周围水源和土壤。 1.2高污染化学品的超量使用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我国每公顷土地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4倍,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高污染化学品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给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带来很多严重问题,而且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危险废物的非法倾倒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特点,将危险废物长途运输至偏远的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农村成为危险废物“下乡”的聚集地,危害严重。 2治理对策 农村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主体,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元共治。 2.1环保教育和激励机制推动全民共治 一是必须加强老百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惠民程度,充分调动其参与整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引导村民去发现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并督促整改提高,通过活动让村民从中获得幸福感。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四是在学校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把生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手牵大手,共建生态农村,五是制定举报奖励措施。广大村民对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能够最早感知,相关部门门应制定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2.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退化,是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之一。而生态农业具备农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可以提升生态

农村垃圾治理的问题和建议

高安市农村垃圾治理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的关键工作,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今年6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农村垃圾整治为重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9月19日,市委、政府再次召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到10月15日,全市已开工建设垃圾焚烧炉50座,其中正常运转15座;购买垃圾桶71069个,新建垃圾池3033个,购置清运车辆56部,聘请村组保洁员3312名、垃圾清运员263名,配备板车2069辆,保洁工具3312套。如今农村卫生面貌发生较大改观,陈年垃圾得到了集中清理,随处映入眼帘的塑料薄膜得到明显的改善。为配合全市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项调研,提出了农村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较落后,有待提高。少数地方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将垃圾治理当作短期大扫除运动来抓,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部分地方宣传发动不到位,村民整体环境意识差,整治工作缺乏村民的主动参与,部分百姓把垃圾治理工作当作乡村干部的事,与已无关,甚至站在旁边对村干部扫除劳动指手划脚。社会整体对垃圾污染危害认识不足,在高安城市垃圾处理尚停留在简单填埋的情况下,农村垃圾整治必然会出现处理技术方案落后的问题。

2、垃圾处理水平低,有待提升。全市治理进度不一,八景、华林、石脑三个乡镇基础好,整治效果好,其它乡镇整治工作刚刚起步,有些地方到目前仅开展过一次大扫除活动,个别乡镇在镇村接合部还有大量陈年垃圾未清理。农村垃圾处理技术模式尚未建立,目前的大扫除采取就地简单焚烧的方式,二次污染留下隐患,甚至最关键的垃圾分类处理措施都没有在市人居办的治理方案中出现。 3、经费保障不确定,有待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是长期的工作,目前部分乡镇因为短期突击工作意识,采取单一的财政投入方式,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资金投入难于持续,经费保障有待规范。有些乡镇按农村户籍人口收取治理费用,对于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欠公平。 4、运行机制较落后,有待创新。目前的“组收集、镇处理”运行机制是由政府牵头组织聘请保洁员、清运员,这种政府直接参与的机制不利于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管理机制有待创新。 5、自治管理不健全,有待完善。在规范农村收费以后,农村自治功能尚不健全,农村公益事业逐渐萎缩,合理公益事业收费都要规避乱收费的嫌疑,在垃圾整治过程中存在收费难、处罚难,自治管理有待完善。 二、对策及建议 农村垃圾治理应遵循“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农户参与,社

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几对矛盾性的问题主要是:重学校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重理论知识提高,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重学科教学,轻思想教育;重眼前利益追逐,轻长远发展规划;重教师使用,轻人才培养;重计划,轻落实,搞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重考试结果,轻培养过程,反映了教育的功利性;重办学规模,轻办学效益,牺牲了教学质量;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人文关怀。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待解决: 一、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系琐事,办学迷茫。纵观现在的农村小学,很少有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作出如实科学的规划,某些学校即便是有规划也不过是搁置在档案里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很好地去执行落实。办学目标的含混必然导致学校发展的茫然,也必然导致学校水平的滞后,更严重的是导致学校文化的缺失。 (2)纸上谈兵,制度低效。1.制度的制定带有主观性,教师作为被管理者自然就成了制度管理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心声得不到采纳。2.缺乏公平性,执行制度的往往又是管理者,对管理者的管理又是制度留下的空白,造成制度执行中的另一个不公平现象。3.执行制度时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性。4.执行过程的随意性,许多制度长期处于“休眠”的状态,管理者处理事行一套。 (3)评价平衡,缺乏公信。1.评价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如校长或教务主任等领导。由于获得的信息不充塞,或被虚假信息所影响,他们很难作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2.评价往往是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这种以外在名利目标为导向的比较评价方式,对于同一条件下例外资历的老师也是不公平的。 (4)课改误区,新鞋老路。1.只强调学习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忽视了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无形中割裂了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导致理念与实际的脱节现象。2.误认为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凹凸还是要看分数,看升学率,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花架子走过场,一阵风的事情,因此依然是唯成绩是瞻,视考试为法宝。3.以事务管理为主,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