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表影响某人或机构名誉进行指责的报道,而不给被控方申辩的机会。

多媒体报道

通讯社

通讯社是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体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机构。

互联网

一个使用同一个通信协议(TCP/IP)的计算机网络,它能够使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互联交换信息。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狭义上就是指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广义的媒体融合,还包括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在信息渠道多元的情势下,把新兴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客观主义

指将客观原则绝对化,又称“纯客观”,指新闻报道中原原本本地记录和叙述事实,不考虑任何立场,不作任何主观判断,不顾及传播效果。反对“客观主义”:中国特有表述。

14交互性

受众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控制权,受众可以对获知的信息即是反馈,进行评价交流。15知情权

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16接近性

读者由于对报道的对象比较熟悉,或有某些相似点而产生的感情上的接近。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是指,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面对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心理上的接近是指,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是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的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17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中包含的能引起受众普遍关注(兴趣)的信息分量的属性。新闻价值是事实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或者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

18新闻的价值

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对传者的价值:宣传价值、交换价值等,也指新闻的社会效果。它体现了传者期望的新闻的社会效果

19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是指事实中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的属性,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利益取向,它解决了新闻能否被传播的问题

20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受众定位需要考虑受众区域定位、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受众的年龄定位、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等因素

21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新闻传播业)是人类运用一定规模的传播媒介,进行大范围的新闻采集、加工、复制和传播新闻,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经常性活动。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手段,以满足人们信息需要和反映舆论的社会公共事业,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它总体上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被作为一定阶级的舆论宣传工具。

22公有制媒体

公有制媒体为社会公共所有,保持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不受政府干涉。不播商业广告,以视听费(执照费)为主要收入。不以赢利为目标,以传播新闻、社会教育和传承文化为基本功,能致力于新闻的客观、公正和独立。坚持“社会公民”的受众观。

媒体核心竞争力:媒体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在媒体竞争中保持优势的独特资源,它是媒体人才、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等资源的组合。

频道专业化:指电视一个频道中由传播综合性内容向着相对集中传播某一专业性领域内容的经营方向转化过程。这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传播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媒体为适应消费市场、目标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细分的必然选择。

23“多数人的暴虐”

假定全体人类执有一种意见,而仅仅一人执有相反的意见,这时,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全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

当。

24党性原则

即在新闻报道中要求党的机关报必须捍卫科学理论、维护党的形象、宣传党的纲领和策略,使党的各项政策最迅速的和群众见面。

25指导性原则

新闻的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26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二,简述、辨析或论述

1两种新闻观的分歧主要在哪些方面?

1,媒体性质:社会公器还是阶级工具

2,媒体职责:提供新闻还是政府宣传

3,政府关系:媒介独立还是控制

4,媒体所有制:私有还是公有(政府所有)

5,自由与责任:何为前提

新闻学与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1.国内外对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他们存在“血缘关系”,一种认为并不存在“血缘关系”。我们认为,从两者关系来看,尽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而新闻学研究的也主要是其中的报纸、广播、电视,但传播学和新闻各自独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彼此取代

不同之处:①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②研究方法上:新闻学沿用传播人文学科的思辩型定性分析方法;传播学采用实验型的宣分析法。③研究对象: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的全过程。传播学和新闻学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独立。

2.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

研究对象:新闻传播规律与社会信息传播规律。媒介:窄与宽。研究方法:定性为主与定量为主。立足点:受众与传播者(关键)。产出成果:论文与新闻作品(最主要);论文、研究报告。结论:有联系有区别,可互相借鉴,不能取代

2新闻活动出现的根本原因?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而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辨析“邸报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

邸报在我国新闻历史上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充其量只是一种政府与官员或是官员、士人之间信息传播的手段,具有内参的性质,仅仅只能作为王朝政治中政务信息传播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邸报并不能算作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以报业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是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为标志的。

3为什么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新闻传播业)是人类运用一定规模的传播媒介,进行大范围的新闻采集、加工、复制和传播新闻,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经常性活动。人类对新闻(信息)的传播需求是永恒不变的,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永恒变动。生产力水平,交往的程度决定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在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交通不便,各地间交往频率较低,只有定向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没有向公众的大众传播。只有新闻传播活动,不可能形成新闻事业。

4辨析“新闻是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说法概括、反映了新闻的真实、新鲜这两个基本特点。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突出了主观能动性,以传者为中心。

5何为非事件性事实?举例说明。

非事件性事实是指客观事物(自然活社会)的存在现象、状态、问题和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用于综述新闻、综合新闻、社会新闻、工作新闻、科技新闻等。与事件性事实不同,它不一定具有完整的独立的事件过程,无需揭示事件的意义和相关背景。如新闻“京津形成经济一体化浪潮”表述了一个客观的现象,并没有阐述一体化浪潮所带来的影响和起因,也不附带相关评论,因而是典型的非事件性事实。

7如何理解新闻要素中的“why”要素?

事实“为什么”的要素,显露出新闻的内在联系,展示因果关系、受众认识新闻的意义,新闻发生的

原因、深层背景、含义等往往包含在表面原因中,这才是新闻的要素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对why 要素的分析、报道,从而发现事实的真正动机和背景,同时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新闻事实。现实中的现象较复杂,表面现象让我们认识了局部的新闻事实,而通过分析why 要素,让我们了解到新闻的整体真实和具体真实。

8新闻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新闻信息具有一般信息所具有的基本特性:1客观实物状态和联系的放映2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可识别性4共享性5可扩缩性

区别:1)新闻是体现在客观事实中的信息2)新闻是受众普遍感兴趣的信息3)新闻是一种不能保存的信息4)新闻是一种需要大范围传播的信息

9如何理解新闻中的“信息量”?

在新闻学中,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新闻信息量就是指一篇新闻中所表达的信息数量,新闻的信息量和新闻事实的意外性和新颖性呈正相关。新闻的价值取决于所能够提供的“有效信息量”的多少。

10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矛盾与统一)。“新闻宣传”的含义?

新闻与宣传具有根本的、原则性的矛盾。客观报道是受众的需求基础,它是新闻本质的来源。“新闻宣传”归根结底还是宣传,它借用了新闻的形式,而非新闻本身:

1,新闻传播事实,基本目标是告知(晓其事)。宣传传播观点,基本目标是影响与控制(扬其理)2,新闻着眼于受众,宣传着眼于传者。

3,新闻重时间,宣传重时机。

4,新闻手法单一,宣传的手法多样。

统一:新闻的“宣传艺术”

1,新闻媒体的宣传手段:

直接(评论)

间接(新闻报道,访谈)

2,讲究宣传艺术的前提是尊重新闻规律

实现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受众和宣传者的双重满足。即所谓“用事实说话”

11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它的本质特性是“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舆论对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表达,即传达和放大公众的声音;二、宣泄,即传达公众对一些社会事件的不满;三、监督,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这种制约又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施行结果和相关政策执行人物的监督这三个方面。2、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一个社会的整体维系和稳定,健康发展的舆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外,舆论并不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有时舆论被错误观念所引导,因此,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存在高低、好坏之别。

12辨别:舆论总是正确反映了真理。

错误。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志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舆论就可能代表错误倾向,甚至扼杀真理。13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新闻常常是舆论形成的依据,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新闻机关的言论有时反映并代表舆论,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是舆论主体的影子;新闻报道引发舆论,吸引公众的关注;新闻报道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4论述以新闻手段引导舆论的方法。

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已经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5新闻对文学的借鉴关系。

文学是以语言为表现手段,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最本质的特性是情感与审美。新闻学追求时效性和客观性,语言简练,这与文学相区别。但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可以借助文学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使得新闻语言通顺流畅,可以借鉴文学叙事的结构手段,更好的突出新闻所反映的中心事件。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不强的新闻报道,可以应用更多非报道文体,以散文的笔法来

进行报道。

16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含义?

真实就是报道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必须完全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事实必须与其对应的客观事实相符合。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单个具体事实准确无误;第二层次:总体或概括事实事实准确、全面,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相互联系。(整体或宏观真实)

17真实性的两层次的含义。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事实必须与其对应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真实性的第一层次:指单个具体事实准确无误。包括最基本要素,确有其人、其事,包括时、地、人、行为等均无差错。背景材料、引用材料真实可靠。真实性的第二层次:总体或概括事实,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相互联系,准确反映各种事实之间的联系。

18报道假象是否违背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事实必须与其对应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报道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假象是本质的歪曲反映,是一种偶然性现象,但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要不把它当作真相和本质,报道它并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对事实的整体和本质真实是一般是逐渐揭示而不是一次就能全部揭示的。

21辨析“所有的新闻都具有倾向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倾向性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时所持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情感。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指显现或隐藏在新闻报道中的新闻工作者本人或新闻机构本身的观点和态度,说明倾向性与新闻报道是同时存在的。

成因分析

1.从生理角度分析。作为社会中的人,情感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为人处事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某种情绪和感觉,字里行间也会隐含地流露出某种情感和倾向性。

2.从哲学角度分析。新闻报道者将事实经过加工处理转化为新闻后再传播出去,这个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新闻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应。新闻报道者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倾向,会在新闻中得到体现。

3.进行舆论导向的需要。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报道已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此项任务。在新闻报道中,或明或暗的带有报道者的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舆论导向起到了必要的辅助作用。

4.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触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各国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都会消失在国家利益的边界里,而新闻报道的倾向性表露无疑。这当然是必要的。

表现形式:通过对事实的取舍表现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通过措辞体现新闻报道的倾向性,通过新闻的第七要素体现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22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客观性原则?

1,报道时只客观叙述(表现)事实,不抒发个人感情,或发表作者观点。2,用第三人称报道。3,事实信息要交代来源4,引述语言,关键语句要尽可能用直接引语。5,全面报道来自不同渠道的事实,重要信息至少有两个以上来源。(“三角法则”)6,新闻报道与言论分开。言论由作者负责(署名)。

23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公正性原则?

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不应当随意发表影响某人或机构名誉进行指责的报道,而不给被控方申辩的机会

25为什么各种大众媒介在演进过程中会并存而非取代?

因为各种媒介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报纸的发行量大,适合都市人在路途中、办公场所浏览,报纸的文字信息更适合对新闻进行深度分析;广播便于接收,时效性强,适于在车上和各种公共场所收听,便于传递最新消息,同时出现了一些情感类、专业类节目,有利于听众舒缓心情;电视被誉为“媒体之王”,是一种视听结合的媒体手段,给观众以真实感、现场感,适于受众在家中享受消遣之用;网络媒体的出现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的资源共享,有很强的时效性,但因受设备限制,没法做到即时使用。因此各种媒体手段相互补充,发挥自己的优势,拥有自己固定的受众,而并非相互取代

26比较报纸与电视媒介的优劣。

报纸优势:

1、以文字、图片、线条、色彩、版面为表达符号,信息量较大,较适合深度信息,标题讲究而多样,重视版面搭配,接受选择性强。

2、发行范围较广

3、保存性较强

4、但接收日趋方便

电视优势:

1、以图像(图片、视频),声音(语言、音响、音乐)为表达符号的视听合一的线性媒介,感染力很强,可再现现场,信息量大,对受众基本没有要求。

2、时效性强

3、传播面广

4、参与(互动)性有增强趋势

5、接收较容易

报纸劣势:1、篇幅有限,对读者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要求。2、时效性较差3、互动性差4、传播过程较复杂

电视劣势:1、不适合深度报道2、选择性差3、保存性差

27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的革命性意义。

网络媒介是一种综合符号媒介,运用多媒体表达,感染力强,容量大,提供多种链接。信息传播时效极快,即时发布,可进行全球传播。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信息发布快,更新及时。互联网体现了很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深度的交流。

28如何评价“受众是公民”的受众观。

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是严肃新闻媒介的受众观。把公民概念引入媒介受众观,把受众看成公民一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29选择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首先,是有选择地接触,即受众习惯与他的现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大众传播内容,并有意无意的避免接触与其观念相左的信息。其次是选择性理解,即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第三是选择性记忆,即受众在接触和理解信息的两个过程完成后,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

30如何理解新闻价值的异常性原则?

新闻异常性指非常态,偏离正常轨道。过分的异常性,扬反常、奇异、消极和骇人听闻,抑正常、健康和积极现象,扭曲的世界。对于新闻价值的异常性,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全盘肯定。从积极方面讲,反常的事情更吸引受众,但从消极方面讲,它可能诱使新闻工作者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

31论述新闻选择的主要依据。首先,新闻事实要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新闻选择最主要的依据是新闻的新闻价值,即事实中包含的能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信息分量的属性,新闻要具备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吸引受众。第三,选择中要考虑新闻的价值,即宣传价值、交换价值和新闻的社会效果,充分满足受众的需要。最后,在新闻写作中要注重符合相关新闻法规,以免危害国家利益

32论述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必要条件

历史背景:16——18世纪,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出了最早的新闻事业。

必要条件:信息与交往的需求;受众;城市市场;交通;通讯、印刷科技;政治民主化

33论述中国(大陆)新闻理念的发展道路。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新闻观念启蒙时代,西方传教士创办报刊出现,西方的新闻思想传入中国,早期新闻启蒙思想家王韬、严复、梁启超等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基本新闻理念,阐明了新闻的基本写作方法以及社会作用。

“以新闻为本位”时代(辛亥革命——30年代),系统地思考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问题,走向以新闻为本位的时代。徐宝璜、邵飘萍等著名新闻学学者开创了中国本位新闻学的理论研究

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30年代——建国前),新闻业走进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人们对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问题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一是报纸企业化的成熟,其二是政治斗争与民族危机愈演愈烈,必须使新闻和大众结合起来,真正为大众服务。在此期间中共所创办的无产阶级报刊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政党新闻学理论得到完善。非市场化时代(建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新闻被纳入意识形态轨道的非市场化时代,新闻传播与组织传播合二为一,人们转向“以党报为本位”的新闻研究。以政党学说话语代替新闻学学术话语,把党报的特殊规律当作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信息化市场化时代(改革开放至今),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观念开始回归,对新闻规律的全方位的思考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也凸显出来。新闻市场逐步形成,新闻界开始从“党报本位”理论回归“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理念,新闻的信息功能得以强化

34论述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35如何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人类运用一定规模的传播媒介,进行大范围的信息采集、加工、复制和传播新闻,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经常性活动。新闻事业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信息需要和反映舆论,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它总体上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被作为一定阶级的舆论宣传工具

36论述现代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报道新闻,提供信息2,表达观点,反映舆论3,监测环境,传承文化4,传播知识,娱乐消遣37如何理解现代新闻事业的“双刃剑”特性。

新闻事业对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有:报道新闻、提供信息;表达观点、反映舆论;检测环境、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娱乐消遣。但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即使是“真实”的新闻传播,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新闻报道反映现实,制造幻象;扩大交往,冷淡了人际关系;丰富了知识,限制了人们的思考;选择事实,控制议题。

38如何认识媒体国有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对媒体进行有效管理。但易被利用为宣传工具

39新闻自由及其不可转让性的含义。

新闻自由一般是指社会成员收集、发布、传播和接收新闻的自由,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实施和运用。狭义的新闻自由指新闻机构为维护公众知情权,享有不受约束完成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各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新闻自由权是不可转让的,新闻自由并非媒介的特权,新闻媒介不能阻止公众实现新闻自由的权利。

40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产生背景

其一,新闻自由是一项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

其二,扩大和发展新闻自由的权利(积极自由)。1真实而公正地报道新闻,揭示新闻的真正含义。2,公正反映社会各种观点。3,反映社会各集团的典型图景。4,承担社会教育者的责任。5,责任是指为公众的利益负责。

背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竞争时期以后,报纸无限制的追求最大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导致了政治报刊和“黄色报刊”的泛滥,民众在海量的信息中难辨事实的真伪,违背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在二战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度动荡不止。伴随国家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而生的就是传播制度中社会责任理论,它强调报纸要引导舆论,无限制言论自由只能破坏自由的本身,提倡报纸的社会责任高于报纸的新闻自由,对“黄色新闻”和“政治宣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41新闻调控的几种方式。

新闻调控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第二,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第三,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第四,媒体的自律,即要遵守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新闻工作者做到新闻的真实、公正。最后,新闻还要受到新闻政策的调控,目的是调控新闻媒体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关系

42新闻宣传中如何体现指导性原则。

1选择信息:多方面最新动态2、传播思想:权威解读3、典型报道:人物、事迹、方法、经验、教训4、解释分析:深度报道5、直接评论:阐发观点,引导舆论。6、鼓舞、示范、启发、预测、警戒

44新闻工作专业理念的内涵。

专业理念是新闻职业区别于其它社会职业的显著标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最高信条。(专业主义或职业精神)

新闻的基本特征与写作要求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报道事实,信息新鲜,报道及时,公开传播

要求:1,写新闻的基本素材是“事实”(《事实》部分展开);2,内容是真实的,可以查证的;3,以“报道”的方式叙述事实。

报道假象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事实必须与其对应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报道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假象是本质的歪曲反映,是一种偶然性现象,但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要不把它当作真相和本质,报道它并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对事实的整体和本质真实是一般是逐渐揭示而不是一次就能全部揭示的。

“作秀”是否符合报道的标准

“作秀”:为实现某种目的进行的非正常性宣传展示行为。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所以作秀并不符合报道的标准。

为什么新闻需要客观报道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新闻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报道,不能以记者的个人观点和立场影响事实的客观性。它是遵循新闻客观性属性的形式要求,超越个人喜好和党派利益。

“用事实说话”的涵义是什么?它是新闻的报道规律吗?

即客观与倾向的统一。目的是“说话“,方法是“用事实”。这是一种“新闻宣传”的艺术,是运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

(新闻)宣传中如何做到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坚持公众立场。客观是新闻的属性,也是报道新闻的基本原则。如果说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没有立场,或者不能当“冷漠的看客”,新闻的真实和客观属性是立足于公众需要而存在,报道新闻要永远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维护公众(弱势群体)的利益。

新闻传播者为什么必须研究新闻媒介?

媒介是传播新闻的载体,也反作用于新闻传播。现代新闻事业是建立在高速传播媒介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介不断促进和引领新闻传播业进一步发展。把握新闻媒介的特点及规律,掌握新闻传播物质手段。遵循新闻媒介基本规律,不断改进传播方式。顺应媒介发展趋势,开掘新型新闻传播媒体

新闻传播者为什么要研究受众

受众是新闻传播过程的决定要素之一;

受众是新闻事业的力量源泉;

受众是新闻产业的市场基础;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积极参与者,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

新时期中国新闻改革的四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从1979年到1982年,新闻改革的主题: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新闻纸”的面目。

第二次跨越是从1983年开始的,这一时期引入了信息的概念,引发了新闻界关于新闻与宣传两者关系的大讨论。

第三次跨越是从1992年开始的,这是对新闻事业只属于上层建筑的跨越。新闻界确认了新闻事业不仅属于上层建筑,还属于信息产业,由此带来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新思路。第四次跨越是从1996年开始,中国传媒业经历了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从原先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从而转变媒体的增长方式。这也标志着中国媒体的改革向着深层发展。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新闻学概论期末试题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 新闻学概论试题 注意: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本卷与答题纸一并收回;试卷满分100分; 请认真作答;考试时间100分钟;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 2、新闻价值: 3、出版自由: 4、言论自由: 5、新闻事业管理: 二.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4、阐释新闻法治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5、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做具体解说。 三.论述题: 1、何为媒体审判?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审判的看法。 2、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如何协调公民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关系。四.案例分析题。 我国将优化服务推进二孩“生得出生得好” 2017年01月27日14:1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王宾)全面两孩政策迄今已落地一年,全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逾四成。如何才能让二孩“生得出、生得好”?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我国将继续调整扩增助产服务资源,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 2016年,中国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加,生育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显,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峰。 产科床位够不够?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投资29.1亿元,支持45个市级和202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力争在“十三五”前期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 母婴安全怎样保障?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全面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据了解,我国共有8.8亿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新闻传播学理论。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 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背诵版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 闻的定义: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 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真实准确的含义: 1 、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2 、指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是客气。 3 、指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 该客观全面、符合实际。 内容新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则是新闻的天性。 、 传播公开: 新闻不同于内部情况和机密情报, 也不同于私人信函, 它必须面向社会, 公开 传播,这是新闻固有的特性。 、 新闻真实性原则: 、 1 )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 ①、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 W ”要准确无误。 、 ②、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 ③、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 ④、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 2 )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应事实。 、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 ①、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 态度在新 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着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 闻价值的新鲜性: 1 、是指事实在时间上的“新近” 。 2 、是指事实在内容上的“新鲜” 。 新闻事实向新闻文本转换的步骤(新闻价值的呈现) : 1 、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 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 3、 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等。 ) 新闻事业: 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 新闻事业作为一项社会事业产生标志是: 在社会分工中体现了专职的新闻采集、 写 作和传播者。 14 ) 新闻事业的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2分*10) 判断题(2分*10) 名词解释(4分*4) 简答题(7分*4) 论述题(16分*1) 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P187): 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2、新闻价值(P49):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隐私权(P199):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4、出版自由(P171): 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5、言论自由(P171):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的倾向性(P43):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表现的一种特性。7、新闻舆论监督(P152): 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8、新闻事业管理(P205):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4)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现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及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58)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1)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第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2、新闻真实性3、宣传4、受众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大众化报纸的特征:①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分)②实行企业化管理。(2分)③以市民为读者对象。(2分)④追求趣味性。(2分)⑤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 四、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3分)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分)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3分) (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3分)

《新闻学概论》试卷答案

安徽大学20 06 —20 07 学年第一学期 《新闻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公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的共同特 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 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又可以称为知情权、知晓权,是指公众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的信息的权 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借助新闻媒介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观点辨析(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新闻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 (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 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 (3)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3、(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包括:事实与意见分离;超然中立的态度;平衡原则。 (2)报道者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不可能实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2)两者的区别: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3)两者的联系: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两者会出现一定的复合现象。 2、(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3、(1)娱乐新闻是那些以文艺和娱乐界事实为素材的新闻。它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外,还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属于软新闻的范畴。 (2)娱乐新闻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起到社会解压的作用。 (3)但是娱乐新闻的泛滥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新闻学概论第2阶段练习题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新闻学概论》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5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新闻事实中涉及的人物有较高的知名度,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中的()。(1 分) A. 时新性 B. 显著性 C. 趣味性 2. 新闻之真,重在()。(1 分) A. 情真 B. 理真 C. 事真 3. 蕴涵在新闻事实中的潜在道理被称作()。(1 分) A. 事态信息 B. 情态信息 C. 意态信息 4. 旨在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强调的是()。(1 分) A. 新闻指导性 B. 新闻真实性 C. 新闻时效性 5. 重在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是()。(1 分) A. 深度报道 B. 社会新闻 C. 硬新闻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6.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2 分) A. 权威性 B. 典型性 C. 紧迫性 D. 重视社会效果

E. 评价性 7. 受众的特点有()。(2 分) A. 广泛性 B. 评价性 C. 混杂性 D. 隐蔽性 E. 针对性 8. 时新性通常包括两层意思()。(2 分) A. 角度新 B. 事实新 C. 主题新 D. 时间新 E. 构思新 9.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主要有()。(2 分) A. 素质说 B. 真实性 C. 标准说 D. 新鲜性 E. 功能说 10.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2 分) A. 解释 B. 警戒 C. 劝服 D. 启发 E. 预测 三判断题 (共14题,总分值14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1. 套话、套路写作也会造成新闻不真实。(1 分)() 12. 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13. 新闻报道不能以先入为主的观点统帅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1 分)() 14.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在新闻事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1 分)() 15. 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没有新闻价值。(1 分)() 16. 新闻价值的要素,是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1 分)() 17. 新闻报道有显性失实,也有隐性失实。(1 分)() 18. 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1 分)() 19. 新闻报道存在着时效性与时机性之间的矛盾。(1 分)() 20. 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1 分)() 21. 因果不符,牵强附会也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1 分)() 22. 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1 分)() 23. 知识贫乏也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24. 接近性主要指地理上、空间上的接近性。(1 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Word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不同媒体和不同传播体制进行的整体研究属于理论新闻学中的() A.专论式研究 B.分论式研究 C.总论式研究 D.散论式研究 2.标志世界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是《新闻学原理》和() A.《报刊的四种理论》 B.《德国新闻事业史》 C.《舆论学》 D.《实用新闻学》 3.新闻学中,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是() A.陆定一 B.范长江 C.甘惜分 D.王中 4.新闻与历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是() A.时新性和知新性的统一 B.纪实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C.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D.接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5.商业化经营获得成功的第一家大众化报纸是() A.《纽约太阳报》 B.《泰晤士报》 C.《每日新闻》 D.《法国时报》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指的是新闻与() A.地理的接近 B.心理的接近

C.受众的接近 D.利益的接近 7.人际传播的主要形式是() A.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B.通过中介进行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C.组织和组织间的信息交流 D.面对面的交谈和对话 8.在新闻传播宏观选择中,最重要的选择是关于媒体的() A.政策定位和市场定位 B.政策定位和受众定位 C.受众定位和角色定位 D.角色定位和市场定位 9.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二是() A.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B.新闻的可读性和真实性 C.版面和文章章节的审美标准 D.宣传效果和舆论导向 10.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A.言论自由 B.传播自由 C.新闻自由 D.行为自由 11.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之一在于实现了传播方式的转变,即由()A.“面—点” B.“点—面” C.“线性—双向” D.“双向—线性” 12.“用事实说话”这一提法的原创文本是() A.《红军宣传工作问题》 B.《〈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C.《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D.《〈政治周刊〉发刊理由》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舆论 .新闻价值 .报纸地二次售卖 .接近权 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地与人类生活有关地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新闻选择地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地媒介市场. .新闻地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新闻与宣传地联系与区别. .新闻媒介产品地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 .简述你对当前娱乐新闻地看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分,分) .何谓传媒市场细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传媒市场细分地现状. .试评价年来中国地新闻改革. 五、分析题(分) 根据所学地新闻理论知识,分析当前中国传媒由“信息为王”向“故事为王”方向发展地利弊得失.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地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地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地基本一致地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地一种,是社会心理地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b5E2R。 .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地足以构成新闻地种种特殊素质地总和.这些特殊素质地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地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p1Ean。 .报纸地二次售卖 答:报纸地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地是信息,这一次销售地是信息地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地是读者地注意力,这一次销售地落脚点是广告量.DXDiT。 .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地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地义务和责任.这个新地权利概念出现于世纪年代地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地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RTCrp。 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地与人类生活有关地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地信息. ()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地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 “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地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5PCzV。 ()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地新近发生地,为受众所关注地事实地信息. .新闻选择地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地媒介市场. 答:()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地.传者与受者地关系是互动地, 互为存在地前提和条件. ()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地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地制约.

新闻学概论考试试题

A.李普曼B.施拉姆 C.弥尔顿D.拉斯韦尔 2.在中国人所撰写的著作中,出现于中国新闻学形成阶段的有 A.《中国报学史》B.《新闻学原理》 C.《舆论学》D.《资政新篇》 3.以下关于新闻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闻是一种人工信息 B.新闻与信息的本源都是客观事实 C.情报是与新闻血缘关系最近的一种信息 D.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手段相同 4.“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陆定一B.范长江 C.甘惜分D.邵飘萍 5.新闻价值的核心部分是 A.事实的新近B.影响力的大小 C.信息量的大小D.重要程度的高低 6.对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第一次进行系统化表述的论著是 A.《新闻学》B.《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C.《新闻理论基础》D.《实际应用新闻学》 7.在新闻传播要素中,兼具主体和客体双重性质的是 A.新闻接受者B.新闻报道者 C.新闻事实D.新闻媒介 8.以下属于新闻选择次要标准的是

A.新闻价值B.新闻可读性C.政策法规D.伦理道德9.“显赫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是新闻”这一看法 A.正确,体现了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要素 B.正确,体现了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要素 C.错误,是对新闻价值中“显著性”要素的极端化理解 D.错误,是对新闻价值中“重要性”要素的极端化理解 10.新闻手段的核心内容是 A.新闻价值规律B.尊重受众 C.用事实说话D.新闻传播基本规律11.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是客观事实和 A.报道对象B.受众 C.传播媒介D.新闻传播者12.新闻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是 A.选择事实—加工制作—分析评论—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B.选择事实—评价事实—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C.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D.选择事实—加工制作—受众接受—分析评论—信息反馈 13.在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中,最为重要的是 A.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 B.出现了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C.采用了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D.出现了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得决策提供依据。 8.新闻媒介经营管理 答:新闻媒介经营管理实质上就是研究管理新闻事业的规律以及新闻媒介从事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规律及方法。它包含宏观管理(即整个社会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和微观管理(即新闻媒介自身的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它们的目的都在于合理地组织、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员、设备和信息等资源,更好地实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四、简答题 1.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 答:(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 概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湖北自考网8月9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中的() A.根本问题B.一般问题 C.业务问题D.所有问题 2.新闻观指的是() A.对新闻的正确看法B.对新闻的总的看法 C.对新闻的一般看法D.对新闻的具体看法 3.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并用文字等符号表述出来就形成了() A.自然信息B.物理信息 C.人工信息D.电子信息 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A.逻辑推理B.艺术再现 C.虚幻冥想D.忠实记录 5.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是()

A.及时又公开B.及时又迅速 C.公开又公正D.公正又及时 6.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史态、现态和趋态,新闻主要反映()A.史态B.现态 C.趋态D.全态(三态之和) 7.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A.教育进步B.信息交往 C.战争宣传D.产品交换 8.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A.新闻的社会价值B.生产新闻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C.新闻的宣传价值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9.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的信息含量如果等于零,其新闻价值() A.很小B.很大 C.等于零D.不确定 10.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搜寻、比较外,另一个是()A.权衡B.策划 C.确认D.反馈 11.在新闻传播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A.媒体B.把关人 C.新闻报道者D.经营管理者

新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新闻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论者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起源观属于() 本能说.社会需求说 .意志说 .信息交往说 2.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主观意向 .客观标准 .心理需求 .政治标准 3.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普利策 .博加特 .本杰明 .庞德 4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徐宝璜 .邵飘萍 .戈公振 .蔡元培 5.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甘惜分 .王中 .邓拓 .范长江 6.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手抄新闻出现 .口语新闻出现 .印刷新闻纸问世 .新闻书的问世 7.新闻学的母体是() .语言学 .文学 .政治学 .心理学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发生时间.报道时间 .发生与报道的时差.延续时间 .新闻立法是指() .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 .天赋人权说 .本能说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新闻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2.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是( ) .自然信息 .人工信息 .天然信息 .实在信息 13.新闻的价值指的是( ) .新闻事实的价值 .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程度 .新闻满足传播者的需求程度 .新闻自身的价值 4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拿笔杆子”看作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宣传政策的主要方法 .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 .普及文化的主要方法 15.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16.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 .点—点传播 .面—点传播 .点—面传播 .面—面传播 17.导致群众对典型宣传产生不真实感的主要原因是() .有意拔高典型 .报道数量过大 .报道篇幅长 .报道时间集中 18.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 .新闻的起源和来源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二、观点辨析题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 (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4)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 概论试题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湖北自考网8月9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 A.新鲜、真实、及时公开传播 B.新鲜、重要、公开传播 C.真实、重要、公开传播 D.重要、有趣、公开传播 2.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搜录、比较之处,另一个是( ) A.确认 B.衡量 C.预测 D.反馈 3.新闻与情报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别是( ) A.公开与未必公开 B.及时与不及时 C.有选择与无选择 D.纪实与非纪实 4.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的许多论点直接来源于( ) A.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灵感 B.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述 C.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 D.资产阶级报纸经营者的生意经 5.在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中最为重要的是( ) A.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B.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

C.广阔的新闻市场 D.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6.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 A.莱茵报 B.真理报 C.新莱茵报 D.莱比锡总汇报 7.毛泽东关于反击敌人的攻击“无需用辩论”,“只需用事实”的观点出自( ) A.《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B.《〈政治周报〉发刊理由》 C.《〈中国工人〉发刊词》 D.《〈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8.在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 A.党派之间的监督 B.利益集团之间的监督 C.人民的监督 D.社会成员之间的监督 9.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 ) A.时新性、重要性、生动性、显著性、原则性 B.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 C.时新性、显著性、社会性、重要性、趣味性 D.时新性、显著性、原则性、趣味性、重要性 10.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决定于( ) A.社会文化形态 B.社会生产手段 C.社会经济形态 D.社会进步水平 11.1945年,与毛泽东谈论跳出“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的民主人士是( )

新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精髓;③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④坚持贴近实际、生活、群众;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曾强生机和活力;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 (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事实。 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的反映。 (2)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分析比较几条有关新闻的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变动)事实的报道。 几条定义:①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②“报纸”;③新闻事业;④新闻报道 (3)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原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无论就此内容或形式都离不开事实。新闻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新闻一旦失实,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②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③对事实的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