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汕头概况

汕头概况

汕头概况
汕头概况

汕头

概述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几十万莆田人移民汕头潮州。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

【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6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0亿元,增长7.4%。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52.9:41.5调整为5.4:54.3:40.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市人均GDP19384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83.88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9.1%。[8]工业经济

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8%上升为5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86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0.66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轻、重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69.64亿元,增长18.0%;完成出口交货值295.28亿元,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96.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增长22.7%。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市工业用电量67.54亿千瓦时,增长3.9%。[9]

农业经济

200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99.81亿元,增长2.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农村用电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9.4%。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1.59万个。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87亿元,增长40.0%;利润总额23.47亿元,增长11.1%;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70.42亿元,增长11.6%。[10]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城镇投资201.50亿元、农村投资59.86亿元,分别增长36.4%和1.1%。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85.66亿元,增长66.4%;更新改造投资22.32亿元,增长32.8%;房地产开发投资32.90亿元,下降5.3%;其他投资54.88亿元,增长34.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4.52亿元,下降1.4%;民营经济投资144.64亿元,增长1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下降21.1%;第二产业投资157.50亿元,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102.80亿元,增长3.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内资投资236.95亿元,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4.41亿元,增长41.5%。全年制造业投资99.21亿元,增长29.3%;基础设施投资84.85亿元,增长65.0%。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338个,增长13.1%。其中,新开工项目224个,增长15.5%。新增固定资产171.05亿元,下降3.5%。[11][1]

【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

2008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62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60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6项,技术交易额0.25亿元,获省级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92家,其中国家级增至62家;有高新技术产品43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7749件。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6家,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家,比上年增加13家。

教育事业

2008年,汕头大学招生2286人,比上年增长3.3%;在校学生8615人,增长1.7%。各类中等学校在校学生48.02万人,增长7.1%。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4.97万人,增长8.2%。(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86万人,增长10.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11万人,增长7.5%。)初中在校学生33.05万人,增长6.6%;普通小学在校学生66.96万人,下降7.3%。初、高中升学率分别为61.32%和80.14%。全年参加高等、中专自学考试 1.16万人次,考试科目达到 2.25万科次。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61所,比上年增加2所。

文化建设

至2008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9个,县级以上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100.4万册,博物馆5座,档案馆10座,开放各类档案17898卷(件),全年出版地方报纸5510万份,邮局杂志期发数25.35万份。

医疗卫生

2008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290个,其中医院35个,卫生院42个;实有病床位9212张,比上年增加458张。其中医院7070张,卫生院1531张。医院门诊诊疗总人数739.20万人次,增长5.2%;患者治愈出院27.40万人次,增长11.1%;病床使用率78.9%,下降1.4个百分点;病床周转次数32.6次,加快0.6次。卫生工作人员16792人,增加4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114人,增加219人;注册护士4371人,增加90人。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9万人,增加37万人,参合率95.9%,提高8.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

2008年,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汕头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25枚,其中获国际和全国比赛金牌35枚、银牌13枚。等级运动员607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13人。[12][1]

汕头经济特区,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

特区简介

汕头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407万人。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曾有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8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目前有近1000万潮裔乡亲旅居世界40多个国家港澳台地区,汕头经济特区已同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 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 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 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发展情况

汕头经济特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全国投资硬环境十优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质量考核中名列第二位。

一、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的主要成就

汕头经济特区于1981年11月正式成立,从1.6平方公里起步,1984年11月扩大到52.6平方公里,1991年11月再次扩大到234平方公里。特区自创办以来,在一片荒滩上起步,靠解放思想开拓,靠艰苦创业拼搏,取得巨大成绩,规模日益壮大,不断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GDP从1981年的12.61亿元到2007年的850亿元,增长24.8倍,年均增长12.8%。其中,中心城区2007年GDP达到353.4亿元,占全市比重41.57%。全市人均GDP从1981年的419元到2007年的1716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81年的1.18亿元到2007年的42.49亿元,增长35倍。三次产业比例从1981年的25.3∶32.4∶42.3到2007年的5.6∶52.6∶41.8。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印刷包装、音像材料、电子信息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和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从1981年的10.98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744亿元。品牌战略成效显著,汕头专利申请量居全省地级市第四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件,国家免检产品3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8件;全国驰名商标12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31件,驰(著)名商标约占全省总数的10%,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0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438%;万元GDP能耗为0.66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38%,位列广东省第四低。

特别是近几年来,汕头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起跑线。GDP由2003年的498.4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850.15亿元,年均增长11.2%;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3年1470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2300万吨,年均增长10.8%;出口总额由2003年的18.92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9.12亿美元,五年累计150.15亿美元,年均增长20%;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由2003年的5200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72亿美元,增长2.3倍。

(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汕头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较快,功能较为齐全,已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港口吞吐量从1981年的336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2300万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7.81平方公里扩大到2007年的118.06平方公里。

(三)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9.12亿美元,为1981年的14.6倍。1981-2007年,全市累计出口总额459.95亿美元,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2.71亿美元。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我市已同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行政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公共财政框架和新型国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投资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五)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农村实现完全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被列入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地级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397元提高到2007年的116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81年的295元提高到2007年的451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81年的1.25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843.61亿元。

二、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主要优势

一是侨乡侨力丰富。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汕人一向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敢闯敢干,在潮汕人中特别是在海外,涌现出一大批商界巨子和社会精英,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侨资侨力侨智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也是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资源,汕头改革开放后直接吸收的外资中,80%以上是侨资。

二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汕头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好。改革开放初期,汕头特区就率先提出“四放”(放开视野,放宽政策,放胆试验,放手大干)方针,实行“三个一齐上”(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大中小企业一齐上,集体经济、横向联合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一齐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目前,我市民营投资占全市投资的六成以上,民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六成左右,企业上市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区位条件比较好。汕头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产品集散地,也是内地面向海外的重要通道。目前厦深铁路正在修建,汕头机场有望实现对外开放,港口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善,区位优势将不断增强。同时,汕头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南澳岛港距离台湾澎湖马公港仅102海里,两地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加强汕台商贸合作潜力巨大。

四是积累了一定的发展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汕头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支撑。而且,当前经济发展保持上升势头,2002年至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7%、8.8%、11.1%、11.3%、11.6%和13%,2007年生产总值增速为近十年来最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993年以来最快。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建成了深汕高速、汕汾高速、广梅汕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干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科技、教育、人才、信息、商贸等基础较好,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较强。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篇一:汕头市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汕头市禁摩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汕头市禁摩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让汕头市取消禁摩令,特做相关调查。调查时间:XX年2月19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汕头市 调查方式:走访、采访 调查的范围、对象:汕头市民 一、调查情况 (一)交通拥堵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富裕人员的持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员拥有私家车,不断出现的私家车,与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使得原本就拥堵的城市交通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可以造成了“走到哪里,就堵在哪里”的局面。可以说,交通堵塞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严峻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为了切实了解城市交通的堵塞现象与分析其根本原因,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汕头市一主要交通路口蹲点观察了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车辆通行情况。具体如下: 2月19日17:30-18:30,地点:金砂路与龙眼路交界路口(设有转向红绿灯、无摄像头,设有人行天桥);因数车流、人流高峰期,本人通过蹲点记录交通混乱情况主要有: 1、车辆闯红灯:出租车26辆,私家车6辆,公交车5辆,摩托车78辆,自行车14辆,行人17人; 2、摩托车驾驶员不带头盔:约占经过的摩托车数量的70%左右; 3、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天桥; 4、车辆不按转向灯行驶,如左转灯亮,仍有部分车辆直行等; 5、其他交通混乱情况,如摩托车搭载2人以上、大货车照常经过等。 因时间关系,本人只在上述路口蹲点观察记录,因本路口对于市区道路交通状态有较好的代表作用,因为作为本文的重要依据,上述交通混乱行为也大致代表了目前市区的主要交通混乱情况。

汕头经济特区电子商务促进办法

汕头经济特区电子商务促进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地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汕头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特区范围内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电子商务促进工作坚持企业主导、行业自律、政府推动、重在培育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社会逐步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系统,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支持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知名企业。 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用电子化方式,利用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和交易、支付、信用评估等活动。 市人民政府设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发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成立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特区电子商务促进工作,其日常工作由下设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创建办)负责。 市经济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发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科学技术、城乡规划等部门,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纳入特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应当与特区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特区优先支持下列电子商务项目: (一)商贸业、国际贸易、制造业、物流业、农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二)电子商务集聚区、电子支付、安全认证、可信交易、跨境交易、物流信息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五)开发方便城乡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软、硬件产品; (六)移动电子商务。 经认定从事与前款所列项目相关活动的电子商务企业,按项目当年实际投资额的百分之三十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一百五十万元。具体认定办法由市经济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汕头概况

汕头 概述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几十万莆田人移民汕头潮州。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 【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6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0亿元,增长7.4%。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52.9:41.5调整为5.4:54.3:40.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市人均GDP19384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83.88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9.1%。[8]工业经济 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8%上升为5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86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0.66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轻、重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69.64亿元,增长18.0%;完成出口交货值295.28亿元,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96.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增长22.7%。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市工业用电量67.54亿千瓦时,增长3.9%。[9] 农业经济 200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99.81亿元,增长2.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农村用电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9.4%。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1.59万个。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87亿元,增长40.0%;利润总额23.47亿元,增长11.1%;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70.42亿元,增长11.6%。[10]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城镇投资201.50亿元、农村投资59.86亿元,分别增长36.4%和1.1%。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85.66亿元,增长66.4%;更新改造投资22.32亿元,增长32.8%;房地产开发投资32.90亿元,下降5.3%;其他投资54.88亿元,增长34.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4.52亿元,下降1.4%;民营经济投资144.64亿元,增长1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下降21.1%;第二产业投资157.50亿元,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102.80亿元,增长3.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内资投资236.95亿元,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4.41亿元,增长41.5%。全年制造业投资99.21亿元,增长29.3%;基础设施投资84.85亿元,增长65.0%。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338个,增长13.1%。其中,新开工项目224个,增长15.5%。新增固定资产171.05亿元,下降3.5%。[11][1] 【社会事业】

汕头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

汕头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 (2015年5 月) 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切实加强女干部队伍和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强化女干部管理、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女干部的整体素质,大力选拔使用女干部,促进各类女性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合理配置。 市委宣传部:加强舆论导向指导,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宣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妇女典

型,树立优秀妇女形象;促进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新型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构建。 市委政法委:协调政法部门共同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 推动有关部门解决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 市发展和改革局: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规划;在拟订规划、制定政策过程中,注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关系,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增加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持续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实施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地方

性产业政策,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妇女就业。 市教育局: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各级各类学 校招生及中等以上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坚持男女平等原则;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发展特殊教育、女子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妇女教育水平;尊重女教师,关心和保障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市公安局: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解救受害妇女儿童,惩治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制止家庭暴力行为。 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涉及妇女儿童的民事案 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不受侵犯;依法严惩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妇女卖淫、强奸等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刑

中国近代史论文(汕头发展)

中国近代史论文 汕头是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一座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国家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汕头也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建立经济特区20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已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前,汕头市区居民无房户和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困难户便有4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国324个中等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位。如今,汕头市人均居住面积已从1980年的2.3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3.2平方米,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无房到有房,从旧房到新房,从小房到大房……汕头人的“家”曾有过多少“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故事,老百姓的住房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如今,人们对家居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只为“栖身”,转向更高的要求,诸如要有优美的居住小区、完善的物业管理、配套的生活设施等。这既是特区改革开放给汕头带来的巨变,又是汕头人生活质量提高和居住观念转变的见证。 十几年前,鮀岛自行车商场空前地红火,照片里那热闹的场面犹如大墟市,每个角落都摆满了自行车,挤满了神情兴奋的买车人。 时光荏苒,十几年后的今天,自行车的辉煌年代一去不返。漫步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繁华都市,到处都是喧闹的汽车与摩托车。自行车仿佛成了落伍的象征。 不仅如此,每人身上的衣服不只保暖,而且很漂亮,样式多而时尚;吃的东西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好吃,丰富而有营养……每家每户都把扇子换成了电风扇、电空调,把录音机换成了MP3、电视机、电脑、录象机……真是日新月异! 汕头,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港口城市,犹如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般势不可挡。 戒浮戒躁做实事盘活经济出实绩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 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潮阳区和平镇也是“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的一个典型例子。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国出了名的地下生产非法光盘的重灾区,如今已是由乱而治。该镇目前拥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登记批准的CD-R光盘生产线167条,其中新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38条,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光盘生产基地。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2017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汕头的变化

汕头的变化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汕头市经贸局负责人说,新一任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近年来汕头市领导层对工业强市最强劲的声音。如今,全市各区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引资。在今天经贸活动上新签约的54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47个,投资额约26亿元。 汕头的目标是发展“大港口、大工业”。林木声坦言道,现在最头痛的还是项目积累太少,尤其是缺乏对经济有强劲拉动作用的大工业项目。据透露,涉及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几个大工业项目的洽谈已取得可喜进展,争取早日落户汕头。在省内的广州、湛江等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港工业的今天,汕头也提出要“重振汕头港雄风”,希望利用海岸资源和港口资源,引进大项目,发展电力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总的来看,汕头经济仍处于…艰难地爬坡、艰难地积累、艰难地复兴?阶段”,林木声说,在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汕头将立足当前,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组织阶段性突破,不断向经济强市目标迈进。 国贸A班 林燕贞

广东省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股份合作工业企业总产值,股份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 一、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2004年度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的决定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2004年度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的 决定 【法规类别】科技进步与经费 【发文字号】汕府[2004]88号 【发布部门】汕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4.05.31 【实施日期】2004.05.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2004年度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的决定 (汕府[2004]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激励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引进、转化推广科技成果,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加速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汕头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第68号)的规定,经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汕头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亚热果酒”和“淀粉降解材料挤出片材机组”等14项成果为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SJFMHS90—1300型大卷径塑料挤出(纸类)复膜机组”等17项成果为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25项成果为汕头市科学

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我市各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获奖单位和获奖者学习,发扬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2004年度汕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一等奖(14项) 1、亚热果酒 主要完成单位:汕头市雅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者:蔡锦波、李远志、马月俊、蔡锦明、陈浩臣、郑永发、廖锦标、袁汉林、陈宏柳 2、淀粉降解材料挤出片材机组 主要完成单位:汕头市奇佳机械厂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者:王惠群、常殿君、汪小平、王贤杰、张祥华、曹允成、佘彦峰、詹春云 3、SGF-AII高端闭环矢量控制高速凹版彩印机 主要完成单位:汕头市汕樟轻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者:王镇臣、张运镁、何兴万、徐木庆、高庸林、李丽辉、林海彬 4、MS3R-1200Q三层共挤热收缩薄膜(POF)吹塑机组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者:黄虹、陈新辉、李浩、林梓生、林咏波、李子平、蒋中成、林伟明、陈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指导老师:林慕珊 2006级高二(10)班:陈婕帆许爱玲陈彦玲吴沛德 赵子振王松浩许达骐林树福肖聪 【研究背景】 汕头地区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东端,全国著名侨乡,是潮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汕头蕴涵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却也潜藏着危机……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潮讪人,作为潮讪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著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的地道的汕头的一员,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自己家乡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 【活动计划】 通过查找资料,请教指导老师指导活动,整理材料和信息,完成调查论文,请老师修改,填写活动记录表格,整理后完成活动。 1)任务分工 王松浩许达骐林树福:计划活动,拟定研究课题,完成活动记录表格赵子振肖聪:查找资料,修改论文 陈婕帆许爱玲陈彦玲吴沛德:筛选整理资料,完成论文 2)活动步骤:分四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 3-4周计划活动,拟定研究课题确定课题 二 5-9周查找资料完成资料查找 三 10-14周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完成论文 四 15-16周填写活动表格,请指导老师修改完成全部工作 3)预期成果:论文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第五周到第九周期间,我们不仅上网查找资料,而且到学校的图书馆查找,记录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还请我们的指导老师发表了个人的意见与看法,作为调查的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汕头地区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东端,全国著名侨乡,是潮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 一、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 1、汕头因海而兴。潮汕因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增长快, 人多地少的矛盾较早出现,又囿于潮汕大地西北、东北多山, 难以逾越谋生,只好向东南大海寻求出路。因而海外潮籍华人 华侨众多,历来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出 于爱国爱乡的情怀,海外潮人在异国他乡创业发展所得的财富, 又以各种形式返回故乡,促进了潮汕经济的繁荣。潮汕有500 多公里的海岸线,岸线资源丰富,天然良港较多,围绕港口, 发展为大小不同的一批繁华港口城镇。特别是汕头,因为靠海,地理位置优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被辟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至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商埠,享有“百载商埠”之称。改革开放后,汕头被设为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口之一。 2、汕头经济外向。潮汕三市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现有外商投资企业5000余家。有些外资银行在汕头设立分支机构,而汕头先后与日本岸口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汕头民营经济占总量的80%以上,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侨资、外资。 3、汕头投资环境优越。潮汕是一个不是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因为人均耕地的稀缺,潮汕是全国生存压力最大的族群,所以培育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平原人群个性。这种强悍的民风使潮汕形成了海盗与儒雅并存的文化格局。海盗文化鼓励了潮汕人民勇敢走出去,大大增强了自己的野生性和活力。儒雅文化则培育出了工夫茶、潮汕菜、潮剧等等文化产品,还有诚信、义气等良性文化基因。文化的凝聚力让潮汕人对外高度团结,对内却一刻也没停止过窝里斗。正是这样的文化格局和底蕴,使潮汕,特别是汕头人民成为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秀族群。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从文,都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汕头的交通、电力、供水、通 讯等基础设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汕头港及潮州、揭阳港的 扩建,汕头海湾大桥、礐石大桥的建成,广梅汕铁路、深汕高 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和连结三市之间、三市境内区县之间高 等级公路的通车,亚欧、中亚、亚太国际电信海缆在汕头登陆 等等,优化了汕头的投资环境。厦深高速铁路正在加快筹划, 潮汕国际机场将动工兴建。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使整个潮 汕成为一个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流通发达的城市群。汕头投 资的软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拥有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等对外开放重点区域多处;市政府依法行政,制定了一批地方 性法规规章;通过法制教育,全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管理日趋规范化、法制化。市设有企业投资管理服务机构,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投资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汕头正日益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理想之地。

汕头市软件行业协会章程模板

汕头市软件行业协 会章程

汕头市软件行业协会章程 ( 修改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的名称为: 汕头市软件行业协会, 英文译名为: SHANT0U SOFTWARE INDUSTRY ASSOCIATION, 英文缩写为STSIA。 第二条本会是由汕头市从事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与生产的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团体, 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 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和合作; 在政府和会员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整合软件产业有关资源, 为会员单位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本会的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是汕头市民政局, 本会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和人民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本会的活动地域为广东省汕头市。 第六条本会的住所为广东省汕头市科技馆15楼。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会的业务范围为: ( 一) 传达和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扶持软件企业的政策, 协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代表软件企业向各级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 反映软件企业的要求和意见; ( 二) 整合国内外优秀软件厂商资源, 促进软件项目、产品、技术、人才和信息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协作活动; ( 三) 广泛联络本地区信息化应用单位, 协助软件企业和应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 四) 促进会员间的合作和交流, 举办相关讲座和研讨会, 制订行规、行约, 支持软件开发, 打击盗版与侵权, 反对垄断, 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协同发展的环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协调会员之间的纠纷; ( 五) 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行业调查、行业协调和管理, 根据政府职能部门授权, 起草发展规划、管理条例、技术标准和规范; ( 六) 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组织实施计算机软件和应用考试, 提高软件队伍整体水平。 ( 七) 经过多种方式, 为软件企业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咨询、辅导、服务。

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省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的三十年内的,汕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再到衰落的阶段,现在的沿着经济的状况不仅在五年经济特区中落后,更是在整个广东省中逐年落后。虽然其经济水平发展较差,但是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汕头的区位条件还是有优势,因此,结合汕头的区位条件跟地理条件来论述汕头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五方面的经济战略跟五方面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发展 论文正文: 一汕头的自然地理位置 汕头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处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北回归线横贯会境,属于来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海岸线绵长,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二汕头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之初,汕头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时间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国家经济水平。到了1998年,汕头人均GDP为10160元,全国人均为6392元,广东省人均10430元,汕头仍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8.9%,还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1]然而,由于政策原因跟汕头本身发展战略原因,纵观这十几年的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五个经济特区中落后于最后面,而且在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排名满后。祥细如下表2009年四大经济特区经济实力对比图

图表一 从图表一可以看出,汕头作来一个经济特区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经济特区,而且经济水平的差距甚大,跟夏门跟深圳的年度GDP相差好几倍。 2011年广东省各市人均GDP 图表二 从图片二可以得知,在2010年里,汕头的人均GDP排名第14位。而GDP 总量排名10位。所以无论从人均GDP还是GDP总量来看,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是相当落后,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而言,汕头的特区已处于衰落阶段。 二,虽然汕头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及至全广东省都排名落后,经济发展水平,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很低,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政策跟汕头所处的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等原因,使汕头还是具一定的经济的实力跟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汕头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内衣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处,汕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南澳风电站,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基地,中国扬琴研发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国际海缆登陆站等等。历史的原因,使汕头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潮汕人本身自家文化当中就有着一种不忘根的情怀,所以华侨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的潮汕人民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区人民在逆境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中,汕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困难、挫折,伟大的汕头人民从各种磨练中走向了辉煌,我们有必要在回顾总结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及其经验教训,使汕头经济特区能稳步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汕头,经济,经验教训 一、汕头地区概况 (一)汕头地理环境,气候特征 汕头是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汕头人文概况 汕头人文荟萃,向有重兴学传统,宋时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其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菜和功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外。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汕头历史以来的经济特色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济活跃。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汕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党正确、伟大的政策是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汕头经济特区对各经济结构做出了调整,开始朝着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并开始进入特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改革开放到1984年底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是汕头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汕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建设方针。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民营经济增加 值1685.64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doc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 员编制规定 发文单位:汕头市 发布日期:2001-9-6 执行日期:2001-9-6 生效日期:1900-1-1 根据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和汕头市人员编制精简方案的通知》(汕市发[2001]27号),设置汕头市科学技术局,加挂信息产业局牌子。汕头市科学技术局是主管科技工作和信息产业工作、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的职能: 1、原计划委员会承担的组织编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计划职能; 2、原交通委员会承担的归口协调、管理邮电、通信工作职

能。 (二)增加的职能: 增加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区、县(市)人民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的项目批准后,由区、县(市)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实施过程管理。 2、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及复查工作中的资料受理、审查、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交给科研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3、将科技管理工作中的科技成果登记的资料受理、审查、整理和科技刊物出版等事务性工作,交由科研事业单位承担。 二、主要职责

根据职能调整,科学技术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拟订我市科技工作法规、规章及实施意见,综合管理全市科技工作和信息产业工作。 (二)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中长期、年度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计划。 (三)申报、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星火”、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组织本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以及“星火”、“火炬”、科技成果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负责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管理工作。 (四)管理全市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奖励、推广和科技保密工作;归口管理全市技术市场工作,组织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负责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审批认定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直部门权责清单的决定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直部门权责清单的决定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汕府[2015]123号 【发布部门】汕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12.11 【实施日期】2015.12.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直部门权责清单的决定 (汕府〔2015〕12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广东省推行市、县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工作方案》(粤委办〔2015〕31号)的要求,我市组织开展行政职权清理,编制形成了《汕头市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简称《权责清单》)。《权责清单》共包括市直54个部门各类权责事项7929项。其中,行政许可355项,行政处罚4723项,行政强制379项,行政征收47项,行政给付108项,行政检查580项,行政确认135项,行政奖励89项,行政裁决12项,其他1501项。现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网站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清单依法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效维护清单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对列入清单的行政职权事项,各部门要按照透明、高效、便民的原则,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权为重点,逐项绘制并公开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规范自由裁量权。要充分利用网上审批平台,逐步将行政权力纳入网上运行。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市编办、市政府督查室、市法制局等相关部门要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和评估,推动权责清单制度落地见效。 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以及部门职责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权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市直部门权责清单的调整,要遵循合理合法、公开透明、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程序进行,由实施机关提出申请,经市编办和市法制局审核并报市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此外,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正在调整中,为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各区县工商、质监部门权责清单由各区县进行公布,但在体制调整完成前,仍由市工商、质监部门负责实施,体制调整完成后由各区县工商、质监部门负责实施。 各有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编办反映。 附件:汕头市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详见市政府门户网站) 汕头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11日 附件: 汕头市人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详见市政府门户网站)

广东省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广东省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区域社会经济差异是普遍的,中国的区域社会经济差异也非常显著。不仅存在四个板块之间的差异,更是存在省级的差异,并且区域内省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显著。广东省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大省。然而,其存在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社会经济差异较大。并且这一不均衡的态势及差异还呈现着持续扩大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广东省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差异状况并且试着提出关于如何解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可行性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状况有所帮助。 关键词: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 一、广东省社会经济分析 (一)城市规模 表1-1 2015年广东省城市社会经济规模指标名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文选取2015年广东省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上表1-1所示。数据显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是广州和深圳,其总评价值最高分别为2.84和2.67。而排名第三的东莞其评价值却为0.54,远远低于其排名一两位之差的广州和深圳。从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可以知道,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GDP对广东省的GDP贡献程度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核心在这两个城市,其社会经济的总规模远远超过省内的其他城市。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东莞、茂名、湛江、汕头,这五个城市的评估价值约70,对应的评估值是正数,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而另外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的评估值是负的,远远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二)人均水平 表1-2 广东省人均社会经济水平指标名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如上表1-2所示是广东省人均社会经济水平指标情况。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社会经济水平最高的城市是珠海,其大于经济总规模名列一二的深圳和广州。究其原因,珠海市仅有1600平方公里和250万人的常住人口,是广东省面积最小的一个城市。而且他是广东省人口最不稠密的城市,其人口密度远低于人口密度为880人、704人的广州和深圳。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珠海的人均经济水平位列广东省第一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将近两千平方公里(仅高于珠海和中山)城市区域,与广东全省第二大城市相比,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00人。严重的人口数量差异也是造成城市社会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