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 课程标准(教育见习(1))》

《 课程标准(教育见习(1))》

《 课程标准(教育见习(1))》
《 课程标准(教育见习(1))》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见习(1)》

课程标准

2012年 8 月

《教育见习(3)》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教育见习(1)课程代码:2000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型: C类(纯实践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总学时:30(理论学时数:0,实践学时数:30)

开课单位:教育二系

授课单位:教育二系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朱媛,2012年8月13日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教育见习(3)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对本专业一年级多门核心课程的拓展实训课程。该课对学生初步认识幼儿园实际和幼师岗位、早教工作岗位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初级阶段必须具备的各种实务知识和服务能力,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

该课程的培养对象为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按照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岗位标准,确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技兼修、强能致用、一专多能”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为宗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身体心理素质、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系统的专业理论素质、娴熟的专业技能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弹、唱、跳、画、做、讲、教七类职业综合能力,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懂科学、会技能、有素养、善交际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门课程从单科目的实训指导转向项目化的实训指导,将专业成熟的终极实践分化为分阶段分层次的成长式实践,是指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综合性课程。

表1 与前期课程的关系

表2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设计理念:坚持以地区学前教育实际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做原则,及时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有效调整和改革专业,构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一个动态的专业建设体系,即是结合课程教学进程,设置技能实训、教育见习、试讲、顶岗实习四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1、整合重点课程,从单科目的实训指导到项目化的实训指导。

2、从专业成熟的终极实践转向分阶段分层次的成长式实践,深化实践指导的内涵,建立一系列的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手册,构建分版块分层次的专项实践指导体系,逐步促进多种教育模式良性互动。

3、以制度为保障,逐步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建立实践指导导师制度,二年半全程跟踪指导,实现“负责制”和“问责制”。即是“实训报告”谁指导谁负责;“校内实训”谁上课谁负责;“校外实训”带队教师负责按要求推进工作,指导教师负责回校检测,加强

与实训基地合作交流,实现实习基地教师完全指导制。把导师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实践质量保障体系。

4、把国学教育、早期保育等特色教育工作有效融入到幼教专业改革建设中,强调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打破原有艺术特色的单一性,拓宽人才培养的口径。

5、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预警性,既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如开发学前专业入学手册和实训指导手册,在入学之初就形成对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各阶段完成目标,实践具体操作内容进行充分认识。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幼儿园基本环境

2、了解幼儿园基本规模

3、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概况

4、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的基本流程

5、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概况

6、了解户外活动开展的内容和流程

(二)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掌握来园工作基本流程。

2、能够掌握盥洗工作基本流程。

3、能够引导幼儿正确饮水饮食。

4、能够协助指导教师组织幼儿睡眠。

5、能够掌握离园工作基本流程。

6、通过教学活动观摩,掌握教学组织的基本过程。

7、能够形成反思与自我发展等能力。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的儿童观,即是“儿童是行使自己权利的主体”。

2、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3、加强沟通与合作,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

4、勤于观察,树立一种“尊重幼儿独特性”的创新意识。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保育员职业技能标准

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以四川学前教育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结合行业有关标准,在《实训指导手册》为指导,与实习基地一线教育专业一起,对幼儿教师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归纳,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按照幼儿保教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模块为载体,项目为导向,确定了知识、技能、素养综合指向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幼儿保教工作流程的基本示范,使学生初步理解各类理论性知识的实际运用现况,掌握幼儿保育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并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对学前专业的岗位技能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本课程实际情况,提取了本门课程可实现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岗位核心技能。

2、根据岗位核心技能,以“必需、适度、够用”为指导择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内容的实效性、先进性且符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和水平特点。教学内容以模块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能力、职业技能为准绳。因此模块划分为三个部分:模块

一、清洁安全工作;模块二、生活管理工作;模块三、配合教育活动;模块四、安全工作。

3、见习前,教师应对见习内容进行讲解;见习过程中应深入观察,了解学生存在的常见问题;见习后进行课堂交流,可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适当做些延伸和拓展。

4、关注情感需求,走向沟通的课程教学,着重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情感联系和期望影响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采用多元评价激励,走向人文情怀的课程教学,着重改变评价单向、评价标准单

一、多为终结性评价的倾向,努力形成多元、正面、及时和过程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本课程是院园合作实践性课程,需对课程内容形式和能力培养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正,并通力合作形成双向监督评价。

(一)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模板三:(适用于C类课程)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

(1)“悟”、“用”、“练”教学法

在教学观摩的情境下采用“悟”、“用”、“练”教学法。“悟”,即通过组织认识实习积累相关知识和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用”,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实务让学生应用知识协助教师开展工作,通过反复应用来掌握教育沟通的基本方法。“练”,即对于各种技能的教学,主要采用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通过在幼儿园中实训来锻炼这些技能,还鼓励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反复训练和自我测试。

(2)项目教学法

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过程中要有一个完整的方式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因此见习内容以天为单位,有明确的独立的教学项目,每一个环节有基本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3)实践指导导师制度和“导?做?检”的模式

建立了《(见)实习实训指导参考用书》明确和细化了实训质量的具体标准,同时进一步配套完善了实践指导师的跟导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实习工作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2、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

幼儿见习过程虽然是以小组为单位,但是每项工作任务都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主要采取自主性学习:以《(见)实习实训指导参考用书》为标准,学习活动前学生需要每天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教学观摩过程中学生可以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学生根据《总结及评议》环节,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3、课程资源

(1)教材:

《幼儿园实习指导》高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杨文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参考资料:

《(见)实习实训指导参考用书》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模块化建设》

五、课程实施条件

(一)教学条件

1、教学环境

校外实训基地

2、设备要求

幼儿园教室、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多媒体设备等

(二)师资条件

1、校内实践导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熟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方案,对学前教育专业各项专业技能有全面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各导师之间应打破学科界限,与相关专业教师建立良好关系,便于及时进行专业沟通和指导。

2、校外指导教师:一线幼儿园教师

六、课程考核要求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考核主要是以学生能力为导向,按五级评分方式记录成绩。从预习、操作、结果、实习报告、纪律等相结合给出成绩,体现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评价标准,多元主体参与、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式。

(二)成绩评定标准

优:预习扎实,操作规范,记录真实,遵守纪律,报告中步骤、现象、数据和讨论等正确,实习效果好。

良:操作规范,记录真实,遵守纪律,报告中步骤、现象、数据和讨论等基本正确,实习效果较好。

中:操作基本规范,记录较为真实,报告中步骤、现象、数据和讨论等基本正确,但不够完备,实习效果一般。

一般:操作不够规范,记录粗略,报告中步骤、现象、数据和讨论等不完善,实习效果不好。

不及格:操作不规范,无记录,报告中步骤、现象、数据和讨论等错误或无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