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某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某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某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某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某景区。此外,某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某景区前期主要依据《某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某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某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某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某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五大功能区:即①水上观光游览区(包括入口区、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观光区);②青莲寺佛教观光区

(包括青莲寺、古青莲寺、青莲寺观景亭等);③珏山道教观光区(包括珏山诸景点、两教台);④寺南庄观光农业区;⑤一家庄旅游度假区。

●九处景点:某景区划分为九个旅游景点(分区):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休闲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两教台道教文化游憩区、珏山道教观光区、珏山道教养生康体度假区、一家庄旅游度假区。

(7)旅游产品开发

①观光旅游产品:青莲寺旅游观光产品、珏山旅游观光产品、丹河大桥观光、水上观光游览。

②度假休闲旅游产品:文化娱乐产品、观光农业产品、休闲康体服务产品。

③会议旅游产品:龙凤湾会议接待中心、寺北庄商务会。

④生态旅游产品:生态健康产品、康体健身旅游产品

⑤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佛教文化产品、道教文化产品。

⑥旅游纪念品和商务服务:旅游纪念品、商务和文化服务。

2、规划落实情况

(1)已建项目

●车行道:现已修建了规划中的丹青路(景区入口至青莲寺)、青珏路(青莲寺至珏山停车场)、龙凤路(青莲寺至龙凤湾内部停车场)、两青路(寺南庄至两教台)、龙凤路(从隧道南口至龙凤湾码头)和珏山路(珏山停车场至山腰博物馆)。

●步游道:已修建的步游道从珏山南顶至珏山村的龙凤环路、停车场至南顶登山步道的珏山路以及珏山二天门至西顶南大门的天街。

●停车场:已修建了珏山道教观光区停车场和洞天福地(珏山宾馆)小型停车场。

●服务设施:已修建营业、管理房、宾馆、餐饮、商业、公厕、环卫等多种服务设施。

●其他设施:已修建了供排水、化粪池、电力、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

(2)未建项目

●车行道:珏一路(珏山停车场至一家庄)。

●步游道:从寺南庄经望龟山到珏山望龟亭和珏山揽月亭经北崖挂壁步梯下山到龙凤湾的旅游步道;丹河大坝以下至两教台和两教台跨丹河河谷到珏山停车场的游览步道和跨河铁索吊桥;珏山停车场至珏山村的直线游客步道。

●停车场:入口服务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停车场。

●服务设施:设医疗中心、邮政通信中心、独立办公用楼。

3、需调整的内容

(1)规划范围调整

原规划范围由水上观光游览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珏山道教观光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组成,由于目前青莲寺和丹河水库及寺南庄并未划归某景区的管辖范围,故此本次规划的范围有所调整,只将原规划中的珏山道教观光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划归某景区现在的范围内进行完善规划。

(2)文化主题调整

原规划的文化主题主要定位在佛教和道教两教文化上,这与此后的拓展区域——蕴月湾的文化主题和目前已经打出的景区品牌形象有一定差距,故需要调整,重新定位(修正定位见后面章节)。

(3)旅游项目调整

鉴于文化主题的调整,一些旅游项目显得不能很好地彰显主题特色,也需要随之调整。

(二)已作的《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①1、2号步道全线及沿线重要节点规划;②峡谷全段。自现在的1号步道入河处起,至“乌龟石”(丹河大拐弯处至下游800 m)的丹河河谷段,总长度约2440 m,平均宽度约60m。规划总面积33.51ha。

(2)规划年限:2009~2013年。

(3)功能定位:自然观光、科普宣教、康体健身、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种功能。

(4)性质定位:①依托珏山风景区内的太行山和丹河大峡谷自然山水风光的城市近郊峡谷型旅游片区;②某景区的拓展空间,蛇曲谷省级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游览区域。

(5)主题形象:珏山吐玉盘丹峡蕴月华

(6)总体布局:“一带、一廊、四区”的总体布局。

●一带:玉水柔丝景观带;

●一廊:太行绝壁游赏廊;

●四区:①“仰月潭”入口迎宾区;②“月牙岛”休闲娱乐区;③“彩虹湾”精彩换景区;④“香密园”自由探秘区。

(7)建设项目

●景观建筑:①玉水柔丝景观带:仙草湖、仰月潭、正身潭、云雾大瀑布、落花潭、跌水景观。②太行绝壁游赏廊:临月栈道、聚华台、“平步青云”高山观光电梯、月光坪、聚华台。③“仰月潭”入口迎宾区:祥云广场、月波小径、月华楼(游客服务中心)、若水广场、仰月潭。④“月牙岛”休闲娱乐区:仙草湖、花园仙岛、琼楼苑、丹霞石馆。

⑤“彩虹湾”精彩换景区:锦云广场、星驰花阶、月下私语林、明月清风亭、月牙栈道、“明月千里”摩崖石刻、正身潭、云雾大瀑布。⑥“香密园”自在探秘区:山月会馆、雅食花屋、仙谷茶亭、落花潭、“顺流而下”徒步涉水、攀岩基地。

●步游道:月波小径、沿山体北侧步道、临月栈道、沿河床涉水步道、锦云广场至明月清风亭步游道。

●停车场:电瓶车停车场。

●坝桥:吊桥、景观桥、艺术小坝。

●服务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救护中心。

2、规划落实

(1)已建在建项目

●车行道:珏山宾馆至石涧沟高速大桥的车行道。

●步游道:从车行道下到蕴月湾河谷的两条步游道(1号和2号步道)。

●景观建筑:蕴月水房、月波小径观景台。

(2)未建项目

除了上述已建在建项目外,其余都还未建设,全区域基本处于开发初期。

3、需调整的内容

原规划存在的问题是将蕴月湾作为独立的景区进行编制,没有在文化内涵上与原有经营的区域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相结合,文化主题割裂,服务设施(游客服务中心)重复,建筑风格与原有景区建筑风格反差较大,峡谷内的人为建设项目过多,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色。删除观

光电梯项目,减少蕴月湾丹河峡谷内的永久性建筑,尤其调整广场一类的建设形式,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色。

五、本次规划任务

本次规划的是在某景区调整和扩大经营范围的情况下编制的,因此,除了需要对已经开发和规划的区域进行修编外,还要对未开发区域进行规划,重点区域是天子岭、中心服务接待区两个片区的规划。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分为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地建设规划、旅游营销规划、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功能性专项规划几类。本规划的性质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某景区实际经营区域,西起寺南庄,东到石涧沟,南自一家庄(河东村)丹河河段,北至圪针掌南天子岭,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呈不规则形状,总面积约8 km2(不包括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休闲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两教台道教文化游憩区约2 km2面积), 坐标位置为东径112°58′58″—113°00′26″和北纬35°25′45″—35°28′38″

之间。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16年,即2010~2025年。分期划分如下:

第一期(近期):2010~2015年为已开发区域的完善建设期和新开发区域的基本建设期;

第二期(中期):2016~2020年为新开发项目的完善建设期;

第三期(远期):2021~2025年为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的拓展开发期。

由于某景区的投资商三八煤矿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投资能力,建设速度较快,加之新增加的蕴月湾和天子岭基本处于原始状态,需要大力开发建设,因此本规划的重点在第一期。由于旅游市场发展变化很快,第二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随时修正旅游活动项目,完善旅游产品的开发。第三期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以某景区为主做好与周边的青莲寺、东焦河水库、围滩、清屏山庄几个丹河蛇曲谷地质公园范围内的旅游景区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旅游区的概念,实行整体经营,协同开发。但西焦河的入口服务区的建设需要提前安排,作为第一期的重点建设项目。

四、规划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二)旅游法规及其他相关法规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26日)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

(三)其他依据资料

1、《晋城县志》

2、《晋城市志》

3、《泽州县旅游总体规划》

4、《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6、《某景区整体策划方案》

7、《某景区种子植物资料及基于植物资源的初步规划意见》

8、其他相关资料

五、规划原则

(一)市场导向,服务第一

景区发展必须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把旅游市场需求作为规划决策的出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进行规划、设计服务设施和建设项目。

(二)明确主题,突出特色

某景区的主题要明确,根据景区资源特点确定主题,以文化主题为灵魂系统安排和合理规划景区设施与活动项目,围绕主题进行各项规划,突出景区特色。

(三)统筹规划,协调开发

某景区要根据管辖面积较大、地貌复杂、游路长、新规划区域开发建设任务重、投入资金大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统筹、分步实施、合理安排规划项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序开发,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四)保护第一,持续发展

某景区应注意对自然状态较好的区域进行有效保护下的合理利用,防止建设对资源的破坏,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规划的首要前提,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统一原则,使景区得到持续发展。

(五)适度超前,大胆创新

景区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与旅游需求的变化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项目规划,紧跟旅游时尚,并适度超前,大胆创建新的旅游项目。

(六)以人为本,利益双赢

景区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规划,在规划布局、项目设计、服务设施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既使游客满意,又让景区盈利;在景区建设和项目安排上,尽量把村民的生产活动与旅游服务接轨,筹划村民的生活出路,尽量照顾当地村民的利益,使景区开发与当地村民利益相一致,实现景区与当地村民共生双赢、一起发展的局面。

六、规划目的

根据某景区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态势,结合泽州县及晋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突出某景区特色,彰显亮点,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和分期开发,使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旅游产品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扩展,旅游项目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旅游形象更加丰满,市场开发更加充分,从

而促进某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七、规划指导思想

某景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道教文化资源,以全区秀美的山水风光为基础,以月亮文化为主题,以全真派道教文化及珏山吐月景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为人文特色,以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为自然特色,迎合市场需求,重视市场开发,重视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强化宣传促销的策划和市场营销规划,在“祈福”、“休闲游乐”和“度假”上多做文章,营造“珏山太行仙境”的意境,形成“游珏山、赏明月、祈鸿运、怡心境”的旅游理念,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力求把景区打造成为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具有宗教祈福、观光和休闲度假综合功能的具有月亮文化特色的旅游区,使其成为晋城及周边区域重要的假日游憩地和全国闻名的景区和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把景区开发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与村民的传统生活、劳动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区内村民的积极性,合理安排当地劳动力的转移,吸引村民共同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

八、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的技术路线流程如下:

第三章景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某景区位于南太行山的山西省泽州县境内,距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右岸,行政区划属于泽州县金村镇范围,地理坐标为东径112°58′58″—113°00′26″和北纬35°25′45″—35°28′38″之间。

二、景区简介

某景区为历史文化名胜景区。景区内有珏山、蕴月湾丹河峡谷和天子岭等几个观光游览片区。其中,最先开发的是珏山。珏山又名角山,海拔973m,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山势之凌峥,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相媲美。珏山顶部为对峙的双峰,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山体之上,由此故谓珏山。历史记载的“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某景区真武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道场,被称为“晋地奥室”、“文峰奥区”,供奉真武帝君,在晋豫交界地域有与武当山齐名的影响。珏山自宋代起就已成为道教圣地,历朝逐年在珏山峰顶修建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等道教庙观和过月亭等景观建筑。珏山庙观依山势而筑,殿基被山峰岩石托起,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隐映于奇树花木之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山琼阁、海市蜃楼。尤其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能感到奇、险、美、绝的感觉。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名人骚客在珏山游历后均留有不朽的诗篇。

景区内新拓展的蕴月湾片区的丹河峡谷深幽巍峨,谷底与两侧层状节理的灰白陡崖有近200米的落差,直冲云天的峭壁如若鬼斧神工造就,丹河迂回曲折,两岸绿树草地丛生,泉水潺流,奇石林立,呈现一派自然风光。

景区内天子岭片区又名天池岭,位于珏山东北部,与珏山有一条山岭相连。天子岭分为小天子岭和大天子岭两部分,两岭相连,呈东北西南走向。小天子岭海拔高度1008.8m,大天子岭海拔高度1027.78m。天子岭山势险峻,岩壁陡峭,全山植被丰茂,物种丰富,自然生态良好,有大片的白皮松和黄栌林,形成了色彩斑斓的景观林区。大天子岭山顶较为平坦,中间低洼,雨季可形成湿地水面,洼地四周地面草皮茂盛,

是有得意处。’李逵道:‘大哥,这个山名叫作甚么?’

(一)地质地貌

某景区地貌大致为“一山一岭一河(谷)”(珏山、天子岭、丹河),均属于珏山蛇曲谷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是一座以河道弯曲为主,以岩溶及峡谷地貌景观、典型层型剖面为辅,水体景观与生态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的综合型地质遗迹公园。散布在园区内各处的地质遗迹、生物资源和人文遗产大量的信息和物证,记录了这里亿万年地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理的演化变迁的沧桑过程和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等,是一部数千年人类文化活动的活字典。景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主要有河谷景观、古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地质剖面、新构造运动地质遗迹。丹河河道几乎全呈曲线状,河道内能看到一级钙化高阶地、成环状的古牛轭湖和上游的壅塞水塘、下游冲击水潭、小瀑布或小激流。园区的古生物主要是奥陶纪三足类化石,有珊瑚化石(横断面)、石炭系蜓科化石。丹河河谷有湿地、激流低瀑、钙化阶地、观尝石、象形石及所有迭层石,两侧有奇峰异石。园内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之界地层界线,石英砂岩在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之上,直接为薄层状泥灰岩沉积,无任何连续过渡,石炭系与奥陶系界面有切层,石炭系沉积时奥陶系地层有轻微褶皱,河流水动力冲刷沉积形成,黄土与离石黄土相交沉积。区内出现的多层溶洞、河流阶地、河谷裂点及冲出锥。

(二)气候

某景区属暖温带,半大陆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9.7℃—10℃之间,最冷一月

份,月均气温6.7℃—3.5℃;最热7月份,月均22.4—24℃之间。年均无霜期192天;平均结冰期121天。年降水量600—700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蒸发量1806.3mm。雨量分布不均,造成冬春少雨、多风、干旱,夏秋多暴雨,有时阴雨绵绵。

(三)水文

景区内的丹河源于高平市发鸠山,一路汇集众多支流,水流相对比较充沛,属常年河,但是其水量冬春少而夏秋多, 一旦雨季山洪暴发,谷底水深可达3-4米。规划区内的丹河河道,上游水面较宽沿南侧崖壁顺流,形成了小面积的湿地景观,中下段水流基本沿着北侧崖壁流淌,水面较窄,水草丰富。由于早期洪水作用,河道内散落有大量的石块自然堆积,形状奇特万千。

规划区内地下水储量充沛,多山泉,雨季时有无数泉眼冒流,旱季也多有泉水流淌。泉水水质优良,可直接饮用。

(四)生物

某景区位于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景区林区总面积483.6ha。珏山林区山体峻峭,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许多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一定特点。植物主要为华北区系植物,有维管束野生植物859种,隶属122科453属。其中,蕨类植物16科19属29种,种子植物106科434属830种。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3科4属6种,被子植物103科430属824种(双子叶植物104科396属741种,单子叶植物12科65属83种)。景区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有白皮松林、油松林、华山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橿子栎林、鹅耳枥林、小叶鹅耳枥林、锐齿槲栎林、山杨林;主要灌丛植被类型有黄刺玫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野皂角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毛黄栌灌丛、胡枝子灌丛、连翘灌丛、荆条灌丛、酸枣灌丛、山桃灌丛、牛奶子灌丛、毛榛灌丛、金花忍冬灌丛、六道木灌丛、河朔荛花灌丛、杠柳灌丛、白刺花灌丛、西北栒子灌丛、虎榛子灌丛;主要灌草丛有荆条酸枣白羊草灌丛、荆条河朔荛花白羊草灌丛;主要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草丛、蒿类草丛、黄背草草丛及苔草草丛等。

景区内的野生动物共有223种,其中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3目7科18种,鸟类10目16科36种。中间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金钱豹、原麝),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主要为猛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

四、社会环境

某景区在金村镇寺南庄行政村区划范围内。景区内现有珏山村(4户9口人)、石涧沟(2户4口)和一家庄(即河东村,1户5口)三个自然村。景区外有寺南庄、西焦河、寺北庄、寺南窑四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部分村民外出从事非农工作。景区内的年轻村民多数已外迁,老年人多留下居住务农。

环绕景区北、西、南的丹河现有三座水库。北面丹河水库由县水利局管辖,正在开发库区旅游项目;西面河东丹河水库一带为晋城市水源地,为水源地保护区;南面围滩水库正在建设之中。

景区西部现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归属晋城市文物旅游局管辖。青莲寺位于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山西省境内著名的佛教寺庙。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新寺内中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寺东一崖陡立,长宽各3米有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台。台南端有款月亭,为珏山赏月最佳处。每逢中秋之夜,登亭东望,皓月从珏山峰间冉冉升起,画面奇特,意境佳美,誉为珏山吐月胜景。此处与珏山游赏的关系最密切。

第四章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依据

本规划将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对泽州县有关资料及实际考察所获资料结合进行分析研究。

二、旅游资源状况

(一)主要旅游资源简介

1、珏山

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钟灵毓秀,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之上的山峰修建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道教庙观。庙观依山势而筑,凌空入云,宛若仙界琼阁。登山正道依次而建黑虎殿、魁星阁、揽月亭、山门、月老亭、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山顶建有灵官殿、文昌殿、过月亭、关帝庙、真武宫和慈云阁等庙观建筑。二天门有三百六十余级陡然直上的石阶,步道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恍若登天。珏山之上随处可见石刻碑碣,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证实了珏山沧桑的历史。

2、珏山吐月

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相传在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脚下青莲寺内的款月亭中观望,一轮硕大的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将珏山周边的山、林、水、石泼泻得银光闪烁。而珏山双峰则被裹在轻纱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绝美的形胜,朦胧迷离,隐约天宫。这就是历代咏叹的晋城名胜“珏山吐月”,又谓之“双峰捧月”。

3、舍身崖

舍身崖位于珏山之巅的东顶峭壁凌空处。这里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珏山脚下山村里一个美丽善良贤惠的女子,因长期侍候卧病在床的公公而获得孝顺之名,却也遭到了妯娌间的馋言诋毁,含辛受辱。为昭清白,该女子在此舍身跳崖。古老而又凄凉的传说,游人们每每听及,无不感慨。著名作家张平(《生死抉择》原著作者)至此听后,感而作诗一首:舍身崖上听舍身,惊煞吾辈读书人!含羞忍辱为贫困,感天动地民族魂!

4、龟山

在珏山北坡山谷相接处卧伏着一龟状形山包,斑斓怪石跌宕成的龟首、龟颈,一付昂首翘望,吃力攀爬之姿,其形态栩栩如生,十分逼真,其动态感令人叫绝,可谓天工造物之神奇。

5、蛇山

蛇山位于天子岭南面,是一座东西绵延的山岭,山体瘦长,曲折起伏,西端岭头酷似蛇头形状,山岭两面的陡峭山壁与山岭茂盛的植被形成强烈反差对比,绿色山岭宛若一条巨大青蛇俯卧在山岭,蜿蜒前行,而且其头部形态十分相像,被称为珏山又一大奇观。

6、天子岭(天池岭)

天子岭又名天池岭,海拔1027.78m,位于珏山之东,为一道有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岭。天子岭山顶有较大缓坡地,四周高处较为陡峭,中

7、蕴月湾丹河峡谷

蕴月湾是景区南部的丹河峡谷段落。丹河峡谷集中了所有湿地、激流低瀑、钙化阶地、观尝石、象形石及所有迭层石,是区内最主要地质遗迹分布区。河谷两侧、郭壁、石青分布2个高位古曲流重要地质遗迹及少量奇峰异石。如:青天大佛、龟山、蛇脊岭(蛇山)、骆驼峰等等。丹河产生在大山深谷中,与古地貌截然不同,为典型的蛇曲谷地貌,也是我国地势第一台阶活动历史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地质事件的地质遗迹。丹河的曲流系数(河段直线长度与曲流长度之比)K=2.7,平面上完全体现了老年期河流迂回曲折、来回盘旋的蛇曲河段特点。目前蕴月湾的蛇曲谷平面形态系统完整,未受人为条件破坏,保持了天然状态,是太行山区唯一的蛇曲谷地质公园的景观之一。

(二)基本类型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进行资源单体划分和类别界定,某景区的旅游资

源单体共计177个,分别归属以下基本类型。

三、旅游资源评价

(一)资源丰度

某景区旅游资源单体主、亚类和基本类型数目占全国标准类型数目的比例分别有如下数据:

(二)资源密度

某景区旅游资源单体基本类型在主类和亚类层次的集中情况如下:

(三)级别评价

某景区的旅游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颁布的评价因子(包括“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而“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表4-4 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某景区旅游资源单体各级别名录:

五级旅游资源:珏山吐月、珏山神龟、蛇山。

四级旅游资源:珏山、正顶、西顶、南顶、天子岭、天子岭赏月地、珏山红叶、天子岭红叶、珏山云雾、丹河大峡谷、蕴月湾游憩河段、白皮松林。

三级旅游资源:蕴月湾、小天子岭、蕴月湾峡壁、珏山千仞岩壁、天子岭悬壁、蕴月湾丹河岸滩、蕴月湾丹河湿地、蕴月湾丹河跌水、珏山神泉、丹河峡谷泉水、油松林、华山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橿子栎林、鹅耳枥林、小叶鹅耳枥林、锐齿槲栎林、山杨林、黄刺玫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野皂角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毛黄栌灌丛、胡枝子灌丛、连翘灌丛、荆条灌丛、酸枣灌丛、山桃灌丛、牛奶子灌丛、毛榛灌丛、金花忍冬灌丛、六道木灌丛、河朔荛花灌丛、杠柳灌丛、白刺花灌丛、西北栒子灌丛、虎榛子灌丛、珏山柏、天子岭白羊草草丛、

天子岭蒿类草丛、天子岭黄背草草丛、天子岭苔草草丛、荆条酸枣白羊

草灌丛、荆条河朔荛花白羊草灌丛、猕猴园、天子岭野猪栖息地、野兔栖息地、松鼠栖息地、蛇类栖息地、雉鸡栖息地、蕴月湾水中镜月、一家庄避暑地、石涧沟避暑地、洞天福地避暑地、天子岭松海、天子岭古寨防御城墙遗迹、珏山拓展训练基地、元帅殿(灵官殿)、文昌殿、真武殿、鼓楼、钟楼、月神殿、玄帝殿、三官殿、关公殿、黑虎殿、山圣母庙、月神殿、珏山柏游憩园、洞天福地、蕴月水坊、舍身崖、望龟亭、锦绣长廊、揽月亭、过月亭、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麒麟门)、丹河大桥观景台、引景区文化墙、慈云阁、双峰捧月碑、康熙御笔福字景观石、珏山柏景观石、过月亭玉石桌凳、二十四孝浮雕、正顶玄字牌、舍身女塑像、珏山石牌坊、赑屃石雕、珏山题字景观石、丹河大桥、丹

河水库、石涧沟水井、中秋节民俗表演、珏山道教祈福法会、珏山庙会、“珏山杯”风光摄影大赛、万人相亲会、“珏山杯”挑战迪斯尼、“珏山杯”礼仪风采大赛、“珏山杯”全省青少年击剑大赛、“珏山杯”全省青少年蹦床比赛、“珏山杯”全国越野车场地赛

二级旅游资源:翠屏山、石涧沟、黑虎洞、山楂、柿子、核桃、酸枣、地衣、丹河虹鳟鱼、山茱萸、野山药、天麻、荆芥、防风、蒡子、菊花、柴胡、黄莲、黄苓、金银花、连翘、苍术、猪苓、木通、杏仁、桔梗、全虫、灵芝、桃仁、牛膝、益母草、元胡、党参、山药、何首乌、天南星、北沙参、麦冬、天冬、山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天花粉、淫羊藿、丹参、挂壁步道。

一级旅游资源:一家庄农舍、珏山村农舍、石涧沟农舍、珏山北斗广场。

注:五级旅游资源:≥90分;四级旅游资源:≥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74分;三级以下旅游资源:≥30—59分。其中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从旅游资源级别上来看,某景区旅游资源的总体级别较高,在总共177个旅游资源单体中,三级以上的优良旅游资源单体有126个,占总数量的71.86%,而二级和一级普通旅游资源有51个,占总数量的28.81%,说明景区属于资源依托型景区,因此在规划中一需要做好资源的保护,使其更够发挥永久效益,二要做好资源的科学利用,人工设施要自然化、景观化,与环境有机融合,相互衬映,充分体现旅游资源的应有价值。

(四)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优美的山水风光

某景区位于晋豫交界处太行山三级台地的上部山地,谷深岭峻,山头突兀,登高远望,视野开阔,近处茂密葱郁的花草植被,远处层峦叠嶂的高山峻岭尽收眼底,加上景区内奇峰异石(北顶、正顶、南顶、龟山、蛇山),悬崖峭壁、幽谷跌水、陡峭崎岖的步道和奇花野果,组成了珏山优美的全景风光。景区的春季到处山花烂漫、蜂飞蝶舞;夏季则是满眼翠绿,郁郁葱葱,清凉宜人;秋季更是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冬季全区银妆素裹,雾凇、冰挂流光溢彩,一派北国风光。

2、优良的生态环境

某景区属于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区内各种林灌草木十分旺盛,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出产有山楂、柿子、山药、茱萸、核桃、连翘等多种物产。区内的白皮松和黄栌成林,是引人入胜的生态景观,猕猴、豹、野猪、野羊、松鼠、刺猥、狼、獾、山兔等各类动物出没栖息于此,生态环境非常优良,是游人亲近自然,进行生态科考旅游的好去处,不愧为“天然野生动植物园”。

3、奇绝的赏月胜景

某景区是国内少有的山地赏月名胜,在组成某景区山岳风光的各种成分中,最具吸引力的是中秋之夜一轮圆月从突兀的珏山两峰之间冉冉升起,在山巅庙宇琼楼仙阁的映衬下,组成了一幅意境独特的美丽画卷,被誉为“珏山吐月”。珏山吐月早已成为古今令人叫绝的奇观美景,被文人骚客赋诗传送。

4、理想的避暑胜地

某景区由于地处北方山地,山体海拔在800-1000m以上,因此景区即便在夏季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仅有27℃左右,加上区内植被茂密,空气清凉,没有酷暑,是非常理想的避暑度假旅游胜地。

5、悠久的道教文化

某景区自古就有道教活动,是道教胜地,文化底蕴深厚,山上的玄元武庙始建年份不详,历经数次翻修,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名胜地。珏山上林茂景秀,怪石嶙峋,庙宇道观与自然美景浑然一体,成为晋城一带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被誉为“小武当”、“晋地奥室”、“文峰奥区”。

6、独特的蛇曲河谷

太行山自北向南绵延700多Km,穿过太行山的大小河流成百上千,已申报成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地质公园有近10处,但作为蛇曲谷为特点的地质公园目前这里是太行山区的唯一。一般曲流河谷均发育在冲积平原上,而这里的蛇曲谷发育在侵蚀中山区,丹河蛇曲谷反映太行山新构造抬升,是我国地势第一台阶活动历史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地质事件的地质遗迹,且蛇曲谷平面形态系统完整,未受人为条件破坏,保持了它的天然性,实为Ⅰ级地质遗迹,华北罕见,体现了稀有性。

四、旅游资源对比分析

(一)山体比较

某景区的主体旅游资源是珏山山体,将其与周边山体型景区的山体相比较,某景区既有优势的一面,也有劣势的一面。从海拔高度、植被状况、第一目标市场的距离、有无峡谷和配景水体等几个方面比较的情况如下:

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遗产;珏山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猕猴保护区。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某景区与近距离范围内几个山岳型景区的比较优势在于旅游资源中的山、峰、林、峡、河和宗教人文活动等相对较为全面,且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组合效应较佳,能够相互配景、相映成趣。另外,从市场方面,某景区是几个山岳型景区中距离市级城市(一级目标市场)最近的景区,能够获得“近水楼台先得月”效果。

(二)道教文化比较

历史上,道教是晋城境内传统的宗教,始于东汉,兴盛于唐代,并延续于宋、金、元、明等朝代。明代,晋城曾大规模修葺庙产,曾有“道风大振,道人盛行”之说。至清代,因道教被视为汉人的宗教而受到压制。现今晋城境内的道教均属全真教系统,分为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隧山派、尹喜派等。从旅游角度分析,将晋城市境内的道教庙观进

行比较,珏山的道教庙观所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庙宇群落聚集山巅,形态气势恢宏,景观效果很好,且历史上颇具盛名,在香客中有一定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注明:★★★★标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晋城地区道教文化发展的历史久远,大部分文物保护级别都较高,古建遗留丰富,仅这方面珏山道教遗留文物不及本地其他几个道教圣地,但某景区占地面积较其他道教圣地大,仿古建筑

新,细部刻画与装饰精细,道教供奉的神位庙观系统齐全,并与环境搭配得和谐相宜,能给人以“仙境琼楼”的联想和美感。

(三)水体旅游资源比较

某景区的水体资源主要是蕴月湾。蕴月湾是丹河的一段河段。丹河为晋城市三条较大的河流之一,为季节河。丹河沿流域修建有多处大坝,

形成一处处狭长的水体,上游有任庄水库,距离景区较远,紧邻某景区北部和西部、西南部就有东焦河水库和围滩水库,下游的河南境内有大

型水库青天河。青天河水库已经形成景区,其他水库正在开发旅游项目。蕴月湾丹河河段处在东焦河水库与围滩水库之间,河道内冷泉较多,不断补充河水,致使这段河道常年有水,流水不断,约有3-5m 3

/s 流量,河道两岸水草、芦苇与蒲草丛生,湿地生态环境很好,配上两边陡峭的

峡壁,这里组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美丽意境的画面。蕴月湾的上游是晋城水源地,属于一级水源保护地,旅游开发受到大大限制,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和开展污染水体的旅游活动。

国家水利风景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

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

从表4-9中可以看到,某景区的蕴月湾丹河河段没有筑坝拦水形成较大的水面,但生态环境较有优势,人工设施少,是难得的丹河湿地与蛇曲河段科考旅游地良好的生态地质资源。

(四)赏月名胜比较

某景区在晋城市一带是比较有名的赏月名胜,但国内赏月名胜比较丰富,将某景区与其他著名赏月名胜进行比较,能够发现珏山的特色和

不足。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到,珏山与其他赏月名胜比较,其相对独特的地方是:

1、国内大多数赏月名胜都是水景赏月,珏山和黄山属于山景赏月,相对较少。黄山虽然也有“黄山邀月”,但它被黄山其他特色美景所屏蔽,赏月胜景的影响力不很大,故此,珏山吐月赏月文化在国内较为有特色。

2、其他赏月名胜均为国内外知名景区,赏月之外的游览名胜和旅游活动还有很多,旅游开发已经很成熟,配套设施很齐全,吸引力很强,市场影响很大,相比之下,珏山赏月配套的常态化旅游活动和项目还显得不足,旅游聚集效应不明显,需要加强。

鉴于上述对比,因此珏山需要在月亮文化和配套旅游项目上多下功夫,才能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

第五章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分析

一、旅游产品分析

(一)旅游资源利用分析

某景区的旅游资源类型相对比较齐全,可以组合较多类型的旅游产品。珏山的山峰突兀崛起,直刺苍穹,珏山的丹河峡谷幽深崎岖、跌水涟涟,是游客喜爱游赏的旅游景观,丹河与珏山及周边山陵组合成远、中、近多层次美景,可以形成一系列观光旅游产品。天子岭茂密的植被,平缓的山顶草甸和丹河及河滩湿地能开展山体运动和水上娱乐、垂钓、游憩等旅游休闲活动。某景区平均海拔700m以上,植被茂盛,夏季无酷暑,可以成为避暑胜地。一家庄和石涧沟处于峡谷的半山坡,植被丰茂,环境清幽,有可用于建筑的平地和坡地,为修建度假区提供了环境和土地条件,具备山林休闲度假的条件;珏山村周围有三处连接相通的沟壑梯地,提供了修建接待宾馆的好地方;景区的村庄农舍风貌依旧,保持了太行山区纯朴原始的建筑风格,天人合一的意境给喜欢山野度假的游人提供了可意的农家乐场所。珏山道教是晋豫两省的道教祈福圣地,很多香客都愿来此进香朝拜和还愿,加上周围优美的环境,能够更多的吸引和留住道教信众,开展道教祈福活动。珏山良好的生态和蛇曲河谷特殊地质地貌能够开展科普旅游活动。珏山吐月美好的天人意境为举办大型节庆旅游活动提供了充分的依托条件。珏山周围农民主要靠山林创造的自然环境进行种植、养殖取得收入,丰富的山区草药、菌类、山珍资源是开展旅游商品加工与销售的优势条件,能够提供充足的山货土特产品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

(二)拟形成的旅游产品类型

1、观光旅游产品

(1)水域观光利用资源:丹河水库大坝、水面、河道湿地、丹河大桥。

(2)峡谷观光利用资源:蕴月湾丹河峡谷、石涧沟。

(3)登高揽胜利用资源:珏山、天子岭。

(4)文化观光利用资源:门景区文化墙、珏山的黑虎殿、魁星阁、揽月亭、山门、月老亭、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灵官殿、文昌殿、过月亭、关帝庙、真武宫和慈云阁等庙观建筑。

(5)季相观光利用资源:珏山红叶、天子岭红叶。

(6)山林观光利用资源:天子岭白皮松林、石涧沟野果林。

2、休闲旅游产品

(1)水体休闲利用资源:蕴月湾丹河垂钓、茶坊、休闲餐饮、棋牌室、水体等休闲活动。

(2)农家乐体验利用资源:景区村庄可以开展的采摘、农耕、牛车、石碾、石磨、油坊、铁匠铺、酒坊、农家饭菜等休闲项目。

(3)拓展体验利用资源:拓展训练基地、天子岭山地穿越、溜索、滑道、升空等体验。

(4)山体休闲利用资源:天子岭赏月观星、林海听涛、滑草。

(5)童趣休闲利用资源:游线休息场摇椅、吊床、秋千、荡桥、爬网、站桩、压板、滚筒等。

(6)行道休闲利用资源:半山亭、长廊、吊桥、滑道、索道。

(7)文化休闲利用资源:霓裳羽衣舞曲和道教音乐欣赏、道家“三生”(放生、养生、护生)体验、撞钟祈福、月老红线连心锁、祈福条、诵经(《道德经》)等。

3、度假旅游产品

(1)一家庄避暑度假山庄利用资源:一家庄临河山坡地。

(2)石涧沟避暑度假村利用资源:石涧沟峡谷度假区。

(3)洞天福地接待区利用资源:珏山宾馆。

(4)天子岭宿营地利用资源:天子岭草甸可修建架空平台供搭建帐篷宿营地使用,还可建造一些树屋。

(5)农家宾馆利用资源:景区内的珏山村、一家庄、石涧沟及景区门景区的寺南庄、寺南窑沟等村庄可开设农家宾馆供低端游客使用。

4、宗教旅游产品

利用资源:珏山道教庙宇群祈福进香与道教大型节庆祭拜活动可以形成景区的道教旅游产品。

5、购物旅游产品

利用资源:拟建的景区山货购物市场与景区所产的野香菇、木耳、山果、柿子、核桃、中草药等土特产及传统手工艺品可以构成购物旅游产品(详见旅游商品规划)。

6、科普旅游产品

利用资源:珏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资源的所有禀赋。

7、节事旅游产品

利用资源:珏山赏月名胜、“三月三”、“九月九”大法会、中秋节民俗表演、珏山道教祈福法会、珏山庙会、“珏山杯”风光摄影大赛、万人相亲会、“珏山杯”挑战迪斯尼、“珏山杯”礼仪风采大赛、“珏山杯”全省青少年击剑大赛、“珏山杯”全省青少年蹦床比赛、“珏山杯”全国越野车场地赛。

(三)主打旅游产品分析

某景区可以推出至少7种类型的旅游产品。这7种旅游产品对应着不同的旅游客源市场,可以说某景区的市场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对于宣传而言,主要是面向最广泛的旅游大众,把能满足最大多数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推在最前列是景区必须慎重考虑的事情之一。当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最大需求是自然山水观光与休闲度假,山水观光目前仍是主流,休闲度假是大趋势,为即将到来的需求主流。因此,开发期的某景区的主打旅游产品应是观光旅游产品,要以特色旅游资源的宣传为主,附带宣传休闲旅游产品;完成基本开发后的中期则应以休闲旅游产品的宣传为主,附带宣传观光和度假产品;远期则以度假旅游产品宣传为主,附带宣传休闲和观光旅游产品。依照上述分析,珏山目前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发展,珏山在下一阶段的主打旅游产品应放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打造上,在宣传上以观光与休闲旅游产品为主,度假产品为辅。度假产品的开发规模要与游客人数的增加和需求量相适应,逐步完成建设任务。

二、旅游市场分析

(一)市场现状分析

1、宏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国内游客可达17亿人次,增长约6%;国内旅游收入8700亿元,增长约12%;受金融危机影响,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约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00万人次,下降约3%;旅游外汇收入400亿美元,下降约5%;出境旅游人数4600万人次,增长约12%;旅游总收入可达1.14万亿元,增长约4%。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在过去10年的快速发展中,极大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2、旅游需求趋势分析

(1)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上,休闲度假的游客逐年增多。在欧美,休闲是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人们在将来可以把生命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目前,我国旅游的需求也逐渐从观光转向休闲度假。旅游观念的转变正直接影响旅游开发的改变。纯粹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全面的高层次的旅游需求。与之对应的,人们对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需求却与日俱增。“旅游不单单是观光”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旅游的全部魅力不再被浓缩成一种单一的视觉快感,深度旅游、体验旅游、个性旅游正在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在旅游中追求随性、放松、享受的休闲活动,在不一样的景色里抛开所有的压力,尽情放松自己的身心。深度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方式渐成趋势。根据历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全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只占16.8%, 到了2007年,上升到21.9%。另一方面,观光游览型的游客比例徘徊在40%左右,渐趋稳定。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时间的增长,人们已经走出以参观性、热点景区和团队旅游为主的观光型旅游阶段,而向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方向发展。

(2)自驾车旅游成为时尚

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截至2007年底,山西省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73.5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同比增长19.2%,相当于每20人拥有1辆汽车。其中私人汽车121.4万辆,增长25.2%,占到全省民用汽车总量的七成。2007年新注册汽车22.6万辆,比上年增长15.7%。年末轿车保有量6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9.7%,其中私人轿车45.9万辆,增长36.6%。

当汽车进入人们家庭后,人们的旅游方式将大大改变。首先,汽车极大地扩展了个人和家庭的社会活动的空间,使人们可以跨越更远的距离去旅游。其次,汽车增加了人们出游的频度和灵活性,人们不必再为旅游旺季车票难买、车次的时间限制等问题犯愁,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自由安排各种旅游活动。

(3)老年市场潜力巨大

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2007年底全国132129万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0万,占总人口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36万,占总人口的8.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型1。

人口老龄化呼唤老龄产业。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旅游业属于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2007年45-64岁及65岁以上年龄组的出游率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绝大部分景区还无法满足老年人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一方面,旅游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首先,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多,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庞大。其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第三,我国地区间差异大,需求层次多,为发展老龄产业提供了多种选择。第四,社会化服务需求在增加。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继续执行,“4 2 1”家庭结构普遍出现,独居户比例还会增大。众多的独居老人对服务需求会日益增大。第五,城市老人的消费能力不可低估,我国老年人的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据估计,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没有实现(武汉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1999年)。

(4)以家庭和朋友为伴的自助游继续升温

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变化,观光旅游阶段典型的团队出游方式,已慢慢地转变为休闲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游客所青睐的自助游出游方式,自助旅游渐成时尚,西安和北京居民出游特征也恰证明了这一点。散客旅游和家庭旅游在旅游者人数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我国市民的出游方式更自由化,以小团队的自助游为多数。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度假意识的增强,以家庭和朋友为伴的自助游客占据节假日旅游市场的主

1联合国按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作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体。

(5)旅游经常化、居住郊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久居城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一日游、两日游这种短期的旅游活动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抛下一周的紧张和都市的浮华,来到郊区旅游,欣赏山水风光,追求自然、清醇和土朴。

(6)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市场潜力大

商务旅游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大型的商务活动导致商务旅游迅速增长。商务旅游者中,参加会议商务的人数占到17.7%。会议旅游市场能为旅游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参加会议人数多,停留时间较长,旅游消费较高。我国公务会议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为5.5天,大大高于观光游客的3.5天,我国公务会议游客平均花费高达1623.6元,比观光游客的725.4元高出2倍多。

(7)亚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社会产业化高度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上富有的同时,也使人们在肉体和精神健康上付出了代价。如何保持健康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到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进行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等健康养生旅游活动渐受游客喜爱。

(8)亲子游日渐兴盛

目前社会的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基本为三口之家。儿童在家中的地位普遍较高,随着生活的富足,儿童出游的欲望非常强烈,而且能够主导家庭集体出游的方向,即“小手牵大手”的旅游趋势较为普遍。

3、区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山西省旅游市场分析

山西省旅游局2007年十一期间,在山西省太原、大同、忻州、晋中、长治、晋城、晋城七个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采用“流动拦截”方法,对来山西从事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商务、文教/体育/科技交流等活动(其旅行距离超过10公里,在外停留6小时以上)的旅游消费人群进行了实地随机抽样调查,以下是官方公布的15000个样本反映的山西旅游市场特征的分析结论:

1)来山西旅游消费的人群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中等收入家庭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在旅游者中高学历、从事较高收入职业的中青年人占到很大比重。

2)旅游消费人群以外出休闲度假为主,旅行机构在旅游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自助游,自驾车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也有较快增长。

3)游游消费的群体呈现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随着省内旅游人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短途线路。

4)旅游者旅游的目的主要在于放松身心、增加见识,消费项目更加理性,多数旅游者对在旅游过程中的花费更多地集中在吃、穿、用上,同时旅游纪念品的花费比重在不断上升。

5)相关分析表明,来山西省的国内客源结构单一,省内游客的比重高占40-50%,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省、陕西、天津等邻近省区的比重占20%左右,其他各省市的游客比重均在30%以下。客源结构越单一,意味着潜伏的市场风险较大,这种情况将影响山西省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6)山西省的旅游环境尚待改善,此次调查发现旅游消费人群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旅游市场环境秩序较差;二是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三是旅游路标不够显示,影响到自驾车游客的游览;四是导游的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普通话水平。

山西省旅游局对此次调研的结论作出了分析,认为山西省旅游市场今后5-10年内,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客源市场巨大,国内旅游人数将快速增长;

2)旅游消费需求将呈现娱乐旅游、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三大主题;

3)旅游市场由“点”趋“面”,旅游消费需求由城市扩大到农村;

4)旅游市场中,老年和学生将占有较大份额;

5)团队旅游与半自助旅游将各自发展;

6)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公务旅游会有快速的发展,家庭旅游、老年旅游、学生旅游等中低档消费市场仍为国内旅游主体。

(2)重要客源市场相关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选择晋城几个现实和潜在客源市场如北京、太原、郑州、西安等四个省会城市城镇居民的出游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

1)出游率

从2007年四城市国内出游率图中可以看出,珏山的重点客源城市中,北京、西安的出游率均超过250%,说明这两个城市的被调查者人均年出游两次以上,具有较旺盛的出游意向,而太原和郑州的居民出游

太原居民以四季度出游为多,其次是三、二季度,郑州居民各季度出游概率相近,西安居民则是以二季度为出游高峰,其次是三、一季度。由此看出,出游率高的两个城市,出游高峰均集中在二季度,而太原、郑州则是珏山淡季可努力争取的一个市场。

2)旅游消费

通过对四城市居民国内出游人均花费的分析,可以发现,四座城市中,太原居民的出游率虽然低,但是平均花费是最高的,人均花费达到

1534.6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7.2元,其次是北京,也略高于全国平均,郑州、西安则花费较少。

北京居民国内出游人均花费中,军人、公务员的花费远超出人均水平,其次是服务销售商贸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文教技术人员,人均花费均超出1000元。他们的花费根据出游目的不一而有所侧重,其中以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商务目的出游的花费最高,依次是2576.8元和2302元,其次是公务会议和观光游览,均高于1000元。

太原居民中,离退休人员、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出游花费最高,均高于1500元;其中以度假/休闲的出游目的花费最高,人均花费达1824.3元。

郑州居民的出游花费比例与太原类似,专业/文教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的花费相对较高,在1000元以上;其中以观光游览的消费为最高。

西安居民的出游花费最低,仅有军人出游花费高于1000元,其次消费较高的是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和公务员,人均花费在500元以上。在西安居民的出游中,公务会议的花费是最高的,人均达1713.7元,远远超出全市平均水平342.9元,其次是以商务为目的的出游,人均花费在720.9元,其余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旅游目的

原居民度假休闲所占的比重为其次;西安、郑州居民则更倾向探亲访友。结合上一小节分析的出游人均花费来看,虽然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公务会议、商务为出游目的的人均花费远比其它旅游目的的高,但是这在出游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度假休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全国平均比例从2000年调查的16.8%上升至2007年的21.9%,同时以观光游览为出游目的的比例从2000年至2007年均稳定维持在40%左右。

4)停留夜数 ①北京

有38.1%的北京居民喜欢一日游,所占比重较大,这也说明为什么北京居民出游率高而人均花费不高的原因;过一夜和两夜的居民分别有17.5%和12.7%,0-2夜的居民总共占68.3%,说明北京居民比较喜欢利用周末或小黄金周时间出游。在外停留三夜的居民占6.1%,4-7夜的有21.1%,黄金周则是北京居民另一个高峰期。

②太原

太原居民的一日游比例明显比北京低,出游在外居住1夜与4-7夜的比例分别有26.4%和23.9%,出游一周以上的居民合计占14.4%,这与太原居民以度假休闲为主要出游目的和人均花费很高是相一致的。

③郑州

郑州居民的出游停留夜数与太原类似,以停留一夜(31.7%)、4-7夜(24.7%)的居民为多,不过夜的仅占18.8%比例,这有可能是利用周末、七日黄金周出游者居多。

④西安

西安居民的一日游比例非常大,为65.6%,是出游率高而人均花费很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安居民可能倾向于短途旅游,0-1夜的出游比例占了将近80%。

5)旅游方式

在四个城市中,北京、西安与太原、郑州的出游方式恰好形成两种典型。北京、西安居民以自由出行的形式为主,与亲朋结伴和个人出游的比例相当高,而太原、郑州的居民可能由于出游率相对特大城市较低,

平均一年出游不到一次,自助能力较差,均倾向于参团,由旅行社负责安排整个旅行。

6)小结

从调查发现,出游行为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外向经济与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北京、西安居民与太原、郑州居民的出游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由此给珏山一个提示,面对不同的市场,应该有不同的市场营

销手段,迎合不同的市场诉求。

这些也均是规划单位在规划布局

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晋城市旅游市场分析

晋城目前对近距离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旺盛的时期。2008年,晋城全市生

产总值达到527.5亿元,相当于解放初期1952年的108倍,比1978年增长23倍,比建市初期的1985年增长11倍。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全市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1%的速度增长,比改革开放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5.2个百分点。2008年,晋城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680元,分别是1952年的54.3倍和1978年的19.3倍。2008年财政收入达113.2亿元,支出规模达63.3亿元,1952年至今年均增长分别为14.3%和14.9%。截止2008年底,全市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达21604元,比1978年的21元增长1028倍,年平均增长26.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0元提高到14146元,增长46.2倍,年平均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4元提高到4856元,增长42.6倍,年平均增长13.3%。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9223元,比1978年的230元增长40.1倍,年平均增长13.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已由1978年的60.9%下降到2008年的29.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3383元,比1978年的101元增长33.5倍,年平均增长12.4%,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68.3%下降到2008年的38.1%。按照国际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规律,当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时,人们就产生旅游冲动,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就产生高档次旅游冲动,当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元时就产生豪华型旅游冲动。晋城目前已经达到了旅游冲动期。由于受闲暇时间和个人实际收入的限制,大多数晋城市市民更多选择节假日短途旅游。晋城市民的生活中存在一个巨大的度假休闲市场。

(4)郑州市旅游市场分析

郑州市是河南中原城市群的中心,是河南省最发达的中心城市,具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原城市群的崛起是河南省委、省政府面对我国新的经济环境所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该区域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九个省辖市,人口占全省的40%,近4000万人。该区域人口基数大、属于河南省的经济发达地带,2005年居民储蓄余额占全省的60%左右,具有可观的旅游消费人群。抓住郑州这个河南旅游市场的龙头就抓住了中原城市群的旅游消费需求,从而带动中原城市群乃至全省的旅游消费。

2008年郑州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400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70亿元左右,增长29.7%,新增40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0亿元,增长18.5%左右,新增4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完成4100亿元左右;利用域外境内资金达到4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4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0元,同比增长16%。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排在全省的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市民的消费时尚很大程度影响着临近的其他城市。据统计,郑州市居民的出游率高达84.9%(中国旅游年鉴200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郑州市为河南省最大的客源市场,蕴藏巨大的旅游商机。

(二)旅游市场预测

1、宏观旅游市场预测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与政府的商务及政务旅游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

2、旅游性质预测

休闲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旅游方式。休闲经济在国外发展很快。以美国为例,美国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有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业发展速度都很迅速,都已成为拉动该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龙头产业。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认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旅游需求也随着迅速变化。中国旅游市场正追随着世界旅游需求趋势向休闲旅游演变。我国居民中蕴藏着巨大的休闲消费潜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217885万亿元,我国的休假制度又给人们提供了全年114天的休息日,休闲需要的钱和闲都已具备,休闲将是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亮点。

3、区域旅游市场预测

(1)旅游目的地发展预测

晋城历年共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晋城旅游将成为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某景区利用自身的特色旅游项目和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也将成为区域内的首选旅游目标。

(2)主要客源市场预测

1)晋城

晋城是某景区最近的城市,是重要的区域旅游市场。晋城市总人口221.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5万人,占18.74%。晋城率先在山西省实现整体上基本达小康的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达小康的伟大跨越。晋城计建成4个小康县(市、区)、79个小康乡(镇),1756个小康村,143.6万农村人口达到了小康水平,分别占到晋城市乡镇、村和农村人口总数的64.2%、71.0%和83.5%。1998年,晋城市首批建成宽裕型小康村,有城区的西关、晓庄,泽州县的东四义、山耳东、三沟村,高平市的东山、城东,阳城县的望川、柏沟等。晋城市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衣食住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现代色彩日益浓烈,居民生活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收入看,2007年晋城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525元,人均储蓄存款13000元,居山西省第2位。2007年晋城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达385亿元,在居民储蓄存款中的活期存款较往年涨幅达到10.4%,全市城市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为0.31,恩格尔系数为29.6%。说明晋城市居民的富裕程度足以形成一个数亿元规模的旅游大市场。

【资料】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2)郑州

郑州是某景区的省内龙头客源地。郑州市总人口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2.2万人,占42.2%。2005年,郑州旅游总收入为179.29亿元,同比增长28.44%;旅游接待总人数1792万人次,同比增长29.2%。

郑州居民比较重视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旅游已在郑州成为时尚风潮。据调查,2004年郑州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娱乐教育及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为965.8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4%。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支出人均230.94元,增长12.3%,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177.6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3%。主要是假日经济带动家庭旅游升温,使旅游消费成为热点。现在居民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假日延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正在转变,2004年人均参观旅游和团体旅游支出分别比去年增长49.4%和48.7%。

根据国家旅游局对国内居民出游率的统计计算,国内居民的出游率一般在90%左右(出游人次/总人口)。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如以每位游客每天的旅游花费为100元,出游时间平均为1.5天,则晋城市全年旅游消费总量约为3亿元,郑州市的旅游总消费约为9.67亿元。两地旅游市场共有12.67亿元的旅游总需求,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第六章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一、优势

(一)资源优势

某景区是南太行山脉的组成部分,此处凸峰耸立,河谷幽深,曲折蜿蜒,林深石奇,风光秀丽,环境十分优美,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资源特色十分明显,又由于区域内少有污染性工矿企业,因而山青林绿,自然生态状况也十分优良。同时,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说故事丰富多彩,道观金碧辉煌,并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交相辉映,整个景区山、河、林、峡、石、庙组合十分良好,周围又有东焦河水库、青莲寺、围滩水库、翠屏山庄等景区,易于融入区域旅游线路,非常适宜观赏、朝敬与休闲度假旅游,很符合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此外,景区还有省级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太行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等引人瞩目的品牌,这些都对来自城市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交通区位优势

某景区地处晋城市区东南部,距晋城市区仅13km,距长治、郑州、焦作、洛阳、济源、新乡的距离都在300km以内,郑焦晋高速公路从景区穿过,连接长晋、阳晋高速和207国道、332、227、242省道,使某景区具有优越的进入性,拉短了景区与客源市场的距离,使晋城游客20分钟即可到达景区,太原游客3个小时即可到达景区,郑州和洛阳游客2个小时即可到达景区,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近两年来,泽州县政府和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努力修通了郑焦晋高速及晋张县道至景区的公路,使得景区进出条件更加便利,这为景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优势条件。

(三)政策环境优势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大,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三大消费热点之一,这对于某景区的开发都十分有利。同时,晋城市和泽州县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开发与建设,已将旅游业纳入全市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大局中通盘考虑,并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金村镇党委、政府也将旅游业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战略思路,并组建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对各个部门进行协调,以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某景区是市县政府重点开发的“太行山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城、陵川两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本县和本景区的旅游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必定会大大激发泽州人民开发旅游的热情,从而推动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某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政策环境上的支持。

(四)投资方经济实力雄厚

投资开发某景区的三八煤矿是一个企业集团,经济实力雄厚,公司领导层对旅游产业又高度重视,不惜投入重金开发某景区,这无疑为某景区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

(五)前期开发基础较好

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且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发展基础较好。目前某景区在游路、道观、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宣传促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游客的青睐,在晋城市及其它地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又晋升为AAAA级景区,已有很好的开发基础和开发经验。

二、劣势

(一)资源性劣势

某景区虽然景色优美,但现有的旅游活动面积较小,纵深不足,容量有限,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景区内的植被覆盖率虽高,但具有震撼力的古树名木较少。此外,景区山体的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较大,丰水期短,加上上游水库发电放水时间不固定,造成丹河水量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活动的开展。

(二)景区与居民关系协调有一定难度

目前,景区内还有三个村庄,尽管人数不多,但当地居民还要依赖于其所在的土地生活,加上目前村民对各种补偿的期望值很高,如果处理不好景区与居民的关系,必将对景区的经营管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景区外围环境的破坏

某景区附近正在修建围滩水库,修路时开山采石有大片山体被开挖,滚石落入丹河河道,河道岸边的湿地、林木植被遭到破坏,优美的自然环境失去了往日的姿容,严重影响了景区的自然景观,污染了游客的视觉,使旅游感受大打折扣。

(四)市场影响劣势

某景区虽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并不多,大量的都是传说故事,很难经得起历史考证,而且景区仅在晋城范围内知名度较高,在其他地区如省内主要客源地太原和邻近的河南省会郑州的市场知名度还较低,因而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市场开发投入。

三、机遇

(一)旅游大发展创造的宏观环境机遇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整体社会的旅游需求大幅度增加,旅游大发展也就成为了必然。早在1994年,旅游业就已经超越了军火业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在国内,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长假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我国旅游的发展如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可以预见,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在当今旅游发展过程中,休闲度假型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品种,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发展势头极为迅速。某景区作为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过渡的生态与人文景区,无疑能很好的迎合当前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二)区域市场形成带来的发展机遇

郑焦晋高速把隔绝晋豫两省的太行山阻碍打通,使得两省通行非常便捷,经济、文化、人员交流非常方便,近年来已经形成了晋东南和豫北联系紧密的区域旅游共同市场。这个市场规模几乎与单一省份比肩,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某景区正处在这个区域市场的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无论宣传营销和游客进出都会得到很大的便利,这

给某景区带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邻近景区开发带来的拓展机遇

某景区的周边还有一些景区或已经存在或在加紧开发,如青莲寺、围滩、翠屏山庄、东焦河水库游览区,这会使本区域形成一个群体效应,并可市场与资源共享,从而拓展某景区的发展空间,促进某景区的全面发展。

四、竞争与挑战

(一)同类型景区的市场竞争

在珏山周围的景区数量众多,如陵川的凤凰欢乐谷、王莽岭、棋子山、黄围山,阳城的皇城相府、蟒河、九女仙湖,高平的羊头山、大粮山、定林寺、开化寺,沁水的樊山、历山、白云洞、柳氏民居,晋城城区的白马寺山,泽州本县的山里泉,河南的云台山、青天河、峰林峡、青龙峡,特别是景区的山体与峡谷景观与周边景区的较为类似,同属太行山地貌,同质化程度高,明显的区别不大,因而对本景区构成一定的竞争。道教文化景区在晋城境内也有很多,这些的景区的存在会分流本景区的朝觐游客。

(二)市场需求变化的挑战

旅游市场瞬息万变,旅游市场的变化要求旅游开发和景区经营者要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紧跟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对策。这对于新开发的某景区也是一个不小的课题和挑战。

(三)景区相关者之间协调难的挑战

某景区还是晋城市和泽州县两级政府确定的重点景区,同时还属于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开发项目需要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因此决定了某景区在开发和运营的过程中相关者比较多,其大体涉及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投资经营者、当地居民及邻近单位等。这些群体在总体利益上虽然是一致的,但不排除在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下相互之间存在着某些冲突的可能。因此,如何处理好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将是一大挑战。

第七章景区定位、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景区定位

(一)功能定位

某景区的功能定位是: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开展徒步、拓展、健身等户外活动的多功能定位。

(二)主题定位

从道教历史背景和美景名胜出发,“月亮文化”将作为某景区的文化主题。景区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项目设置、设施配套及景观塑造,营造在山西乃至整个国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月亮文化旅游景区。

主题文化:月亮文化。

支撑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环境生态和地质生态)。

(三)形象定位

根据某景区文化主题定位和前期景区进行的市场宣传和市场影响,其形象定位应为:中国第一赏月名山——珏山。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AAAAA级景区的高标准规划某景区,贯彻平衡发展的思路,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1、品牌目标

●国家AAAAA级景区

为游客提供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建筑布局、景观、环境氛围和质量标准达到国家相应要求,使某景区具有很强的市场辐射力,景观质量评分达90分,游客意见综合得分达90分,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达950分。

●国内山地赏月胜景第一品牌

某景区利用目前国内少有山地赏月品牌,在景区建设中强化月亮文化的体现,努力打造国内山地赏月胜景的第一品牌。

●晋城文化休闲旅游首选胜地

借助某景区的月亮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地质科学文化和山林植被、丹河地貌以及夏季避暑气候条件,发展适合各类游客丰富的休闲活动项目,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晋城休闲旅游的第一选择胜地。

2、经济目标

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景区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多项盈利增长点,实现景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本规划期末某景区的年游客总人数达到约80万人次,人均游客日花费达到约500元,年直接收入约4亿元,年综合旅游效益达到约18.8亿元。

3、生态与社会目标

规划项目完成后,使某景区成为山西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山西太行旅游线路上生态环境和地质原貌保持良好的科考旅游目的地,展示民间文化的示范地。

(二)分期目标

1、近期(2010~2015年)目标

在完善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完成蕴月湾和天子岭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实现景区年游客总人数达到约50万人次,人均游客日花费达到约150元,年直接收入约0.75亿元,年综合旅游效益达到约3.5亿元。

2、中期(2016~2020年)目标

第二期为旅游项目完善建设期;景区的年游客总人数达到约70万人次,人均游客日花费达到约300元,年直接收入约2.1亿元,年综合旅游效益达到约9.8亿元。

3、远期(2021~2025年)目标

第三期为内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发展期。景区的年游客总人数达到约80万人次,人均游客日花费达到约500元,年直接收入约4亿元,年综合旅游效益达到约18.8亿元。

三、发展战略

(一)快步发展战略

现代旅游已由观光进入了休闲度假时代,中高端旅游市场对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需求旺盛。珏山旅游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后发优势,珏山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月亮文化、道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对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便利的进入条件,因此,珏山应遵循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寻求发展,即“观光——休闲——度假”过渡模式,并尽快过渡到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产品开发、主题线路、形象策划、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突出休闲度假的功能,尽量拉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延长旅游链条,带动珏山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文化为核的旅游发展战略

珏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月亮文化和道教文化交相辉映。珏山旅游的发展应紧紧围绕月亮文化开展项目设置,以月亮文化为魂,

以月亮文化塑造形象,以月亮文化彰显景区主题,以月亮文化打造旅游产品,合理分区布局,统一安排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并使游客处处感受到月亮文化的内容表现。

(三)捆绑联动发展战略

该战略是指某景区通过与其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景区的合作,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巧以借势来提升景区自身知名度,扩大景区旅游发展空间。按照区域就近捆绑战略的设想,某景区可与皇城相府和王莽岭联动发展。珏山、皇城相府和王莽岭是晋城市的三大旅游品牌景区,某景区应很好的利用与之距离相近、品牌相当的地缘优势,与其协同发展,如共同宣传造势,共享客源,形成黄金三角旅游线路,达到相互借势的目的。按照文化主题相同捆绑战略的设想,珏山要与国内主打月亮文化的知名景区联合,举办联动活动,利用中秋和元宵节在媒体上造势宣传,如借助杭州西湖、扬州、黄山、桂林、北京等地赏月名胜景区的知名度,举办祭月拜月活动,扩大珏山在全国的知名度。

(四)借势发展海内外市场战略

某景区的交通便利条件给邻近的晋城、长治、焦作、郑州、洛阳等近途旅游的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珏山可以借助已是AAAAA景区云台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其入口道路旁展开宣传攻势,吸引游客到珏山来。某景区要积极开发海外旅游市场,要为进一步申报国家AAAAA景区打下基础。依照国家AAAAA景区标准,景区需要至少每年3万人次的海外游客。珏山海外市场发展战略应采取“借船出海”战略,积极参加晋豫两省的海外宣传活动,特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港澳台和东南亚、东亚国家的宣传促销,来发展海外市场。

(五)创新发展战略

创新发展战略是依托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旅游发展理念和经验,突破陈旧观念,树立创新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多领域多方位实施开拓创新措施,推动旅游地超常规发展的战略行动计划。某景区应通过观念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手段建立起具有珏山特色和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旅游项目,引领旅游时尚。

(六)区域合作战略

区域合作战略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的旅游业和相关行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在一定的领域和层面,通过协商建立起来战略性合作关系的计划和模式。珏山应同周边景区(青莲寺、围滩、丹河水库等)进行旅游合作,在不改变所属关系的前提下,建立起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联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和开发邻近的资源,增加旅游项目,拓宽旅游产品线,扩大经营规模,吸引更多游客。

(七)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产业的生存发展与资源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天然的契合关系,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但如果不注重资源的保护与环境的协调,同样也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某景区在旅游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旅游开发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必须坚持旅游资源开发贯彻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倡导绿色开发、绿色项目、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尽可能地维护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现景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应的良性循环,保证景区经营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八章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一、功能分区的原则

(一)依托资源原则

资源特点是功能分区的依据。必须依托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功能分区的划分,最大限度挖掘资源价值。

(二)体现不同功能原则

功能分区的划分,要根据各区特点,规划不同活动内容,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形成互补关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体现不同的分区主题功能。

(三)规划区完整性原则

功能分区的划分要保证整体规划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既要考虑资源的内在功能性质不同,又要兼顾各个区划的相互配合补充,既要注意景观的空间联系,又要使景观文化内涵的相互连接,形成统一的规划区域概念。

(四)突出重点原则

景区的各个功能分区应根据资源不同和分工不同,将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的安排有所侧重,突出本功能区的特点,项目要有轻有重,突出重点,给游客在不同区域内产生不同的旅游感受。

二、景区空间分析

(一)门景区空间分析

1、地理特征

此区为典型的太行山河谷地貌,丹河下游河谷相对宽阔,有西焦河村、寺北庄、寺南庄等村庄民居,以及少量河谷农田分布;引景线沿丹河河谷上溯,与东焦河水库景区、青莲寺景区进出线路重叠。

2、空间分析

由于景区范围和建设空间处于变化中,使得景区入口空间破碎,形成丹河收费站东的景区引景门区和寺南窑西的售票门区两个点状空间,以及两点间的引景廊线空间,即形成“一线两点”的空间结构。

此区空间松散,呈现出明显的带状特征;同时,在空间上与东焦河水库景区、青莲寺景区的景区引景、门景区空间重叠。仅以目前引景空间而言,丹河景区、青莲寺景区反处于优势空间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某景区目前引景区建设是为这两个景区做足了引景文章。

3、开发思路

第一,进一步强化引景线上的某景区文化符号,突出表现某景区的标志景观,使引景线成为游客进入珏山的热身区。

第二,由于丹河收费站与丹河高速大桥间的大门空间,与某景区有较大距离,尤其在空间上被其它景区分割,可留作远期门景区建设空间,重点打造寺南窑西的大门空间。远期,此区旅游空间整合后,此门景区仍予以保留,使某景区空间相对独立。

第三,尽早以寺南窑为重心,设置景区大门、售票处、游客服务中心、景区主停车场、旅游集散区、星级卫生设施、旅游商品购物设施等景区的基本要素,建设完整的门景区空间。

(二)景区内部空间分析

1、地理特征

景区内的珏山、天子岭、蕴月湾(丹河峡谷)是景区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最为集中的三个片区。珏山有精美的道教文化建筑群,天子岭有茂密的山林和宽阔的山顶草甸,蕴月湾有丹河峡谷奇观及岸滩湿地。自然与文化两大旅游主体资源相辅相承,承载着景区月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内容。这三个区域的地貌景观组合成景区最为壮美的画卷。

2、空间分析

从珏山北斗广场,沿珏山山脊过西顶、正顶和南顶,形成一条以道

教文化为重心、以月文化为内核的文化景观廊带。从珏山与小天子岭间的鞍部至天子岭台地,延续成一条以生态文化为背景、以月文化为核心的自然景观廊带。从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一心三区”的空间结构,即“中心接待服务区”、“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天子岭观光游乐区”和“蕴月湾河道游憩区”。

3、开发思路

珏山山岭规模宏大的宫观建筑群已开发建设完成,现已基本没有建设空间。已建成的庙宇精美、塑像精致,道教文化体现充分,今后应控制此区的再建项目,只在旅游参与性项目策划与开发上下功夫,使该区域的文化体验更趋成熟和完善。

从景区空间布局分析,景区目前以自然景观为核心的休闲观光空间开发不足,实为一条腿走路,显得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天子岭以及蕴月湾的空间是开发月文化休闲项目的建设区域,是珏山景观廊带旅游的外延活动区。

(三)接待点空间分析

1、地理特征

中心接待服务区位于珏山南面,蕴月湾北部的山崖顶上的一片区域。该区域环境幽静、生态优美,所处的山地地势相对开阔,有一些山洼适宜修建度假服务设施,但空间不大,需要在其他地方选择合适地点建设接待设施,以作补充。

2、空间分析

珏山中心接待服务区的主要接待区域在已建的珏山宾馆一带,拟建的度假区规划在一家庄和石涧沟两个地点,作为接待条件的补充。形成“一主二辅”的空间布局结构。

3、开发思路

某景区目前旅游度假接待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景区的快速发展,而旅游发展已从单一的观光型向旅游度假型转变,度假型景区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景区以丹河河谷临水的一家庄布局建设高档度假别墅区,以满足高端旅游消费的需要;在山地腰部谷地的石涧沟布局建设中档休闲度假空间,以满足中低端多日度假旅游需要;在天子岭的山顶,布局建设临时性野营度假空间,以满足青年旅游消费需要。同时,以珏山宾馆(增加接待规模)作为景区中心接待区,以满足一日过夜游及旅行社对口接待服务的需要。一家庄建设高档度假接待设施,石涧沟建设中、低档的两个档次的大众化度假接待设施。

三、总体布局及功能区划分

根据景区主题功能的相对一致性、交通联系和管理的便捷性、文化空间的相对完整性等划分原则,依据景区的旅游资源性质和旅游功能定位,某景区旅游功能从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四区”,即以现在已建宾馆为主体的中心接待服务区和围绕其周围的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蕴月湾河道游憩区、天子岭观光游乐区及门景服务区四个区块。

(一)门景服务区

区域范围:高速丹河大桥下至寺南窑村南,即:丹河收费站东的景区入口区与寺南窑和景区目前收费处间的两个区域及两点间的连接道路。

功能:引景、门景昭示、门区游客服务、游客集散地、餐饮、购物、停车、换乘。

性质:引景、综合服务。

(二)中心接待服务区

区域范围:以珏山宾馆区为中心的周边山地及一家庄一带山谷。

功能:休闲度假、餐宿及相关接待服务。

性质:食宿生活接待服务区。

(三)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

区域范围:珏山北斗广场及沿珏山山岭一线至珏山与天子岭鞍部。

功能:祈福、文化体验、山地观光。

性质:祭拜与道教文化游览区。

(四)天子岭观光游乐区

区域范围:天子岭及石涧沟。

功能:山地观光、娱乐,休闲度假。

性质:观光休闲度假区。

(五)蕴月湾河道游憩区

区域范围:景区南部丹河河段。

功能:漂流、水上游憩、水岸休闲、峡谷观光。

性质:河道游憩区。

第九章分功能区项目规划

一、门景服务区

(一)现状

门景服务区位于某景区高速公路进入景区的交通环岛东侧临丹河地带,南北长约80米、东西长约270米,规划面积约20000㎡。区内现分布着零散的餐饮和少数几户居民,主要空间分布在道路两侧,地势低洼、平坦,环岛南侧用地有两层陡坎,地质情况较好。而且,这里紧邻高速公路,交通便捷,是游客进出景区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观看丹河特大石拱桥的良好地点,因此具有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机会。区内可用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地势比较平坦,容易利用,但狭长带状土地对开发建设和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制约。在已征用的门景区东侧有一块30亩地的空场,现为交警队院做为停车场使用,目前景区正在商谈征用该片土地,征用后也可纳入门景区一并规划使用。

(二)功能定位

门景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为:在中远期某景区与周边景区整合后的大旅游区的相应项目的入口服务。

(三)空间布局

门景区的总体布局要满足服务功能的要求,组织合理的游人活动体系。为此,将门景区按功能划分为两块,即道路北部的社会服务区和晋张公路南面的景区入口服务区(停车、购票、换乘、游客服务中心等及管理功能)。

社会服务区:此区在规划范围之外,但可以联络当地政府吸引社会力量建设邮电所、银行、小商店、汽修店等为游客服务的项目。

南部管理、停车区:设有某景区售票处和入口区管理处。停车场分为两处,东半部现交警队院开发为大车停车场,西半部为地下停车场。在大车停车场内设一处公厕和司乘人员休息服务房。地下停车场上部为游客集散广场,取名“丹河广场”,面积7750m2。丹河广场进行园林美化,规划一定面积的绿地、花坛以及建筑小品,以供游人玩赏、休息,南边临河设置大型某景区的标示和景区吉祥物造型,供游人拍照留念。两处停车场之间修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65m2。在入口牌坊门左侧路边设置大型广告牌,右侧建设电瓶车换乘站。

从大门到第二道大门之间距离颇长,其间有不少美景可以观赏,如远观珏山、天子岭、丹河美景,近赏青莲古寺,等等,可立牌介绍,并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和最佳角度,修建观景台,以丰富游览内容,消除路

途上的单调乏味之感。同时,在沿途的石质护墙、崖壁或特意树立的牌子上,可以刻写有代表性的咏月诗文以及名画。

第二道大门在寺南窑,作为某景区的营业性大门。大门要造型别致,富有特色,切合景区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四)开发项目规划

1、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导游、医疗、投诉、救助、保险等服务。根据西焦河场地情况,将游客服务中心建在珏山牌坊门前南侧地上大车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丹河广场之间,建筑风格为中新式(中式现代建筑)。

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可适度超前,按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

(1)接待室

为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中心,位置居建筑正中,建筑面积是一层中最大,可以是其他功能区的三倍左右,一般为三个单元房间的面积。

内设三个功能区:

①咨询区:咨询台可设置在入门口,由1-2人负责对外接待、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提供现场接待咨询、热线电话咨询服务。

②宣介区:即宣传介绍区,可正对大门内侧设置,由电视触摸屏、全景导游图、景区风景图片等,供游人对景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景点,让旅游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景区的旅游状况。游客能获取景区导游图和主要旅游景点、宾馆、购物、特色餐饮、娱乐和交通等旅游宣传资料。在休息室相邻房间设置景观介绍放映厅。

③休息区:在接待室两侧设置休息设施,并就近展示销售有关旅游区的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力求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精良。

(2)售票处

位置与大门相连,可设置在服务中心的北端。售票窗口一般不少于2个,但另外应预留2个售票窗口的空间,其中应至少有一个为团体购票窗口。旅游淡季可开设2个售票窗口。

(3)导游室

设置面积为一个单元间的导游工作室,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安排及导游待岗工作点。门前有制作精美的导游人员介绍宣传版面,要能够充分展现旅游区导游人员的个人魅力和风采。要求所有导游人员普通话流利标准,穿戴统一配发的导游服,在游客服务中心待岗。

(4)投诉管理办公室

投诉管理办公室可与导游室相邻,或与接待室相邻,为游客投诉登记、处理及向当地有关部门和旅游质监所转递游客的旅游投诉等提供服务。

(5)景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在接待室一侧,设置一个单元标准间的景区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景区正常运作中综合事务的领导管理。

(6)救护中心(医疗保健室)

在接待室南侧,设置小型医疗服务点,或景区应急救护中心,为游客提供医疗保健、应急救护服务。

(7)商店和餐厅

设置旅游用品商店和餐厅,供游客购物、用餐和茶饮。

(8)卫生间

在服务中心设置星级卫生间,在卫生间内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与专用卫生设施。

2、停车场

大车停车场面积4750m2,车位34辆;地下小车停车场面积7150m2,车位173辆。

3、景区管理处

景区管理处与游客服务中心为一个楼体。

4、景区营业大门装饰

在现在的营业性大门前增加装饰,形式为:两侧一边是玉璧(玉璧为古代帝王祭天用的重器)基座上祥云托起的一轮月亮建筑小品,一边是玉琮(常用作祭地的礼器)造型,均为白色,寓意为两块白玉,取珠联璧合之意,因为“珏”意为两玉合为一玉,可分可合,立意符合景区月亮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内涵。

二、珏山道教文化游览区

本区包括山上道教庙观片区和北斗广场文化活动片区两部分。

(一)珏山道教庙观片区

1.现状与功能定位

珏山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香火鼎盛,在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影响较大,是我国北方比较著名的道教文化场所之一。本区的功能为: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为依托,融观光、祭拜、庙会、节庆旅游等于一体的功能区。

2.开发规划

本区山上部分建筑物已相当密集,建筑质量也比较高,由于山上空间十分有限,今后不宜也不可能再建设许多新项目,所以这里只进行一些建设项目的完善和活动策划。

(1)道教活动策划

每月推出至少一场文化庙会或祭祀活动。根据每个月的各位神仙的诞辰(或称千秋日)有选择地起文化庙会和祭祀大典,规模可大可小,借此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人。神仙的诞辰重要的如:1)一月

正月初一:元始天尊万寿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万寿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飞升(一说五月十三)

正月十五:上元天官圣诞、张天师诞日(一说五月十八)、盘古大王圣诞

正月十九:丘真人诞辰

正月二十:招财童子诞辰

2)二月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

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圣诞、精忠岳王千秋、上老君圣诞

二月廿六:真武大帝圣诞

3)三月

三月初七:何仙姑诞辰

三月十五:中路财神赵元帅圣诞

三月廿八:东岳大帝圣诞

4)四月

四月十四:吕纯阳祖师(吕洞宾)圣诞

四月十八:北极紫微帝君千秋华陀神医千秋

四月廿一:托塔李天王圣诞

四月廿八:神农先帝万寿

5)五月

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帝君千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 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 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 (二)形象定位 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 1、入境市场 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 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 2、国内市场 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 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 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两翼双环线”: 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 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 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 (二)项目规划 1、“一轴”项目规划: 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 “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资料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说明书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5年9月

简介 1992年元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 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 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 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 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大型生态绿心; 通过对各景区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集中展现中华吴越文化精髓的文化遗产聚落; 通过对环太湖城市群与景区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布局,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宜人、风貌和谐的城景交汇型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各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旅游协作的加强,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山水人文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对环太湖地区的整体产业协作引导以及各景区的协同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环境优越、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典范区。 四、总体发展战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129页)

2002-2020敦化市雁鸣湖旅游度假区 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01 第一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总则01 一、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01 (一)规划区域01 (二)关联区域01 二、规划期限02 三、规划主要依据02 (一)法律依据02 (二)文件依据02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03 (一)指导思想03 (二)基本原则03 五、规划程序03 六、规划成果形式04 第二部分基础分析06

第二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自然条件及周边地区概况06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06 (一)区位与建制06 (二)历史沿革07 (三)面积与人口07 二、自然条件07 (一)地形07 (二)气候08 (三)水系08 (四)生物08 (五)矿产08 三、经济条件09 (一)经济状况09 (二)农业09 (三)工业10 (四)交通10 (五)旅游10 四、社会发展11 (一)教育11 (二)科技11 (三)文化体育11 (四)医疗卫生11 (五)城镇建设11 第三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及评价13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13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13 (二)旅游资源的分态16 (三)旅游资源的规模分级17 (四)旅游资源的分布17 (五)旅游资源的地域竞争与合作18 二、旅游资源评价19 (一)评价方法19 (二)资源单体评价21 (三)总体特色评价22 第四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24 一、旅游客源市场现状24 (一)客源市场规模24 (二)客源市场结构25 (三)游客行为状况25 (四)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状况25 二、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25 三、目标市场定位25 (一)一级市场26 (二)二级市场26 (三)三级市场26 四、客源市场预测26 第三部分发展规划28 第五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战略28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状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标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政策 (4) 二、土地利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