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点1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1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1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基础回顾】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2.经纬度的分布及判读

(1)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④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3.主要经纬线及其作用

【技能方法】

1.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

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在判断方位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之间的南北方向。

③判定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即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与地球自转方向同向为东,背向为西。

(2)用经纬度法判断:

①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②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3)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a.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方,反之在东方。

(4)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由以上两点可判断C在A的东南方)。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4.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

(3)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下图进行推导。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C、D为位于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基础达标】

1.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B.①②

C.⑤⑥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答案】1.B 2.A

【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左图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右图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东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西经20度到东经160度,图中经线间隔为20度,③④位于东半球,①②位于西半球。

2.④点位于北半球,大约东经10度,⑧点位于南半球,大约西经10度,所以,④点位于⑧点的东北方向。

读下图,分析回答3-5题。

3.图中A点位于C点的()

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4.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A.550千米B.660千米

C.1100千米D.277.5千米

5.从E点到F点的最短航线是()

A.先西北后西南

B.先东南后东北

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北后东南

【答案】3.B 4.D 5.A

【解析】

3.从图中易知A点的坐标是(15°W,15°S),而C点的坐标必须先根据70°S、60°S判断为南半球经纬网图,故经线170°,165°应该是东经,得出C点的坐标是(170°E,60°S)。然后把A、C两点画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

(如图所示),再根据劣弧法则判断出: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1.③在①的()

A.西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东南方

2.⑤的坐标为()

A.(20°E,60°N)B.(20°E,60°S)

C.(20°W,60°N)D.(20°W,60°S)

【答案】1.D 2.B

【解析】

1.由题干指明该区域为南半球,可知图中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由此可以判断出③在①的东南方。

2.图中经纬线之间的间隔都是相等的,可知两个20°经线之间的经线的经度为0°,再根据上题解析可以判断⑤的坐标为(20°E,60°S)。

3.如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两点的相对方向。A图的经纬线都是直线,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C两图的经纬线都是弯曲的,先根据某两点距极点的远近确定相对的南或北方向,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别其相对的东或西方向,以C图为例:甲在乙的东北,丙在丁的东南。D图是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地球自转方向和两点间弧长较短(即经度差小于180°)的区间来确定其东西方向,再根据纬度来判别南北方向。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4-7题。

4.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5.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444千米B.3333千米

C.2222千米D.1823千米

6.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7.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B.(60°S,100°E)

C.(30°S,100°E)D.(60°S,80°W)

【答案】4.B 5.C 6.B7.B

【解析】

4.不同纬度地区间隔的经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不同,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的经线上间隔的纬度数相等,则长度相等。某人从M点出发,在向正东前进200千米时跨越的经度数,要大于后来其向正西前进200千米所跨越的经度数。

5.MN在60°纬线上,经度相差40°,而60°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则MN的距离为20000千米360°×40°。

6.MN同在北半球,其最短距离应是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大圆偏向北极点,N位于M点的东侧,即飞机飞行的方向为先东北再东南。

7.M点的地理坐标是(60°N,80°W),计算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时,其纬度数是相同的,所在半球相反,经度数是互补的,且东西经相反,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60°S,100°E)。

【终极闯关】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正确表述是()

A.两地区铁路的走向都受地形制约

B.BC间实地距离比AD间实地距离长

C.A地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A在B的东南方,D在C的东北方

2.乙图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南信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位于台湾岛,乙地位于澳大利亚,两处铁路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甲受台湾山脉,乙受大分水岭的影响。BC之间的纬度差少于AD之间的纬度差,故实地距离AD较长。A地以种植小麦为主,A在B的东南方向,D在C的东南方。

2.读图可知,乙地的阴影部分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西部为大分水岭,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区离赤道较远,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特征及气候形成。

(2014-2015学年重庆市石柱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南海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我国南海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岛上建有飞机跑道,图甲表示永兴岛未建飞机跑道前的天然海岸线。读图甲和图乙,回答各题。

3.据图甲估算永兴岛、石岛的面积分别约为()

A.0.185 km2,0.08 km2

B.0.185 km2,0.8 km2

C.1.85 km2,0.08 km2

D.1.85 km2,0.8 km2

4.飞机需逆风起飞,而该地的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偏转而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飞机跑道的走向为() A.东北—西南走向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西走向

【答案】3.C 4.A

【解析】

3.永兴岛和石岛从现状看和结合比例尺,可知两个岛的长分布约为1.2km,0.3km,考虑到四个选项的面积相差较大,因而可以都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大致可计算出两岛的面积1.44km2,0.09km2,只有C 项接近。

4.根据材料提示,该地的夏季风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而成,形成西南季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飞机需逆风起飞,飞机跑道应与盛行风平行,所以飞机跑道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考点:比例尺与气候特征。

(2015?上海卷)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5-7题。

5.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6.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答案】5.C 6.B 7.B

【解析】

5.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

6.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乙地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则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66°34′,即X=23°26′N,故B正确。

7.由上题可知,该日为夏至日,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乙地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甲地正午北京时间为12点,乙地正午北京时间为24时,即甲乙两地经度相差180°,甲与乙地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考点:昼夜长短、直射点位置、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