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简答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三化学组

(一)实验部分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例】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0-2,K a2=×10-3,H2CO3的电离常数K a1=×10-7,K a2=×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 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6.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

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不引入杂质。)

7.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滴加××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8.焰色反应操作:

用洁净的铂丝(铂丝沾取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相近为止。用盐酸洗的原因:金属氯化物的沸点较低,灼烧时挥发除去)沾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元素。

9.萃取分液操作:

萃取——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盖紧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充分振荡并不时打开旋塞放气,正立放铁圈上静置。

分液——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在分液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上口玻璃塞,旋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滴定终点判断:

[答题模板]当滴入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__色变为__色,且半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如

滴定操作: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1.浓硫酸稀释(或与其它液体混合)操作:

[答题模板]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无水乙醇、浓硝酸、乙酸等),并不断搅拌。

12.沉淀醇洗(冰水)的目的[对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固体,过滤后要用乙醇(冰水)洗涤]:

原因:[答题模板](1)固体在乙醇溶解度较小;(2)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

(3)乙醇挥发带出水分,使固体易干燥

13.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

[答题模板]保证圆底烧瓶液面上方压强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压强相等(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易于滴下。

14.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在长颈漏斗下端套一小试管:

[答题模板]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漏斗中逸出;节约液体试剂;能控制反应速率。15.装置的安装与连接: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洗气瓶“长进短出”,净化装置先除杂后干燥;干燥管“粗进细出”;排水量气的“洗气瓶”气体流向“短进长出”;蒸馏或冷却装置中的冷凝管冷却水的流向“低进高出”。

16.实验中棉花的作用:

(1)收集氨气防止与空气对流,使氨气收集较纯净。

(2)高锰酸钾热分解过滤固体尘埃的作用,防堵塞导管。

17.蒸发结晶操作:

[答题模板]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18.乙酸乙酯制备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2)增大溶液的密度,以利于乙酸乙酯分层

(3)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19.排水量气读取体积的要求:

(1)冷却至室温;(2)两液面相平;(3)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另:实验前广口瓶与量筒间的导管中应充满水

20.过滤的方式?降温结晶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过滤、趁热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二)化学工艺流程题常考查

1、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如何提高浸出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

B、对平衡转化率、产率有何影响?(如何提高产率?)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改变××条件,可逆反应:。。。。。。,平衡向×方向移动,导致××发生变化

C、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2、对流程理解的问题:

A、滤渣、滤液的主要成分?(明确发生了什么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循环利用与回收利用的物质?(循环利用是作为原料投入了,却没有消耗或没有消耗完;回收利用是指副产品)

D、特定步骤中加某物质的作用?(一般题干会有隐含信息。比如加NaCl可以提高PbCl2的溶解度,加NaCl可以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等等)

3、高频问题:

①“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加入过量硫酸,边加硫酸边搅拌

②如何提高吸收液和SO2反应速率:

答:适当提高温度、增大吸收液或NaClO3的浓度、增大SO2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或搅拌

③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④过滤用到的三个玻璃仪器:

答: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⑤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的操作原因:

答: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⑥沉淀洗涤操作:

答:往漏斗中(工业上改为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⑦检验沉淀Fe(OH)3是否洗涤干净(含SO42-):

答: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

⑧如何从MgCl2·6H2O中得到无水MgCl2:

答: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的水解,且带走MgCl2·6H2O 受热产生的水汽

⑨直接加热MgCl2·6H2O易得到Mg(OH)Cl的方程式;加热LnCl3·6H2O生成LnOCl的方程式⑩CuCl2中混有Fe3+加何种试剂调pH值:

答:CuO、Cu(OH)2、CuCO3、Cu2(OH)2CO3。原因:加CuO消耗溶液中的H+的,促进Fe3+的水解,生成Fe(OH)3沉淀析出

11、调pH值使得Cu2+()中的Fe3+(~)沉淀,pH值范围是:

答:~。原因:调节溶液的pH值至~,使Fe3+全部以Fe(OH)3沉淀的形式析出而Cu2+不沉淀,且不会引入新杂质

12、产品进一步提纯的操作:答:重结晶

13、趁热过滤的原因即操作:答:减少过滤时间、保持过滤温度,防止××杂质析出;操作: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14、水浴加热的好处:答:受热均匀,温度可控,且温度不超过100℃

15、减压蒸发(小心烘干):

答:常压蒸发温度过高,××易分解;或者减压蒸发降低了蒸发温度,可以防止××分解16、Mg(OH)2沉淀中混有Ca(OH)2应怎样除去:

答: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水洗涤

17、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还有取蒸发皿用坩埚钳烧杯、酒精灯等

18、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答: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19、检验NH4+的方法是:

答:取××少许,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注意方法与操作的差别)

20、过滤的沉淀欲称重之前的操作:答:过滤,洗涤,干燥,(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

21、“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然后再“冷却结晶”:答: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

22、苯甲酸的重结晶中粗苯甲酸全部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的目的:

答: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损失苯甲酸,一般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23、加NaCl固体减低了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原因:

答:Na+浓度显著增加抑止了过碳酸钠的溶解

24、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试验操作是:

答:取少量上层清液或过滤后的滤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

Fe(OH)3沉淀完全。/

25、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是:

滴入少量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则证明有Fe3+)(或加NaOH,根据情况而定)

全国卷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文理通用)

重庆两江育才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数学试题答题卡 座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 涂 样 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B 7 A C D B 8 A C D B 9 A C D B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______ ___ __ ___ 14、_______ _______ 15、______ __ ______ 16、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C D B 11 A C D B 12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密…………………………………封…………………………………………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0高考化学实验题必记50条答题规范

2020高考化学实验题必记50条答题规范 (一)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 1.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规范解答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2.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 规范解答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规范解答以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制得Fe(OH)3沉淀后过滤为例: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眼睛平视刻度线,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5.读取量气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的方法 规范解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先上下移动量筒(或量气管有刻度的一侧)使量筒内外(或量气管的两侧)液面相平,然后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数据。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 规范解答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7.酸碱中和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规范解答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8.分液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9.实验室用烧瓶漏斗式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时,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旋

《普通化学》复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J,这不符合热 力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 均无影响。(√) 1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QP =ΔH=0。(×) 14.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 可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稳定单质在298.15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 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20.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幂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 2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2.在AgCl的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降低AgCl的溶解度。(√) 23.对于分布沉淀,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后沉淀。(×) 24.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为正极,其对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电极电势低的为负极,其对应的反应为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 归纳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高三化学组 (一)实验部分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例】常温下,H 2SO 3 的电离常数K a1 =1.2×10-2,K a2 =6.3×10-3,H 2 CO 3 的电离常数K a1 =4.5 ×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 2 SO 3 酸性强于H 2 CO 3 :将SO 2 和CO 2 气体分别 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 2SO 3 酸性强于 H 2CO 3 。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 2 SO 3 酸性强于 H 2CO 3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普通化学复习题

普通化学复习题 1.在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f m H Δ= 0的是( )。 A. C (石墨) B. C (金刚石) C. CO D. CO 2 2.通常,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可通过弹式热量计直接测定而获得( )。 A. ?H B. p ?V C. q p D. q v 3. 某过程中,系统从环境吸热100J ,对环境做功20J ,此过程中体系?U=( )。 A. 80J B.120J C. -80J D. -120J 4.对于状态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系统处于平衡态,某一状态函数的值就已经确定。 B. 状态函数和途径函数一样,其变化值取决于变化过程。 C .?H 和?U 都是状态函数。 D.任一状态函数的值都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5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A .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6.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B. ?G m ? = 0 C.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D.催化剂可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7. 反应3/2 H 2(g) + 1/2 N 2(g) ═ NH 3(g),当反应进度ξ=1/2时,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耗掉1/2 mol N 2 B. 消耗掉3/2 mol H 2 C. 生成1/4 mol NH 3 D. 消耗掉N 2,H 2共1 mol 8. 某体系经循环过程回到起始状态,下列量中不一定为零的是( )。 A. Q B. H C. S D. U 9.电镀工艺是将欲镀的金属作为电解池的( ) A.阴极 B.阳极 C.任意一个极 D.不能作为电极 10. 下列物质标准摩尔熵S ?m 的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Na(s) < Br(g) < Br 2(l) B. Na(s) < Br 2(l) < Br 2(g) C. Br 2(l) < Na(s) < Br 2(g) D. Br 2(g)

全国卷语文答题卡模板

-- 语文答题卡(模拟) 姓 名: 准考证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 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 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第Ⅰ卷 阅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7.(10分) (1) (2) 第Ⅱ卷 表达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0.(6分) (1) (2) (3) 三、四(25分) 选考题:请考生从11题和12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11、12.(25分) (1) (5分) 9.(6分) (4) (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6.(6分) (根据需要,自行编辑) ① ② ③ 17.(5分)(根据需要,自行编辑) ① ② ③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8.(5分) x √ 一 11 12 A B C D E (3)(6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6分)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选择题(一、二、五)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doc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试题有方向,答题自然有规范。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一、审题要认真: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危害很大。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概念辨析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也是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等。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

",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①使用仪器的精确度如:托盘天平((0. 1g)、量筒(大于或等于0. 1mL )、滴定管(0.01mL). pH试纸(整数)等;②试题所给的数据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 80 g------",根据试题所给的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二、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1.选择题:在理综试卷I卷中化学题有7个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作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地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在理综试卷II卷大题中按照近几年情况来看,化学题是三道必考题加一道选考的填空题。必考三题一般来讲实验题一个、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有两个题,分别侧重于化学平衡和电化学。选考一题(选二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与理论或元素化合物与实验分离有关的一个)、选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周期表与周期律延伸的一题)、选五(有机推断)一个。

最新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最新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一):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几种具体的方法: (1)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 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 "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

(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①"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②"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④"等体积""等质量"等; ⑤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⑥"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⑦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1) 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普通化学试卷A卷

电子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A 卷 课程名称:_普通化学__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日期:2013年5 月日考试时长:_120_分钟课程成绩构成:平时30 %,期中%,实验%,期末70 % 本试卷试题由__三__部分构成,共_6__页。 一、选择题(共20分,共20题,每题1 分) 1、理想气体是指:( ) A、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有体积; B、分子间引力可忽略,分子体积可不计; C、分子无体积,但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既有体积,也有分子间作用力。 2、在总压力为100KPa的混合气中,具有相同质量的H2、He、N2、CO2,其分压最小的是()。 A、H2 B、He C、N2 D、CO2 3、在工业上常用减压蒸馏,以增大蒸馏速度并避免物质分解。减压蒸馏所依据的原理是()。 A、液相的沸点降低B、液相的蒸汽压增大 C、液相的温度升高D、气相的温度降低 4、已知乙醇和水的正常沸点分别为78℃和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同温度时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汽压 B、乙醇分子间作用力小于水分子间作用力 C、乙醇受外压小于水所受外压 D、78℃时乙醇的蒸汽压等于101.325KPa 5、将0.45g某非电解质溶于30.0g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为—0.150℃。已知水的K f为 1.86℃·kg·mol -1,则该电解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A、100 B、83.2 C、204 D、186 6、关于稀溶液依数性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 B、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C、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有关 D、稀溶液定律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7、已知下3个反应的标准焓变: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大气污染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r S ?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 )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 ) (3)对反应系统122()()()(),(298.15)131.3r m C s H O g CO g H g H K kJ mol θ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 (4)上述(3)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 (正)增加, 逆反应速率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r m G θ?。 (+)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 和O 2 能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且热力学 计算表明22()()2()N g O g NO g +=的(298.15)0r m G K θ ?,则N 2 和O 2混合气必定 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 +) (8)已知4CCl 不会与2H O 反应,但422()2()()4()CCl l H O l CO g HCl aq +=+的 1(298.15)379.93r m G K kJ mol θ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的系统。 (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b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2)某温度时,反应22()()2()H g Br g 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2410K θ-=?,则

普通化学复习题(专升本)

《普通化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下列反应在标准状态和298K 下发生: (1) θ1θ1122r m r m N (g)+O (g)=2NO(g) 180.5kJ mol S 12J mol K H ---?=??=?? (2) θ1θ 1122r m r m Mg(s)+Cl (g)=MgCl (s) 641.32kJ mol S 166J mol K H ---?=-??=-?? (3) θ1θ 1122r m r m H (g)+S(s)=H S(g) 20kJ mol S 40J mol K H ---?=-??=?? 这三个反应总是能自发进行的是 ;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的是 ; 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的是___ _____。 2、对某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改变某一反应物的浓度,θK , 平衡 ;改变温度,θK ,平衡 。(填:变化、不变化、移动、不移动) 3、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 ;电离能 。 4、判断下列反应的标准熵变(填:大于、小于、等于)。 2NaOH(s)+CO 2(g)→Na 2CO 3(s)+H 2O(l),θr m S ? 0 J· mol -1·K -1; CaCO 3(s)+2H +(aq)→Ca 2+(aq)+H 2O(l)+CO 2(g),θr m S ? 0 J· mol -1·K -1。 5、元反应A+B→C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v = ,其反应级数 为 。 6、浓度为0.010mol·L -1的一元弱碱(θb K =1.0×10-8)溶液,其pH=_____________,此碱溶 液与水等体积混合后,pH=_______ _______。 7、已知θsp K (CuS)=6.3×10-36,则其溶解度为 mol·L -1,在0.050mol·L -1CuSO 4 溶液中,CuS 的溶解度为 mol·L -1。 8、对于任意状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当相应原电池的电动势E >0V ,反应向 方向进行。 9、4NH 3(g) + 3O 2(g) = 2N 2(g) + 6H 2O(l),q v 与q p 关系 。(用=或≠填写)。

高中语文全国卷答题卡模板

高 考 语文 全 国卷答板(2018.01.1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 试室号座位号 一、(9.(5分) 16.名句默写(5分) 此 处空格为用 (1) 项目择文学实用文言古诗默写语用作文总分 (2)项目得分 (3 ) 注意事正确填涂(用2B 铅笔) ) 填涂 ∨×●○ 第Ⅱ卷表达题 下面空格为学生答题区 _ _ _ _ _ _ : 号 学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名 ? ? 要 ? ? 不 ? ? 内 ? ? 线 ? ? 封 ? ? 第Ⅰ卷阅读题 1[A][B][C][D]8[A][B][C][D][E]17[A][B][C][D] 2[A][B][C][D]10[A][B][C][D]18[A][B][C][D] 3[A][B][C][D]11[A][B][C][D]19[A][B][C][D] 4[A][B][C][D]12[A][B][C][D] 7[A][B][C][D]14[A][B][C][D][E] 一、(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5(5分) 二、(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3(1)(5分) 20.(6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③ (2)(5分) 21.(5分) 密 姓 ? _ _ _ _ _ ? ? _ ? _ ? : ?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5(6分)

? ? ?班_?_ _?_ _?_ _ ?:?级?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 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30例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30例 一、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 1.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规范解答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2.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 规范解答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规范解答以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制得Fe(OH)3沉淀后过滤为例: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眼睛平视刻度线,滴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5.读取量气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的方法 规范解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先上下移动量筒(或量气管有刻度的一侧)使量筒内外(或量气管的两侧)液面相平,然后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数据。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 规范解答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7.酸碱中和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规范解答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8.分液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一) 一、审题要认真: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 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危害很大。细心的审题,正确 理解和把握所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概念辨析类型的还是计算 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 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 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也是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 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 “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等。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 方程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养 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①使用仪器的精确度如:托 盘天平((0.1g)、量筒(大于或等于0.1mL)、滴定管(0.01mL).pH试 纸(整数)等;②试题所给的数据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的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 有效数字;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普通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稀溶液中,蒸气压最高的是( C )。 A. HAc溶液 B. CaCl2溶液 C. 蔗糖溶液 D. NaCl溶液 2、在下列反应中,?r H m?与产物的?f H m?相同的是( D )。 A. 2H2 (g) + O2(g) = 2H2O (l) B. NO (g) + ?O2(g) = NO2 (g) C. C(金刚石) = C(石墨) D. ?H2 (g) + ?Cl2 (g) = HCl (g) 3、量子数(n,l,m)取值不合理的是(B )。 A. (2,1,0) B. (2,2,-1) C. (2,1,-1) D. (3,1,1) 4、H2O分子中氧的成键轨道是:( D )。 A. 2p x, 2p y轨道 B. sp杂化轨道 C. sp2杂化轨道 D.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5.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A) A.SiO2;B.SiCl4;C.AlCl3;D.CCl4 6.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PO43-的共轭酸是( C ) A. H3PO4 B. H2PO4- C. HPO42- D. OH- 7、恒压只作体积功的反应,等于q p的是(A ) A ?H B ?U C p?V D T?S 8、下列溶液的浓度均为0.01 mol·dm-3,渗透压最大的是(D) A C6H12O6 B HAc C NaCl D Na2SO4

9、已知? (Cu2+/Cu)>?(Zn2+/Zn),其中最强的还原剂是(D) A Cu2+ B Cu C Zn2+ D Zn 10、在恒温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B) (A)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B)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C)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D)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 11.在H2O分子和CO2分子之间都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是……(B) A.取向力,诱导力 B.诱导力,色散力 C.取向力,色散力 D.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12. 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C ) A.平面三角形 B. V字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正方形 13. 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C ) A. NH3 B. H2O C. C6H6 D. C2H5OH 14. 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 B.可作最大功的过程 C.循环过程 D.能使系统与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 15. 洗涤AgCl(s)沉淀时,为减少沉淀量的损失,应当使用(A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稀硫酸 D.以上均可以 17. 设[HgCl4]2-的K f =K1;[HgI4]2-的K f =K2,则下列反应[HgCl4]2-+4I-=[HgI4]2-+4Cl-的平衡常数为( C ) A.K1+K2; B.K1/K2; C.K2/K1 ; D. K1×K2 18. A = B+C是放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活化能为E a(正), 逆反应活

全国卷语文答题卡模板

语文答题卡(模拟) 姓名: 准考证号: \ · · % & , : — '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 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 3、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必须用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 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第Ⅰ卷阅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7.(10分) (1) " (2) 第Ⅱ卷表达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0.(6分) (1) (2) (3) ~ 三、四(25分) 选考题:请考生从11题和12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11、12.(25分) 9.(6分) (4)(8分) ( : 16.(6分)(根据需要,自行编辑) ① ② · ③ 17.(5分)(根据需要,自行编辑) ① ② $ ③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8.(5分) x ~ √ 一 11 12 A : B C D E (3)(6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6分) / @ 13A B C D 14 《A B C D 15 《 A B C D 4 | A B C D 5 , A B C D 6 # A B C D 1 A ¥ B C D 2 A B $ C D 3 A B C ^ D 选择题(一、二、五)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规答题模板 规成就梦想规铸就辉煌 一、实验操作类规语言表述 1. 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沉淀洗涤 (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3.容量瓶捡漏操作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6.萃取分液操作 \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 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8.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9. 二、实验设计类规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例1.(201110(4))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答案: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 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2)排除装置中气体;(3)减少副反应;(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2:(2012全国大纲卷,28(5))某混有CuO粉末的金属铜样品,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②CuO+H2SO4=CuSO4+H2O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例1.(溶液)―→ (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浑浊

普通化学复习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1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 低温和高压 (B) 高温和低压 (C) 低温和低压 (D) 高温和高压 2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 G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r S 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 (C) r H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3在什么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 高压和低温(B) 高压和高温(C) 低压和低温(D) 低压和高 温(E) 往溶液中加HCl 1–4 当KNO3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 KNO3→ K+ + NO3r H m = 3.55 kJ mol1 其结果是: (A) 离子比KNO3分子具有的能量少 (B) 水变暖 (C) 1摩尔KNO3电离时将放出3.55千焦热量 (D) 烧杯变冷 (E) 烧杯的温度保持 不变 5 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 (A) N2 +3H22NH3 (B) 2CO + O22CO2 (C) 2H2 + O22H2O (D) N2 + O22NO (E) 2NO2N2O4 6反应A + B C + 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少 7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 m = 0 (B) 一切单质的S m = 0 (C) 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 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 (B)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 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 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选择题答题卡 模板

选择题(共题,每题分,共分。请用2B铅笔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黑,如“■”,否则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