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鄂东职院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六部委99年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现就本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现代企业应建立归属明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现有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结合我院实际,以发展为主题,以理顺关系为核心,依托学院,发挥后勤资源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规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可靠、高效、经济的后勤保障体系。坚持后勤改革以学院为主导、市场为引导和适度竞争的原则,发挥学院和后勤两个积极性,做到全面完成规范剥离,实行规范化运作;全面提高后勤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壮大后勤服务公司实力;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回报学院和师生员工。

二、改革的具体目标

1、遵循“合理剥离、依法监管、科学使用、适当扶持”的原则,学院与后勤服务公司实行契约管理,理顺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人事关系,明确责、权、利。通过委托管理协议,学院拥有资产所有权,并享有所有者权益和最终处置权;后勤服务公司拥有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经营调配权,使后勤服务公司真正成为经济上独立核算、自

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2、院办代表学院对后勤服务公司予以监管,制订各种服务标准,加强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后勤服务公司签订具体项目的经营服务合同。

3、按提高学院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后勤服务水平和利于学院稳定的原则,对后勤使用的学院资源根据使用性质分别实行有偿使用和零租赁,并核定后勤向学院上交利润比例,既保证后勤实体的健康的运行又提高学院的办学效益。

4、后勤服务公司按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用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

三、改革的措施

1、改革现行后勤管理体制坚持事企分开,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组建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服务逐步过渡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使其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后勤服务机制。

2、改革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后的后勤服务公司各实体按照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办法,实行干部聘任制、工人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达到规范分离、减员增效。

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原属学院正式编制职工在改制后,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保留,并正常晋级,在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公费医疗等方面与校内职工同等待遇,达到退休年

龄后,由学院按照在编教职工的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计算养老金并统一管理。改制后新招聘进入后勤经济实体的人员,其工资福利按企业和社会保障的有关规定办理。

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在后勤服务公司工作期间,仍应按规定和有关政策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一样享受提职、评聘技术职务,并进入档案。

"老人"中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不被聘用或解聘时,在后勤服务公司内待岗三个月,只发基本工资,不发奖酬金和岗位津贴。三个月内在服务公司内部竞聘上岗或自己联系工作单位,超过三个月未能受聘或联系工作单位者,退交学院人事部门或按下岗处理。

3、建立新的分配制度改革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按照"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实行按岗位职责、贡献大小、技能高低、工作难易程度,兼顾公平的多种工资、奖金分配办法,以岗定责,以责定薪,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改革现行的行政拨款制度将现在后勤靠学院行政拨款驱动的运行机制改变为主要靠市场驱动、有偿服务的运行机制。学院财务将公用经费指标分解到用户或主管单位,对师生员工的福利由暗贴改明补,变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后勤服务按其服务范围、数量、质量计算成本,收取费用。

5、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制的范围

饮食管理、水电管理及维修、学院文印等,以及为教学、科研等服务的后勤工作。

四、改革的途径

为了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加快推进后勤社会化的进程,鄂东职院探索一条体现本院特点的后勤改革的新路子。

1、组建鄂东职院后勤服务公司,下属:

饮食中心。负责全院师生的饮食

水电中心。负责全院的水电安装及维修

文印中心。负责全院的行政文件打印及印制试卷

以上各部门作为乙方以经济合同的方式按学院的要求向学院提供各项服务,并按社会同行业的收费标准由学院支付服务费,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运行机制。

五、学院的职责和义务

我院后勤服务公司目前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差(后勤服务公司积累少,资金困难;后勤服务公司面向学生的生产经营性单位,原材料涨价,产品不能涨价),为保证后勤的稳定和学校的稳定,参照兄弟学校的一些作法,按照六部委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学校给予后勤服务公司一定的扶持政策:

1、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学校对后勤工作仍要给予大力支持,不采取甩包袱的办法,改革前享受的政策原则上继续享受,即使将来进入社会化,学校仍给予政策支持和各项优惠。改革初期,学校继续对后勤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用于后勤方面的经费补贴逐年递减。

2、在人事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3、坚持归口统一管理经营的原则。学校严格禁止后勤服务公司以外的部门在校内开设生活服务项目、后勤服务经营项目及从事其它经营服务活动。

4、学校党政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后勤服务公司,使其享受独立的人事管理权、财务支配权、财产使用权、经营自主权。

六、后勤服务公司的职责和义务

1、后勤服务公司各实体必须以学校首批并入中心的在编职工为主体。待自然减员后,方可作人员结构调整。

2、负责职工党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及人事工作。

3、按照学校要求和行业标准,搞好校方各项后勤工作,为师生提供各项后勤服务。

4、负责处理师生对后勤工作的要求、建议及投诉。

5、负责学校无偿提供给后勤服务公司的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6、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7、作为独立的法人,自主承担对内对外的违约责任。

洛阳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审议稿)

洛阳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审议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创新体系,全面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5〕46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号)和《河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机密件)精神,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一)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1.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社团实施,支持科技社团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承接适宜 1/ 231/ 23

学会承担的科技类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更多采用以间接投入、奖励、后补助为主的财政投入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565”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科协牵头,持续推进) 2.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围绕我市着力发展的“565”产业体系的技术创新需求,选择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创新发展能力强的创新型骨干企业,从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到人才、技术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牵头,持续推进) 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与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衔接,支持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申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次性奖补,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牵头,持续推进) 4.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国家、省重大工程、我市重点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发展,提升我市重点产业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工作,通过财税金融政策、天使基金等投融资支持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年营销额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 2/ 232/ 23

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和成效.

我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集中在政府所属独立科研院所。这一体制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突出。(一)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决定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8年。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第三阶段,1999年至2005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向企业化转制,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2006年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努力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优化了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改革以前,我国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独立科研机构。1999年时,中央级科研院所共有1000多家,其中产业部门370多家,中科院120多家,公益部门等所属有300多家,军工院所250多家。到目前,除军工院所外,产业部门所属370多家已全部完成企业化转制(包括13家中科院研究所),公益类院所265家已明确改革方案,在中央级民口院所中,已完成企业化转制接近一半;此外,地方也有近900家开发类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经过多年改革,初步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为深化深圳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措施。 第一条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建立竞争性经费与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结构。创新财政科技投入资助方式,推行投资引导、梯级贴息、风险补偿、奖励资助等制度改革。 实行资金项目专员责任制度,专家评审评估意见作为决策参考。 第二条鼓励各类主体创办科研机构,支持国有科研机构制度创新。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其进口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可予以一定支持。发挥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为核心,设立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领域科研机构。 第三条利用财政资金购置、建设的科技基础设施应当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其自有科研设施。

建立和完善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运行和共享机制,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四条支持在深圳创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允许其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其出资额或者出资比例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对获得经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或者高层次人才创办、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小型或者微型企业,予以一定的研发支持。 加大对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企业孵化载体的资助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孵化载体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创业投资与孵化载体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条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实行创新人才双向流动。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选聘企业创新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意,企业可以选聘其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研工作。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允许深圳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3年。

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读《关于深化科(精)

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读《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来重视科技的发展。近日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意见共8个部分21条,核心是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真正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主体。《意见》聚焦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意见》指出,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意见》提出,要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发挥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作用

心得体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最新)

心得体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最新) 中国创新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从国内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加速成长,创新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和创新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一轮技术变革催生了发展新机遇,也推动了全球生产格局的深刻调整。经济和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我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分享全球技术进步红利面临更多挑战。积极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国际经济、科技和贸易形势,加速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助力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日益开放,创新环境明显改善。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技管理和科研活动得到恢复和重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系统化、自上而下的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2006年后,“创新型国家”建设快速推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发展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深入,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成为改革的核心任务。 展望未来,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原始创新能力弱,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受制于人,创新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消除,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创新政策尚待完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开放,促进创新政策转型,任务更重也更加迫切。以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提升科学技术供给质量,优化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化解“卡脖子”问题,要“增投入”与“转方式”并重。“增投入”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转方式”就是政府要从科技管理者向创新治理者转型。政府支持重心向创新链前端转移,科研项目选择要更加体现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要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防止科技创新领域的计划经济思维再生。

中央及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及其体制调整 工作建议 作者;罗永焱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布署和要求,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现结合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现状,着眼长远,对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及管理体制调整提出政策建议,供参考; 一,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方案 工作重点;一是重点是加强党政策研究、机关党建工作力量建设,整合中央研究资源,做好职能相近部门的整合工作,强化部门职责、充实工作力量。二是加强对警卫管理、新闻事务等直属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理顺层级关系。三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发挥在党的职能部门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四是为促进政事分开,重点做好部门创办新闻媒体的划转和转企改制工作。 1,组建中共中央研究室;为整合中央的研究资源,提升综合研究服务水平,将中央编泽局、政策研究室,文献研究室和党史研究室职能整合组建中央研究室。中央研究室主要承担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和党务工作领域的政策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研究及文字编泽工作。不再保留部门;中央编泽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 2,中央对外联络部;为加快推进外事和对外联络工作的有机整

合,中央外事办与对外联络部职能合并。两部门均为外事联络部门,职能相近。进行整合后可加化外事和对外联络服务职能。不再保留部门;中共中央外事办。 3,为加强综合治理和政法工作的有机整合,将中央综治办职能并入中央政法委(加挂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中央政法委负责协调和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负责联系和指导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保密总局等工作部门。 4,组建中央国家机关总工委;为整合机关工委工作力量,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将中直机关工委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职能整合组建中央国家机关总工委,不再保留部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5,为加强中共中央对台港澳地区事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管理资源,将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合并。组建国务院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加挂中央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牌子)。调整为国务院办事机构序列。 6,中央宣传部(加挂中央文明办、中央对外宣传中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牌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宣传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机融合,将中央文明办、国务院新闻办职能划入中央宣传部),不再单设中央文明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央宣传部指导和协调科技教育部、文化产业部、中国文联、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宣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 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 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 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 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 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 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 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 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 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 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

2019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一、总体思路 围绕项目部的总体布局和促进科技的改革,择优确定主攻方向,面向建设市场,优化运行机制,建设技术高地,实现技术跨越,用现代科技改革支撑项目部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使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成为确保我部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措施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以建筑市场为导向,产值化为目标,项目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为支撑,人才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工程,促进技术创新与项目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项目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部实现平稳发展。 二、规划措施 1、加强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加强领导,实行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把科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狠抓规划和计划工作的落实。 2、进一步完善与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相关制度建设,实施人

才战略,加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结合项目部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密切配合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种手段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轮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技术专业队伍。建立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员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技术创新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动力,激励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出精品出人才。按市场机制培养、配制人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用人之道,在实践中造就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广开渠道,引进一批当前我部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集中高素质人才智慧构划大思路、筛选大项目、促进大开发。 建立完善的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工程,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荣誉,给地位,给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外部技术人才到我部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引进与培养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管理人才;引导项目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人员的报酬分配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最佳组合。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加快

2019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2019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动作频密。今年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人社部在10月25日透露,今年下半年,养老金并轨工作目前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研究启动了参保缴费和待遇支付工作,在老龄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出台非常必要和迫切。 养老服务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同时由于养老需求的多元化,需要有效整合不同的养老服务方式,进行有效融合。 养老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都是新移民较多、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人口结构很独特。例如深圳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所以它的人口结构非常独特。为了应对这样一个独特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在深圳市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养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为了加快各养老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深圳养老工程专责小组分级与各职能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每月梳理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

源,推进落实养老民生工程。深圳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全力在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 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在致力于打造养老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养老金融创新中心、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科研中心、高科技老年用品研发制造中心、养老用品会展营销和国际分销中心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将金融、产业、科技、人文等优势,大力发展集“养老+医疗+保险+文化+科技+ 金融+地产+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养老服务业。 深圳现在正在创新完善扶持老年人服务事业和产业体系,将在未来几年着 重加强老龄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养老设施用地供给,加强财政扶持保障功能,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自由物业转换养老服务,探索养老保险创新制度,积 极应对深圳未来将遇到的老龄化问题,营造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社会氛围,提高全市老年人的福利和保障水平。此外,深圳市还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 的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积极发动社会 各个阶层高度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倡导社会各个层面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 任。 2018年9月20日,深圳市民政局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面向养老服务等健康产业,致力打造集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深圳还要充分发挥科技企业领先的优势和政府的现代 服务理念,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 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作用。 发展老龄产业需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 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最新范文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 一、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怎样建立 目前,科技部门工作以抓科技项目为主,科技项目实行计划立项,国家科技部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有3大类别20多种项目,省、地各级也相应建立了各自的科技计划体系,项目种类也有10—20个,而且各种项目都设定了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资金支持额度。 目前科技项目的材料要求较高,专家评估也是以看申报材料评分,行内叫“做项目”或“包装项目”,为了获得项目,企业家们不惜代价请专家“做项目(撰写材料)”,甚至还要“找人跑关系”,才能争取立项支持。本来科技项目支持的资金额度就小,一个项目争取下来,中间环节就花费不少,用于项目研发的资金就更少了,普遍存在重视争取项目,不注重实施成效。 最近,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强调,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这一精神,技术创新机制应当建立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创新。因此,以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须建立如下建议之上: 一是科技计划项目逐步走向市场化。科技部门应有计划地重点扶持关系民生、国家安全、重大基础性研究和赶超世界高新领域的项目,如重大疾病治疗、国家安全技术、航天航海等,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走向市场化,减少计划列项扶持; 二科技经费的分配上,要注重创新成果及其运用效果,对于列入计划的项目,资金要像创新基金项目一样,先拨付70%,实施中加强监管,鉴

定验收通过后,再拨所剩的30%。逐步增加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经费,技术创新过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通过认定是先进成果或评价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不管是否立项,都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认定(鉴定)及其运用效果评价机制。让企业增强成果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有技术创新成果能及时向科技部门申请认定(鉴定)或成果运用效果评价,认定先进以上和评价良好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分两块奖励,一块是奖励为科技人员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条件的企业(单位),另一块是奖励参与成果创新及其运用的科技人员。 二、在目前形势下,市、县一级科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哪些地方 1、建立市场决定下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科技经费要逐步增加到创新成果及其应用的奖励上,更利于推进科技创新。 2、建立合理的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协同开展创新。 4、建立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 5、建立维护技术市场秩序运作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工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科技协同创新

科技广场2012.12 0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最近,中央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目标,召开了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即科技创新大会,将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实现九江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沿江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科技协同创新为九江赶超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发挥科技魅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结合实际,立足长远,不断提高科技进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科技协同创新 ToDeepenReformofSystemofScienceandTechnologyasaTurningPoint,ComprehensivelyImplement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何文祥陈宣文 He Wenxiang Chen Xuanwen (九江市科学技术局,江西九江332000) (Jiujiang 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Jiujiang332000) 摘要: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协同创新为目的,建设创新型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2)12-0110-04 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large span innovative organizational model,which takes value-added knowledge as the core,and is to achiev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the enterprises,govern-ment,knowledge production institutions(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ions),intermediaries and users.Amo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innovation system,the emphasis is the innovation sys-tem,which explores a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 for China to improv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s,through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combines with the functions of technology work,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ful-ly implement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ilds an innovative regional,and realize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Keywords: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110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

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统筹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

现行科技体制的利弊与改革

现行科技体制的利弊与改革 科技体制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原则等内容。 我国随着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不断在修改调整,1956年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编制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基本方针;1995年确定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 每一次基本方针的制定修改就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取得了重要进展。

无论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国际论文总数、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全球都位于前列。但是科技实力不能只看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必须看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明显滞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科技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应予重视。 我国的科技体制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建国后,我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可谓是史无前例,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队伍,可所出的科技成果却与之不成正比。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现行的科技体制受到我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所谓封建性,就是科技管理的高度官僚化,科技实体机构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科技活动受到的行政干预过高,缺乏自主性,而且容易受行政影响,受权力影响从而导致特权和垄断,也促使部分科技人员重官道而轻学问,使科技事业的创新生机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忽视民间创新力量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民间科技事业排除在科技体制之外。目前,我国90%以上的科技资源均为国有科研院校所使用,民间科技事业因为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困难。 我们国家的科研项目评审制度缺少应有公平,在评审项目时许多“潜规则”左右了项目最终去向,并使得这些所谓的评审专家成了各种科研机构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同样不利于科技体制的健康发展,也是造成科研腐败的温床。 现行的科技体制造成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主要体现在人才培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晋发[2013]16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 2. 主要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3.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省创新体系。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

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从科技体制内在含义下手,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的变迁来分析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以及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建议 1.科技体制的含义 科技体制是一个国家一段时期内科技活动的组织体系、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等的总称,它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原则和运行方式等内容,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组织体系是科技体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进行科技活动所设置的管理机构以及实际研发机构,制度安排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各类主体所要遵循的各类规范,运行机制是科技系统组成部分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的运行方式。按照科技资源的分配方式,科技体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侧重于经济手段分配科技资源的是分散式科技体制,侧重于用行政手段分配科技资源的属于集中式科技体制。 2.中国科技体制的变迁与发展 以191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和1916年成立的地质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科技体制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已晚两个半世纪。1928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科技体制的初步确立,其主要特征是,中央研究院是法定的国家学术研究的最高机构,经费来自国家拨款,国立科研组织在国家的科技体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成立,基本上是把旧中国从各种渠道发展起来的研究组织都吸收进来并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这标志着中国国家科技体制的真正确立。随后,逐步形成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地方研究机构、国防科研机构为辅助的五路大军的科研体系,至此中国的科技体制已经全面、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初步形成(1949—1958)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就开始考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统一的科学院作为全国的最高科学机构。1949年6月,中央决定由宣传部长负责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具体事宜。7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议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宣布:“不久的将来,我们必须成立为人民所有的科学院,希望大家参加筹划。经过多次磋商、讨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计划委员会最终向全国政协会议提出了设立国家科学院的提案。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布部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变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已变更) 【发布日期】1994.02.17 【实施日期】1994.0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关于发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 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两大主题。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将走向全面推进、配套实施的新阶段。为此,根据中央《决定》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结合十多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制定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各地方、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总结我国成功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基础上,大

胆探索、勇于实践,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统一,通过改革的深化促进发展,根据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要把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结合起来,抓好试点城市和试点单位,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结合起来,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引导、保障和规范改革实践,促进科技战线改革与发展步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 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 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七日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两大主题。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优化科技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我国本世纪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提出如下实施要点。 一、总体目标与方针 (1)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十几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性实践,初步打破了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科技运行中的作用,多层次、大力度、全方位地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逐步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布局和纵深部署。在日益成熟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正走向全面推进、配套实施的新阶段。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