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Lesson 9 the way of nature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

思想情感,丰富见闻。

德育目标: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

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由朗读,自主预习。通过本文的教学,学

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

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

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

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

“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

“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

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

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18分) 1. (2分)“当乌云直压海面,雷声轰响,狂风肆虐的时候,海燕却穿过乌云而飞舞,对着乌云而嘲笑,因为欢乐而号叫。”原因是() A . 因为它象个精灵。 B . 因为它高傲。 C . 因为它敏感。 D . 因为它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缭草馥郁纷至沓来 B . 瑕疵颤粟矫揉造作 C . 胡茬取谛壁垒森严 D . 决计皱缬问鼎苍穹 3. (2分)选出句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类的一项() A . 于是她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倔犟中带着粗野的眼睛。 B . 她的客人中出了诗人,而且和她相关,她感到欣慰,就像自己当了诗人一样。 C . 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 D . 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 4. (2分)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 .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C .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D . 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5. (2分)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A .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 .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 .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6. (2分)(2018·桂林)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7. (4分)“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句话属________描写,作者用了________的修辞,突出了老头子________的性格特点。 8. (2分)选词填空: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________(号叫、呼叫、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________(抱、卷、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________(摔、卷、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________(撕、砸、摔)成尘雾和碎末。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 9. (11分)学习了本课后,语文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同步习题(含答案)

12.词四首 A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秋瑾.()胸襟.()人不寐.()右擎.苍() 锦帽貂裘.()鬓.微霜()苦将侬.()麾.下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2)千骑.卷平冈() (3)会.挽雕弓如满月()(4)强派作蛾眉 ..() (5)五十弦翻.塞外声()(6)马作.的卢飞快() 3.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4.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想象驰骋疆场时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人生最高理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满江红》中秋瑾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10)秋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她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不由得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练习新人教版

《人生》综合练习 一、自主积累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攫()取馈()赠厌倦()停滞()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ān()望yì()测陷 jǐnɡ()liáo()望 领 yù()赏心 yuè()目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⑴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臆测:。 ⑵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 馈赠:。 4、文学常识填空。 《人生》作者是,他是(国家)的文学、家。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读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

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9古诗三首 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7个,会写的字有13个。这些生字分散在三首诗中,教学生字时,结合诗歌的内容,认清字形,弄懂字义。注意围绕生字的字形特点、结构特点、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如:“费”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宽,“贝”顿点要有力。“阁”是半包围结构,是一个形声字,可组词“阁楼”。在教学生字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2.在读中理解 本课三首诗歌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把朗读放在首位,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3.发挥想象 诗歌短小精悍,往往用很少的字就能传达丰富的意思。这三首诗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在学习这三首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读诗,琢磨关键词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同时,品味每句诗的意思,琢磨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教案设计

《海燕》教案 永仁一中初二193班赵惠颖 学习目标: 1、分析海燕的形象。 2、体会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学习重点: 1、分析海燕的形象。 2、体会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那便是一种挑战的姿态。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出示课题《海燕》。 二、明确目标 1、分析海燕的形象。 2、体会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三,听朗读,再现课文。 四、分组合作,自学交流 1、找出描写海燕的语句,分析海燕的形象。 ⑴黑色的海燕……. 矫健勇猛高傲…..藐视恶劣环境,自豪而充满信心 ⑵碰、掠起、冲、穿过……勇敢、迅猛、锐不可当飞翔、飞舞….以斗争为乐 ⑶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高度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⑷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对胜利充满信心叫喊….兴奋、欢快 这是一只矫健勇猛、斗志昂扬、无所畏惧、乐观自信、勇敢与献身的海燕。 2、课文主要是描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分别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刻画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躲藏,展现了它们在暴风雨到来之时,惊慌失措的丑态。这些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高大的形象 3、文章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请你找出文中有关海燕、暴风雨,大海波浪、太阳、乌云、惊雷、闪电的相应的描写,说说各自的象征意义。(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来思考)。 知识链接: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五、展示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 案-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 )取:掠夺。 臆(y )测:主观的推测。 馈(ku )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练习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D ) A.熄.灭(xī)号.叫(háo)高傲.(ào)火焰.(yàn) B.恐惧.(jù)深渊.(yuān)企.鹅(qǐ)飞窜.(cuàn) C.蜿.蜒(wān)翡.翠(fěi)掠.起(lüè)悬崖.(yá) D.呻吟.(yǐn)海鸥.(ōu)蠢.笨(chǔn)胆怯.(qiè) 2.下列加点词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B )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 ..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 ..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 ..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起强调作用) 4.(2018·随州中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驱动隔膜嘻戏破釜沉舟 B.悬崖要诀屏障迫不及待 C.和蔼悲怆伫立鞠躬尽猝 D.羁绊云霄监察心无旁鹜 5.(2018·宜宾中考)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 ....,溪流潺湲。 C.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力相助 ....,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啦!” D.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 .. 天惊 ..。 6.(2018·巴中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7.(2018·娄底中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 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 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 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 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 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 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莽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 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编排的。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组成。《暮江吟》一诗构思精妙,摄取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一幅是弯月初升、夜色朦胧;《题西林壁》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雪梅》咏物说理,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富有启示性;《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事物;《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这是通过作者长期、深入地观察得知的,启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的奥秘。 2.单元重点 (1)了解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一文的学习中,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爬山虎的脚》一文鼓励学生,要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方法,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介绍的新鲜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肯动脑筋,但缺少深入、细致观察的经验,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单元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力。 【教法建议】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 (含答案)

丁香花(杨明) 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个四点五点六点什么的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十八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查考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烂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人生》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第12课《人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加点字(用蓝色表示)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臆.测yì瞻.望zhān 攫.取jué B.瞭.望liào 忙碌.lù陷阱.jǐn C.撒.旦shā鲑.鱼guī停滞.zhì D.充沛.pèi馈.赠guì诱.惑yòu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攀登潜负厌倦视野 B. 探索灾难矿臧饥渴 C. 隐藏忙碌挖掘愚蠢 D. 永恒延缓天赋留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我们是十四、五岁的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