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伟大的开端

伟大的开端

伟大的开端
伟大的开端

课题伟大的开端课时

安排

1

任课

教师

李小军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

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

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

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知识与技能

目标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

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

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目标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

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

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

情感。

学习重点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

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

的一些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

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准备准备课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步骤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引导点拨备注

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读导言导入。

二、预习设计完成成长资源上的预习题。

三、学习新课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第13课学习展示活动开始。

2.请历史教师发表祝辞。

3.宣读展示活动的评委及注意事项。

(1)采用小组竞赛评分制。

(2)竞赛分小组专题学习汇报(15分)、小组历史故事讲述(15分)、小组质疑能力表现(15分)、自由竞答(20分)、现场影评(20分)、畅谈五四精神(15分)六部分。前两部分和后两部分每个小组每个

项目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讲述、评价、畅谈感受;

第三部分每组派四名代表针对本课题学习提出问题,根

据问题的内涵价值评分;第四部分采用抢答的形式,由

主持人主持,抢答问题。

(3)每一项取评委的平均分。

4.展示竞赛活动过程。

(在学生发言汇报时同步播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资料性课件)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所分配的历史专题进行逐

一介绍;

第一小组,介绍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的线索;

第二小组,介绍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有关情况;

第三小组,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历史意义;

第四小组,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第五小组,简单介绍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历史故事。

(3)各小组派四名代表针对本课提问(按组轮换,分

四轮),部分问题教师可做简要点拨、释疑。

(4)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在主持人主持下进行两轮

抢答。

(5)播放影片《开天辟地》,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谈

观后感(影评)。

(6)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谈五四精神。

5.评委公布各组的最终分数,评选出优秀小组前三名,并选出展示活动最佳表现者3人,进行物质奖励

或精神鼓励。

6.学生代表总结本课题线索,谈学习感受。

7.教师总结性发言。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五、课堂练习成长资源。

六、作业布置1、课外阅读反映五四运动或中共诞生的书籍,利用专门时间进行介绍、推荐。

2、通过预习,整理出下一课的基本线索。

七、板书设计

第3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1.巴黎和会

拒绝中国的合法提案

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转给日本

2.运动爆发

前期:主力(学生),主要形式(罢课、游行)后期:主力(工人),主要形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

3.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机成熟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宣传――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带来了光明的前途;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八、教学反思

《伟大的开端》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交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五四风雷 1、导火线——中国的外交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因此,帝国主义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但没有从巴黎和会上收回任何权利,反而被帝国主义当猴给耍了,中国人能不愤怒么?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后,人民外恨列强,内恨卖国的军阀政权,长久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2、经过 斗争的行动首先从那里开始?对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开始的。 (1)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开始了,学生的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先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前示威,又来到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当时,曹正与陆征祥在一起,他们听到学生过来的消息后,慌忙各自躲了起来。学生寻曹汝霖不到,一气之下火烧赵家楼,这一把火救了曹汝霖一命。起火的时候,陆征祥慌忙从屋中逃了出来,被学生发现。学生正好有气没处发,于是将他抓住,痛打一顿。这时大批军警赶来逮捕了32位同学。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4日北京大学的行动如黑暗的夜空中发出的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立即震动了全国。第二天,北京学生纷纷罢课,进行爱国宣传,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们的行动得到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3课 伟大的开端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13课伟大的开端教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②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导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 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裁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条件。代表到达巴黎后,由于留欧中国学生的要求,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要求收回大战时被日本乘机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由于美、英、法和日本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帝国主义根本不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反而无理地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至于日本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二十一条,又借口不在会议的讨论 任务一:阅读学习P63-65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探究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任务二:阅读学习P66-67页内容,探究完成下列内容: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 2、中共一大的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 ③党在当前的任务是 ④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为书记 3、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南陈北李”(详见P68页每课一得) 1、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精神? 2、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他政党的什么不同) 当堂检测: 一、选择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 备。会议的内容: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决定国名、首都、代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法;在天安门广 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 副主席。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 治和国家战乱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 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3、巩固人民政权: (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大陆的领土全部获得解 放。 (2)整顿经济秩序:措施有调运物资、平抑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作用是使社会秩序稳定,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 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 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 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实行土地所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 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

策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表现为: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投入生产;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和制造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南昌飞机厂制 造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北天堑 变通途)。 作用(结果):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改善了工业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实向前进。 3、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20世纪50年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失 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浮夸风、蛮干(大炼钢铁) (3)人民公社化运动:共产风(绝对的平均主义)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获奖)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8课_伟大的转折_教学设计

第8课伟大的转折 【教材分析】 课表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第1课内容,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使某些同学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 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探讨问题,理解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得以复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学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2、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课本63—65页“五四风雷”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口号分别是什么? 2 3 4 认真阅读课本65—67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主要罢工事件有: ① ② ③ ④ 【共同探究】 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归纳整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为本课做一个小结, 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 1、有关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 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 .北伐战争的推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4、 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10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 A .武汉 B .南京 C .上海 D 重庆 5、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6、阅读下列材料: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上海,这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请回答:(1)1842年上海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首批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 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9世纪中后期,作为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李鸿章曾在上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请你试举一例。 (3)近代中国,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与科学知识的传播,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试举出一例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报纸或出版机构。 (4)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 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5)透过世博会这个窗口,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从成功承办奥运会到成功举办世博会,你想对日新月异的中国说些什么?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完美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回顾上个单元: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前期,制订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八大上对国内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但是在探索的后期,由于左倾错误这把火越烧越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是怎么做的? 大家快速阅读第一段内容(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错在哪里?是不是老师讲的话都是正确的,老师的指示你们都要遵循?不是,那你们应该怎么做啊?要批判,不能盲目跟从,搞个人崇拜,同样道理,两个凡是是文革的继续,是错误的。 在文革后期,人们已经看到文革是错误的,犯了错就要改,但是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仍然坚持两个凡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一时间,云雾笼罩人们心头,我们的行动指南到底是什么?使全国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在这迷茫时刻,有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是一篇什么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与当时的两个凡是的方针相冲突,对真理的标准有了疑惑 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什么讨论?(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华国锋等少数人反对文章的观点,横加指责和压制。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和部分省市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通过这场讨论,人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做了一个《解放……..》的重要讲话,(学生读讲话的内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和能力,也要注意过程和方法,而历史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让学生用五四精神来激励自己,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史实,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党的敬仰和热爱,正是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认识我设计了这一课的内容。 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直观的事物,如果这节课只是单凭讲是很难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片、录像等资料,力求使学生一目了然,而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确实对这些历史资料感兴趣,对于知识点可以轻松掌握。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学生要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既能独立自主地了解相应的知识,又能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而合作学习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及与老师之间加强了对问题的交流与认识。 篇二: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一节课,首先的向学生介绍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为了通俗易懂的让孩子们明白我把整个概念分为三段“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引导孩子们回顾以往学过的革命《辛亥革命》并把革命与改革《戊戌变法》做比较,得出“革命”是用暴力的武装斗争的方式达到目的。其次民主主义,提问民主的反义词---专制,由此引出“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即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近代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我们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除了反封建还要反侵略。而这一革命任务应该由资产阶级完成,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之奋斗过吗?答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结果呢?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想要完成这一任务很困难。那么最终是由哪个阶级带来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呢?中国近代史结束后中国走上了什么道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1919年中华大地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把伟大的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由此开始。那么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命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训练卷) (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参战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黄鼠狼给鸡拜年 B.飞蛾扑火 C.狗拿耗子 D.唇亡齿寒 3.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在右图之后出现的是()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 4.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5.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②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③是我国由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⑤它表明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④⑤ 6.解放(1949年)前,上海水泥厂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实施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测试卷(总复习)

2018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所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的题号下,填在其它位置无效)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被侵略被奴役历史的结束,这一“历史”开始于( )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 2.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西藏和平解放于( ) A.1949年5月B.1951年5月C.1950年5月D.1952年5月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整顿经济秩序B.进行抗美援朝C.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工业化建设 5.对抗美援朝战争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保家卫国的战争B.正义的战争C.国家的内 战D.反侵略的战争 6.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 A.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后 B.中华民国成立后 C.清朝统治被推翻后 D.土地改革完成后 7.“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 ) A.发展重工业B.发展交通运输业C.发展轻工 业D.发展农业和商业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很难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 ④C.②③ ④D.①③④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

13伟大的开端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用影视片段和历史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2、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五四运动 简介顾维钧,播放《我的1919》片段。 (教师对巴黎和会背景作简单介绍) 讨论:听了顾维钧对日本代表的反驳,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1、有理有据,令人信服。2、去争本不要争的权利的屈辱。) 讨论:那你认为最终这场讨论的结果会怎样呢? (可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判断理由) 我们的同学判断对了,最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们的外交努力全部失败,大家能体会到当时中国人心中的愤怒与屈辱吗? (播放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最后的陈词) 讨论:为什么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依然要承受战败国般屈辱的结果? (弱国无外交) 消息很快传回了国内,正如顾维钧所预言的,中国人是绝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的。于是一场轰轰烈烈、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运动开始酝酿、勃发并最终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请学生看书p63页~64页,回答以下问题: 1、五四运动的重心先后在哪里?

八年级的历史下册的人教版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滦南县 2016— 2017 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测 八年级历史测试卷 注意:本试卷分第I 、第 II 两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将第I 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II 卷前相应的表格内,只交第II 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 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 .学以致用B.知耻后勇 C. 居安思危D.警钟长鸣 2.一部好电影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生动 地反映真实的历史。请你仔细观察右边画面,这一画面应出现 在下面哪一部电影中( ) A .《长征》B.《血战台儿庄》 C. 《抉择》D.《开国大典》 3.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黄鼠狼给鸡拜年 B .飞蛾扑火 C.狗拿耗子D.唇亡齿寒 4.1971 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谁 是中国氢弹之父?”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A.B.C.D. 5.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农村改革全面实行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A .公私合营 B .和平赎买 C.强制没收D.全部购买 7.按照中共“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到21 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8.世纪 90 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 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 .①② B .①③C.①④D.②④ 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 10.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 1949 年中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②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 构想③改革开放使中国 得到极大的发展④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 11.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 .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12.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13.惠女水库修建中呈现的勤劳、勇敢、奉献等“惠女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水库由当时 惠安的红旗、红土、上游、飞跃四个公社联合修建。据此;判断该水库修建于() A .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4. 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 世纪 5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 ,60 年代仅剩 9% ,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急剧增长 B .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对新中国实习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④

《伟大的开端》教案完美版

《伟大的开端》教案 教材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一.课标要求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 (三)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下面一个电影片断:(放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片段)。影片中反映的是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为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妥协、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进行的游行示威活动。被火烧掉的是时任交通总长的亲日派曹汝霖的住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那么,巴黎和会是怎么回事?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运动?学生为什么要火烧赵家楼?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都是我们这一

广东省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广东省2011-201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40题,每题2分,共80分) 一、单选题 1、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 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一部好电影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生动地反映 真实的历史,请你仔细观察右边画面,这一画面应出现在下面哪一 部电影() A.《长征》 B.《血战台儿庄》 C.《抉择》D.《开国大典》 3、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 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A.红军 B.八路军 C.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4、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令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A.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实行农业合作化 6、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 7、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 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1.第31届夏季奥运会2016年8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的发 源地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2..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蒙娜丽莎》画面的人物的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它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人本主义 B.人文主义 C.古典主义 D.浪漫主义 3.“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 的过程始于: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的兴起 4.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历称“光荣革命”,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利 B.*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 C.*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D.确立议会主权,王权受议会限制 5.新航路开辟后,最早实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国家的是: A.英国和法国 B.美国和德国 C.意大利和荷兰 D.葡萄牙和西班牙 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 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A.欧仁鲍狄埃、狄盖特 B.马克思、恩格斯 C.爱迪生、华盛顿 D.田汉、聂耳

7.下列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叙述,相同点有:①改革前两国的社会性质都相同②改革后两国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③都是自上而下地改革④改革都不彻底⑤改革都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 8.“奔驰”汽车是世界名车,这是根据一位工程师姓氏的译音而来,这位工程师发明设计了: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飞机 9.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准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②萨拉热窝事件③美国参战④德国投降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10.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相关“现代文学艺术史”的网页,选择了以下人物和作品,其中最可选择的是: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梵高《向日葵》 B.托尔斯泰《复活》、达尔文《物种起源》 C.贝克特《等待戈多》、毕加索《格尔尼卡》 D.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1.图一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 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新经济政策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实施 12.他是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一位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开端》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开端》教案北师大版 教材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一.课标要求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常考考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常考考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我国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怎样形成的?▲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过程:⑴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⑵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 的含义。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是非颠倒,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就 必须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 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讲解分析法。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使学生全面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4.例证法。通过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这年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因为,2008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课推进: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板书]1.背景 [学生看书]…… [学生概括]一、经过十年的“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阻碍着拨乱反正的正常进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三、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板书]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教师讲解]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 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 人心所向。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教师过渡]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 历史前进的潮流遇到严重阻碍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